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主流3D显示技术介绍

合集下载

3dled显示屏原理

3dled显示屏原理

3dled显示屏原理3D LED显示屏原理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LED显示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D LED显示屏作为其中的一种,具有更加出色的视觉效果和沉浸式的观看体验。

本文将介绍3D LED显示屏的原理以及其工作过程。

一、3D LED显示屏的原理1. LED技术LED(Light Emitting Diode)即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固态发光装置。

它通过电流通过半导体材料时的电子重新组合而发出光线。

LED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寿命长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显示屏中。

2. 3D显示技术3D显示技术是一种通过立体成像让观众感受到立体效果的技术。

传统的3D显示技术主要有红蓝眼镜、偏振镜、全息等方式。

而3D LED显示屏采用的是偏振镜技术。

3. 偏振镜技术偏振镜技术是通过使光线只能在一个方向上振动来实现的。

在3D LED显示屏中,屏幕内部设置了两个互相垂直的偏振镜,分别筛选出左眼和右眼的光线。

这样,当观众戴上相应的偏振眼镜时,左眼只能接收到左眼像素的光线,右眼只能接收到右眼像素的光线,从而产生了立体效果。

二、3D LED显示屏的工作过程1. 图像处理输入的2D图像需要经过图像处理器进行处理。

处理器会对图像进行分解,将图像分为左眼和右眼的像素。

2. LED模块控制处理器会将分解后的图像信息传递给LED模块控制器。

LED模块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信息,通过控制LED模块的亮灭,来显示出相应的图像内容。

3. 偏振镜效果LED模块发出的光线通过3D LED显示屏内的两个互相垂直的偏振镜。

其中一个偏振镜只允许左眼的光线通过,另一个偏振镜则只允许右眼的光线通过。

这样,每个眼睛只能接收到相应的像素信息。

4. 观众视角当观众戴上与显示屏配套的偏振眼镜后,左眼只能接收到左眼像素的光线,右眼只能接收到右眼像素的光线。

由于左右眼接收到的像素信息不同,人的大脑会将这些信息融合在一起,形成立体的视觉效果。

三、3D LED显示屏的优势1. 良好的立体效果:3D LED显示屏通过偏振镜技术实现立体效果,使观众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画面中的立体感。

3d显示原理

3d显示原理

3d显示原理
3D显示原理是指通过技术手段模拟人眼对物体深度感知的能力,使平面画面立体化的过程。

一般来说,3D显示技术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眼镜式3D显示技术
这种技术需要观众佩戴特制的3D眼镜,其中左眼和右眼的视角有所不同,使得观众可以感受到立体效果。

这种技术主要有红蓝、偏振和活性式等不同的实现方式。

2. 自动视差3D显示技术
这种技术利用了人眼对视差的敏感度,通过控制不同区域对应的视差,使得观众可以感受到立体效果。

这种技术主要有亮度差异、颜色差异等不同实现方式。

3. 光栅式3D显示技术
这种技术利用了光栅在人眼中产生的扭曲效应,通过控制光栅的形状和运动,使得观众可以感受到立体效果。

这种技术主要有交叉式、线条式等不同实现方式。

总的来说,不同的3D显示技术都是通过模拟人眼的深度感知机制,从而实现平面画面的立体化。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3D
显示技术将会更加完善和普及。

- 1 -。

常用3D立体技术详细说明及优劣

常用3D立体技术详细说明及优劣

常用3D立体技术详细说明及优劣最近经常有网友说如何看立体,立体眼镜如何看?这里,我们力争用最简单的语言把立体技术说清楚:首先要搞懂什么是立体,立体对个体来说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可以促使你分辨物体之间的差距,也就是空间感,而立体视像简单点说就是带有空间感的图片或者视频,空间感的产生,是因为人的双眼每一只眼睛看到的影像是不一样的,大家可以看看下图:红色部分右眼看不到,蓝色部分左眼看不到,如下这个美图红线内的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区别。

以上只是一个例子,实际我们双眼看到的影像是在每个像素上都有不同,这也是平转立需要一定技术的原因。

不同的影像通过肌体传输到大脑,经大脑计算分析即可形成,所以只有一只眼睛的人是永远感觉不到立体的。

因此,立体技术就是实现左右眼看到不同影像的技术。

目前比较常用的有三种:1、分光技术通过光的特性和折射来实现,常说的偏振观看、观屏镜观看都属于用分光技术。

偏振:利用光的特性,光是一种电磁波,是由与传播方向垂直的电场和磁场交替转换的振动形成的。

自然光的震动方向是杂乱无章的,各个方向的都有,而偏振片都可以使通过它的自然光只沿着偏振片的偏振方向振动,两个同步投影机分别将两幅不同偏振态的图像放映到银幕上再用不同偏振态的镜片分别过滤掉其中一幅图像就可以实现立体原理。

观屏镜观看利用的是光的折射。

以上三种为目前比较常用和实用的立体技术,下面再简单地谈谈如何应用:最原始的技术:对眼法这种方式就需要大家练连眼力了,俗称“对眼”,不需要任何设备,主要用于看左右格式的图片。

汇聚你的视力,看中间那副图片就是立体的(有点难度)。

正在发展的技术:裸眼显示法简单点就是把立体眼镜做到屏幕上去(注意:投影目前是没法实现的),采用的都是光栅技术,其中有包含二种1、狭缝光栅:与儿时玩的变幻画原理相同,把二幅不同的画用技术手段显示在光栅的二边,分别投入左右眼即可;2柱镜技术:这个解释起来有些复杂,个人认为未来不会成为主流就偷懒不介绍了。

三维显示技术介绍

三维显示技术介绍

三维显示技术介绍目前的三维立体显示技术共可以分为分光立体眼镜 (Glasses-based Stereoscopic)、自动分光立体显示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全息术 (Hologram)和体三维显示(V olumetric 3-D Display)4大类。

其中的前两类应该都是大家很熟悉的技术了,它们都采用了视差的方式来给人以3D显示的感觉:分别为左眼和右眼显示稍有差别的图像,从而欺骗大脑,令观察者产生3D的感觉。

由于人为制造视差的方式所构造的3D景象并不自然,它加重了观察者的脑力负担,因此看久了会令人头痛。

而全息术则利用的并不是数字化的手段,而是光波的干涉和衍射,它一般只能生成静态的三维光学场景,并且对观察角度还有要求,所以就目前而言,它对于人机交互应用而言还并不适合。

体三维显示则与前三者不同,它是真正能够实现动态效果的3D技术,它可以让你看到科幻电影中一般“悬浮”在半空中的三维透视图像。

体三维显示技术目前大体可分为扫描体显示 (Swept-V olume Display)和固态体显示 (Solid-V olume Display)两种。

其中,前者的代表作是Felix3D和Perspecta,而后者的代表作则名为DepthCube。

Felix3D拥有一个很直观的结构框架,它是一个基于螺旋面的旋转结构,如下图所示,一个马达带动一个螺旋面高速旋转,然后由R/G/B三束激光会聚成一束色度光线经过光学定位系统打在螺旋面上,产生一个彩色亮点,当旋转速度足够快时,螺旋面看上去变得透明了,而这个亮点则仿佛是悬浮在空中一样,成为了一个体象素(空间象素,V oxel),多个这样的voxel便能构成一个体直线、体面,直到构成一个3D物体,过程很直观,不是么?Perspecta可能是扫描体3D显示领域最令人瞩目的成就了,它采用的是一种柱面轴心旋转外加空间投影的结构,如下图所示,与Felix3D不同,它的旋转结构更简单,就一个由马达带动的直立投影屏,这个屏的旋转频率可高达730rpm,它由很薄的半透明塑料做成。

主流的裸眼3D技术有哪些

主流的裸眼3D技术有哪些

主流的裸眼3D技术有哪些曾创下票房记录的《阿凡达》给到了观众前所未有的真实感,但想要享受这种3D技术必须佩戴专门的3D眼镜,这多少都让观众有些不适。

如果只是为了看电影偶尔戴戴3D 眼镜那倒也还好。

但像手机这种常用的手持设备还要戴3D 眼镜的话,那将是非常麻烦的事。

想不戴眼睛又能体验3D 的乐趣,这就需要采用裸眼3D技术了。

目前裸眼式3D主要有光屏障式、柱状透镜技术、指向光源和MLD技术四种。

光屏障式这些条纹宽几十微米,通过它们的光就形成了垂直的细条栅模式,称之为“视差障壁”。

而该技术正是利用了安置在背光模块及LCD面板间的视差障壁,在立体显示模式下,应该由左眼看到的图像显示在液晶屏上时,不透明的条纹会遮挡右眼;同理,应该由右眼看到的图像显示在液晶屏上时,不透明的条纹会遮挡左眼,通过将左眼和右眼的可视画面分开,使观者看到3D影像。

这种技术的优点是在成本上比较有优势,目前像夏普的3D手机和任天堂的3DS游戏机都是采用这种技术。

不过采用这种技术的屏幕亮度偏低。

柱状透镜技术柱状透镜技术也被称为双凸透镜或微柱透镜3D技术,其最大的优势便是其亮度不会受到影响。

柱状透镜3D技术的原理是在液晶显示屏的前面加上一层柱状透镜,使液晶屏的像平面位于透镜的焦平面上,这样在每个柱透镜下面的图像的像素被分成几个子像素,这样透镜就能以不同的方向投影每个子像素。

于是双眼从不同的角度观看显示屏,就看到不同的子像素。

柱状透镜技术并不会像光屏障式那样影响屏幕亮度,所以其比后者的显示效果要好。

采用该技术的代表厂商有欧洲的飞利浦、中国的朗辰电子科技、沃飞裸眼3D。

指向光源指向光源3D技术搭配两组LED,配合快速反应的LCD 面板和驱动方法,让3D内容以排序式进入观看者的左右眼互换影像产生视差,进而让人眼感受到3D三维效果。

MLD技术美国PureDepth公司的MLD(mulTI-layer display多层显示)技术能够通过一定间隔重叠的两块液晶面板,实现在不使用专用眼镜的情况下,让文字及图画呈现3D影像的效果。

3D立体显示技术

3D立体显示技术

3D立体显示技术理想的视觉显示与日常经历中的场景对比,在质量、清晰度和范围方面应该是无法区分的,但是当前的技术还不支持这种高真实度的视觉显示。

随着2009年底卡梅隆导演的《阿凡达》热映,三维立体(3D Stereo)显示技术成为目前火热的技术之一,通过左右眼信号分离,在显示平台上能够实现的立体图像显示。

立体显示是VR虚拟现实的一个实现沉浸交互的方式之一,3D(3 dimensional)立体显示可以把图像的纵深,层次,位置全部展现,观察者更直观的了解图像的现实分布状况,从而更全面了解图像或显示内容的信息。

本文介绍目前各种系统或设备对三维立体实现方式,推广三维立体的认知度。

一、3D立体显示原理3D立体显示的基本原理如图表1所示。

图中表示两眼光轴平行的情况,相当于两眼注视远处。

内瞳距(IPD)是两眼瞳孔之间的距离。

两眼空间位置的不同,是产生立体视觉的原因。

F是距离人眼较近的物体B上的一个固定点。

右面的两眼的视图说明,F点在视图中的位置不同,这种不同就是立体视差。

人眼也可以利用这种视差,判断物体的远近,产生深度感。

这就是人类的立体视觉,由此获得环境的三维信息。

图表 1 立体显示原理人眼的另一种工作方式是注视近处的固定点F。

这时两眼的光轴都通过点F。

两个光轴的交角就是图中的会聚角。

因为两眼的光轴都通过点F,所以F点在两个视图中都在中心点。

这时,与F相比距离人眼更远或更近的其他点,会存在视差。

人眼也可以利用这种视差,判断物体的远近,产生深度感。

目前市场上的3D立体技术的产品主要围绕着裸眼立体和非裸眼立体两种方式,其中涉及的主要产品有:液晶显示设备、等离子显示设备、便携式显示终端设备、投影设备等。

二、立体显示分类3D立体显示技术可主要分为:裸眼立体显示、便携式立体显示、佩带眼镜的立体三种方式,下面分别介绍不同的显示技术。

因头盔式立体呈现方式较老而且使用极少,全息方式因价格等因素远离民用,因此,本文不对此部分内容做介绍与综述。

3D投影技术

3D投影技术

历数优缺点四大主流3D投影技术解析都有哪些3D投影技术?投影机的大画面优势使得其相比于显示器及平板电视更适合作为首选的3D放映设备,近几年投影机上游厂商也在3D投影技术方面不断进行研发。

截止到目前,已经有四类比较成熟的3D投影技术。

目前比较常见的3D技术包括,彩色立体三维,偏振三维,立体三维以及最新的DLP Link 技术。

这四类技术是当前被广泛采用的3D投影技术。

由于各自的原理不同,成本不同,效果不同,也分别占有了不同的市场。

今天我们将从这四类主要技术的优缺点角度来重点介绍。

彩色立体三维:成本最低首先介绍的是彩色立体三维技术。

这种技术的原理比较简单,通过物理学原理,使用不同颜色的滤光片进行画面滤光,使得一个图片能产生出两幅图像,最常见的滤光片颜色通常是红/蓝,红/绿,或者红/青。

淘宝上即可购买到的红/绿滤光片制成的简易立体眼镜彩色立体三维技术画面效果较差优缺点分析:由于仅仅是从物理学角度进行画面滤光,画面的边缘部分可以明显看出色彩分离现象(如上图所示),画质的效果很差,目前主要应用于比较低廉的3D显示玩具中。

当然,与其它技术相比,彩色立体三维技术的优势也很明显,眼镜成本低廉,使用简单的滤光片即可,并且拥有几十年的成熟技术,内容制作简单。

偏振三维:成本较高与彩色立体三维技术相比,偏振三维技术在立体影像的画质方面提升非常明显。

其主要原理如下图。

偏振三维技术原理通过两台投影机以及两块偏光镜片加上立体眼镜的组合来实现3D效果。

下面详细介绍下工作原理。

偏振三维技术优缺点分析:偏振三维技术显示的核心原理如下,需要一台电脑的显卡具有双输出接口,将3D信号同时输出到两台性能参数完全相同的投影机中,通过加装在投影机镜头前方的偏振镜片(如上图所示)进行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滤光,实现图像分离。

再通过偏光眼镜从左右眼分别观看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影像,从而在人眼中形成影像叠加,实现3D效果。

图像的画质取决于3D片源以及投影机的分辨率,原始分辨率越高,画质自然就越好。

3D技术综述

3D技术综述

一、3D显示技术原理简介3D 技术原理分类1立体图像对技术:原理:先产生场景的两个视图或多个视图,然后用某种机制(如佩戴眼镜)将不同视图分别传送给左右眼,确保每只眼睛只看到对应的视图而看不到其他视图,从而产生立体视觉。

这种技术的本质只是在空间中产生两张或多张平面图像,通过“欺骗”人眼视觉系统而立体成像,会使人眼产生矛盾的晶状体焦距调节和视线汇聚调节,长时间观看会产生视觉疲劳。

目前市面上的3D显示技术都属于立体图像对技术范畴。

2体显示技术:此种技术是在物理上显示了三个维度,能在空间中产生真正的3D效果。

成像物体就像在空间中真实存在,观察者能看到科幻电影中一般“悬浮”在半空中的3D透视图像。

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来说,平面图像对应了二维数组,每个元素被称为像素;而三维图像对应三维数组,每个元素被称为体素。

体显示技术正是在空间中表现了这个三维数组。

3全息技术:全息技术是利用光波的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的真实感的一种成像技术。

全息技术再现的图像立体感强,具有真实的视觉效应。

除用光波产生全息图外,现在已发展到可用计算机产生全息图,然而需要的计算量极其巨大。

全息术应该是3D显示的终极解决方案,但目前还有很多技术问题有待解决,短期内难有成熟产品量产。

图片中的女士即全息虚拟影像二、眼镜式3D技术1色差式最早出现3D显示技术就是色差式,从技术层面上来看也是最为初级的一种3D效果显示方法,这种3D显示的辅助设备只需购买一付红青(红淡蓝)色差眼镜就可以了。

成本也最为低廉。

色差式3D显示可以称为分色立体成像技术,是用两台不同视角上拍摄的影像分别以两种不同的颜色印制在同一副画面中。

用肉眼观看的话会呈现模糊的重影图像,只有通过对应的红蓝等立体眼镜才可以看到立体效果,就是对色彩进行红色和蓝色的过滤,红色的影像通过红色镜片蓝色通过蓝色镜片,两只眼睛看到的不同影像在大脑中重叠呈现出3D立体效果。

缺点:显示效果有限,3D效果体验不足但是其低廉的成本却使很多财力有限的3D影片爱好者选择他的一个主要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