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视野中的高薪养廉
论高薪养廉

论高薪养廉我认为高薪可以养廉。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任何一个行业,高回报都能使之稳定,政府工作也不例外,从人性角度来说,高薪能满足人的合理需要和心理平衡;从历史角度来说,古人常说的“禄以养廉”也正是这个道理。
而我们也应看到新加坡、芬兰等国家已在“高薪养廉”的政策上取得了成功,而且还有阿根廷、秘鲁等国家逐步加入进来,可见,“高薪养廉”已是大势所趋,高薪养廉的数学模型高薪养廉制度在内的反腐败法律制度的经济学数学模型:(1)“腐败成本=预备成本+机会成本+处罚成本”;(2)“预备成本=取得权力的成本×被处罚的概率”;(3)“处罚成本=处罚尺度×被处罚的概率”。
在这些公式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高薪养廉在预备成本和处罚成本两方面提高了了腐败的成本,在其它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将导致腐败数量的减少,因而高薪制度对于养廉是有效的,它以使一部分潜在的腐败者因需求得到满足而放弃腐败,并且它还通过增加腐败成本来作用于私的人群,使手握公权力的人们在私本质的作用下趋利避害而放弃腐败的企图。
高薪养廉的局限性高薪养廉制度的局限性进行了理性而清醒的分析,由于高薪养廉制度对权力的稀缺性和权力的异化没有影响力,它也不是从根本上抑制人类的私本质本身,措施之一;其次高薪养廉制度无法防大贪、巨贪,它只对降低腐败行为的数量上有作用。
解决腐败问题而是与私本质妥协的结果,所以它在反腐败上是具有不彻底性的,这种不彻底性也导致了它的局限性。
这种局限性主要表现在首先高薪养廉制度对法制建设具有依赖性,它无法独立地起作用,而只是反腐败的重点应当是根除腐败的内在根源,而正如本文指出的那样,当这三种内在根源在可预见的历史时期内不可能得以根除的情况下,我们也许只能退而求其次,谋求把腐败抑制在一个社会可以容忍的范围内。
高薪养廉制度的论证,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和认识下提出的。
这项改革的经济代价可能是十分昂贵的,因此在论述高薪养廉制度时提出了相应的减少这种代价和阵痛的方案。
试论在我国实施高薪养廉的利弊

简,冗受剔除 。完善备项法律制度的基础上,高薪养廉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麓词 高薪养廉 合理性 局限性 反腐保廉 高薪养廉 。一个令人关注的词组。而高薪养廉
的行为 。目前 多数 发 达 国家 都 在做 。据考证 ,古代 中国的几 个王 朝也 做 过 。于是 ,高薪 养廉 。成 为时 下各 种名 目繁 多 的加 薪行 为 的最 好理 由。 比如 。一
物 ,官 员 的薪水低 、待 遇差 不是 腐 败 的主 要 原 因。
实行 “ 高薪”解决不 了腐败 问题,不符合 中国国
情 ,会 遭致 群众 的反 对 。他们 认为 “ 薪养廉 ”是 高
一
种 “ 荒唐认识” 。会 为党风 、廉政建设 和反腐败
斗争带 来 “ 扰 ” 和 “ 导 ” 干 误 。笔 者认 为这 两 种 观 点都 有 所偏 颇 ,高 薪 养 廉 利 弊 参 半 ,不 可 一 慨 论
斯洛指 出 ; “ 于 我们社 会 中的 大 多数 正 常人 来说 对
次事业单位 与大型国有、集体 企业 职员的涨薪行 为 ,其终极 目的之 一也 是为 了高 薪养廉 。 当前 ,对待 “ 高薪养廉”主要有两种态度 ,一 种认 为 “ 廉必 靠 高薪 ” 养 ,一 种 认 为 “ 薪未 必 养 高
一
个主 要原 因是 实行 高薪 制 ;后 者 认为腐 败是 一种
。
“ 取钱 财 ,不如给予 他们 优厚 的待遇 。 ”在这 一
历史现 象 。从 本 质上 说是 剥 削制度 、剥 削阶级 的产
思想 指导下 ,政 府对官 员实行 高 薪制 。该 国包 括政 府领 导人在 内的 各级官 员 的工资 水准在 发展 中国家 都是 相 当高 的 ,中高级 官员 薪金 比西方 发达 国家还 高 。新 加 坡 总 统 月 薪 为 345新 元 ( 92 1美 元 约 合 19 .5新元 ) ,总理 月 薪为 325新元 ,部 长为 2 1o 87 2o 至 275 元 。洼 政 府 官员 的 薪金 与私 营企业 雇员 82 新 (” 薪金 不相上 下 。此外 ,政府 还 给公务人 员 以各种补 助金 。公务 员退 休后还 有数 量可 观 的养老 金 。特殊 部 门公 务 员 ( 警 察 、外 交 官 、 反 贪 污 调 查 局官 如
高薪养廉的经济学分析

品 关系资 积累 和 本的 等;中为 腐败行为被处罚的 概率, 它取决于 法律
对于机会成本 o c , 实行高薪后, 公务员将用于腐败的时间和精力投入 以及被捕所浪费的时间和精力到工作中可以带来更高的收人效用, 这 导致 Oc 的增加。再次, 对于处罚成本PC, 薪傣越高, 被剥夺公务员资 格后丧失的预期收人效用也就越多。因此, 实行高薪政策后, 也增 PC 加了。 由上可知, 高薪政策提高了RC,OC 和PC, 即提高了TC, 这对于 减少腐败的需求也是必需的。 2.3 高薪政策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实施高薪养廉的目的在于廉政 建设, 但它也带来了公务员队伍的精英化。优厚的物质待遇和令人羡 慕的社会地位,可以吸引大批的精英分子从私营部门向公共部门流 动。此外, 在国家机关外围争取机会的竞争者会对现有的公务员形成 一种竞争压力, 促使其勤勤恳恳工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否则 就面临淘汰的危险。 3.高薪养廉的局限性分析 3.1 高薪养廉的内在局限性。高薪养廉的内在局限性是指高薪政 策本身所具有的局限, 具体表现为: 首先, 高薪养廉对制度建设具有依 赖性。要发挥高薪的养廉作用, 必须依赖于严明的法制和有效的淘汰
的 率中 其 是:PC=W 。 概 。 公式 x中 腐败的 期净收 预 益是指 腐败的 期收 预
益和总成本之差, 是腐败所带来的净收益。预期净收益:二 E- TC 其 二 中:二为预期净收益迢为腐败的预期收益;TC 腐败总成本。腐败者的 正常收人是指其不实施腐败活动而认真工作所得到的各种有形和无
为各种福利待遇;y3 为公职带来的 心理满足。腐败的 需求量是腐败预 期净收 , 常收 和 益 正 人y 偏好L 的函 且与叮和L是正相关的, 数, 与y 是负 关的 腐 需求量:Q=Q(二y,L)二 / 3y+yL其中:Q为 相 。 败的 , aar 腐败 的 求量;a .B,y分 需 ; 别为Q对二y 和L的 感系 a>O, /6>0, y>O 、 敏 数, o 3.模型分析。 腐败的 求量Q=aa/ 3y+沙可知, 减 务 由 需 为了 少公 员的腐败需求, 可以从三方面人手:减少T 减少 L 和增加y。而二 r、 二 E- TC, 所以为了减少 , 可以通过减少E 和增加TC 来实现。由 此腐败 的 需求公式变为:Q=aE十 yLp y+yL, 此可以 取措施增加正常收人 因 采 y、 增加腐败总成本TC,减少腐败预期收益E 及减少公务员对腐败的
高薪能养廉辩论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对方辩友,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我们今天的辩题是高薪能否养廉。
我们知道高薪不仅仅局限于金钱,也包括高福利、保险、补贴、子女上学就业优惠政策等等。
高新也是守制度,重制度,能够全力以赴遏制贪污。
养廉,就是防止官员由廉变贫,保障官员的生活,而不是防治,杜绝贪污。
我方认为,在严明的法律体制和健全的民主监督体制为标准的前提下,高新能养廉。
下面,我方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立论。
1.高薪养廉的实践性。
俸禄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曾被多个朝代作为防治官吏贪污腐败的一个重要部分。
由国家发给官员较为丰厚的俸禄,使其不致因生活之忧而走上腐败之路。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禄以养廉”。
而在当今社会中,新加坡也是一个典型的高薪养廉例子。
在严格的制度和高素质要求的同时,新加坡的公务员享有亚洲乃至全世界最高水平的工资福利待遇。
这种制度安排在实现政府官员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实现社会大众利益的最大化,因此达到了养廉的目的。
2.高薪养廉的重要性首先“高薪养廉”能“养心”。
只要是“高薪”,就能减轻一个人在经济上的心理压力或思想压力,从而可以心情愉快、安心工作和思想先进.其次“高薪养廉”能“招贤”能“养贤”。
我们用“高薪”来聘用人才,也就能聘用到优秀人才、高级人才,而且能留住人才。
再次“高薪养廉”能“养廉”“肃贪”。
如果一个人在经济上比较宽裕了,对金钱的获取欲望就会降低,其降低程度较大,一个人的心理基本或完全能抵御非法礼金、礼品、礼节或利益的诱惑,从而“高薪”就能“养廉”。
再是,如果实行了“高薪养廉”,那么在经济上的处理就可能更加具体、严格,稍有贪污、受贿、浪费等不良行为就可能被处理,因此“高薪”在“肃贪”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高薪养廉的可行性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腐败成本=预备成本+机会成本+处罚成本为什么现在贪污贿赂现象这么多?因为成本太低了,几千块钱就可以买动一个官员,让他徇私舞弊。
如果工资现在涨了一倍,犯罪成本就要增加好几倍,假如检察官年薪10万,那么50万、100万也买不动你,为什么?几年工夫我就挣到了,我不用冒坐监狱的危险。
高薪能养廉的十大理由

高薪能养廉的十大理由
高薪与廉洁是许多人追求的理想状态,但很多人认为两者难以
兼得。
事实上,高薪不仅可以养廉,而且还有助于提升廉洁意识。
以下是高薪能养廉的十大理由:
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只有财务充裕,才能保证人们的
精力和时间用于追求更高层次的人生价值。
二、高薪可以提高人们的社会地位和声望,但追求廉洁不再是
简单的道德准则,而是成为维护个人和企业声誉的必要手段。
三、高薪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和娱乐资源,降低
了个人贪污腐败的动机。
四、高薪可以购买更高品质的生活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心理压
力和消费诱惑。
五、当人们拥有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时,会感到更加安心和自信,从而更容易保持廉洁自守的思想品质。
六、高薪可以使人们更加慷慨和慷慨,无需因为经济拮据而求取非法资源。
七、高薪也意味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人们会更加珍惜自己的机会,不愿因为一时的私利而失去这些机会。
八、高薪可以提高人们的社交圈,结交更多有志之士,从而更加了解社会风情和专业知识,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有助于自我提升。
九、高薪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对外部环境反馈的机会。
在稳定的收入和职业地位基础上,人们可以更加公正客观地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减少腐败行为的形成。
十、高薪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志愿献身机会,让个人将财力和影响力用于社会福祉事业的实践中。
这样一来,人们的道德和责任意识会得到很好的加强。
总之,高薪与廉洁并非互相矛盾,更多地是相互促进和支持的关系。
不仅在于高薪制度的构建,还在于个人的道德自律和社会文明素质的提高。
议高薪养廉

议高薪养廉一、综述高薪养廉关于“高薪养廉”的定义问题近年来,国内学者从各种角度出发对“高薪养廉”的定义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探究,目前国内理论界对于“高薪养廉”的定义众说纷纭,但至今尚未有一个公认的概念。
张云、王洪强在《从“高薪养廉”的视角谈我国的廉政建设》一文中指出,“高薪养廉”这一概念最早来自于新加坡,其目的是通过给公务员较高的薪酬,满足其物质方面的欲望,从而减少腐败事件发生的可能。
(1)高薪与养廉的关系首先,高薪养廉是由我们的老祖宗发明的,当时清政府因为官奉太低,低到维持不了官员的基本生活,所以就采纳了养廉银制度。
高薪养廉的理论依据,在理论上主要是通过成本—收益分析,认为公务员的高薪会加大其腐败的成本,从而遏制其腐败动机,即担心因腐败而失去高薪的工作而不敢或者不愿意去腐败。
为什么说高薪可以养廉,这是建立在自从物物交换以来的经济社会根本法则——等价交换之上的,也就是说,当一个社会可以遵循等价交换原则的时候,高薪就可以养廉。
作为社会的公务员,手握一国治理大权,维护国民经济运作,责莫大焉。
承担巨大的责任,没有高额的回报是不公平的,权、益无法合一的不公长此下去,必将造成失职(损益)或滥权两个恶果。
从这个意义上说,完善权利制约机制、强化权利监督、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查处力度,是更为根本性的方法。
(2)高薪养廉的目的高薪养廉从古代就有这种思路了观我国封建社会,历代皇朝都将惩治贪赃,褒奖清廉作为吏治的重要内容,历史上高薪养廉的措施及条件鉴于单纯地依靠法律的惩处难以杜绝官吏的贪婪,为了奖励廉洁,我国历史上提倡过高薪养廉的制度。
俸禄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曾经被多个朝代作为防治官吏贪污腐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
由国家发给官员较为丰厚的俸禄,使其不致因有生活之忧而走上腐败之路,这就是古人常说的“禄以养廉”。
到了清朝,则干脆在额定的俸禄之外另行增加大大高于俸禄数额的钱财,直接了当地称之为“养廉银”。
宋神宗曾与王安石谈到,在重禄重法初步实施后,被断罪的相关官吏从每年七百减到每年二百。
清代养廉银制度与我国高薪养廉

清代养廉银制度与我国高薪养廉摘要进入20世纪90年代,困扰中国政府的一个棘手问题就是公务员的腐败。
纵观世界各国,应对腐败的措施林林总总。
而“高薪养廉”政策就是其中一种。
从历史的角度,以雍正朝的“高薪养廉”政策——养廉银制度为例,通过对养廉银制度的分析,得出对当代实施“高薪养廉”政策的几点启示。
在论述过程中,重点分析了养廉银制度确定的形成原因、实施过程以及积极影响。
在对养廉银制度进行历史事实的梳理和经验借鉴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代的“高薪养廉”制度,以及对“高薪养廉”制度的看法和评价。
【关键词】养廉银制度;薪俸制度;高薪养廉引言养廉银为中国清朝特有的官员之俸禄制度。
创建自清世宗雍正元年(1723年)的该薪给制度,本意是想借由高薪,来培养鼓励官员廉洁习性,并避免贪污情事发生,因此取名为“养廉”。
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后,清政府将所有税收(包括酒醋税等地方税)改归朝廷所有,致使地方财政困难,看似高薪养廉,实际上将地方行政费用归于地方首长所有,导致清朝地方贪腐情况为史上之最。
进入20世纪,随着香港、新加坡等地实施高薪养廉政策的成功,高薪养廉政策逐步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高薪养廉政策是反腐败的措施之一。
一、养廉银制度(一)养廉银制度出台的原因清朝的低俸制度沿袭明代,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苦,认为“凡官皆贪”,因此在他制定的“祖制”中官吏俸禄就被压得极低。
《明史·食货志》有云:“自古官俸之薄,未有若此者。
”所以在明朝官员从朝廷拿到的俸禄实在是低的可怜。
再加上明朝为了稳定官俸,又制定了俸帖折银之例,更使官俸微乎其微。
因为清初沿袭明朝的低俸政策,使官吏们的收入根本无法满足自身生存和正常办公的需要,所以,在正俸之外他们又谋求许多其它的方法搞“创收”,且上上下下都司空见惯,。
耗羡私征就是他们创收的一个主要渠道。
虽然康熙下令禁征火耗,但火耗禁而不止,康熙对这种现象无可奈何,道:“如州县官止取一分火耗,此外不取,便是好官。
“高薪不能养廉”一辩陈词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大家晚上好!感谢正方一辩精彩的开篇陈词,但对方辩友误以为只要高薪对养廉起作用,高薪就能养廉,这显然是一个谬论。
下面我将阐述我方的观点,我方认为高薪不能养廉。
首先,让我们就辩题来明析几个概念。
“高薪”是指工资、报酬等非常高,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高薪是从不同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相对比而来的。
而“廉”是相对于腐而言的,指的是不损公肥私、不贪污受贿,它涉及的范围远大于经济层面,还包括为官正直、政治清明、尽忠职守。
而“养廉”的意思是使人廉洁。
对于“能”我们强调起主导作用,其作用需利大于弊并且其实际作用,也就是说只有当高薪作为一种核心力量使得公职人员从整体上趋于廉,它才能养廉。
正是因为目前国内外腐败现象层出不穷,因此,近年来不断有人提出用高薪养廉制度来抵制腐败,但是我方认为“高薪不能养廉”,原因有三个:1、从个人的角度上来说,有限的高薪无法满足一个人无限的欲望。
大多数人都是不会满足现状的,即使有人对生活感到满意,可是面对诱惑时,又有多少人能够坚定的说“不”呢?这完全取决于人的私欲是否膨胀。
台湾前领导人陈水扁可谓高官厚禄,那他为什么不好好为官,却去贪污呢?说到底还是他永不满足的占有欲啊。
由此可见,高薪无法填补欲望的无底洞,又何谈“高薪养廉”呢?2、从集体的角度上来说,高薪不能养廉。
高新起初可以提高公职人员的生活水平和工作积极性,但是廉不在于高薪,信仰的丧失才是走向腐败的温床。
早在18世纪初直到20世纪初,清政府对官员实施了高薪养廉的政策。
起初,有些官员感激涕零,但是没过多久,官员们视“养廉银”为理所当然的收入。
他们贪心未改,利用自己的职权,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不正当的收入。
由此可见,高薪不能养廉。
3、从社会的角度上来说,高薪在养廉方面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特定人群的高薪加强了社会的分配不公,同时也使得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从而造成人们心理的失衡,无形中滋生了新形式的腐败。
所以,能否真正达到“养廉”的目的,关键要“依法治国”,即要制定并执行好制度、纪律、法规和相关的规定,同时要搞好道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律教育和廉政教育,从而才能真正的达到“养廉”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 有 : l 一 + + 1P )一 = 一 )( - t O= J 0 J( p 一 C 伽) (一 1 C) ( + 1P ) 一 I ( x p 解 得 , lCt P= l o () 2
同理 : l P( — + 1 P)丌 × + IP )O = 2竹 )( 一 2× = O (- 2x 解得 , 1 尸 r () 3 由式 ( ) 2 可知 , 与 C成正 比, 与 成反 比 ; 由式 ( ) 3 可知 ,2 P 与 仃成正 比, ∞成 反比。增 大 , 即腐 败被查处 后对权人进 与 也 行 的惩罚力度 , 以降低权 人受贿 的概率 , 可 同时也可 以降低监督 部 门对官员 的监督 , 间接意 义上 降低 了监督的成本 , 以取得双 可
重效应。
所谓的情欲性犯罪中 ) 的满 足, 而其成本包括各种 不同的现金支
出( 购买枪支 、 盗窃 工具 、 面罩等 )罪犯 时间 的机 会成本 和刑事 、 处罚的预期成本 。 假定政府官员薪金收入为 S 由腐败所产生 的 ” ,
我们继续对腐败被查处 的概 率 P进行讨论 ,先考虑两种特 殊情况 : 一是 假定政府监管力度非常严 厉 , 官员 腐败被抓 的概率 为 10 则此时只要 ∞的取值大于 0 式( ) 0 %, , 1 制止腐败的条件 即
第9 期
收 稿 日期 :0 0 O — 5 2 1一 l l
经济学视 野中的高薪养糜
詹 细 明
( 京联 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 , 北 北京 ,0 0 3 10 2 )
摘
要: 从经济学角度 , 用博 弈分析 工具及边 际分析方法 , 理论上对 高薪能否养廉 运 从
问题进行 了深入 阐释 , 在此基础上提 出高薪养廉的另一种思考——制度促廉 。 关键词 : 高薪养廉 ; 博弈分析 ; 际分析 ; 边 制度促廉
不 是 直 接 由 权力 的行 使 带 来 的 权 力 的利 己效 用 , U来 表 示 。 用
关 系 ( 图 1o 见
监督部 门 B
政官A 监 博弈关系
在此博弈矩阵 中, 由于双方的策略选 择均带有随机性 , 故可 视为混合 策略 的静 态博弈 。假设政 府官 员 A以概 率 P 进行受 I
种情况 , 我们假定政 府对官 员的监管 力度极弱 , 视而不见 , 或 0 则无 论给官员 支付 多高的 工资 , ,
发现 了也 不去惩处 , 此时
败, 政府监管部 门进行监督 的成本计 为 c 则腐败 给权 人带来的 ,
收益期望值 为( + ( 一 )t P 若高 薪使得 . I 丌)1 P 一 S 仃) 1 P - x ; - o s s ( 一 ) >( + ∞ P 政府官员会惧 于高昂的腐 败成本和腐败导致的预期收益损 ×, 失而却步。
l = 2 ‘
“ 薪养廉 ” 高 的经济学含义是“ 职薪 ” ) ( 要大于“ 权力利 己效
用” 。, ( )小于“ 权力利他效用” ) ( 。在此情况下 ,权力利己效用” “ 低于“ 职薪 ” 所得 , 因而对权人缺乏刺激力 和诱惑力 , 可用公式表示 为 : . U 。接下来我们对权人 的这种权力效用进行深入分析。 U< 2 波斯纳曾指出 :为 了设计一套最佳刑事 制裁方案 ,我们需 “ 要一个罪犯行为模型 。这一模型可能会是非常 简单 的: 由于犯罪 的预期 收益超过其预期成本 , 以某人才会实施 犯罪 。其 收益是 所 来 自犯 罪的各种不 同的有形 ( 在金钱获 利性犯罪 中 ) 无形 ( 或 在
中 图分 类 号 : 6 D3 文献标识码 : A
1 高薪 养廉 的 经济 学解 释
由于体制 、 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市场上 “ 租金 ” 大量存 在 , 按照 寻租理论 的解 释 , 寻租活动实 际包含 了“ 设租 ” “ 和 寻租” 两个环 节。“ 设租” 是权 人在政府 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行政 管理过程 中 阻止供给增 加 , 形成某种生产要素的人为 的供 给弹性不 足, 造成 权力个体获取 非生产性利 润的环境 和条件 , 寻租” 而“ 则是个 体 利用合 法、非法手段获取 特权 以占有租金的活动 。在 寻租过程 中 ,我们把个体拥有权力而能够带来 的效用或好处称之 为权 力 效用 , 这种权力效用既包括对社会产生 的效用 , 我们称之 为权 力 的利他效用 , 用 来 表示 , 也包括对 “ 人” 权 自身 的效用 , 我们 称 之 为权力的利己效用 , U 来表示 。职薪” 用 。 “ 是政府因为“ 权人 ” 提 供服务而 向其提供 的报酬 , 尽管也是 权人获取 的利 己效用 , 它 但
告成立。然而 由于信息方面存在的非对 称性 , 事实上政府对公务
员 的 监 控 根 本 达 不 到 10 0 %的程 度 。 而 P I的情 况 不成 立 。 另 因 - =
一
额外收益( 包括有形 和无形的收益 ) 计为 7, 败被查处 的概率为 r腐
P 若腐 败行为被查处 , , 则权 人将面 临降职降薪 、 收非 法所得 、 没 罚款 、 行政处分甚至监禁 , 我们 假定经济和刑事处 罚均可以用货 币计量 ,腐 败被查处后对权人进行 惩罚给其造成 的全 部损失计 为 ∞, 权人在职期间腐败 给社 会造成的损失为 , 为防止官员腐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文 章编 号 :0 5 6 3 ( 0 0 0 一 l7 0 1o — 0 3 2 1 )9 O 0 — 3
S IT C F R A I ND V L P E T&E O O Y C — E H I O M TO E E O M N N CN M
21年 00
第2卷 O
贿, 而监督部 门 以概 率 P 对 政府 官员 A进行监 督 , 2 则根据 混合 策略纳什均衡 ,监督部 门的期望 收益在监督与 不监 督策略下应
该是 相 同 的 。
I D 一 C ∞)( 一 )一 ) =J( 一 + 1 ( C l 2 P( )( 一P)0= P :J 一 + 1 1x 一 I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