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几何图形的变式 (1)

合集下载

专题4.11 几何图形初步章末重难点突破(学生版)2022年七年级数学上册举一反三系列(人教版)

专题4.11 几何图形初步章末重难点突破(学生版)2022年七年级数学上册举一反三系列(人教版)

专题4.11 几何图形初步章末重难点突破【人教版】【考点1 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例1】(2021秋•东港市期中)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标注了字母m的是正方体的前面,如果正方体的左面与右面标注的式子相等,前面与后面标注的数字互为相反数,则m的值为()A.3B.﹣3C.2D.﹣2【变式1-1】(2021秋•潍坊期中)如图是一个立方体纸盒的表面展开图,若A表示纸盒的上盖,B表示纸盒的侧面,则纸盒底面在表面展开图中的位置是()A.①B.②C.③D.④【变式1-2】(2021秋•皇姑区校级期中)如图,下列图形属于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有()A.2个B.3个C.4个D.5个【变式1-3】(2021秋•尤溪县期中)小陆制作了一个如图所示的正方体礼品盒,其对面图案都相同,那么这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可能是()A.B.C.D.【考点2 线段、射线、直线】【例2】(2021秋•东城区期末)根据下列语句,画出图形.(1)如图1,已知四点A,B,C,D.①画直线AB;②连接线段AC、BD,相交于点O;③画射线AD,BC,交于点P.(2)如图2,已知线段a,b,作一条线段,使它等于2a﹣b(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变式2-1】(2021秋•滦州市期末)下列语句中准确规范的是()A.直线a,b相交于一点mB.反向延长直线ABC.反向延长射线AO(O是端点)D.延长线段AB到C,使BC=AB【变式2-2】(2021秋•乐清市期末)如图棋盘上有黑、白两色棋子若干,找出所有三颗颜色相同的棋并且在同一直线上的直线,这样直线共有多少条()A.2条B.3条C.4条D.5条【变式2-3】(2021秋•南浔区期末)如图,平面上有四个点A、B、C、D,根据下列语句画图:(1)画线段AB;(2)连接CD,并将其反向延长至E,使得DE=2CD;(3)在平面内找到一点F,使F到A、B、C、D四点距离最短.【考点3 直线、线段的性质】【例3】(2021秋•濉溪县校级月考)用一根钉子钉木条时,木条会来回晃动,用数学知识说明理由:.用两根钉子钉木条时,木条会被固定不动,用数学知识说明理由:.【变式3-1】(2021秋•天心区期末)如图,经过刨平的木板上的两个点,能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而且只能弹出一条墨线,能解释这一实际应用的数学知识是..【变式3-2】(2021秋•南沙区期末)如图,某工厂有三个住宅区,A、B、C各区分别住有职工15人、20人、45人,且这三个区在一条大道上(A、B、C三点共线),已知AB =1500m,BC=1000m,为了方便职工上下班,该工厂打算从以下四处中选一处设置接送车停靠点,为使所有的人步行到停靠点的路程之和最小,那么该停靠点的位置应设在()A.A住宅区B.B住宅区C.C住宅区D.B、C住宅区中间D处【变式3-3】(2021秋•青山区期末)如图所示,某工厂有三个住宅区,A,B,C各区分别住有职工30人,15人,10人,且这三点在一条大道上(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已知AB=300米,BC=600米.为了方便职工上下班,该厂的接送车打算在此路段只设一个停靠点,为使所有的人步行到停靠点的路程之和最小,那么该停靠点的位置应设在()A.点A B.点B C.AB之间D.BC之间【考点4 线段的中点及和差】【例4】(2021秋•崇左期末)已知线段MN=3cm,在线段MN上取一点P,使PM=PN;延长线段MN到点A,使AN=12MN;延长线段NM到点B,使BN=3BM.(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2)求线段AB的长;(3)试说明点P是哪些线段的中点.【变式4-1】(2021秋•丹徒区期末)如图,线段AC=20cm,BC=3AB,N是线段BC的中点,M是线段BN上的一点,且BM:MN=2:3.求线段MN的长度.【变式4-2】(2021秋•万州区期末)如图,延长线段AB到点F,延长线BA到点E,点M、N分别是线段AE、BF的中点,若AE:AB:BF=1:2:3,且EF=18cm,求线段MN 的长.【变式4-3】(2021秋•河东区期末)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C=8cm,CB=6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1)求线段MN的长;(2)若C为线段AB上任一点,满足AC+CB=a cm,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3)若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BC=b cm,M、N分别为AC、BC的中点,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考点5 线段与角中的规律问题】【例5】(2021秋•曲沃县期末)小明在一条直线上选了若干个点,通过数线段的条数,发现其中蕴含了一定的规律,下边是他的探究过程及联想到的一些相关实际问题.(1)一条直线上有2个点,线段共有1条;一条直线上有3个点,线段共有1+2=3条;一条直线上有4个点,线段共有1+2+3=6条…一条直线上有10个点,线段共有条.(2)总结规律: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线段共有条.(3)拓展探究: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OA、OB形成1个角∠AOB(∠AOB<180°);在∠AOB内部再加一条射线OC,此时具有公共端点的三条射线OA、OB、OC共形成3个角;以此类推,具有公共端点的n条射线OA、OB、OC…共形成个角(4)解决问题:曲沃县某学校九年级1班有45名学生毕业留影时,全体同学拍1张集体照,每2名学生拍1张两人照,共拍了多少张照片?如果照片上的每位同学都需要1张照片留作纪念,又应该冲印多少张纸质照片?【变式5-1】(2021秋•苏州期末)在平面内有若干条直线,在下列情形下,可将平面最多分成几部分?(1)有一条直线时,最多分成部分;(2)有两条直线时,最多分成部分;(3)有三条直线时,最多分成部分;…(n)有n条直线时,最多分成部分.【变式5-2】(2021秋•许昌期末)①如图1直线l上有2个点,则图中有2条可用图中字母表示的射线,有1条线段;②如图2直线l上有3个点,则图中有条可用图中字母表示的射线,有条线段;③如图3直线上有n个点,则图中有条可用图中字母表示的射线条线段;④应用③中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某校七年级共有6个班进行足球比赛,准备进行循环赛(即每两队之间赛一场),预计全部赛完共需场比赛.【变式5-3】(2021秋•隆化县期末)你会数线段吗?如图①线段AB,即图中共有1条线段,1=1×2 2如图②线段AB上有1个点C,则图中共有3条线段,3=1+2=2×3 2如图③线段AB上有2个点C、D,则图中共有6条线段,6=1+2+3=3×4 2思考问题:(1)如果线段AB上有3个点,则图中共有条线段;(2)如果线段AB上有9个点,则图中共有条线段;(3)如果线段AB上有n个点,则图中共有条线段(用含n的代数式来表示).【考点6 线段中的动点问题】【例6】(2021秋•和平区校级月考)如图,已知点C 是线段AB 上一点,且AC =2CB ,点D 是AB 的中点,且AD =6. (1)求DC 的长;(2)若点F 是线段AB 上一点,且CF =12CD ,则AF = ;(3)点P 、点Q 是直线上的两个动点,点P 的速度为1个单位长度/秒,点Q 的速度为2个单位长度/秒.点P 、Q 分别从点C 、点B 同时出发在直线AB 上运动,则经过 s 线段PQ 的长为5.【变式6-1】(2021秋•罗湖区校级期末)如图,射线OM 上有三点A 、B 、C ,满足OA =20cm ,AB =60cm ,BC =10cm ,点P 从点O 出发,沿OM 方向以1cm /秒的速度匀速运动,点Q 从点C 出发在线段CO 上向点O 匀速运动,两点同时出发,当点Q 运动到点O 时,点P 、Q 停止运动.(1)若点Q 运动速度为2cm /秒,经过多长时间P 、Q 两点相遇?(2)当P 在线段AB 上且P A =3PB 时,点Q 运动到的位置恰好是线段AB 的三等分点,求点Q 的运动速度;【变式6-2】(2021秋•奉化区校级期末)已知:如图1,点M 是线段AB 上一定点,AB =12cm ,C 、D 两点分别从M 、B 同时出发以1cm /s 、2cm /s 的速度沿直线BA 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 在线段AM 上,D 在线段BM 上)(1)若AM =4cm ,当点C 、D 运动了2s ,此时AC = ,DM = ;(直接填空) (2)当点C 、D 运动了2s ,求AC +MD 的值.(3)若点C 、D 运动时,总有MD =2AC ,则AM = (填空) (4)在(3)的条件下,N 是直线AB 上一点,且AN ﹣BN =MN ,求MN AB的值.【变式6-3】(2021秋•奉化区校级期末)如图,已知直线l有两条可以左右移动的线段:AB=m,CD=n,且m,n满足|m﹣4|+(n﹣8)2=0.(1)求线段AB,CD的长;(2)线段AB的中点为M,线段CD中点为N,线段AB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向右运动,线段CD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也向右运动,若运动6秒后,MN=4,求线段BC的长;(3)将线段CD固定不动,线段AB以每秒4个单位速度向右运动,M、N分别为AB、CD中点,BC=24,在线段AB向右运动的某一个时间段t内,始终有MN+AD为定值.求出这个定值,并直接写出t在那一个时间段内.【考点7 线段的实际应用】【例7】(2021秋•封开县期末)如图,AB是一段高铁行驶路线图,图中字母表示的5个点表示5个车站在这段路线上往返行车,需印制()种车票.A.10B.11C.20D.22【变式7-1】(2021秋•宜昌期末)如图所示,A,B,C三棵树在同一直线上,量得树A与树B的距离为4m,树B与树C的距离为3m,小亮正好在A,C两树的正中间O处,请你计算一下小亮距离树B多远?【变式7-2】(2021秋•宁津县期末)(1)观察思考:如图,线段AB上有两个点C、D,请分别写出以点A、B、C、D为端点的线段,并计算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2)模型构建:如果线段上有m个点(包括线段的两个端点),则该线段上共有多少条线段?请说明你结论的正确性;(3)拓展应用:某班45名同学在毕业后的一次聚会中,若每两人握1次手问好,那么共握多少次手?请将这个问题转化为上述模型,并直接应用上述模型的结论解决问题.【变式7-3】(2021•烟台)先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解答问题:在一条直线上有依次排列的n(n>1)台机床工作,我们要设置一个零件供应站P,使这n台机床到供应站P的距离总和最小,要解决这个问题先“退”到比较简单的情形.如图(1),如果直线上有2台机床时,很明显设在A1和A2之间的任何地方都行,因为甲和乙所走的距离之和等于A1到A2的距离.如图(2),如果直线上有3台机床时,不难判断,供应站设在中间一台机床,A2处最合适,因为如果P不放在A2处,甲和丙所走的距离之和恰好是A1到A3的距离,可是乙还得走从A2到P的这一段,这是多出来的,因此P放在A2处最佳选择.不难知道,如果直线上有4台机床,P应设在第二台与第3台之间的任何地方,有5台机床,P应设在第3台位置.问题:(1)有n台机床时,P应设在何处?(2)根据(1)的结论,求|x ﹣1|+|x ﹣2|+|x ﹣3|+…|x ﹣617|的最小值.【考点8 钟面角、方向角】【例8】(2021•龙门县模拟)某同学从A 地出发沿北偏东30°的方向步行5分钟到达B 地,再由B 地沿南偏西40°的方向步行到达C 地,则∠ABC 的大小为( ) A .10°B .20°C .35°D .70°【变式8-1】(2021秋•海州区校级期中)某同学晚上7点钟开始做数学作业,他做完作业后是7点20分,此时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 ) A .90°B .100°C .110°D .120°【变式8-2】(2021春•海盐县校级期末)如果从甲船看乙船,乙船在甲船的南偏东30°方向,那么从乙船看甲船,甲船在乙船的( ) A .北偏东30°B .北偏西30°C .北偏东60°D .北偏西60°【变式8-3】(2021春•静安区期末)早晨8:00以后,时钟的分针和时针第一次垂直的准确时间是( ) A .8点23113分 B .8点25分 C .8点27311分 D .9点整【考点9 角的平分线及和差】【例9】(2021春•威海期中)如图所示,∠AOB =30°,∠BOC =40°,∠COD =26°,OE 平分∠AOD ,求∠BOE 的度数.【变式9-1】(2021秋•中江县期末)如图,∠AOC :∠BOC =1:4,OD 平分∠AOB ,且∠COD=36°,求∠AOB度数.【变式9-2】(2021秋•本溪期末)如图所示,OC是∠AOD的平分线,OE是∠BOD的平分线.(1)如果∠AOB=130°,那么∠COE是多少度?(2)如果∠BOC=3∠AOD,∠EOD﹣∠COD=30°,那么∠BOE是多少度?【变式9-3】(2021秋•新宾县期末)已知点O是直线AB上的一点,∠COE=90°,OF是∠AOE的平分线.(1)当点C、E、F在直线AB的同侧(如图1所示)①若∠COF=25°,则∠BOE=.②猜想∠COF与∠BOE的数量关系是.(2)当点C与点E、F在直线AB的两旁(如图2所示)时,(1)中第②式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考点10 角中的动点问题】【例10】(2021秋•武冈市期末)已知∠AOB是一个直角,作射线OC,再分别作∠AOC 和∠BOC的平分线OD、OE.(1)如图①,当∠BOC=70°时,求∠DOE的度数;(2)如图②,当射线OC在∠AOB内绕O点旋转时,∠DOE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求∠DOE的度数;(3)如图③,当射线OC在∠AOB外绕O点旋转时,画出图形,判断∠DOE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求∠DOE的度数.【变式10-1】(2021秋•崇川区期末)点O是直线AB上一点,∠COD是直角,OE平分∠BOC.(1)①如图1,若∠DOE=25°,求∠AOC的度数;②如图2,若∠DOE=α,直接写出∠AOC的度数(用含α的式子表示);(2)将图1中的∠COD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至图 2 所示位置.探究∠DOE与∠AOC的度数之间的关系,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变式10-2】(2021秋•蚌埠期末)已知:∠AOD=160°,OB、OC、OM、ON是∠AOD 内的射线.(1)如图1,若OM平分∠AOB,ON平分∠BOD.则∠MON的大小为;(2)如图2,若∠BOC=20°,OM平分∠AOC,ON平分∠BOD.求∠MON的大小;(3)在(2)的条件下,若∠AOB=10°,当∠BOC在∠AOD内绕着点O以2°/秒的速度逆时针旋转t秒时,∠AOM:∠DON=2:3,求t的值.【变式10-3】(2021秋•渭滨区期末)如图,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AOC=30°,将一直角三角板(∠M=30°)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一边ON在射线OA上,另一边OM与OC都在直线AB的上方.(1)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以每秒3°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如图,经过t 秒后,OM恰好平分∠BOC.求t的值;并判断此时ON是否平分∠AOC?请说明理由;(2)在(1)问的基础上,若三角板在转动的同时,射线OC也绕O点以每秒6°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如图,那么经过多长时间OC平分∠MON?请说明理由.。

巧用“复制、粘贴法”解决几何变式题

巧用“复制、粘贴法”解决几何变式题

巧用“复制、粘贴法”解决几何变式题摘要:几何变式题一直是学生比较害怕的题型,文章通过三个例题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复制、粘贴法”在几何变式题中的应用,从而得到推理能力的提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不仅是数学学科价值的体现,同时也是“核心素养”的基础性条件.关键词:几何变式题、解法研究、核心素养初中阶段尤其是基础不好的学生对于几何压轴题往往都有畏难情绪,一看到冗长的题目,连题目都还没看清,就开始打退堂鼓,更不用说好好思考并解决了.现在我来介绍一类几何压轴题,并没有那么难“对付”,相信你能从中得到一点启发.接下来我从几个题目入手讲解如何用“复制、粘贴法”解决几何变式题.1.点的移动带来的变式例1.(2019•抚顺)如图,点E,F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CD,BC上,且DE=CF,点P在射线BC上(点P不与点F重合).将线段EP绕点E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EG,过点E作GD的垂线QH,垂足为点H,交射线BC于点Q.(1)如图1,若点E是CD的中点,点P在线段BF上,线段BP,QC,EC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2)如图2,若点E不是CD的中点,点P在线段BF上,判断(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6,AB=3DE,QC=1,请直接写出线段BP的长.此题是2019年抚顺的中考题,是四边形综合题目,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旋转变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分类讨论等知识;此题综合性强,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第1、2小题的区别在于点E是否为CD的中点,学生可以通过测量图1与图2中的BP、QC、EC的长度,初步猜想这三条线段都存在BP+QC=EC。

由于正方形的四边相等,只要满足PQ=DE即可证明猜想,线段EG又是由线段EP绕点E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可得EP=EG,只要证明△PEQ≌△EGD即可完成,证明过程如下:∵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C=CD,∠BCD=90°,由旋转的性质得:∠PEG=90°,EG=EP,∴∠PEQ+∠GEH=90°,∵QH⊥GD,∴∠H=90°,∠G+∠GEH=90°,∴∠PEQ=∠G,又∵∠EPQ+∠PEC=90°,∠PEC+∠GED=90°,∴∠EPQ=∠GED,在△PEQ和△EGD中,,∴△PEQ≌△EGD(ASA),∴PQ=ED,∴BP+QC=BC﹣PQ=CD﹣ED=EC,即BP+QC=EC;第1、2小题的解题过程是一模一样的,完全可以用“复制、粘贴”的方式来完成证明。

第八讲 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的综合运用1(含答案)

第八讲 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的综合运用1(含答案)

第八讲 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的运用一、知识梳理二次函数与三角形的综合运用:1、求面积及最值2、与三角形的综合运用3、与相似三角形的综合运用4、与四边形的综合运用二、例题例1:如图,已知抛物线y=﹣x 2+mx+3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点B 的坐标为(3,0)(1)求m 的值及抛物线的顶点坐标.(2)点P 是抛物线对称轴l 上的一个动点,当PA+PC 的值最小时,求点P 的坐标.变式 1 如图,已知直线112y x =+与y 轴交于点A ,与x 轴交于点D ,抛物线212y x bx c =++与直线交于A 、E 两点,与x 轴交于B 、C 两点,且B 点坐标为 (1,0).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动点P 在x 轴上移动,当△PAE 是直角三角形时,求点P 的坐标.例2、如图,已知点A(0,2),B(2,2),C(﹣1,﹣2),抛物线F:y=x2﹣2mx+m2﹣2与直线x=﹣2交于点P.(1)当抛物线F经过点C时,求它的表达式;(2)设点P的纵坐标为y P,求y P的最小值,此时抛物线F上有两点(x1,y1),(x2,y2),且x1<x2≤﹣2,比较y1与y2的大小;(3)当抛物线F与线段AB有公共点时,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例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ax2+bx+2过B(﹣2,6),C(2,2)两点.(1)试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记抛物线顶点为D,求△BCD的面积;(3)若直线y=﹣x向上平移b个单位所得的直线与抛物线段BDC(包括端点B、C)部分有两个交点,求b的取值范围.例4:已知二次函数y=ax2﹣2ax+c(a>0)的图象与x轴的负半轴和正半轴分别交于A、B 两点,与y轴交于点C,它的顶点为P,直线CP与过点B且垂直于x轴的直线交于点D,且CP:PD=2:3(1)求A、B两点的坐标;(2)若tan∠PDB=,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例5、如图1,二次函数y1=(x﹣2)(x﹣4)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其对称轴l与x轴交于点C,它的顶点为点D.(1)写出点D的坐标.(2)点P在对称轴l上,位于点C上方,且CP=2CD,以P为顶点的二次函数y2=ax2+bx+c (a≠0)的图象过点A.①试说明二次函数y2=ax2+bx+c(a≠0)的图象过点B;②点R在二次函数y1=(x﹣2)(x﹣4)的图象上,到x轴的距离为d,当点R的坐标为时,二次函数y2=ax2+bx+c(a≠0)的图象上有且只有三个点到x轴的距离等于2d;③如图2,已知0<m<2,过点M(0,m)作x轴的平行线,分别交二次函数y1=(x﹣2)(x ﹣4)、y2=ax2+bx+c(a≠0)的图象于点E、F、G、H(点E、G在对称轴l左侧),过点H 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点N,交二次函数y1=(x﹣2)(x﹣4)的图象于点Q,若△GHN∽△EHQ,求实数m的值.三、课堂练习1、如图,在Rt∠AOB的平分线ON上依次取点C,F,M,过点C作DE⊥OC,分别交OA,OB于点D,E,以FM为对角线作菱形FGMH.已知∠DFE=∠GFH=120°,FG=FE.设OC=x,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y,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 )A.y=32x2 B.y=3x2 C.y=23x2 D.y=33x22、已知抛物线y=2x2+bx+c与直线y=﹣1只有一个公共点,且经过A(m﹣1,n)和B(m+3,n),过点A,B分别作x轴的垂线,垂足记为M,N,则四边形AMNB的周长为.3、直线y=kx+b与抛物线y=x2交于A(x1,y1)、B(x2,y2)两点,当OA⊥OB时,直线AB 恒过一个定点,该定点坐标为.4、如图,抛物线y=ax2+bx﹣经过点A(1,0)和点B(5,0),与y轴交于点C.(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以点A为圆心,作与直线BC相切的⊙A,请判断⊙A与y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在直线BC上方的抛物线上任取一点P,连接PB、PC,请问:△PBC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这个值和此时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 2+bx+c 的顶点坐标为(2,9),与y 轴交于点A (0,5),与x 轴交于点E 、B . (1)求二次函数y=ax 2+bx+c 的表达式;(2)过点A 作AC 平行于x 轴,交抛物线于点C ,点P 为抛物线上的一点(点P 在AC 上方),作PD 平行与y 轴交AB 于点D ,问当点P 在何位置时,四边形APCD 的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面积;(3)若点M 在抛物线上,点N 在其对称轴上,使得以A 、E 、N 、M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且AE 为其一边,求点M 、N 的坐标.六、课后作业1、已知抛物线y=ax 2﹣3x+c (a ≠0)经过点(﹣2,4),则4a+c ﹣1= .2、a 、b 、c 是实数,点A (a+1、b )、B (a+2,c )在二次函数y=x 2﹣2ax+3的图象上,则b 、c 的大小关系是b c (用“>”或“<”号填空)3、已知二次函数n mx x y ++=2的图像经过点()1,3-P ,对称轴是经过()0,1-且平行于y轴的直线。

立体几何中利用图形变式解题

立体几何中利用图形变式解题

也说立体几何中利用图形变式解题在解答立体几何问题时,许多学生常因空间想象能力差、空间概念模糊,导致计算、论证等方面出现障碍。

但若能注意到几何图形的变式及应用,则可以化难为易。

下面就常见的几种利用图形变式解题的方法予以归纳,以飨读者。

一 空间图形平面化在立体几何解题时,为了解题目的需要,常把空间图形变式为平面图形。

利用平面化后的图形与空间的关系,对比、寻觅图中“变”与“不变”的位置关系与元素,常可以巧妙地解决一些问题。

常见的平面化的方法有:(1)展开直观图在解决一些几何体表面上的最短问题时,常采用“以直代曲”,展开直观图形,使空间问题平面化的方法。

例:长方体1AC 中,AB 15,4, 3.BC CC ===现有一只小虫从A 点出发沿长方体表面爬行到达1C 点,求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程,并指 出与最短路线相对的路线的条数。

解析:如图为长方体侧面展开图,在矩形11ABC D 中,1AC 在矩形11AA C C 中,1AC 依题意,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程为由图知与最短路线对应的路线有两条。

(2) 利用射影法平面化将立体图形中的元素位置影射到某平面中,使之转化为平面图形中的线线、点线关系,常可以达到化简之目的。

例: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F 分别是1,BB CD 的中点,设12,AA =求11.F A ED V -解析:由于直观图中空间元素之间相互遮掩、交错, 1A 1D 1C 不易寻找问题的突破口。

现利用影射法作图变式,即 1B 向面11ABB A 作垂直射影,则问题转化为在正方形11ABB A中,E 为1BB 中点,G 为AB 中点,○1求证:1,AE AG ⊥ D C A○2求E 到1A G 距离即EH 的长。

从而迅速找到了解题思路,A B 优化了解题过程。

(3) 利用“隔离”法平面化为了排除直观图中的空间元素之间的干扰因素,可以应用隔离法把要研究的对象从直观图抽出来,在平面内单独研究,可以花繁为简。

一道几何题的变式与拓展

一道几何题的变式与拓展
R | s
m — n
题的过程变成探索 、发现的过程.将思维 变成流动、活跃 的过程 ,是创新 思维教学 所追求 的更 为重要的 目标 ,它是灵活应用 知识 、创造性地 由已知信息推断隐含信息

M H C
变 换 题 型 ,合 理 选 法 ,对 学 生 思 维 的 的等式就是 图 l 4中的等式 ,所 以图 1 8中
图 l 6
灵活性 、敏捷性 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 变 式 4 () 图 1 1在 8中 ,若 四边 形
I 明】初 中学生 的几何 思维 能力不 说 意一 点 ,0为正 五边形 的 中心 ,点 0到 R C B S是 等腰 梯 形 , = /C:6 。 强 ,无 法 作 出恰 当的 辅 助 线 来 证 明 问题 , 0, 边 的距离 为 1 " 5 ,点 P到 AB C、C R 、B D、 S=n C=m,点 P在梯形 内,且 点 P 本题对创新 能力提 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 ,B D 、E 的 距 离 分 别 为 h,h,h,h, 到 四边 B E A 。 3 R、Js c、c R 、s I 的距 离分 别 为 可 以通 过 模 仿 来 创 新 .

从这个 角度引导学 生进行思维 拓展 ,

引 导 学 生 反 思题 设 的条 件 、结 论 就 可 以得 到 原 题 的 变式 问题 1 .
学生熟悉 的一个基本问题 ,谈一谈如何引 和解题策 略 变式 1 如果将图 1中的等边 AA D B 导学生对一个几何图形进行旋转变化 、条 条件 :此题的基本条件是有公共顶点 固定 ,将 等边 △A C绕点 A按 逆时针 旋 E 件变化 ,使之形成新的几何 问题. 的两个等边三角形. 转到 图 2的位置. 基本题 ( 原题 ) :如 图 l ,△AB D和 , ) 结 论 : △A E B aAD ,B =DC C E ,

浅谈初中数学教材几何习题的变式教学

浅谈初中数学教材几何习题的变式教学

浅谈初中数学教材几何习题的变式教学摘要:初中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必须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的本质,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

习题变式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本质,落实一题多解、多题一法。

为强化初中几何教学效果,本文通过文献法和经验法对几何习题变式教学进行了研究,从变式教学的意义和策略两方面展开详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几何习题;变式研究引言: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变得愈发重要。

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模式的优化,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让学生在学习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中,核心素养能够得到提升。

几何习题变式教学在核心素养培养上具有积极作用,赋予了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对几何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够促使学生深度学习,进行几何习题的探索。

基于此,教师应当注重初中数学教材几何习题的变式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一、初中数学教材几何习题变式教学的意义在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教师进行习题变式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在传统的几何教学中,关于结合概念等知识学生习惯死记硬背,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学生的思维十分固定,只能解决标准化习题。

当题目出现一定的变形时,很多学生就会不知所措,主要原因在于不能理解知识的本质。

教师通过几何习题变式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的习题深入感知几何概念,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除此之外,几何习题变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的探索和分析,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强化学习效果。

二、初中数学教材几何习题变式教学的策略(一)注重习题典型资源的收集与分析从近几年中考数学几何习题上分析,很多题目源于教材中的习题,对教材中的习题进行了变式,难度并不大。

但是从学生们做题的实际情况上看,教材中涉及的几何题目,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进行正确解答,但是对于中考的变式题目,很多学生在做题中出现了问题。

基于此,教师在进行教材中几何习题教学的过程中,不应该局限在教材题目中,应该适当进行习题变式,让学生以递进的形式进行习题练习,以此来促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的本质,对几何变形题有深刻的认识。

32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几何图形(基础)知识讲解

32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几何图形(基础)知识讲解

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几何图形(基础)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理解几何图形的概念,并能对具体图形进行识别或判断;2. 掌握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及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3. 理解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掌握怎样由平面图形旋转得到几何体,能够借助平面图形剖析常见几何体的形成过程.【要点梳理】要点一、几何图形1.定义:把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要点诠释:几何图形是从实物中抽象得到的,只注重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而不注重它的其它属性,如重量,颜色等.2.分类:几何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1)立体图形: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这样的图形就是立体图形,如长方体,圆柱,圆锥,球等.(2)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要点诠释:(1)常见的立体图形有两种分类方法:(2) 常见的平面图形有圆和多边形,其中多边形是由线段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生活中常见的多边形有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3)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是两类不同的几何图形,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要点二、从不同方向看从不同的方向看立体图形,往往会得到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一般是从以下三个方向:(1)从正面看;(2)从左面看;(3)从上面看.从这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分别称为正视图(也称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要点三、简单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有些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将它们的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要点诠释:(1)不是所有的立体图形都可以展成平面图形.例如,球便不能展成平面图形.(2)不同的立体图形可展成不同的平面图形;同一个立体图形,沿不同的棱剪开,也可得到不同的平面图.要点四、点、线、面、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都是几何体,几何体也简称体;包围着体的是面,面有平的面和曲的面两种;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线也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种;线和线相交的地方形成点.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此外,从运动的观点看: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典型例题】类型一、几何图形1.如图所示,请写出下列立体图形的名称.【思路点拨】可以联系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及基本空间想象能力,描述各种几何体的名称.【答案与解析】解:(1)五棱柱;(2)圆锥;(3)四棱柱或长方体;(4)圆柱;(5)四棱锥.【总结升华】先根据立体图形的底面的个数,确定它是柱体、锥体还是球体,再根据其侧面是否为多边形来判断它是圆柱(锥)还是棱柱(锥).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下列各标志图形主要由哪些简单的几何图形组成?【答案】(1)由圆组成;(2)长方形和正方形;(3)菱形(或四边形);(4)由圆和圆弧组成(或由一个圆和两个小半圆组成).类型二、从不同方向看2.如图所示的是一个三棱柱,试着把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所得到的图形画出来.【思路点拨】注意观察的角度和方向.【答案与解析】解:从正面观察这个三棱柱,看到的图形是长方形;从左面观察它,看到的图形是长方形;从上面观察,看到的图形是三角形.因此,从三个方向看,得到的图形如图所示.【总结升华】若要画出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得的图形,方向、角度一定要选准.因为从不同方向观察得到的图形往往不同.举一反三:【变式1】画出下列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与俯视图.【答案】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变式2】如图所示的工件的主视图是()A.B.C.D.【答案】B【解析】从物体正面看,看到的是一个横放的矩形,且一条斜线将其分成一个直角梯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3.已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是( )A.棱柱 B.圆柱 C.圆锥 D.球【答案】B【解析】此题可采用排除法.棱柱的三视图中不存在圆,故A不对;圆锥的主视图、左视图是三角形,故C不对;球的三视图都是圆,故D不对,因此应选B.【总结升华】平面展开图中,含有三角形,一般考虑棱锥或棱柱;如果只有两个三角形,必是三棱柱;如果含长方形,一般考虑棱柱;如果含有圆和长方形,一般考虑圆柱;如果含有扇形和圆,一般考虑圆锥.举一反三:【变式】右图是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该几何体是()A.长方体 B.正方体 C.圆柱 D.三棱柱【答案】D类型三、展开图4.(2016•徐州)下列图形中,不可以作为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是()A.B. C.D.【思路点拨】利用不能出现同一行有多于4个正方形的情况,不能出现田字形、凹字形的情况进行判断也可.【答案】C【解析】正方体沿着不同棱展开,把各种展开图分类,可以总结为如下11种情况:故选:C.【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展开图,熟记展开图的11种形式是解题的关键,利用不是正方体展开图的“一线不过四、田凹应弃之”(即不能出现同一行有多于4个正方形的情况,不能出现田字形、凹字形的情况)判断也可.举一反三:【变式】(2015•宜昌)下列图形中可以作为一个三棱柱的展开图的是()A.B.C.D.【答案】 A .类型四、点、线、面、体5.分别指出下列几何体各有多少个面?面与面相交形成的线各有多少条?线与线相交形成的点各有多少个? 如图所示.【答案与解析】解:(1)4个面,6条线,4个顶点;(2)6个面,12条线,8个顶点;(3) 9个面,16条线,9个顶点.【总结升华】(1)数几何体中的点、线、面数时,要按一定顺序数,做到不重不漏.(2)一般地,n棱柱有(n+2)个面(其中2为两个底面),n棱锥有(n+1)个面(其中1为一个底面).6.如图,上面的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出下面的立方图形,请你把有对应关系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连接起来.【答案与解析】连线如下:【总结升华】“面动成体”,要充分发挥空间想象能力判断立体图形的形状.举一反三:【变式】将如图所示的Rt△ABC绕直角边AC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 ).【答案】A。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第4章直线与角复习专题汇编【举一反三系列】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第4章直线与角复习专题汇编【举一反三系列】

第4章直线与角专题汇编知识链接举一反三考点1:几何图形【例1】下面的几何体中,属于棱柱的有()A.1个B. 2个C. 3个D. 4个【变式1-1】如图,下面的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到的立体图形是()A. B. C. D.【变式1-2】图①是由白色纸板拼成的立体图形,将它的两个面的外表面涂上颜色,如图②.则下列图形中,是图②的表面展开图的是()A. B. C. D.【变式1-3】下图右边四个图形中,哪个是左边立体图形的展开图?()A. B. C. D.考点2:基本概念【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线段AB和射线AB都是直线的一部分;直线AB和直线BA是同一条直线;射线AB和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把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可得到射线,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可得到直线.A. 1B. 2C. 3D. 4【变式2-1】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①射线AB与射线BA表示同一条射线.②若∠1+∠2=180°,∠1+∠3=180°,则∠2=∠3.③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角,这条射线叫这个角的平分线.④连结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⑤40°50ˊ=40.5°.⑥互余且相等的两个角都是45°.A. 1个B. 2个C. 3个D. 4个【变式2-2】下列说法:①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②在数轴上与表示-1的点距离是3的点表示的数是2;③连接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间的距离;④射线AB和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⑤若AC=BC,则点C是线段AB的中点;⑥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是这个角的平分线,其中错误的有()A. 2个B. 3个C. 4个D. 5个【变式2-3】如图的四个图形和每一个图形相应的一句描述,其中所有图形都是画在同一个平面上.①线段AB与射线MN不相交;②点C在线段AB上;③直线a和直线b不相交;④延长射线AB,则会通过点C.其中正确的语句的个数有()A. 0个B. 1个C. 2个D. 3个考点3:钟面上的角度计算【例3】上午9点30分时,时钟的时针和分针所夹的较小的角是______度.【变式3-1】钟表上11点15分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______.【变式3-2】中午12点30分时,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______度.【变式3-3】上午八点二十五分,钟表上时针和分针的夹角的度数为______.考点4:尺规作图【例4】已知:∠α,∠β,线段c.求作:△ABC,使∠A=α,∠B=∠β,AB=c(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变式4-1】用直尺、圆规作图,不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已知:线段a,b,求作:线段AB,使AB=2b-a.【变式4-2】作图题:学过用尺规作线段与角后,就可以用尺规画出一个与已知三角形一模一样的三角形来.比如给定一个△ABC,可以这样来画:先作一条与AB相等的线段A′B′,然后作∠B′A′C′=∠BAC,再作线段A′C′=AC,最后连结B′C′,这样△A′B′C′就和已知的△ABC 一模一样了.请你根据上面的作法画一个与给定的三角形一模一样的三角形来.(请保留作图痕迹)【变式4-3】如图,在同一平面内有四个点A,B,C,D.(1)请按要求作出图形(注:此题作图不需写出画法和结论):①作射线AC②作直线BD,交射线AC于点O③分别连接AB,AD.(2)观察所作图形,我们能得到:AO+OC=______;DB-OB=______(空格处填写图中线段)考点5:与线段中点有关的计算【例5】已知:点C在直线AB上,,,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变式5-1】如图,线段AB,C是线段AB上一点,M是AB的中点,N是AC的中点.若,,求线段MN的长;若,试用含a的式子表示线段MN的长.【变式5-2】如图,点C是线段AB上,AC=10cm,CB=8cm,M,N分别是AC,BC的中点.(1)求线段MN的长.(2)若C为线段AB上任一点,满足AC+CB=acm,其他条件不变,不用计算你猜出MN的长度吗?(3)若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BC=acm,M,N仍分别为AC,BC的中点,你还能猜出线段MN的长度吗?(4)由此题你发现了怎样的规律?【变式5-3】综合与探究:问题情境:已知:点M,N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初步探究:(1)如图1,点C在线段AB上,且AC=9,CB=6,求线段MN的长;问题解决:(2)若点C为线段AB上任一点,且AC=a,CB=b,求出线段MN的长度.(用含有a,b 的代数式表示)类比应用:(3)若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AC=a,CB=b,请你画出图形,并直接写出线段MN的长度.(用含有a,b的代数式表示)拓展延伸:(4)已知:如图2,C为线段AB的中点,D为线段AC的中点,E为线段BC上任意一点,M为线段EB的中点,DM=m,CE=n,请你直接写出线段AB的长度.(用含有m,n 的代数式表示)考点6: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角度计算【例6】如图,已知OM平分∠AOC,ON平分∠BOC,∠AOB=90°,∠BOC=30°.求:(1)∠AOC的度数;(2)∠MON的度数.【变式6-1】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BOD,∠AOC=72°,OF⊥CD,垂足为O,求:(1)求∠BOE的度数.(2)求∠EOF的度数.【变式6-2】如图所示.(1)已知∠AOB=90°,∠BOC=30°,OM平分∠AOC,ON平分∠BOC,求∠MON的度数;(2)∠AOB=α,∠BOC=β,OM平分∠AOC,ON平分∠BOC,求∠MON的大小.【变式6-3】已知∠AOB=α,过O作射线OC,OM平分∠AOC,ON平分∠BOC.(1)如图,若α=120°,当OC在∠AOB内部时,求∠MON的度数;(2)当OC在∠AOB外部时,画出相应图形,求∠MON的度数(用含α的式子表示).考点7:与旋转有关的角度计算【例7】O为直线AD上一点,以O为顶点作∠COE=90°,射线OF平分∠AOE.(1)如图①,∠AOC与∠DOE的数量关系为____,∠COF和∠DOE的数量关系为____;(2)若将∠COE绕点O旋转至图②的位置,OF依然平分∠AOE,请写出∠COF和∠DO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若将∠COE绕点O旋转至图③的位置,射线OF依然平分∠AOE,请直接写出∠COF 和∠DOE之间的数量关系.【变式7-1】已知∠AOB=100°,∠COD=40°,OE平分∠AOC,OF平分∠BOD.(本题中的角均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180°的角).(1)如图1,当OB、OC重合时,求∠EOF的度数;(2)当∠COD从图1所示位置绕点O顺时针旋转n°(0<n<90)时,∠AOE﹣∠BOF的值是否为定值?若是定值,求出∠AOE﹣∠BOF的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3)当∠COD从图1所示位置绕点O顺时针旋转n°(0<n<180)时,满足∠AOD+∠EOF=6∠COD,则n=__________.【变式7-2】如图,点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使∠BOC=110°.将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OMN=30°),一边OM在射线OB上,另一边ON在直线AB的下方.(1)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逆时针旋转至图2,使一边OM在∠BOC的内部,且恰好平分∠BOC.求∠BON的度数.(2)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以每秒5°的速度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在旋转的过程中,第t秒时,直线ON恰好平分锐角∠AOC,则t的值为______(直接写出结果).(3)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顺时针旋转至图3,使ON在∠AOC的内部,请探究∠AOM 与∠NOC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变式7-3】将一副三角板中的两块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O按如图方式叠放在一起.(1)如图(1)若∠BOD=35°,求∠AOC的度数,若∠AOC=135°,求∠BOD的度数.(2)如图(2)若∠AOC=150°,求∠BOD的度数.(3)猜想∠AOC与∠BOD的数量关系,并结合图(1)说明理由.(4)三角尺AOB不动,将三角尺COD的OD边与OA边重合,然后绕点O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任意转动一个角度,当∠AOD(0°<∠AOD<90°)等于多少度时,这两块三角尺各有一条边互相垂直,直接写出∠AOD角度所有可能的值,不用说明理由.考点8:与几何有关的规律探索【例8】阅读表:解答下列问题:(1)根据表中规律猜测线段总数N与线段上的点数n(包括线段两个端点)有什么关系?(2)根据上述关系解决如下实际问题:有一辆客车往返于A,B两地,中途停靠三个站点,如果任意两站间的票价都不同,问:①有______ 种不同的票价?②要准备______ 种车票?(直接写答案)【变式8-1】(1)试验探索:如果过每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那么请下面三组图中分别画线,并回答问题:第(1)组最多可以画条直线;第(2)组最多可以画条直线;第(3)组最多可以画条直线.(2)归纳结论:如果平面上有n(n≥3)个点,且每3个点均不在一条直线上,那么最多可以画出直线条.(作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3)解决问题:某班50名同学在毕业后的一次聚会中,若每两人握一次手问好,则共握______次手;最后,每两个人要互赠礼物留念,则共需______件礼物.【变式8-2】为了探究n条直线能把平面最多分成几部分.我们从最简单的情形入手.(1)一条直线把平面分成2部分;(2)两条直线最多可把平面分成4部分;(3)三条直线最多可把平面分成7部分……把上述探究的结果进行整理,列表如下:(1)当直线条数为5时.把平面最多分成________部分,写成和的形式为________;(2)当直线条数为10时,把平面最多分成________部分;(3)当直线条数为n时.把平面最多分成几部分?【变式8-3】归纳与猜想:如图,在已知角内画射线.(1)(2)(3)(4)(1)如图(1),画1条射线,图中共有______个角;(2)如图(2),画2条射线,图中共有______个角;(3)如图(3),画3条射线,图中共有______个角,(4)若画n条射线所得的角的个数为______(用含n的式子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M
A
4 4
O 2 C
2
B
3.如图,在5*5的正方形网格中,四边 形ABCD是什么特殊的四边形?请说明 理由。 A G H
B D
E
C
F
下课! 谢谢!
我听了,我忘了
我看了,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住了
我做了,我理解了
一个几何图形的变式训练
西街初中 侯晓娜
学习目标:
1.利用三角形的全等和相似解决问题。 2. 能在复杂的图形中找到基本图形,并 运用基本方法来解决几何问题。
如图,B、C、D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B=∠D=90°, (1)若AB=CD,请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 使ΔABC≌ΔCDE (2) 请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 ,使 ΔABC∽ΔCDE

E
A
B
C
D
如图,已知AB ⊥ BD于点B,ED ⊥ BD 于 点D,且AB=CD,BC=DE,那么AC与CE有什 么关系?请说明理由。 E A
B
C
D
若将△CDE向左平移到如图位置,那 么AD与CE关系还成立吗?请说明理 由。
E
A F B (C) C D
如图,已知AB ⊥ BD于点B,ED ⊥ BD 于 若将△ CDE绕点 旋转180 °,那么 AC有什 与 点 D,且AB=CD ,C BC=DE, 那么 AC与CE CE 关系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么关系?请说明理由。 A E AB
②当y =
5 36
cm时,求x的值。 1
1-X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检测1.如图,已知ΔABC中∠ABC=90° AB=BC,三角形ABC三个顶点在相互平行 的三条直线上,且 l1与 l2 之间的距离为2, l2 与 l3之间的距离为3,则AC= 。
M N
2.如图梯形ABCD中,AB//CD, AB⊥BC,AB=2cm,CD=4cm,以BC上 一点O为圆心的圆经过A、D两点,且 ∠AOD=90° 则圆心O到弦AD的距离 是 。
D
C
B
E
C
D
如图,已知AB ⊥ BD于点B,ED ⊥ BD 于点D, AB=2CD,BC=2DE 且 AB=CD,BC=DE. 那么AC与CE有什么关系吗?请说明理由 E E A
B
C
D D
练习1.如图四边形ABCD,EFGH ,NHMC 都是正方形 ,A、B、N、E、F五点在同 一直线上,若四边形ABCE,EFGH的边长分 别为3,4,求四边形NHMC的面积。
4
3
练习3. 如图,∠ACB=90°,AC=BC,AE⊥CE于点 E,BD⊥CD于点D, AE=5cm,BD=2cm,则 DE= .
5 2
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cm,点P是BC上不与 点B、C重合的任意一点,连结AP,过点P作 PQ⊥AP交DC于点Q,设BP的长为xcm,CQ的 长为ycm。 ①求点P在BC上运动的过程中,求y的最大 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