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第七期
糖尿病健康教育——保护糖尿病患者的明天

糖尿病健康教育——保护糖尿病患者的明天⊙文/马丽萍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民医院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大家对糖尿病并不陌生,特别是如今这种生活环境下,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健康教育也成了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必要环节。
何为糖尿病?简而言之就是身体里的胰岛素不够用了,血糖就一路飙升。
这毛病长期不管,心、肾、眼都得遭殃。
所以了解糖尿病,就是对自己身体负责。
要正确的看待糖尿病,糖尿病不是吃点药、打几针就完事的。
饮食、运动、药物,这三者必须并驾齐驱。
但针对这些道理,医生很难每次都解释的详细,所以此时健康教育也就派上用场,它能使糖尿病患者更加深入和透彻地了解这种疾病。
健康教育还有助于糖尿病患者预防并发症,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它带来的并发症。
通过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知道怎么预防、怎么早期发现,把问题扼杀在摇篮里。
健康教育也能帮助患者调节心态,得了糖尿病,心情难免会波动。
健康教育可以告诉患者咋调整心态,使患者正确的面对生活和治疗。
健康教育还能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糖尿病是一个需要终生维持治疗的疾病,医生不可能时时刻刻陪在患者的身边。
通过健康教育,患者能学会怎么监测血糖、怎么调整饮食和运动,真正成为自己健康的主人。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现状目前糖尿病开展健康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很多人对糖尿病还是一知半解。
有的觉得就是血糖高点,没啥大不了;有的则是听风就是雨,一听到“糖尿病”三个字就吓得半死。
这种对糖尿病的误解和偏见导致很多人对健康教育不感兴趣,觉得学不学都无所谓。
虽然这几年信息发展迅速,但真正靠谱、易懂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资料却凤毛麟角。
有时候想找点学习资料,结果发现要么太专业看不懂,要么太水没营养。
这也不禁开始让人无奈。
医生针对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工作也表现的比较为难,他们每天要看那么多病人,没有太多的时间给每个人详细解释糖尿病的方方面面,再加上有些患者对医生的建议不以为然,觉得医生就是在吓唬人。
这种医患之间的信任缺失,也让健康教育难以开展。
(完整版)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健康知识教育讲座目标:1、认识糖尿病的定义及危害。
2、了解生活中糖尿病的并发症。
3、知道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健康知识教育讲座教学重难点:1、了解生活中糖尿病的并发症。
2、糖尿病的预防对策糖尿病的定义及危害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它是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
引起血糖升高的病理生理机制是胰岛素分泌缺陷及或胰岛素作用缺陷。
血糖升高时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及视物模糊等症状。
糖尿病的患病率非常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继心血管,肿瘤之后排在第三位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非传染性疾病。
几乎每个人的周围都能接触到一些糖尿病患者有家人,同事,邻居等。
在1995年的时候我国的糖尿病患者有1000万,到2003年的时候打到了2300多万,当时预测到2025年能达到4600万,可是在2007年的普查已经达到了4600万。
2008年已经超过了6000万,可见中国的糖尿病是快速的增加。
而糖耐量异常者,就是未到糖尿病标准而血糖较高者也接近6000万。
相当于有一个糖尿病就伴随一个即将患上糖尿病的患者,这两个数量加起来达到一亿多。
在一些大城市,5分钟就能见到一个肯德基,而我们中国是每28秒钟出现一个糖尿病患者。
1.糖尿病的危害;1经济负担的加重(长期用药)2生理上的危害(引起众多的并发症)3心里危害。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它有着急慢性病发症。
在我国只有1/3的患者能得到积极的治疗,而另外2/3不能得到正规的治疗或者根本得不到任何治疗。
糖尿病的发生率非常高,严重一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是有些患者80多岁,患糖尿病30多年却无明显的并发症,只是定期来住院调整药物。
这说明糖尿病虽然不能得到根治,但可以控制并发症和预防的。
糖尿病患者必须打持久战,用知识战胜糖尿病,得了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患上并发症。
它有急慢性并发症。
2.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高渗综合征(老年人)低血糖合并感染。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培训专家讲座

第三代磺脲类: – 格列美脲(亚莫利、伊瑞)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培训
第32页
磺脲类药品治疗适应症
胰腺β细胞依旧有功效—胰腺仍能分泌足够胰 岛素
在18岁以后被诊疗为2型糖尿病患者 新诊疗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 能够规律进食不会忘记进餐2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培训
第11页
2型糖尿病特点
起病迟缓 多在40岁以后发病 症状不显著﹐三多一少﹐视物含糊,
易疲惫﹑皮肤搔痒等 可用口服降糖药品治疗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培训
第12页
四、 糖尿病预防
多懂一点; 少吃一点; 勤劳一点; 放松一点;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培训
第13页
预防对象
有糖尿病家族史; 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 年纪大于40岁者; 妊娠血糖增高、有巨大儿生育史; 生活无规律者; 饮酒过多者;
糖尿病是一个常见病。我国1997年19省 市20余万人普查结果表明,患病率为 2.51%,糖耐量低减患病率为3.2%,当 前我国是糖尿病第二高发国。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培训
第3页
糖尿病症状
伴随血糖值升高,出现症状可能性增 加,但有个体差异。
经典三多一少症状:多尿、多饮、多 食和体重下降。
其余非经典症状:如视物含糊;皮肤 干燥、搔痒,伤口不易愈合;还有牙 龈发炎、泌尿系感染(尿频、尿急、 尿痛)和小便发粘等症状。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培训
第49页
胰岛素适应症(2)
2型糖尿病有以下情况 – 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酮症酸中
毒或重复出现酮症 – 合并严重感染,创伤,急性心梗、脑血管意外,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影响着全球数以亿计的人口。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糖尿病、预防和控制病情,今天我们来举办这场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一、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导致血糖升高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简单来说,我们吃进去的食物会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后被运送到各个细胞提供能量。
而胰岛素就像一把钥匙,帮助细胞打开大门,让葡萄糖进入。
当胰岛素出问题时,葡萄糖就会在血液中堆积,导致血糖升高。
糖尿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1 型糖尿病和 2 型糖尿病。
1 型糖尿病通常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发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被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2 型糖尿病则更为常见,多在中年以后发病,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主要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
二、糖尿病的症状糖尿病的症状可能不太明显,很多人在患病初期没有察觉到。
常见的症状包括: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多一少”。
但也有些人可能没有这些典型症状,而是通过体检或出现并发症时才发现患有糖尿病。
此外,糖尿病还可能导致视力模糊、皮肤瘙痒、伤口愈合缓慢、容易疲劳、足部麻木或疼痛等症状。
如果您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出现了这些症状,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年龄较大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及时去医院检查血糖。
三、糖尿病的危害糖尿病如果控制不好,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危害。
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和神经,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糖尿病还会影响肾脏功能,导致糖尿病肾病,严重时可能发展为肾衰竭。
视网膜病变也是常见的并发症,会引起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此外,糖尿病还会增加足部感染、溃疡和截肢的风险,以及引起神经病变、胃肠道问题等。
四、糖尿病的诊断诊断糖尿病不能仅凭症状,需要通过测量血糖来确定。
常用的血糖检测指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 2 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

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率越来越高,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威胁。
本文旨在为大家介绍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帮助大家了解如何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有效管理疾病。
一、糖尿病的预防糖尿病的预防关键在于改变生活方式,包括饮食习惯、运动水平以及情绪管理等。
以下是一些有助于预防糖尿病的具体措施:1. 健康饮食:饮食对于预防糖尿病至关重要。
建议限制糖分和高GI (血糖指数)食物的摄入,并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量。
合理的饮食结构可以有效地维持血糖平衡,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风险。
2. 适度运动:动起来!适度的体力活动能够提高身体的敏感性,减少胰岛素阻抗,从而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或游泳等。
3. 控制体重: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主要风险因素。
保持适当的体重可以降低患病的可能性。
如果您已超重或肥胖,通过健康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来控制体重是非常重要的。
4. 管理压力:长期紧张和压力会影响血糖水平的稳定性。
学习有效的压力管理技巧,如冥想、休闲活动或与亲友交流等,有助于减轻糖尿病的风险。
二、糖尿病的治疗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来说,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减轻症状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治疗方法:1. 个性化的饮食规划:根据您的个人情况和血糖水平,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通常建议减少简单碳水化合物摄入(如糖分和白米饭),增加高纤维食物的摄入。
此外,控制饮食中的总热量和脂肪含量也是重要的。
2. 药物治疗:根据需要,医生可能会给您开具一些药物,如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降低血糖水平,控制病情。
3. 规律运动:适度的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自行车或游泳等。
运动可以增加身体的敏感性,促进血糖的利用,有助于控制病情。
4. 定期监测:定期检测血糖水平,了解病情的变化,以及调整治疗方案。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高血糖。
这种高血糖可能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
长期存在的高血糖会导致眼、肾、心脏、血管和神经等组织的慢性损害和功能障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成为排在第三位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非传染性疾病。
糖尿病的症状可以总结为“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少。
由于大量尿糖丢失,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需要补充能量和热量,引起食欲亢进和食量增加。
同时,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使病人易产生饥饿感和食欲亢进,导致食量增加。
糖尿病人口渴中枢受到刺激,出现烦渴多饮,饮水量和饮水次数都增多。
由于血糖不能被充分利用,形成渗透性利尿,导致尿量增多和排尿次数增多。
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来补充能量和热量,导致体重减少和消瘦。
1型糖尿病的病因与自身免疫系统缺陷有关。
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
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在中国,只有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能够接受有效的治疗,而另外的三分之二则无法获得正规治疗或者根本没有得到任何治疗。
糖尿病的发病率非常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是有些患者已经80多岁了,患有糖尿病已经30多年了,但是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只需要定期住院调整药物。
这表明虽然糖尿病不能被根治,但是可以通过控制并发症和预防来控制病情。
糖尿病患者必须与疾病进行长期斗争,通过研究知识来掌控糖尿病,因为得了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患上并发症。
糖尿病的并发症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高渗综合征(老年人)、低血糖合并感染等。
慢性并发症可以影响多个器官,包括脑、心血管、肾脏、眼睛、周围神经和足部。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四、糖尿病国际诊断标准与分型
• 世界卫生组织(WHO)与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糖尿病专家委员会 1999年先后正式认中了美国糖尿病学会1997对糖尿病诊断标准与分型的修改 建议,中华医学会1999年10月上海会议讨论并通过在我国正式采用这一诊断 标准及分型:
诊断糖尿病和其他类型高血糖的数据〔静脉血浆葡萄糖mmol/L(mg/dl)〕
二、糖尿病的流行现状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的最新统计,2013年,全球20 岁——79岁成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为8.3%,患者人数已 达 3.82 亿,其中 80% 在中等和低收入国家,并且在这 些国家呈快速上升的趋势。估计到2035 年,全球将有 近 5.92 亿人患糖尿病。在当前患糖尿病人群中,有 1.75 亿人(占 46% )没有得到诊断。 2013 年,全球糖 耐量异常( IGT )的患病率为 6.9%, 共有患者 3.16 亿人; 预计到2035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4.71亿。
• ③ 运动时间:坚持每日运动时间在30分钟到60 分钟。运动量根据自己的情况掌握。强度达到 最大运动心跳数 60 %至 70 %即可(最大运动心 跳数=200-年龄) • ④ 预防运动中的低血糖尽量遵循以下原则: • a.尽可能在餐后0.5-1小时参加运动。 • b.避免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作用最强时运动。 • c.胰岛素注射部位,尽量不选大腿等运动时剧烈 活动的部位。
六、糖尿病的现代综合治疗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提出糖尿病现代 综合疗法原则:药物治疗、运动疗法、糖尿病 监测、饮食控制、糖尿病教育五项,这是目前 世界防治糖尿病的准则和观点。
• 1、药物治疗 • A 口服药。遵医嘱按时服药,用药原则为“进餐服 药,不进餐不服药”。 • 口服降糖药分为四大类: • ① 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磺脲类药:万苏平、优 降糖、达美康等。 • ② 抑制肝葡萄糖生成的药物:双胍类。 • ③ 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的药物:糖苷酶抑制剂:阿 卡波糖等。 • ④ 增强胰岛敏感性的药物:噻唑烷二酮类。 • 根据空腹、餐后血糖升高情况以胰岛素抵抗情 况选择不同的药物,单一药物未能达到良好血糖控 制时,迅速加用其他口服药物,如果联合两种或两 种以上口服药疗效欠佳时,尽快加用或改用胰岛素 治疗。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尊敬的听众们!今天我将给大家讲解关于糖尿病的健康教育知识。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了全球许多人的健康。
通过正确的认识和管理,我们可以降低并控制糖尿病的风险。
一、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引起的高血糖状况。
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分泌的激素,帮助体内细胞摄取血液中的葡萄糖以供能量使用。
当胰岛素功能异常时,血糖无法得到有效调节,就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二、糖尿病的类型:1型糖尿病:也被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通常在年轻人中发生。
由于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胰岛素产生的细胞被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
2型糖尿病:也被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通常在中年人和老年人中发生。
主要由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
三、糖尿病的风险因素:1.高龄:年龄增长是患糖尿病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
2.饮食习惯:高糖饮食、高热量饮食和不均衡的饮食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3.缺乏体力活动:缺乏运动和身体活动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4.家族史:如果有家族成员患糖尿病,那么你的风险也会增加。
肥胖和超重:过重或肥胖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四、如何预防和管理糖尿病:1.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减少摄入高糖、高脂肪和高盐的食物。
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低脂肪乳制品的摄入。
2.积极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此外,还可以适量进行力量训练和伸展运动。
3.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来达到并维持目标体重。
4.定期监测血糖: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检测血糖水平,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治疗方案。
5.注意药物治疗:经过医生评估后,如果需要药物治疗,按时服用药物,并且遵循医生的处方剂量和频率。
五、糖尿病并发症:1.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会增加心脏病、中风和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易患视网膜病变,导致视力丧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第七期
2014年7月
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
填表人(签字):负责人(签字):
填表时间:2014年07月04日
通知
涡北镇乡村医生:
为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让农村居民了解糖尿病的定义及危害、糖尿病的预防对策、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
决定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现通知如下:时间:2014年7月04日7:00-8:30
地点:涡北镇卫生院
讲座内容:糖尿病防治知识
授课人:郭涛
参加人员:你村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本人或家属(总数不超120人)
涡北镇卫生院
二0一四年七月一日
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
一、糖尿病的定义及危害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它是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
引起血糖升高的病理生理机制是胰岛素分泌缺陷及或胰岛素作用缺陷。
血糖升高时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及视物模糊等症状。
糖尿病的患病率非常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继心血管,肿瘤之后排在第三位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非传染性疾病。
几乎每个人的周围都能接触到一些糖尿病患者有家人,同事,邻居等。
印度,中国,美国是糖尿病最多的三个国家。
在1995年的时候我国的糖尿病患者有1000万,到2003年的时候打到了2300多万,当时预测到2025年能达到4600万,可是在2007年的普查已经达到了4600万。
2008年已经超过了6000万,可见中国的糖尿病是快速的增加。
而糖耐量异常者,就是未到糖尿病标准而血糖较高者也接近6000万。
相当于有一个糖尿病就伴随一个即将患上糖尿病的患者,这两个数量加起来达到一亿多。
那么患病率与咱中国的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的老龄化,平均寿命的延长,城市化倾向(现在是越来越多的人员涌向城市),还有生活的西方化(在国外已被淘汰的垃圾食品,像肯德基,麦当劳在我国到处都是。
在一些大城市,5分钟就能见到一个肯德基,而我们中国是每28秒钟出现一个糖尿病患者。
1.糖尿病的危害;1经济负担的加重(长期用药)2生理上的危害(引起众多的
并发症)3心里危害。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它有着急慢性病发症。
在我国只有1/3的患者能得到积极的治疗,而另外2/3不能得到正规的治疗或者根本得不到任何治疗。
糖尿病的发生率非常高,严重一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是有些患者80多岁,患糖尿病30多年却无明显的并发症,只是定期来住院调整药物。
这说明糖尿病虽然不能得到根治,但可以控制并发症和预防的。
糖尿病患者必须打持久战,用知识战胜糖尿病,得了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患上并发症。
它有急慢性并发症。
2.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高渗综合征(老年人)低血
糖合并感染。
3.慢性并发症可以累及多个器官。
侵犯到脑.:可以引起脑梗塞。
侵犯到心血管:可引起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
而心血管疾病患者致死致残或造成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
累及到肾脏:可引起糖尿病肾病,最终可致肾功能衰竭(也就是尿毒症大家都知道肾脏是人体的排泄器官,一旦它坏了,小便是排不出来)只能靠透析来维持生命,,那不光人受罪花费也很大。
眼睛:可引起青光眼,白内障,视物模糊看不清东西。
病程在20年以上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而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失明的主要原因。
周围神经病变:可引起手脚麻木,刺痛感,身上有小虫子爬的感觉或脚上有踩棉垫的感觉。
糖尿病足:也就是烂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一旦失去了双脚就意味着日常生活是很难自理的。
对这一点深刻体会莫过于因糖尿病足而截肢的患者。
不要小看一个针眼,一个很小的伤口,还有脚气
二、糖尿病的预防对策
糖尿病是一种可防可治之病。
有研究表明,一般从餐后血糖升高到确诊为糖尿病,需要7年左右的时间。
最初的餐后血糖升高往往不用治疗,只要改变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就可使血糖恢复正常。
这足见糖尿病的早期预防是大有可为的,无糖尿病者完全可能不得糖尿病。
虽然现代医学水平可使糖尿病患者不因糖尿病致残或早亡,但其治愈还是很困难。
因此,预防仍然是最关健的。
关于糖尿病的预防,有关专家提出了“四个要点”:
1.“多懂点儿”,即知识预防。
接受健康教育,学习糖尿病知识。
何谓“多”?就是既要知晓家庭有无糖尿病史,又要知晓防治措施,还要通过经常检测知道自己的血糖水平。
2.“少吃点儿”,即饮食预防。
何谓“少”?就是进食要留有余地,不可一味满足食欲,七八成饱即可。
饮食尽量清淡、低脂、低糖、多吃鱼肉、瓜菜、黑木耳、蒜、茶等。
减少脂肪的摄入量,增加膳食纤维,防止肥胖和高脂血症等诱发因素的形成。
有肥胖危险因素者注意体重、腰围、腰围与臀围比值的控制。
日本的一项经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研究成果认为,用凉开水泡茶喝,有肋于糖尿病的防治,高危人群不妨一试。
3.“勤动点儿”,即运动预防。
运动可以减少脂肪组织和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患非依赖胰岛素糖尿病的危险。
适当锻炼还可增强心肺功能,降低血粘。
目前公认,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比不参加运动的人随年龄增长发生糖尿病的危险要小20%。
何谓“勤”?专家认为,那种一周爬一次山,两周游一次泳的间断式的抽空锻炼实际上起不到什么作用,年轻人应经常参加“出点汗、喘点气”的运动,最好每天半小时,每周至少5次。
4.“放松点儿”,即心理预防。
避免精神创伤,提高心理应激能力,从而保证胰岛素的正常分泌。
5.戒烟限酒,保证睡眠。
高血粘者必须戒烟,因为吸烟可使血管收缩,血粘加重。
三、糖尿病的治疗方法
饮食指导饮食控制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尤其是Ⅱ型糖尿病的重要治疗手段。
合理的饮食有利于减轻体重,控制血糖和防止低血糖,改善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
教会患者根据自己的体重、身高、性别、运动量等情况计算饮食量,保证合理的营养,严格控制甜食,多吃纤维素的蔬菜,如青菜、芹菜等,避免进食高胆固醇食物,要根据血糖制定糖尿病饮食。
运动指导“生命在于运动”任何人都需要运动,此病除应用药物和饮食疗法外,运动也尤为重要,首先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糖控制,其次加速脂肪分解,减轻体重,改善脂代谢,有利益预防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最后可增强体力及免疫功能以及减轻病人压力和紧张情绪。
糖尿病运动应因人而异,适可而止,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以有氧运动为主,医疗步行是最佳方法。
年青、体质好的可采用跑步、游泳、登山、打球、骑自行车等,年老体弱者可打太极拳或慢速步行,运动时间为20-60分钟,每周3-5次,运动最好选择在餐后1小时左右进行,出去运动要随身携带糖块,以免低血糖时备用。
用药指导向其讲解药物的剂量、用法及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介绍降糖药的餐前餐后服用的不同类型,联合用药更应小心谨慎。
对胰岛素冶疗的患者应告诉他抽取胰岛素剂量必须准确,应在餐前半小时注射,必须按时进餐。
了解胰岛素的种类、作用、特点、储存方法、注射方法及不良反应。
不管是口服降糖药还是注射胰岛素均应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由医生调整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