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思修第四章必背内容

思修必背第四章内容(划线部分重点背)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必背重点1.道德的本质、功能与社会作用2.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内容3.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4.社会主义荣辱观5.个人品德、道德修养和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重点内容梳理1.道德的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
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2.道德的功能和作用(从道德的总体社会功能来看,主要可分为两大方面,即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和能力。
道德往往借助于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理想等形式),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积极塑造自身的道德人格。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能够通过评价、命令、指导、激励、惩罚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和能力。
(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是道德调节所赖以发挥作用的力量)。
调节功能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道德对其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第二,道德通过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其他部分发生影响,从而间接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第三,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第四,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五,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第六,在阶级社会里,道德是进行阶级斗争的重要武器。
在看到道德具有重大的社会作用的同时,也必须看到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并不都是一样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一、单项选择题1.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
A.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B.心理现象C.经济现象 D.政治现象2.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是()。
A、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矛盾B、社会关系的形成C、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D、社会分工的不同3.()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A.社会关系 B.经济关系 C.风俗习惯 D.社会舆论4.道德产生的主客观条件统一于()。
A、社会意识B、社会实践C、社会认可D、社会规范5.()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A.劳动 B.经济 C.婚姻 D.思维6.道德是()的反映。
A.社会经济关系 B.政治关系 C.家庭关系 D.地理环境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核心。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共产主义 D.爱国主义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原则。
A.共产主义 B.集体主义 C.文化建设 D.经济建设9.()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A爱国守法 B诚实守信 C敬业奉献 D勤俭自强10.道德所调整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有许多方面,但实质是调整( )。
A.社会关系B.政治关系C.利益关系D.伦理关系11.在与人相处中,要尽量做到替别人着想,力求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使自己的行为能够给他人和社会带来有益的结果。
这是( )。
A.小生产者的道德要求B.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要求C.合理利己主义的道德要求D.社会各阶级普遍要求12.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是其( )。
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3. 人们的道德实践活动持续不断地重复某种道德行为,使之积淀于心理之中,并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方式是( )。
A.道德信念B.道德意念C.道德习惯D.道德理念14.在中华传统道德中,作为“立身之本”“举政之本”“进德修业之本”乃至一切伦理关系的根本的是()。
A.诚信B.平等C.尊重D. 竞争E.互助15.下面哪种说法是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部分()。
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教案)

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教案)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教学理念与目的:本节课程的教学理念是树立“学生同样是教学过程主体”的思想,激发学生永不停息的思考,坚持以“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通过自我思考、自我选择、自我定位,主动地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恶。
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道德的起源、本质、涵义、功能和作用,以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程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作用和涵义。
教学难点是如何将道德知识转变为道德行为,实践社会的道德规范,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
教学方法与手段:我们将采取案例分析法、实践活动探究法、集体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课堂讲授、场景呈现、课堂讨论、实例分析、多媒体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在课程导入环节,我们将播放___事件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看待这一事件,以此来深刻解剖自身存在的丑陋,唤起社会的警醒与行动。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法、实践活动探究法、集体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道德的起源、本质、涵义、功能和作用,以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最后,我们将通过讨论和思考,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坚守基本的道德底线,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并且在现实生活中,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道德生活、形形色色的道德矛盾和冲突、各种各样的道德难题和挑战,有正确的道德立场和行为选择的能力。
视频: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内涵。
比如春节,强调家庭团聚、尊重长辈、感恩父母;清明节,强调孝道、敬老、爱亲;端午节,强调忠诚、勇敢、团结;中秋节,强调家庭和睦、友谊互助、感恩之情。
3)内心信念(良心)良心是道德行为的重要指引,它是人内心的道德感受和道德判断,是人对自己行为的道德评价。
良心的作用是引导人遵循正义、善良、公平的道德标准,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
点评:道德的依靠手段是道德行为的前提和保障,社会舆论、传统俗和良心信念是道德的重要来源和指引。
思想道德修养第四章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二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三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5
什么是道德
道德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意识形态,是由一定的社会经 济关系所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个人内心信 念和价值观念来维持的,以善恶评价为标准的,评价人们 的行为,调节人与自然、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 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道德也是人们发展自己的一 种特殊力量和方式。
人类社会的发展。
13
三 、 道 德 的 历 史 发 展
14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每一个社会 都有与其经济基础相问题适应的占统治地 位的道德。
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 发展过程基本一致,道德发展的道路是曲折 前进的。
15
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
❖ 原始社会的道德
❖ 奴隶社会的道德
❖ 封建社会的道德
9
(二)道德的本质
道德由经问题济基础决定,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 性质; 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 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再次,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带有阶级属性; 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10
二、道德的功能与问作题 用 (一)道德的功能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
3、市场经济条件下 的道德焦点 ❖ 竞争和协作 ❖ 自主和监督 ❖ 效率和公平 ❖ 先富与共富 ❖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5
(三)道德进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
求
问题
1、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相 应的道德理念与道德原则。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信用经 济。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道德进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1、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相应的道德 理念与道德原则。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进步的双重效应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进步的正面效应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进步的负面影响
苏某是出租车司机,妻子患重症肝硬化。16岁的儿子 在读高中。96年一个夜晚,苏某载了两位乘客,客人下车后 苏某发现车后座上有个布包,里面竟然是一大堆钱,整整4万 元!
苏某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他突然感到很害怕。 他把钱寄放到朋友那里。妻子治病需要一大笔钱,借钱借遍 了亲戚朋友,夫妻俩也没敢动用一分那笔捡来的钱。10年来, 俩人一直经受着道德良心的折磨,这笔意外之财没带来任何 欢乐,相反使他们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原来开朗活泼的 苏某变得寡言少语,妻子的病情也日益加重。最后,他们决 定求助警察,将钱交还失主。
(三)宣传和弘扬共产主义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 德在本质上是同一类型的道 德,社会主义道德是共产主 义道德的具体体现。
共产主义道德不仅是人类的 道德理想,而且深深植根于 中国革命的历史实践和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一、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二、大学生与诚信道德 三、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 大意义
(详细讲稿,附若干案例)《思想道德修养与与法律基础》教案,第四章DOC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目的要求】掌握道德的内涵与功能,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掌握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道德的内涵和功能(2)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2、教学难点: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内容、核心和原则【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讲授、讨论、实践【教学时数】理论3学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让美德占据灵魂有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弟子坐在郊外的旷野里上最后一堂课,一直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竟会问弟子的问题是:如何除去周围长满的杂草?弟子纷纷给出各种答案,有的说要铲;有的说用火烧;有的说在草上撒石灰;有的说要挖根。
哲学家听完后,站起身说:“课就上到这里,你们用各自的方法除去一片杂草,没有掉的,一年后再来除草。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不再是杂草丛生,而是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
弟子们坐在谷子地边,等着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了,弟子们在整理他的遗著时,私自在书的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
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惟一的方法是:让美德占据灵魂。
我们每个人都一样,如果让灵魂长上“杂草”,不可能有健康的人生,只有用美德去占据它,我们才能永远拒绝“杂草”,保持健康的心态。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孔子说:“对品德不进行培养,对学问不进行钻研,听到好人好事不能跟着做,有了错误不能及时改正,这就是我所担忧的。
”康德曾经告诉我们:“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始终新鲜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现实生活中道德几乎无处不在,但是到底什么是道德,道德是怎样产生的,我们该怎样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并不是所有人都清楚,这就是我们第七讲要解决的问题。
近期,食品安全问题成为街头巷议的话题,牵动着每一位消费者的心。
4规范自身言行,加强道德修养。

篇一:《规范自我行为》“规范自我行为,争创文明班级”主题班会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牢固树立规范意识,增强自觉性。
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做讲文明守规范的好学生。
2、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能把规范的要求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做一名文明的小学生。
活动过程(一)、揭示主题班主任同学们,中国有句古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意思是做什么事情都得讲个规则。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小学生守则》对我们小学生的日常行为提出了规范的要求。
它教育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今天我们班将举行“规范自我行为,争创文明班级”的主题队会活动,(二)、展开主题1、.知识竟答主持人这样吧,我们接下来来进行一个知识竞赛。
看谁知道得最多,掌握得最好。
1)、假如你不小心碰着别人该怎么说?2)、假如别人不小心碰着你该怎么说?3)假如别人帮助了你,你会怎么说?4).早晨见到同学,你应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到了别人的帮助,你应说“________________。
”6).需要别人帮助时,你应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错怪了别人,你应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丁零零,上课了!”你来演演,你会怎么做?9).请说出五种礼貌用语。
10)、放学回到家,看见妈妈在扫地。
你会怎么做?11)怎样使用家用电器?12)如果你看到邻居有火灾怎么做?2.做游戏主持人是啊,茫茫人海,我们能相聚在四五班,一同学习,一同游戏,一同成长,是多么不容易啊!班级是个大家庭,团结协作很重要。
可是,有时候,同学们会打架,欺负弱小,不尊重老师,上课不专心的行为时有发生。
特别是欺负女同学的行为,深深地伤透了老师的心。
3、“我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调查主持人我们全班同学生活四五班这个大家庭里,平时,大家都相互关注着彼此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一套完整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案-第四章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教学目标】通过阐明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和历史发展,揭示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与人类道德文明的优秀成果的历史联系,帮助大学生认清社会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发展的一个合乎规律的崭新阶段,是对人类历史上道德发展的优秀成果进行批判继承的产物。
并针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各种实际道德困惑,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教育,提高其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引导大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教学重点】1.为什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2.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坚持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基本原则?3.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
4.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诚信及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建设问题。
【教学难点】1.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坚持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基本原则。
2.为什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内容】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三、道德的历史发展第二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第三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第四节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一、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二、大学生与诚信道德三、努力锤炼个人品德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道”一般是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引申为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准则和规范;“德”即得,东汉时刘熙对德的解释是“德者,得也,得事宜也。
”意思是说,“得”就是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合适,使自己和他人都有所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年轻人发现自行车丢失,一怒之下偷了 别人的新车,跑回家,却发现装有1000多元钱的 钱包忘在那里,于是又着急骑车跑回去找。 只见一位20多岁的女孩正拿着自己的钱包等 在车棚,问了几句,还了钱包,那女孩说“我的 车被人偷了,我身上没带钱,你先借我2元,我坐 车回去,留个地址,我明天还给你。” 偷车人脸一红,用他自己的话说:“真希望 天上响个炸雷,将自己肮脏的灵魂炸个彻底。” 他发誓:今生绝不再做亏心事。 偷车人为什么脸红?反映了道德的什么功能?
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 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 力。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
被任长霞收养的孩子刘春玉
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
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
1996年,瑞士伯尔尼。市政府为了方便市民,在大 街上投放了八百辆自行车。这些自行车没有上锁,任何 人都可以骑,骑到目的地就地摆放。一年以后,市政府 重新清点自行车,发现八百辆自行车一辆不少,有的还 被翻修一新。
华人在海外耍“小聪明”
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
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
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 他们凭什么感动了中国?
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
谢延信 当命运的暴风雨袭来时,他横竖不说一句话,生活的重担 压在肩膀上,他的头却从没有低下!用33年辛劳,延展爱 心,信守承诺。他就像是一匹老马,没有驰骋千里,却一 步一步地到达了善良的峰顶。 罗映珍 把爱人从沉睡中唤醒,是生命的奇迹,还是心灵的力量? 她用一个传统中国女人最朴素的方法诠释了对爱人不离不 弃的忠贞。甜蜜不是爱情的标尺,艰难才能映照爱情的珍 贵。
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起源的客观条件 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起源的主观条 件 人的劳动是道德起源的历史前提
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
劳动之于道德起源的意义
劳动创造了道德 主体 劳动创造道德需要 劳动提供道德产生 和发展的动力
(二)道德的本质
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
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
案例导入:
1997年,广州。一家公司进行公益活动,在 全市的交通岗亭投放了三万把雨伞,供市民在遭 遇大雨时无偿使用。条件只有一个,即市民用完 之后将雨伞在方便的时候交还给市内的任何一个 岗亭。一个月以后,这家公司重新清点雨伞,发 现全市岗亭回收的雨伞仅有六把。
1、道德定义:
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
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 系 ,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 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
十诫译文
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
第一条:“我是耶和华-你的上帝,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除了我 之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第二条:“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什么形象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 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因为我耶和华-你的上帝 是忌邪的上帝。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爱我、守 我戒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 第三条:“不可妄称耶和华-你上帝的名;因为妄称耶和华名的,耶和华必不 以他为无罪。” 第四条:“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六日要劳碌做你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 和华-你上帝当守的安息日。这一日你和你的儿女、仆婢、牲畜,并你城里寄 居的客旅,无论何工都不可做;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 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华赐福与安息日,定为圣日。” 第五条:“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上帝所赐你的土地上得以长 久。” 第六条:“不可杀人。” 第七条:“不可奸淫。” 第八条:“不可偷盗。” 第九条:“不可做假见证陷害人。” 第十条:“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 所有的。”
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
思考:
假如我们生活的世界没有道德, 我们的世界会变成怎样?
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1 2 3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让美德占据灵魂
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
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 优良道德传统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讨论: 讨论:
既然经济决定道德,为什么延安时期经 济落后,人们的道德水平反而高;今天经济 发展了,人们的道德水平却令人堪忧?
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
提示
与延安时代比,今天的道德水平真的降低了吗?------注意道德现象与道德本质的差异 延安时代的道德是战时状态的非常态表现 (人员的绝对纯化、经济的赤贫、国难当头的现 实是延安时代的特殊社会背景)
道德极为广泛,渗透于各种社会关系中,包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
道德。
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
2、道德的起源: • 讨论1
道德是天生就有的吗?请看几幅 图片后回答。
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
图片1
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
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 1、道德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 巩固和发展。 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 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3、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 力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
4、道德通过调整人 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 秩序和稳定。
一 则 故 事
有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弟子坐在郊外的旷野里上最后一堂课, 一直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竟会问弟子的问题是:如何除去 周围长满的杂草?弟子纷纷给出各种答案,有的说要铲;有 的说用火烧;有的说在草上撒石灰;有的说要挖根。哲学家 听完后,站起身说:“课就上到这里,你们用各自的方法除 去一片杂草,没有掉的,一年后再来除草。”一年后他们都 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不再是杂草丛生,而是变成了一 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坐在谷子地边,等着哲学家的 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了, 弟子们在整理他的遗著时,私自在书的最后补了一章:要想 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 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惟一的方法是:让美德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
图片3
提示:人的道德与动物的本能有根本区别。
• 讨论2
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
道德是上帝赋予的吗?
摩西十诫
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
《圣经》中记载,由于移居到埃及的犹太人劳动 勤奋,且擅长贸易,他们积攒了许多财富。这引 起了执政者的不满。再加之执政者对于以色列人 的恐惧,法老下令杀死新出生的犹太男孩。摩西 出生后其母亲为保其性命就取了一个蒲草箱,抹 上石漆和石油,将孩子放在里面,把箱子搁在河 边的芦荻中。后来被来洗澡的埃及公主发现,带 回了宫中。长大后,摩西失手杀死了一名殴打犹 太人的士兵,为了躲避法老的追杀,他来到了米 甸并娶祭司的女儿西坡拉为妻,生有一子。一日, 摩西受到了神的感召,回到埃及,并带领居住在 埃及的犹太人,返回故乡。在回乡的路上,摩西 得到了神所颁布的《十诫》,即《摩西十诫》。
由经济基础决定,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道德体系的性质 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道德带有阶级属 性
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
石 家 庄 爆 炸 案
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
5、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 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 动力。
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
孟子:“舍生而取义”
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
通过本章的教学,帮助学生认识道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自 觉继承弘扬优良道德传统,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树立正 确的恋爱婚姻家庭道德观,知荣辱、求发展,努力按照社会 主义道德的要求完善自我。
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与作用。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3、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 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 4、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5、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第 四 章 加 强 道 德 修 养 锤 炼 道 德 品 质
(一)道德的定义及起源
古人云:“道”是指人们所 走的路,也指事物存在、运行、生、 灭所遵循的法则,并引申为人们须遵 循的社会行为准则、规范“德”即 “得”,“德者,得也”。人们遵循 “道”,就会“内得于己,外施于 人”,便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