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高考谈高三语文总复习的得与失
试论镇江市谏壁中学2008年高考语文备考总结与反思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Research ofA Suzhou Institution镇江市谏壁中学2008年高考语文备考总结与反思谏壁中学曹建仁2008-09-19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和大家共同交流的机会,把我们备课组上一学年甚至可以说是高中三年以来的一些做法向大家做个汇报,欢迎各位高三老师批评指正。
回顾2008年高考备考工作,有如下几点心得:一、集体备课,团结协作,发挥团队优势。
我们这个备课组从高一的时候就注重抓集体备课工作,我们从必修教材到选修课程都坚持集体备课,统一进度、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案。
高三一年,我们延续了高一高二时的好的做法,扎扎实实地开展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分工合作,团结一心。
每位教师都能认真做好备课组分配的任务,每一个考点的复习计划、教学内容、习题的编排都是备课组集体智慧的结晶。
我们在一轮复习时,针对每一个考点进行集体研究,每人承担一个考点的备课任务,先各自独立备课集中精力针对某一考点认真研究、查找资料、设计学案、编写练习,然后开公开课,备课组成员去听课、讨论,最后再形成符合本班特色的教学内容。
强化训练时的试卷评讲也都尽量采取这种形式。
所以,我们每个考点都打磨了三到四遍,努力做到用最好的方法把最合适最科学的知识内容传输给学生。
综合练习由一人试做,难点集体讨论,复印给每位教师。
考试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找出学生失分原因,强化训练,及时补缺。
二、研究考纲,制定科学完备的高考备考复习计划。
我们高三语文备课组有着一套详细、周密、科学的备考复习计划。
在一轮复习之初,我们再次认真地研读《课程标准》,明确高考备考的大方向。
在复习进程中,我们不断钻研《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准确把握有关高考信息。
高三一年里,我们备课组制定了“一轮复习计划”完成了高考考点的系统复习、“二轮复习计划”针对考点中的中难点进行突破性复习和训练,还有“百日冲刺计划”结合考点做强化训练。
2008年高考语文(全国Ⅱ)质量分析

2008年高考语文(全国Ⅱ)质量分析孟宇萍高孟辉方丽郭继红在老教材即将完成历史使命的特殊时期,以它为背景的黑龙江省最后两年高考,如何起到过渡衔接的作用,势必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纵观2008年高考语文试卷,我们不难发现,它坚定地坚持了继承、平稳的原则,难度属中等,考查知识面较广,能力要求契合2008年考试大纲。
整套试卷沿袭往年试题,无创新试题。
下面从试题特点、卷面情况、教学建议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试卷特点:1.稳定为主,变化较小2008年语文试卷(全国Ⅱ)试卷形式与2007年基本保持一致,试卷内容、考点分布也与2007年大体相当,难度也基本相当。
试卷结构、题目数量、题型样式与2007年基本相同。
这是为了保持稳定:老教材下的最后两年高考,过大的变化不利于保障中学正常的复习迎考秩序,也不利于保持考生应考心态的平衡,甚至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较小的变化体现在试卷结构中部分板块的考点、考查方式的细微调整:第四小题由删除词语换成排序,符合中学教学实际,也符合考试大纲要求;第八题由只考文言实词变为实词与虚词结合考查,也属于大纲规定的范围及难度:历来富于创新的语言表达题也是保留了一个得体类型的考查,变换的其余两题也是传统题型。
2.贴近生活,不追逐热点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
语文卷力图传递这样一种理念:语文在生活中,生活即语文的源泉。
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与去年一样,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应用题的语料贴近社会生活。
其内容从基础知识题的“跻身”“徘徊”,外国艺术团体演出,围棋比赛,到语言表达的读者调查和活动的串台词等话题,无不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时代紧密相连。
字音考查中涉及到的关键词,如“粗糙”“谆谆教导”等都是生活中习见的词语,只要考生平时养成不读错音的良好习惯,复习时就能事半功倍;成语考查涉及的也是常见成语,着眼点在于生活中常见成语的正确使用。
这一做法无疑是在告诉考生:要从生活中学习语文!语用题的选材则更是贴近生活,不追逐热点。
2008年高考试题分析与2009年高三复习教学的建议

(二)命题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与思考社会生活。 (三)凸显人文色彩,力求情美兼具。
2008年高考语文命题的主要特点
(四)注重了对学生整体把握能力的考查。
示例一:08年湖北卷19题:本文以雾为线索展开, 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示例二:08年四川卷17题:文章主要写什刹海, 却又从“我爱水”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请简要分析。
(一)关于划线情况
二、摸底考试中学生情况分析
1. 理科应届上高线的情况
二、摸底考试中学生情况分析
2. 理科应届上低线的情况
二、摸底考试中学生情况分析
3. 文科应届上高线的情况
二、摸底考试中学生情况分析
4. 文科应届上低线的情况
二、摸底考试中学生情况分析
5.应届摸底上线率
二、摸底考试中学生情况分析
三、关于高三复习备考的建议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示例二:
08年北京卷18题:请仔细体会第三段结尾画线句 “它来的是那么神速,将我模糊的季节惊醒 了。”回答下面的问题:( 1 )这句话再文章 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2 )作者是用了“惊 醒”一词,好在哪里?
三、关于高三复习备考的建议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008年高考试题分析与 2009年高三复习教学的建议
成都市教科所 王秉蓉
高考复习备考的三条基本原则
原则之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原则之二:总结规律,提升方法;
原则之三:有效储备,游刃有余。
一、2008年高考语文命题 的主要特点
2008年高考语文命题的主要特点
(一)以稳定为主,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 知识和能力。
示例三:
08 年四川卷 15 题:文中描述了什刹海四季变化 的景色,请加以概括,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 用。
2008年高考备考中的得与失

2008年高考备考中的得与失我们08届高三是我校生源最差的一届,当时高一的入学分数比几个同类的兄弟学校要低三十多分,因此我们这一届高三自始至终面临着比较大的压力。
最后的高考结果还是比较理想的,应该说完成了学校的任务。
我自己所带的两个班因为都是文科班,其中一个还是文科重点班,所以我们备课组也对我所任教的两个班期望比较大。
最后从高考的结果来看,我也圆满完成任务,两个班都超过了同类学校的平均分。
下面我就简单谈谈我们在08年高考备考中的得与失。
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谈:一是思想观念,二是一些具体做法。
一、确立两个理念1.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高考备考的前提和基础教育与教学关系密切,教学突出的老师往往也擅长教育。
做语文老师不能只顾着上语文课,上课来下课走,其它的问题都交给班主任,这种做法非常不明智。
相反,应该在教育学生上花些精力,想点办法,有时候教育上的问题解决了,教学上的问题会迎刃而解。
其目的就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高三的备考首先要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开始。
大部分高三的学生对老师有更高的要求,更挑剔,他们对老师的教育教学更敏感也更易逆反,因此老师——特别是对第一次带高三的老师来说,一定要注意师生关系的处理。
①建立互信。
师生的互信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没有互信,再好的计划,在学生那里也会大打折扣;没有互信,你常会为催交作业而搞的焦头烂额;没有互信,家长的一个投诉会让你郁闷好几天。
这就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②经常沟通。
高三的学生敏感而脆弱,特别是每次大考之后,特别是在乎高考的好学生。
我经常利用课间、晚自习和学生聊天,不仅是语文学习的,有时候就是单纯的聊天,也没有任何目的性,只是做一个听众就行。
在学生最脆弱的时候鼓励一下、帮他(她)一把,他(她)会对你心存感恩。
但一般统考后我都会找第一名的和最后五名来谈,帮助他们一题一题地分析试卷,总结经验教训。
2.学生的自信是高考成功的必要条件和保证我们这一届高三,在大会小会上都会有方方面面的人在反复强调生源很差,他们强调是希望学生要更加努力,但另一方面也导致学生也认为自己就是最差的了,根本不敢去和别人比,连我所任教的高三(2)班(文科重点班)都是这样,很多学生甚至对考上本A的学校都没有信心,更不要说重点了。
2008年高考作文综论及思考

2008年高考作文综论及思考2008年高考作文命题的人文性,也是语文学科重要功能的反映,学科的人文性重在感知与自我习得,而作文命题的人文性也正是对学生内在的人文素养的考查。
不容置疑的是,人文素养是不能速成或者说是不能拿来备考的,这就必须引发我们对作文教学策略的重建。
2008年高考作文题,是在全国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已经实施或即将实施的大背景下,认真践行或已经初步凸显新课标理念的全新运作。
时至今日,高考作文一方面承担着选拔人才的重任,另一方面也是对高中写作教学的牵引与矫正。
因此,对高考作文的流变进行深入地分析与评价,已经显得非常必要了。
“新课标”中这些关于写作教学的核心论述,集中体现了写作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将作文的“个体意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中有三个信息特别重要:一是创造性思维;二是自由、个性、有创意地表达;三是不说假话、空话与套话。
2008年3月以来,以《人民教育》杂志发轫,在全国中语界掀起了关于高中作文教学与考试的大讨论,讨论的焦点自然是长期以来作文应试教学带来的流弊,《语文学习》甚至撰文《让屈原歇歇吧》,对现实中的应试作文进行了辛辣的批判。
那么,2008年高考作文命题,这些因素都介入了吗?与往年相比,有什么亮点?能引发我们何种思考呢?一、命题的不落俗套,应引发我们对作文评分标准的重构2008年上海题依然让人耳目一新,以“他们”为题,丝毫不关涉写作内容、写作方式,只给出了写作的人称,剩下的将全部由考生去把握;与此类似的如全国卷I的关于“抗震救灾”材料的写作和湖北卷的“举手投足之间”,写作的角度、内容可以说非常丰富,而北京卷的关于“石头、水、沙子”的实验以及辽宁卷的关于“价值观”的问卷调查,则更像写作一篇实验报告和调查报告……出题形式的新颖与内容的丰繁性,的确给考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写作空间。
勿庸置疑,这些省市的命题者在着力与新课标背景下的作文指导思想相契合,他们希望自己的考生能够在高考这一至关重要的赛场上写出真知灼见的好文章来,而“文无定法”,好题目是不是就一定出好文章呢?不一定。
高考作文答卷得失谈精品课件

蜘蛛不会飞翔,但它能够把 网凌结在半空中。它的网制 得精巧而规矩,八卦形地张 开,仿佛得到神助。这样的 成绩,使人不由想起那些勤 奋、坚韧、执着的人。
信念是一种无坚不催的力量。 当你坚信自己能成功时,你 必能成功。 奇迹是执着者创造的 天才来自勤奋 坚韧不拔,向目标进击。 勤奋+坚韧+执着=成功
1996年春,瑞典的克洛普和其 他12名登山者一起攀登珠峰。在 距离珠峰仅剩下300英尺时,他 毅然转身独自下山。在离峰顶近 在咫尺之处,克洛普为什么转身 而返?
原因在于,他预定返回的时间是 下午2点。虽然仅需45分钟就能 登顶,但那样他会超过安全返回 的时限,无法在夜幕降临前下山。 而与克洛普同行的另外12名登山 者,大多数登上了顶峰,虽然他 们都因错过了安全返回的时间, 葬身于暴风雪。
韩非子的寓言《智子疑邻》,这是“材料”, 然后是“引导语”: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 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 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 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 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 的关系呢?接着提出“话题”,请就“感情亲 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最 后是“要求语”: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 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 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 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五、写作中表达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1.高考作文的语言 要略微华丽一点。
2.形式创新要有十分的把握。
六、应注意的其它问题。
1.写字要清楚、大方, 尽量做到工整,不潦草, 卷面要整洁
2.要尽量避免在文章中 使用英语或英语字母。
3.写完文章一定要读一遍, 把不通顺的病句改过来
语文根本的可贵坚守——读2008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有感

求 的一种 理 想境 界 。 之 , 一 部 总 第
然 而 。 革 开放 3 改 0年 来 的 高
具 体 来 说 , 0 8年 考 试 大 纲 分 的 考 试 内 容 继 续 凸显 和 框 定 了 20
考 语 文 在 社 会 浮 躁 大 潮 的 冲 击 中 “ 试 内 容 ” 五 部 分 , 共 4 语 文 最 根 本 最 常 见 的 主 要 内 容 , 考 分 一 0
理 念 的 同 时 ,在 培 养 创 新 人 才 的 纲 ,虽 然 考 试 中 心 命 题 组 的 专 家 加 以 明 示 ,并 按 照 我 们 多 年 来 的
浪 潮 中 ,x - 多 课 程 内 容 及 方 式 接 触 语 文 课 程 标 准 已 经 多 年 , 语 言 运 用 要 求 增 加 了 “ 确 、 , J 很 但 准 鲜 进 行 了 大 刀 阔 斧 的 砍 削 与 弱 化 。 在 非 课 改 实 验 区 的 考 试 大 纲 中 至 明 、 动 ” 项 要 求 , 对 我 们 来 生 三 这 新 的 语 文 教 育 理 念 、 学 内 容 、 今 没 有 直 接 套 用 或 引 用 课 程 标 准 说 既 不 陌 生 也 不 苛 刻 ,它 原 本 就 教 教 学 方 式 乃 至 课 程 形 式 ,令 不 少 教 的 说 法 , 就 是 2 0 这 0 8年 考 试 大 纲 应 是 我 们 在 平 时 的 语 言 运 用 中 追 师感 到无 所适 从 。 对 语 文 根 本 的可 贵 坚 守 。
维普资讯
19 9 7年 的 《 国 语 文 教 育 忧 需 要 引 起 广 大 师 生 的 注 意 :一 是 用 ” 字 , 笔 者 以 为 这 主 要 是 从 中 二 但
思 录 》 拉 开 了 又 一 次 语 文 教 育 大 “ 记 现 代 汉 语 普 通 话 的 字 音 ” 落 实 国 家 语 言 文 字 法 的 角 度 出 , 识 , 讨 论 的 序 幕 。社 会 就 业 激 烈 竞 争 “ 记 现 代 汉 字 的 字 形 ” 识 ,均 去 掉 发 , 提 法 更 为 规 范 , 不 意 味 着 使 并 带 来 的 弊 端 及 罪 名 ,被 以语 文 为 了 “ 用 ” 字 ; 是 在 “ 学 常 识 会 违 背 高 考 多 年 来 在 此 部 分 坚 持 常 二 二 文 首 的 高 考 试 题 所 承 担 ,一 些 大 师 和 名 句 名 篇 ” 分 强 调 “ 要 ” 考 “ 见 常 用 常 错 ” 原 则 , 不 部 重 作 常 的 也 级 的名 人甚 至义 愤 填膺 地要 求恢 家及其 时代 、 别 和代 表作 , 有 意 味着 会加 大 考试 的难 度 。对语 国 没 复 过 去 一 篇 作 文 定 优 劣 的 传 统 语 再 从 中 国 、 国 的 角 度 分 点 描 述 ; 言 运 用 中 的 词 语 ( 括 熟 语 )句 外 包 、
学好课文,扩大积累2008高考语文浙江卷答后启示

学好课文,扩大积累——2008高考语文浙江卷答后启示高一语文备课组杜宝娟做完2008浙江高考语文卷后,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试题很“务实”,很“厚实”,做后感觉很过瘾。
它滤去了空洞乏味的创新,回归了扎扎实实的语文知识,为今后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对高一、高二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启示,那就是:学好课文,扩大积累,为高考奠基。
其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语文不用看,不用记,不用练,似乎一切语文能力都是与生俱来的,语文素养好了就好了,不好就是不好,反正就那样。
平时的作业也不是用心去做,一部分学生的语文课本是干干净净,划几条线,标几个段落序号,注几个拼音那算是用心了的。
事出有因啊,学生固执地认为从中考到高考都不考课本,那么课文讲那么清楚又有何用啊?真正对语文舍得化时间要到高三的第二学期,有的甚至要到“一模”后才觉醒,感到该管管语文了。
于是他们每天做题,有的甚至每天写文章请老师评改。
虽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但是高一、高二时基础没打扎实,高三奋斗起来就会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不断向老师借资料,借笔记,图个心里踏实。
笔者悉心整理了一下今年高考浙江卷中和课文相关的内容,只要课本知识扎实,这些题目可以轻松得分。
一、语言基础知识部分5.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夏夜的西湖边,热闹的不仅是那些可爱的小生灵,更有璀璨的华灯和络绎的游人。
B.“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桂花的风骨,在于它的孤傲;桂花的品格,在于它的清幽。
C.“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高亢的乐声响彻苍穹,回荡在黄沙漫漫的高原上,也打动了他那颗布满伤痕的心。
D.“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在异乡忙于追梦的游子,又怎能体会到母亲在故乡牵挂和守望呢?答案:C【解析:A诗句引自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用反衬手法表现的是乡村半夜的清幽宁静的特点,与“璀璨的华灯和络绎的游人”的西湖夏夜并不一致,故不合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2008年江苏省高考谈高三语文总复习的得与失——兼谈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些心得2008年高考已经降下帷幕,一切都不出考前所料,语文科试卷分为必考题和文科加试题两个板块。
必考题(160分)分为七项内容:一、语言知识运用(18分),包括字音、成语、病句三道选择题和两道语用题;二、文言文阅读(18分),包括三道选择题和三句翻译题;三、古诗鉴赏(8分),两道简答题;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六句话八个空涉及到课内的6分课外2分,课内包括初中2分,高中4分;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共4道简答题;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18分)论述类和实用类,都是两道选择题和两道简答题;七、作文(70分)好奇心。
附加题(40分)包括,文言材料阅读(10分),设计了文言断句和文学常识;名著阅读题(15分),多项选择题一道和简答题一道;材料分析题(15分),两道简答题。
整份高考试卷不仅在内容、结构上完全符合《2008年江苏省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的要求,而且连赋分也完全一致,甚至在文化经典与长篇小说试题的命制上,与《200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提供的样式也完全一致,完整、坚定而有力地维护了教育厅《2008年江苏省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的权威性。
是一份让考生放心、家长开心的卷子。
也正是上述的原因,今年的语文高考试卷在表面上看成了江苏省新课改第一届高考平稳、平实的一份试卷。
纵观一年来的复习教学工作,有几方面是特别值得注意的。
一、紧紧围绕《教学大纲》与《考试说明》,集中全组语文老师的智慧展开探讨,集思广益。
这样的做法直接的好处是整个复习能把好大的方向,思路清晰,工作开展尽好、尽早,能统一思想。
08年与07年的试卷模式的变化,考点的变化,特别是新增考点的出现,备课组能够尽早做好部署,学生最早的接触到知识点的具体内容,试题的基本样式,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效益最大化。
今年考试说明的出台已是较晚的事了,老师对新增考点的了解和把握也不算最早,但实际做法与对策肯定是最及时的,在保持一贯的复习计划的同时,在保住阵脚不乱的同时,备课组有条不紊地做好部署,充分发挥年轻教师的优势,自编教材,择优推荐,让考生对新增考点不陌生,早准备。
同时,备课组的老师充分展开多方了解,探讨,特别是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搜集到大量的相关信息,将各地相关的做法加于借鉴,化用,取长补短,因地因人制宜。
另外,针对江苏省语文科高考往年曾经出现过高考试卷模式与原先的《考试说明》规定的或与省考的样式有异的情况,备课组坚持《考试说明》的指导性作用,同时也不迷信省考的试卷样式,充分考虑到各种新情况,可能性。
08年的高考试卷一改原先的与省考模式的游离状态,呈现了罕见的平稳、平实。
相信考生面对这样的一份试卷时,就有如在完成平时的一次小测,学生考后的反应是:题型太熟悉了。
二、夯实基础,抓薄弱点,不断提高自编材料的质量,有针对性地补缺补漏。
总复习要开展好,做到复习后阶段的有的放矢,夯实基础,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复习点是关键。
众所周知,2007年后,江苏省的高考语文卷就已经把前面的语基选择题删掉几题了,但在复习中,备课组绝不因为这样而忽略了基础考点的复习,相反,整个复习中都在认真研讨语基考点如何与语用题型相结合、以主观灵活的题型出现的可能。
虽然今年高考在语用题板块中并没有创新题型出现,但相信总复习的这种做法是科学、客观、有效的。
另外,总复习第一轮中,尽量将各考点细化,每一考点牵涉到的相关知识都不放过。
一切的努力都是要让学生把基础夯实。
在打基础的同时,还着重突破某些难点和薄弱点。
如作文,高考中占了半壁江山,作文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学生的语文成绩,无疑是总复习的重头戏,总复习伊始,备课组就坚持做好作文训练规划,并首先从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开始,分阶段教学,进而抓审题,练扣题,逐步形成学生的作文应试素质。
在平时作文,考试作文中逐渐发现学生作文的某些通病,如结构散乱,文采匮乏,审题缺欠等,备课组老师能及时形成共识,寻找原因,制定对策。
高考前夕,学生的作文基本上能做到文题合一,内容充实,结构浑圆,扣题形成自觉意识,文采斐然的文章渐见多了。
在整个作文复习过程中,体会最深的有三点:一是作文训练要自始至终,不能因总复习考点的多杂而忽略作文的定时训练,要纠正一种惰性的作文教学观。
二是自编的材料在学生的素材积累、写法借鉴、文采模仿等方面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今后,可在材料的质量上下点功夫。
三是及时的作文评析,一篇习作的批改分析一定不能拖得太久,从每一次作文的目的出发看,作文有一定的时效性。
三、备课组的合力意识,合理的年龄搭配,凸显了老中青各层次智慧优势,形成了强有力的互补之势。
实践证明这样的搭配是成功有效的。
首先,老教师的经验对总复习考点的细化有着清晰的洞察,对考点形成的题型种类有前瞻的预见性,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总复习方向的指引,复习少走弯路。
年轻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精力较为充沛的特点,在复习材料的制作、搬运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很多事情在备课组群策群力下都能马上实施,绝没拖拉过。
同时年轻教师在复习的预见性方面能大胆提出看法,一些想法做法往往行之有效,值得提倡。
同时,传帮带的纽带作用使得本备课组教师在教学专业化成长方面也受益匪浅。
比如,某个专题任务给你,你就必须要认真组织材料,精心研究,拿出可行的做法,无形当中,加快了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总之,备课组的智慧集成,形成了统一的复习思路,科学的复习模式,效果就在08年的语文高考试题中,如语音成语病句、诗歌鉴赏、文学类阅读题等都是已经练过或见过,值得一提的是作文,独词试命题作文在之前的考试作文中也我们经常练过,我在考前也预测今年会是命题作文,作文的预见性可体现一斑。
可以说,没有整个备课组的合力意识,一些事情的尽善尽美是不可想象的。
四、加强知识点规律的总括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寻求以不变应万变,是一年来备课组着力研究的一个问题,效果良好。
面对高考,什么事情都有可能,特别是语文科,由于作文的存在,更是充满很多的不确定性。
因此总复习中加强方法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在专题复习文学作品阅读时,针对学生做主观阅读题的普遍性茫然的特点,备课组在题型提问示例、答题模式、方法上专门印制了一些材料,配合典型例题,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
在诗歌鉴赏上,针对不同题材的诗歌及不同的题型特点,也专门总结了极为适用的答题模式和方法指导,等等这样的做法,无非就是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08年高考中的诗歌鉴赏尽管难度不会太大,但复习的做法有效地规范了学生的答题习惯,这一点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规范的答题,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语文的细节得分,不能忽视,这一点上,备课组在作文方法的指导上更是费尽心机。
比如作文卷面、字数、扣题、标题、开头、结尾等等都作了详尽的指导。
一些做法功效体现在细节,虽难于见其速效,但对学生产生的良性影响则是内在的,不可忽视。
五、群策群力,把尖子生的语文补漏放在突出位置,全组重视,充分发挥专业化优势,教师间取长补短。
尖子生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文科,这一点,大家心知肚明,领导更是非常重视。
其实,尖子生的语文成绩往往不见得尖,因此培优对语文科而言难度更大,备课组在年段统一部署下,结合本学科特点,对尖子生采取分专题集中突破,加强克服非智力性因素的指导,争取注意细节得分,提出“语文得分靠细节”的口号,在答题的规范性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作文方面,特别注意审题训练,杜绝在审题上出现问题。
另外,注重尖子生的作文语言训练,做到面对面细批细改,有的放矢。
此外,加强大小测试的跟踪,及时发现问题,加于解决。
其实,教师主观意识上的高度重视,潜意识中已经给这些尖子生们以积极的暗示:你绝对行。
高考结果表明,所有的尖子生的高考语文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高三7班均分达到114分,最高分134分。
可见,年段、备课组的一些做法确实值得总结。
总之,高三语文总复习是一个较长时间的教学总结疏理阶段,工作量大而杂,具体到备课组不同的教师,复习做法也总有一定的差异,复习效果也不尽相同。
回顾一年的做法,08年高考便是一种检验。
可以说,08年的高考作文《好奇心》是一道非常中性且平实的作文试题,承继了近几年高考作文无主题命题的特点,给学生以较大的立意自由。
但我们知道越是开放的题目,思想的提纯就越显得无序、浮动而不确定。
正因为题目太中性,没有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思考方向,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只能像无头苍蝇一样在感性的阅读、生活、思考、情绪、理念中胡乱碰撞,激发不出智性的思考,给深层的立意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而只能表达自己感性认知的作文基本上没有深刻的可能,从这一点看,难怪今年平淡低幼化甚至平庸的作文很多。
上述可知,我们在反思平时的作文复习时,深刻体会到了作文训练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主题意识的培养,要找准切入点做深入的主题挖掘,不能人云亦云,绝不能仅仅满足于不离题的层面,作文教学要出成效,更要在寻求学生立意深刻上下功夫。
另外,作文训练方式不能过于单一,特别是文体的训练要能多样化,不能太注重散文类或议论类的样式作文而忽略了对记叙类作文的训练。
(这很大程度上是受了近几年来高考优秀作文的影响,师生都有一种功利心理。
)一句话,总复习阶段,明确作文指导思想是至关重要的。
从阅卷的感受看,平时注重学生的书写训练至关重要,我很后悔,高三的时候没有坚持要求学校给我们配备那套钢笔字字帖。
个人觉得,文学作品阅读的复习在今年的总复习中所占时间也不少,总体上看,学生的规范作答意识有了很大加强,但复习效果总感觉还是不够好,我想,阅读教学还是在高一、高二就得重视的,因为培养阅读水平的周期较长,毕竟难言一日之功。
总复习还是在答题技巧、答题规范上、试题示例、语感加强等方面寻求些突破。
总复习的后阶段,对信息的搜集、判断、筛选是至关重要的,今年阅卷,有同行告诉我,他们做过今年的诗歌鉴赏题,说是某地的模拟试卷上出现的原题,因此,要关注各地的模拟,关注各种教研会的信息而又要加于甄别,特别要集中整个备课组的智慧经常对信息加于研讨,以图作出准确到位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