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诗词曲五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诗词曲五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诗词曲五首》

教案

23诗词曲五首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写作背景,在熟读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2.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

诗歌的语言美。

3.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第1课时《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也占有重要地位。从古至今,战争一直都

是人们关注的主题,战争总是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和痛苦。今天

我们一起来研究这首《十五从军征》,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

苦难,学会珍惜和平的生活。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十五从军征》

1.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

明确: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庭院、旅谷、

水井、旅葵。

景物特点:荒凉寂静,无人的踪迹。

2.说说下面这句诗的表达效果。

XXX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XXX。

明确:这句诗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状况,主人公此时内心感到极度的孤独悲伤。这一句也将哀景推向极致,蓄足了抒情的势,使得最后一句“泪落沾我衣”感人至深。

3.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结构,反复朗读诗歌,说说其返乡经

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明白: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充溢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扫兴(家中无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

4.诗歌的主题是甚么?

明白: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不合理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画了一名少年参军数十年后返回故乡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表现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项复习之《诗词曲五首》学案与答案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项复习之《诗词曲五首》学案与答案

《诗词曲五首》复习课学案

一、文学知识填空

1.《乐府诗集》由(朝代)(人名)所编,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

“乐府双璧”指的是:汉乐府诗《》和北朝民歌《》。

2.岑参,朝诗人,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

3.辛弃疾,字,号,(朝代)爱国词人。辛弃疾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与苏轼合称“”,与李清照并称“”,著有作品《稼轩长短句》。

4.文天祥,字,又字,号,(朝代)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并称为“宋末三杰”。

5.张养浩,字,号,代文学家。所作散曲以著称。与清河、汶上并称为“三俊”。

二、默写检测

(一)《十五从军征》

1. ,雉从梁上飞。

2.中庭生旅谷,。

3.《十五从军征》中的“,”和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

4.《十五从军征》中描写主人公征战回家看到的景象的句子是:,。,。

(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散入珠帘湿罗幕,。

2. ,愁云惨淡万里凝。

3.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实质推进,沿线许多国家和地区积极参与,呈现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景象。

4.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将诗人因朋友远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极致的两句诗是:,。

(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何处望神州?。

2.千古兴亡多少事?。。

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教案XXX《诗词曲五首》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诗词,理解诗词的内容。

2.通过反复吟诵,把握诗词中的意象,进而体悟诗词的意境。

3.联系作者身世处境,结合诗词中的描写抒情,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背诵默写诗词。

2.通过反复吟诵,XXX和想象,把握诗词中的意象,进而体悟诗词的意境。

教学难点:

联系作者身世处境,结合诗词中的描写抒情,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学案、课前搜集资料、电脑、投影仪。

教学课时:五课时

《十五从军征》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研究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

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3.相识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群众糊口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爱护保重和平糊口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同学们,在讲新课前,请回顾一下,我们曾经学过哪些有关战争的课文?

2.这仅仅是我们在课本上学的有关战争的课文。其实,描写战争的文章远不止这些。因为从古至今,战争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主题。今天我们研究的这首《十五从军征》,也是与战争有关。

二、检查预

1.作者简介

“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构造名称,最早设立于XXX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构造,其具体义务是制作曲谱,搜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后来,人们将乐府构造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词,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酿成了诗体名称。

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以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的有名诗歌总集,由宋朝XXX所编。现存100卷,是现存搜集乐府歌辞最完整的一部,首要辑录XXX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乐府双璧”(又名长篇叙事诗双璧)为《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

人教部编版新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精品示范学案 23《诗词曲五首》学生版

人教部编版新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精品示范学案 23《诗词曲五首》学生版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掌握文本内容。

2.品味文本语言,感受语言魅力。

3.结合具体内容,体会文本情感。

【教学过程】

十五从军征

一.新课导入

(播放古代从军出征视频)

二.相关介绍

“乐府”

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多收录在宋人郭茂倩汇编的《乐府诗集》中。

最大的特点是:叙事性强,语言朴素自然。《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南北双璧”。后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府。

中国古代各朝兵役制度

战国时期,已经建立常备兵制度。秦统一后,出现了全国规模的征兵制。汉承秦制,适龄男子每人一生要服两次兵役。三国时期出现了“世兵制”,父子世代为兵。北朝出现了“府兵制”。宋朝的主要兵制“募兵制”。元朝在取得全国政权前,实行部落兵制。明朝实行“卫所制”。清朝实行“旗兵制”,类似部落制。

三.整体感知

1. 朗读诗歌,注意节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内容。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半路上碰到一个故乡的村民,问:“我家里面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梁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菜环绕着井台。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应该送给谁一起分享。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衣服上。

四.细读感悟

1.诗中哪一句极言从军之久?为什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3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3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3诗词曲五

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诗词曲的有关知识,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大意。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地去诵读,注重学生的自主感悟,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2.研究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加以联想、想象,理解诗句含义,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之情。

2.理解作品的内容与思想,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知人论世,联系时代背景把握作品主旨,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研究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加以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

教学课时:5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十五从军征》

一、导入新课

以乐府诗导入。(乐府是古代朝廷中管理音乐的机构,负责收XXX的诗歌,后来就把XXX的诗歌也叫做乐府。)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也是一首乐府诗《十五从军征》。(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从题目中,你晓得了什么?(“从军征”,被征到军队里接触)

2.是谁“十五从军征”呢?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自己结合注释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通诗句。

3.谁来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课件出示诗歌)

4.指明学生再读,评价。(课件出示有节奏的诗)(强调:“兔/从狗窦入,雉/从XXX”)

5.齐读。

6.交流。(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粗心。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

三、品读鉴赏

1.诗歌的主人翁是谁?从哪一句话能够晓得?(生接读: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他服了多少年的兵役?(65年。)在汉朝,男子二十三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五十六岁止)如遇战役。还要做好随时从军的筹办,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4《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4《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部编九下语文《23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诗歌大意,运用联想、想象,理解诗句含义,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 反复朗读,品读诗句,领悟诗人所要传达的情感。

3. 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理解诗句含义,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三、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方法:朗读法、赏析法、讨论法

第六单元单元整体架构

人文主题:本单元选取了《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诗词曲五首》组成单元。这些诗文主要围绕治国、理政、军事战争展开,既有先秦时期的叙事散文,也有脍炙人口的古诗词。通过学习,启迪智慧,感受仁人志士身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语文要素:学习本单元,要反复诵读,疏通问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意义的能力,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梳理文章思路,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古人高超的劝说、劝谏艺术及强烈的家国情怀。把握文章写作特色,关注作者在谋篇布局、表情达意等方面的独特之处。

《诗词曲五首》解析

人文主题:这些作品有的表达从征之苦,有的表达边塞军旅的豪迈,有的体现以身殉国的壮烈情怀。通过学习,感受这些不同的情感。

语文要素:了解诗词曲不同体裁的特点。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理解作品的内涵。

教学过程

单元整体架构

参见上方。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

教师语言:从古到今,在人类历史上可以说战争不计其数,有人曾做过这样的统计,在人类五千年文明史里,和平年只有392 年,打个比方,如果把五千年当作一天的话,一天中有23 个小时在打仗。我国古代战争的频繁,给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今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两首与战争有关的古诗《十五从军征》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24诗词曲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学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24诗词曲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学案新人教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学案

学习目标:

1、熟读此诗,达到背诵的程度;

2、了解这首诗复杂的思想内容;

3、继续学习赏析诗歌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

1、本诗选自(),作者(),他是()代()派诗人的代表,与他齐名的还有

()。作者因曾任嘉州刺史,后世称为()。

2、给下列字注音。

裘衾瀚琵琶辕掣

3、整理易错字。(把诗中易写错的字整理在下面)

三、合作交流

1、听示范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跟读。

2、对照注释,翻译诗句。

3、这首诗歌写了哪两个画面?表达了什么感情?

四、合作探究

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作出赏析。

五、巩固练习

1、写边塞风狂雪早的诗句()

2、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边塞风光奇美的名句是()。

3、用互文写出边塞奇寒的诗句是()。

4、承上启下,酝酿送别气氛的句子是()。

5、写饯行场面的句子是()。

6、主旨句是()。

8、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9、赏析“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10、赏析“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11、赏析“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六、作业

背诵并默写此诗。

1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诗词曲五首》是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诗文选段。本篇选文以五首不同的古代诗词曲为主线,包括《木兰诗》、《江雪》、《白日依山尽》、《登鹳雀楼》和《静夜思》。通过学习这五首经典的古代诗词曲,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欣赏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理解和掌握《诗词曲五首》的核心内容、词句和意境;

•掌握五首诗词曲的背景知识和作者的创作背景;

•学会运用文学常识解读古代诗歌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与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诗词曲五首》的核心内容、词句和意境;

•掌握五首诗词曲的背景知识和作者的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文学常识解读古代诗歌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1. 教学方法

•导入法:通过提问或引入相关的背景知识引起学生

的兴趣;

•归纳法:将五首诗词曲的共同特点和意义进行归纳

总结;

•分析法:分析每首诗词曲的词句和意象,解析其意

义和表达方式;

•比较法:将五首诗词曲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之处;

•朗读和欣赏法:学生进行诗歌朗读和欣赏,感受诗

歌的美。

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或播放古代诗歌朗读录

音引起学生的兴趣,进入课题。

2.诵读与认识(10分钟):让学生轮流诵读五首诗词曲,并请他们快速浏览一遍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部编版最新教材)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词曲五(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部编版最新教材)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词曲五(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朗读诗歌, 把握诗歌大意, 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2. 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地去诵读, 注重学生的自主感悟, 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3.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加以联想、想象, 理解诗句含义, 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 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4.了解诗词曲的有关知识, 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知人论世, 联系时代背景把握作品主旨, 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加以联想、想象, 揣摩理解诗句含义。

【教学时间】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十五从军征》

一、导入新课

战争是无情的, 是残酷的, 战争是可怕的, 它给世人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它让多少人流离失所, 让多少人家破人亡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和战争有关的古诗——《十五从军征》, 让我们通过这首古诗去感受战争给人们造成的苦难。 (板书课题)

二、文学常识

1.乐府常识

①汉武帝时, 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 叫“乐府”。后来, 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 称为乐府诗, 简称乐府。

②最大的特点是: 叙事性强

③《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南北双璧”。

④后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 也称乐府或拟乐府。

中国古典诗歌的分类: 古体诗、近体诗

2.创作背景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 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 催人泣下。

三、读诗味, 感知音韵美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24 诗词曲五首(精品教案)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24 诗词曲五首(精品教案)

24 诗词曲五首

1.反复诵读,了解诗词曲不同体裁的特点。

2.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

3.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课时

布置学生完成《状元大课堂》第24课课前预习卡

第1课时

《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了解《十五从军征》的体裁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作者和写作背景,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歌。

2.掌握从意象、表现手法等角度鉴赏诗歌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占有重要地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十五从军征》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学会珍惜和平的生活。

二、学习《十五从军征》

【设计意图】

本环节学习《十五从军征》,先引导学生了解“乐府诗”及写作背景,再引导学生从诗歌朗读、诗歌翻译、内容分析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理解诗歌。

1.了解“乐府诗”及写作背景。

(1)乐府诗

乐府:诗体名。由汉代专管音乐的官署名“乐府”而来。汉时将乐府收集编录的诗称为“歌诗”,魏晋南北朝人始将其称为“乐府”或“乐府诗”。故乐府诗者,主要指两汉至南北朝时为当时乐府机关采集编乐的歌诗。

《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2)写作背景

中国古代的兵役制度非常残酷。在汉朝,男子23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56岁。如遇战争,还要做好随时从军的准备,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2.正确朗读诗歌。

第24课《诗词曲五首》学历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4课《诗词曲五首》学历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主题与课时】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材九年级第六单元第 24课《诗词曲五首》(5课时)【课标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4)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5)诵读古代诗文,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

2.把握诗意,体会意境,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3.反复诵读古诗词,培养阅读兴趣,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及蕴含的情感。

【评价任务】

学生在七八年级已经接触了大量的古典诗词,已经了解诗歌的分类和特点。能借助于对诗歌押韵和节奏的把握,初步感知诗歌意象并进行简单赏析。九年级学段重点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通过抓重点字词句,联系诗歌创作背景,领悟作者在诗中传达的情感。【资源与建议】

《诗词曲五首》选自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九年级的同学接触的诗歌比较多,但大多还停留在诗词内容的浅显层面,不能较深入地理解诗词之美,诗人之情,以及诗歌所承载的中华精神文化的内涵,因此作为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要更加注重学法的指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目标评价任务评价标准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诗词曲五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诗词曲五首》教案

24.诗词曲五首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在熟读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3.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1课时《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古典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名篇佳作浩若繁星,反映战争的作品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古至今,战争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主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十五从军征》,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学会珍惜和平的生活。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十五从军征》

1.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

明确: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庭院、旅谷、水井、旅葵。

景物特点:荒凉寂静,无人的踪迹。

2.说说下面这句诗的表达效果。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明确:这句诗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状况,主人公此时内心感到极度的孤独悲伤。这一句也将哀景推向极致,蓄足了抒情的势,使得最后一句“泪落沾我衣”感人至深。

3.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布局,反复朗读诗歌,说说其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明确: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家中无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

4.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弊病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表现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目标导学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词曲五首》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词曲五首》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词曲五首》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并了解诗、词、曲等诗歌的体裁。

2..学习并感悟诗词曲的意境及内涵,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诗歌。

3.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4.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教学重点:

1.会读会背会默写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

2.领会诗意,并积累名句。

教学难点:

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教学方法:朗读法、涵泳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目标导学一:《十五从军征》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古典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名篇佳作浩若繁星,反映战争的作品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古至今,战争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主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十五从军征》,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学会珍惜和平的生活。

二、相关介绍:

1.“乐府”

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多收录在宋人郭茂倩汇编的《乐府诗集》中。

最大的特点是:叙事性强,语言朴素自然。《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南北双璧”。后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府。

2.中国古代各朝兵役制度

战国时期,已经建立常备兵制度。秦统一后,出现了全国规模的征兵制。汉承秦制,适龄男子每人一生要服两次兵役。三国时期出现了“世兵制”,父子世代为兵。北朝出现了“府兵制”。宋朝的主要兵制“募兵制”。元朝在取得全国政权前,实行部落兵制。明朝实行“卫所制”;清朝实行“旗兵制”,类似部落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3《诗词曲五首》教师版-导学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3《诗词曲五首》教师版-导学案

一、项目立项与规划设计

(1)《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背景:介绍矿产资源的基本情况、开发的必要性和背景。市场分析:研究矿产资源市场需求、价格走势、竞争态势等。资源和原料:详细描述矿产资源的储量、品位、开采条件等。技术方案:包括开采技术、选矿工艺、主要设备选择等。

环境保护:评估开采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措施。经济评价:工程投资估算、财务分析(包括成本、收益、财务指标等)。风险分析:识别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提出应对措施。

(2)《开发利用方案》

目的与内容:在普查报告的基础上,开发利用报告进一步深入分析矿产资源的经济开发价值,包括开采技术方案、市场分析、经济效益评估、环境保护措施和土地复垦计划等。

重要性:该报告向自然资源部门展示了企业开发该矿产资源的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是获取采矿权审批过程中的关键文件。

目标和范围确定:确定矿产资源的开发目标,包括开采规模、年产量、服务年限等。明确开发范围,包括矿区的地理位置、矿体分布、环境敏感区域等。

评估不同的开采技术和选矿工艺的适用性,选择最经济、最安全、最环保的技术路线。考虑矿产资源的特性,选择合适

的开采方法(如露天开采、地下开采)。

(3)《初步设计》

在开发利用方案的基础上,进行更为详细的工程设计,包括矿山布局、生产流程、主要建筑和设施等。考虑到技术经济指标和安全环保要求,对项目进行整体优化。

(4)《安全设施设计》

“三同时”制度的实施:即安全设施“设计、施工、投入生产和使用”三者同时。包括制定初步设计,明确安全技术措施,进行安全评价,确保采矿活动在设计、施工阶段即考虑安全生产要求。特别针对矿山安全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和重要设施进行设计,包括通风系统、排水系统、提升和运输设备等。设计应急救援通道、避难室、安全监测和报警系统等安全设施。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教案新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教案新人教部编版

过零丁洋

教学目标:

1.借助注解反复朗读, 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2.通过品味语言, 初步鉴赏诗歌的艺术美和情感美.

3.体会作者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感,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 有一种让人爱得近乎心疼的文学精灵, 它就是诗歌;有一种让无数文人学子如醉如痴的艺术神魔, 它就是古代诗歌. 今天, 我们来一起学习南宋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用心聆听他的爱国心曲.

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1283〕, 字履善, 又字宋瑞, 自号文山、浮休道人, 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 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爱国诗人. 抗元名臣, 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以其崇高的民族气节被称为“状元中的状元〞. 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2.写作背景

《过零丁洋》是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 南宋末年, 文天祥在潮州与元军作战被俘, 途经零丁洋时, 元军逼迫他写信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 文天祥坚决拒绝, 并写了这首诗作为答复. 这首诗为作者誓死明志而作, 是一首大义凛然的正气歌, 饱含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激情.

3.解题:经过零丁洋.

4.明确生字词的音、形.

干戈ɡē寥落liáo 飘絮xù惶恐huánɡ

三、朗读诗歌, 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 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节奏, 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自由放声朗读诗. 要求:读准字音, 节奏.

3.学生朗读. 个别展示, 注意正音;齐读.

4.借助课后注释及工具书, 理解诗意. 有疑问的地方作下标记.

第24课 《诗词曲五首》之《山坡羊 潼关怀古》(教案)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24课  《诗词曲五首》之《山坡羊 潼关怀古》(教案)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24.诗词五首《山坡羊•潼关怀古》

【教材解读】

《诗词曲五首》是本册教材第六单元的最后一课。从文体上看,本文包含诗词曲五首,品类较全;从内容上看,这些诗词曲,都以征战生活为题材,表达了爱国和爱乡的主题;从艺术风格上看,他们或叙述,或描写,或情景交融,或抒情议论相结合,手法多样,风格各异,堪称是诗、词、曲中的经典之作。《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写景抒情,表达了兴亡感慨,重借景抒情。

【教学目标】

1.查找资料,学习有关诗词曲的知识,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的特点,并背诵这几首诗词曲。

2.反复阅读,体会诗词曲的用词,从情感、修辞、手法等不同角度进行赏析。

3.精读,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阅读作品,把握诗词曲的特点;反复阅读作品,以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品味语言,体会诗词曲的思想感情。

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审美情趣。

【教法与学法】

教法:1.启发法。结合阅读和课后习题,启发学生理解诗句、诗意、诗情。

2.范读法。通过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学会并热爱朗读诗词曲。

3.多媒体辅助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直观的画面或视频资料,增强诗情画意的直观性,激发学生进行阅读和思考。

学法:1.批注法。反复阅读、多做批注,写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写下自己的联想和补充。

2.合作法。小组成员共同赏析语言,把握情感,理解主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文中诗词曲作者的背景资料,图片资料、问题资料、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积累诗词曲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感知其主要内容和特点。【课时安排】1课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写作背景,在熟读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3.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2.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也占有重要地位。从古至今,战争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主题,战争总是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和痛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十五从军征》,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学会珍惜和平的生活。

二、知识梳理

1、走进作者

三、鉴赏:《十五从军征》

1.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

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庭院、旅谷、水井、旅葵。

景物特点:荒凉寂静,无人的踪迹。

2.说说下面这句诗的表达效果。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这句诗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状况,主人公此时内心感到极度的孤独

悲伤。这一句也将哀景推向极致,蓄足了抒情的势,使得最后一句“泪落沾我衣”感人至深。

3.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结构,反复朗读诗歌,说说其返乡经

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家中无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

4.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不合理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表现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四、鉴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从题目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这是一首咏雪诗,这也是一首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友人归京的场景。

2.这首诗前后侧重描写的内容有何不同?两者是如何完成过渡的?

前面重在咏雪,后八句主要是写送别。用“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完成了过渡。

3.诗中是从哪两个方面揭示了当时的天气寒冷?

从正面和侧面来写当时天气寒冷的。正面:“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侧面:“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4.“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的“折”“即”换掉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折”字写出了北风之猛,有了这样猛烈的风,漫天飘落的雪才能“飞”。“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表明雪下得大,下得早。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猛雪早。

5.你认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为什么能够流传千古?

以春景写冬景,以梨花喻冬雪,比喻新奇贴切,既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壮丽风光,又写出诗人的惊喜之情。

6.“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几句描写有何作用?

写军营将士的苦寒生活,反映了战争的艰苦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同时为送行场面渲染了悲凉气氛。

7.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所展示的画面,并谈谈这句细节描写的作用。

傍晚时分,辕门外,大雪纷纷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尽管风刮得挺猛,红旗却一动也不动。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

8.诗的最后一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体现了中国绘画中的“留白”这一艺术手法,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留白手法,写得含蓄,引发读者无尽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

及朋友离去后的无限惆怅之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

第 2 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刚刚在本册书第三单元中赏析过宋词中豪放一派辛弃疾的词风,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他的词,来看看出自同一作者之手的词到底有何相似与不同。

二、鉴赏:《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作者为什么发出了“何处望神州”的感叹?

这首词是作者到镇江去做知府时所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想到大好中原已沦陷金人之手,心中不禁悲愤不已,触景生情,故而发问。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句中“悠悠”一语双关,有哪两层含义?这一句是自问自答,这一问一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悠悠”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思绪之无穷。“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此透露作者情感:无奈,伤感,抑郁。

3.赏析“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一是突出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而“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4.赏析“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词人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也!“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本是曹操的语言,而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呼声。

5.再读全词,概括本词的主旨。

作者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全词饱含着作者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

三、鉴赏:《过零丁洋》

1.了解背景

此诗是作者的代表作,创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过零丁洋时。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写此诗以明志节。

2.赏析诗句,把握情感与主旨

(1)诗的首联写了哪两件事?

一是受到皇帝选拔,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已度过四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