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合集下载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党的*将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

这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和我国国情出发,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9年的实践经验得出的重要启示。

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适应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进一步深化认识取得的重大成果。

科学发展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它包括了系统而丰富的内容,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它是人们对发展问题的总体认识和根本观点。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包含了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坚持改革开放,是科学发展观的强大动力;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等。

科学发展观要回答的问题有:要不要发展,为谁发展,发展什么,怎样发展,往哪里发展等问题。

(一)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目的,是回答“为谁发展”的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使人民群众成为发展的动力。

具体地说,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就是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说过,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我们从事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

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

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

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极为丰富。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

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同时,我们要求的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

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更加注重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更加注重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我们才能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保持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的渊源及其基本内涵精神实质内容提要: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本文对科学发展观的渊源和基本内涵、精神实质作一简述。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内涵精神实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强化理论武装,对科学发展观有一个系统、深入的理解和把握,从而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自觉性和指导实际工作的能力。

一、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渊源(一)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渊源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一是从马克思列宁主义来看: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范畴之一,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就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二是从毛泽东思想来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逐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教育、科技、卫生等社会事业体系,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关于发展问题的很多重要思想,如提出要以实现工业化为核心,逐步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提出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两条腿”走路等方针和原则。

但在发展中也出现了片面追求高速度、高积累的情况,导致国民经济一度出现重大比例关系失调,后来又在发展问题上走了很大的弯路,以至出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化大革命”等。

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

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

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
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贯穿科学发展观的始终。

科学发展观简介
基本含义: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为本,全⾯、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为本,就是要把⼈民的利益作为⼀切⼯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们的多⽅⾯需求和促进⼈的全⾯发展;全⾯,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明、精神⽂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明、政治⽂明、精神⽂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与⾃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增长与资源利⽤、⽣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上⽣产发展、⽣活富裕、⽣态良好的⽂明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2、树⽴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3、树⽴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推进全⾯建设⼩康社会的重⼤决策。

4、树⽴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党的执政能⼒和执政⽔平的迫切需要。

5、科学发展观进⼀步丰富了党的执政理念,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富民安邦的⾏动纲领。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实质和根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实质和根本要求

实际达到 73克
实际 上建 成 80%
•(1)人均生产总值2500元 •(2)城镇人均收入2400元 •(3)农民人均收入1200元 •(4)城镇人均住房12平方米 •(5)农村人均住房15平方米 •(6)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75克 •(7)城市道路人均8平方米
•(8)农村通公路达85% •(9)成人识字率85% •(10)人均预期寿命70岁 •(11) 教育娱乐支出占11% •(12)电视普及率100% •(13)森林覆盖率15% •(14)农村初级卫生保健100%
——新通过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否定 了“行人违反交通规则撞了白撞”,体 现了生命权高于道路通行权的原则,突 出了对生命的尊重。
——新婚姻登记条例施行,从此国 人结婚、离婚不再需要由单位出具证明
• 《物权法》既是近 两年争议最多的一 部立法,也是与民 众关系最大、最直税法维护 的内外资企业得以公平竞争的平等身份, 还是物权法赋予国家、集体、私人财产平 等的受保护地位,这两部法律的针对性竟 然惊人的一致--平等。
• 现实背景
国内背景:
(1)总体上进入小康社会:水平低、不完全、发展很不平衡。 (2) 2003年4月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 (3) 2003年社会问题多发期、社会结构最不稳定期 (4) 2003年,我国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经济社会发展
进入关键期
实际人 均
•2000年的小康标准为:1066 元
▲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为世界之最。
▲50个中国富豪的资产,相当于 5000万中国农民的年纯收入;而 300万个百万富翁的资产,则相 当于9亿中国农民两年的纯收入!
长期从事中国农民问题研 究的温铁军对此忧心忡 忡,并引用了一段警示 语言:“在中国,农民 做得成奴隶的时候便是 顺民,如果连奴隶都做 不成了便是暴民……”

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XXX(XXX大学XXX学院XX XXXXXX)摘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其本质和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生动运用和体现,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深化。

只有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顺利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以人为本;精神实质;政绩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一种全新的科学的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是对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科学论断的深化。

这一新的发展观的提出是在发展问题上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重要升华,是发展观的与时俱进,是党执政理念的一大飞跃。

表明我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高度。

是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涉及为什么发展、靠谁发展、发展什么、怎样发展,亦即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等问题。

科学发展观,全面是基础、协调是纽带、可持续是目标、以人为本是核心,而树立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基于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解决现实矛盾和问题的迫切需要。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

正是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重要的是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强调了统筹兼顾与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问题的统一,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解决了新世纪新阶段怎样发展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十七大的科学发展观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是什么?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贯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

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

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经验。

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们面对的社会利益主体更多,领域更广,利益关系也更复杂。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全面,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局面亟待改变,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等等。

这就要求我们的发展要更加注重统筹兼顾,做到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妥善处理当前各方面突出矛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这个“人”,是人民群众,这个“本”,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以人为本是发展的目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妥善处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我们就能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越来越充分地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发展是硬道理,是时代的最强音。

用不同的发展观去认识和追求发展,其结果必然大相径庭。

作为一个对中华民族、对人类负责任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用来指导发展的是科学发展观,追求的是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发展,是最广大人民的殷切期望,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我们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极为丰富。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

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同时,我们要求的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

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更加注重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更加注重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我们才能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保持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