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精品]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题复习专题部编版7
部编版语文中考总复习(重点篇目及名著导读)(含答案)七年级下

部编版语文中考总复习(重点篇目及名著导读练习题)(含答案)七年级下册一、阅读《孙权劝学》,完成后面题目。
1.《孙权劝学》一文的作者是(),是()时代的政治家、史学家。
他主持编纂的()是我国第一部()通史巨著。
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横线词(1)卿今当涂掌(2)蒙辞以军中多务(3)但当涉猎(4)及鲁肃过寻阳(5)即更刮目相待3.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通,)4.古今异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2)见往事耳(古义:今义:过去的事)5.找出《孙权劝学》一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至少写一个)6、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7.重难点分析(1)文中写鲁肃“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对表现吕蒙有什么作用?(2)读完本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雄兔脚扑朔5、翻译句子。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6、重难点分析文章结尾与故事本身没有直接关系,是否多余?为什么?三、阅读《卖油翁》,完成后面题目。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4、古今异义。
(1)是非木柿(古义今义:正确和错误)(2)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今义:一门学科)5、.翻译句子。
(1)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6.重难点分析。
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六.古诗句理解性默写1.《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的诗句是:,。
2.《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
3.《望岳》中,“,”一句写出了泰山山势雄峻高大、景色秀丽。
4.《望岳》中,“,”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
5.《登飞来峰》中“,”一句表现诗人不畏艰难,极具深刻哲理。
6.“,”(陆游《游山西村》)此句不仅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而且蕴意深刻,常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名著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名著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名著阅读1.阅读《骆驼祥子》选段,完成题目。
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铺主打算挤到个整数,说了不知多少话,把他的车拉出去又拉进来,支开棚子,又放下,按按喇叭,每一个动作都伴着一大串最好的形容词;最后还在钢轮条上踢了两脚,“听听声儿吧,铃铛似的!拉去吧,你就是把车拉碎了,要是钢条软了一根,你拿回来,把它摔在我脸上!一百块,少一分咱们吹!”样子把钱又数了一追:“我要这辆车,九十六!”铺主知道是遇见了一个死心眼的人,看看钱,看看祥子,叹了口气:“交个朋友,车算你的了。
保六个月,除非你把大箱碰碎,我都白给修理。
保单,拿着!”(1)结合选段中的相关语句,简要分析样子的性格。
(2)小说结尾写道:“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
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
你认同这种说法吗?结合整部小说,谈谈你的观点,并用具体情节支撑你的观点。
【答案】(1)示例1:选段通过“脸通红”“手哆嗦”等细节写出了祥子买车时的激动、急迫,表现了祥子朴实(内向、老实)的性格。
示例2:选段通过祥子“我要这辆年”两句重复的语言,表现了祥子坚定(执拗、朴实、死心眼)的性格。
(2)示例1:同意。
老实、健壮、坚忍的祥子最终沦为麻木、倒、狡猾、自暴自奔的“走兽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黑暗的社会是造成祥子悲剧人生的主要原因(车被大兵抢走了,买车的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他的希望次次破灭)。
他人的影响也是造成悲剧的另一个原因(虎妞的难产死亡,小福子的自杀)。
示例2:不同意。
“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这话太绝对,祥子自身的性格局限(双重性、堕落性、劣根性)也是悲剧人生的一个因素,例如他完全可以带小福子过上安定的生活,但他怕小福子一家拖累自己,没有答应小福子的请求,造成小福子失去最后的希望。
他的性格局限对他的人生悲剧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解析】【分析】⑴起初,祥子是一个纯朴、善良、为人正直并追求独立的人。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下册名著中考复习题

初中语文(部编版)名著阅读练习(七年级)一、《朝花夕拾》(七年级上册)1.根据以下提示写出《朝花夕拾》中人物的名称。
(6分)(1)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2)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3)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4)他的脸是圆而胖的,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5)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6)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
()答案:(1)范爱农(2)藤野先生(3)寿镜吾先生(4)陈莲河(5)阿长(6)衍太太2.读名著,我能行。
请结合下面题目的要求介绍《朝花夕拾》。
(5分)(1)请结合《朝花夕拾》中的内容,补充下列句子。
(2分)读名著,我们能学习到人物的高贵品质,如吴承恩《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我们能学到他嫉恶如仇的高贵品格;读名著,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的一片柔情,如鲁迅《朝花夕拾》里讲述的,。
答案:(1)示例:阿长的故事,我们能体会到鲁迅对长妈妈的感恩和怀念。
(2)①治学严谨和蔼可亲没有民族歧视②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
而严太太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
③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
3.你作为学长,将要对初一新生做《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
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按要求填空。
(5分)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
在书中,有描述“我”与小动物为友的①;有表现“我”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②;也有反映“我”家乡赛会风俗的③。
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④和⑤,令人回味无穷。
(1)将下面题目的序号填在①②③对应的横线上。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名著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名著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名著阅读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尼摩船长走在前面,他的同伴在后面距离好几步跟随着我们。
康塞尔和我,彼此紧挨着,好像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金属外壳交谈似的。
我不再感到我的衣服,我的鞋底,我的空气箱的沉重了,也不觉得这厚厚的圆球的分量,我的脑袋在圆球中间摇来晃去,像杏仁在它的核中滚动一般。
(1)选文出自世界文学名著《________》。
(2)尼摩船长等人散步的地点是()A.雪山上B.太空中C.海底D.船上(3)说说小说中的灵魂人物尼摩船长是个怎样的人。
【答案】(1)海底两万里(2)C(3)示例1:尼摩船长逃避人类,蛰居海底,而又隐隐约约和陆地上的某些人有一种特殊联系。
他富有同情心,性格阴郁、知识渊博、带有浪漫、神秘色彩,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人物。
示例2:尼摩船长是一位不明国籍的神秘人物,是杰出的建筑师、工程师、航海家和学者。
他身材高大,目光犀利,有着哲人般的沉静,蔑视人类社会的法规。
他勇敢刚毅,有着超人的智慧,乐观自信,富有同情心,崇尚自由独立,是一名富有正义感、反对压迫的战士。
【解析】【分析】(1)根据文段中“尼摩船长、康塞尔”等人名可知选自《海底两万里》。
(2)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
由文段中“我不再感到我的衣服,我的鞋底,我的空气箱的沉重了,也不觉得这厚厚的圆球的分量”可以分析,尼摩船长等人散步的地点是海底,因为有水的浮力。
故选C。
(3)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形象的分析。
尼摩是个有正义感的反抗英雄,他对民族压迫和殖民主义极端痛恨,向往民主与自由。
这个知识渊博的工程师,遇事头脑冷静,沉着而又机智。
表面看来,尼摩艇长似乎是个与世隔绝的心如死灰的隐士,然而从他内心深处迸发出的炽热的感情,表明他是一个时刻关注着世界政治风云的科学战士。
尼摩艇长所渴望的不是金钱和财富,而是人身的自由和幸福。
结合作品内容分析,尼摩船长很勇敢、沉着冷静,在印度人遇到危险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同鲨鱼搏斗;在与鲨鱼的搏斗中,毫不慌乱,冷静地选择进攻的时机;“尼摩船长首先关心的事是要救活这个不幸的采珠人”,他富有爱心,关爱被压迫国家的人民;他愿意用自己的生去换取印度人的生命,有牺牲精神。
九年级《初三名著阅读》 常考知识点整理部编版语文7知识梳理

九年级《初三名著阅读》常考知识点整理部编版语文7知识梳理一、名著阅读题1.下列对名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艾青诗选》中收录了著名诗人艾青的大量诗作,这些诗作的特点是力量雄浑,语言直截了当,意象强烈鲜明。
B.《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之一,它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一位叫尼摩的船长驾驶着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诺第留斯号”,在大海中自由航行。
C.《水浒传》中宋江的绰号“及时雨”、吴用的绰号“智多星”、林冲的绰号“行者”。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
主人公保尔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2.阅读下面的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A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
A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
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
”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1)以上文段选自名著《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
(2)文段中的A是小说中的人物____________,从文段中能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____的人。
3.填空。
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结尾“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没有灯光的晚上”指______;“温暖”指____;诗句表现了诗人______的情怀。
4.下面选文出自《水浒传》最后一回,请判断选文中A、B分别是谁,并写出判断的理由。
次日,具舟相送。
A道:“哥哥几时起义兵,我那里也起军来接应。
”B道:“兄弟,你休怪我!前日朝廷差天使赐药酒与我服了,死在旦夕。
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
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
我死之后,恐怕你造反,坏了我梁山泊替天行道忠义之名。
因此请将你来,相见一面。
部编版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复习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复习试题含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4分)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
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
众人劝着不住。
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死了人,为甚么这‘号啕痛’也是的?”周进也不听见,只管扶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
(1)以上文段出自我国清代(朝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1分)(2)选文是周进疯癫举动的片段描写,体现讽刺小说“指摘时弊”的艺术特点。
阅读这类讽刺作品,需要注意哪几个方面?(3分)示例:①体会批判精神;②欣赏讽刺笔法(夸张、对比等);③联系现实深入理解;④联系写作背景;⑤分析人物形象;⑥分析作品的内容或主题。
(答出3点即可,每点1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4分)大火封住了桥头。
火势凶猛,映红了渐渐暗下来的黄昏天色。
南岸的杨成武大声喊:“同志们!这是最后的关头!莫怕火!冲过去!冲呀!敌人垮了!冲呀!”南岸所有的红军官兵都呐喊起来:“冲呀!莫怕火!冲过去就是胜利!”攀在最前面的廖大珠连长喊了一声:“同志们,跟我前进!”然后他站起身第一个冲进火海。
(1)选文出自我国军旅作家王树增的长篇纪实文学《长征》。
(1分)(2)阅读《长征》一书,我们能从红军长征中领悟到哪些宝贵精神?(3分)示例:①坚持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②团结互助(众志成城);③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前赴后继);④百折不挠(克服困难,坚韧不拔);⑤一切从实际出发(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保持战略定力)。
(答出3点即可,每点1分)题型1填空题填空题主要包括作家作品、国别年代、创作成就、影响地位、人物形象、典型情节、典型评价等。
填空题的复习技巧:①注重平时的积累(涉及面要广,记忆要准确)。
②分类法,按古代、现代、外国三类来整理。
③网络法,如作家——篇名——主要人物,形成网络。
七年级语文《名著阅读》专题试卷及答案(K12教育文档)

七年级语文《名著阅读》专题试卷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语文《名著阅读》专题试卷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语文《名著阅读》专题试卷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七年级语文《名著阅读》专题试卷注意事项:1、试卷共8页,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本试卷中所有选择题答案必须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纸规定位置。
祝你考试顺利!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童年》中阿廖沙第一次挨外祖父打是因为( )A. 和萨沙打架B. 骂外祖父 C。
将碗打碎 D. 将白桌布染成蓝色2、《童年》中那个“又黑又瘦,眼睛像龙虾似的突出,说起话来急急忙忙的,老被自己的话哽得不接气.他常常鬼鬼祟祟地东张西望……”的人是()A. 雅科夫的萨沙B. 米哈伊尔的萨沙 C。
小茨冈 D. 奥夫相尼科夫上校3、外祖母说舅舅们和外祖父“不知羞耻”、“一家子蠢货"、“贪心狼",原因是他们( )A. 抢夺家产 B。
经常打架 C. 怂恿小茨冈到市场偷窃 D。
毒打孩子们4、第一个教会阿廖沙识字的人是()A。
外祖父 B。
外祖母 C。
雅科夫 D。
小茨冈5、阿廖沙和他的那些“伙伴们”时常靠______挣钱。
( )A。
把抢来的东西卖掉 B.把书本卖掉 C.给人当童工D。
捡破烂6、这段日子,最常在我身边的是外祖母,还有□。
□方脸庞、宽胸脯,大脑袋上是一头卷曲的头发。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专题复习 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专题复习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含答案)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艾青,原名蒋海澄,诗人,1966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真挚,诗风清新。
B.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一路走过女儿国、大人国、飞岛国、慧姻国等多个国家。
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去到西天,取得了真经。
C. 在《朝花夕拾》中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鲁迅先生明明赞扬长妈妈,却从她的缺点说起,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
D. 李逵,绰号“黑旋风”,使两把斧,力大如牛,为人爱僧分明。
【答案】 B【解析】【分析】B错误,没有经过大人国、飞岛国、慧姻国。
故答案为:B【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
2.下列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它率意灵动体式全无定法,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B. 张老师在书房里挂了一副对联,上联是“经霜更知秋水明”,下联是“历劫方显钢骨硬”。
李老师说上下联挂反了。
李老师的判断是对的。
C. 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按照传统的习俗人们通常会去登高,然后喝一些雄黄酒,到了晚上还会一起去赏月、猜灯谜,活动丰富多彩。
D. 小明在家不爱学习,妈妈教导他说:“我今年40岁了,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了,我知道学习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你要改正啊!”【答案】 B【解析】【分析】A项错误,《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B项正确。
C项错误,赏月、猜灯谜不是重阳节的习俗。
D项错误,知天命表示年龄“五十岁”。
故答案为B。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科举、宗法、礼俗、古代音律、名人事迹、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阅读题复习专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4分)(1)最让我感到不好受的是,母亲在外祖父家的处境。
她总是愁眉不展的样子,常常一个人呆呆地站在窗前。
刚回来的时候,她行动敏捷,充满了朝气。
可是现在眼圈发黑,头发蓬乱,好些天不梳不洗了。
这些让我感很难受,她应该永远年轻,永远漂亮,比任何人都好!”(2)我隐隐约约地觉得,外祖父在计划一件使外祖母和母亲非常害怕的事情。
他常到母亲的屋子里去,大嚷大叫,叹息不止。
有一回,我听见母亲在里面高喊了一声:“不,这办不到!”砰地一声关上了门。
(3)当时外祖母正坐在桌子边儿上缝衣服,听见门响,她自言自语地说:“天啊,她到房客家去了!”外祖父猛地冲了进来,扑向外祖母,挥手就是一巴掌,甩着打疼的手叫喊:“臭老婆子,不该说的不许说。
”“老混蛋!”外祖母安详地说,“我不说,我不说别的,你所有的想法,凡是我知道的,我都说给他听!”他向她扑了过去,抡起拳头没命地打。
外祖母躲也不躲,说:“打吧!打吧!打吧!”我从炕上捡起枕头,从炉子上拿起皮靴,没命地向外祖父砸去。
可他没注意我扔东西,正忙着踢摔倒在地上的外祖母。
水桶把外祖父绊倒了,他跳起来破口大骂,最后恶狠狠地向四周看了看,回他住的顶楼去了。
(4)外祖母吃力地站起来,哼哼唧唧地坐在长凳子上,慢慢地整理凌乱的头发。
我从床上跳了下来,她气乎乎地说:“把东西捡起来!好主意啊,扔枕头!”“记住,不关你的事,那个老鬼发一阵疯也就完了!”她说着说着突然“哎哟哎哟”地叫了起来:“快,快,过来看看!”我把头发分开,发现一根发针深深地扎进了她的头皮,我使劲把它拔了出来,可又发现了一根。
“最好去叫我妈,我害怕!”她摆摆手,说:“你敢?没让她看见就射天谢地了,现在你还去叫,混蛋!”(5)她自己伸手去拔,我只好又鼓足了勇气,拔出了两跟戳弯了的发针。
”“疼吗?”“没事儿,明天洗洗澡就好了。
”她温和地央求我:“乖孩子,别告诉你妈妈,听见了没有?”“不知道这事儿,他们爷俩的仇恨已经够深的了。
”“好,我不说!”“你千万要说话算数!”“来,咱们把东西收拾好。
”“我的脸没破吧?”“没有。
”“太好了,这就神不知鬼不觉了。
”(6) 我很受感动。
“你真像圣人,别人让你受罪,你却不在乎!”“净说蠢话!圣人,圣人,你真会说!”她絮絮叨叨地说了半天,在地上爬来爬去,用力擦着地板。
我坐在炕炉台儿上,想着怎么替外祖母报仇雪恨。
(7)我这是第一次亲眼看见他这么丑陋地殴打外祖母。
昏暗的屋子里,他红着脸,没命地挥打踢踹,金黄色的头发在空中飘扬……我感到忍可忍,我恨自己想不出一个好法来报仇!1.结合整部小说,分析外祖父打外祖母的原因。
(2分)2.根据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4分)(1)他向她扑了过去,抡起拳头没命的答。
(赏析加着重号的词语)(2)外祖母吃力地站起来,哼哼唧唧地坐在长凳子上,慢慢地整理凌乱的头发。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3.选文采用了第几人称进行叙述?有什么好处?(3分)4.从选文看,外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5.选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请找出一例,并作简要分析。
(3分)答案:1.外祖父强迫母亲改嫁,母亲拼命反抗,外祖父异常生气,将气愤转嫁到外祖母身上,毒打外祖母,将发针深深地扎进外祖母的头皮。
2.(1)“扑”写出了外祖父迅速、蛮横的动作;“抡起”指手臂用力旋动写出了外祖父打得很用力。
这两个词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外祖父毒打外祖母的凶狠,表现了外祖父的残忍。
(2)运用动作描写,具体传神地写出了外祖母从地上吃力地站起来的情形,从侧面表现外祖父毒打外祖母之狠。
3.第一人称,增加故事的真实性,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情感和进行心理描写。
4.外祖父是一个专横、残暴、脾气火爆的人。
5.示例:母亲刚回来时行动敏捷,充满了朝气,与现在眼圈发黑,头发蓬乱,愁眉不展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母亲在外祖父家处境不好,突出了外祖父专横、残暴对母亲的影响之大。
二、根据名著内容回答问题。
(6分)1.对《简·爱》的故事情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简·爱无法忍受恶毒残暴的约翰·里德的殴打,奋起反抗,被舅妈里德太太关进红屋子。
B:在桑菲尔德庄园,简·爱去探望换上了伤寒病的好友海伦,海伦在简·爱的陪伴下,在熟睡中安然去世。
C:简·爱在给费尔法克斯太太到干草村寄信的路途上,邂逅了因路滑而和马一起摔倒在地的罗切斯特。
D:简·爱在沼地居得到了圣约翰的救助后,又到莫尔顿学校做了一名乡村教师。
2.简·爱是大家熟悉的艺术形象。
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写出他身上令人赞赏的某种精神品质,并结合有关内容加以分析。
(3分)答案:1.B2.敢于反抗简·爱从小父母双亡,寄养在舅妈家,面对舅妈的嫌弃、表哥的欺侮,他奋起反抗。
坚定的捍卫自己的独立和尊严简·爱在于罗切斯特结婚时,得知罗切斯特的疯妻还活在人间,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简·爱强忍悲痛依然里看了桑菲尔德庄园。
三、名著阅读(6分)“但我至少要选择——我最爱的人。
简,你愿意嫁给我吗?”“是的,先生。
”“一个你得用手牵着他走的可怜的瞎子。
”“是的,先生。
”“一个比你大二十岁的残疾人,还得有你来伺候。
”“是的,先生。
”“真的吗,简?”“完全当真,先生。
”1.文中的“先生”是谁?简·爱怎么结识“先生”的?“先生”变成残疾人的原因是什么?(3 分)2.根据《简·爱》的情节发展顺序,请将以下故事情节的序号进行排序。
()(3分)A: 简·爱在芬丁庄园找到思慕已久的罗切斯特。
B: 简·爱被舅妈送到洛沃德学校。
C:伯莎·梅森夜间放火要烧死熟睡中的罗切斯特。
D: 简·爱把叔父的遗赠两万英镑平分给圣约翰、戴安娜、玛丽、和自己。
答案:1.罗切斯特简·爱去罗切斯特先生家当家庭教师。
“先生”在火灾中严重受伤。
3.BCDA四、阅读《红岩》选段,回答相关问题。
(4分)江姐热泪盈眶,胸口梗塞,不敢也不愿意再看。
她禁不住要恸哭出声。
一阵又一阵头昏目眩,使他无力站稳脚跟……1.选段中江姐在城墙下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应?(2分)2.结合小说内容分析江姐人物形象. (2分)答案:1.江姐看见丈夫彭松涛被敌人悬首示众2. 江姐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主要人物,她对党忠贞,对敌斗争顽强不屈,在危急关头从容镇定,对革命同志血肉情深。
例如:赴华蓥山途中,她看到城墙上悬挂着丈夫的头颅,虽然悲痛欲绝,但为了不暴露身份,仍旧镇定自若地去与双枪老太婆会面。
在就义前,她平静地与战友们一一告别,亲吻“监狱之花”,梳理好头发,换上整洁的蓝旗袍,平整好衣服的皱痕,而后从容走向刑场。
五、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13分)暴风雪咆哮不止,猖狂了一夜。
车站上那间破房子根本存不住热气,虽然通宵生着火,大家还是从里到外都冻透了。
第二天清晨上工,雪深得使人迈不开步,而树梢上却挂着一轮红彤彤的太阳,碧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
柯察金的小队在清除自己地段上的积雪。
直到这时保尔才体会到,严寒造成的痛苦是多么难以忍受。
奥库涅夫那件旧上衣一点也不保暖,脚上那只旧套鞋老往里灌雪,好几次掉在雪里找不到。
另一只脚上的靴子也随时有掉底的危险。
由于睡在水泥地上,他脖子上长了两个大痈疮。
托卡列夫把自己的毛巾送给他做了围巾。
瘦骨嶙峋的保尔两眼熬得通红,他猛烈地挥动大木锨铲雪。
这时,一列客车爬进了车站,有气无力的火车头勉勉强强把它拖到了这里。
煤水车上一块木柴也没有,炉里的余火也快要熄灭了。
“给我们木柴,就开走;不给,就趁它还能动弹,让我停到侧线上去!”司机向站长喊道。
列车开到侧线上去了。
他们把停车的原因通知了沮丧的旅客。
挤得满满的车厢里响起了一片叫嚷和咒骂。
“你们去跟那个老头讲讲,就是在站台上走着的那个,他是工地的负责人。
工地上有当枕木用的木头,他可以下令用雪橇给火车头运点来。
”站长给乘务员们出了个主意。
乘务员们立刻迎着托卡列夫走去。
“要木柴可以,但是不能白给。
要知道,这是我们的建筑材料。
现在工地让雪封住了。
车上有六七百个乘客。
妇女、小孩可以留在车里,其他人都得拿起锨来铲雪,干到晚上,就给你们木柴。
要是不愿意干,那就让他们等到新年再说。
”托卡列夫对乘务员们说。
“瞧!同志们,来了这么多人!看,还有女的呢!”保尔背后有人惊奇地说。
保尔回过头去。
托卡列夫走到跟前,对他说:“给你一百人,分配他们干活吧。
看着点,别叫他们偷懒。
”保尔给这些新来的人派了活。
有一个高个子男人,穿着皮领子的铁路制服大衣,戴着羔皮帽,正跟旁边的一个青年妇女说话。
那青年妇女戴着一顶海狗皮帽,顶上还有个绒球。
他愤愤地转动着手里的木锨,大发牢骚:“我才不铲雪呢,谁也没有权力强迫我。
要是请我这个铁路工程师给指挥一下倒还可以,铲雪吗,你我都没有这个义务,规章上没有这么一条。
那个老头子违法乱纪。
我要告他。
谁是这儿的工长?”他问身边的一个工人。
保尔走上前去,问:“公民,您为什么不干活?”那个男人轻蔑地把保尔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
“您是什么人?”“我是工人。
”“那我跟您没什么可谈的。
把工长给我叫来,别的领导也……”保尔皱起眉头,白了他一眼,说:“不想干拉倒。
火车票上没我们的签字,您就别想上车。
这是工程队长的命令。
”“您呢,女公民,也拒绝干活吗?”保尔转过身来问那个女人。
一刹那间他呆住了:站在他面前的竟是冬妮亚-图曼诺娃。
她好容易才认出这个像叫花子的人是保尔。
一身破烂不堪的衣服,两只稀奇古怪的鞋子,脖子上围着一条脏毛巾,脸好久没有洗了——保尔就这副模样站在她面前。
只有那一双眼睛,还同从前一样,炯炯发光。
正是他的眼睛。
就是这个像流浪汉一样衣衫褴褛的小伙子,不久以前还是她热恋的人。
真是沧海桑田哪!1.选文第一自然段属于什么描写?起什么作用?(4分)2.结合具体语境,简析下面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3分)这时,一列客车爬进了车站,有气无力....的火车头勉勉强强把它拖到了这里。
3.“保尔皱起眉头,白了他一眼”中“白”的意思是。
(2分)4.选文中的“她”是谁?结合整部小说,说说“她”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答案:1.环境描写;写出了天气的恶劣苦寒,为下文叙写以保尔为代表的筑路工人的伟大坚强做了必要的铺垫。
2.“有气无力”修饰火车头,是将火车头人格化,生动形象的描绘了火车因缺少燃料而缓慢爬行的形态。
3.轻蔑的看4.冬妮娅。
初始保尔的的冬妮娅美丽、善良、热情,后来的冬妮娅敏感脆弱,娇生惯养,贪慕虚荣。
六、名著阅读(6分)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1、这首小诗出自的。
(2分)2、这首小诗富含哲理,请你从读过的中外名著中选取一个典型人物,并叙述其经历加以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