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董盛富-8.4 吸收过程的设计型计算 (63)

合集下载

长江大学化工董盛富-化工原理考试题及答

长江大学化工董盛富-化工原理考试题及答

化工原理考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一、填空题:1.(3分)题号7001 第7章知识点100 难度容易20℃时,CO0.878(标)m m(H O),此时液相浓度C=________kmol.m.液相摩尔分率x=_________.比摩尔分率X=__________.***答案***0.0392 0.000705 0.0007062.(3分)题号7049 第7章知识点200 难度容易试填写下列各传质速率方程,使其完整N=k A(____)=k A(____)=K A(____)=K A(____)=k A(____)=k A(____)***答案***p-pc3.(2分)题号7102 第7章知识点500 难度容易解吸是指使溶解于液体中的________________ 的操作。

***答案***溶质气体释放出来4.(3分)题号7038 第7章知识点100 难度容易吸收质是指________;而吸收剂则是指___________;惰性组分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被液体吸收的组分,用于吸收的液体,不被吸收剂吸收的组分。

5.(3分)题号7004 第7章知识点100 难度容易0℃时,CO 1.713(标)m m(H O),此时液相浓度C=_________kmol.m.液相摩尔分率x=_________.比摩尔分率X=___________.***答案***0.0765 0.001375 0.001377二、选择题:1.(2分)题号6164 第6章知识点100 难度容易从沸点一组成图中可以看出:只有将混合液加热到()才能从混合液中分出易挥发组分增多的蒸汽。

A. 液相区;B. 气相区;C. 气液共存区***答案***C2.(3分)题号7105 第7章知识点200 难度容易在吸收传质过程中,它的方向和限度,将取决于吸收质在气-液两相平衡关系,若要进行吸收操作,则应控制()A. p〉pB. p〈pC. p=p***答案***A三、判断题:1.(2分)题号6170 第6章知识点300 难度容易若过热蒸汽状态进料,q线方程的斜率>0;( )***答案***√2.(2分)题号6208 第6章知识点100 难度容易对理想溶液而言,其组分的挥发度可以用同温度下该组分的饱和蒸汽压的大小来表示。

长江大学董盛富-8.4 吸收过程的设计型计算 (211)

长江大学董盛富-8.4 吸收过程的设计型计算 (211)

2005─2006学年 第 2 学期(闭卷B ) 《化工原理·下》课程考试试卷(高分子03级用) 注意:1. 本试卷共 4 页;2. 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3. 姓名、学号(只填写班序号)必须写在指定地方。

一、填空题(24分) 1(4分) 某逆流吸收塔,用纯溶剂吸收混合气中易溶组分,假设填料层高为无穷大,入塔%8=Y (体积),平衡关系X Y 3=。

试求: ⑴ 若液气比(摩尔比,下同)为4时,吸收率=η %。

⑵ 若液气比为2时,吸收率=η %。

2(5分) 用水吸收空气中少量的氨(可视为气膜控制),总气量G 、气温t 、吸收液量L 及气体进出口组成21Y Y 、均不变,现因进塔水温升高,则总传质单元数OG N ;理论塔板数T N ;总传质单元高度OG H ;最小液气比min )/(G L ;相平衡常数m 。

3(2分) 用气相浓度p ∆为推动力所表示的传质速率方程有两种:以传质分系数表达的传质速率方程为 ,以总传质系数表达的传质速率方程为 。

4(5分) 用亨利系数E 表达的亨利定律表达式为 。

在常压下,20℃时,氨在空气中的分压为69.6mmHg ,与之呈平衡的氨水浓度为10(kgNH 3/100kgH 2O),此时亨利系数=E ,相平衡常数=m 。

5(4分)q 的严格定义式为 。

饱和液体的=q ;饱和蒸汽的=q ;蒸汽是液体2倍的混合进料液的=q 。

6(4分)在二元普通连续精馏过程中,当其他条件均不变时,仅加大回流比R ,则可使塔顶产品的浓度D x ;若此时加热蒸汽量V '不变,则产品量D 。

若在增大R 的同时保持塔顶馏出量D 不变,必然要增加 ;那么塔顶冷却介质量将 。

二、选择题(6分)1(2分) 双膜理论认为吸收过程的阻力集中在( )。

A. 两膜层中; B. 界面上;C. 液膜之中;D. 气膜之中;2(2分) 在吸收塔某处,气相主体浓度025.0=y ,液相主体浓度01.0=x ,气相传质分系数)h kmol/(m 22⋅=y k ,气相总传质系数h)kmol/(m 5.12⋅=y K ,则该处气液界面上气相浓度i y 应为( ),平衡关系x y 5.0=。

长江大学董盛富-8.4 吸收过程的设计型计算 (203)

长江大学董盛富-8.4 吸收过程的设计型计算 (203)

2005─2006学年 第 1 学期 (答案)《化工原理》课程考试试卷-上册(高分子、油工03级B 卷)注意:1. 本试卷共 4 页;2. 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3. 姓名、学号(只填写班序号)必须写在指定地方;4. 若空间不够,请将答案写在试卷背面。

一、填空、判断与选择题(共40分)1.(2分)由离心泵基本方程式导出的理论压头曲线(H-Q 线)其形状是( D )。

(A )抛物线; (B )三次曲线; (C )双曲线; (D )直线2.(2分)在圆形直管内作无相变强制湍流的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来自( B )。

(A )理论方法; (B )因次分析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C )因次分析法;(D )数学模型法。

3.(2分)一包有石棉泥保温层的蒸汽管道,当石棉泥受潮后,其保温效果应(变差),主要原因是(石棉泥水λλ>,致使导热性变强,保温性变差)。

4.(2分)用一板框压滤机恒压过滤某悬浮液(过滤介质的阻力可忽略)。

试分析:(1)滤浆的温度升高而其他条件不变,则滤饼充满滤框所需时间将(变短);(2)滤浆的固含量降低(设比阻不变)而其他条件不变时,滤饼充满滤框所需时间将(变长)。

(或变短、或变长、或不变)。

5.(2分)米糠油在管中作层流流动,若流量不变,管长不变,管径增加一倍,则摩擦阻力损失为原来的(1/16)倍。

6.(2分)某一离心泵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现吸入口真空表读数不断下降,管路中的流量也不断下降直至断流,经检查,电机、轴、叶轮均正常,可以断定泵内发生(气缚),应检查进口管路是否有(泄漏)。

7.(2分)流体的位能是指在(重力)作用下,流体距(基准面)一定高度所具有的能量。

8.(2分)某长方形截面的通风管道,其截面尺寸为240×160mm ,其当量直径e d 为(192)mm 。

9.(2分)离心泵的性能曲线中的Q ~H 线是在( C )情况下测定的。

A. 效率一定;B. 功率一定;C. 转速一定;D. 管路)(∑+el l 一定。

长江大学董盛富-8.4 吸收过程的设计型计算 (68)

长江大学董盛富-8.4 吸收过程的设计型计算 (68)

流动练习题1.在图1-16所示的U 形压差计两引压管中指示液液面高低的画法是否正确?如有错误,请予以改正并说明原因。

设管内流动的是理想流体。

2。

在如图1-17所示的倾斜异径管中,A 、B 两处的压力表读数相同,试分析水在管中的流向。

3.如图l-18所示,高位槽下面接一垂直排水管以排尽槽内的水。

最初高位槽内水深h 0,现将排水管末端直管部分截去一段,如图中虚线所示。

试分析排尽槽中水所需时间将如何变化,假设摩擦因数恒定。

4.某化工厂配置了两套管路系统,分别用来输送气体和液体。

试分析当气体和液体的温度升高而其他条件不变时,管路系统的输送能力将如何变化。

5.如图1-19所示,一高位槽下面接有三条分支管路1、2、3,它们的出口均处在同一高度,高位槽液位保持恒定。

起初O 处压力表读数为p ,三条支管内的流量分别为V l 、V 2、V 3,且V 1<V 3。

关闭支管2上的阀门,这时O 处压力表读数为p ',水管1、3的流量分别为1V '、3V '。

试分析比较:(1) p '与p 的大小;(2))(11V V -'与)(33V V -'的大小。

6.如图1-20所示,高位槽A 通过一并联管路向低位槽B 输送液体,两槽液面维持恒定。

现支路CED 上正E处有泄漏,试分析各管段内的流量及C、D两处压力如何变化。

7.如图1-21所示,通过一管子将敞口高位槽A中水虹吸到敞口低位槽B中。

在虹吸管最高点D处引出一小管与槽C相连,当将阀门K打开后,发现小管CD中充满了静止的水。

现将水温提高,虹吸管内水的流速如何变化?小管CD中的水流向何处?8.如图1-22所示,常温水流过倾斜变径管段AB。

已知A处管径的d A = 100mm,B处管径d B =240mm,A、B两点间的垂直距离h = 0.3m,水流量为120m3/h,U形水银压差计的读数R=20mm。

(1)A、B两点间的压差为多少?(2)每千克水流经AB管段时的机械能损失为多少?(3)若管路改为水平放置,流量不变,试分析压差计读数及A、B两点压差的变化情况。

长江大学董盛富吸收过程的设计型计算

长江大学董盛富吸收过程的设计型计算

思考题第八章 传质过程导论1.常用相组成的表示方法有哪几种?2.不同单位时通用气体常数R 值如何换算?3.质量比与质量分数、摩尔比与摩尔分数有何不同,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4.对于二元气体混合物,当总的摩尔浓度为常数时,请证明分子扩散系数BA AB D D =5.某组分的绝对速度、扩散速度和平均速度各表示什么意义?6.试推导出等摩尔相互扩散和一组分通过另一停滞组分扩散(单向扩散)时的浓度分布式.7.传质的速度和通量为何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各种表达方式有何联系?8.分子传质(扩散)与分子传热(导热)有何异同?9.在进行分子传质时,主体流动是如何形成的,主题流动对分子传质通量有何影响?10.气体中扩散系数、液体中扩散系数和固体中扩散系数各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获取相应的分子扩散系数?11.对流传质与对流传热有何异同?12.提出对流传质模型的意义是什么?13.双膜模型、溶质渗透模型和表面更新模型的要点是什么,各模型求得的传质系数与扩散系数有何关系,其模型参数是什么?14.何为湍流传质的一层模型、两层模型和三层模型,各模型分别用哪一个类比关系式来表达?15.三传类比具有哪些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16.对流传质系数有哪几种求解方法,其适用情况如何?第九章 气体吸收1.如何用相律来分析指导实验,举例说明之.2.Henry 定律有哪几种表达形式,其影响因素有哪些,各系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试作推导.3.相平衡关系在气体吸收中有什么作用?4.请写出6中总吸收速率方程和总传质系数的关联表达式5.试推导以()x x -*为总推动力时的总吸收系数的计算式.6.试分析气体或液体的流动情况如何影响吸收速率.7.试写出吸收塔并流操作时的操作线方程,并在X-Y 坐标图上示意地画出相应的操作线.8.如何建立填料层高度表达式,试作推导.9.试说明解读法、对数平均推动力法、数值积分法、梯级图解法求解传质单元数的方法和应用场合.10.传质单元高度、传质单元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11.请证明当相平衡曲线为直线或弯曲不大时,梯级图解法中的梯级数目就代表传质单元数.12. 若吸收过程为低组分气体吸收,试推导总传质单元高度与分传质单元高度的关联表达式,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与液相总传质单元高度的关联表达式.气相总传质单元数与液相总传质单元数的关联表达式.13.若吸收过程的操作线和平衡线均为直线(1)试推导21ln 11Y Y S N OG ΔΔ-= (2)试证明传质单元数与理论级数的关系为S S N N OG T ln 1-= (3)说明O G T N N =成立的条件(4)试证明2121X X Y Y ΔΔΔΔ= 13.高浓度气体吸收过程有哪些特点,填料层高度的计算方法有哪些,其计算步骤如何?14.试推导板式吸收塔理论塔板数N 的计算公式.并指出在什么情况下OG N N =.15.如何应用吸收传质系数准数关联式计算吸收的传质系数?16.在选择吸收塔设计参数时应考虑哪些因素,如何选定设计参数?17.在吸收塔的调节中应注意什么问题?18.温度上升对吸收过程有什么影响,如何计算溶解热,如何确定实际的相平衡曲线?19.何为关键组分,怎样确定关键组分,如何处理多组分吸收中计算问题?20.化学吸收有什么特点,怎样处理化学吸收中的计算问题?21.常见的解吸方法有哪些,如何处理解吸中的设计型计算和操作型计算?第十章 液体蒸馏1.何谓理想物系,哪些物系可视为理想物系?2.非理想物系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处理非理想物系的相平衡关系?3.Raoult 定律与Henry 定律的区别是什么?4.怎样利用Antoine 方程计算理想混合溶液的平衡温度?5.试推导简单蒸馏与平衡蒸馏的物料衡算方程,给出具体情况下的积分表达式,并比较简单蒸馏与平衡蒸馏的优劣.6.简述蒸馏的依据和精馏的原理,为什么说回流是工程手段,非此不能.7.简述精馏中的两个假设(恒摩尔流假设和理论级假设)的理论要点.8.试推导出两段操作线方程、进料线方程及两段汽液相流率的关联式.9.比较四种求算理论板数方法(逐板计算法、M-L 图解法、捷算法、焓浓图法)的优劣.10.如何选定回流比和进料热状况,二者是怎样影响精馏操作的?11.压力对汽-液平衡有何影响,一般如何确定精馏塔的操作压力?12.在精馏塔的设计中,如下因素如何影响理论板层数:(1)塔顶馏出液组成、回流比及回流液温度;(2)加料组成、热状况及进料位置.如何选择进料热状况;(3)进料量对塔板数有无影响,为什么?13.对不正常形状的汽-液平衡曲线,是否必须通过曲线的切点来确定最小回流比min R ,为什么?14.通常,精馏操作的回流比()min 2~1.1R R =,试分析根据哪些因素确定倍数的大小?15.在连续精馏塔中分离两组分理想溶液,提出如图所示的三种方案,并假定塔顶第一层理论板上升的蒸汽量为V ,kmol/h ,其组成为8.01=y ,操作回流比为2,物系的相对挥发度为2.5.试分析:(1)方案(a )中的21t t 、如何确定,是否相等?(2)321L L L x x x 、、的大小;(3)321D D D x x x 、、的大小.16.什么是最佳进料位置,如何确定最佳进料位置,偏离最佳进料位置会导致什么情况发生?17.如何对精馏塔作热量衡算?18.直接水蒸气精馏与水蒸气蒸馏有什么不一样,其作用原理是什么?19.试简述间歇精馏在两种操作方式下的计算问题.20.几种特殊精馏方法(衡沸精馏、萃取精馏、盐效应精馏等)的比较.21.何谓清晰分割,如何用捷算法计算多组分精馏的理论塔板数?第十一章 气(汽)-液传质设备1.评价塔板性能的指标有哪些方面,开发新的塔板应考虑哪些问题?2.常见错流塔板和穿流塔板有哪些,其构造怎样,有什么优缺点,如何选择塔板类型?3.塔板上有哪些异常操作现象,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如何避免这些异常现象的发生?4.塔板负荷性能图的意义是什么?5.综合比较板式塔与填料塔的特点,说明板式塔与填料塔各适用于何种场合?6.评价填料性能的指标有哪些方面,开发新型填料应注意哪些问题?7.填料有哪些主要类型,各有什么特点,如何选择填料?8.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包括哪些方面,对填料塔的传质过程有何影响?9.在板式塔的设计计算中应计算哪些内容,其设计计算的步骤是什么?10. 在填料塔的设计计算中应计算哪些内容,其设计计算的步骤是什么?第十二章 液-液萃取1.相组成的表示方法,杠杆定律的证明,溶解度曲线的绘制.2.何谓临界混溶点,辅助曲线如何绘制?3.分配系数的计算及分配曲线的绘制.4.选择性系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分情况()∞=>=βββ,1,1讨论之,并和相对挥发度比较.5.试说明萃取相最大脱溶剂组成与互溶度和温度的关系.6.对于一种液体混合物,根据哪些因素决定是采用蒸馏方法还是采用萃取方法分离?7.分配系数1<A k ,是否说明所选的萃取剂不适宜,如何判断用某种溶剂进行萃取分离的难易与可能性?8.温度对萃取分离效果有何影响,如何选择萃取操作的温度?9.如何确定单级萃取所能获得的最大萃取液组成?对于11<>A A k k 和两种情况确定方法是否相同?10.如何选择萃取剂用量或溶剂比?11.对于组分B 、S 部分互溶的物系如何确定最小溶剂用量?12.简述超临界流体萃取的特点,为什么说超临界流体萃取具有精馏和萃取的双重特性?13.简述化学萃取的特点,对于一个确定的分离问题,根据哪些因素确定是采用化学萃取还是采用物理萃取方法进行分离?14.何为液泛和轴向混合,它们对萃取操作有何影响?15.根据哪些因素来决定是采用错流还是逆流操作流程?第十三章 固体物料的干燥1.湿空气有哪些性质,如何表达这些性质?2.湿球温度和绝热饱和温度有什么不同?测定湿球温度和绝热饱和温度时,若水的初温不同,对测定结果是否有影响,为什么?3.如何试算湿球温度和绝热饱和温度?4.湿空气的t-H 图是怎样绘制的?5.当湿空气的总压变化时,湿空气t-H 图上的各曲线将如何变化?在t 、H 相同的条件下,提高压力对干燥操作是否有利?为什么?6.湿空气t-H 图有什么用途,如何使用湿空气的t-H 图?7.干燥系统中的物料衡算应计算哪些内容,其计算公式如何?8.干燥系统中的热量衡算应计算哪些内容,其计算公式如何?9.何为干燥器的热效率?怎样计算干燥器的热效率?10.怎样用t-H 图表示空气通过干燥器的状态变化,分两种情况(理想和非理想)讨论之.11.对一定的水分蒸发量及空气离开干燥器时的湿度,试问应按夏季还是冬季的大气条件来选择干燥系统的风机?12.如何区别平衡水分和自由水分、结合水分和非结合水分?13.当空气的t 、H 一定时,某物料的平衡湿含量为*X ,若空气的H 下降,试问该物料的*X 有何变化?14.用一定相对湿度的热空气干燥湿物料中的水分,被除去的水分是结合水还是非结合水?为什么?15.何谓恒定干燥条件,怎样计算干燥时间?。

长江大学董盛富-气体吸收填空练习.

长江大学董盛富-气体吸收填空练习.

气体吸收填空练习1. 完成以下方程,说明方程式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并指出吸收系数的单位:2. 假设气液界面没有传质阻力,则i p 与i c 的关系为(呈平衡关系);如果液膜传质阻力远小于气膜传质阻力,则G K 与G k 的关系为(相等)。

在填料塔中,气速越大,G K (越大);扩散系数越大,G K (越大)。

3. 用水吸收空气中少量的氨。

总气量V 、气温t 、气体组成21Y Y 、(进出口)均不变,而进塔水温升高后,则有:总气相传质单元数OG N (增大);理论塔板数T N (增大);总传质单元高度OG H (不变);最小液气比()min G /L (增大);相平衡常数m (增大)。

4. 漂流因数表示式为(BM p /p 或BM t C /C ),它反映(总体流动对吸收的影响)。

当混合气体中组分A 的浓度很低时,漂流因数(接近于1);当A 的浓度很高时,漂流因数(>1)。

5. 解吸时,溶质由(液相)向(气相)传递,在逆流操作的填料塔中,吸收因数A (mG /L =)。

当1<A 时,若填料层高度∞=h ,则气液两相将与塔(底)达平衡。

6. 在气体流量、气相进出口组成不变时,减少吸收剂用量,则传质推动力将(减小),操作线将(靠近平衡线),设备费用将(增大)。

7. 某逆流吸收塔用纯溶剂吸收混合气中易溶组分,设备高为无穷大,入塔%y 81=(体积),平衡关系为x y 2=。

问:(1)液气比为2.5时,吸收率=(100%);(2)液气比为1.5时,吸收率=(75%)。

8. 在吸收塔某处,气相主体浓度0250.y =,液相主体浓度010.x =,气相传质分系数h 2kmol/m 2⋅=y k ,气相总传质系数h 1.5kmol/m 2⋅=y K ,则该处气液界面上气相浓度应为0150.y i =。

平衡关系x .y 50=。

9. 低浓度液膜控制系统的逆流吸收,在操作中若其他操作条件不变,而入口有所增加,则液相总传质单元数L O N (基本不变);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OG H (增大);操作线斜率将(减小)。

长江大学董盛富-8.4 吸收过程的设计型计算 (54)

长江大学董盛富-8.4 吸收过程的设计型计算 (54)

北京理工大学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30分)1. 假定某气体可近似看作理想气体,当通过一直径为d 的管路进行输送时,绝对压力由入口处的p 1降到出口处的p 2,温度和粘度都保持不变,已知p 1=1.2p 2,则进口处的雷诺数Re 1与出口处的雷诺数Re 2的关系为 D(A )21Re 2.1Re = (B )12Re 2.1Re = (C )12Re 44.1Re = (D )21Re Re =因μμμρA dm dG du s ///Re ===,两截面的s m 和A 相同,故21Re Re =。

2. 某液体在一垂直直管内向上稳定流动,测得相距10m 两截面之间的压降为120kPa ,该液体的密度30kg/m 100=ρ,则流经此段管路的摩擦损失功为 B J/kg 。

(A )219 (B )21.9 (C )20 (D )110在两截面之间列机械能衡算式有:J/kg 9.21/=--=z g p w f ∆ρ∆3. 在离心泵的铭牌上一般都标有流量、扬程、效率等性能指标,下列为正确的解释的是 C 。

(A )所标流量是最大流量 (B )所标扬程是最大扬程(C )所标效率是最高工作效率 (D )所标扬程是最大流量时能达到的扬程4. 用离心泵把露天池内的液体送入高位槽,在正常工作时(有一定的流量),泵入口处完好的真空表上的读数为零,这是因为 A(A )此泵的安装高度在液位以下 (B )输送的流量比较小(C )进水管比较光滑 (D )被输送液体的粘度较小在池液面与泵入口之间列机械能衡算式有:∑=+--=0)2/()(2入f e e s e w u g z z p ρρ 即∑>+=-0)2/()(2入f e e s w u g z z ρρ,亦即e s z z >5. 下列各因素中 C 对液体在管内作强制湍流时的对流传热系数没有影响。

(A )流速 (B )导热系数 (C )压强 (D )粘度根据因次分析,液体在圆管内作强制湍流时有:),,,,,(ρλμαp c d u f =,与压强无关。

长江大学董盛富-8.4 吸收过程的设计型计算 (6)

长江大学董盛富-8.4 吸收过程的设计型计算 (6)

相平衡9-1 总压为101.3kPa 下,用苯、甲苯的安托因方程(见例9-1),求(1)温度为108℃及81℃时,苯对甲苯的相对挥发度;(2)用上述计算的相对挥发度的平均值αm ,计算苯-甲苯的汽-液平衡数据,并与书末附录中所列的实验值作比较(列表)。

解:(1)苯、甲苯的安托因方程苯 8.2201211031.6log A +-=t p甲苯 5.2191345080.6log B +-=t p将温度t 分别为108℃及81℃代入安托因方程得 苯⎪⎩⎪⎨⎧︒=︒==⇒+-=C)18(104.33kPa C)108(kPa 78.2228.2201211031.6log AAt t p t p甲苯⎪⎩⎪⎨⎧︒=︒==⇒+-=C)18(40.19kPa C)108(4.00kPa 95.2191345080.6log BB t t p t p因苯-甲苯物系属于理想物系,故相对挥发度⎪⎩⎪⎨⎧︒==︒====)C 81(596.219.40/33.104)C 108(370.200.94/78.222B A t t p p α (2)相对挥发度的平均值αm两种温度下的相对挥发度差别为%7.8596.2/)370.2596.2(=-。

查热力学手册知,苯的沸点为80.1℃,甲苯的沸点为110.6℃,本题给出的温度接近二纯组分的温度。

当接近二纯组分沸点下物系的相对挥发度相差不大时,则可取2/)(21ααα+=m ,故有:483.22596.2370.2)(2121=+=+=αααm计算苯-甲苯的汽-液平衡数据,一并给出其实验数据如下表。

从上表可看出: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十分接近,尤其是气相组成值。

但液相组成中温度为106.1℃的点计算出的结果存在较大的误差(其相对误差达到了13.9%)。

9-2 乙苯、苯乙烯混合物是理想物系,纯组分的蒸气压为:乙苯 t p +-=206.213225.142408240.6log A苯乙烯 tp +-=43.20958.144508232.6log B式中︒p 的单位是kPa ,t 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分离填空练习
1.固体颗粒在空气中作自由沉降,颗粒受()、()、()等几种力的作用。

其重
力沉降速度为();若在离心力场中,颗粒将受到()、()、()的作用。

其离心沉降速度为()。

2.降尘室和沉降槽为气固或液固两相分离设备,它的生产能力与该设备的()和()有关,而
与()无关。

3.旋风分离器当切向进口速度相同时,随着旋风分离器的直径的增大,其离心分离因素将();而离
心分离机随着转鼓直径的增大,其离心分离因素将()。

4.有一板框压滤机,总过滤面积为10m2,在1.3×105Pa(表压)下进行过滤,2小时后得滤液30m3,滤
布介质阻力略去不计。

(1)为了缩短过滤时间,增加板框数目,使总过滤面积增加到15m2,一段时间时后滤液仍为30m3。

此时过滤时间为()小时;(2)若把压力增大到2×105Pa(表压),过滤面积仍为15m2,2小时后得滤液50m3,则此时过滤常数为K为()。

5.板框压滤机恒压过滤的最终速度为1m3/h,过滤完毕后,用横穿法洗涤30分钟,洗涤时的压差和过滤
时相同,滤液和洗液均为水,且温度相同,则洗涤速率(dV/dθ)为()m3/h,需洗液体积为()m3。

6.在一板框过滤机上过滤某种悬浮液,在0.1MPa(表压)下,20分钟可在每m2过滤面积上得到0.197m3
的滤液,再过滤20分钟又得到滤液0.09m3。

试问总共过滤1小时可得总滤液量为()m3。

7.某炉气带出尘粒的粒度分布如下
粒径(μm)〈3 3-5 5-60 >60
质量分率(%) 2 2 46 50
该炉气含尘量较大,其浓度为200g/m3,炉气流量为10000m3/h,炉气温度为500℃。

在此温度下该炉气的性质接近空气,其粘度为μ=3.6×10-5(N/m2)·s,尘粒的密度为ρs=4000kg/m3。

要求除尘效率达到98%以上,净化后气体所含粒子不大于3μm。

现有以下四种流程,你认为()完成任务更合理。

①多层降尘室;②旋风分离器
③多层降尘室-旋风分离器-袋式除尘器;④单层降尘室-旋风分离器-电除尘器
8.对于除尘流程和装置的设计应考虑①(粒子的特性)(如粒子的形状、大小,含尘量和粘附性等);②
(气体的特性)(如温度、压力、密度等);③(装置的特性)(如降尘室、旋风分离器、沉降槽、袋式除尘器、电除尘器等)。

9.重力沉降一般只能分离粒径()以上的颗粒,离心沉降一般只能分离粒径()以上的颗
粒,对于袋式除尘器和电除尘器分离的颗粒粒径可达()以下。

10.过滤机的过滤洗涤方式可分为()和()两种。

对板框过滤机而言,其洗涤面积为过滤
面积的(0.5)倍,洗涤时的阻力为过滤终了时过滤阻力的(2)倍。

11.按过滤压力是否改变,可将过滤操作分为()和();按过滤速度是否改变,可将过滤
操作分为()和();按固体颗粒受压后是否变形,可将过滤操作分为()和()。

12.请写出过滤基本方程表达式(微分式):①当量厚度表达式();②当量阻力表达
式();③当量体积表达式();④恒压过滤方程积分表达式()或()。

13.间歇过滤机的特点是()、()、()等操作是分阶段在整个过滤机内进行的。


个循环中,最佳操作周期为(),即()所需的时间应占一半,完成一个周期所需的时间为()。

14.连续过滤机的特点是()、()、()等操作是在过滤机内分区域同时进行的。


生产能力用滤液量可近似表达为()。

15.离心机与旋风(液)分离器的主要区别在于离心机是由(设备自身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而后者是
由(被分离的混合物在设备内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引起的。

16.固体颗粒大小的分布常用两种分布曲线表示,此两种分布曲线即(频率分布曲线)和(累计分布曲线)。

17.常用颗粒平均直径的表达式①();②();③();
④()(假设颗粒为球形,以质量分率表示)。

经粉碎的固体物料,其
球形度多在()之间。

18.推导过滤基本方程时,一个基本的假设是()
(A)滤液在介质中呈湍流流动(B)滤液在介质中呈层流流动
(C)滤液在滤渣中呈湍流流动(D)滤液在滤渣中呈层流流动
19.在一般过滤操作中,实际上起主要过滤作用的是()
20.过滤常数K与()无关
(A)滤液的粘度(B)过滤面积
(C)滤浆的浓度(D)滤饼的压缩性
21.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提高回转真空过滤机的转速,则过滤机的生产能力()
(A)提高(B)降低(C)不变(D)不一定
22.颗粒的自由沉降是指()。

23.在重力场中,微小颗粒的沉降速度与()无关
(A)粒子的几何形状(B)粒子的尺寸大小
(C)流体与粒子的密度(D)流体的速度
24.将降尘室用隔板分层后,若能100%除去的最小颗粒直径要求不变,则生产能力将(),沉降速
度(),沉降时间()。

25.旋风分离器总的分离效率是指()。

26.在讨论旋风分离器的性能时,临界直径是指()。

27.原来采用一个直径为1.0m的标准型旋风分离器(入口为矩形管,高A为D/2,宽B为D/4)除去气
流中的固体颗粒,但除尘效率偏低。

现生产能力不变,为使临界粒径减小一半以上,有人建议:
(1)将两个直径D=0.6m的标准型旋风分离器串联使用;
(2)将两个直径D=0.6m的标准型旋风分离器并联使用;
(3)将两个直径D=0.4m的标准型旋风分离器串联使用;
试问:哪一个方案可行且合理?为什么?假设含尘气体的物性为常数。

沉降过程属斯托克斯区。

答:经计算得出:方案1可将临界粒径减小为原来的46.5%,方案2可将临界粒径减小为原来的65.7%,方案3可将临界粒径减小为原来的35.8%。

可见方案1、3可行。

但其中方案1中的第二个旋风分离器不起除尘作用,故不合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