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途多舛,光芒闪烁——《悲惨世界》读后感
关于悲惨世界的心得体会(优秀10篇)

关于悲惨世界的心得体会(优秀10篇)关于悲惨世界的心得体会篇1悲惨世界这部历史名著,围绕着故事的主人公—冉阿让,经过他的不平凡的身世经历和可歌可泣的道德精神,展现了十八、十九世纪的资本主义时代社会下层的苦难—冉阿让为了使姐姐和她的孩子免于饿死而偷了一块面包,被判处十九年徒刑。
冉阿让出狱后,带着对社会的报复情绪,偷了帮忙他的卞福汝主教大人的两个银烛台和抢了一个穷小孩的一枚钱币。
而卞福汝主教应对再次犯错的冉阿让,没有把他投进监狱,而是宽恕了他,并再次帮忙他,冉阿让产生了深深的内疚,这种内疚使他醒悟,并升华成更深的觉悟,成为他精神发展的起点。
冉阿让是善良的,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境况。
第一次救人是在苦役场,冒着被加重刑罚的危险,砸烂脚镣去救被大石头压住的同伴;第二次是当了市长后,仍然不顾市长的身份,只身去救一个被马车压住的普通人。
还有许许多多帮忙人的事情,都是在不一样的境况下去做出的看似普通的壮举。
他又是伟大的,在资本主义现实的压迫下,不得不改名换姓,从事生产经营,拥有巨额财富,进而成为一个地方长官,当上了市长,但当他知晓一个和他长相十分相似的人被当成冉阿让而要被惩罚的时候,不顾个人应对的危险,挺身而出,用于承认了自我的身份,使一个无辜的人免于受到旧制度的迫害。
冉阿让凭着自我过人的体力、毅力和智慧,与命运抗争,帮忙处境悲惨的芳汀及她的女儿珂赛特。
用自我的实际行动,感化资产阶级社会机器代表的沙威。
尽管有冉阿让为代表的劳苦大众与黑暗的资本主义社会相斗争与奋斗,可是仍然改变不了劳苦大众被压迫、被损害、被侮辱,生活困苦的悲惨命运。
关于悲惨世界的心得体会篇2今天我读完了,文坛巨匠——雨果的著作——《悲惨世界》。
维克多·雨果是十九世纪法国重要的诗人、小说家、戏剧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与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的贝尚松省,父亲曾是拿破仑手下的将军。
下面我就来讲一讲《悲惨世界》吧《悲惨世界》讲的是:主人公冉阿让是个因饥饿而偷一个面包而坐牢的苦囚犯,因为四次逃狱都被发现而加刑。
《悲惨世界》优秀读后感10篇

《悲惨世界》优秀读后感10篇1. 《悲惨世界》捕捉了人性中的复杂性,人性的黑暗和光明一直在鏖战。
这本书教会了我慷慨,同情和真正的爱,它还让我知道了生命的真谛。
小人物勇敢的奋斗和大人物的不幸都在书里体现,这是一本不能错过的经典。
2. 在《悲惨世界》中,维克多·雨果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人物。
我被书里的许多角色所感动:让-瓦尔简,他凭借善良和正义感引领一个国家;法塔西先生,他的无私和宽容让我思考人性究竟是怎样的东西;而密码主教则教会了我行善的重要性。
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使命和价值,他们是人性美丑的变幻无常的代表。
3. 《悲惨世界》告诉了我们关于贫穷和悲惨的真相,人性的阴暗面在这里得以全面的展现。
雨果的描写和故事情节是非常深刻的,而且充满了力量和魅力。
小说中的人物生动且鲜活,他们的行动和想法深深地触动了我。
这是一部给予人生启示的极好之作。
4. 《悲惨世界》是一部极富启示性的小说。
这本书用许多途径向我们介绍了关于生命和人性的真相。
这些真相包括:社会剥削,家庭关系,道德价值观等等。
读完这本书,我开始思考自己作为一个人,应该有着怎样的责任和担当。
5. 作为一部艺术作品,《悲惨世界》展现了雨果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
小说中反映的一部分内容是和平,自由和和谐等等。
故事中包含了人类自然生存的基本需求,而雨果则用自己的文学才华将这些要求表现得淋漓尽致。
6. 《悲惨世界》给了我们很多关于爱的引导。
无论是友谊,家庭,还是爱情,书中的爱给我们带来了真正的意义。
它告诉我们,爱不仅仅停留在表面,更是一种深刻的体验。
人们在面对罪恶和苦难时,唯有爱才能使他们感到从容。
7. 《悲惨世界》让我们思考了一系列问题,其深度和广度让人咂舌。
小说中不仅包含了对于人性的讨论,还包括了经济、社会、历史等多个方面。
在这个充满危机的世界上,这本书是一股清流。
8. 《悲惨世界》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无论生命受到怎样的打击,都要保持慷慨,热爱生命。
观看《悲惨世界》读后感及启迪五篇

观看《悲惨世界》读后感及启迪五篇观看《凄惨世界》读后感及启迪1今日,我如饥似渴地读完雨果的《凄惨世界》,掩卷深思: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如此之多的苦难,这些都是谁的责任?答案就在书中。
维克多·雨果,(1802—1885)诞生于法国法国贝桑松,19世纪前期主动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
他的作品有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他的代表作就有《凄惨世界》。
《凄惨世界》主要写的是释罪犯冉阿让受到米里哀主教的影响,开头从善并领养了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珂赛特,最终将珂赛特嫁给了马里尤斯,一个人孤独地死去。
当我看到米里哀主教在冉阿让偷了他的银器还帮他说谎,仅仅为了使冉阿让成为好人时,异样地感动:这是一种多么宏大的博爱啊!竟能为了他人牺牲自己的财物!米里哀主教说“不要遗忘,永久不要遗忘您的诺言,您拿了这些银器是要去做一个老实正直的人。
”没错,我们要做一个老实的人,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由于境遇而转变自己的为人,只有这样,才对得起自己。
当我看到“马德兰”先生(其实就是冉阿让)为了救与自己为敌的福施勒旺,甚至不惜自己的身体,钻到车子下面,靠着一己之力,努力地抬起车子,感化了众人,将福施勒旺救了出来的时,有两种感想:首先是为冉阿让感到兴奋,为他已经真正成为像米里哀主教这样的人兴奋,他救的是与自己为敌的人,这说明他并不是造化;二是明白了只要心诚,就可以感化到大家。
当我看到珂赛特年仅八岁,不仅没有上学,反而要在孟菲梅为德纳第夫妇卖命,而德纳第夫妇不仅没有对珂赛特厚待,反而对她拳打脚踢,真是心狠手辣啊!在我们国家,假如消失这样的状况,那等待德纳第夫妇的将是法律的制裁!这也从一方面说明当时法国的混乱。
读完《凄惨世界》,我明白了人活在世上,只有做一个正直的人,只有多做好事才对得起自己作为一个人;同时也明白了只有一个国家繁华兴盛了,坏人才能受到应有的惩治。
观看《凄惨世界》读后感及启迪2不经受风雨,怎么见彩虹,不备尝困难,怎么会胜利?然有时候,眼前美妙的一切,未尝不是由凄惨堆砌而成的呢?芳华刹那,世界潮起潮落,或许,你早已成为一个幸运的人。
悲惨世界读后感 悲惨世界读后感(优秀16篇)

悲惨世界读后感悲惨世界读后感(优秀16篇)读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悲惨世界读后感 1捧读《悲凉世界》,最突出的觉得,当是厚重之感。
从平凡到卓越读后感同样是佳构,同样又厚又重,读《约翰·克利斯朵夫》,或者读《追想似水年华》,都没有这种觉得,这种厚重之感,不是拿在手上,而是压在心头,感触的是人类的苦难厚厚而沉重的沉淀。
不是写苦难极重繁重的书,都能当得起这“厚重”二字。
而《悲凉世界》独能当得起,只因这部大书压在作者心头,达三十年之久。
历时三十余年,从一八二八年起构想,到一八四五年动笔创作,直至一八六一年才终于写完全书,真是阴差阳错,这在雨果的小说创作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这部小说的创作动机,来自这样一件究竟:一八零一年,一个名叫彼埃尔·莫的穷苦农人,因饥饿偷了一块面包而判五年苦役,刑满释放后,持黄色身份证讨生存又随处碰壁。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悲惨世界读后感到一八二八年,雨果又开始搜集有关米奥利斯主教及其家庭的资料,酝酿写一个释放的苦役犯受圣徒式的主教作用而弃恶从善的故事。
在一八二九年和一八三零年间,他还少量搜集有关黑玻璃制造业的质料,这即是冉阿让到海滨蒙特伊,化名为马德兰老师,从苦役犯酿成企业家,开办工厂并发迹的由来。
别的,他还观光了布雷斯特和土伦的苦役犯监狱,在陌头眼见了类似芳汀受辱的局面。
捧读《悲凉世界》,最突出的觉得,当是厚重之感。
同样是佳构,同样又厚又重,读《约翰·克利斯朵夫》,或者读《追想似水年华》,都没有这种觉得,这种厚重之感,不是拿在手上,而是压在心头,感触的是人类的苦难厚厚而沉重的沉淀。
不是写苦难极重繁重的书,都能当得起这“厚重”二字。
而《悲凉世界》独能当得起,只因这部大书压在作者心头,达三十年之久。
到了一八三二年,这部小说的构想已相称明确,并且,他在搜集素材的底子上,写了《去世囚末日志》(一八三零年)、《克洛德·格》(一八三四年)等长篇小说,揭破使人走上犯法道路的社会实际,并严格非难法律制度的不公平。
悲惨世界读后感

悲惨世界读后感《悲惨世界》读后感《悲惨世界》,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完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故事中的主人公冉阿让,他的命运就像被诅咒了一般,充满了无尽的苦难和不公。
冉阿让为了挨饿的外甥偷了一块面包,就被判处了五年的苦役。
而这五年的刑期,因为他多次越狱,最终竟延长到了十九年。
十九年啊,人生能有几个十九年?他在狱中受尽折磨,出狱后也被社会所唾弃,找不到工作,找不到住处,甚至连一口饭都吃不上。
我仿佛能看到冉阿让那迷茫又绝望的眼神。
他站在街头,身上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寒风吹过,他不禁打了个寒颤。
他试图找一份工作,哪怕是最辛苦、最卑微的活儿,只要能让他活下去就行。
可是,人们一看到他那罪犯的身份,就像看到了瘟疫一样,纷纷将他拒之门外。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无助和无奈,那种被世界抛弃的感觉,该是多么的痛苦。
冉阿让的遭遇让我想起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
那些因为曾经的错误而被社会贴上标签,难以重新融入的人们。
他们或许也有着改过自新的决心,有着想要重新开始的愿望,可社会的偏见就像一堵无形的墙,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后来,冉阿让遇到了米里哀主教。
主教的善良和宽容就像黑暗中的一道光,照亮了冉阿让的人生。
主教不仅收留了他,还把珍贵的银器送给了他。
然而,冉阿让却鬼迷心窍,偷了银器逃跑。
当他被警察抓住带回到主教面前时,主教竟然说银器是自己送给他的,还额外送给他一对银烛台。
主教的行为让冉阿让感到无比震惊和羞愧,那一刻,他的内心开始发生了转变。
这一段情节让我感触颇深。
在这个世界上,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善举,一句温暖的话语,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米里哀主教的宽容和善良,就像是一颗种子,在冉阿让的心中生根发芽,最终让他从一个罪犯变成了一个善良、正直的人。
冉阿让改名换姓,通过努力成为了市长。
他兴办工厂,为穷人提供工作,让他们能够养家糊口。
他的工厂里,工人们虽然辛苦,但脸上却洋溢着希望的笑容。
冉阿让总是会亲自去车间查看,他会关心工人的工作环境,会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
《悲惨世界》感悟心得(精选5篇)

《悲惨世界》感悟心得(精选5篇)《悲惨世界》感悟心得篇1用将近6周的时间读完了《悲惨世界》,是我对欧洲的某些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尤其是法国,在拿破仑时代,法国的社会状况,人情冷暖都是颇有感触的。
漫步在图书馆中,无意中看到了《悲惨世界》,也想起了维克多雨果,这个传奇的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在他的作品,你可以看得到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悲惨世界》的背后是雨果先生在1801年,看到一个名叫彼埃尔莫的穷苦农民,因饥饿偷了一块面包而判五年苦役,刑满释放后,持黄色身份证讨生活又处处碰壁。
到1828年,他又开始搜集有关米奥利斯主教及其家庭的资料,酝酿写一个释放的苦役犯受圣徒式的主教感化而弃恶从善的故事,最后便有《悲惨世界》的诞生。
这篇可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算不上是读后感了,曾经度过雨果的悲惨世界,但是或许是年幼无知,学识浅薄(省略一系列自谦的语句)。
当时只是觉得主人公冉阿让很可怜,并没有太多的感触,前些日子闲的无聊,就疯狂看经典的电影,除了把一系列的哈利波特都看完,也看了1978年版的电影悲惨世界(再之前的画面实在不敢恭维)。
小说有些地方比较冗长,或许是当时的我没理解那些伏笔吧,重新再看一遍不太可能,但是,还是可以发表一下感想的。
具体的故事情节相信许多人都已经熟知,主人公冉阿让因为打破一块玻璃,偷了一个面包,被判了19年的苦役,这使他不再相信这个世界,可是在他出狱之后,一个主教的行径,又再次使他相信世界有爱,而且爱就在眼前。
虽然冉阿让之后做了很多好事,但始终得不到社会的认同,一个当过苦役犯的人,在当时的社会是不可能再翻身的。
就连马吕斯这个共和派也接受不了冉阿让是苦役犯的事实。
冉阿让属于当时社会最底层的人,苦役犯。
无论他做多少努力,也无法摆脱这个身份。
一个社会无法让人通过努力去摆脱社会对他原来的身份,我想这大概就是悲惨世界最可悲之处了。
《悲惨世界》读后感(通用14篇)

《悲惨世界》读后感(通用14篇)《悲惨世界》读后感篇1在学完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后,我读了《悲惨世界》,这本书是法国作家维克多。
雨果的又一佳作。
这本书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冉阿让由于饥饿过度偷了一个面包,使他在监牢里度过了黑暗的19年。
出狱后,他受到人们的歧视,没有人理会他,就这样,冉阿让已经绝望了,但是奇迹出现了,一位善良的主教用他仁慈的心改变了冉阿让的后半生。
看完书后,我感受到雨果先生通过作品揭示贫苦人民的悲惨命运和揭露资本主义的黑暗。
在维克多?雨果的笔下,他一直期盼着用“博爱”、“仁慈”、“善良”和“饶恕”来改变这个“悲惨世界”。
冉阿让虽然后来尽全力去帮助别人,想用多做一些好事来弥补自己从前所犯下的罪,但是人们知道他从前是个苦役犯后,都不接受他的好意,在人们眼里它还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
可是冉阿让并不介意,仍然怀着那的善良的心去帮助别人。
最终他还是凄惨的死去了,这充分体现出当时的社会是多么不公平,难道一个人犯了错,永远都不会改了吗?要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所有人,要相信他人,这样你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如果你心怀叵测,那你永远都得不到别人的信任,只会受到猜疑、冷落。
要勇于奉献,要以帮助人为乐趣,要热情待人,这样,你才会受欢迎。
英国的史美尔斯说过:“好书是生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我们要把读书当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
书香浸润心灵,读书塑造灵魂,愿我们的心灵在读书中都能得到滋养。
《悲惨世界》读后感篇2当看到《悲惨世界》这个标题时,我脑海里立刻出现了一些人被残忍迫害的画面,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翻开了书的第一页。
本书主要写了主人公冉阿让因为偷窃被判了19年的苦刑,因为他有前科,出狱后一直不被社会所接纳。
后来虽然受到迪涅主教的关照,但冉阿让的好意还是一次次被人们误解。
在他的坎坷经历中,还遇到了一个命运同样悲惨的人—芳汀,他们的遭遇体现了穷人的悲剧。
此外,书里还穿插了社会的其它阶级人物的不同命运,反映了法国大革命前的社会悲剧和政治残忍。
读悲惨世界写心得体会(精选8篇)

读悲惨世界写心得体会(精选8篇)读悲惨世界写心得体会篇1《悲惨世界》一书中,雨果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奴役劳动人民、逼良为娼的残酷现实。
雨果的这部传世之作,创造了一部反映法国现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长篇史话。
全书时间跨度长达近半个世纪,个人命运与历史题材的结合,气势磅礴,色彩瑰丽,限度地体现了雨果在叙事方面的过人才华。
它强烈地抨击了资本主义的黑暗,对那些贫穷的人民寄予了真挚的同情!这部著作的大致情节为:失业工人冉阿让为外甥偷了一块面包,被判处苦役十九年。
出狱后,一个主教改变了他的命运,使他成为马德兰市长。
天真纯洁的少女芳汀,被恶浊的社会玷污后,受到了众人的嘲弄,她的女儿珂赛特也被别人当作奴隶,遭受百般折磨。
最后还是被越狱的冉阿让所救……这部作品毫无保留地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
我感到就因为一块面包判冉阿让19年苦役实在是太残忍了,他也是迫不得已才来偷这块面包的。
如果当时政府让穷人们衣食无忧的话,他也就不会来偷了,所以,让人民遭受痛苦的罪魁祸首是政府官员!出狱后的冉阿让受到了一位主教的教育,便决定重新做人。
不久后,他竟成为了令人尊敬的马德兰市长。
他不断帮助穷苦的人民,为他们排忧解难;他和那些整天沉迷于吃喝玩乐的政府高官真是天壤之别!他宁可自己挨饿,也不让老百姓受苦,他才是一个真正的好官,才是一个真正爱岗敬业的人!让我们向他致敬!在他担任市长时期,在路边看到一位衣衫破烂,伤痕累累的小姑娘手里拎着一桶水,走也走不动。
冉连忙夺过水桶帮她拎。
原来,这个小姑娘名叫珂赛特,是一个老板的奴隶,受尽折磨。
经过一番周折,冉阿让终于使小姑娘逃离了魔爪,自己收养了她。
多么具有同情心的人啊!他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但是他不忍心这个小女孩,是他那颗善良的心改变了珂赛特的命运!那些资本主义的高级官员们,当你们看到这一切时,难道一点也不会内疚吗?当你们看到那些被剥削的人,难道会非常高兴吗?你们可以醒悟过来了!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感到作者对这种残酷、剥削、黑暗的社会充满了厌恶,非常希望有一个博爱、仁慈、道德的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途多舛,光芒闪烁——《悲惨世界》读
后感
“黑夜沉沉,没有一点星光。
肯定有一个展开双翼的大天使,站在黑暗中等待这颗灵魂。
”看完这句话,我合上书,仍感觉心潮澎湃,不禁回想起冉阿让那悲惨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冉阿让因为饥饿偷了一块面包而成为苦役犯,又因为他多次越狱,所以在监狱中度过了十九年。
出狱后,冉阿让从一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位浑身破烂不堪的中年人。
许多人都十分瞧不起他,更没有人愿意收留他,只有卞福汝主教大发慈悲收留了他一夜。
没成想,主教的一言一行,将一个无恶不作连小孩子硬币都要抢的冉阿让一夜之间变
成了一个善良体贴,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
后来,冉阿让依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为富翁,因自己做善事而被选举为市长。
书中隐姓埋名的马德兰就是冉阿让。
接着,他帮助一位名叫芳汀的女子抚养她的女儿珂赛特,并为珂赛特找到了幸福。
此时的冉阿让也已到暮年,在珂赛特的幸福之中死去。
读完《悲惨世界》,我发现:在雨果看来,世间的一
切不幸,都是苦难。
因饥饿偷面包而成为苦役犯的冉阿让;因贫困穷苦而自甘堕落的芳汀;因被寄养而童年受苦的珂赛特;因捡子弹而丧尸街头的巴黎流浪儿弗洛什。
他们都是社会底层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无论是生活上的痛苦,还是精神上的堕落,都是社会黑暗造成的。
而冉阿让,就是黑暗社会中的渺小光芒,他的光芒虽然渺小,却使麻木不仁的沙威从黑暗中醒来;使堕落不堪的芳汀看到了新网;使失去母亲的珂赛特得到保护并找到幸福;使黑暗社会中的光芒越来越多。
他活着,尽管命运离奇多磨难;
他安息,只因失去天使才闭眼。
生来死去,使生命的自然规律;
昼去夜来,也同样是这种道理。
我们与冉阿让虽处在不同的社会,但我们都要和他一样,闪烁出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