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复习题

合集下载

美学专题(121307)复习资料

美学专题(121307)复习资料

美学专题(121307)一、单选题1、马克思把美学研究从康德重主观的方向重新转移到重客观的方向,这里的“客观”主要是指()A.外在的自然界B.人所改造过的自然界C.人所创造的物质产品D.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无2、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属于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无3、从动物的快感到人的美感进化历程的根本前提是A.以模仿动物为美B.工具的制造和使用C.对祖先动物形象的反感D.性的选择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无4、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命题强调的是A.艺术美高于自然美B.自然美高于艺术美C.美与生活的差异性D.生活的辩证法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无5、《庄子·达生》中讲了“佝偻者承蜩”的故事,说佝偻者“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这可以用来说明直觉的A.直接性B.突然性C.专注性D.透明性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无6、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与这段话最切近的美论是()A.美在形式B.美在关系C.美在生活D.美在距离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无7、想象得之在瞬间()。

A.与体验和修养无关B.与体验无关但与修养相关C.与体验有关但与修养无关D.但与体验和修养都息息相关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无8、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主要是A.命运悲剧B.性格悲剧C.心理悲剧D.问题悲剧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无9、美国哲学家苏珊·朗格提出了A.艺术直觉性B.艺术符号说C.艺术模仿说D.艺术游戏说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无10、从艺术起源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学说是A.符号说B.表现说C.游戏说D.教化说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无11、在艺术接受中,每个接受者所具有的先在的自身素质,被现代接受美学称为A.期待视界B.先验图式C.主体经验D.先见之明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无12、西方经验派美学家常把美看成是事物所引起的生理或心理上的快感和愉悦。

美学原理——在线考试复习资料

美学原理——在线考试复习资料

美学原理——在线考试复习资料一、单选题1.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一书中,从现代解释学的角度提出了( )。

A.“时间距离”的说法B.“心理距离”的说法C.“美感问题”的研究方法D.“美的本质”的研究方法2.“劳动创造了美”一语出自( )。

A.恩格斯B.马克思C.列宁D.亚里士多德3.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的共同之处是( )。

A.为政治服务B.为一定的阶级服务C.提高人的素质D.带有一定的功利性4.中国书法意象的物态化和意象的生成是( )的。

A.单向B.双向性C.同步D.背向5.意象思维属于( )范畴。

A.心理学B.社会性C.哲学D.认识论6.“对牛弹琴”说明( )。

A.审美能力因人而异B.艺术创造者不能欣赏美C.艺术接受者没有审美能力D.审美能力需要提高7.美学是一门( )。

A.社会学科B.人文学科C.艺术学科D.自然学科8.艺术品是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之间的( )。

A.中介与桥梁B.欣赏对象C.再创造客体D.形式符号9.艺术的本体论就是( )。

A.艺术的统一论B.艺术的主体论C.艺术的客体论D.艺术的存在论10.在喜剧性产生的原因上,提出“突然荣耀说”的是( )。

A.柏格森B.霍布斯C.黑格尔D.康德11.著名的直觉论者( )把直觉的感受方式看成是一种艺术化的方式。

A.伯格森B.布劳威C.胡塞尔D.克罗齐12.( )比柏拉图更富于宗教的神秘主义的色彩,他开启了中世纪神学的唯心主义的美学思想。

A.亚里士多德B.普罗提诺C.荣格D.苏格拉底13.在美与善之间的关系上,孔子提出了( )。

A.无为而无不为B.乐而不淫C.里仁为美D.物我两忘14.( )是艺术最核心的功能。

A.社交B.教育C.审美D.生存15.( )在生产意象全过程中始终是最重要、最有决定性的艺术创造力。

A.创新能力B.想象力C.动手能力D.劳动16.( )说:“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A.鲁迅B.老舍C.荣格D.海德格尔17.刘勰在( )中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自考00037美学考点大全

自考00037美学考点大全

自考00037美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1.在《大希庇阿斯篇》中,区分了美的事物与美本身的是(柏拉图)2.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3.维特根斯坦是的代表人物。

(分析哲学)4.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李泽厚认为,美学是以(美感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学科。

5.曾对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以及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从恋母情结的角度进行解释的是(弗洛伊德)6.在心理学领域,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观点的是(荣格)7.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蒋孔阳主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8.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是(艺术美)9.认为审美对象和艺术品是分开的,审美对象是欣赏者与艺术品相互作用的结果的是(英伽登)10.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在《美与物理学》中提到的是(科技美)11.人类的知识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其中不包括(哲学学科)12.美学的性质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型的人文学科)13.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审美活动)14.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15.于1750年创立了美学的是(鲍姆加登)16.美学演变的三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是(审美意识)17.悲剧意识属于(高级审美意识)18.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美是(理念)19.蒋孔阳认为,美学从哲学与文艺理论中独立出来是在(文艺复习之后)20.鲍姆加登被称为(美学之父)21.鲍姆加登将美学规定为研究(低级的感性认识)的学科。

22.中国当代美学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23.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24.从绝对理念出发,认为审美具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的是(黑格尔)25.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是(自由)26.被马克思称为“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是(共产主义社会)27.在现代社会,人被异化,成为了马尔库塞说的(单面人)28.人生境界的提高,关键是(觉解)29.人生境界的特点是它的(个体内在性和生成性)30.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境界是分层次的,其中最高的是(天地境界)31.宗白华认为在人生境界中主于美的是(艺术境界)32.伽达默尔认为,如果某个东西不仅被经历过,而且它的经历存在还获得一种自身具有继续存在意义的特征,那么这东西就属于(体验)33.审美关系是人和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

大学美学教育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美学教育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美学教育考试题及答案选择题1. 美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 [ ] A. 艺术品的制作技巧- [ ] B. 美的标准和价值- [ ] C. 美的定义和分类- [ ] D. 艺术家的生平和作品2. 以下哪个不是美学的研究范畴?- [ ] A. 审美经验- [ ] B. 艺术哲学- [ ] C. 艺术史- [ ] D. 艺术市场3. 美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 ] A. 研究艺术品的市场价值- [ ] B. 分析艺术家的创作过程- [ ] C. 探讨美的本质和规律- [ ] D. 审美主体的个人爱好和喜好4. 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是什么?- [ ] A. 主观性- [ ] B. 客观性- [ ] C. 稳定性- [ ] D. 可复制性5. 美学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哪些?- [ ] A. 实证研究- [ ] B. 客观分析- [ ] C. 文本解读- [ ] D. 主观评价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美学的定义和分类。

美学是一门研究美的标准、价值和规律的学科。

它涉及对艺术、审美经验和美的本质进行深入研究。

美学可以分为哲学美学和艺术美学两个主要分类。

哲学美学探讨美的本质、美的概念和美的价值,而艺术美学则研究艺术品的审美特征、艺术创作和艺术风格。

2. 请简述美学的基本任务。

美学的基本任务是探讨美的本质和规律。

它通过研究艺术、审美经验和美的概念,帮助人们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并提供一套评价标准和方法。

美学还致力于研究美的起源、发展和变化,以及美在不同文化和时空背景下的表现形式。

3. 简要说明艺术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艺术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两个方面的特征。

艺术的主观性体现在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和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表达上。

艺术家通过自己的主观想象和创造力,创作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然而,艺术作品也具有客观性,因为它们可以被观众感知、欣赏和评价。

观众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可以基于个人喜好和主观观感,但也受到艺术作品本身的客观特征和普遍性规律的影响。

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复习资料

美学原理复习参考一、单项选择1、“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于(1750年)2、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指出,“凡是从某个观点看来是美的东西,从这同一观点看来也就是善的。

”3、孔子提出了(“里仁为美”)的著名命题。

4、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在立体图形中(球体)最美。

5、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

6、美学研究的根本问题是(美的本质)的问题。

7、经典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文献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8、提出“美在关系”说的美学家是(狄德罗)9、主张“美是主观的”中国美学家是(吕荧和高尔太)。

主张美是客观的代表是(蔡仪)。

10、陶渊明在《诗品》中被列入“中品”,唐人选诗不先杜诗,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是(缺乏时间距离)。

11、认为“美”、“艺术”都没有统一的本质,只具有“家族相似性”的美学家是(维特根斯坦)。

12、美感具有(主观性)。

13、中国传统的“比”、“兴”手法审美心理学上属于(相似联想)。

1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美学中被称为(移情)。

15、西方最早提出“崇高”这一审美范畴的美学家是(朗吉诺斯)16、“小桥流水人家”、“杏花春雨江南”美学上属于(优美)。

17、《麦克白》属于美学上的(性格悲剧)。

18、古希腊著名的喜剧家是(埃斯库罗斯)。

19、“丹青能令丑者妍”这一现象说明(艺术能“化丑为美”)20、艺术品结构中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层次是(意象世界层)21、“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之分出自(人间词话)22、艺术接受的核心问题是(意象的重建)23、(席勒)首先提出了“审美教育”这一概念。

24、古希腊时代,人们对“丑”的态度是(美丑分明,弃丑求美)。

25、《列子。

汤问》载:钟子期听了俞伯牙所弹的琴声后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这种意象是26、“美学之父”是(鲍姆嘉登)。

27、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28、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在平面图形中(圆形)最美。

29、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30、现存文献中,西方最早讨论美的本质问题的论著是(《大希庇阿斯篇》)。

美学复习资料汇总(全)

美学复习资料汇总(全)

《美学》选择题1、被称为“美学之父”的美学家是(鲍姆加登)2、美学发展经历的第一阶段是指(审美意识的形成)3、从主观心意状态探求美,其核心的理论取向在于(坚持把美归结为人的某种主观心意)4、最早从数关系出发探讨美的本质的是(毕达哥拉斯学派)5、提出“美育代宗教”的是(蔡元培)6、第一次明确提出“审美教育”概念的是(席勒)7、最早提出“诗言志”的著作是(《尚书·尧典》)8、正式提出“崇高”范畴并系统探讨的是(朗吉弩斯《论崇高》)9、在文学艺术中的美学意义和价值在于(丑在充分表现自己中否定自己)10、下面审美联想中属于相似联想的是(“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11、从古至今,美学家对美感有很多分歧,但他们都肯定(美感必须依赖于人的感官)12、艺术的核心功能是(审美功能)13、王国维所谓艺术意境的“无我之境”与“有我之镜”是指(前者是“隐我”,后者是“显我”,但都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意境)14、“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的景色都没有感觉”,这说明(穷人没有与美景建立自由的审美关系)15、“世界历史形式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喜剧”提出者是(马克思)16、提出“曲线为美,蛇形线最美”的是(威廉·荷加斯《美的分析》)17、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是(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18、在历史上,美学长期被看作(哲学的分支)19、美的问题性质在于(透过美的现象探讨美的本质)20、中国最早将教育分为德育、智育、美育的是(王国维)21、艺术品最基本的必要条件是艺术品必须是(人工制品)22、“细雨鱼儿飞,微风燕子斜”描绘的是(优美景象)23、将“崇高”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的是(康德)24、“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这个论断的提出者是(恩格斯)25、从古到今,美学家对美感问题有许多分歧看法,但都肯定(美感离不开感觉器官)26、马克思确立美育基本任务的角度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27、可以说明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诗句的美学观点是(移情说)28、中国古典美学独特的审美范畴是(意境)29、美学史上最早提出提出“美在数的和谐”这个著名命题的美学家是(毕达哥拉斯)30、在朱光潜的美论中,“物”与“物的形象”的不同主要在于(前者是客观的,后者是主客观的统一)31、从艺术起源的角度来界定艺术的学说是(游戏说)32、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是理念”的是(柏拉图)33、以下观点属于朱光潜的是(“美是客观方面某些事物,性质和形状适合主观方面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为一个完整形象的那种特质”)34、在现实世界中,令人感到愉快的东西,一是符合主观目的,二是符合(客观规律)35、西方美学史上,亨利·马歇尔和格兰特·艾伦倡导(快乐说)36、原始艺术中的蛇身人面像、千手佛及狮身人面像说明了(人还没有明确地肯定自己的本质力量)37、古希腊人界定艺术的普遍观点是(模仿说)38、接受美的教育,主要有三种方式,那是自然、社会和(艺术)39、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是指(一种美的特殊表现形态)40、美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是(唯物辩证法)41、中国当代美学家在美的本质问题上有过激烈的争论,其中有一派主张美是主张的,代表人物是(吕荧)42、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把滑稽和丑的概念联系起来的美学家是(亚里士多德)43、艺术品结构中的核心层次是(意象世界层)44、从根本上说,鲍姆加登把美学看作为一种(认识论)45、美育不需要对别人进行说教,而是让人在生动活泼的享受中使性情获得(陶冶)46、从事物的客观属性探求美,其最大的合理性在于(抓住了美具有感性形式这一特点)47、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鲍姆加登的《美学》)48、“由上而下”的美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哲学思辨)49、载道说界定艺术的角度是(艺术的功能)50、“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的提出者是(蔡元培)51、俗话说“对牛弹琴”,它说明美感的形成依赖于(审美能力)52、席勒认为,通过审美教育,人们可以(由“审美王国”进入“自由王国”)53、霍布斯的喜剧主张是(突然荣耀说)54、笪重光说:“密叶偶间枯枝,顿添生姿,纽干或生剥蚀,愈见苍颜。

美学复习题

美学复习题

美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0分)1、审美现象的构成:审美客体,审美关系,审美主体三个要素组成。

2、艺术品的初步定位:艺术品是感性的,精神性的人工产品。

【人工产品是艺术品的基本定位】3、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感知、想象、情感、理解想象包括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4、集体无意识说的代表人物——荣格5、中和的最根本,最高层次上的特征,就是天人合一,这是中国审美文化之魂。

6、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

7、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是在1750年,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美学》一书的问世为标志。

8、西方美学史经历从“本体论阶段”到“认识论阶段”再到“语言学阶段”的转换。

9、审美现象是由审美客体,审美主体,审美关系三个要素构成。

10、按照日本学者笠原仲的观点,中国人最原始美的观念是指始于味觉的美。

11、中国当代主观论美学以吕荧和高尔泰为代表12、中国当代主观论美学以蔡仪为代表13、中国当代主客观统一以朱光潜为代表14、中国当代实践美学以李泽厚为代表15、亚里士多德把美的形式归结为“秩序,均称与明确”16、审美对象自身的客观条件是物象性和意味性的统一、模糊性和明确性的统一17、社会美包括人体美,人的行为美,人的性格美和社会环境美18、艺术美的特点典型性,思想性和普通性19、悲剧类型分为: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20、审美发生理论影响较大的观点主要有:游戏说,生物本能说,巫术说,劳动说21、艺术家纯粹内在机制包括:艺术敏感,艺术想象力,艺术技巧22、休谟美学思想中的核心23、艺术创造的过程分为:触发阶段,发展阶段,生产阶段24、艺术作品的结构是:物质材料层,符号形式层,意象世界层,超验意境层25、柏拉图认为理念是万物之源,是美的事物的根源26、古希腊《诗学》亚里士多德27、原始艺术的主要样式:雕刻,绘画,音乐,舞蹈28、时间艺术分指:戏剧,文学,音乐29、蔡元培把美育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30、柏拉图开启了西方美学关于形而上学31、色彩,形状,声音构成形式美32、法国启蒙狄德罗33、曹丕《曲论.论文》文艺创作风格34、空间艺术主要指建筑,雕塑,绘画35、旧石器时代,艺术成为普遍活动36、巫术是审美活动发生的社会中介因素37、康德提出美是“无目的合目的性”二、名词解释(共20分 4个/5分)1、“美学之父”1750年,鲍姆加登出版了他的《感性学》。

美学复习_??????

美学复习_??????

美学复习提纲1.辨析“审美”、“美学思维”、“美学”三个概念。

答:“审美”:是人类现实活动之一;它包含审美意识与审美对象;“美学思维”:是审美意识的观念化,它势必趋向理论自觉形态;“美学”:是人类知识近代分化所产生的美学思维的学科形态。

2.(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1.艺术美学曾被规定为“艺术哲学”但美学研究艺术与艺术学不同。

2.“美”一个多义的“美”不宜作为美学研究对象的范畴术语。

3.“审美经验”只有作为涵括审美意识与审美对象的“审美活动经验”才是美学的研究对象。

(2)“中国美学”中国美学三种涵义答:1.中国古典美学依托中国古代文化主干儒释道的美学思想2.美学在中国晚清以来中国从西方引进的美学学科3.中国美学的重建自觉区别于西方美学的中国美学现代形态注意“中西”与“古今”的两对比较3.美学的学科性质。

答:一、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1)自然科学—-自然(客体)1.人类知识三大现代分类(2)社会科学一一社会(客体)(3)人文科学—-人(主体)2.人文科学以人生价值意义为中心,包含着不同角度学科:哲学、伦理学、教育学……人文科学理论是各门人文学科的“元理论”。

3.明确美学的人文学科特性,对于美学具有根本性意义。

二、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1.具有作为人文学科的价值批判引导功能。

美学并非自然科学式价值中立的客观剖析,对商业消费主义审美现象的批判。

2.作为哲学学科具有深层思维特性。

美学以对人生元价值代表之一的审美的理论反思,成为人生哲学不可或缺的基本组成部分。

三、美学相邻学科1.美学与艺术学(1)二者各自研究的对象范围不同(2)外延重合(交叉)部分二者研究的内容及方向不同2.美学与心理学美学与心理学的不同:(1)心理学是对心理现象外在的观测,美学立足于审美心理内在的体验。

(2)心理学只记录心理反应的生理一一物理变量,并且只就心理规律客观说明。

美学却要求理解审美心理,并势必伴随体验将研究者自身的精神经历带入心理对象而作出不同于客观说明的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美学源于“三个基础”:对事物的本质追求;对心理知、情、意的明晰划分;对各艺术门类的统一定义。

西方有了三套美学:1,从美的本质到所有美的现象(自然、社会、艺术、科学、制度……),以现象——本质为基本结构;2,从美的本质转到美感的本质,以主体——客体为基本结构;3,从美的本质到各门艺术,以美——艺术作为基本结构,从哲学上说,是以一般——典型为基本结构。

之所以要突出一下这三种美学范式,是因为西方美学随西方文化向全球扩张,主要是这三种模式。

第一个在学科意义上把美学引进中国的人是王国维。

维特根斯坦提出了“家族相似”的理论,并认为它适合于解决美学中的定义问题。

按照海德格尔的思路,美的本质是存在的,但又是不能言说,特别是不能给出定义的。

印度美学有两个基本概念十分重要:一个是“味”,一个是“情”,这两个概念显示出了印度美学的一种特殊内涵和特殊的表达方式,同时也是理解印度式美学的关键。

* 悲剧是走向崇高的死,崇高却是在崇高中走向生。

怪是对正常的物的尺度的一种变形希腊艺术普遍呈出了神与人的互通和同形同性。

区别与其它文化雕塑中神与人之间、神与神之间和神与神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区别。

希腊艺术中的美,不是靠一些神性符号,而是靠人的肉体本身呈现。

康定斯基说,直线有两个特征:张力与方向德国的鲍姆加登,1750年出版《美学》成为美学之父查理斯·巴托把艺术与技术和科学相区别,称为美的艺术,被普遍接受丑是对事物正常尺度的偏离,怪主要是变形,丑主要是畸形柏拉图(理解)→亚里士多德(形式)→普罗提诺(一的光辉)→阿奎那(完整、形式、光辉)→文艺复兴(形式)→英国经验主义(感官快适)→夏夫兹伯里(内在感官)→休谟(心理构造)→柏克(物的感性)→狄德罗(关系)→康德(合目的形式)→黑格尔(理念的感性显现)……一、名词解释1. 荒诞荒诞的对象是与人敌对的东西,但却不象崇高显可怖,它是看不到可怖的可怖。

因此荒诞不像崇高那样使人从痛感转向快感,因为这里不可能有胜利;荒诞与悲剧一样展现出宇宙人生中的最大最深矛盾,但却不能像在悲剧中那样去抗争去战斗,因为这里没有具体的对象。

荒诞与悲态一样,否定人的是无法战胜、甚至根本就无法去战的东西,但它不像悲态中那样,对无形之物有一个理性的理解,因为荒诞本就意味着理性的失败。

荒诞表现的是与人的趋美本能和美好理想完全相反的宇宙人生的荒诞性。

因此,荒诞中没有崇高的心灵,也无悲剧英雄,也没有悲态中怀着理想信仰而哀叹自己被理想所抛弃的深悲,只有荒诞世界中的荒诞的人。

滑稽,从感性形式讲,是事物、事件、言行不伦不类的组合,从内容上讲,是被历史否定了的东西,它偏离或低于正常的历史尺度。

怪和丑的主要流向是滑稽,但还有其他流向,从而不全都是喜的对象,怪和丑成为喜也主要在其显出滑稽。

滑稽则全都是喜。

3. 原型原型即原初的一,主要指在人类诞生以后,作为人类的原初的一。

4. 移情1,移情是以内模仿为基础的。

它从内模仿的完结处开始,虽然表现为一种主体的主动性,但主体把什么样的情感移入对象,是受对象的形象制约的。

2,移在客体上面的情感的性质总与客体自身的性质或性质的某方面有同质之处。

3,移情讲的是由主体移向客体,突出的是主体的作用。

有了主体的向外移情,主体就感受到了美感;有了情感的移入于客体,客体就成了美的客体。

4,移情是主客体的浑然合一。

5. 美在形式6. 意境7. 悲剧悲剧呈出的是对不能把握东西的抗争,所面对的一般是有形的或能够作为有形之物来对待的东西,它的对象不仅是与人敌对的,而且是邪恶的,悲剧的性质是激烈的冲突和坚决的抗争,呈现出人自身的有限性,因此悲剧的冲突双方可能都有片面性。

8. 悲态悲态是由人生失意的沉痛升华为宇宙人生本体询问的感伤情怀。

悲态基于对宇宙规律的信仰,源于对宇宙规律正常性的偏离,悲态在偏离中询问的,不是对宇宙规律何以要设置偏离的询问,而是对“为什么是我碰上了偏离”的询问。

12. 对称对称即以一条线为中轴,左右两侧相等。

对称是世界中最常见的现象:人体是对称的,动物是对称的,很多植物是对称的,不少建筑对称,书本翻开,构成对称。

13.直觉直觉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直觉产生个别意象。

直觉有两个特点,第一,它是个别的具体意象;第二,它还没有上升到概念,是与概念没有关系的印象。

14. 内模仿1 内模仿是知觉——身体——心理的三位一体的运动,但以筋肉运动为主。

2,内模仿讲的主体模仿客体,突出了客体的作用。

3,内模仿突出了主体与客体的动态联系。

15. 移情1移情是以内模仿为基础的。

它从内模仿的完结处开始,虽然表现为一种主体的主动性,但主体把什么样的情感移入对象,是受对象的形象制约的。

2移在客体上面的情感的性质总与客体自身的性质或性质的某方面有同质之处。

3移情讲的是由主体移向客体,突出的是主体的作用。

有了主体的向外移情,主体就感受到了美感;有了情感的移入于客体,客体就成了美的客体。

4移情是主客体的浑然合一。

17. 形式美的规律1,对称与均衡2,比例与尺度3,节奏与韵律4,主从结构18. 美的形式元素形式美的第一个因素是点,点是实体的开始。

第二个因素是线,第三个因素是形,第四个要素是色彩19. 美美是主体与客体的同一20. 心理距离心理距离,首先是指主体的心理活动,就是人把自己心理中的其它属性暂时“悬隔”起来,即把心理中的其它属性用括号括起来。

二、简答题1. 简单谈一谈,把握中国色彩系统的三个主要逻辑。

答:第一,一种原色的由浅入深的序列。

第二,一种色包括多种色,其界线从本身到与之相邻的色的边缘。

第三,根据色彩对人的生理作用而建立起来的多种色彩象征体系。

2. 简述水平线、垂直线和斜线三种不同直线最基本的审美感受。

答:水平线。

是大地之线,人最好的休息就是与大地平行的躺下,任何物体处于完全与大地相连的水平状,消除了与大地的张力,最宁、最静、最平、最稳、最实、最冷……垂直线。

从大地到天空,是高扬,也是升腾;垂直线与地心引力相同,和水平线一样有稳定感,但人直立是清醒的,又不动,表现了一种庄严肃穆。

斜线。

斜线是一种不安定的线,它与地心引力处于斗争之中。

如果与垂直线接近,好像是刚从垂直状况离开,如果接近水平线,则仿佛是要回到水平状态。

斜线充满了动感。

3.简述优美和壮美的区别大致可以从哪几个方面予以界定?答:1空间上形的大与小2时间上的疾速与缓慢3力量上的强与弱4性质上的刚与柔4.心理距离是怎么使人成为审美之人的?答:1,心理距离,意味着主体从自身的复杂性中摆脱出来,与内心的各种需求、欲望拉开距离,成为纯粹的审美主体;2,主体的变化使客体本来与主体十分丰富的关系变成只剩下审美的关系;3,其结果是客体的所有非审美属性也被括起来,拉开了距离,只向主体作纯形象外观的呈现,使客体成为审美客体。

双向的过程,在主体与客体的审美关系的场效应中,人成为审美主体,物成为审美对象。

5. 西方美的模式有那些特点答:1 西方之人2 美的比例3焦点审美4 存在与空虚5 对立与斗争6什么是全球审美化?7“美”具有哪些特性?答:•1、美具有一切审美对象都有的形象可感性。

•2、是事物的本来面貌、正常尺度,是正常中的优秀者•3、形式与内容的统一•4、美的对象符合人的尺度,与人有由历史实践活动而来的内在同一性•因此,美既有物的尺度的完善性,又具有人的尺度的完善性,它以符合人已掌握的客观规律的感性形态展现自己。

这种展现又完全符合人的目的、愿望、理想、自由。

美的对象与人的感性知觉有着直接的适应关系,与人的心理情感有着结构的同构关系,与人的目的、愿望、理想有着内有的或显或隐的同一性。

8.简述审美设计的基本原则。

9、简述人对事物的三种态度和事物具有的三种属性的对应关系。

答:对同一事物,主体可以有至少3种态度:认知态度、功利态度、审美态度。

反过来,说明同一事物至少具有3种属性:知识属性、实用属性、审美属性。

在采用认知态度时,主体想要获得的是关于对象的知识;采用功利态度时,主体想要获得的是关于对象的实用价值;采用审美态度时,主体只关注对象呈现给主体的形象本身。

10、谈一谈,当主体向客体作审美观照时,客体之所以成为美的客体,在于客体自身的那些特性?审美观照对于审美主客体都需要相应的条件。

就客体而言,能够成为审美观照的对象之物,一是感性的、具象的,能够提供给审美主体的知觉以原型或者说是整体性的材料;二是对象本身具有某种审美属性,或云美的潜质,在主体的意向性召唤中使其美的潜质或属性得以呈现。

11、简述本教材所总结的审美的基本类型。

答:本教材以二元对立方式为基本方式,运用西方主流美学常用概念,把审美对象分为美、悲、喜三打类型。

在美、悲、喜三大类型下面再分出次级类型。

美下面有优美、壮美、典雅;悲下面有悲情、悲剧、崇高、荒诞;喜下面有怪、丑、滑稽。

13、西方美学中的“和谐”有哪些特点?答:和谐是西方文化的理想,也是西方美学的理想,但西方的美的和谐与其它文化不同:一是,人在一个存在与虚空的宇宙中的和谐;二是,焦点构成了人在存在与虚空宇宙的审美视点;三是它所看到的美是具有几何意味和美的比例的形式;决定美以这种比例形成这种形式的在于形式后面的对立面的斗争,对立面的斗争推动着一种形势向另一种形式转化。

14、美感中的直觉具有那些特点?15、悲态与悲剧的区别答:悲态表现的是对人不能把握的东西的一种顺应、一种理解,在顺应和理解中超越对象。

悲剧呈现出的则是对不能把握东西的一种抗争。

悲情所面对的一般是无形的必然律,悲剧所面对的一般是有形的或能够作为有形之物来对待的东西。

悲态的对象虽与人为敌,但从根本上说,它在人的主观内心里是善的,至少无所谓善恶。

悲剧的对象不仅是与人敌对的,而且是邪恶的。

三、论述题2、美如何成为一种“学“3、试论柏拉图关于美的本质问题,产生了那些方面的结果。

答:柏拉图提出了决定每一具体美的事物之为美的美的本质是什么。

柏拉图之问产生了多方面的结果。

1,使西方文化产生了美学。

美是什么之问意味着,只有把握了美的本质,才能把握形形色色、各不相同的审美对象。

这样追求美的本质,是理解各种具体之美的基础。

这是从美本身,而不是从美之外去理解美创造了基础。

2,改变了关于美的观念。

柏拉图之问意味着一种对美是什么的思维方式的确立。

美有两大类,具体之美与美的本质。

在美与不美和美与丑的转化这一普遍现象中,柏拉图之问以一理论逻辑引向了两种结果:其一,是美的等级划分,美的本质为高级,具体的美是低级。

其二,有了美的本质,人们知道自己以前认为的美在严格的意义上不是美。

3,追求美的悖论。

美是什么之问使人们面对美的事物时,不把思想局限在这一事物本来有限的美上,而是追问在它之后或之上的决定它之为美的本质。

有了柏拉图的一声猛喝,人们不会把具体之美按照以前的方式认作美。

4.什么是美?6、审美分类的意义审美分类意味着:1,审美对象的扩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