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大道公路施工组织设计

合集下载

标准化施工方案

标准化施工方案

目录 (1)1总则 (2)1.1 目的及适用范围 (2)1.2 编制依据 (3)1.3 章节划分 (3)2 施工准备 (3)2.1 施工场地布置 (3)2.2 技术资料准备 (4)2.3 基本要求 (5)3 桥梁基础及下部结构 (5)3.1 钻孔灌注桩 (5)钢筋笼机械连接施工工艺 (8)成孔检测与终孔 (12)3.2 承台 (15)3.3 墩柱、盖梁 (16)3.4 桥台 (20)4 上部结构 (21)4.1 预应力空心板梁施工(先张法) (21)4.2 预制板梁安装 (24)4.3 现浇箱梁 (26)气体保护焊施工工艺 (33)4.3.4 CO24.3.7全自动智能张拉施工工艺 (39)4.3.8预应力管道真空压浆 (45)4.4 钢箱梁施工方法 (52)5.总体、桥面系及附属工程 (56)5.1 桥面铺装 (56)5.2 护栏 (59)5.3 伸缩缝 (61)1.1目的及适用范围为提高苏州市吴中区吴中大道暨南湖路快速路工程WZNH-LQ02标高架桥梁施工质量,规范桥梁施工各项工序操作,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实现吴中区吴中大道暨南湖路快速路工程WZNH-LQ02标高架桥梁施工标准化,克服质量通病,促进吴中区吴中大道暨南湖路快速路工程WZNH-LQ02标高架桥梁施工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编制本标准化施工工艺。

开展施工标准化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工地标准化、施工标准化和管理标准化,专业包含道路、桥涵等工程。

1.1.1工地标准化工地标准化主要包括驻地和施工现场的标准化。

按照标准化要求建设施工、试验室及施工便道,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施工管理效率。

按照标准化要求建设各类拌和站、钢筋加工场地和材料存放场地,实现混合料(混凝土)集中拌制,钢筋集中加工,充分发挥集约化施工的优势,规范施工现场管理,保证工程质量。

按照标准化要求规范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安全标识及其他各类临时设施设置,消除隐患,文明施工。

1.1.2施工标准化按照规范要求,结合苏州市实际情况,细化路基、路面、桥涵等各项工程的施工标准化要求,优化施工工艺,严格工艺管理,提高施工效率和实体工程质量。

吴中交通设施工程(3篇)

吴中交通设施工程(3篇)

第1篇一、轨道交通1. 苏州市轨道交通7号线:作为连接吴中区、工业园区、相城区等多个城市中心的重要交通线路,7号线全长约29.6公里,设站25座。

其中,5座站点坐落于吴中区,极大地方便了沿线居民的出行。

2. 7号线南延段:该工程起于既有7号线木里站,向西沿东太湖路敷设,于规划旺山路路口设站。

全长约1.45公里,共一站一区间,将进一步强化湖西核心区与高铁新城、太湖新城之间的联系。

二、快速路网1. 星塘街南延工程:全长2065米,连接苏州工业园区和吴中区,通车后可节省20分钟通行时间。

该工程实现了星塘街与苏同黎公路间的快速通行,进一步拉近了园区、吴中、吴江的联系。

2. 塔韵路南延工程:全长1213米,是吴中太湖新城区域内的一条城市主干道,沟通越溪城市副中心与吴中太湖新城,预计2024年12月竣工。

三、桥梁工程1. 吴中太湖新城天鹅荡路官渡河桥:该项目全长2687米,道路宽度50米,预计2024年1月建成。

新建桥梁将助力周边路网通行能力提升。

2. 胜浦大桥改造工程引桥及连接线工程(吴中区段):全长约1.046公里,总投资约3.2亿元。

该工程是连接吴中区、工业园区的重要通道,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区域南北交通压力。

四、其他交通设施1. 长江路南延工程:北起长江路与七子路交叉处,沿现状长江路由北向南布线,下穿宝带西路、晋福路和七子山山体,止于旺山路与南官渡路交叉处。

路线全长6.428公里,其中七子山主线隧道全长6.18公里。

2. 塔韵路南延(文溪路-天鹅荡路)工程项目:全长1213米,设计车速50千米/小时,双向6车道,路幅宽度38-52米。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沟通越溪城市副中心与吴中太湖新城的重要通道。

总之,吴中区交通设施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未来,吴中区将继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结构,提升交通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

第2篇首先,吴中区积极推进轨道交通建设。

SⅡ-1 吴中大道路线说明

SⅡ-1 吴中大道路线说明

1. 路线概述本次施工图设计,在吴中大道老路路线的基础上,结合构造物布设、平纵面配合等作了进一步微调优化,提高了技术指标和线形标准。

起终点桩号为K0+000.000~K6+052.652,路线全长6.052公里。

1.1 设计遵循的规范、规程本施工标段设计遵循的规范、规程有:1)建设部《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2)建设部《市政工程设计技术管理标准》1993年;3)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4)交通部《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5)交通部《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6)交通部《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T006-98);在设计过程中,还参照了其他相关的规范、规程及规定。

1.2 设计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道路主干道Ⅰ级;2.计算行车速度:60公里/小时;3.路基宽度:42.5米4.平面线形要素:极限最小半径150米一般最小半径300米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600米5.超高:最大超高4%最大容许合成坡度6.5%6.纵坡:最大纵坡5%相应5%纵坡的坡长限制600米最短坡长170米7.竖曲线要素凸型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1800米凸型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1200米凹型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1500米凹型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1000米8.路面设计路面结构:沥青路面1.3 路线平面线形设计(1)设计原则a)充分利用老路b)路线布设时与沿线城镇规划相协调和配合,减少对城市的干扰,同时方便城市的利用,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c)尽量减少不良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等对路线及工程方案的影响。

d)避免对乡镇企业尤其是地方支柱企业以及学校的拆迁,尽可能减少对民房的拆迁,避免拆迁自来水管、高压电线、高压铁塔以及成林树木等。

e)重视环境保护,尽量避开水源、文物古迹,少占农田、高产田和经济林。

避开重要的电力、水利设施。

f)合理利用技术标准,使路线尽可能舒顺、直捷,以缩短里程,减小工程规模,降低工程造价和提高营运效益。

施工组织设计(吴中区苏蠡路西线)

施工组织设计(吴中区苏蠡路西线)

苏蠡路西线新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国建筑(一局)有限公司苏蠡路项目部二○○四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总说明第一节编制说明第二节工程概况第二章施工管理部署第一节组织管理,部署原则第二节施工准备工作第三节施工材料准备第四节施工用电计划第五节施工用水计划第三章施工步骤、形象进度及保证措施第一节施工步骤第二节形象进度第三节保证进度措施第四章主要施工方法第一节定位放线第二节桥梁工程第三节雨污水工程第四节道路工程第五节驳岸挡墙工程第六节通信管道工程第五章主要技术措施及施工机械第一节主要技术措施及施工机械第二节施工工序的技术先进性第三节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第六章项目质量保证计划第一节质量保证措施第二节安全管理及措施第三节降低成本措施第四节文明施工措施第五节工期保证措施第七章施工现象总体平面布置第八章配合协调第一章总说明第一节编制说明1.编制说明:本施工组织设计是本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文件之一,也是在工程施工中,用以指导本工程施工全过程各项生产活动的技术、经济的综合性文件。

本施工组织设计系根据业主单位所提供的由苏州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的施工图。

2.编制作用:本施工组织设计是以该工程为对象编制的,是该工程施工的全局性、指导性文件,其作用为:1—2—1.确定设计方案施工的可能性和经济合理性;1—2—2.为建设单位主管机关编制基本建设设计提供依据;1—2—3.为组织物资技术供应提供依据;1—2—4.保证及时地进行施工准备工作;1—2—5.解决有关建筑生产和生活基地组织或发展问题。

1—3.工程承包范围、内容及业主对工程的要求:1—3—1.工程承包范围:苏州市吴中区苏蠡路西线道路工程、排水工程与桥梁工程。

1—3—2.工程内容:苏州市吴中区苏蠡路西线道路工程、排水工程与桥梁工程。

1—3—3.业主对工程的要求:(1)本次工程的施工工期为180天。

(2)质量等级必须达到现行《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市政桥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2-90)、《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等国家标准规定的优良等级。

吴中大道绿化养护长效管理实施方案

吴中大道绿化养护长效管理实施方案

吴中大道绿化养护长效管理实施方案索引号EG230-D0100-2010-006发布机构苏州市吴中区农业局文件编号吴农〔2009〕字第150号公开日期2009-11-20 生成日期2009-11-20内容概述吴中大道绿化养护长效管理实施方案公开内容吴中大道绿色通道是吴中区重要道路绿化景观工程,为切实加强吴中大道绿化养护工作,巩固绿化建设成果,特制定吴中大道绿化养护长效管理实施方案。

一、成立吴中大道绿化管护专门机构根据区政府《关于加强吴中大道沿线环境综合整治管理的实施意见》要求。

经研究,成立吴中大道绿化管护领导小组。

组长:徐雪棣,副组长:余杏生,成员:朱华明、顾金忠、朱德敏。

下设养护管理工作组:组长:朱德敏,成员:黄伯良、程璇。

二、明确吴中大道养护管理目标1、吴中大道绿化养护由具备园林绿化二级以上资质(含二级)的专业队伍来承担,拥有较好的绿化专业技术力量,配置专门用于本养护工程并与本养护工程工作量相匹配的绿化养护专用设备。

养护工人需统一着装上岗,施工过程中无违章操作现象,无安全事故。

2、养护使用的植物材料、生产资料、机械设备和工具必须满足绿化养护的要求,并且对环境没有污染。

3、绿化养护按照“除草保洁、病虫防治、整枝修剪、追施肥料、抗旱排涝、防寒保墒、缺株补植”等要求加强专业化、制度化建设,养护后的绿地应保持植物生长旺盛,设施完善,环境整洁美观。

4、吴中大道绿化乔、灌、草错落有致,常绿与落叶树种交错种植,阔叶与针叶树种有机结合,四季草花争奇斗艳。

绿化养护努力做到:季季能看,月月可看,天天好看。

三、落实吴中大道绿化养护管理规范1、严肃制度,规范采购。

严格按照政府采购办法执行,做好吴中大道绿化养护工程招标工作,签订吴中大道绿化养护合同,做好吴中大道绿化苗木交接清点工作,做好吴中大道绿化养护经费的申请、结算和发放工作。

2、加强指导,规范考核。

①组建管理队伍,落实专人负责。

针对吴中大道绿化养护要求,明确职责,落实专人负责管理工作,选择具备较高专业技术职称、熟悉植物生长规律、具备多年绿化养护管理经验的工作人员,严格接受吴中区吴中大道长效管理领导小组的指导,专门从事吴中大道绿化养护管理工作,每天对吴中大道绿化养护至少巡查一次。

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范本

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范本

一、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长沙市岳麓新城区,西起金星大道路口,往东经观沙路、岳华路、东止银杉路,本标段旳起止桩号K0+060-K1+716.85,全长1656.85m,路幅宽30m。

1.1设计概况本工程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道I级。

设计荷载为:道路原则BZZ-100,路面为柔性路面。

1.1.1平面设计该工程位于岳麓新城区,地面起伏较大,从金星路附近起地势最高,至观沙路附近地势最低,地势升至岳华路后来,地势开始下降直至银杉路止。

该路线沿线充斥山丘、菜地、水塘,建筑物较少,主要为低层民房。

道路东西走向,全长1656.85m,宽30m,两侧各11m 车道,4m人行道。

仅在金星路、观沙路、岳华路、银杉路等路口设扩宽车道,机动车道增宽至14.5m,路幅宽增至37m,其他路口则不扩宽车道。

1.1.2路基1.1.2.1设计标高为中央分隔带外侧边沿路面标高。

1.1.2.2全线横断面共有两种型式,原则横断面一:4m(人行道)+3.5m(非机动车道)+15.0m(机动车道)+3.5m(非机动车道)+4m(人行道)=30.0m,原则横断面二:4m(人行道)+3.5m(非机动车道)+22.0m(机动车道)+3.5m(非机动车道)+4m(人行道)=37.0m。

道路横坡: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横坡均采用1.5%;人行道横坡坡度为2%。

1.1.2.3路基防护:因地形复杂,起伏较大,路基填、挖方高度亦较大,路基填方边坡按1:1.5放坡,挖方边坡按1:1。

在高填方与高挖方段均设计有边坡防护,同步在边坡两侧均设计有边沟。

1.1.2.4压实度原则:以重型击实标贯为准。

路基:路槽底面如下0-80cm,压实度不不不不大于95%;路槽底面80-150cm,压实度不不不不大于93%;零填挖路槽底面如下0-30cm,压实度为95%;土基设计回弹模量不不不不不不大于40MPa。

土基旳弯沉值不不不不不大于200。

1.1.3纵断面本工程地形较为复杂,高差较大(高差达24米)。

吴中大道道路景观设计方案说明

吴中大道道路景观设计方案说明

吴中大道道路景观设计方案说明作者:徐小峰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第16期摘要:随着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要求日益提高,作为城市空间组成部分的道路,除满足交通功能、划分街坊、提供公用设施用地外,还应考虑城市景观设计的要求,做到道路与城市景观的协调设计。

关键词:道路景观设计环境规划前言:吴中大道与市区道路有所不同,它沿途的自然景观资源较多,而城市人工景观资源相对较少。

随着城市建设的逐步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吴中大道将成为未来城市的主干道。

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其周边的自然环境资源,同时又为今后的城市发展打下良好的景观榜样,是设计中要解决的问题。

一、概况:吴中大道位于苏州市吴中区,贯穿吴中城区、吴中经济开发区、国际教育园区、越溪、浦庄,连接苏州太湖风景游览区、旅游度假区及木渎、胥口等镇区,全长17.2公里,占地10平方公里。

建成后的吴中大道将成为苏州城南的主干道。

;二、设计理念:演变·改变太湖流域,水乡泽国。

吴中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古吴文化的发源地。

从春秋到唐、两宋,明清,吴地经济繁华,也孕育出内涵特别丰富的吴文化。

演变:时代的变迁不会消融吴文化的主体,却更加让吴文化善于接受外来文化。

吴文化在长期的历史锤炼中,凝聚了追求发展和实现人的发展的创造精神,在面临挑战和机遇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

吴中作为古吴文化的承载体,在现代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不仅继承弘扬了吴文化的优秀传统,同样对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新吴中文化贡献出丰富成果。

改变:改造完成后将成为吴中区城市快速干道——吴中大道,它的建成将积极推动苏州城市化发展进程和环太湖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苏州城市内交通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将充分利用石湖景区及周边的景观、环境,将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城市空间元素有机的结合,体现城市与自然,古典与现代,历史与发展的完美结合。

设计将延续吴文化的“秀慧、细腻、柔和、智巧、素雅”古典特征,展现出吴中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新精神。

扩建吴中大道施工组织设计

扩建吴中大道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第一部分施工组织设计的文字说明第一章. 工程概况及施工管理目标第二章. 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第三章. 施工组织机构设置和任务划分第四章. 施工平面布置及总体进度安排第五章. 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技术方案第六章. 工程难点、重点分析及其应对措施第七章. 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劳动力计划按排第八章. 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第九章. 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第十章. 安全保证体系及安全保证措施第十一章. 冬雨季施工保证措施第十二章. 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第二部分施工组织设计的图表表9.1: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表9.2:劳动力计划表表9.3:施工进度计划表、用款计划表表9.4: 施工总平面图表9.5: 临时用地表1第一章、工程概况及施工管理目标一、工程概况及特点1.1、工程概况扩建吴中大道起点在东山大道路口,利用现有越湖路,局部文正学院段改线,终点为东吴南路路口。

路线全长13.055km。

根据主车道充分利用以及自来水管尽量布置在侧分带中的原则,考虑不同路段的交通量和交通组成的特点。

分段进行平面总体布置:以友新路高架为界,向东至东吴南路(K18+400—K20+893.37)采用外侧设置非机动车道形式,非机动车道宽4.5米,人行道宽4米;友新路高架以西至东山大道(K7+838.626—K18+400)采用外侧设置集散车道形式,集散车道宽7米,人行道宽2.5米。

在接近平交口处外侧为非机动车道,侧分带设置开口,机动车、非机动车分离,机动车进入平交口转换交通。

侧分带最宽16米,在桩号K16+380—K17+300段道路北侧;最窄4米位于文正学院段(K15+250—K15+550)以及桩号K20+050—K20+893段道路南侧。

路线平面线形采用城市道路主干道Ⅰ级技术标准,遵循减少拆迁的原则进行设计,并在综合分析道路的性质和功能、沿线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城市路网规划、专家意见后,确定了本次路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中大道C标段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单位:青岛第N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编制日期:二00六年四月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与范围第二章工程概况第三章施工总体部署第四章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案和方法第五章工期保证措施第六章质量保证措施第七章安全生产措施第八章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第九章季节性施工措施第十章地上、地下设施保护措施附图、附表第一章编制依据与范围一、编制依据(1) 苏州市吴中区东吴南路暨越湖路改造工程指挥部提供的扩建吴中大道工程施工招标文件、补遗书及有关资料;(2)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设计的施工图设计图纸;(3) 工程现场踏勘及调查情况;(4) 我单位的机械、技术力量及近年来承建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5) 各类施工技术规范、规程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6)各类地方性法律、法规。

(7)吴中大道施工建设合同。

二、编制范围吴中大道工程C标段范围内的所有工程量,主要包括路基、路面、桥涵、排水管道等。

吴中大道C标段起点为K11+000-终点K14+200,全长3200米。

第二章、工程概况一、工程概述吴中大道C标工程起点位于越溪镇南龙翔路口稍北处,利用原有越湖路作为主车道路基,加铺二灰碎石及沥青面层,扩建两侧侧分带及集散车道、人行道,增设雨、污排水系统,终点为旺山加油站西侧30米左右。

该段道路与230省道共线,标段工程范围全长3200m。

1、道路标准设计标准道路标准按城市主干道I级考虑,路基宽度为63.5-67米,设计车速为60km/h。

桥梁设计荷载采用公路-I级。

2、道路桥梁道路中途有桥梁四座,需拆除重建,钻孔灌注桩基础,重力式桥台,分别位于K11+320.593(苏旺桥为1*13米预应力空心板梁桥),K12+811.39(官渡港桥为1*10米预应力空心板梁桥),K13+576.48(肖家港桥为1*10米预应力空心板梁桥),K13+703.18(旺山荡桥为1*20米预应力空心板梁桥)。

3、道路箱涵通道道路中途尚有1-6*3.5米箱涵通道一座,中心桩号为K11+071.327。

4、道路排水沿途设DN800雨水管道6000米,,雨水检查井217座,雨水边井514座。

排水管材采用承插口砼管,普通橡胶圈接口。

5、道路线型本标段道路设计共设转点5处,最大转弯半径7000米,最小转弯半径380米,除JD7处不设缓和曲线外,其余皆设一定长度缓和曲线;设计最大坡度-1.45%,最小坡度0.05%。

6、道路路基路面主车道路面加铺厚度<48.5cm时,需将老路面进行开槽处理,保证老路面加铺厚度满足48.5cm,二灰碎石厚度为36 cm。

4cm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8cm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0.5cm 乳化沥青稀浆封层36cm 二灰碎石老路面开槽处理路面加铺厚度大于48.5cm路段,不需对老路面进行开槽,在路面面层下加铺一层玻璃纤维网。

4cm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8cm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0.5cm 乳化沥青稀浆封层>36cm 二灰碎石(分层碾压)拼接处设置土工格栅拓宽部分路面:当老路路面加铺厚度≤48.5cm时,老路面加铺补强路面结构按下表控制。

老路拓宽部分的路面结构根据相邻侧的老路加铺厚度而定,同时保证拓宽部分路面结构层厚度≥68.5cm。

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8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 加铺玻璃纤维网0.5cm 乳化沥青稀浆封层36cm二灰碎石基层拼接外设置单向土工格栅原老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开槽后顶面16cm二灰碎石20cm二灰土拓宽部分路基顶面当老路路面加铺厚度≥48.5cm时,老路面加铺补强路面结构表按下表。

老路拓宽部分的路面结构根据相邻侧的老路加铺厚度而定,同时保证拓宽部分路面结构层厚度≥84.5cm。

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8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0.5cm 乳化沥青稀浆封层≥36cm二灰碎石基层拼接外设置单向土工格栅原老路沥青混凝土路面16cm二灰碎石20cm二灰土拓宽部分路基顶面二、主要项目工程量吴中大道C标合同段,全长3200米,主要工程数量为:外借土方:205794 m3路基填素土:31256 m35%石灰土:65316 m38%石灰土:108860m312%石灰土:61440m2二灰碎石基层:46922m2沥青混凝土面层:12160m2中小桥:4座1-6*3.5m箱涵: 1座三、工程地理、地质1、气象、水文工程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总的特点是:四季分明,温暖湿润。

年平均气温14.0度~16.7度,呈南高北低分布。

极端最高气温38.0度~43度,极端最低气温-15.0度~-7.0度。

年平均相对湿度76%~82%。

无霜期230天~260天。

地下潜水埋深在0.40~1.90米,受大气降水和河水补给,随季节性有所变化。

2、交通情况本地区具有一个以上陆上交通和水运相辅的运输网络,交通运输方便。

第三章施工总体部署一、工程目标工程项目部由公司具有类似工程经验和施工状况熟悉的施工管理人员组成,我工程项目部本着“科学组织,安全高效,确保工期,文明施工”的原则,完成本工程施工的下述目标;质量等级:工程质量达到优良标准。

安全目标:无施工安全责任事故。

文明施工目标:达到文明标化工地标准。

工期目标:工期为14.5个月, 2006年4月28日开工,竣工日期为2007年6月30日,其中主车道及桥梁工程必须在2006年9月30日前完成。

二、组织机构设置本工程项目经理部由精干力量组成,全面负责并实施本工程项目的施工和质量管理工作。

项目经理部负责施工生产、协调及对内外关系,确保质量、安全、工期和文明施工目标的实现。

公司委派的项目主管负责协调项目部和公司相关部门的关系,项目经理部设项目经理、副经理和项目技术负责人,下设施工技术部、施工质量部、施工管理部、施工组织部。

组织5个专业施工队伍,分别为:道路队2个,桥梁队2个,排水管道队1个。

具体组织机构详见附表。

三、投入施工的主要机械设备1、设备配置说明设备配置遵循工程量大小及工期进度要求,按照优先使用先进设备,提高机械效率,尽量减小污染等原则,配置齐全,确保施工需要。

2、主要设备、仪器进场计划开工后根据施工计划安排,做好设备进场及检修计划,配足主要易损的零部件。

本合同段主要进场机械、设备计划见附表。

四、任务划分道路一队:完成K11+000-K12+600段道路。

道路二队:完成K12+600-K14+200段道路。

桥梁一队:完成苏旺桥、官渡桥桥梁及箱涵通道一座。

桥梁二队:完成肖家港桥,旺山荡桥桥梁。

排水管道队:完成全线排水管道施工。

五、施工平面总布置1、施工总平面布置总原则根据现场实地踏勘的实际情况,结合本工程的特点,施工场地用地范围较大,现状交通须场内需铺设便道,进场可由已有龙翔路、苏旺路进入,故总平面布置的原则是在红线外借地搭设施工队驻舍,项目部、监理部、业主办等设施拟采用在施工队旁搭设活动用房,具体布置情况详见施工平面图所示。

2、临时设施的建筑为了满足施工现场管理,按招标文件的要求并经现场实地踏勘的实际情况,搭建临时设施布置详见施工平面布置图。

施工用房原则采用轻质活动房,住房条件符合有关文明施工要求。

3、材料堆场原则上在现场设立堆场,砂、石子采用在拌和点集中堆放,水泥采用袋装水泥,并且随拌和机的移动而移动。

固定拌和场设专门的材料堆场,水泥采用散装水泥,水泥桶放置贮存。

管道材料原则上现场沿线堆放,随用、随运、随吊。

4、施工用电、用水根据招标文件,现场将根据提供的变压器中接出,全线采用三相五线制贯通,架空线路采用6~8米的电杆每40~50米布设,并每隔1根电杆的位置设置固定配电箱,固定配电箱内配置漏电保护器和接地装置,现场用电采用铁制轻型移动式配电箱从设置在电杆上的固定配电箱上接出,也采用三相五线制,并配置多个插座、闸刀,确保施工过程中一机一闸,满足施工过程中的用电需求,同时将电源接入各作业组驻地以及预制加工工场、钢筋、模板加工场和集中拌和场内,以满足加工生产和生活的用电需求。

架空线路如图设置在拟建道路的北侧红线边上。

施工用水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主要利用提供的水源接口接出水表,沿线计划设一寸半水管接至全线(布置于用电线路下)。

5、场地围护及施工便道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结合本工程的特点,以及确保现场交通畅通,在主要交叉道口及施工地段采用围护,将施工区域与车行道隔离;同时在工程起点附近设置龙门架及灯箱标志牌。

围护采用彩钢板加高砖墙支墩固定钢管,砖墙宽度不小于240毫米,砖墙外侧采用水泥砂浆粉刷,具体按苏州文明施工要求施工。

六、施工准备工作为保证工程能顺利进行,做好施工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工作计划,对施工机具设备、材料检验及成品检查、机具检查以及生活临时布置的各项工作应按要求完成,落实到责任人,并明确完成时间,并认真做好施工前技术准备、现场准备、物资准备。

1、现场准备①根据业主要求的施工进度总工期,我公司能够发挥自己企业的优势,竭力为业主创造各方面的条件,积极协助业主做好前期各方面工作,使工程早日开工,正常施工,按时完工。

②我公司在业主进场指令的当天内进场,进行前期施工准备工作,前期临时设施的搭设及租房工作,设备进场,具备办公条件等工作在7天内全部完成。

③及时提前办理接水、接电工作,对现场用电、用水、排水等进行调查,作出正确布置。

④对施工区域内的原有排水系统进行周密详实的调查,作出合理的临时排水方案,报业主及监理工程师批准,并根据监理工程师意见及现场条件进行正确、合理调整,减少由于施工引起的对施工区域内的原有各排水系统的影响。

2、技术准备组织专业工程测量组,根据业主提供的有关资料进行复测,并将测量结果交监理工程师审查。

由具有专业知识,经验丰富的有资格的技术人员担任测量工作,并配备符合精度要求的测量仪器。

组织参与本工程的工程技术人员,认真阅读设计文件,了解设计意图,熟悉设计内容,掌握设计要求,据此制订工作计划和工作标准。

编制本合同《质量计划》,对特殊过程进行重点控制,制订《过程检验和试验计划》,严格按计划实施。

配备各种施工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配备各种工程报告单和各种工序评定表,检查表等施工所需表格,并报监理、质监站审核、认可。

建立技术档案,专人负责,满足驻地监理工程师的要求。

3、物资和设备准备计划投入本工程的主要设备及物资见表《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需求表》,物资和设备根据工程需要和监理工程师的要求提前安排,并陆续进场。

为了保证前期施工之急需,安排首批主要设备和物资进场,包括挖掘机及活动房等,28日前后,运抵工地。

在工程开工前对各进场前的材料需对材料进行样品比较,在业主、设计、监理的同意下才可采购,并且对材料进行测试、强度指标满足设计要求(或规范要求)的前提下才进场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