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建国70周年爱国电影观后感【三篇】
献礼建国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电影优秀观后感

献礼建国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电影优秀观后感----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我和我的祖国》电影优秀观后感(一)“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这是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提到的。
的确,一个国家的兴衰,一个民族的存亡,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少年,但我们也要和祖国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曾记否,70年前,开国大典是的阅兵式,一张张泛黄的照片见证了那段历史。
那是,我们的不过处在机械化的状态。
人民的思想沉浮而落伍真切的管自行车教洋马,将火柴比作“洋钉”。
可六十年后情景却大不一样。
在我小时候,常听见妈妈对我说:“你出生那年,正好香港回归!”每逢此时,妈妈就显得异常激动,4、5岁的我,听了却不以为然,反而认为妈妈这样有些“不正常”。
现在,我才明白,妈妈为什么如此激动,换做每一个中国人,都会这样。
记得,有一位“两弹一星”的获奖者,他毅然放弃了美国的优越生活,回国来搞研究这位科学家的壮举不正如一首歌中所唱到的“祖国在我心中重千斤”吗?去年,在四川发生八级的地震时,我们每一个人都尽己所能去为灾区提供帮助,当然这其中也包括我们,“一点很小的爱心乘以十三亿,将汇成爱的海洋;一个巨大的灾难除以十三亿将会变得微不足道”这句话,在当时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是啊,不论天灾,还是人祸没有一场灾难能压倒我们中华民族的意志!八月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中国运动员以出色的竞技能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夺得金牌总数位居世界第一,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的成绩;开、闭幕式表演等一系列工作,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真诚与才华。
北京奥运会,使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正满怀豪情走向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神舟七号胜利返航了!”伴随着喜报声,三位航天员满面笑容走出返回舱。
2019建国70周年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优秀范文3篇

2019建国70周年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优秀范文3篇从1949年到2019年,弹指之间,新中国将迎来它的第70个年头。
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了如今的第二大经济强国。
70年前中国百废待兴,70年后中国百业昌盛!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建国70周年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希望你喜欢。
建国70周年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1】《国歌》这部片子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五十周年的时候推出的,虽然是一部可以说是老片,但是这却是我第一次看。
看《国歌》时,看到东北的学生讲述自己在东北如何遭到日本人的欺辱,日本人如何欺负中国人,就觉得眼眶热热的。
日本人不但在东北在上海也是横行霸道的,竟可以在大街上随便放枪之后就躲到租界里去当缩头乌龟。
实在是可气在看到那批来到上海的东北学生为了抢回东北组成了东北志愿军后,觉得很震撼。
即使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还是义无反顾的大会东北去,就是他们这股子不抢回东北不结婚的勇气使我感动了。
看了《国歌》,最让人振奋的是大气磅礴,充满激情,富于崇高美、悲壮美。
影片的这个整体效果是和氛围的营造分不开的。
当那列来自东北的载着伤兵和难民、流亡大学生的火车徐徐开进上海站时,国难当头的危急、悲怆的气氛迎面扑来。
这种扑面而来的起势一下子把你卷人战乱的情景中去,同时又给你留下揪心的悬念:为影片中的人物的命运乃至国家、民族的命运而担忧。
从那一刻起,影片的主人公田汉和聂耳等文化人就被卷人一场抗日救国的斗争中去,经历了一场血与大的洗礼;也就是从那一刻起,影片就在一系列突变事件中展现一幅幅或惨烈或悲壮的画面。
在淞沪抗战的时候,聂耳和田汉,不畏艰险,为了真实地记录下战争的血淋淋的震撼人心的场面。
冒着枪林弹雨,背着摄像机冲进战斗第一线的勇气是令人敬佩的。
他和夏衍创作的电影《风云儿女》开拍了。
在长城外景地,从南洋赶回国参加抗战的女青年梅香不幸被日军飞机炸死;不久又传来了参加东北义勇军的齐白山、林雪丽战死疆场的消息。
这一个又一个的噩耗激起了田汉的愤怒,他挥笔写下了《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
2019迎接建国70周年观爱国《建军大业》电影观后感精选范文

2019迎接建国70周年观爱国《建军大业》电影观后感精选范文作为中影“建国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电影《建军大业》是展现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宏大历史篇章的献礼之作,可谓备受瞩目。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建国70周年观爱国《建军大业》电影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建国70周年观爱国《建军大业》电影观后感(一)影片以真实、朴素的生活画面,为我们展示了南昌起义那火光冲天、枪林弹雨、将士们浴血奋战的场面。
并通过女战士黑姑踏着其丈夫双喜等烈士的血迹,冲上鼓楼,把红旗插到楼顶的这一细节再次告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和安静的生活环境,都是成千上万的先烈们用先血和生命换来的,没有他们的牺牲,没有他们的奋斗,便没有我们的今天,作为祖国的一份子,我们要自觉加强思想修养,使自己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成为改革开放的推动者,才能无愧于我们的先辈和先烈。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
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总之,《建军大业》是一部好的历史文献故事片。
它使我们牢记过去中国革命的斗争史;牢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党和人民创建的丰功伟绩;牢记革命先烈的牺牲和奋斗。
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的昌盛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时间匆匆,电影只看了不到两小时就结束了,但是在南昌起义中的艰苦奋斗的事迹使我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这种精神将激励着我前行。
建国70周年观爱国《建军大业》电影观后感(二)“品读红色经典,书写精彩人生”庆祝中国共产党90岁的生日,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暑假的一天,妈妈给我上网搜索到了电影《建军大业》,这是一部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影片。
中国建国70周年题材电影观后感3篇

中国建国70周年题材电影观后感3篇中国建国70周年题材电影观后感【1】《新中国》,这部拍摄于1999的纪录片,记载了建国以来前xx周年的峥嵘岁月。
细细观赏完这部纪录片,仿佛亲身经历了这段历史。
在观看该片的时候,我能感受到这部纪录片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政治意义。
时值新中国建国xx周年,拍摄这样的一部纪录片,一方面是回顾建国以来的艰辛,回味建国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另一方面更是一次国力的展示。
可以说这部纪录片汇集了国内秀的摄制人员,搜集了一切掌握的影视资料。
除此以外,最吸引我的就是影片的解说词及配音。
作为一部建国五十周年的献礼片,解说词自然要做到大气,但是解说词又不能空洞。
解说词中历史讲解和叙事相结合,辅之以极具磁性的男中音,这样处理方式更能体现出该片的端庄。
当然,该片的优势也在采访中得意展现。
许多事件的亲历者以第一视角讲述历史片段,给观众还原了一个真实可感的“新中国”。
作为一部纪录片,影片中采访到当时的所有政治局常委,给这部纪录片增添了十足的分量。
站在我国纪录片的发展历史角度来说,《新中国》这部纪录片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作品。
这部纪录片不仅丰富了我国的纪录片种类,整理了建国50周年的历史,还给后世的纪录片创作以启发。
因此,《新中国》这么一部纪录片值得细细回味。
中国建国70周年题材电影观后感【2】对于纪录片的概念我们大多是不陌生的了。
但是真正的纪录片平日里确实很少研究的,《新中国》这个片子如果是自己观看的话我肯定是不愿意看的。
在现在影视发展迅猛的时代里,我更偏向于视频的清晰程度,精美的画面和制作会更吸引我一些。
但是《1949》在看的时候也并没有给人那么糟糕的感觉,整体看下来也只是为祖国历史感叹而已。
《新中国》共16集,由“长江新闻奖”的获得者刘效礼担任制片人,陈晋担任总撰稿。
课堂上我们只观看了《1949》。
还有别的我大概是不会自己在去观看的了。
整部片子始播于1999年,采取边播边制的形式和编年的方法。
整部片子让我们清晰的了解到建国以来我国的发展历程: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等等。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观后感精选3篇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观后感精选3篇国家在飞速发展,时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让我们为梦想而战,让我们为梦想而站立起新的高度。
下面是职场范文网为大家整理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观后感一五千载峥嵘厚重,七十年锐意新光。
岁月漫漫,我们与祖国互相提携,一路行来,每一步共同走过,每一梦共同畅想。
中经风雨飘摇,举足维艰,幸而初心未改,时至今日我们依然与国同梦。
与国同梦,梦的是外侮尽退,四海归一。
曾历经列强铁爪钢牙的撕扯,我们午夜梦回,满心皆是痛悔往日祖国所受苦楚,誓以全副心力,与国同一场盛世千秋之梦!于是前有林则徐逆昏命冒巨险为国塑根骨,后有两弹元勋们数十年拼搏探索为国铸刚强依仗。
而生于今日,太平岁月中的我们,亦有尽微薄之力为祖国谋安乐荣光的赤诚之心。
抵制辱华之名人、名品,不吝言辞,力驳网络上割裂国土的小人之声。
也许我们人微言轻,但与国同梦之心却是百折不改。
我们将以最热情的心血,为国织就光明永安的梦想。
与国同梦,梦的是千年渊远,恒久流长。
亘古而来的宝贵文化如蒙尘明珠,犹待发现珍藏,我们岂能忘却根本,不与国同一场承先启后之梦?于是前如故伶人名家般对戏曲文化的坚守,后有如林徽因夫妇对古建筑的保护与不弃。
而如今我们将传统融于新兴的科技与文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更开明的方法革故鼎新,再创中华文化之不朽辉煌,令世界为之喝彩。
我们将以敬持守业之志,为国织就历久弥新的梦想。
与国同梦,梦的是盛世大同,百家共乐。
祖国救我们于食无饱居无安的苦楚,我们告别往日穷困贫寒,也愿携手更多同胞子民,与国同一场安享和乐之梦。
于是前有改革开放的明智之举,后有吉星农职为民温饱的一句,我们用共同富起来如此浪漫朴实的口号表明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衣食之外,亦有美多吉穿越荒原传递家书的无私,乡村教师们舍名利投身教育的大旗,我们扬真善美之德,以拳拳之心为国织就各得其所的梦想。
祖国梦国土之安,文化之传,生民之乐,我们亦与之同梦疆域之定,精粹之承,百姓之幸。
祖国建国70周年主题纪录片观后感【经典篇】

祖国建国70周年主题纪录片观后感【经典篇】泱泱中华,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持续发展前行。
地图上的那只雄鸡,尖锐的鸣叫破晓,震撼了全世界,世界都知道了,中国崛起了,至今仍持续发展前行。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也是文明古国中独立幸存的,是什么给了中国这样的力量?是发展。
是中国人民从古至今那份辛勤,勤劳的中国人,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屹立于世界之林。
它以前被英国掠夺,被沙俄掠夺。
那个已经面目全非的圆明园,记载着历史,记载着中国人的痛。
当年八国联军侵华,雄伟的圆明园面目全非,多少宝物被夺走?鸦片战争强迫性的打开中国市场,成了资本主义对外扩展的牺牲品。
倭寇也虎视眈眈,终于抵不住地大物博的诱惑,就这样,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我们又失去了土地,失去了资本,失去了发展的力量...清政府那腐败无能的统治,导致了这场悲剧,把中国的发展拖后了100年。
后来,抗日战争,残忍的日本人残害了多少同胞?南京大屠杀,虽然没有亲生经历,但那场面似乎就在眼前,满地的鲜血,横七竖八的尸体,有年轻人的,有老人的,还有刚出生不久的小孩子的……不久后不坏好意的国民党,促使了解放战争,*胜利了。
不过,这并不阻止我们屹立于世界之林。
新中国在逆境中,荆棘中持续前行,虽然有*这样的严重失误,但是中国*还是引领我们,引领全中国,走向世界,走向辉煌。
现在的磁悬浮列车,共享单车,高铁,那从千年前走出的京剧戏曲,那餐桌上的菜肴,那一张张小康的笑脸,我们中国,我们中国人持续发展前行,在逆境中,在短时间内,成为发展中国家之最,我相信,不久后,发达国家的名单中就会出现中国这两个字,是多么的自豪,我为中国人而自豪,为我的母亲骄傲!发展中的中国,有着坚强的意志,辛勤的劳动,的呕心沥血,我们出生在和平年代,不能为国家打仗,但是我们能做的,最少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建设出一份力,那是多么自豪的一件事。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建设更为辉煌的中国,并将中华文化发展下去,对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的中华文明文明更为摧残,在世界中,熠熠生辉!【篇二】观看了《走进新中国》这一部电影片,我才深深地了解到以前的中国。
建国70周年观后感爱国电影范文汇总

建国70周年观后感爱国电影范文汇总在中国,有许许多多的爱国英雄,有推翻封建社会的孙中山,有两把菜刀闹革命的贺龙,下面是店铺为你们整理的关于建国70周年观后感范文汇总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建国70周年大阅兵观后感一沉重的心情溢于言表。
曾经那一部震撼的电影《南京》还历历在目,而这部《南京!南京!》给我的更深的感慨。
两个突兀的感叹号!屈辱,愤怒,心痛,已无法倾诉我心底的声音。
振聋发聩的影片将战争的丑陋在脑浆崩裂的那一刻毕现无疑。
强暴,这种罪行,是人类的耻辱。
《南京南京》不可避免的点燃中华民族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刻骨仇恨。
1937年,30万中国人被屠杀,国殇,xx年,《南京南京》重启了这段伤痛记忆,我们不能没有危机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想,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不二法门。
血淋淋的黑白色,听到的是寂静中的枪炮声!日本人进城了,中国的大部队开始逃跑,陆剑雄和他零零落落几个不甘投降的弟兄手挽手地组成一堵人墙,阻止逃兵的去路,他们不肯投降,一直在城里偷袭日军,直到一个个死去。
日本人说:你们中国军人真是厉害,我们进入南京城后,四处都是冷枪,我们不的不把很多建筑物都炸平,但是没有一个人走出来!不屈与坚韧的因子一直存活在中华民族儿女的血性之中,极端环境下的反抗,是所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中国人用鲜血和牺牲构筑的中国精神。
历史可以宽恕,但不能遗忘。
对于那样一段历史,已经成为了整个民族的死结,不是谁想颠倒和抹杀就能颠倒和抹杀的,但想要记住同样不容。
一种空洞的仇恨,没有可以附着的支点,这场屠杀已经离去了72年,当初幸存的人们也逐渐被时间带走,但我希望那些鲜血淋漓的伤口不要随之消亡,我们未必需要一部片子来激起某种仇恨,然后去手刃仇人。
最好的方式,不是哭诉,不是煽动,而是展示,还原那些被遗忘或者被忽视的点滴细节,然后让看到的后来人叩问自己的心,至于会得到什么样的回响,伤痛不能被继承,更不能被强行灌输,只能靠自己去直面,哪怕你看到的是一部被复原的电影,只要它够真诚。
建国70周年相关爱国题材电影观后感集萃

建国70周年相关爱国题材电影观后感集萃建国70周年相关爱国题材电影观后感【1】在前两年,我观看了《建国大业》这部电影,一幅幅感人至深、荡气回肠的画面仿佛还在我脑海中回荡。
《建国大业》简述了*与国民党在抗战胜利后,对如何建国,如何安抚深受战争创伤的百姓采取了不一样的政策,双方利益分歧巨大,导致了内战的全面爆发。
*人重视各民主党派的力量,选择了民主建国,成立联合政府,并以分田地的方式关注了劳苦大众的利益。
而已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人却选择了无视*人与其他民主党派的存在,无视劳苦大众的利益,结果失败了。
那么*为什么会成功,而国民党为什么会失利呢?第一,*之所以得天下,一是因为得民心,二是因为得人才。
从电影中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必然性始终灌注在电影中,当时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阵营,相比之下,另一阵营的国民党,则十分混乱,各管各的。
国民党高级将领李宗仁率部围剿延安的时候,毛泽东讲了一句至今都叫人较好的名言:”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会以一个延安换回整个中国”。
这正是当年*高级领导人以人为本的真实写照。
死守延安,无疑会伤亡惨重,代价太大,不能做到对人的关爱胜过对地的关爱。
毛泽东优先选择了对人的关爱,他的决策无疑是高明的。
看了这部影片,我被深深的震撼了。
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民族危机,内外战争不断,人民出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个曾经一度辉煌耀眼的东方,那时却燃起的是熊熊的战火。
看着电影,想着历史,我的心中无限感慨。
我悲哀自己是个热血少年却只能静静的坐在这里,观看着这一幕幕让人心酸,无奈的历史;自责自己身为新一代接班人却没有实力,没有本事去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一点点贡献和牺牲。
寒窗苦读几年,马上就考上初中。
但是对于自己未来的道路却是一片迷茫,甚至不知将来要干嘛。
作为一名有理想、有知识的小学生,我们应该好好学习,成为有用之才,将来报效祖国! 建国70周年相关爱国题材电影观后感【2】“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是影片《建国大业》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它标志着中国将逐步走入富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迎接建国70周年爱国电影观后感【三篇】
【篇一】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叫《党的女儿》,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应该为祖国献出一份力量。
这个电影讲述一位名叫王杰的老同志在观看演出时,看见了领唱的人,很熟悉,好像在哪里见过这幅脸庞,情不自禁的回想起了他对妻子和女儿的回忆。
演出结束后,他就到后台去找这位唱歌的小同志。
果真,那个小同志就是他的女儿——小妞。
他和女儿相认之后,一起痛哭。
我看了这感人的一幕,也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
小妞的母亲叫李玉梅,王杰问小妞:“你妈妈呢?”小妞流着泪花,情不自禁地喊道:“妈妈,妈妈……”小妞想起了往事的回忆……原来,红军的队伍为了北上抗日,撤离了根据地。
过了不久,国民党就来到了瑞金。
由于叛徒的告密,党员大部分牺牲了,山坡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可恶的国民党还把党员的尸体吊在树上。
幸好小妞的妈妈没被打死,她才逃出虎口,历尽了艰险和困苦,她终于找到了共产党,说出了叛徒的罪行,并在党的领导下,成立了党小组,与敌人斗争。
后来她为了掩护交通员小程同志,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看到这场面,我想:“国民党为什么这么残忍,一点人性都没有!”我看到父女俩的眼泪不禁的往下流,我也很感动。
李玉梅英勇就义的那一幕还在我脑子里闪现。
面对敌人,李玉梅好不手忙脚乱,
把敌人往外引,而交通员小程就藏在她的屋里。
枪响了,玉梅倒在血泊中,小妞还在撕心裂肺地呼唤着妈妈……我明白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由烈士的鲜血换来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幸福的生活,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时光,俗话说的好,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做出贡献!!!
【篇二】
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革命,在中国历史舞台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天,我们去回顾它、铭记它,并必将把它给我们传递的一种精神和历史使命延续到以后的无止尽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去。
时光流逝,历史远去。
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震耳发聩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
可以这样说,随着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探究这段历史以期从中吸取有益的借鉴。
当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失败之后,当转瞬即逝的戊戌变法落幕之时。
资产阶级一场救国图强的立宪运动在当时外寇横行、内政混乱的历史背景下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
废帝制促共和为民族民权民生担起天者大任;兴同盟倡博爱号联俄联共联心创生国之新元。
一大批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满怀着一腔热血,用生命谱写着一段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
那一腔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热忱,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敬畏。
历史总将这场革命一分为二的看待,说它既成功了又失败了。
我不否认它最终的胜利果实被卖国贼所窃取的失败,但我觉得它的成功经验
远比它的失败教训更值得铭刻在历史的车轮上。
它*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给水深火热的中国燃起了新的希望;它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先进力量的进步,为新思想与新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它让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不论之后何人再复辟帝制,人们都会拿起武器去战斗,去维护自己的利益,去捍卫自己的尊严。
一个世纪的光阴犹如弹指一挥间,历史不容假设,所以我很难想像,如果100年前,没有这样一部分人为了心中的信念、自己的理想用抛头颅洒热血的方式执着的追寻新的希望,那么如今的中国该是怎样的一种场面?不过,既然历史没有留给我们血雨腥风的生活,没有留给我们戎马疆场的机会,那么我们就该以新的方式开拓进取,去寻找利国利民的新道路。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古人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我们,这些生活在安乐世界里的人们,怎该忘记这段历史?如今的我们要做的已不是追寻梦境中童话般的天真,而是在现实世界里脚踏实地的去践行党和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要将孙中山先生“博爱”的思想发扬光大,即使道路崎岖、布满荆棘,也该微笑着握紧拳头,因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篇三】
从小到大看了太多太多的“领袖戏”,但是这一次,我的眼睛亮了。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平素高高在上的领袖们,这回充满了人情味,近的就在你我身边。
影片《建国大业》讲述了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建国前夕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故
事,影片以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的筹备为主线,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前夕的那段风云岁月。
电影的主创虽然集合了老中青三代,但大多数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人。
这是我们民族弥足珍贵的一段历史,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希望通过这部影片,让各个年龄阶段的观众知道这段历史、回顾这段历史。
唐国强扮演的毛泽东早已被观众认可,但这次着力展现的,不是主席的雄才伟略,而是人物的内心情感。
唐国强的表演比以往要放松,我个人认为也更好看。
政治局开会的时候,毛泽东把蜡烛吹灭了,摸着黑继续开会,他说,留下半支蜡烛晚上还要写东西呢;七届二次会议的时候,各位领导从拐角处依次走进会场,每个人的表情都很有看头,这种细节都很好看。
刘劲扮演的周,给我们一个全新的印象。
有一场戏,当得知我方没能保护好受邀参加政协会议的冯玉祥将军,平时一向亲和儒雅的终于大发脾气,痛骂手下“都是猪脑袋”。
的确生气,但我个人认为,他这么做还有一个“心机”,先把下属狠批一顿,毛主席反倒不会再发怒了,目的还是为了保护下属。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场景是淮海战役胜利后的那个晚上,大局已定,中央四位领导人终于可以安心地大醉一场。
他们高兴得边喝酒边高唱《国际歌》,平素领袖人物的固有形象全被打破了。
毛泽东喝醉了,嘴角挂着微笑歪倒在一边;周恩来充满激情地挥舞双臂做指挥状,完全不是平时的样子;刘少奇和朱德紧紧拥抱在一起,让我也感动的跟着掉下眼泪。
导演的初衷是拍一部群星献礼的主旋律大片。
作为观众,你可以带任何态度走进电影院。
可以是看明星、看一部制作精良的
电影……但无论什么态度,你看完后一定有个共鸣。
这个共鸣也许来自演员,没想到平时那些嘻嘻哈哈的演员能够在这样一部电影里绽放历史的光彩;更深层一点的共鸣,你会看到这部电影的胸怀,它跟以前的片子比有格局上的改变;再高一层的共鸣可能来自于更年长的人,他们会忽略一切的表象,直接发现这是一部很人性地还原历史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