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cGIS的地理信息系统实践教学初探
基于ArcGIS的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ArcGIS的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管理、分析和可视化的技术系统。
ArcGIS是由Esri(环球信息参考系统公司)开发的一套用于地理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软件平台。
本文将介绍基于ArcGIS的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引言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集地理空间数据获取、存储、处理、管理、分析、可视化于一体的技术系统。
GIS 在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农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而ArcGIS作为目前最主流的GIS软件平台,可以帮助用户进行各种地理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基本步骤1.需求分析:首先需要明确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目标和用户需求。
这包括确定系统的功能模块、数据来源、数据需求、空间分析方法等。
2.数据采集与处理: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是地理空间数据,包括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
数据的采集可以通过GPS测量、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库导入等方式进行。
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等,以满足系统需求。
3.数据库设计:GIS系统需要建立相应的地理数据库,用于存储和管理地理空间数据。
数据库设计需要考虑数据模型、数据结构、数据表等方面,以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一致性。
4.系统架构设计:地理信息系统的架构设计是指确定系统的模块组成、模块之间的关系、数据流程等。
常用的架构设计包括单一服务器架构、分布式架构等。
5.系统开发与编程:使用ArcGIS平台进行系统开发与编程,包括界面设计、数据处理、空间分析等功能的实现。
开发过程需要使用ArcGIS自身的API和开发工具,如ArcObjects、ArcPy等。
6.系统测试与优化:完成系统开发后,需要进行系统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稳定性测试等。
根据测试结果对系统进行优化,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7.系统部署与应用:将已经开发、测试、优化完毕的GIS系统部署在实际应用环境中,并进行用户培训和技术支持。
地理信息系统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案设计实践

地理信息系统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案设计实践教案设计实践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将硬件、软件、数据、人员和机构资产组合在一起,集成了空间数据库、地图、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等技术的计算机科学领域。
GIS在地理信息方面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其中教育领域也是其中一个重点领域。
利用GIS技术,教师可以用更加直观、生动、形象的方式来呈现地理学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本文将以教案设计实践为主要内容,探讨GIS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面的应用。
一、GIS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地图制作GIS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制作各种类型的地图,如区域地图、城市地图、物质流图、人口普查图、资源分布图等等。
通过地图的制作,教师可以将抽象的地理概念转换成灵活多样、形象生动的地图形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地图的制作过程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地理信息技能,提高其地理学习的有效性。
2.数据分析GIS技术可以进行教学数据的可视化,并且精确地分析空间信息。
例如,通过GIS技术可以将土地利用数据图解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学生可以分析不同类型土地的分布、面积及其变化趋势,从而了解土地利用的原则和相互关系等问题。
3.项目演示GIS技术可以被用于项目演示。
例如,通过GIS技术可以在地图上标注一个城市,并在地图上标出相关的世界文化遗产、自然景观、经济特色等,然后学生可以分析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制定城市旅游规划等。
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增加了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和分析处理能力。
二、设计教学应用实践以人口分布为例,我们将设计一节GIS课程:1.教学师生情况:本次课程是高中一年级学生,平均年龄16岁。
班级有50名学生,配备一名主讲教师和一名助理教师。
2.教学目的: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将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且利用GIS技术分析人口分布。
此外,教师希望学生了解人口分布变化的原因,以及相关的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等背景知识。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验一数据更新变换实验目的:通过练习,掌握数据提取、裁剪、拼接及投影变换的方法。
实验要求:白水县跨两个1:25万图幅,要求提取出白水县行政范围内的DEM 数据,将数据转换成高斯克吕格投影系统。
实验步骤:1白水县行政范围的提取1.1 加载原始数据chp4/ex1/Vector.shp1.2 打开ArcTollbox里,分析工具/提取/筛选,打开对话框输入要素选择Vector,表达要素点击,打开查询构建器,选择"NAME"='白水县'提取白水县行政范围结果Vector-Select5,如下图:2 DEM数据拼接2.1加载dem1、dem22.2 打开ArcTollbox中,数据管理工具/栅格/栅格数据集/镶嵌至新栅格,打开对话框,输入栅格dem1、dem2,选择输出位置和数据集名称,波段数为1.拼接结果 dem 如下图:3利用白水县范围对 DEM 裁切3.1 ArcTollbox 中,spatial analyst 工具/提取分析/按掩膜提取,打开对话框如左图,输入栅格 dem ,要素掩膜数据为 Vector -S elect5,确定,裁切结果 Extract_dem3 如右图: 4白水县 DEM 的投影变换4.1 ArcTollbox 中数据管理工具/投影和变换/栅格/投影栅格,打开对话框,输入栅格Extract_dem3,输出坐标系点击 ,打开空间参考属性对话框,定义坐标系,选择 /Projected Coordinate Systems/Gauss Kruger/Xian 1980/Xian 1980 GK Zone 19.prj投影变换结果Extract_dem3_ProjectRaster如下图:实验二上海市行政区划图制作实验目的:了解符号化、注记标注、格网绘制及地图整饰的意义,掌握基本的符号化方法、自动标注操作及相关地图的整饰和输出的操作。
对数字地图制图有初步的认识。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方法的探讨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方法的探讨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种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显示有关地理现象的信息系统,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以及国防的各个领域。
同时GIS是一门涉及地理学、测绘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规划管理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学科,是当前计算机应用领域与信息产业中最具活力,最有发展前景的学科之一[1]。
我校于1998年开始设立GIS专业方向,于同年开设GIS相关课程,并开设了配套的实验来配合教学。
本文基于我校近年来GIS教学工作的实践,对教学中GIS课程实验的教学内容以及方式进行探讨。
1 GIS课程实验的教学目标GIS是一门技术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2],教学内容主要依赖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主要讲授GIS的基本概念、数学基础、数据模型、数据存储与管理、查询与空间分析、发展趋势等这门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由于理论教学的内容多、抽象,学生很难直接理解和掌握教学的相关内容,为此在GIS教学中普遍开设了GIS课程实验,用于弥补了理论教学中的不足。
我校GIS课程实验教学的目标包括:一是使学生掌握使用典型GIS软件进行空间数据采集、建模、变换、空间分析、数据转换、可视化处理的方法,加深对GIS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二是基于典型信息系统开发平台,结合GIS二次开发接口与空间数据库,设计实现解决综合处理问题的实验系统,使学生了解和掌握GIS的开发流程和方法,树立GIS工程建设思想。
三是面向应用需求,启发学生应用GIS及相关知识,进行问题的分析、建模、求解,提高学生思考、综合、创新以及应用GIS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2 GIS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当前在GIS课程实验的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重视程度不够重基础知识传授,忽视实践教学是当前GIS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3]。
在我国的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师和学生都习惯于“填鸭式”的教学和学习,受这种模式的影响,各学校以及研究机构都侧重于GIS理论基础的教学,而GIS实验作为GIS课程教学的一个辅助内容,这种重课堂教学轻实验教学的教学方式,实际上大大影响了GIS的教学效果。
地信实习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我们选择了GIS实习实验课程。
本次实习实验旨在使学生了解GIS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目的1. 熟悉GIS软件的基本操作,掌握地图编辑、空间分析等功能。
2. 学习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可视化。
3. 培养学生运用GIS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实验内容1. 实验软件:ArcGIS 10.22. 实验数据:我国某地区的土地利用数据、地形数据、人口数据等。
3. 实验步骤:(1)启动ArcGIS软件,创建新的项目。
(2)导入实验数据,包括土地利用数据、地形数据、人口数据等。
(3)进行地图编辑,包括添加图层、设置图层属性、调整图层顺序等。
(4)进行空间分析,包括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网络分析等。
(5)可视化处理,包括地图符号化、专题制图等。
(6)输出实验成果,包括打印地图、导出图片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地图编辑在地图编辑过程中,我们成功添加了土地利用、地形、人口等图层,并设置了相应的图层属性。
通过调整图层顺序,使得地图内容更加清晰易懂。
2. 空间分析(1)缓冲区分析:以人口数据为分析对象,生成不同距离的缓冲区,以便了解人口分布情况。
(2)叠加分析:将土地利用和地形数据叠加,分析不同类型土地利用在地形上的分布特点。
(3)网络分析:以交通网络为分析对象,计算最短路径、最优路径等,为实际出行提供参考。
3. 可视化处理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可视化处理,我们得到了以下成果:(1)土地利用分布图:展示了不同类型土地利用在研究区域内的分布情况。
(2)地形图:展示了研究区域的地形起伏情况。
(3)人口分布图:展示了人口在不同区域的分布情况。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GIS实习实验,我们掌握了以下知识和技能:1. 熟悉GIS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地图编辑、空间分析、可视化处理等。
ArcGIS软件平台下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ArcGIS 软件平台下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研究收稿日期:2017-11-13课题项目:本文受内蒙古工业大学教改项目资助,项目批准号2016218作者简介:王秀梅(1980-),女(蒙古族),内蒙古兴安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环境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GIS )的大容量、高效率及其结合的相关学科的推动使其具有运筹帷幄的优势,成为国家宏观决策和区域多目标开发的重要技术支撑,也成为与空间信息有关各行各业的基本工具,其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及其发展潜力使得GIS 在以下方面已得到广泛、深入的应用:测绘与地图制图、资源管理、城乡规划、灾害预测、土地调查与环境管理、国防、宏观决策等方面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2000年,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ESRI )全面整合了GIS 与数据库、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网络技术及其他多方面的计算机主流技术之后,成功地推出了代表GIS 最高技术水平的全系列GIS 平台,ArcGIS 产品系列,目前应用最广泛的GIS 软件之一。
ArcGIS 软件是一个易学习的,统一的,可伸缩的系统,它可以满足GIS 用户的广泛的需求,在全国各个高校和科研机构深受欢迎。
然而由于GIS 明显具有多学科交叉,技术集成,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等特征,传统的模式教学满足不了本科生充分学习掌握GIS 软件的实践技术操作的需求,因此应开展与时俱进实验教学内容与改革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
一、GIS 实验教学特点GIS 软件教学是内蒙古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GIS 课程的重要实验环节,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GIS 软件的操作,加深对GIS 基本原理的理解和领会,并能够熟练运用一种GIS 软件完成地理空间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学时分配,多媒体讲授,32学时,上机实践,16学时。
成绩考核:期末考试、实验成绩、平时作业不等比例进行考核。
Ar-cGIS 软件具有强大的地图制作、空间数据管理、空间分析、空间信息整合、发布与共享的能力,是40余年GIS 咨询和研发经验,奉献给用户的一套完整的GIS 平台产品。
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教程ArcGIS9.X课程设计 (2)

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教程ArcGIS9.X课程设计1. 背景介绍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用于获取、处理、分析和展示地球表面和其特征的工具。
GIS技术对于解决各种地理问题和管理地理数据具有重要的作用。
ArcGIS 是一种常用的GIS软件,其包含了图形用户界面、数据编辑器和分析工具。
该实习教程是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ArcGIS9.0版本的GIS工具和技术,并在实习期间通过实际的GIS数据处理和分析项目来学习。
本教程将涵盖有关ArcGIS9.X的各种基本和高级GIS技术的知识,以及实际应用、练习和项目。
2. 实习设计实习期间,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和项目,学习使用ArcGIS9.X软件来处理和分析地理数据。
其实习设计如下:2.1 实践环节学生将在实践环节中学习以下内容:•安装和配置ArcGIS9.0•使用ArcCatalog和ArcMap创建、编辑和管理地理数据•操作地图和图层•了解地图投影和坐标系统•学习和使用GIS分析工具和技术,例如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裁剪和合并•学习如何制作地图和图表2.2 项目环节学生将完成以下两个项目:项目1:水资源管理学生将使用ArcGIS软件中的水文工具来处理和分析水源资源。
他们将学习如何将水资源的各个方面(例如水源、水库、降雨、径流等)整合到一个GIS系统中,并使用水文工具来计算水资源的几个主要方面,例如水流量、水位、水量等。
学生将使用这些结果来制作各种地图,以便更好地理解该地区的水资源。
项目2:城市规划学生将使用ArcGIS软件中的GIS分析工具来进行城市规划分析。
他们将收集和整合城市的各个方面(例如人口、就业、交通、建筑物等),并使用GIS分析工具来评估城市的可持续性,并确定未来城市规划的最佳实践。
学生将收集分析结果,并为城市规划提供地图和可视化。
3. 实习要求与评估学生将需满足以下要求:•参与实习期间所有活动和项目•成功安装和配置ArcGIS9.0•完成实践环节中的指定任务•完成和提交两个项目•根据教师要求完成其他作业和任务学生将如何评估:•基于参与度和项目成果完成度•根据收到的任务和作业的质量评估•实地考核学生在ArcGIS软件的使用中的能力和技能4. 结论本实习教程将帮助学生提高ArcGIS软件的使用能力和技能。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实习报告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作为一种空间数据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的技术手段,已经在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GIS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我参加了本次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实习。
二、实习内容本次实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GIS基本概念与原理:学习GIS的基本概念、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数据类型及空间分析原理等。
2. GIS软件操作:以ArcGIS为例,学习GIS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数据导入、数据编辑、数据查询、空间分析、地图制作等。
3. 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学习空间数据的采集方法,掌握坐标系统、投影变换、数据配准等空间数据处理技术。
4. 实地考察与调查:结合实地考察,了解GIS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提高GIS数据的获取和处理能力。
三、实习过程1. GIS基本概念与原理学习: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教程等方式,了解了GIS的基本概念、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数据类型及空间分析原理等,对GIS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 GIS软件操作学习:按照教材和网络教程,逐步学习ArcGIS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数据导入、数据编辑、数据查询、空间分析、地图制作等。
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了GIS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3. 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学习空间数据的采集方法,了解坐标系统、投影变换、数据配准等空间数据处理技术。
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了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数据采集,并运用相关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
4. 实地考察与调查:结合实地考察,了解GIS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提高了GIS数据的获取和处理能力。
四、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收获颇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知识方面:对GIS的基本概念、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数据类型及空间分析原理等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2. 实践操作能力方面:掌握了ArcGIS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数据导入、数据编辑、数据查询、空间分析、地图制作等,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ArcGIS的地理信息系统实践教学初探作者:陈锋锐来源:《计算机时代》2015年第12期摘要:针对地理信息系统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结合培养新型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文章采用ArcGIS软件开展地理信息系统实践教学。
从教学内容优化、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模式、实验组织和考核指标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地理信息系统; ArcGIS中图分类号:TN911.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5)12-72-03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system based on ArcGISChen Fengrui(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Henan 475004,China)Abstract: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that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ity are strong, combining with social demand of cultivating new type talents, ArcGIS software is used to carry out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GIS. A series of reform measures to promot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grasp of knowledge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o optimize teaching contents, improve teaching methods and achieve the expected teaching effect.Key words: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teach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ArcGIS0 引言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romation System,GIS)是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以计算机科学、数学和地理学为基础,以地理信息的采集、处理、显示和应用为内容的信息系统。
近30年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GIS得到迅速普及,并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评估、区域发展规划、公共设施管理、交通安全等领域[1]。
1997年教育部对我国高等教育专业目录进行修订,对部分专业进行压缩,但在地理学下却新增了GIS本科专业,授予理学和工学学位。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140多所高校开设了GIS专业,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传授GIS方面的知识。
GIS是一门理论性、技术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其课程设置一般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
理论课主要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授GIS的相关理论知识,比如数据结构、空间数据处理、空间数据库、空间分析、GIS应用模型、GIS设计与评价等。
实践课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GIS处理软件,通过动手实践理解和掌握GIS的原理和应用,实践课在该课程的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践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
虽然近年许多高校都重视实践教学,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能完全令人满意,很难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对创新性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①现有实验课程内容陈旧、设计重叠、内容衔接不上,无法顾及内容间的逻辑关系,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②教学方法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ArcGIS是美国ESRI公司推出的一款满足不同层次用户需求、可伸缩的GIS产品和解决方案,它代表了当前GIS行业的最高技术水平。
本文采用ArcGIS软件进行GIS实践教学,从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革新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 教学内容的优化由于GIS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传统教材的滞后性,目前GIS实践教学内容普遍存在知识体系陈旧、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脱节的问题[2]。
当前实践课的教学过分依赖理论课内容,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不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此外,实践教学课时数偏少,再加上忽视现代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受到了较大限制,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
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在设置教学内容时,不仅要考虑实践内容的整体性,还要兼顾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实践课程从实验内容的难易程度上可以分为基础、提高、创新等三类[3]。
基础性实验要求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能完成基本的软件操作等;提高性实验鼓励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并实践所学课程,能更熟练地操作软件,挑战更有难度的课程内容等;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对所学课程知识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创新设计并灵活实现实验内容。
GIS课程内容十分丰富,鉴于课时安排的限制,不能对所有内容逐一实验,必须有重点的选择。
我们在参考《地理信息系统概论》[4]、《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5]、《精通ArcGIS地理信息系统》[6]等书籍基础上,结合GIS教学大纲与教学目标要求,对以上教程内容进行适当的合并和调整,选择GIS中最重要的内容作为实验教学内容,并以面向应用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见表1。
章节1-2属于基础性实验,章节3-8属于提高性实验,章节9-10则是创新性实验。
例如:在学生学习空间分析功能之前,需让他们了解地理数据的采集、组织和管理方式,掌握Shapefile和Geodatabase两种数据存储方法,以及数据的编辑、转换和处理。
2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⑴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主要以验证性、认知性实践内容为主。
在课堂上,学生往往跟着老师的操作模仿一遍,很难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通过生动而精彩的应用案例如:社会关注的热点,现代高科技等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引出新内容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可使学生的求知欲望立刻上升。
此外,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体会到知识的价值和重要性,激发他们学习课程的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购房问题,如何找到环境好、购物方便、小孩上学近的小区是购房者最关心的问题,这需要购房者针对以上因素对商品房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从而选择最适宜的购房地段。
基于该问题引出GIS中的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两个内容。
根据实际情况,首先对各项因素的影响力进行定义,详见表2;然后对各因素进行缓冲区分析(图1),并根据距离范围确定得分;最后利用软件的空间叠置分析功能计算综合得分,并基于综合得分选出最适宜购房区域。
这样做不仅可以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而且使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在实践过程中接受并消化知识。
⑵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往往采用老师为主导的形式,然而由于ArcGIS功能十分强大,仅通过有限的课堂时间很难让学生完全掌握该软件。
只有转变传统教学模式,采用老师引导为辅、学生自学为主的模式,方可让学生系统地掌握该软件。
教师通常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以及查看知识掌握情况。
提出的问题可分为三类。
①为新课铺路。
该类提问可创设一些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在课下对新内容进行预习,为新课铺平道路。
②为突出重点难点而设立的问题。
该类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独自动手完成。
③总结式问题。
该类问题一般在每节课的小结中进行,通过该问题,老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一级的要求,引导学生深度掌握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
此外,教师多走动也是体现其引导的有效途径。
由于学生在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寻求教师帮助是大多数学生的本能,因此教师要在实践课上多走动,及时为学生解答,避免学生走弯路,引导实践项目顺利开展。
⑶建立学习小组。
在自由结合的基础上结合老师对学生能力、兴趣、学习态度等方面的综合了解,把学生划分成多个小组,每组5-6人,并指定组长。
每个实验结束后,在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基础上,完成实习报告,并轮流在课堂上汇报;同时其他小组学生进行相应提问,报告者回答。
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小组间的交流,查漏补缺,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
此外,在探索性试验部分,由每个小组自行选择题目(小组间不能重复),收集数据和资料,制定实验方案,并最终完成实验报告。
这种小组式的实践教学模式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强化了他们的表达能力,为今后他们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⑷增加考核次数,考核形式多样。
许多高校对课程的考核,学期末考试成绩占很大比重,这种考核方式可能导致学生平时不认真听课,课后不认真复习,仅在期末考试前突击学习,故这样的很难真实反映学生的水平。
国外大学通常的做法是将考试分为若干次,每次考试的成绩均按相应比例计入最终成绩,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实时检验学生对实验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学习。
除了以考试形式进行的考核外,还可将平时考勤情况、作业情况、实习报告等内容也纳入课程考核内容,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的平时表现,综合考核学生的理解、综合和创新能力。
笔者对该课程的考核采用如下形式:在最终成绩的计算中,出勤占10%,实习报告占10%,平时考试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50%。
实验考试以具体的实验为考核内容,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操作,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成绩评定。
考核内容从实验内容中随机选择,共选择四个。
每个实验都要设置考核要点,老师根据考核要点的完成情况进行相应打分。
这样既能让学生认真对待每一个实验,又能比较全面地评价一个学生的水平。
3 结束语GIS是传统科学与现代技术结合、多学科交叉的产物,已广泛应用在不同的领域。
该学科实践性很强,这就要求GIS培养的人才不但掌握深厚的理论,还要具有过硬的动手能力。
针对GIS实践课程的特点,结合以往的教学体会,本文从实验内容的优化选择、教学方法革新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初步探讨与设计,在实验的过程中采用教师引导为辅,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实践证明,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加深了他们对GIS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其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GIS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