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

合集下载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优质PPT课件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优质PPT课件

浏览目录,说一说,这本书主 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红星照耀中国
红军?

共产党?
苏维埃?
关于红军
造反者(45) 贺龙二三事(54) 红军旅伴(61) 苏维埃掌权人物(68)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115)
彭德怀印象(269) 为什么当红军(274) 红色窑工徐海东(304) “红小鬼”(339) 关于朱德(355)
浏览目录,说一说,这本 书的写作顺序是怎么样的?
目录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第三篇 在保安
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续)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第五篇 长征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
再读目录
小结
猜读法 速读法 批注法
读目录,知思路,明内容 读故事,知人物,解谜团
作业
阅读全文,继续解谜
红星照耀中国
红军?

共产党?
苏维埃?
阅读规划
阶段
任务
要求
第一阶段(9底。
1.划出红军的长征路线图,
第二阶段(9 月23日-10月 9日)
《长征》专题 阅读
我的感受:周恩来,带给我太多的震撼与感动。
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他毫不犹豫地背弃了大
官僚家庭,投身火热的学生运动,身陷牢狱;他怀着坚 定的革命决心,走到素无接触的工人阶级当中,成功组 织了大罢工!他在南方苏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用步枪、机枪、铁锹对抗国民党的轰炸机、坦克装甲车! 他身患重病,九死一生,却从不承认失败,始终不屈不 挠!始终满怀信心!始终冷静谨慎!始终亲切温和!始 终愉快乐观!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学常识及名著导读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学常识及名著导读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学常识及名著导读文学常识1.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从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6 年他逝世的二十几年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2.“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新闻有及时性、真实性、准确性三个特点,其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

3.《藤野先生》的作者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曾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4.列夫·托尔斯泰是19 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思想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5.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主要作品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三作家》《罗曼·罗兰》等。

6.《三峡》一文的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

7.《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的作者是苏轼,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8.《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中的诗眼是“直”“圆”。

这首诗的作者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人称“诗佛”。

苏轼评价其诗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渡荆门送别》一诗的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合称“李杜”。

10.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诗王”之称。

11.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散文代表作品有《背影》《荷塘月色》《绿》《春》等。

12.《白杨礼赞》的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共34张PPT)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课件(共34张PPT)

2024/8/27
自主+合作
示例
• 阅读《造反者》选段46页—53页:
1.圈画梳理周恩来的这段经历。
2.除了让你了解了关于周恩来的事实之 外, 你读到作者对周恩来什么样的态度?
• 周恩来,1898.3.5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
• 曾就读于南开中学,南开大学三年都是奖学金维持生计,成 绩优异。
• 1919年在天津参加五四运动,遭逮捕,关了一年监牢。
2024/8/27
6.《红星照耀中国》共( 12)篇,请将篇目说出来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第三篇 在保安 第五篇 长征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第九篇 同红军在一起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第二篇 去红都的路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第十篇 战争与和平 第十二篇 又是白色世界
: 职业 驻华记者、通讯员 大学讲师
: 工作经历
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 地记者
代表作品: 《红星照耀中国》
2024/8/27
文本讲读之
“红星知识竞赛”
形式 知识竞赛 组队 10大组 竞赛 规则 先举手抢得答题机会,答错不扣分,答对
2024/8/27
七律.长征
毛泽东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024/8/27
讨论与思考
• 4.当代青少年该如何传承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的内涵: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 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 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 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为了救国救民、不 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 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 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力量。

期末专项复习:名著导读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期末专项复习:名著导读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名著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阅读下面节选自法布尔《昆虫记》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五月的上半月刚过,豌豆象的尖兵已到,它们在长有蝴蝶般白翅膀的豌豆花上安营扎寨。

过些时日,豌豆象产妇就把卵托付给了新生豆荚。

一个幼虫得有一粒豌豆,这是必需的定量,但豌豆象妈妈在一个豆荚上产下的卵总是超量,而且常常是大大超过可食的豌豆粒的数量。

一粒豆子上总有五到八个卵,有时甚至有十个。

真是僧多粥少!是什么原因让豌豆象妈妈昏头昏脑地把孩子生在缺粮的地方?不少昆虫妈妈用大量产卵的办法来抵消意外死亡的损失,以保持平衡,但豌豆象也许不是这样的。

1.下列与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语言风格不一致的一项是()A.尖腹蜂这个冒失鬼遇上隧蜂看门人,受到严厉惩戒,赶忙溜之大吉。

B.萤火虫在对蜗牛施行麻醉手术时,动作麻利,快如闪电,立竿见影。

C.小蝎体色在这时呈现,肚腹和尾巴染上金黄,钳子是晶莹的琥珀色。

D.马经常光顾我家,它们飞到饭桌上,尝尝桌上的葡萄是否熟透了。

2.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为不断扩大“一带一路”的国际感召力,努力塑造可信、可敬的中国形象,八(1)班拟开展“红色故事大家讲”活动,小语同学选取了以下内容参与演讲。

【片段一】他的相貌并不动人,身材矮胖,但有铁一般的臂膀和腿。

他的衣、食、住都同士兵一样,共尝士兵们的艰苦,早年往往赤脚走路。

他喜欢在军营里散步,跟士兵们坐在一起,说故事,同他们玩耍。

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也不错。

【片段二】在体育上他是很活泼的,很好的骑手,这一半因为他是一个不吸烟者和节欲者。

有一天在红军第二师演习的时候,我们必须要爬一座很高峻的山。

“跑上山顶去!”他突然这样对我和他的气喘着的总部人员喊着。

他像一个兔子一样地跳着跑开了,到山顶的时候他远超过了我们一行人。

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

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

拓展探究
专题二:关于长征 1.长征的起因
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根据地 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央红军以王明为代表的 “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伤亡重大,未能粉 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主力被迫退出苏区, 进行战略转移。 2.长征的路线
中央红军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途经江西、 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藏、甘肃、 陕西等省,行程二万五千里。
拓展探究
5.长征的历史价值 (1)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 图,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 革命转危为安。 (2)长征的胜利,巩固和发展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为党和红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了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的形成,鼓舞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信心和勇 气,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中国 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作者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志 丹、贺龙、彭德怀等及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接 触交往,了解了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 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 斗争业绩。毛泽东和周恩来是作者埃德加·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 人物形象。
启示与感受
这本书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 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 环境描写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红星照耀中 国》中译本出版后,在中国同样产生巨大的反响,成千上万 的中国青年因为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精读细研
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 特点是用事实说话。这类作品,或是记录历史,或是 叙写现实,其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不能凭空虚构。阅 读纪实作品,最基本的要求是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 “事实”。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09 名著导读(解析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09 名著导读(解析版)

专题九名著导读(基础梳理)《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著名记者。

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

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问,并与毛泽东主席见面。

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

遵照其遗愿,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

1.内容概述《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

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

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

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

四个月的采访,他密密麻麻写满了14个笔记本。

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英文名《红星照耀中国》、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的报告文学终于诞生。

2.作品的意义(1)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

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1、“给我读熟。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出自《朝花夕拾》中的哪一篇?(《五猖会》)2、《朝花夕拾》全书()篇,外加一篇《》,一篇《》是鲁迅唯一一本(集)。

(十、小引、后记、散文)3、“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碍白话者。

”选自《朝花夕拾》中哪一篇?(《二十四孝图》)4、我觉得在父亲临终时照习俗不断呼叫是“对于父亲最大的错处”选自《朝花夕拾》中哪一篇?(《父亲的病》)5、《二十四孝图》批判了()和()的孝道。

(老莱娱亲,郭巨埋儿)6、“他对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

”他是指()?(藤野先生)7、“无论忤逆,无论孝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听故事也不喜欢是谣言”选自《朝花夕拾》中哪一篇?(二十四孝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与人生的教科书(理想主义的旗帜)2、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

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在临死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最壮丽的事业--- 。

(他不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国别)(前苏联,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4、奥斯特洛夫斯基又创造了另一部小说。

(《暴风雨所诞生的》)5、这是一部闪烁着光芒的长篇小说,成功的塑造了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崇高的理想主义,保尔﹒柯察金)6、保尔在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

(朱赫来)7、保尔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

(为理想的献身精神、钢铁般的意志,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8、这部小说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它写人物以和为主,同时穿插、、和、。

(叙事描写内心独白书信日记格言警句)9、书中的、、也相当出色,语言简洁优美,富有表现力。

(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骆驼祥子》1、《骆驼祥子》讲述的一个的故事。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作者简介】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1972)埃德加·斯诺于1905年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他的父亲开了一家小印刷厂,但他却走上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世界著名记者。

埃德加·斯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背景梗概】《红星照耀中国》又译作《西行漫记》,是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他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

此外,斯诺还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

之后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这部伟大的报告文学作品终于诞生。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

人物刻画、环境描写及叙事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

《大地》使美国人第一次真正了解中国老百姓,而《红星照耀中国》则使西方人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红星照耀中国》的另一魅力,在于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他面对面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红军将领,结下了或浅或深的交情。

【重点章节】第一章探寻红色中国讲述作者对红色世界的好奇,开始深入苏维埃红区的冒险,去探究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共产党的秘密。

并且讲述了张学良和杨虎成与共产党达成一致搞日协议的原因和经过。

第二章去红都的道路讲述作者在进入红区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经历,并讲述了国民党通过“民团”这一组织对地方的统治和镇压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中国人民的希望所在。因此,
他撰写了大量关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报道,密密麻麻
写满了14个笔记本。当年10月底,斯诺带着他的采访资
料、胶卷和照片,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
写作,将令人大开眼界的故事讲述给新闻界,出版了著
名的《红星照耀中国》(中文译名为《西行漫记》),让 世界第一次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革命根据地 的真实面貌。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 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 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全书共12篇,分别为:“探寻红色中国”“去红都的道 相关 路”“在保安”“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长征”“红 信息 星在西北”“去前线的路上”“同红军在一起”“同红 军在一起(续)”“战争与和平”“回到保安”和“又是 白色世界”,内容涵盖了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 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 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等,全 面地重现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真实而艰辛的历史史实, 给人鼓舞,催人奋进。
第一章 探寻红色中国 讲述作者对红色世界的好奇, 开始深入苏维埃红区的冒险,去探究苏维埃共和国、红 各章 军、共产党的秘密。并且讲述了张学良和杨虎成与共产 节主 党达成一致抗日协议的原因和经过。 要内 第二章 去红都的道路 讲述在进入红区的路途上被白匪 容 追逐的经历,并讲述了国民党通过“民团”这一组织对 地方的统治和镇压政策。介绍了周恩来及贺龙的人生经 历以及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介绍了许多年轻的红军战
士们因为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而参加红军、热爱红军的
故事。
第三章 在保安 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给作者的初
步印象:健康、质朴纯真,有幽默感、精明、精力过人,
各章 节主 要内

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谈到了共产党的 基本政策是反帝反封。红军大学开展的各项课程以及红 军剧社开展的宣传工作。 第四章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本章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 毛泽东的人生经历、思想变化以及成长为红军领导人的
作者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
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
体裁
程的图书,它在英语界获得了轰动性影响,是一部文笔 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
的“经典的百科全书”。
《红星照耀中国》从1937年初版至今,历经时间淘
洗,一直被不同时代的读者阅读,它的活力从未衰减,
是弘扬长征精神最权威的纪实文学作品,呈现出经典作
过程。
第五章 长征 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着重记叙
了第五次大围剿,以及长征中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原等
艰难英勇的事迹。
第六章 红星在西北 讲述了刘志丹开创西北苏区的历 程,西北大灾荒和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苏维埃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货币各方面的政策。 第七章 去前线的路上 讲述了普通农民对红军的拥护, 各章 对苏区工业的繁荣以及苏区工人身上具有的乐观活泼的 节主 社会主义工业精神。 要内 第八章 同红军在一起 讲述了作者深入到红军内部, 容 了解他们年轻、精神饱满、训练严格、纪律严明、装备 出色、政治觉悟高,这些使得他们成为铁打的军队。并 且讲述了促使司令员彭德怀走上革命道路的悲惨童年经 历,以及他独特的个人魅力。红军采用游击战术的原因 和策略。红军战士健康丰富的生活。
相关 信息
品的别样光芒。 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的关头,刚刚30岁的斯诺是到达陕 甘宁边区进行采访的第一位外国记者。毛泽东主席以博
大胸怀、周恩来以热情真诚的态度迎接这位有好奇心,
尊重眼见为实、客观公正的美国客人的到来。在长达4个
多月的时间里,斯诺对西北革命根据地和工农红军进行
了深入的全方位的采访,先后走访了红军部队的许多将
领和普通战士,寻访当地百姓,对根据的军民生活、
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
斯诺还多次在保安县(今陕西志丹县)受到毛主席的亲切
会见,从而获得了许多关于毛泽东个人、中国共产党以
相关 信息
及工农红军的第一手珍贵资料。 进入西北红色根据地后,斯诺对中国人民表现出了极大 的同情和敬重。通过采访和实地了解,他深知中国共产
第九章 同红军在一起(续)共产党军事领导人徐海东的 人生历程以及中国残酷的阶级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杀戮 和苦难。讲述共产党团结回族人民抵抗压迫者的策略。 第十章 战争与和平 讲述红色中国的少年们耐心、勤劳、 聪明、努力学习,代表着中国的希望,讲述共产党为建 各章 立统一战线所做的努力以及革命领导人朱德极其杰出的 节主 领导才能和个人魅力。 要内 第十一章 回到保安 讲述了在敌人封锁下的保安地区, 容 红军丰富多彩的生活。讲述了俄国对于红色中国的影响 以及德国顾问李德指挥作战时出现的失误及其原因。 第十二章 又是白色世界 详细记述了“西安事变”的具 体经过、结果,以及对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影 响。并分析了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复杂社会背景、面临 的挑战及其终将取得胜利的原因。
《红星照耀中国》让我们仿佛再次回到了那激情燃烧、 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深深地感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相关 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光辉历程,深刻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定 信息 信念和英雄壮举,从而擦亮心中的信念之灯,点燃心中 的红色激情,并将自己融入祖国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 从而让红色精神在不断传承中获得永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