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生物《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教案2 沪科版第三册
上海高中生物教师教案——有丝分裂

上海高中生物教师教案——有丝分裂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有丝分裂的概念和过程。
2. 让学生掌握有丝分裂的不期的特点。
3. 让学生了解有丝分裂的意义和应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有丝分裂的概念和过程。
2. 有丝分裂的不期的特点。
3. 有丝分裂的意义和应用。
4. 有丝分裂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有丝分裂的概念、过程、不期的特点及意义。
2. 教学难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及染色体数目变化的规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有丝分裂的过程和特点。
2. 使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有丝分裂的动态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进行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 组织课堂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2. 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洋葱根尖、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染色剂等。
3. 准备相关参考资料和作业题。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细胞分裂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新课内容】1. 有丝分裂的概念和过程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多媒体课件,介绍有丝分裂的概念和过程。
2. 有丝分裂的不期特点教师讲解有丝分裂的不期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示意图加深理解。
3. 有丝分裂的意义和应用教师介绍有丝分裂在生物繁殖、生长发育和遗传育种等方面的意义和应用。
【课堂练习】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实验操作】1. 教师讲解实验目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有丝分裂现象。
3.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作业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有丝分裂。
2. 新课内容:a. 有丝分裂的概念和过程:教师讲解有丝分裂的定义,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有丝分裂的整个过程。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教学设计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承接了理论课的理论讲解,引导学生复习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实验所观察到的染色体的形态与书上的不同,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的能力。
观察到现象后能够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该现象的原因,要观察到有丝分裂的现象最关键的步骤就是制片。
2、学情分析在本次实验之前,学生已经做过了质壁分离复原的实验,对显微镜的操作已很熟悉,但不同以往的是有丝分裂的实验更复杂,每个步骤出错都可能导致观察不到实验现象,这就要求学生更加认真的完成,所以保持学生课堂专注度是关键,因此我们讲解过程要化繁为简,结合多种方法。
二、课程目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识别处于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植物细胞;能够描述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各时期染色体的特点。
(2)能力目标:巩固显微镜的操作技能;初步掌握制作大蒜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技术和绘制生物图的方法。
(3)情感目标:实际动手操作制作装片、显微镜观察及绘图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习惯、耐心细致的实验态度,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初步掌握制作大蒜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技术;能识别处于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植物细胞。
(2)难点:大蒜根尖临时装片的制作。
三、教学策略1.板书说明制片的程序和重要环节;2.演示+讲解相结合;3.在学生做实验时进行指导;4.做完实验后进行讨论。
四、实施实验前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课本实验的具体原理、步骤、细节,熟知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同时了解DNA相关的理论知识;(2)查阅有关文献,制定出可行的教学目标,采用新材料,借鉴新实验方法,简化实验步骤,缩短实验时间,提高实验成功率(这也是达到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途径之一);(3)用一些化学的、物理的原理解释实验中的步骤、操作。
(4)预实验提前将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做几次,可以用多种方法、多种材料来做,研究用哪种材料、哪种方法省时、经济以及效果较好,同时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以前没注意到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教案设计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有丝分裂的概念和过程。
掌握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能够分析并解释有丝分裂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有丝分裂的过程及其重要事件。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和变化。
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和问题解决。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植物材料(如根尖、芽尖等)。
染色剂(如醋酸洋红、龙胆紫等)。
显微镜及其配件。
2. 教学工具:显微镜。
幻灯片或视频播放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细胞分裂的概念。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2. 知识讲解:讲解有丝分裂的概念和过程。
讲解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3. 实验操作:分组学生进行实验,指导学生进行植物材料的固定、切片和染色。
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并记录有丝分裂的过程。
4. 结果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观察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
2. 学生对有丝分裂过程的理解和解释能力。
3. 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能力。
1. 探讨有丝分裂在生物体发育和生长中的作用。
2. 介绍有丝分裂与其他细胞分裂方式(如减数分裂)的区别和联系。
3.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七、课堂小结1. 总结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结果。
2. 强调有丝分裂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3. 强调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八、课后作业1. 复习有丝分裂的概念和过程。
2. 总结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 思考有丝分裂在生物体中的应用和意义。
上海高中生物教师教案——有丝分裂

上海高中生物教师教案——有丝分裂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有丝分裂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有丝分裂的过程及染色体的变化规律;(3)了解有丝分裂在生物繁殖和生长中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2)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有丝分裂的过程;(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治学的态度;(3)引导学生认识有丝分裂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有丝分裂的概念和特点;(2)有丝分裂的过程及染色体的变化规律;(3)有丝分裂在生物繁殖和生长中的意义。
2. 教学难点:(1)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2)有丝分裂各阶段的特点和意义。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2)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3)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2. 学生准备:(1)预习有丝分裂的相关内容;(2)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细胞有丝分裂的图像;(2)引导学生回顾细胞分裂的概念,引出有丝分裂的主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有丝分裂的概念和特点;(2)学生分析有丝分裂的过程及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3. 课堂讲解:(1)讲解有丝分裂的概念和特点;(2)详细讲解有丝分裂的过程及染色体的变化规律;(3)阐述有丝分裂在生物繁殖和生长中的意义。
4. 实验观察:(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2)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5.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有丝分裂的过程及染色体的变化规律;(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
6. 知识拓展:(1)介绍有丝分裂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2)引导学生关注生命科学的发展和价值。
高中生物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二次探究教学案例

高中生物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二次探究教学案例《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第二次探究性实验教学案例一、教学指导思想1.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指向核心素养的培养。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其中有一项表现就是科学探究,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
新的高考模式选考也已经启动。
对首次参加选考的同学来说,复习时间短,很难通过做题来培养实验探究思维。
所以,面对新课改,面对新高考,有必要改良教材中的实验,尽可能的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通过长期分散的实验教学来培养科学探究素养。
2.本人参赛实验是《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该实验是高中生物的一个经典实验,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按部就班,完成教材中既定的实验过程即可,完全就是验证性实验。
但实验难度大,经常很难观察到理想实验结果,无法验证教材中有丝分裂的过程。
所以本教学案例将验证性实验改编成探究性实验,整个实验教学从“理论知识的学习”——“第一次验证性实验”——“第二次探究性实验”——“实验评价”几个阶段组成,开展二次实验教学模式。
由于本次比赛的时间安排,所以录像课就安排选考班级学生在高考复习期间进行第二次实验教学。
这样教学模式既巩固理论知识,又培养实验能力,提高实验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实验教学分析1.内容分析本实验操作步骤多,每一步的不确定因素都可能影响实验结果,实验效果并不理想。
且从学生探究活动上看,该实验属于“零级水平探究”。
本案例通过开展二次教学模式,探究本实验的影响因素。
第一次实验对象为全体学生,教学目标让学生熟悉实验步骤,掌握临时装片制作技能。
第二次实验对象为选考学生,围绕着如何才能看清细胞分裂图像对本实验进行不同角度的探究。
这样处理,不仅再次巩固学生的实验技能,也培养学生探究性实验能力。
2.学情分析新的高考模式正逐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届高二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喜欢的科目参加高考。
选择生物学科的学生,很大一部分充满了对生命科学的好奇和想象。
高中生物教案《有丝分裂》

高中生物教案《有丝分裂》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有丝分裂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有丝分裂的基本过程。
3. 理解有丝分裂对生物体生长和发育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有丝分裂的基本过程。
2. 有丝分裂对生物体的意义。
教学难点:1. 掌握有丝分裂的不同阶段。
2. 理解有丝分裂对细胞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璃片、尖头镊子等)。
3. 示范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展示有丝分裂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有丝分裂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二、讲解有丝分裂的基本过程(10分钟)1. 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的关系。
2. 有丝分裂的不同阶段(前期、中期、后期)及其特点。
3. 有丝分裂的重要性和作用。
三、示范实验(15分钟)1. 借助显微镜和实验器材,展示有丝分裂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每个阶段的特点。
2. 引导学生讨论有丝分裂的重要性,并进行讨论。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分成小组,讨论有丝分裂与细胞生长、细胞发育的关系。
2. 学生自愿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五、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有丝分裂在生物体生长和发育中的作用。
2.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细胞的健康和细胞分裂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有关有丝分裂的作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了解了有丝分裂的概念和意义,掌握了有丝分裂的基本过程,并能够理解有丝分裂对细胞生长和发育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和案例来加深学生对有丝分裂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教案设计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有丝分裂的概念和过程;(2)掌握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方法和技巧;(3)能够观察并描述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2)学会制作临时装片和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技巧;(3)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2)树立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2)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2)掌握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技巧。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洋葱根尖、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染色剂、解剖针、镊子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显微镜、实验操作台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细胞分裂的概念;(2)提问:细胞分裂有哪些类型?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是怎样的?2. 讲解与演示:(1)讲解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2)演示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的过程;(3)讲解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技巧。
3. 实验操作:(1)学生分组,领取实验材料和工具;(2)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实验;(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结果观察与分析:(1)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现象;(2)描述并记录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3)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3. 思考题:为什么选择洋葱根尖作为观察有丝分裂的材料?如何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六、教学评估1. 学生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操作技巧和问题分析。
2.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理解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实验知识和技巧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2. 分析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3. 针对性地设计改进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教案设计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有丝分裂的概念和过程;(2)掌握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方法和技巧;(3)能够观察并描述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2)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3)学会绘制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2)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有丝分裂各期的特点;(2)熟练操作显微镜观察细胞有丝分裂。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洋葱根尖、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染色剂(如醋酸洋红)、剪刀、镊子、滴管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细胞分裂的基本概念;(2)提问:细胞有丝分裂是什么过程?为什么要有丝分裂?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2)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加深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理解。
3. 实验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一台显微镜;(2)教师示范操作: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3)学生跟随教师操作,进行观察;(4)学生记录观察到的有丝分裂现象。
4. 讨论与交流:(1)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有丝分裂现象;(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有丝分裂各期的特点;(3)学生绘制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图。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2. 总结实验操作技巧;3. 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拓展1. 学生了解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植物组织培养、遗传改良等。
2. 学生探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如抗癌药物研究、肿瘤治疗等。
七、评估与反思1. 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如观察能力、实验操作技能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生物《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教案2 沪科版第三册一、教学目标:1.说出本实验的实验原理。
2.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养成独立动手操作的习惯。
3.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培养学生识图、比较、分析、判断等能力。
4.绘制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简图,养成严谨求学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⑴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
⑵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
2.教学难点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过程中,涉及到的试剂以及对标本的处理时间,操作的先后顺序。
三、教学设计思想和教材分析实验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按照学为主体,师为主导的思想进行教学,教师就要设计出一些能引起学生思考和探究的问题,使学生多途径多方式的参与到学习中,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
因此本节教学以提出问题→进行实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边操作边思考。
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同一实验组的同学共同讨论解决,得出答案。
教师在某些较难理解的问题上适时点拨,以减少课堂时间的浪费,提高课堂效率。
有丝分裂的实验是一个验证性的实验,要求学生通过有丝分裂各时期的观察,来验证学生在前面学到的知识,并加以巩固。
因此在实验前,教师应让学生先回忆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的染色体的形态和行为有哪些变化,以便在实验中能够准确的观察到各个时期的图像,并能区分出来。
四、教学策略实验前教师应要求学生先预习实验原理及方法步骤,简单的了解进行细胞分裂实验的各个过程,以便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按照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思路进行教学,同时应把实验的关键点理出来,以便引起学生在实验中注意这些问题。
当然也可以由学生自己依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以锻炼其自主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中对出现的问题,及及时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能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更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好实验材料、用具及用于探究的问题。
2.学生预习课本相关内容,了解该实验的实验原理、目的要求及实验操作的步骤,提出与本课内容有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引言: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特点及染色体的图像变化,今天我们在前面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来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引题: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一、洋葱根尖的培养师:在实验课前3~4天,取洋葱一个,放在广口瓶上,装满清水,让洋葱的底部接触瓶内的水面。
把广口瓶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
待根长约5 cm时,取健壮的根尖制成临时装片。
注意的问题:应选择底盘大的洋葱做生根材料;剥去外层老皮,用刀削去老根,注意不要削掉四周的根芽;培养时注意每天换水1~2次,防止烂根。
二、装片的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边讲解边操作,从而提醒学生在进行该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如何进行该操作。
由于染色步骤中,有一段等待时间,教师应利用这空隙,要求学生讨论在进行该操作时的注意事项,以保证该操作的顺利进行。
1.取材与解离(事先)2.漂洗(事先)3.染色师:能被碱性染液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
染色时,染液的浓度和时间的把握要好,否则染色过深,不易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
4.制片师:先用镊子将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加一片载玻片,用拇指轻压载玻片(不研转)。
压片时用力要适当,过重会将组织压烂,过轻则细胞不易分散。
三、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显微镜观察在低倍镜下,先找到分生区细胞,然后转高倍镜观察,观察生长点细胞的形态特点。
四、绘图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在实验中观察到的各时期的细胞特点,绘制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中任一时期的简图。
五、巩固性练习2019-2020年高中生物《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教案2 新人教版选修1★课题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设计简易的实验装置来提取植物芳香油2、了解提取植物芳香油的基本原理(二)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用水蒸汽蒸馏法和压榨法提取植物芳香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严谨、科学、求实的态度和精神★课题重点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技术;针对原料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提取方法★课题难点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技术;针对原料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提取方法★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生物组织中,不但含有蛋白质和DNA,而且含有很多人们需要的有效成分,如食用油、芳香油、植物色素、药物成分等。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二)进行新课1.基础知识栏旁资料:不同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可以提取芳香油。
1.2芳香油的性质:挥发性强,成分复杂,以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为主。
1.3芳香油的提取方法:蒸馏、压榨、萃取等。
(1)水蒸气蒸馏法:原理:水蒸汽可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水油分层。
方法:水中蒸馏:原料放在沸水中加热蒸馏。
水上蒸馏:原料隔放在沸水上加热蒸馏。
水汽蒸馏:利用外来高温水蒸气加热蒸馏。
不足:有些原料不适宜于水蒸气蒸馏,如柑橘、柠檬等易焦糊,有效成分容易水解。
(2)萃取法:原理:芳香油易溶于有机溶剂,溶剂挥发后得到芳香油。
如石油醚、酒精、乙醚等。
方法:原料浸泡在溶剂中→得到浸泡液→有机溶剂挥发→芳香油。
不足:有机溶剂中的杂质影响芳香油的品质。
2.实验设计2.1玫瑰精油的提取(1)实验流程:阅读教材。
0.1g/mL氯化钠溶液:促使油水混合物(乳浊液)中油和水的分离。
无水硫酸钠:吸收油层中的水分。
(2)实验步骤:①采集玫瑰花:采集盛花期(5月中上旬)的玫瑰花,清水清洗沥干。
②装入蒸馏原料:称取50g玫瑰花放入蒸馏瓶,添加200mL蒸馏水。
③安装蒸馏装置:按照从左向右、自下到上次序安装水蒸气蒸馏装置。
④加热蒸馏:控制蒸馏时间和速度(1~2滴/秒),获得乳白色乳浊液;拆卸装置。
⑤分离油层:向乳浊液加入NaCl溶液后,利用分液漏斗分离出下面的油层。
⑥除去水分:向油层中加入无水硫酸钠,24h后过滤,得到玫瑰油。
*注意事项:蒸馏时间不能过短,温度不能过高。
2.2橘皮精油的提取(1)橘皮精油的主要成分:柠檬烯,主要分布在橘皮中。
(2)实验流程:阅读教材。
石灰水:防止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降低压榨液黏稠度,过滤不堵塞筛眼。
小苏打、硫酸钠:促进油和水的分离(用量分别为橘皮质量的0.25%和5%)。
(3)实验步骤:①橘皮的处理:将新鲜橘皮用清水清洗沥干。
②石灰水浸泡:用7~8%石灰水浸泡橘皮24h。
③清水漂洗:浸泡好的橘皮用流水彻底漂洗干净,沥干。
④粉碎和压榨:将橘皮粉碎,加入小苏打和硫酸钠后,用压榨机压榨得到压榨液。
⑤过滤压榨液:用布袋过滤,滤液再高速离心处理,分离出上层橘皮油。
⑥静置处理:将橘皮油在5~10℃冰箱中静置5~7d ,分离出上层澄清橘皮油。
⑦再次过滤:将下层橘皮油用滤纸过滤,滤液与上层橘皮油合并,得到橘皮精油。
分析:静置处理目的:除去果蜡和水分。
(三)课堂总结、点评(四)实例探究例1、玫瑰精油提取最适方法是: ( )A 、萃取法B 、水蒸气蒸馏法C 、水上蒸馏D 、水中蒸馏法解析:玫瑰精油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能随水蒸汽一同蒸馏。
故选B例2、在玫瑰精油提取中,收集锥形瓶中的乳白色的乳浊液,向锥形瓶中加入:( )A 、氯化钠B 、硫酸铜C 、石灰水D 、无水硫酸钠解析:加入氯化钠溶液是使乳化液分层。
然后将其倒入分液漏斗。
无水硫酸钠是使油层分离。
故选A☆综合应用例3、玫瑰油称为“液体黄金”,其提取方法可用A 只能用水蒸气蒸馏法B 可用蒸馏法和压榨法C 可用蒸馏法和萃取法D 可用压榨法和萃取法解析:根据玫瑰花的干湿情况可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鲜玫瑰花可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干玫瑰花可以使用有机溶剂萃取法,一般不用压榨法。
答案:C(五)巩固练习1、玫瑰精油提取的过程是: ( ) 植物芳香油的性质: 芳香油的提取方法: 蒸馏压榨萃取玫瑰精油的提取: 橘皮精油的提取:A、鲜玫瑰花+水→水蒸气蒸馏→油水混合物→分离油层→除水B、鲜玫瑰花+水→油水混合物→水蒸气蒸馏→分离油层→除水C、鲜玫瑰花+水→油水混合物→除水→分离油层D、鲜玫瑰花+水→油水混合物→水蒸气蒸馏→分离油层→除水2、下面不能用于提取芳香化合物的是:()A、杏仁B、真菌C、玫瑰花D、细菌3、使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是因为:()A、其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能随水蒸汽一同蒸馏B、其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能随水蒸汽一同蒸馏C、其化学性质不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不能随水蒸汽一同蒸馏D、其化学性质不稳定,难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不能随水蒸汽一同蒸馏4、在提取玫瑰精油的过程中,分离油水混合物需加入:()A、氯化钠B、硫酸铜C、无水硫酸钠D、氯化锌5、蒸馏装置完毕后,可以在蒸馏瓶中加几粒沸石,目的是:()A、加速沸腾B、防止液体过度沸腾C、减缓沸腾D、防止蒸馏瓶炸裂6、柑橘、柠檬芳香油的制备通常使用压榨法而不是水蒸馏法,是因为:()A、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焦糊B、柑橘、柠檬芳香油易溶于水B、会使芳香油的有效成分水解D、A和C7、对分液漏斗的使用不正确的是:()A、首先把活塞擦干,为活塞均匀涂上一层润滑脂B、塞好活塞后,把活塞旋转几圈,使润滑脂分布均匀C、检查分液漏斗的顶塞与活塞处是否渗漏,确认是否漏水D、取下分液漏斗,用左手手掌顶住漏斗顶塞并握住漏斗颈,右手握住漏斗活塞处,大拇指压紧活塞,将分液漏斗略倾斜,前后振荡8、植物芳香油的主要化学成分:()A、酚类化合物及衍生物B、萜类化合物及衍生物C、醚类化合物D、烃类化合物9、在橘皮精油提取过程中石灰水的作用:()A、使溶液呈碱性B、为彻底清洗脏物C、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D、漂去橘皮颜色10、玫瑰精油可以使用有机溶剂萃取,但方法有不足之处是下面哪项:()A、过程复杂且出油率不高B、提取的玫瑰精油纯度不高C、有些萃取剂不能萃取玫瑰精油D、萃取一般用于制膏状物,所以不能用萃取剂萃取玫瑰精油答案:1.A 2.D 3.A 4.A 5.B 6.D 7.D 8.B 9.C 10.A★课余作业1.在橘皮精油的提取中,为什么橘皮要在石灰水中浸泡时间10h以上?2.根据玫瑰精油的化学性质,常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请总结水蒸气蒸馏的适用范围?★教学体会教师在介绍植物芳香油的来源时,易结合教材提供的旁栏资料进行讲解,让学生对植物芳香油的广泛来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教师还可以采取学生查阅资料和介绍相关的小故事等方式,使学生大致了解植物芳香油的发展历史。
在介绍方式时,教师可以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熟悉提取植物芳香油的三种基本方法,并理解其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