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成本、异质性与股市投资——基于城镇家庭数据的实证分析

合集下载

《2024年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范文

《2024年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范文

《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其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探究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影响因素,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市场的运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文献综述已有研究表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社会保障制度、消费观念等。

在北京市的特定背景下,还需要考虑城市规模、产业结构、文化教育等多重因素。

前人研究为本文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同时也需要结合最新的数据和实际情况进行实证分析。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运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来源主要是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包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经济发展指标、社会保障数据等。

同时,还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收集居民的消费观念和行为数据。

四、影响因素分析1.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

通过分析北京市的GDP、人均GDP等经济指标,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呈正相关关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收入增加,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

2. 居民收入居民收入是消费的直接来源。

数据显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收入的增加会直接导致消费水平的提升。

3. 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对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提高居民的消费信心,降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从而促进消费。

北京市的社会保障制度相对完善,为居民的消费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 消费观念消费观念是影响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北京市城镇居民的消费观念逐渐从保守向开放转变,更加注重品质和体验。

这种消费观念的变化对消费行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5. 其他因素除了。

中国家庭房产财富与家庭消费——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

中国家庭房产财富与家庭消费——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
,将家庭消费按层次划分为四大类,同时充分考虑家庭异质性,按家庭住房产权
归属、家 庭 拥 有 住 房 套 数 和 家 庭 所 属 地 区 对 样 本 进 行 分 类 ,详 细 对 比 分 析 了 家 庭 消 费 与 家 庭 住 房 资 产 价 值 与 价 格
之 间 关 系 及 其 存 在 的 结 构 性 差 异 。 实 证 结 果 显 示 :家 庭 住 房 资 产 只 存 在 微 弱 的 “资 产 效 应 ”,而 作 为 住 房 “负 资 产 ”
•9 3 •
裴 育 ,徐炜锋:中国家庭房产财富与家庭消费
是 我 国 应 长 期 坚 持 的 经 济 政 策 。本 文 以 微 观 家 庭 房 产 财 富 与 家 庭 消 费 之 间 关 系 为 研 究 视 角 ,利 用 最 新 的 家 庭 微 观 调 查 数 据 ,从 实 证 角 度 对 家 庭 房 产 财 富 影 响 家 庭 消 费 的 作 用 机 理 和 路 径 进 行 检 验 与 分 析 ,以期为规范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增强房地产行业对消费内需拉动提供政策参考。
二 、文 献 回 顾
国内外学者就家庭拥有房产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展开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我国学者李亮就曾对房 地产财富与消费关系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和总结[2]。从 研 究 角 度 看 ,现有文献大多集中于探 讨家庭住宅房产的“财富效应”,即家庭房产价格波动对于家庭消费的影响。在 “财富效应”是否存在 这点上,目前学界仍存在争议,有些学者基于国家或地区层面的数据认为,房价上涨具有显著的“财 富效应”[M ],而有些学者则提出不同意见,认 为 “财富效应”可能并不存在[5< 。黄 静和屠 梅 曾 指 出 , 房价上涨的“财富效应”受到房地产市场规模、发育程度以及房产流动性强弱等因素的影响[7]。但总 的来说,国内外学者普遍倾向于房价上涨存在“财富效应”。随着对“财富效应”研究的深化,一些学 者在区分家庭异质性的基础上,对房价上涨与家庭消费之间关系进行探讨。如 C a m p b e ll和 C 〇CC〇将 家庭划分为老年自住房家庭和年轻自有住房家庭[];解 垩 将 家 庭 按 户主年龄是否大于6 0 岁进行分 组 [9];李涛和陈斌开则根据住房产权性质不同对家庭进行区分[1°];况伟大讨论了房东和租客对房价 变动的反应[]。一些学者不仅关注家庭异质性,而且对家庭消费进行层次性划分,以区分房价变动对 不同种类家庭消费的影响[h 〇]。

家庭异质性与金融资产配置行为——基于中国城镇家庭的实证研究

家庭异质性与金融资产配置行为——基于中国城镇家庭的实证研究

家庭异 质性 与金 融资产 配置行为
— —
基 于 中国城 镇 家庭 的 实证研 究

胡 振
王春 燕
臧 日宏
( 中 国 农 业 大 学 经 济 管 理 学 院 , 北 京 1 0 0 0 8 3 )
[ 摘要] 针 对 家 庭 异 质性 特 征 对 金 融 资 产 配置 行 为 的影 响 问题 , 利 用P r o b i t 模型 、 T o b i t 模 型 和 分 位 数 回归 模 型 , 分 析 了 家 庭 异 质 性 对 金 融 资产 配 置 行 为 的 影 响 。发 现 : 家庭 异 质 性 对 家 庭 金融 资产 配 置 行 为 有 显 著 的 影 响 , 制 定 家庭 金 融 政 策
年代 , 9 0 年代 我国股 票 、 债券 、 保 险 等 金 融 产 品 开 始 兴
起 , 家庭 资产规 模 出现大 幅的增加 , 结 构更 加多元 化 ,

些 学 者 开 始 研 究 居 民资 产 配 置 行 为 , 侧 重 对 居 民 储
蓄 行 为 方 面 的 研 究 。 雷 晓 燕 和 周 月 刚 基 于 CHARL S


文 献 综 述
数 据 的 研 究 表 明 ,健 康 对 家 庭 资 产 组 合 的 影 响 存 在 资产 类 型上 的差 异 , 对 生产 性 资产 、 金 融 资 产 的 影 响 不 尽 相 同 ,还 发 现 健 康 状 况 对 于 城 市 居 民 起 着 非 常 重要 的作 用 , 健康 状 况 变差 会使 其减 少 金 融资 产 , 尤 其 是风 险资 产 的持有 , 同 时 将 资 产 向 安 全 性 较 高 的 生 产 性 资 产 和 房 产 转 移 。葛 洪 申 的 研 究 表 明 金 融 知 识 和投 资 经 验 提 高 了家 庭 参 与 金 融 市 场 的 可 能性 , 提 高 了 家 庭 风 险 资 产 占 比 。工 资 收 入 的 高 低 影 响 到 金 融 资产 的分 散化 程 度 , 如果 工 资 收入低 , 则 必 须 付 出 更 高 的 成 本 才 能 实 现 金 融 资 产 的 分 散 化 。 何 秀 红 和 戴 光 辉 发 现 收 入 风 险 的 增 加 会 使 得 投 资 者 降 低 对 风 险 资 产 的 需 求 。针 对 前 人 的研 究 , 本 研 究 均 将 相 应

社会资本、农户异质性与借贷行为——基于CFPS数据的测度分析与实证检验

社会资本、农户异质性与借贷行为——基于CFPS数据的测度分析与实证检验
2. 社会信任指标 定量上,社会信任指标的选取依据张维迎和柯 荣柱(2002)从经济学角度对其的解释:信任来自人 们之间的理性选择,产生于人们之间的重复。社会 信任能够改善交易双方的信息结构,减少双方的信 息不对称,有利于产生交易。在家庭借贷中亦是如 此,借贷双方若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进行重复博弈, 那么信任就可能产生,借贷关系就会发生。由此可 见社会信任产生于重复博弈,恰恰交通设施又是促 成重复交易的必要条件,交通设施越发达,交流就 更加便捷,交易成本也就降低,会促进个体之间的 信息共享,增进信任。而交通费用的支出可以作为 交通设施便利程度的一个替代变量,这是因为一个 地 方 的 交 通 设 施 越 完 善 ,人 们 交 往 的 动 机 就 越 强 烈,交往的频率就会增加,与交通相关的费用也就 越多。因此本文选取了每月本地交通费用、交通通 讯工具费这两个指标作为其交通设施的替代指 标。另外,已有实证分析表明,双方的信息交流对 于彼此的相互信任具有显著的影响,并选取了电话 交流作为双方信息交流的变量(Fishman & Khanna, 1999)。因而,选择交通及通讯支出作为其信息交 流的替代变量。 定 性 上 ,本 文 参 考 桂 勇 和 黄 荣 贵(2008)的 观 点,结合本文所研究的内容,选取了对调查的配合 度、对调查的疑虑及回答的可信度三个指标。如果 前面的 3 个社会信任的定量指标侧重于熟人之间的 信任关系,那么这三个定性指标则倾向与陌生人之 间 的 相 互 信 任 。 不 论 是 城 市 还 是 农 村 ,强 关 系 下 降 ,弱 关 系 的 上 升 都 是 不 争 的 事 实(程 昆 等 , 2006)。现实中,人们与陌生人发生重复博弈的概率 在增加。因此,选择上述三个指标作为其替代指标。 3. 互惠性规范指标 什么是互惠?规范是怎么产生的?这是本文 选择互惠性规范变量的参考依据。其中,互惠是指 自 己 主 动 愿 意 帮 助 他 人 ,并 相 信 在 将 来 的 某 个 时 点 ,也 会 被 别 人 帮 助 。 这 里 简 称 为 施 惠 与 受 惠 关 系。规范的产生根源于行动的控制权的变换。个

社会资本、农户异质性与借贷行为——基于CFPS数据的测度分析与实证检验

社会资本、农户异质性与借贷行为——基于CFPS数据的测度分析与实证检验
JRYJJ 33
金融与经济 2019.01
对于准确的把握两者的关系显得尤为必要。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可以缓解信息
不对称,促进借贷交易的达成。程昆等(2006)认为 社会资本是农户关系网的基本载体,在正规金融与 非正规金融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微观调查数据 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对社会资本与农户借贷之 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例如:马光荣和杨恩艳 (2011)指出社会网络可以缓解借贷中的逆向选择 与道德风险问题;社会网络可以提升农户借贷可得 性(胡枫和陈玉宇,2012);社会网络对农户正规与 非正规金融均有显著影响,但对于正规金融的影响 更大(胡枫和陈玉宇,2012);童馨乐等(2011)进一 步分析发现社会资本中的政治关系和邻里资本可 以显著提升农户获得贷款的可得性。但是,大多使 用单一的测度研究方法,对于社会资本多指标研究 方法则比较少见。其中,单一指标的测度研究有: 亲友在部门工作和城里经常联系的朋友(赵剑治和 陆铭,2009)、礼金支出(马光荣和杨恩艳,2011)、人 情支出与家庭规模(谭燕芝和张子豪,2017)、找工 作时可以提供帮助的人数(陈钊等,2009)等。综合 测度的研究主要有:柴时军(2016)与张爽等(2007) 使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社会网络进行综合测度 分析;桂勇和黄荣贵(2008)、赵延东(2006)利用社 会资本多元维度的测度方法,利用因子分析的方式 构建了一个社会资本量表。
J 金融与经济
Hale Waihona Puke 2019.01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社 会 资 本 、农 户 异 质 性 与 借 贷 行 为
——基于 CFPS 数据的测度分析与实证检验
■ 秦海林,李超伟,万佳乐
本文使用 CFPS(2014)的微观调查数据,基于社会资本的综合测度,检验了社会资本及其结构对农户借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实证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实证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的实证分析作者:鹿明来源:《时代金融》2014年第24期【摘要】市场经济中,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首先表现为消费,消费支出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直接正向的拉动作用,我国“十二五”规划将扩大内需作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一项重要的举措。

研究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从中发现可以促进消费支出的因素和方法,从而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消费需求实证建议一、建立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函数模型凯恩斯消费函数模型是当前我们研究居民消费支出理论重要的模型工具,该模型通过建立居民消费支出和可支配收入之间的一次回归函数,得到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系数,展现居民消费支出和收入之间的变化关系,从而帮助相关部门制定和实施宏观经济政策。

本篇论文收集了1990~2013年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数据,综合运用了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5.0对消费支出和居民人均可支配进行线性回归,得到城乡居民的消费函数,并且根据相关性检验分析对检验结果进行检验。

二、实证分析(一)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分析对城镇居民的收入和消费进行ADF平稳性检验,序列CZSR和序列CZXF为二阶平稳,满足同阶单整,依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理论,以城镇居民收入为因变数,以城镇居民消费为自变量,利用Eviews5.0进行最小二乘估计,回归模型如下:CZXFt=380.2099+0.739308CZSRtt-statistic (6.464506)(89.53039)prob. 0.0000 0.0000R-squared=0.997635 AdjustedR-squared=0.997511 DW=0.327800 F-statistic=8015.691分析回归结果:其他检验指标均符合要求,但是DW检验值过小,并且,残差平稳性检验结果,残差在显著性水平为5%的情况下,接受一阶单整的原假设,分析可能遗漏了解释变量。

《2024年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范文

《2024年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范文

《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篇一一、引言在消费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中,探讨一个地区的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及影响因素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课题。

本篇论文将以北京市为研究对象,以其实证分析为依据,深入研究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所受到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对于了解北京消费市场的运行规律、推动市场发展及提高消费质量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文献综述对于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学者们已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

从总体上来看,经济水平、人口特征、文化因素、政策导向等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具体到北京市,其作为中国的首都,其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政策导向等因素对于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尤为显著。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收集北京市近几年的统计数据,运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模型构建。

在模型构建中,我们将选取影响居民消费的多个因素,如人均可支配收入、物价水平、就业率、教育水平等,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四、实证分析(一)数据来源与处理本研究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年鉴及相关部门发布的报告。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我们首先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然后运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二)模型构建与结果分析我们选取了人均可支配收入、物价水平、就业率、教育水平等因素作为自变量,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作为因变量,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通过模型分析,我们发现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物价水平和教育水平。

而就业率虽然对居民的消费有一定影响,但其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具体来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会显著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物价水平的变动也会对居民消费产生直接影响,物价上涨会导致居民消费下降,反之亦然。

教育水平的提高则会提高居民的消费质量和消费结构,例如在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消费会随之增加。

而就业率的提高可以增加居民的收入预期,从而提高其消费信心,促进消费水平的提高。

五、结论与建议本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影响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均可支配收入、物价水平、教育水平和就业率等。

《2024年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范文

《2024年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范文

《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成为了反映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作为中国首都的北京市,其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状况与全国乃至国际水平密切相关。

因此,研究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影响因素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文以北京市城镇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方法,探讨影响其人均消费的主要因素。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近年来,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持续增长,但消费结构、消费习惯等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对影响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其消费行为,也能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此外,研究这些影响因素对于引导消费市场、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文献综述在已有研究中,关于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如收入水平、物价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习惯等。

其中,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的最直接因素,而物价水平则是影响消费能力的重要因素。

此外,社会保障制度、教育水平、消费环境等也对居民消费产生重要影响。

四、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方法,以北京市城镇居民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数据,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数据来源包括官方统计年鉴、相关部门发布的数据等。

五、实证分析1. 影响因素分析根据相关理论和已有研究,本文选取以下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1)收入水平: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等。

(2)物价水平:包括食品、住房、教育等主要消费品的物价。

(3)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

(4)教育水平:以平均受教育年限为代表。

(5)消费环境:包括购物便利性、消费场所设施等。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收入水平、物价水平和社会保障制度是影响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主要因素。

其中,收入水平是决定消费水平的基础,物价水平则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力,而社会保障制度则通过减轻消费者后顾之忧,提高其消费信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其他的研究中,史代敏和宋艳(2005)使用了四川省的数据;李涛(2006b)q吏用了奥尔多投资咨询中心针对12个城 市所进行的“投资者行为调查”数据。 ②国外的研究往往将目光集中在已经参与股市的样本,通过OLS来考察股票份额的决定因素(Guiso 能带来有偏的估计结果,即样本选择问题。我们在第三节中做了更多的讨论。
南方经济201 1年第9期
参与成本、异质性与股市投资
——基于城镇家庭数据的实证分析
邢春冰+
摘要:本文利用2002年的CHIP数据分析了我国城镇家庭的股市投资行为。考虑到参与成本和异质性, 本文使用Heckit模型来考察家庭股票数量与份额的决定。结果表明,家庭股市参与的概率与家庭的总财
富水平、户主的收入以及教育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户主的年龄呈倒U型关系。收入、财富
一、引言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否购买股票以及购买多少股票日益成为家庭在构造其资产组合 过程中的重要决策。股票收益也成为一些家庭的重要收入来源。哪些家庭倾向于购买股票?家庭购买 股票的数量与哪些因素有关?考察这些问题不仅有助于认识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而且可以加深对收入 和财产分配状况的认识。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人口逐渐老龄化,收入和财富水平 快速增长,收入和财富差距不断扩大,①这些因素将如何影响股票市场的发展取决于它们如何影响家庭的 股市投资行为。要分析股票市场如何影响家庭的收入和财产分配,就需要知道哪些家庭更容易受股票市 场影响,这又和家庭的股市投资决策密切相关。本文的目的就在于考察我国城镇家庭的股市投资决策如 何受家庭的人口特征、经济状况以及其他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收入:收入往往是对未来现金流的直接反映。我国城镇地区现阶段的居民收入主要以劳动收入为
主,它主要反映了人力资本的回报状况。由于人力资本存在难以进行多样化投资、不容易进行保险等特 点,它的回报高低对于家庭在股市上的投资决策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减轻内生性问题,我们在
回归中使用了户主1998—2001年的平均年收入。 总财产:由于进入股市需要一定的固定成本,财产越高,相对于要购买的风险资产而言,进入成本越
城市和较发达城市,难以保证其全国代表性。 此外,现有研究中计量模型的使用也有值得商榷之处。考虑到一部分家庭并不持有股票,国内的研 究主要选择使用Tobit模型考察影响家庭股票数量或份额的因素。其隐含假设是,没有参与股市投资的 家庭的意愿持有份额小于或等于零,一旦它大于零,家庭就会购买相应数量的股票。正如我们将在第三 节指出的,参与成本和异质性的存在使得Tobit模型的前提假设难以成立。在对不同模型进行比较的基
符,而且与Alesina
and
Gleaser(2004)的研究一致。此外,幸福程度变量显然与李涛(2006a)所采用的变
量(厌世情绪、自信程度、开放心态和孤独感等)是高度相关的。最后,如果所在地区购买股票的家庭比例
较高,人们所接触的相关信息也越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互动的因素。 除此之外,我们还控制了户主性别、户主的政治身份和家庭结构。考虑到非线性,我们控制了年龄的 平方,财富和收入水平均采用其自然对数。针对本文使用的所有变量,我们删除了有缺失的样本,最终的 样本量为6531户。③
低。这会提高富有家庭参与股市的概率。此外,风险态度可能随着财富水平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进而影 响人们在股票上的投资数量和份额。本文定义了两种类型的总财产:家庭净总资产和金融资产。前者接
近于吴卫星和齐天翔(2007)中的金融资产、后者则接近于他们的流动资产。此外,为了消除互为因果的
内生性问题,在使用这些变量作为解释变量时,我们均减掉了股票资产。 除了总资产外,家庭在其他资产上的投资活动也可能会对股票投资产生影响。一方面,家庭在其他
①由于家庭在其他资产上的投资与股市投资往往是相互决定的,因此难免有内生性问题。这也使得家庭总资产这
一变量存在内生性——即便已经去除了股票资产。如果担心这些因素的内生性问题会对其他变量的估计结果产生影响。
简单的办法是不将这些因素放入回归方程中。之所以将这些因素考虑进来,一方面,这些因素(如果是外生的)确实可能 对股市投资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和其他文献(如吴卫星和齐天翔,2007)对比的需要。我们在后面的实证分析部 分分别报告了控制和不控制这些因素的结果。加入这些变量并没有显著改变我们的结论。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这些变 量的内生性问题对本文而言不是致命的。 ②李涛(2006a、2006b)给出了较为详细的国外文献,本文不再赘述。 ③鉴于职业变量可能对家庭投资决策造成的影响,本文还尝试着在所有回归中均放入职业变量。但是由于缺失值 较多,加入这一变量之后。有效样本的数量大幅降低(为4620户),但是并没有改变本文的基本结论。所以我们没有在正文 中报告控制职业状况后的结果,相关结果可以向作者索取。
・邢春冰.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Email:xingchunbing@gnmiL corn,通讯地址: 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邮政编码:100875。感谢匿名审稿人的建议与评论。文责 自负。 ①李实等(2005)的研究表明,1995~2002年,我国城镇地区的家庭平均总财产净值共增加了236.8%,平均年增长率 为18.9%。与此同时,衡量家庭人均总财产不平等程度的泰尔指数也从1995年的0.276上升到2002年的0.538。 ②这些事实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股市参与决策和股票份额的决定(Guiso et a/.,2000;Campbell,2006;Banks and Tanner,1999)。从参与决策来看,在过去二三十年中,不同国寥持有股票资产的家庭的比例在不断上升,但仍然有很 大比例的家庭并不拥有股票。研究结果表明,很多国家的家庭股市参与与家庭财富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户主年 龄呈倒u型关系。与教育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在关于资产份额的研究中,风险资产的比重随着财富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但 这主要是由于风险资产投资的参与程度与财富正相关,一旦只考虑拥有风险资产(如股票)的家庭,风险资产所占份额与 总资产之间的关系就变得并不显著。同样。尽管在很多国家中是否拥有风险资产与年龄呈现倒u型的关系,但在给定拥有 风险资产的条件下。风险资产所占份额与年龄之间的关系就变得平缓很多。
的限制,我们没有选择与以往研究(如李涛,2006a、2006b)②一致的变量。我们考虑的变量包括家庭
对于社会公平的看法、幸福程度以及所在地区购买股票的家庭比例等。一般来说,如果人们认为富有者 是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更多的财富和收入,他们的公平感会更强;反之,如果认为财富来自于不合理的手 段,他们则倾向于感受到不公平。公平感又会反过来影响人们的投资行为。这不仅与我们的日常观察相
础上,本文认为Heckit模型更适合用于考察股票数量或份额的决定因素。②
利用2002年的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本文分析了我国城镇家庭的股市参与决策和股票数 量及份额决策。结果表明,家庭股市参与的概率和家庭的总财富水平、户主的收入以及教育水平之间存 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股市参与的生命周期现象也很显著。收入、财富水平和年龄对于家庭股票数量 也有类似的影响,但教育水平的影响有所减弱。而对于股票份额的决定,年龄和教育的影响在大部分模 型中均不显著或只在边际上显著,财富水平的系数显著为负。这些结果与现有的研究特别是吴卫星和齐
用到的总净资产是指到2002年底,家庭所拥有的金融资产、耐用消费品、自有房屋、自有生产型固定资产
以及其他资产的价值之和减去所有贷款和负债。这里的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定期存款、活期存款、股票、债 券、借出款、家庭经营活动占用的自有资金、向其他企业或经营活动的投资、住房公积金、储蓄类商业保险
以及收藏品等。
为了分析家庭的股市参与决策和股票份额决策,我们重点考虑了如下几组变量。第一组是家庭人口 特征变量,包括户主年龄、教育水平、性别、政治身份以及家庭结构等;第二组则主要反映家庭的经济状
针对家庭股市投资,国外学者利用不同国别的数据积累了一系列的典型事实,其研究对象多为发达
国家。②关于中国家庭股市投资行为的研究起步较晚。从现有文献来看,即便是针对一些基本的影响因 素,尚缺乏一致的结论。例如,针对股市参与决策(即是否购买股票),李涛(2006a)发现,居民参与股市的 概率与年龄之间呈现倒u型的关系、学历越高的居民购买股票的概率越高。然而,吴卫星和齐天翔 (2007)却发现,年龄和教育水平对股市参与决策没有显著影响。
况,包括户主收入、家庭财富、其他资产的拥有状况等。此外我们还考虑了一组反映社会心理因素的变 量。下面对一些重要变量的选取和处理进行说明。
年龄:年龄与生命周期行为有关,也关系到资产的流动性和融资约束等问题。Guiso
el
a1.(2000)指
出,年轻人(年轻的家庭)积累的财富较少,面对融资约束和有限的现金,他们倾向于选择不拥有或拥有少 量股票。在存在参与成本的情况下,他们更不倾向于拥有股票。随着年龄的增加,所获取的信息和理财
资产上的投资行为可能增加了家庭的投资经验、有利于积累股市投资的信息,与股市投资之间具有互补
性;另一方面,由于家庭总财富有限,在一种资产上的投资会挤出(替代)其他投资,而不同资产(投资)的
影响又会有所差异。本文考虑了家庭是否拥有房产(吴卫星和齐天翔,2007)和是否向企业或其他经营活
动投资(股票和债券除外)。① 社会心理因素:越床越多的研究强调社会因素,如信任和社会互动等对投资决策的影响。由于数据
资的影响,并进一步指出了不流动性资产上的投资可能会影响股票投资——而不流动性资产也可能与年
龄有关。理论上的各种预测,最终还要通过经验数据来考察和验证。
教育水平:教育水平会影响到投资者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学习理财知识的能力。这直接影响 到参与股市的成本和收益。如果教育水平只影响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其影响将更多体现在是否参与股 市的决策上,对股票份额的影响应该相对较小。当然,我们并不排除教育水平通过其他途径来影响股市 参与决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