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52例护理配合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护理配合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护理配合一、麻醉方式:气管内全麻二、手术体位:仰卧位,术中头低足高位三、手术间布局四、物品准备1、常规器械敷料:无菌手术衣、布类、洞巾、治疗碗、、腹腔镜器械包、腹腔镜2、特殊器械:腔镜旋切器、腔镜持针器、双极电凝、长针、肌瘤钻、有齿抓钳3、常规一次性用物:各型手套、连接吸引管、30ml 注射器、伤口敷贴(小号)*4、纱条、腔镜保护套、11#刀片、7#丝线、Y形管、3L等渗冲洗液、纱布、纱球;4、特殊耗材:0#倒刺线、蛋白线、一次性穿刺器(10mm);五、仪器设备安全使用1、腹腔镜的安全使用2、高频电刀的安全使用六、消毒范围及铺巾消毒范围:以切口为中心,上至乳头,下至大腿上1/3,两侧至腋中线。
七、简要手术步骤1. 常规消毒、铺巾,清点物品;2. 连接腹腔镜摄像系统、CO2气腹系统、冲洗吸引系统及电切割系统,递艾利斯*2、纱布*2,将气腹管、光纤、摄像头连线、吸引器皮条用纱布及艾利斯各一固定于切口上方,另一艾利斯将单双极电凝线固定于口下方,将镜头对准另一长条纱布对白,调焦距,使镜头处于备用状态;3.递弯盘,内盛有血管钳夹酒精纱球、巾钳*2,11#刀片,气腹针。
先递酒精纱球消毒皮肤,再递2把巾钳提起腹壁,11#刀片切开,同时递纱布块拭血;4. 递气腹针进入腹腔后连接气腹管,巡回护士调节调节压力至12-14mmHg,建立气腹后,关闭手术灯,将手术床调整为头低脚高位;5.取回气腹针,递10mm 金属Trocar 插入,建立观察孔(一般位于脐部周围),取回巾钳,碘伏纱布擦拭镜头后,置入腹腔进行探查,再依次置入另外5mm 金属 Trocar(副操作孔)及10mm Trocar(主操作孔);6.遵医嘱将装有垂体的注射器,连接穿刺针,排尽空气后递与手术医生将其注射于正常子宫体与瘤体交界处;7. 递单极电钩切开肌瘤表面浆膜层,递有齿大抓钳提夹肌瘤,分离肌瘤周围包膜,分离钳和吸引器钝性分离剥除瘤体;8. 递腔镜持针器,0#倒刺线连续交锁缝合子宫创面;9.退出一次性10mm穿刺器,同时取出缝针,递刀片,扩大穿刺孔,置入旋切器包内25mm金属Trocar,递有齿大抓钳、旋切刀及马达套管组装好的旋切器旋切肌瘤,依次取出标本;10.腔镜直视下彻底检查盆腔内有无脏器损伤或出血,双极电凝钳将子宫体的缝合创面电凝止血,冲洗盆腔及吸尽冲洗后的液体;11.清点手术用物,退出手术器械,先退出10mmTrocar,递两把血管钳在腔镜直视下夹10mmTrocar孔的腹膜,递圆针7#丝线缝合腹膜,腔镜下确认缝合,退出腹腔镜,排出体内CO2余体,退出剩余3个Trocar,酒精纱布消毒皮肤,有齿镊0#倒刺线缝合皮肤,敷贴覆盖切口。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护理配合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护理配合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护理对策。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78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中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术中出血情况即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恢复情况,总结护理对策。
结果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顺利完成,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达到较高的满意程度。
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较快等特点,实施良好的护理配合能够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护理配合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较高,在育龄期妇女中多见。
而腹腔镜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具有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既可保留子宫的完整性,又能在术后维持育龄期妇女正常的生育能力,是患者及外科医生经常采用的一种剔除子宫肌瘤的手术[1]。
我院对78例子宫肌瘤患者在腹腔镜下进行了子宫肌瘤剔除术,加强了手术期间的护理措施,临床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8例,年龄为29~58岁,平均年龄为(37.6±4.5)岁。
其中单发瘤47例,多发瘤31例。
肌壁间肌瘤36例(46.15%),粘膜下肌瘤13例(16.67%),浆膜下肌瘤29例(37.18%)。
肌瘤直径为2.5~5.8cm,平均直径为(2.9±1.3)cm。
术前常规检查及心、脑、肾功能检查等均未出现异常。
2 护理2.1术前护理由于腹腔镜手术是一项新技术,患者对其认知缺乏,会出现担心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手术费用过高的焦虑心理。
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做好患者术前的心理辅导工作,向患者解释腹腔镜手术的优越性,告知患者其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并耐心为患者解释手术的操作步骤,取得患者的信任,以此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2.2术中护理及配合2.2.1洗手护士术中配合在术前15~20min洗手后上台准备应用器械并配合医生给患者的铺单进行消毒,将各种管道及仪器正确连接并进行调试。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护理配合

者多饮开水 , 每天 200 300mL 保持尿液 2 0 L以上 。 0 ~ 0 , 0m 0
4 总结
血压患者应联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 , 根据血压高低调节剂量 。 32 体位护理 . 术后 2 4 h内以平 卧位为主 ,双下肢可适 当活动 , 如屈 曲、 伸腿 , 可缓解长 时间体位受 限出现 的不舒适 ; 术后 2 4h内生命体征平稳后 鼓励患者早期 下床活动 ,促进 肠
感染 的机会 。
手术 6h 后应鼓励 患者多饮水 , 天 每
保 持尿量 大于 20 0mL 以利于残存结 石的排 出 , 0 , 并减 少尿路
3 . 留置导尿 管的护理1 术后导 尿管妥善 固定 , 5 3 ] 引流管 固定位 置不得 高于尿道 口, 保持通畅。 每天更换一次性引流袋 ,
激素受体 的甾体激素依赖性 良性肿 瘤 , 由平滑肌 和结缔组织 常 构成 【 l 1 。流行病学调 查表 明我国妇女 中子宫肌瘤 患病率可 达 2 %~ 0 2 目前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手术仍是首选方案 , 随着 0 3 %t 1 , 但
社会 的发展 以及 医学模式 的转 变 , 开腹手术不再是惟一 治疗 子
规律有 了正确 的认识 。 术前 、 术中、 术后采 取系统全面的护理措
施, 密切观察病 情变化 , 发现 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 的护理措施 ,
可 以避免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同时能缩短 患者的住 院时 间和减少费用 , 创造 良好 的社会效 益。
参考文献
3 预防结石 复发 . 4
行, 以减少设备搬动 , 术前 3 i 0mn启动空气层 流系统 , 室内温度 控制在 2 ~ 5C, 2 2  ̄ 湿度控 制在 4 % 0 并播放轻松 愉悦 的音 0 6 %, 乐 以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配合

以免互相缠绕 影 响操作 ; 好碘 伏纱 布 , 备
中 国社 区 医师 ・ 医学专业 2 1 0 0年第 9 期 ( 2 总 第24 ) 5 第1卷 3期 1 5
伤 。 器 械 护 士 熟 悉 手 术 器 械 及 步 骤 : 台 对
数 5— 8天 。术后 均得 到 电话 随访 , 身体
状 况 均 良好 , 治 疗 和 护 理 满 意 。 对
肩部垫海绵 垫用肩托 固定 , 以防头低脚 高 位 时身体下 滑。常规 消毒铺 巾后 将仪 器
的线 路 与仪 器相 连 , 开 显 示 器及 摄 像 机 打
> 0 盘好备用 ; 留标本及时送检 。 9。 保
讨 论
理 配合 要 点 , 械 设 备 的 保 护 和 保 养 及 配 器
相对 固定术组人员 : 专职 的护士熟悉 各阶段 手术医生 的 习惯 做法 、 求信 号 、 需 所需 器械和仪器 , 掌握腹腔镜器械的性能 和安装 使用方 法 , 立经验 丰 富、 合默 建 配 契 、 对 固定 的协 作 团 队 是 手 术 顺 利 及 成 相
功 的重 要 条件 。 做 好 术 前 准 备 工 作 : 前 1天 必 须 认 术
合 注意事项 , 充分估 计可 能发 生的 意外。
结 果 : 术 配 合 到 位 , 术 医生 、 手 手 患者 均 满
意 。 结论 : 业 的 妇 科 腹 腔 镜 手 术 护 理 配 专
等 ) 除 了一 次性 物 品 外 , 腹腔 镜 手术 , 将 器械及 特殊 器械放置在专用容器 内, 经高
以 能 容 下 1指 为 宜 , 免 影 响 血 液 循 环 ; 以
5 m 。患者均 治愈 , 严重 并发 症发 生 。 0l 无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52例护理配合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52例护理配合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护理配合。
通过手术护士的熟练配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以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保证患者的安全。
方法总结分析2012年1~6月收治的52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内容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护理配合及术后器械处理。
结果52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无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
结论腹腔镜手术对护理配合要求高,熟练的护理配合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之一。
标签:腹腔镜;子宫肌瘤;护理配合子宫肌瘤是我国育龄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发病率较高。
腹腔镜手术技术的发展使子宫肌瘤手术方式发生改变[1-2]。
现将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手术配合及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6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52例,年龄30~50岁。
有剖宫产史者10例,无生育史者4例。
B超检查结果表明,肌瘤个数为1~4个,直径4~8 cm。
肌瘤类型属于肌壁间肌瘤或浆膜下肌瘤,位置处在子宫前壁、后壁或宫底部。
1.2?术前准备1.2.1?术前访视?手术前1日下午由巡回护士访视患者,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术前阴道清洁、肠道准备情况及临床用药的过敏试验,各种检查报告及血型配置情况等,术前1日下午备皮,彻底清洁脐部污垢。
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室的环境,以及手术过程、时间、麻醉方式、手术体位等,帮助患者解除顾虑,了解手术的大致情况,增强患者的信心,告知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减少各种术后心理负担。
1.2.2?器械的准备及消毒?无损伤抓钳2把,分离钳3把,腹腔镜用电钩、双极、针持、钩剪及手柄﹑气腹针各1个,15 mm穿刺器1个,18 mm穿刺器1个,转换器2个(18 mm转15 mm 1个,15 mm转10 mm 1个),组织旋切器2个(15 mm 1个,10 mm 1个),有齿抓钳2个,简易举宫器1个,电动子宫切除器1套,妇科特殊包1个,气腹管、冲洗管、光纤线、单极线、减压针各一,百克钳、百克剪各一套,推结器1个。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配合护理课件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患者准备
01
02
03
04
心理护理
向患者介绍手术方法、过程及 注意事项,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
术前评估
评估患者身体状况,了解有无 手术禁忌症,确保手术安全。
肠道准备
术前2-3天开始进食半流质食 物,手术当天早上灌肠。
皮肤准备
清洁手术区域皮肤,剃除毛发 ,避免感染。
促进术后恢复。
定期复查
03
提醒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术后并发
症。
05
手术护理注意事项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安全注意事项
确保手术室安全
定期检查手术室设备、仪器和环境,确保符合无菌要求,防止交 叉感染。
严格遵守消毒规范
对手术器械、手术台、医生手部等进行彻底消毒,防止术后感染 。
患者安全防护
在手术过程中,确保患者身体固定稳定,防止意外伤害。
仪器设备保养
定期检查仪器设备
对手术中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 。
清洗和消毒
每次使用后,对仪器设备进行清洗和消毒,以保持其清洁卫生。
备用设备管理
对于备用设备,应妥善保管,定期检查,确保随时可用。
提高手术效率的策略
麻醉诱导
协助麻醉师为患者进行麻 醉诱导,确保麻醉过程顺 利进行。
麻醉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确保患者安全。
手术体位配合
安置体位
根据手术需要,协助医生将患者 安置在合适的体位上,确保手术
整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护理配合

20 年 月 日A4打印 / 可编辑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护理配合附件2015年度钦州市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一、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1项)经颈超声观察鼻咽癌的应用研究主要完成单位: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主要完成人员:林建军、李锋、张培丽、钟德均、谢寒冰、杨丹球、陈成海、肖志敏、梁梅馨二、自然科学奖(3项)(一)一等奖(1项)醚化交联木薯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及特性研究主要完成单位:钦州学院主要完成人员:石海信、熊拯、方怀义、胡晓熙、尹艳镇、陆来仙(二)二等奖(1项)油、碱及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上协同作用的研究主要完成单位:钦州学院主要完成人员:张海燕(三)三等奖(1项)方格星虫耐缺氧活性成分分离及作用机理主要完成单位:钦州学院主要完成人员:张晨晓、戴梓茹、蔡秋杏三、技术发明奖(3项)(一)一等奖(1项)环保装饰板主要完成单位:广西金虹环保包装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员:蒋金海(二)二等奖(1项)澄清中和多参数智能测控系统研发与应用主要完成单位:钦州市创华工控设备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员:陈林延、李进勇、刘耿(三)三等奖(1项)珍珠母贝胎囊液深加工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主要完成单位:广西还珠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员:归三岷四、科学技术进步奖(27项)(一)一等奖(2项)1. 钦州市冬种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攻关主要完成单位:钦州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主要完成人员:叶建春、施春婷、王慧芹、石崇华、陈善峰、朱伦、陆和远、韦东胜、黄勇、解华云、林群艳2. 重复片段的Real-time PCR快速诊断唐氏综合征主要完成单位:钦州市妇幼保健院主要完成人员:孙雷、樊祖茜、翁勋锦、叶学和、黄晓玲、龙驹、符可鹏、颜善活、叶海明(二)二等奖(8项)1. 钦州市水稻“两迁”害虫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主要完成单位:钦州市植保植检站主要完成人员:陈军、吴玉东、叶建春、王慧芹、曹春梅、宁清丽、尹奇勋、谢光礼、王镭、莫晟琼2. 临床营养支持对营养不良的COPD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主要完成单位: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主要完成人员:庞晓军、刘国勇、梁军、叶钦清、杜正隆、苏方、周宏伟、曾红、罗文意、陆建芳3. 富硒大米栽培试验示范主要完成单位:钦州市钦北区土壤肥料工作站主要完成人员:冼承斌、杨万清、胡宝期、李常安、邓钦阳、粟晓万、莫士力、梁昌贵、黎国安、黄勇4. 电针配合艾箱灸防治紫杉醇所致的周围神经毒性的临床观察主要完成单位:钦州市中医医院主要完成人员:邓生明、陆用连、林小清、刘秀钦、张好平、龙建新、韦海霞、蒋兆定、梁晟、钟彦5. 纤维素性支气管炎的病因探讨及甲强龙治疗纤维素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主要完成单位: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主要完成人员:许承琼、钟蔚、杨燕、钟国华、宋振芳、黄泽和、陈宜、檀月芳、杨丹球、吴文斌6. 奶水牛繁殖新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主要完成单位:钦州市畜牧站主要完成人员:张华智、韦子先、郑彦梓、李均钦、杨炳壮、梁贤威、陈明棠、文秋月、石维剑、班勇7. 最低有效套囊压用于插管全麻手术患者的临床研究主要完成单位: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主要完成人员:谭宗池、黄山鉴、谢新美、劳贵昌、谢寒冰、陈梅颜、韦良鹏、张兴、何后仲、曾丽8. 莪术高产栽培与综合加工技术示范与推广主要完成单位:钦州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主要完成人员:梁菊秀、刘华才、黄光耀、黎彩凤、蒙清、朱慧清、郭冰生、劳创波、罗祖延、梁昌贵(三)三等奖(17项)1. 猪子宫颈内深度人工授精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主要完成单位:钦州市畜禽良种场主要完成人员:张强、黄小华、文秋月、钟兴坚、邓李明、张丽丽、翟成兵、钟兴福2. 县镇村三级联动在浦北县艾滋病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的应用主要完成单位:浦北县人民医院主要完成人员:姜喜、姜静远、韦鸿光、符运兰、唐星星、梁玉灵、陆世娟、劳太伟3. 氨溴索雾化吸入联合振动排痰预防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临床研究主要完成单位:灵山县人民医院主要完成人员:何武剑、罗亦艮、罗小珍、黎子生、刘永利陈锋锋、黄源雄、宁凤兰4. 冷冻纸尿裤用于发热新生儿降温效果分析主要完成单位:钦州市妇幼保健院主要完成人员:何有丽、陈芳、施永秀、梁福兰、黄雪莲、唐上英、潘京艳、林媚5. 灵山县新生儿脐血胆红素参考范围调查研究主要完成单位:灵山县妇幼保健院主要完成人员:廖珍、丁庚才、吴恩纲、谢进喜、莫庆新、梁兆斌、梁庆芬、谢宏燕6. 南方濒危林木树种海南风吹楠及红椿快速繁殖技术研究主要完成单位:钦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主要完成人员:何贵整、陈乃明、时群、陈丽文、荣薏、樊东函、蔡林、梁刚7. B超引导下宫腔镜治疗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憩室的临床应用主要完成单位:钦州市妇幼保健院主要完成人员:谭慧珍、李凤玲、何浏铭、廖凤花、张燕、李婉梅、黄月琴、韦催愿8. 孕妇体操配合营养指导对胎儿的影响主要完成单位:钦州市妇幼保健院主要完成人员:兰枝、刘新雄、梁荣伟、苏艳梅、钟小霞、韦婵、宁红、李琼飞9. 南方蔬菜大棚周年高产高效生产模式示范主要完成单位:钦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要完成人员:赵天义、石崇华、凌启昌、班盛、邓存英、罗祖延、韦爱花10. 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诊断人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应用主要完成单位:钦州市妇幼保健院主要完成人员:颜善活、卓永光、符可鹏、孙雷、翁勋锦、叶海明、杨善业、梁荣伟11. 莫匹罗星联合硫酸镁外用在新生儿静脉炎中的临床应用研究主要完成单位:浦北县人民医院主要完成人员:黄莹莹、宁良群、张祥清、姜喜、陆世娟、李丽萍、温光彩、宋宾莲12. 无创伤非药物性脉冲镇痛分娩的临床研究主要完成单位: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主要完成人员:唐玉云、唐惠英、李庆梅、范海鸥、潘志坚、农启玲、叶璐、刘梅13. 子宫动脉置管PF方案应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主要完成单位: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主要完成人员:梁桂玲、米建峰、张桂萍、苏小容、洪红、徐丽萍、唐佳华、陈丽华14. 老龄禾荔低产园高接换种技术研究主要完成单位:钦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主要完成人员:黄志亮、劳家喜、彭有、邹金松、施永祜、梁芳、温言慧、刘慧15. 颈椎后纵韧带切除减压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中的疗效研究主要完成单位:灵山县人民医院主要完成人员:曾业龙、高朝友、陈东、宁世达、赖美桂16. 预见性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的作用探讨主要完成单位:灵山县人民医院主要完成人员:何文慧、刘莲娟、覃冠杰、李作运、罗盛华、罗小珍17. 腹腔镜下直接旋切法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研究主要完成单位: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主要完成人员:刘梅、劳贤邦、卜翠柳、唐惠英、李奔奔、李艳娟、谢祖婵、徐秋整理丨尼克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配合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配合2016-9-5邓丽伟一、知识拓展: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30岁以上的妇女发生率在20%~30%。
至今为止,尚缺乏安全有效、复发率低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因此,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希望保留生育功能妇女的标准术式。
随着内镜手术的迅猛发展,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toctomy,LM)更加趋于微创。
LM作为微创手术的经典在临床上应用日趋广泛,它在治疗肌壁间子宫肌瘤和浆膜下子宫肌瘤方面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美观﹑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日短等优势,深受广大医师和患者的青睐。
二、学习目标:1、掌握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前、术中、术后的相关护理。
2、掌握腹腔镜类手术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的职责。
3、了解子宫肌瘤的分类、病因、临床表现等相关知识。
4、了解腹腔镜类手术的基本器械及用物。
三、学习内容:(一):病情介绍及诊断: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子宫肌瘤(uterine momma)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见于30~50岁妇女,20岁以下少见。
绝大多数子宫肌瘤是良性的。
但由于子宫肌瘤倾向于多发,因此,在育龄女性,随着年龄增长,肌瘤可能逐渐增大增多,肌瘤剔除手术亦有可能复发。
子宫肌瘤的恶变(即肉瘤变)率很低,约为~%。
但仍需警惕恶变风险。
病因:迄今为止,子宫肌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各方面有关。
1、雌激素:可使子宫肌细胞增生肥大,肌层变厚,子宫增大。
2、孕激素:可刺激子宫肌瘤细胞核分裂,促进肌瘤生长。
3、神经中枢的调节控制:可影响卵巢功能及激素代谢,从而促进子宫肌瘤的发生和生长。
疾病分类:子宫肌瘤按肌瘤所在部位分宫体肌瘤(92%)和宫颈肌瘤(8%)。
根据肌瘤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分为:肌壁间肌瘤:肌瘤位于子宫肌层内,周围均为肌层包绕,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总数的60%~70%。
浆膜下肌瘤:肌瘤突出于子宫表面,由浆膜层覆盖,约占总数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52例护理配合[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护理配合。
通过手术护士的熟练配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以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保证患者的安全。
方法总结分析2012年1~6月收治的52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内容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护理配合及术后器械处理。
结果 52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无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
结论腹腔镜手术对护理配合要求高,熟练的护理配合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之一。
[关键词] 腹腔镜;子宫肌瘤;护理配合[中图分类号] r472.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21-139-02子宫肌瘤是我国育龄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发病率较高。
腹腔镜手术技术的发展使子宫肌瘤手术方式发生改变[1-2]。
现将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手术配合及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6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52例,年龄30~50岁。
有剖宫产史者10例,无生育史者4例。
b超检查结果表明,肌瘤个数为1~4个,直径4~8 cm。
肌瘤类型属于肌壁间肌瘤或浆膜下肌瘤,位置处在子宫前壁、后壁或宫底部。
1.2?术前准备1.2.1?术前访视?手术前1日下午由巡回护士访视患者,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术前阴道清洁、肠道准备情况及临床用药的过敏试验,各种检查报告及血型配置情况等,术前1日下午备皮,彻底清洁脐部污垢。
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室的环境,以及手术过程、时间、麻醉方式、手术体位等,帮助患者解除顾虑,了解手术的大致情况,增强患者的信心,告知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减少各种术后心理负担。
1.2.2?器械的准备及消毒?无损伤抓钳2把,分离钳3把,腹腔镜用电钩、双极、针持、钩剪及手柄﹑气腹针各1个,15 mm穿刺器1个,18 mm穿刺器1个,转换器2个(18 mm转15 mm 1个,15 mm转10 mm 1个),组织旋切器2个(15 mm 1个,10 mm 1个),有齿抓钳2个,简易举宫器1个,电动子宫切除器1套,妇科特殊包1个,气腹管、冲洗管、光纤线、单极线、减压针各一,百克钳、百克剪各一套,推结器1个。
于术前1日打包装箱送供应室消毒灭菌,不耐高压的器械,笔者所在科室采用环氧乙烷及低温等离子灭菌。
1.2.3?仪器的准备?storz的30°或0°摄像头及系统﹑冷光源机﹑显示器及全自动气腹机,erbe的电刀及妇科工作站等,并于手术前1日检查这些仪器设备的功能是否正常。
1.3?术中配合及护理1.3.1?巡回护士的配合?(1)患者入室后巡回护士先对患者进行全面核查(尤其是手术部位有无标识及有无戴腕带等),核查无误后,立即建立静脉通路,选择左上肢静脉为主,以保证手术方便、术中输液及麻醉师用药,协助麻醉师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2)协助医生摆好手术体位,患者采取截石位+头低臀高位,双腿与支架接触处各垫好软棉垫,以免患者术中腿部神经受压[3]。
由于术中采用头低臀高位,所以双肩部各垫海绵垫,用肩托固定,以免体位改变下滑,约束带固定双下肢,左上肢外展不超过90°固定,右上肢顺放在身体侧固定,便于术者操作。
(3)将电刀一次性负极板放置于大腿或小腿肌肉丰富处,并避免受力不均。
身体各个部位用布包裹好避免与手术床的金属相接触,医生消毒时提醒注意勿打湿床单元,以防止手术中意外电灼伤。
(4)与器械护士做好器械物品的清点核对工作,协助连接气腹管,冷光源线,摄像头,电刀﹑超声刀及妇科工作站,调节显示器,并根据手术需要随时调节各主机的最佳工作状态。
预调气腹压力在13~15 mm hg之间,每分钟进气量调为最低,确定在腹腔后逐渐调大进气量,以不超过20 l为宜。
(5)把3 000 ml的氯化钠冲洗液1袋悬挂在输液架上,连接在吸引装置上以便术中冲洗用。
1.3.2?器械护士的配合?器械护士提前30~40 min准备手术用物,铺无菌手术台,提前15 min洗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后整理无菌台,检查腔镜器械的完好度,及时装配好,依次排列在器械台上备用。
与巡回护士做纱布、缝合针线、器械的清点核对工作。
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单后协助巡回护士连接各种管道导线,建立腹腔镜摄像系统、co2气腹系统及冲洗吸引系统。
协助术者助手留置尿管,经阴道向宫腔放入举宫器,协助术者建立气腹,术者在脐下缘做一个1 cm切口,插入气腹针(检查是否进入腹腔时,可以用空针抽10 ml无菌的生理盐水连接在气腹针孔上,生理盐水顺势下滑,表明已进入腹腔内),然后连接气腹管建立人工co2气腹。
插入10 mm的穿刺鞘,取出鞘芯,顺势插入腹腔镜镜头,进行腹腔探查。
在镜下置入直径分别为10 mm的穿刺鞘1个和5 mm的穿刺鞘3个并取回鞘芯,建立工作通道。
递给术者无损伤抓钳提起子宫,暴露子宫看清肌瘤的部位,根据不同的部位采取不同的方法。
例如:(1)阔韧带肌瘤是因为浆膜下肌瘤向阔韧带内生长而形成,实际上是有蒂的浆膜下肌瘤。
将阔韧带前后叶分开,同时将输尿管向盆壁推开,分离肌瘤包膜至瘤核,有齿抓钳夹固定瘤核,边旋转边向上提拉,钝性分离肌瘤假包膜。
分离近基底部时,若肌瘤蒂较细时用双极电凝凝固后切断剥除肌瘤;若蒂较粗,先用套扎圈套扎两次,再用双极电凝凝固后切断,使肌瘤完整剥除。
瘤蒂残端双极电凝止血。
再次确认无输尿管损伤,1-0薇乔线连续缝合瘤腔。
将肌瘤经电动子宫切除器粉碎成条状分次取出。
(2)蒂部较细者,用套扎法切除,或双极电凝钳夹瘤蒂,电凝后切断;蒂部较宽者,单极电钩电凝并切开浆膜层,剥离肌瘤与浆膜层间隙,完整剥离出肌瘤,置于子宫直肠陷凹。
1-0薇乔线连续缝合子宫浆肌层创面。
将肌瘤经电动子宫切除器粉碎变小后经腹壁套管取出。
(3)为了减少切开时出血,可用注射器抽取6 u垂体后叶素加5 ml生理盐水,注射在子宫肌层,使子宫平滑肌收缩而减少出血。
在子宫肌瘤最突出部位用电刀或妇科工作站的百克钳(剪)纵切口或横切口切开子宫肌层,切口的长度略小于肌瘤的直径。
如果肌瘤较大,可采用肌瘤表面梭形切口,切去部分肌瘤包膜,再用有齿抓钳钳夹固定瘤核边旋转边向上提拉,钝性分离肌瘤假包膜,完整剥除肌瘤。
肌瘤剥除后创面电凝止血,1-0薇乔线修复子宫。
创面小者采用8字缝合,切口大者采用连续及扣锁缝合法。
取出肌瘤使用电动子宫肌瘤除器将肌瘤逐块取出。
(4)位于宫颈后方或子宫峡部的子宫肌瘤,如果向下沿阴道直肠膈内生长,将子宫直肠膈分开,则形成阴道直肠膈肌瘤。
先将子宫后壁浆膜或子宫直肠陷凹腹膜切开,抓钳夹持瘤核,边旋转边向上提拉蒂部套扎圈套扎2次,再用双极电凝凝固后切断剔除肌瘤。
蒂部创面电凝止血,0-1薇乔线将切口边缘连续缝合。
肌瘤组织经组织粉碎机粉碎成条状分次取出。
(5)清点手术器械数量无误后结束手术、关闭切口。
1.4?术后处理1.4.1?患者?做好清洁保暖工作,与麻醉师共同送至麻醉复苏室。
1.4.2?环境的处理?清洁、物品整理归位,特殊感染手术给予空气循环风消毒两小时。
1.4.3?手术用物的处理?(1)仪器设备;排出气腹机内余气,关闭电源,擦拭干净后物归原位,做好登记工作,检查co2钢瓶的压力,不足时给予更换。
(2)手术器械:一般器械按常规方法清洗,腹腔镜器械按内镜清洗流程进行清洗,烘干,上润滑油后打包装箱送供应室高压灭菌,不耐高温的采用环氧乙烷及低温等离子灭菌。
2?结果52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出血量少,术中及术后恢复期无并发症发生。
3?讨论腹腔镜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患者恢复快、手术后瘢痕形成小等特点,但手术过程中一系列的操作如人工co2气腹等对其患者的影响也不容忽视[4-5]。
因此加强腹腔镜手术术前、术后的护理及术中护理配合,对预防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起重要作用[6]。
护理人员必须全面掌握患者的情况,以解决患者需求为中心,按护理程序的模式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评估,制定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主动、周到、细致的护理,使患者能顺利康复[7]。
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个出血较多的手术,术中预防出血和良好的止血是手术的关键。
而此类手术的手术护理是高度的团队协作过程,从仪器设备的准备、专科器械的选择,到器械和巡回护士与手术、麻醉医师的配合,每一过程均缺一不可[8]。
手术过程中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均应密切注意手术进程,根据手术步骤及器械需要及时正确配合手术医师,准确传递器械,使用时防止磕碰,及时清除关节部的血污,保持器械的良好性能,有效配合手术。
手术中操作熟练、配合协调、缩短手术时间,以利于手术顺利进行,保证手术安全,为患者提供全面的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1] 刘燕,肖涛.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术的护理配合[j].现代临床护理,2008,7(1): 44-45.[2] 赵玉芳.妇科腔镜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5):479-480.[3] 伍珍贵.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配合与护理[j].中医药导报,2007,13(4):72-73.[4] 罗红琳.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研究[j].微创医学,2012,7(2):146-147.[5] 陈梅.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120例临床分析[j].微创医学,2012,7 (3):268-269.[6] 刁国宣.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护理配合回顾性分析[j].重庆医学,2009,38(6):694-695.[7] 王晓红.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的手术前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12,7(12):230-231.[8] 张慧,李毓敏.腹腔镜胃旁路术治疗ⅱ型糖尿病的手术配合[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4):1306-1307.(收稿日期:2012-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