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防及挡土墙超高计算 爬高计算
坝顶超高计算程序

正确取1.5米
30.76552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爬高累积频率换算系数,对不允许越浪的堤防,爬高累积频
2%,对允许越浪的堤防爬高累积频率宜取13%
地震涌浪高度m0.5
根据《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5.2.3:确定
地震区土石坝的安全超高时应包括地震涌浪高
度,可根据设计烈度和坝前水深,取地震涌浪
高度为0.5~1.5m。
达旗地震烈度为七度
Kp
积频率为5%的爬高值R 5%。
2、《堤防工程设计规范》:爬高累积频率换算系数,对不允许越浪的堤防,爬高累积频率宜取
宜取13%
累积频率宜取
R0
值
1%
的爬高值R5%。
越浪的堤防,爬高累积频率宜取2%,对允许越浪的堤防爬高累积频率取13%。
堤防超高计算公式

堤防超高计算公式堤防超高计算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洪水的动力特性和堤防的稳定性要求,确定堤防的最小超高,同时考虑到防洪能力、堤顶宽度和堤身稳定等因素,确定堤防合理超高。
一般计算堤防超高的方法包括经验公式、流力平衡法、工程实测和数值模拟等方法。
1.经验公式:堤防超高计算的常用经验公式有风险系数法、曼宁修正系数法、水动力系数法等。
其中,风险系数法通过统计历史洪水数据,根据洪水频率和水位来计算堤防超高;曼宁修正系数法根据洪水流量和堤防斜坡系数来计算堤防超高;水动力系数法根据洪水流速、堤防抗浪能力和防浪遮挡等级来计算堤防超高。
2.流力平衡法:流力平衡法是指根据洪水水位、洪峰流量和堤防截面形状,利用水动力学和静力学的基本方程,计算堤防超高。
通过平衡洪水的重力、水压力和碾压力,计算出需要的堤防超高。
这种方法相对比较精确,但计算比较复杂,需要考虑多个参数和方程。
3.工程实测:工程实测是指通过实际的堤防工程项目,根据洪水历史数据和堤防观测数据,计算出堤防超高。
这种方法以实际的工程数据为基础,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4.数值模拟:数值模拟是指利用计算机模拟洪水的流动和堤防的受力情况,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方程和边界条件,计算出堤防的合理超高。
这种方法通常使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可以较为准确地模拟洪水流动和堤防受力的情况,但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较高的技术要求。
综上所述,堤防超高的计算涉及到堤防的稳定性、防洪能力、堤身稳定和洪水动力学等多个因素。
不同的方法和公式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精度,需要根据具体工程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在进行堤防超高计算时,需要充分考虑洪水特性、堤防形状和堤防材料等因素,以确保堤防的安全运行和防洪效果。
堤防工程设计波浪爬高分析与计算

波高。
( 3) 水深。指某一设计标准设计水位下, 风区
该公式适用于内陆峡谷水库, 风速 V< 20 m/ s、
内 ( 主 风 向 风 区 长 度 范 围 内 ) 的 水 深 。当 风 区 内 水 风 区 长 度 F< 20 000 m 的 情 况 , 计 算 波 浪 的 波 高
深沿风向变化较大时, 应将水域分成几段来计算 和平均波长。
!2
ricos !i Fe= i
!cos!i i
式 中 ri— 在 主 风 向 两 侧 各 45°范 围 内 , 每 隔△! 角 由计算点引 到对岸的 射 线 长 度 , m; △!—射 线 与 主 风 向 上 射 线 r0 之 间 的 夹 角 ( °) , !i= i·△!。 计 算
[收稿日期] 2005- 12- 12 [作者简介] 李 士 峰 ( 1963- ) , 男 , 黑 龙 江 省 明 水 县 人 , 高 级 工 程 师 , 主 要 从 事 水 利 工 程 规 划 设 计 工 作 。
浪 要 素 , 还 综 合 反 映 了 风 速 、吹 程 、水 深 对 风 浪 要 海 大 学 曾 对 规 则 波 、不 规 则 波 的 单 突 堤 和 双 突 堤
素的影响。显然江河风浪计算情况与水库蓄水后 以及岛式防波堤后绕射变形作过研究 , 提出了相
和深海的风浪计算情况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应 应的计算公式和计算图解。
播变形及波浪爬高分析计算方法, 结合实际工程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 提出合适计算方法。
[ 关键词] 堤防工程; 波浪要素; 波浪爬高
[ 中图分类号] TV139.2+3
[ 文献标识码] B
波浪爬高是由波浪形成的, 而当工程所在位 置 处 于 有 限 风 区 内 ( 对 岸 距 离 小 于 100km) , 主 要 为风成浪。风浪的形成取决于风场要素( 包括风 速 、风 区 长 度 、风 时 ) 和 水 深 。对 于 有 限 风 区 , 可 不 计入风时的影响, 波浪的成长主要取决于水面风 速 、风 区 长 度 及 其 水 深 。
堤顶超高计算第二段

5.4 堤顶高程石川河阎良区段防洪工程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洪水,相应为2级堤防工程。
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要求,设计堤顶高程为设计洪水位加超高,超高为波浪爬高、风壅增高及安全加高三者之和。
(1)堤顶超高按下式计算:Y=R+e+A式中:Y ——堤顶超高(m); R ——设计波浪爬高(m); e ——设计风壅增水高度(m) A ——安全加高,取0.8(m)。
波浪的平均波高和平均波周期采用莆田公式计算:平均波高: 平均波周期:T m =4.438h m 0.5 式中: h m —平均波高,m ; T m —平均周期,s ;V —计算风速,m/s ;石川河历年汛期最大风速平均值的1.5倍(24m/s );D —风区长度,165m ; H m —水域平均水深,3.3m ; g —重力加速度,取9.81m/s 2。
⎪⎪⎭⎪⎪⎬⎫⎪⎪⎩⎪⎪⎨⎧=])(7.0[13.0)(0018.0])(7.0[13.07.0245.027.022V gH tg V gD th V gH th V gh m m m平均波长: L m =式中: L m —平均波长,m ; T m —平均波周期,s 。
(2)当m =1.5~5时,设计波浪爬高R p 按下式计算:式中:R P —累积频率为P 的波浪爬高(m);K △—斜坡的糙率,草皮护坡取0.85;K V —经验系数,可根据风速V(m/s)、堤前水深d(m)、重力加速度g(m/s 2)组成的无维量gd V / 确定;K P —爬高累积频率换算系数,对不允许越浪的堤防,爬高累积频率宜取2%;m =ctga,根据边坡比m=3; h m —堤前波浪的平均波高(m); L m —堤前波浪的波长(m)。
(3)设计风雍增水高度e 按下式计 算:式中:e —计算点的风壅水面高度(m);K —综合摩阻系数,取K=3.6×10-6;V —设计风速,按计算波浪的风速确定,取24m/s ; F —由计算点逆风向量到对岸的距离,165(m);)2(22mLH th m gT m ππmm P L h mK K K R 21+=P ∆νβ=cos 22gdFkV ed —水域的平均水深3.3(m);β—风向与垂直于堤轴线的法线的夹角,23o 。
堤防超高计算表

R=K△Kv(HL) /(1+m )
平均水深d(m) 1 1.55 1.63 V/(gd)1/2 6.704783997 5.385412102 5.25159213
经验系数Kv 1.3 1.3 1.3
斜坡的坡度系 数m 2 2 2
波高H(m) 0.109947068 0.150102222 0.083637292
平均波浪爬高 R(m) 0.243638413 0.366307121 0.206009148
折减系 数 1 1 1
H/d 0.10995 0.09684 0.05131
累计频率换 累计波浪爬高 算系数Kp R(m) 1.94 2.07 2.07 0.472658522 0.75825574 0.426438937
1/2
cosβ 0.8481981 0.70738827 0.37516438
2 1/2
风壅高度e(m) 0.0068634 0.0073858 0.0009312
莆田公式波浪爬高R的计算
工况 工况一:设计水位 工况二:设计水位 工况三:设计水位 斜坡的糙率渗 透性系数K△ 0.8 0.8 0.8 风速 V(m/s) 21 21 21 风驱长度 F(km) 100 200 50
莆田公式计算结果:
工况一:设计水位 工况二:设计水位 工况三:设计水位 y=e+R+A= y=e+R+A= y=e+R+A= 1.08 1.37 1.03 (m) (m) (m)
A
安全加高取值:A(m) 工况一:设计水L(m) 2.495808154 4.132443535 2.345721109
堤防超高计算 风壅高度e的计算
工况 工况一:设计水位 工况二:设计水位 工况三:设计水位 综合摩阻系数K 0.0000036 0.0000036 0.0000036 风速 V(m/s) 21 21 21
各种挡土墙计算公式下载

各种挡土墙计算公式一:各种挡土墙计算公式引言:挡土墙是一种常见的土木工程结构,用于防止土地塌方、控制土壤流失和稳定地势。
在设计挡土墙时,我们需要使用各种计算公式来确定合适的尺寸和材料。
本将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挡土墙计算公式,并附上相应的。
1. 塑性整理挡土墙计算公式:考虑到土壤的塑性变形和稳定性,塑性整理挡土墙是常用的挡土墙类型之一。
下面是塑性整理挡土墙的计算公式:(公式1):挡土墙稳定系数计算公式(公式2):挡土墙侧壁稳定系数计算公式(公式3):挡土墙排方稳定系数计算公式(公式4):挡土墙键合稳定系数计算公式2. 重力挡土墙计算公式:重力挡土墙是最简单的挡土墙类型,其稳定性依靠墙体的自重。
以下是重力挡土墙的计算公式:(公式5):重力挡土墙稳定性计算公式(公式6):重力挡土墙底部宽度计算公式(公式7):重力挡土墙顶部宽度计算公式3. 桩墙计算公式:桩墙是由挡土桩和挡土板组成的挡土结构。
桩墙的计算公式如下:(公式8):桩的侧向承载力计算公式(公式9):桩的弯矩计算公式(公式10):挡土板的承载力计算公式4. 杆件软土墙计算公式:杆件软土墙是由罗列的挡土杆件和软土填充物组成的结构。
以下是杆件软土墙的计算公式:(公式11):挡土杆件的承载能力计算公式(公式12):挡土杆间的水平位移计算公式(公式13):挡土杆间的垂直位移计算公式5. 深挖挡土墙计算公式:深挖挡土墙常用于建造基坑的支护,以下是深挖挡土墙的计算公式:(公式14):挡土墙的稳定性计算公式(公式15):挡土墙的变形计算公式附件:1. 塑性整理挡土墙计算公式2. 重力挡土墙计算公式3. 桩墙计算公式4. 杆件软土墙计算公式5. 深挖挡土墙计算公式法律名词及注释:1. 挡土墙:阻挠土壤坡面滑坡和侵蚀的结构。
2. 稳定系数:评估挡土墙的稳定性的参数。
3. 塑性整理:通过人工整理提高土壤的物理性质。
4. 重力挡土墙:靠墙体自重保持稳定的挡土墙。
5. 挡土桩:用于支撑和增强土壤结构的桩。
堤防及挡土墙超高计算 爬高计算

堤顶超高计算成果表
汛期多年平均 最大风速(m3/s)
风区长度F (m)
平均水深d (m)
平均波高H (m)
平均波周期T (m)
14
500
12
0.237
2.162
计算波长L (m)
风浪爬高R 风壅水面高e 安全加高A 计算堤顶超高Y
(m)
(m)
(m)
(m)
7.305
1.090
0.003
0.6
1.69
30
Kp 不允许越浪
允许越浪
Kβ
2.07
1.54
0.92
不允许越浪(p=2%):风浪爬高Rp= 允许越浪(p=13%):风浪爬高Rp=
堤顶超高计算表
1.090 0.811
风浪爬高R (m)
风壅水面高e 安全加高A
(m)
(m)
计算堤顶超高Y (m)
1.090
0.003
0.6
1.69
堤顶超高采用值Y= 1.7
风浪要素计算表
汛期多年平均 最大风速(m3/s)
计算风速V (m3/s)
风区长度F (m)
平均水深d (m)
14
21
500
12
平均波高H= 0.237
平均波周期T= 2.162
计算波长L= 7.305
风壅水面高度计算表
风向角β
计算风速V (m3/s)
风区长度F (m)
平均水深d (m)
30
21
500
12
风壅水面高e= 0.003
风浪爬高计算表
①当m=1.5-5.0时
计算风速V (m3/s)
平均水深d (m)
平均波高H (m)
堤防及挡土墙超高计算

堤防及挡土墙超高计算在水利工程、道路工程以及建筑工程等领域中,堤防和挡土墙的设计与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而其中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超高计算,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堤防和挡土墙。
堤防,主要是用于防止洪水泛滥,保护周边地区免受水淹。
挡土墙呢,则常用于支撑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土体变形失稳。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超高计算呢?简单来说,就是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超出预期的情况。
比如洪水水位可能会超过设计标准,或者土体压力的变化可能会超过原本的预估。
如果在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一旦出现极端情况,堤防和挡土墙就可能会失效,从而导致严重的后果。
在进行超高计算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洪水的流量和水位。
通过对历史洪水数据的分析,以及对当地水文条件的研究,可以预测可能出现的最大洪水水位。
但这还不够,还需要考虑一些不确定性因素,比如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的降雨量增加,或者河道淤积可能导致的水位上升等。
因此,在计算超高时,通常会在预测的最大洪水水位基础上,再加上一定的安全余量。
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土体的性质和压力。
对于挡土墙来说,所承受的土体压力大小和分布情况会直接影响其稳定性。
土体的类型(如砂土、黏土等)、含水量、坡度等都会影响土体压力的计算。
在进行超高计算时,需要根据实际的土体情况,准确计算土体压力,并考虑可能出现的最大压力情况,以确保挡土墙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此外,风荷载、地震作用等外部因素也可能对堤防和挡土墙产生影响。
在一些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或者地震多发区,这些因素的影响不能忽视。
风荷载可能会对堤防的结构产生水平推力,地震作用则可能导致土体的震动和变形,从而增加堤防和挡土墙的受力。
在具体的计算方法上,有多种理论和公式可供选择。
常见的有库仑土压力理论、朗肯土压力理论等用于计算土体压力;对于洪水水位的预测和超高计算,可能会用到水文统计分析、水力学模型等方法。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方法都有其适用条件和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修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7 1.54 不允许越浪(p=2%):风浪爬高Rp高R (m) 1.090 风壅水面高e (m) 安全加高A (m)
0.003 0.6 堤顶超高采用值Y= 1.7
堤顶超高计算成果表
汛期多年平均 最大风速(m3/s) 14 计算波长L (m) 7.305 风区长度F (m) 500 风浪爬高R (m) 1.090 平均水深d (m) 12 风壅水面高e (m) 0.003 平均波高H (m) 0.237 安全加高A (m) 0.6 平均波周期T (m) 2.162 计算堤顶超高Y (m) 1.69
21 30 风壅水面高e= 0.003 ①当m=1.5-5.0时 计算风速V (m3/s) 21 V/(g*d)0.5 1.94 不允许越浪 平均水深d (m) 12 H/d 0.02 Kp
风浪爬高计算表
平均波高H (m) 0.237 K△ 0.9 允许越浪 1.090 0.811 计算堤顶超高Y (m) 1.69 计算波长L (m) 7.305 Kv 1.08 m 2 β 30 Kβ 0.92
风浪要素计算表
汛期多年平均 最大风速(m3/s) 14 平均波高H= 计算波长L= 计算风速V (m3/s) 21 0.237 7.305 风区长度F (m) 500 平均水深d (m) 12 假定波长L (m) 7.305
平均波周期T= 2.162
风壅水面高度计算表
风向角β 计算风速V (m3/s) 风区长度F (m) 500 平均水深d (m) 12 综合摩阻系数 K 3.60E-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