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计结题报告 2011黑龙江省赛
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黑龙江赛区获奖名单

张陆捷 刘帅 李子先 翟羽佳 苏辰 赵自超 张志永 乌宏亮 张作宇 冀文超 桑赫 邓学超 王艺谋 王桂昌 徐渤惠 马红玲 董羽曦 王聪伟 王辰琳 林越 崔越 韩勇 范程洋 张亚男 王宇 杨旭 贺浩 闫小乐 高志鑫 贺灵 王彦朝 祁跃金 孙海林 胡冲 尹腾飞 董彦武 赵健 王一帆 尤正怡 兰风雨 于泽浩 左威 王靖文 何永毅 钟幸 裘强
4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HLJ-A-137 HLJ-B-152 HLJ-B-157 HLJ-B-119 HLJ-B-062 HLJ-B-024 HLJ-B-110 HLJ-B-134 HLJ-B-111 HLJ-B-069 HLJ-B-046 HLJ-B-067 HLJ-B-020 HLJ-B-040 HLJ-B-064 HLJ-B-089 HLJ-B-070 HLJ-B-153 HLJ-B-154 HLJ-B-056 HLJ-B-033 HLJ-B-137 HLJ-B-140 HLJ-B-107 HLJ-B-051 HLJ-B-072 HLJ-B-052 HLJ-B-055 HLJ-B-121 HLJ-B-029 HLJ-B-061 HLJ-B-147 HLJ-B-077 HLJ-B-065 HLJ-B-075 HLJ-B-136 HLJ-B-073 HLJ-B-060 HLJ-B-090 HLJ-B-113 HLJ-B-039 HLJ-B-002 HLJ-B-102 HLJ-B-074 HLJ-B-025 HLJ-B-146
黑龙江赛区 A 题获奖分类
2011年电子设计竞赛作品报告

一、参赛队需上交的材料:
1、设计报告;
2、制作实物;
3、2011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登记表(学校统一准备,不需个人准备)
所有材料封入纸箱,密封后的纸箱内部所有物品及纸箱外部不得出现任何校名、参赛队代号、参赛队员姓名及其它暗记,否则视为无效。
二、《设计报告》写作与装订要求
文字应控制在8000字以内,第一页为300字以内的设计中文摘要,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字,标题字号自定,一律采用A4纸纵向打印。
《设计报告》每页上方必须留出3cm空白,空白内不得有任何文字,每页右下端注明页码。
竞赛结束后,参赛队应将设计报告密封纸在距设计报告上端约2cm 处装订,然后将参赛队代码写在设计报告密封纸的最上方,设计报告装订好后将密封纸掀起并折向报告背面,最后用胶水在后面粘牢。
设计报告中不允许出现参赛队的学校、姓名等文字。
三、竞赛规定
评审测试中,个人计算机、移动式存储介质、开发装置或仿真器等不得带入测试现场,实际制作实物中凡需软件编程的芯片必须事先下在脱机工作(可以提前下载几个版本标注好备用),竞赛实物制作中所使用的“单片机最小系统板”仅含单片机芯片、键盘与显示装置、存储器、A/D、D/A,否则取消测试资格。
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LC谐振放大器(D题)【本科组】摘要LC谐振放大器是利用三极管放大,LC并联谐振回路选频来实现放大的,由衰减器、三极管共射放大电路、LC谐振回路和AGC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组成。
为了便于测试,用衰减器衰减输入信号,三级晶体管放大信号,LC谐振回路选频,放大特定频率的信号,AGC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保证增益基本稳定。
共射电路有电压增益大的特点,适用于高频电路中。
此设计的三级单调谐电路可实现:(1)将衰减后的微弱信号放大80DB;(2)LC谐振回路可产生15MHz的谐振频率;(3)第一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可控制在50Ω左右;LC谐振放大器是低压、低功耗的放大器,节省了能源,其高增益使得在放大这一块得以更好的应用。
关键词:LC谐振放大器,增益,通频带,矩形系数1.系统方案论证与选择1.1 LC谐振放大器的论证与选择方案一:LC谐振放大器可以用集成芯片,外加LC谐振回路来完成,但其要求的频率较高,输入信号较小,低功耗,且用3.6V电压供电,要找到合适的芯片是有难度的,而且成本较高,很多仿真出来的电路都难以实现其功能和达到其指标。
方案二:采用分立元件做的LC谐振放大器更容易实现,但要慎选三极管,选择低功耗的,小于100mA的,要尽量减少三极管的数量。
用分离元件降低了成本,用的都是常用的电阻电容。
通过以上论述,选择方案二更可行。
1.2 LC谐振放大器的原理图LC谐振放大器的基本原理方框图(图1)图1 LC谐振放大器的基本原理方框图输入信号经衰减器衰减,由三级晶体管放大信号,经LC谐振回路选频输出特定信号,AGC反馈电路保证信号稳定输出。
2.各模块的选择2.1 衰减器的选择衰减器可以用专用的固定衰减器,但其成本高,由于时间的限制,也不现实。
故选用电阻网络。
为满足其要求,选取电阻时要选用千分之一精密电阻。
本电路中用π型电阻网络来实现(图2)。
图2 π型电阻网络来实现信号从左端输入,经过π型网络降压,衰减后的信号从右段输出。
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综合测评题报告

2
2.加法器
①此电路为反相求和电路 Ui2=-(10Ui1+Uo1) ②R5 和 R6 构成补偿电阻。
Ui2=-R4(Uo1/R2+Ui1/R3) 代 入 电 路 参 数
3
3.滤波器
①三角波的傅里叶级数
x(t)
A
-T0/2
T0/2
t
x (t ) 的一个周期中, x(t ) 可表示为 在
由于
x (t ) 为偶函
T 2 R3C ln(1 2 R1 ) R2
在电路中
RP 1
R2
是
RP 1
,我们取
R1
=10k ,峰值为 2V , Vcc=6V ,
UT
=1/3Vcc 所以
=0~50k 就可以了。C 我们选 104(0.1nF),振荡周期为 0.5ms,
2 R1 ) R2
根据
T 2 R3C ln(1
10
4.滞回比较器
门限设置为 3V,比较取来是是一个 不等脉宽的方波。
11
四、电路实际结果及分析
六参考文献信号波形合成实验电路设计基于nimultisim10的函数发生器设计与仿真基于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差分放大器的函数发生器设计与实现邬玉波多波形函数发生器设计教学研究proteus在电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刘伟proteus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电子工艺技术与实践林海汀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第5
《电子线路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T0 A A t ( ≤ t ≤ 0) T0 2 2 x(t ) T A A t (0 ≤ t ≤ 0 ) T0 2 2
数,故正弦分量
4
幅值
bn 0 , 常值分量
电子设计结题报告 省一等奖 2011黑龙江省赛

加密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密号:学校编号:HIT-E-47(有附件)学校名称:哈尔滨工业大学队员姓名: 梁爽郑殿臣江小龙赛点负责人:教务处章:2008年8月17日摘 要本设计分为: 整流滤波电路、逆变电路及其驱动、SPWM 正弦波信号的生成、取样反馈电路和充电电路。
采用整流桥再经RC 滤波实现AC-DC 转换。
选择电源变换专用芯片dsPIC30F2010 生成SPWM 信号。
逆变电路主回路采用单相全桥电路和双极性控制。
取样电路采用电压互感器再经滤波后将取样信号送入DSP 进行反馈控制。
采用电压比较器及三极管搭接的电路实现对充电过程的控制。
关键词:SPWM ,单相全桥,PI 控制一、 设计任务1、任务设计并制作输出电压为24V AC 在线式不间断电源。
2、要求2.1 基本要求⑴在交流供电U 1=36V AC 和直流供电U 3=36VDC 两种情况下,保证输出电压U 2=24V AC ,且保证其频率为50±1Hz ,额定输出功率80W ;⑵切断交流电源后,在输出满载情况下工作时间不少于2分钟;⑶交流供电时,电源达到以下要求:a.电压调整率:满载条件下,U 1从29V AC 增加至43V AC ,U 2变化不超过5%;b.负载调整率:U 1=36V AC 、U 2=24V AC ,从空载到满载,U 2变化不超过5%;⑷直流供电时,满载条件下,效率η不低于65%(2233U I U I η⋅=⋅); ⑸具有输出短路保护功能。
2.2 发挥部分⑴交流供电时,将电压调整率和电压调整率提高至2%,条件同基本部分;⑵直流供电时,在满载条件下,将效率提高至80%;⑶满载条件下,输出正弦波失真度不大于5%;⑷具有给蓄电池充电功能,充电电流不小于0.1A ,充电电路对蓄电池不能过充; ⑸具有欠压保护功能:当蓄电池的放电电压≤29V 时整机自动保护停止工作; ⑹其他。
2011年电子设计大赛题目(全)

向 40cm 范围内任意设定),实现甲、乙两车四圈交替领跑功能,行驶时间要尽可
能的短。
三、评分标准
项目
主要内容
满分
系统方案
总体方案设计与比较
2
信号检测与控制
理论分析与计算
两车之间的通信方法
6
节能
电路与程序设计 设计报告
电路设计 程序设计
7
测试方案及测试条件
测试方法与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完整性
3
测试结果分析
A-3
2011 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试题
参赛注意事项
(1)2011 年 8 月 31 日 8:00 竞赛正式开始。本科组参赛队只能在【本科组】题目中任选一题; 高职高专组参赛队在【高职高专组】题目中任选一题,也可以选择【本科组】题目。
(2)参赛队认真填写《登记表》内容,填写好的《登记表》交赛场巡视员暂时保存。 (3)参赛者必须是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应出示能够证明参赛者学生身份
摘要
设计报告结构及规范性
设计报告正文的结构
2
图表的规范性
总分
20
基本部分 实际制作完成情况
50
完成第(1)项
15
完成第(2)项
10
发挥部分 完成第(3)项
20
其他
5
总分
50
四、说明:
1.赛车场地由 2 块细木工板(长 244cm,宽 122cm,厚度自选)拼接而成,
C-2
离地面高度不小于 6cm(可将垫高物放在木工板下面,但不得外露)。板上边界线 由约 2cm 宽的黑胶带构成;虚线由 2cm 宽、长度为 10cm、间隔为 10cm 的黑胶带 构成;起点/终点标志线、转弯标志线和超车标志区线段由 1cm 宽黑胶带构成 图 1 中斜线所画部分应锯掉。
2011年电子设计竞赛设计报告(A题)

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设计报告开关电源模块并联供电系统(A题)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设计报告开关电源模块并联供电系统(A题)摘要本次设计的开关电源模块并联供电系统由两个LM2596进行DC/DC变换,用8051单片机作主控芯片。
输入DC 24V,输出DC 8.0V,额定输出功率为32W,采用对等互补均流方式进行电流自动分配输出,具有过流和短路保护功能,系统转换效率达到70%以上。
关键词:DC/DC变换,并联供电系统,开关电源AbstractThe design of the switching power supply module consists of two LM2596 in parallel power supply system for DC / DC converter, with 8051 as main chip. Input DC 24V, output DC 8.0V, the rated output power of 32W,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mplementary stream are automatically assigned to the current output, with over-current and short circuit protection, system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70%.Keywords: DC / DC converter, parallel power supply systems, power目录1 方案论证与比较 (3)方案一恒流控制法 (3)方案二外部电路控制法 (3)方案三对等互补分流法 (3)2 系统设计与分析 (4)2.1总体框架分析 (4)2.2 单元电路设计 (4)2.2.1 降压电路设计 (4)2.2.2采样放大电路设计 (5)2.2.3 A/D转换模块设计 (5)2.2.4 控制模块设计 (5)2.2.5 负电压产生电路设计 (5)3 理论分析与计算 (5)3.1 DC/DC 变换器稳压 (6)3.2 电流电压检测 (6)3.3 均流方法 (6)3.4 过流保护 (6)4 软件设计 (6)5 系统测试 (7)5.1 测试仪器 (7)5.2 测试方法 (7)5.3 测试数据 (7)6 结论 (9)参考文献 (10)附录 (11)1 方案论证与比较方案一恒流控制法图1 恒流控制示意图系统由第二个LM2596接收到10K的电位器的反馈电压,实现恒流输出,不足的功率由第一个LM2596互补输出,实现电流分配。
黑龙江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设计报告放大器参数测试仪

黑龙江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设计报告密号:----------------------------------黑龙江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设计报告题目:放大器参数测试仪学校:哈尔滨工程大学参赛学生姓名:有效联系方式:目录一设计要求二Abstract摘要三系统硬件方案及论证(1)电源电路(2)信号源电路(3)控制系统(4)显示系统四整机结构框架图五程序框架图六测试方案七整机电路图附录一参考文献二软件程序清单一设计要求制作出放大器参数测试仪1)测试参数的种类、数量自定、电压增益不小于1000,输出幅度不小于10V;2)测试参数的精度自定;3)测试仪的功能,例如对测试结果是否存储、显示、打印等自定义。
二摘要AbstractThis machine can test the impedance of the transporter and the fan-out and themagnifying-multiple. Although its structure is simple-it just needs few peripheral equipment, its utility. You can easily get use of it because of the LCD display, and this is the most advantage of it. If you use it, you can easily find its convenience .But the precision of it is not very excellent. And it’s the largest disadvantage .So it still needs some amelioration to be more excellent.摘要根据题目要求,我们设计了一个。
在硬件的设计上我们采用了比较简单的设计,但由于时间的限制,我们只设计出了输入阻抗、输出阻抗和放大率的测试,但我们最感兴趣的相频和幅频特性没有完成,因此本设计在硬件上仍需要很大的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密号:加密号:学校编号:HIT-E-36学校名称:哈尔滨工业大学队员姓名:张清文黄晓毅张晓辉赛点负责人: 王立欣教务处章2008年08月17日摘 要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实现的24V 交流单相在线式UPS 系统。
该系统的硬件单元包括整流电路、逆变电路、辅助电源电路、蓄电池供电电路和ARM 微控制器电路。
采用了单相全桥逆变电路,效率高,驱动电路的设计也具有可靠性高,速度快等特点。
选择了UC3906设计了蓄电池的充电电路,能够满足题目的不过充,充电电流等方面的要求。
PWM 波由ARM 芯片控制产生,波形可靠,稳定。
实验表明,在36V AC 和36VDC 两种情况下,输出电压能稳定于24V ,且电压调整率,负载调整率高,输出波形失真度小,具有过流和欠压保护功能,效率较高。
关键词:32位微处理器;IR2110;SPWM1 设计任务本题要求设计并制作输出电压为24V AC 在线式不间断电源,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U 1蓄电池阻性负载220VAC隔离变压器在线式UPSU 3I 3U 2I 2图11.1 基本要求(1)在交流供电U 1=36V AC 和直流供电U 3=36VDC 两种情况下,保证输出电压U 2=24V AC ,且保证其频率为50±1Hz ,额定输出功率80W ;(2)切断交流电源后,在输出满载情况下工作时间不少于2分钟;(3)交流供电时,电源达到以下要求:电压调整率:满载条件下,U 1从29V AC 增加至43V AC ,U 2变化不超过5%;负载调整率:U 1=36V AC 、U 2=24V AC ,从空载到满载,U 2变化不超过5%;(4)直流供电时,满载条件下,效率η不低于65%(2233U I U I η⋅=⋅); (5)具有输出短路保护功能。
1.2 发挥部分(1)交流供电时,将电压调整率和电压调整率提高至2%,条件同基本部分; (2)直流供电时,在满载条件下,将效率提高至80%; (3)满载条件下,输出正弦波失真度不大于5%;(4)具有给蓄电池充电功能,充电电流不小于0.1A,充电电路对蓄电池不能过充;(5)具有欠压保护功能:当蓄电池的放电电压≤29V时整机自动保护停止工作;(6)其他。
2 方案论证和比较2.1 功率开关器件的选择方案一:采用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
方案二:采用单极型电压驱动器件电力MOSFET。
IGBT虽集合了GTR和MOSFET的优点,具有多种良好的特性,但在本文的设计中,功率要求不高,MOSFET已足够,且成本低。
此外,MOSFET的开关速度较IGBT高,开关损耗低,故本文选择了MOSFET。
2.2 MOSFET的驱动部分方案一:自行搭接驱动电路。
前级为推挽式,后级采用隔离变压器进行控制电路与主电路之间的隔离。
方案二:采用专为驱动MOSFET设计的集成驱动电路。
方案一原理简单,但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可靠性不高,输出波形不好,不能保证器件的可靠导通和关断,并且逆变采用全桥时需要4个同样的驱动电路,设计累赘,布线复杂,调试难度加大。
脉冲变压器虽然有原副边绝缘强度高,共模干扰抑制能力强的优点,但信号的最大传输宽度受磁饱和特性的限制,信号的顶部不易传输,且最大占空比受到限制,体积较大,加工复杂。
方案二采用集成的驱动芯片优点是输出波形较好,可靠性高,易于调试,电路设计较简单,效率较高。
本文采用了驱动半桥的IR2110,它兼有光耦隔离(体积小)和电磁隔离的优点(速度快),且自举电路的设计减少了驱动电源的数目。
综合以上因素考虑,方案二较好。
2.3 逆变电路的设计方案一:采用半桥逆变电路。
方案二:采用全桥逆变电路。
选择半桥电路设计简单,易于实现,且采用驱动芯片IR2110的经典电路就可完成,但它的突出缺点是效率不高,而题目对效率的要求较高,故本文选择由2个IR2110驱动的全桥逆变电路,效率高,设计也较简单,易于调试。
2.4 辅助电源芯片的选择方案一:采用7805;方案二:采用LM2575;7805是最常用的一种稳压芯片,但它的功耗很大,输出电压不稳定,可靠性不高。
实测过,在输入15V时,输出为6.4V,这在本文的设计过程中是不允许的。
而LM2575内部集成了一个固定的振荡器,只需极少外围器件就可构成高效的稳压电路,保护电路完善,功耗小。
输入电压范围大(0-63V),输出电压可调,在本文的设计中,由2575提供稳定的15V和5V 电源电压供ARM芯片等部分使用,足可保证稳定性的要求。
故采用辅助电源芯片选择LM2575。
2.5 单片机的选择常用的微处理器基本都可实现本文的设计要求,但仍有各自的特点,各项功能如表1所示:表1微处理器类型处理速度开发周期价格应用场合普通8位单片机慢短适中低端ARM 适中适中适中低端和高端DSP 快长较贵高端表1可以看出,普通单片机运行速度慢,而DSP开发周期长,价格较高,故本文选择ARM芯片,型号为“STM32F103x”,它是基于Cortex TM-M3内核的32位微处理器,最高工作频率可达72MHz,内部集成了2个16通道的12位AD转换器,3个16位定时器,多达6路PWM输出,性能高,且价格便宜。
2.6 死区的设计方案一:软件编程控制。
方案二:硬件实现。
显然,硬件实现的稳定性高,调试简单,且软件编程较复杂,实施起来麻烦。
故选择硬件实现死区的控制。
2.7 正弦脉宽调制SPWM的产生方案一:可采用模拟和数字电路等硬件电路产生SPWM。
方案二:利用微控制器来实现SPWM的数字控制。
比较这两种方案,前者控制电路复杂,抗干扰能力差。
后者控制电路简单,运算速度快,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
本系统采用后者来实现SPWM。
3 系统设计3.1 总体设计方案描述综合上述方案的分析,整体设计方案如下:市电(220V AC )经降压后为(36V AC ),采用电容滤波的单相不可控整流电路后,可输出波形较好的直流电压,再经过由MOSFET 组成的全桥逆变电路,负载输出为2个(24V ,40W )的灯泡,电路设计成闭环,可满足题目要求的负载调整率,以及电压调整率。
采样放大器芯片采用了单电源供电的LM358,且用电压互感器做隔离,采样较好。
市电和蓄电池的切换部分设计在整流滤波后,由ARM 控制继电器的吸合来完成,且可靠性高。
蓄电池的充电电路采用了专为蓄电池充电的芯片UC3906,电路设计简单,充电电流满足题目要求,且不会过充。
此外,由ARM 芯片进行了过流保护以及欠压保护控制,同时实现了SPWM 的数字控制。
3.2 系统总体框图隔离变压器整流滤波充电电路蓄电池掉电切换电路输出24V 交流逆变桥辅助电源ARM 控制电路MOSFET 驱动电路电压采样电路输入220V 工频电压图24 硬件部分分析与计算4.1 整流滤波整流电路按组成的器件可分为不可控、半控、全控三种。
基于本题小功率单相交流输入的这一特点,采用电容滤波的单相不可控整流电路。
电路设计如下:图3由理论分析可知,输出电压满足关系式:U d ≈1.2U c (4-1) 由负载功率可知,输出电流有效值大约为3.33A ,故采用的二极管最大整流电流为10A ,滤波电容为470uF 、500V 的电解电容。
由式(4-1)可知,在输入为29V-43V 时,整流后输出电压大约为34.8V-51.6V ,此部分的电压即为逆变电路的直流干线电压。
4.2 驱动、逆变电路MOSFET 选用的型号为“IRFP460”,它的I Dmax =20A,V DSSmax =500V ,驱动芯片选择的是IR2110,它具有集成度高,响应快,偏值电压高,驱动能力强的特点,且成本低,易于调试。
尤其是上管驱动采用外部自举电容,使得驱动电源的数目减少了。
且可靠性高。
电路图如下所示:图4MOSFET 栅源反并联的稳压二极管作用是保证栅极电压不会过高,以防止烧坏MOS 管。
1K 电阻的作用也是为了保证MOS 管不会直通,因为MOS 管在无驱动信号的时候,默认DS 是连通的。
MOS 管后反并联的二极管选择的是快恢复FR107,一是为了续流,而是为了使整流电路u1D1D2u2TX1RCD3D4MOS管快速导通。
与之并联的吸收电容为高压电容,作用是稳定电压,同时可保证IR2110不会因电压过高而击穿损坏。
全桥逆变电路由两个相同的半桥组合而成。
4.2.1 自举的原理在电路图中,C14和D9分别为自举电容和二极管。
C32为VCC的滤波电容。
当HIN为高电平时,自举电容通过内部的MOS管以及栅极电阻,为上桥臂的MOSFET的栅极电容充电,此时自举电容相当于一个电压源。
当LIN为高电平时,下桥臂导通,VCC通过自举二极管给自举电容充电,自举电容电压≈VCC,当HIN的高电平到来时,C14放电,如此往复循环。
为使快速充电,自举二极管选择的是快恢复二极管FR107,速度快。
4.2.2 自举电容的选择MOS管在开通时,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向门极提供足够的栅电荷,假定在器件开通后,自居电容两端电压比器件充分导通所需要的电压(10V,高压侧锁定电压为8.7V)要高,再假定在自举电容充电路径上有1.5V压降,再减去由泄露电流引起电压降,自举电容的选择公式为:C>2Q g/(VCC-10-1.5) (4-2) 查表可知,IRFP460 充分导通时所需要的栅电荷为120nC,VCC=15V,故自举电容选择为475。
4.3 死区电路设计采用74HC04组成的死区电路图如下所示:图5输入为ARM产生的PWM波,输出为互补的两个PWM波,与控制全桥导通的2个驱动连接。
(见附录)输入为方波时,死区的输出波形调至如下图所示:图64.4 辅助电源电路采用的是LM2575。
这个芯片具有只需很少的外围电路就可输出稳定电压的特点,输入电压0-60V可调。
由4.1整流电路的分析计算可知,整流后的电压最高位50多伏,故此芯片的优势可见一斑。
具体电路如下所示:图7可调节R5,输出电压可变。
在此需要输出稳定的15V和5V电压。
4.5 充电电路的设计根据发挥部分的要求,充电电流不得小于0.1A,不能过充。
故采用UC3906的两种充电状态的快充电电路。
充电电路如图所示:图8充电输入电源最大为40V ,而根据4.1的计算结果可知,加到此处的电压最大可达51.6V ,故选择39V 的稳压管稳压。
为提高充电电路的工作效率,采用了PNP 外接功率晶体管。
计算 公式如下:120.95(1)A AREF B DR R V V R R =++ (4-3)(1)AF REF CR V V R =+(4-4)210.9F V V = (4-5)0.25MAX SMVI R =(4-6) 0.025H SHVI R =(4-7) 根据题目要求,V F =36V ,设R SM =2欧,R C =51K ,可由公式算出R A =747K ,R D =447K ,此时充电电流为0.22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