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创新型通用人才外语能力培养模式探究
浅析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浅析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革。
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是针对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所进行的一种探索与尝试,旨在培养出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本文将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概念、特点和模式进行浅析,以探讨其对当代教育的意义和影响。
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概念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指通过教育和培训等手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
创新型人才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具有独立思考、创新创造的能力,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
他们能够在各自的领域中推动科学技术、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出一批真正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他们能够在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解决社会问题,并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1. 重视实践能力。
创新型人才培养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不仅仅是掌握理论知识,更要具有动手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2. 强调团队合作。
创新型人才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和项目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合作精神,使他们能够在团队中更好地发挥作用,解决问题。
3. 注重创新思维。
创新型人才培养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具有开放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的能力,能够在面对复杂和未知的问题时,进行创新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创新型人才培养采取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不仅仅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还注重学生的实践锻炼和社会实践,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和经验。
1. 产学研结合模式。
产学研结合模式是指学校、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开展合作,共同培养创新型人才。
学校提供理论知识,企业提供实践平台,研究机构提供科技支持,通过三方合作,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2. 项目式学习模式。
项目式学习模式是指学生通过参与项目学习,进行实际的团队合作和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及提升策略研究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科技资讯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及提升策略研究曹欣怡夏梦筑施迁刘惠文贺文(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长沙410205)摘要:随着全球联系逐渐紧密,经济、科技全球化进程日渐加快,英语作为最国际化的语言在国际交流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值得思考的是为何目前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越来越困难。
该文以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为例,集中分析了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就业情况,并结合对大四英语专业应届毕业生的调查,深入研究了造成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因素,并分析了特点和有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有效提升英语专业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与措施。
就业是关乎民生的大事,所以应该是高校乃至全社会都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该文从学校、社会、个人这3个层面对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解说。
关键词:英语专业就业难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12(a)-0167-03Research on Employment Core Competitiveness and PromotionStrategies of English MajorsCAO XinyiXIA MengzhuSHI QianLIU HuiwenHE Wen(Hun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Province,410205China)Abstract:As the world becomes more interconnected,and with the accelerating process of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globalization,English,as the most international language,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However,it is worth thinking about why it is getting more difficult for English majors to haunt for jobs.Taking Hun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English majors in th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of Hun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bined with the survey of the fresh graduates of senior English majors,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study of the factors that cause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employment,and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to be discussed and solved.Finally,the countermeasures to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glish majors are put forward.Employment is a major issue related to people's livelihood,so it should be a key is‐sue that universities and even the whole society should pay attention to.This paper analyzes and explains in detail the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glish majors'employment from the three levels of schools,society and individuals.Key Words:English major;Difficult employment;Core competitiveness;Promotion strategy1现状分析近年来,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地球村”,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在国际交流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为了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需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并根据中国国情进行创新。
本文将介绍一个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并详细讨论其实施方法和预期效果。
一、培养目标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潜力。
2.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注重锻炼学生的领导力和团队管理能力。
3.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和项目实践,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跨学科综合能力:强调学科之间的融合和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具备多学科交叉思维和能力。
二、实施方法1. 课程设置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
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引入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增设创新创业课程,包括创业理论、创业管理、创新方法等,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强化实践环节:增加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实习、项目实践等,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入跨学科课程:增设跨学科课程,让学生了解其他学科知识,培养跨学科思维和能力。
2. 指导教师培养指导教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力量。
为了提高教师的培养水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引进优秀教师:学校可以引进一些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创新创业课程的讲师,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和实践指导。
•组织培训活动: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培训活动,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创新教育水平。
•激励机制:学校可以建立一套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开展创新教育活动,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实践活动开展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可以组织以下几类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比赛:组织创新创业比赛,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锻炼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外语+专业”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外语+专业”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外语能力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
单一外语能力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外语与专业知识的结合才能真正提升个人竞争力。
“外语+专业”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备受关注。
在过去的传统教育模式中,外语教育与专业教育往往是独立分开的,这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面临着外语运用能力与专业知识融合的困难。
探索一种有效的“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外语与专业的结合方式、国内外相关经验借鉴、实践案例分析、教学方法创新以及课程设置优化等方面探讨“外语+专业”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为培养更多具有外语能力和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借鉴与参考。
1.2 问题意义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外语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才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培养具有优秀专业知识和高水平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探索更加有效的教育模式和培养路径。
传统的单一学科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如何创新教育思路,构建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也需要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并结合本土实际进行创新。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体制和方法各有特点,通过学习借鉴外国先进经验,可以促进我国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提升。
探究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意义不仅在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更在于推动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为我国建设人才强国和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有力支撑。
【字数:297】2. 正文2.1 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解析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学习外语的基础上,结合相关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培养,旨在培养具备良好外语能力和专业素养的人才。
研究生教育中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浅谈

研究生教育中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浅谈【摘要】当前工程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研究生教育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术研究和实际应用之间的脱节。
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这种模式的构建包括对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跨学科的交叉培训。
实践中,学校应当与企业、科研机构等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在于培养更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未来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方向应当是更加关注实际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创新型模式、问题、重要性、构建、实践、意义、发展方向1. 引言1.1 研究生教育中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浅谈在当今社会,工程科技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作为工程科技领域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研究生教育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面对当前快速变化的时代潮流,传统的研究生教育模式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以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本文将围绕研究生教育中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展开讨论。
通过对当前工程科技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进行分析,揭示了传统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结合实践经验,探讨了如何构建一种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并阐释了该模式的实践意义。
通过对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研究生教育中的创新问题,为未来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和建议,促进人才培养工作的不断提升和创新。
2. 正文2.1 当前工程科技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当前工程科技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知识结构和技能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工程科技的需求。
现代工程科技要求人才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多个领域进行交叉融合,解决复杂问题。
工程科技的发展已经不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成为人才必备的素质。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为满足社会各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专门制定的一种培养人才的方法和策略。
在不同的领域和行业中,人才培养模式各异,但其核心目标都是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人才。
本文将以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为例,探讨其特点、挑战和创新。
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大学教育阶段,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所采取的教学和培养策略。
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科专业化。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提供深入学习和研究各个学科的机会。
这使得学生能够在未来的职业领域中具备扎实的专业背景和实践能力。
2.实践能力培养。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实验、实习、实训等方式,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样一来,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3.创新创业培养。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为他们提供机会参与科研项目、创新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社会创新和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挑战尽管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迅速,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1.就业压力。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许多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面临就业压力大、就业率低的问题。
这需要高校改进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育人目标单一。
某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过于注重学术研究,忽视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这样的模式容易使学生缺少实际操作能力和与社会接轨的能力,影响其未来的就业和发展。
3.创新能力培养不足。
虽然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了创新能力的培养,但仍然存在培养方式和手段不够灵活多样的问题。
为了培养更多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高校需要探索更加开放和灵活的培养模式。
三、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为了应对上述挑战,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创新:1.跨学科合作。
高职院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教育机构,其人才培养模式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目前,高职院校面临着就业压力大、教学质量提升的挑战。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足。
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职院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和优势,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和建议,以期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高职院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促进学校与社会的深度融合,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此研究旨在发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优势,促进学校内部管理与教学改革,探索适合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动高等教育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1.3 研究意义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院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高职院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提升高职教育质量。
通过深入研究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发现其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高职院校提供改进和优化的方向。
研究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推动高职院校与社会产业的紧密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及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及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是提供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才培养也需要不断创新和。
本文将介绍一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措施以及教学取得的成效。
一、创新措施1.引入实践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可以引入实践教学。
例如,增加实验课、实习、社会实践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2.强化实践培养: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学校可以加强实践培养,例如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竞赛、项目研究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推进综合实践教学:综合实践教学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以应用为导向,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行学习。
通过综合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培养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强化实习实训环节:学校可以加强实习实训环节,与企业合作,提供实际工作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锻炼。
这种实习实训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就业竞争力。
1.培养了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通过实践教学和实践培养的创新措施,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他们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且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2.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与企业合作的实习实训环节,学生接触到了真实的工作环境,了解了岗位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提前适应了就业环境。
这样的实习实训经历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简历,也增强了他们的职业素养和竞争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就业。
3.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综合实践教学,学生需要主动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这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学生在项目研究、竞赛等活动中需要与团队合作,这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教学需要教师的支持和参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必修课程普遍为 “ 精读课+ 听
说课 ” 内容设 置 , 的 近年来 大多 数高 开展 了分级 组织大 学 英语 教学的培养模式 。以中部某埋工 类高校 为例 , 照新 生 依
高考英 语成绩 进行一级班和二级 的分级 , 中一级班成绩 其 较低 , 二级班成绩较高 。按理说 茁 样能够避 免全体新生英语 £ 学 习“ 齐步走 ” 满足多元 化需求 . , 防止 基础较 好 的学生在 低 起点 的必修课程里重复学习 。然而根据对二级班一些大一任 课教 师的访谈 。 二级 班虽说 是筛选 出的 “ 好学生 ” 组成 的英 语 课堂, 但因不 同专业 和班 级 的学 生被安排 在一起 上课 。 生 学 之 间非常 陌生 , 加上 只有 英语一 门课程是 这样 的安排 . 周 每 课 时有限 , 导致 长期 以来 学生之 间很不熟 悉 。 整个 班级像 一 盘散沙 。为了顾全面子 , 很少有学生 积极 踊跃地 回答 问题 . 课 堂气氛沉 闷, 小组讨论 也难以顺 利开 展。 根据对一级班一些任 课教师的访谈 。 一级班虽均为同一专 业同一行 政班级的学生 . 平 时都在一起上课 , 彼此 熟悉 , 由于其英语 水平普遍偏低 , 但 难以形成 良好的学习风气 。
竞 争 力 的 途 径 t 一
对于一级班 ( 低分组 )教师在 日常教学活动中 , , 除了传 授 知识, 还应经常讲授一 些科 学的英语 学习方法 , 并定期 开展课 堂答疑 活动 , 及时解决 学生 学习时遇到的困难 , 增强其学好 英 语的信心 。同时 , 教师要采用 多样化 的教学方法 . 传统教 学与 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 , 设置 真实 的语 言环境 , 发挥学 生 的主体作用, 增强课堂互动 , 开展各类英语趣味活动, 比如在 听说课上进行英文电影配音 比赛等 , 提高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并 安排学生去招聘会 , 就企业对毕业生英语水平要求整理 资料 . 做 出调查报告 ; 向毕业班或 已毕业学生咨询 . 班里 向全体 或 在 学生介绍 , 加强对英语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第 2 卷第 6 5 期
21 0 2年 6月
湖 北 函 授 大 学 学 报
J u nlo o r a fHUBEICors o d n eUn v riy re p n e c iest
Vo _ 5 N0. I . 6 2
J n2 1 u .0 2
基于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创新型通用人才 外语能力培养模式探究
基 金项 目 :本文 系洛 阳理工 学 院项 目“ 于就 业 的创新 型外 语 通 用人 才培 养模式 研 究 ” 基 的研 究成 果之 一 ( 目编号 :1J 09 。 项 1一Y 4 ) 作 者简 介 :黄瑞 (94 )女 , 南洛 阳人 , 阳理 工学 院公 共英 语教 师 , 18一 , 河 洛 研究 方 向 : 用语 言学 、 语教 学 法 。 应 英
在 经 济 全 球 化 趋 势 成 为 当 今 时 代 的基 本 特 征 的 今 天 . 英 语逐渐成为世界通用语 ,全世界 4 个 国家 的官方语 言是英 5 语 。世界 三分之一 的人 讲英语 ,5 7 %的 电视节 目使用英 语 , 8 %以上的科技信 息用英文表述 ,几乎 10 0 0 %的软件 代码用 英文写成 。随 着我国对外开放 的步伐 进一步加快 , 各行各业 使用外语 的范 围越来越大 , 业市场上大多数 岗位对求职者 就 的外语水平都有 明确的要求 , 特别 是对懂外语 的复合 型高级 专业人才 , 即创新型外语通用人 才的需求量大幅增 加。 非 英语 专 业大 学毕 业 生 就 业 中的 语 言 经 济 学 早在 16 9 5年 , 国加州大学洛杉矶 分校经济学教授 、 美 信 息 经 济 学 的 开 拓 者 Jcb M rca ao ashk就 在 《 济 语 言 学 》 经 ( cn mc f a ga e这一论 文 中揭示 了语言具有 经济学 E oo i o n ug ) s L 本质 的东西 , 他认为语言作 为人类 经济活动 中不 可缺 少的工 具, 具有经 济特性 , 即价值 ( au )效 用 (ti ) 费用 (ot V le 、 u ly 、 it cs) 和效益 (ee t。随后 , bnf) i 大量学者在跨学科研究 的基础 上 , 吸 取 “ 力资本” 人 理论 和教育经 济学研 究成 果 的建 立和 发展 了 语言经济学这 门学科。其基本理论有 以下几个 方面 : 第一 , 语言本身是一种人力资本。 alno r提 出。如 同 V iacut l “ 通过工作 经验或通过诸如教学和历史学科 正规教育所获得 的 知识和技能 , 语言本身也是一种人力资本。” 从该角度看 , 既然 语言技能本身就是一种人力资本 .那么人们学 习外语就是对 人力资本生产的一种经济投资。如今 . 在经济全球化和全国人 民英语学习热潮 的大趋势下 , 一方面 , 市儿童英语学 习有越 城 来越低龄化 的趋势 , 多数幼儿 园里 开设英语 课 , 从小学 、 中 初 到高 中, 英语一直是主科 , 家长们唯恐孩子英 语能力落后 . 争 相为其“ 加餐 ”报名参加培训班。社会上私立英语培训机构 多 , 如雨后春笋, 却往 往门庭若市 。另一方面 , 在校大学生 内部存 在严重的两极分化 ,有的学生为了考取 各种类型 的外语等级 证书 、 考研、 出国, 而给将来就业增加筹码 , 从 不惜路费、 学费成 本, 假期参加“ 新东方” 为代表 的外语强化培训 学校 . 自己的 为 前途进行 教育投资 ; 而有 的学生却对英语缺乏兴趣 . 为混个 认 大学英语 四级 , 以后工作 了就可 以再也不碰英 语 , 忽视外语 能 力这一人 力资本带来 的就业契机 第二 , 言具有经济价值 。这是指“ 言在使用过程 中所 语 语 表现 出来 的能够有效地 表达和能被理解 的互换 性特征 ” 即 人们在语言的帮助下完 成某项工作 , 依靠语言从事某 项职业
【 图 分 类 号 】G62 中 4 【 标 识 码 】A 文献 d i1 . 6  ̄i n17 - 9 82 1.6 0 7 o:03 9 .s.6 15 1.020 — 6 9 s 【 文章 编 号】 17 — 9 8 2 1 )6 0 2 - 2 6 1 5 1 (0 2 0 - 19 0 【 刊 网 址】h p /w 本 t :/ ww.bbn t t h x .e
黄 瑞
( 洛阳理工学院外语 系, 河南洛阳 4 12 ) 70 3
【 要】根据语 言经济学的原理 , 当前严峻 的就业形势下 , 摘 在 对非英语专业 大学生 来说 , 过硬的 外语 能力作为一 种人力资本 . 能提升他们 的就 业竞争力 。然而现行 大学外语教 学课 程设置和教 学手段还存在 着一 些弊端 , 不能满足学 生学 习外语的预期收益 ,部分大学生对于外语 学 习的重要 性认识 不足 。本文通过 对不 同阶段 大学英语教 学的具体分 析, 发现 了存在 的一些问题 , 并找到 了解决这些问题 的途径 , 从而促使大学英语教 学发挥 更大的 经济效 用。 【 关键词】外语 能力; 语言经济学; 就业竞争力
1 29
湖北函授 大学学 ̄ (0 2 第 2 2 1 ) 5卷第 6期 降, 严重 违背 了外语学 习长流水 不断线 的规律 , 直接 影响 到 学生英语能 力的维持与巩固 , 削弱了其就业 竞争力 。不少高 校煞费苦心地给 大三学生开设 了职业英 语课程 , 而根据对 然 学 生的访谈 ,职业 英语课 上只是学 习一些英文 的专业术语 . 课 堂 内容极 其枯燥 , 基本 以单 词讲解 与 翻译 为 主 , 由于任 课 教师为专业 课教 师 , 大多不擅 长外语 教学 , 至英 语发音 不 甚 标 准 , 生 普 遍 反 映 收 效 甚 微 。职 业 英 语 课 程 面 临 着 尴 尬 : 学 公 共外 语教师缺乏科技领域 专业 知识 , 无法担任 职业 英语教 学 工作 ,而本专业教 师却 往往不 具备过硬 的英语教学 能力 . 从 而导致教学 效果不佳 。另外 , 根据学生 问卷反馈 . 大学 阶段 的 外 语教学 与社会联 系甚少 , 乎是 闭门造车 , 到 的知识 与 几 学 实际工作 巾所需要 的不符 。这反映 出高校外语教学 未能与社 会上 企事业单位对人才 的要求相结合 , 校和用人单 位之 间 高 的交流反馈 相当缺乏 。 ( ) 三 现行 大学英语教 学软硬件 发展滞后 , 外语 选修课程 有 限 , 法 达 到 学 生 学 习外语 的预 期 收 益 无 随 着近 年来社 会上外 语使用 的密度与 日俱增 , 语的工 外 具 性 和应 用 性越 来 越 凸 显 , 而 现行 大 学 外 语 课 程 设 置 远 远 然 不 能满 足增 强学 生职场竞争力 的需要 :与外语专业 相 比. 大 学外 语教学 、 科研 环境相对 较差 , 硬件 设施落 后 , 教材 陈旧 . 现代 化教学手段 缺乏 , 网络 教学难 以大范 围普及 . 大班授 课 造成师生交 流不 足 , 课堂参 与、 互动 比例偏 低 。 这些都影 响着 教学质量 。受 四六级过级 率的影响 , 大学英语 教育长期停 留 在应试 教育 的层 面 ,师生把 教与 学的重 点放 在增 加语 言知 识 、 高应试技巧上 , 提 却忽视了语言 的本 质功能 . 即作 为交流 和协作 工具 的功 能 , 导致学生 只会答题 , 语言 实际应 用能 力 不足 , 无法 真正 在职场用英语沟通和跨文化交际 。另外 . 不少 高校缺乏多样化 的外语课 程供 学生选择 。例如 . 多高 校外 许 语类选 修课种类 和数量非 常有限 ,无法 满足广 大学 生 的需 求 。根据对机械专业已毕业参加工作 的学 生的访谈 和问卷调 查, 一些 国外引进 的先进零件 和设备说 明等都 是 外文 . 有英 语 的 , 有很多是 日语的 . 也 而大学 期间所 学到 的外语 知识远 不能满足更好地开展 工作 的需要 。 三、 优化 外语教学课程 设置和 教学 手段 。 强学 生就 业 增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