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重做诗歌
新诗上·20年代诗歌徐志摩-2012MandarinA1Year2

第八章 新诗(上)·20年代诗歌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春水• 三三》) ‚冠冕?/是暂时的光辉,/是永久的束缚。‛ (《繁星•八八》) “言论的花儿/开的愈大,/行为的果子/结的愈小” (《繁星•四五》) “造物者/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 /我要至诚地求着:/‘我在母亲怀里,/母亲在小舟里,/ 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春水•一零五》)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 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繁星•一五九》)
第八章 新诗(上)·概述
20年代的诗歌,从自由放纵到节制自律、 从浅尝辄止到深入钻研、从自发的模糊实验 到自觉的诗美追求,中国现代诗歌逐渐走向 成熟。出现了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李 金发等著名诗人。
第八章 新诗(上)·概述
二、第二个十年的主要诗歌潮流:
1.以殷夫为代表的红色鼓动诗歌。 2.以穆木天、蒲风为代表的中国诗歌会的无产阶级 大众化诗歌; 3.以臧克家、艾青、田间的左翼现实主义诗歌; 4.以徐志摩、陈梦家为代表的后期新月派; 5.以戴望舒、卞之琳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诗歌; 6.以施蛰存、徐迟、路易士为代表的都市诗歌。
第八章 新诗(上)·20年代诗歌
《天狗》:‚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 把全宇宙来吞了。/我便是我了!//我是月底光, /我是日底光,/我是一切星球底光,/我是X光线 底光,/我是全宇宙底Energy底总量!……‛
第八章 新诗(上)·20年代诗歌
第八章 新诗(上)·20年代诗歌
《朋友》(《蝴蝶》)(此诗天怜为韵,还 单为韵,故用西诗写法,高作一格以别之):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 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 上天,天上太孤单”。 《湖上》(九年八月二四日夜游后湖——即 玄武湖,——主人王伯秋要我作诗,我竟做不出 诗来,只好写一时所见,作了这首小诗):“ 水 上一个萤火,/水里一个萤火,/平排着,/轻轻 地,/打我们的船边飞过。/他们俩儿越飞越近, / 渐渐地并作了一个。 ”
2012北京高考语文二模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2012北京高考语文二模分类汇编(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一)云居寺①高顶王褒②中峰云已合,绝顶日犹晴。
邑居随望近,风烟对眼生。
注:①云居寺:在北周都城长安附近的山上,一说此山是终南山。
②王褒(513-576年):先后在南朝的梁和北朝的西魏、北周为官,才名极高。
12.(7分)①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虽然只有二十个字,但是大阖大开,气魄雄伟,景象堪称壮丽。
B.诗人表现高山景观的特征,语言十分简省,却能带给读者强烈的感受。
C.本诗良好的艺术效果是通过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静态描摹获得的。
D.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前两句运用对偶的手法,给人工整匀称的美感。
②前两句诗所写的景象和表达的心情有何变化?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4分)13.比较“邑居随望近,风烟对眼生”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
(不少于200字)(10分)(二)高荷元稹种藕百余根,高荷才四叶。
飐闪碧云扇,团圆青玉叠。
亭亭自抬举,鼎鼎难藏擪①。
不学着水荃②,一生长怗怗③。
[注释]①擪,音yè,按、压。
②荃,一种水草。
③怗,音tiē,安定,安宁。
12 ①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将藕与荷并写,“才”字感喟颇深,可见高荷难得。
B.“飐闪”写风吹叶动之状,以“扇”喻荷叶,生动贴切。
C.荷叶因风力的抬举而亭亭玉立,故而别有一番娇美风姿。
D.荷虽有“圆”、“青”等特点,但作者强调的是其“高”。
②诗歌最后两句写了“荃”的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与“荷”有什么关系?请简答。
(4分)13.某些事物往往因其所具有的特征而被人寄寓某种志趣或情感。
请说明元稹笔下“高荷”有怎样的寄寓;并请你另举一物,根据其特征阐发其可以象征的志趣或可以寄托的情思。
(不少于200字)(10分)(三)踏莎行•山居张抡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
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
2012诗歌汇编

2012年高考诗词鉴赏(高二用)2012、12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 (福建卷)望江南【宋】李纲江上雪,独立钓鱼翁。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
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
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
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注]①玉花:喻雪花。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
请简要赏析。
(3分) 要点:“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
“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
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
“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
(3分)答:下阙表现了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的生活的倾慕之情。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渲染环境的高远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闭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人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
【命题立意】考查鉴赏古代文学作品思想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
能力层级为E。
【解析】第一小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表现手法,理解可多元化,其中衬托的表现手法相当明显。
第二小题考查的是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诗句通俗易懂,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考生只要抓住“空旷”“茅舍”“欢笑”等关键词,作者所蕴含的情感便昭然若揭。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广东卷)余杭四月[元]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 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答案】①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②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或列锦类(意象组合、白描):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第12届闻一多诗歌奖获奖作品:张二棍诗选

第12届闻⼀多诗歌奖获奖作品:张⼆棍诗选12⽉20⽇晚,在第六届武汉诗歌节“诗漫江城”⾳乐会上,第12届“闻⼀多诗歌奖”评选结果揭晓,青年诗⼈张⼆棍获得该奖项,并获奖⾦10万元。
评委认为,张⼆棍的诗歌关切众⽣,且都有其特有的体悟、特有的修辞。
在他的⼼⽬中,有情众⽣皆都平等,皆有令⼈悲悯的命运与⽣存,且都有尊严。
他的悲悯是有我的悲悯,他从来没有置⾝事外,时常反转向⾃⼰。
并不是在民间、启蒙⼘或现代主义⾃我分裂的意义上,⽽是在深⼴的悲悯中,张⼆棍的主体具有了深度,具有了他的独特性与复杂性,这是张⼆棍的诗学最为重要、也最值得我们重视的地⽅。
鉴于此,评委会决定授予诗⼈张⼆棍第12届闻⼀多诗歌奖。
张⼆棍诗选原载《中国诗歌》2019年度诗⼈作品选轮回雪化为⽔。
⽔化为⽆有⽆有,在我们头顶堆积着,幻化着——世间的轮回,从不避⼈⽿⽬昨天,⼀个东倒西歪的酒⿁如⼀匹病狗,匍匐在闹市中⼀遍遍追着⼈群,喊:“谁来骑我,让我也受⼀受这胯下之辱”满街的⼈,掩⾯⽽去仿佛都受到了奇耻⼤辱坊间谈窗外,⼀排⼲净的⾁体倒悬着。
那些被⼈类喂养⼤的畜⽣⼜返回来,喂养我们。
我和我的屠夫朋友,坐在腥⽓氤氲的⾁铺⾥谈论着⼀些莫须有的事。
⽽它们这些被⼑⼦与沸⽔,伤害了的哺乳动物,隔着油腻腻的玻璃聆听着我们的对话。
它们安静、沉稳⼀点⼉也不忌讳,我们说起它们的价格、成⾊,甚⾄⽣前事这些亡⽽⽆魂的畜⽣,冷冰冰挤在⼀起根本不理会,这个不要灵魂,只要⾁体的时代⼀个⼈太少了我不能给所有的药,提供⼀场⼤病我不能给所有的牢笼,指认⾃⼰的罪名世界伤⼝⽆数,我只能选择⼀个,去溃烂撒盐的时候到了,我孤零零的伤⼝绝不够堆放。
⼀个⼈太少了我只能是桑,是槐被别⼈指着,骂着的时候我不能+1,不能点赞不能既指向⾃⼰,⼜骂向⾃⼰黄昏太美了黄昏太美了。
可是黄昏中的⼣阳太疲惫了。
你看它,⼀点⼀点滑下群⼭的样⼦多像,⼀步步,被铁链拖上刑场的囚徒——不⽢⼼啊。
此时,谁望着他他就是谁的亲⼈,那么⽆⼒那么⽆辜。
2012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提高审美趣味,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以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2.品味语言,感悟新诗的独特风格。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自己去品味诗歌的内涵,鉴赏诗歌的艺术特点。
2.引导学生从大处着眼,把握全诗的总体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通过对意象,意境的具体分析来帮助学生解读作品。
教学课时:3课时(《死水》《再别康桥》作为重点的讲解)教学步骤:第 一 课 时教学要点:通过诵读来感知《死水》的“三美”;揣摩诗中的爱国之情。
一、新课导入播放《七子之歌》的歌曲,来引入对闻一多的介绍。
二、作者及时代背景介绍作者介绍: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烯水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
幼年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3年考入清华大学,1922年毕业后赴美留学,研习绘画、文学。
1923年出版诗集《红烛》。
1925年回国,历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等校教授。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反动派特务杀害,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爱国主义的不朽诗篇。
闻一多的诗歌表现了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痛恨,抒写了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艺术上,早年作为新月派的主要诗人,闻一多提出新诗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理论,倡导新诗格律化。
在新诗的理论建设方面作出独特贡献。
三、整体把握课文。
(一)、结合背景资料指导学生吟诵《死水》1.诵读提示:《死水》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品,四句一节;行数、字数整整齐齐;停顿,韵脚斩截自然,遣词造句绘声绘色,具有三美。
2.听课文的录音,跟读一次3.在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死水”的象征意义。
明确:答案不一致,可以有如下几种说法:① 死水象征美国社会,那是一个外表繁华、内里充满罪恶的社会。
(从当时创作的时间来看,1925年4月正是在美国芝加哥留学的闻一多准备提前回国的前夕)② 象征北洋军阀政府。
近12年全国卷诗歌汇编(未修改)剖析

2001年——2013年高考语文诗歌题汇编(全国卷)一、2001年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
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薯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乌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9.这是一首写送别的诗,但主要篇幅却是写景,将离别之情寓于这些景中。
下面几首写送别的唐诗中,与它写法相同的一首是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B,苍苍竹林寺,杏杏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C.闻道衡阳外,由来雁不飞。
送君从此去,书信定应稀。
D.满酌劝僮仆,好随郎马蹄。
春风慎行李,莫上白铜(革是)。
10,对下面一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海臧克家从碧澄澄的天空,/看到了你的颜色;/从一阵阵的清风,/嗅到了你的气息;/摸着潮湿的衣角,触到了你的体温;/深夜醒来,/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1956年)A.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分别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写出了他对大海的感受。
B.由远而近、从白天到夜晚,大海给诗人的感觉不尽相同,这些形成了全诗的发展层次。
C.诗人将自己的感觉加以升华,使大海人格化、生命化,向我们展示出大海的整体形象。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壮观的惊喜,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表现了一定的人生哲理。
(8.C 9.B 10.D)二、2002年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中国2012年度诗歌精选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声音
身体
诗歌
拳脚
时间
第章
名字
中国
诗人
创造 母亲
诗歌
诗歌
村庄
书
父亲
白夜
时代
火车站
内容摘要
2012年的中国诗歌相对于以往,更加安静与结实了。安静指的是诗人的胸怀。诗人与诗人之间,无论是网上 还是各种关于诗歌的集会,前些年那种相互之间的指责、诋毁,甚至谩骂几乎没有了,留下的是真正的诗歌论争 的声音。起眼东西南北,各路诗人、各种拳脚与路数都认清了一个道理,“拿作品说话”。以往那种各自“我是 天下第一”的幼稚已经随风飘去。结实指的是创作的姿态以及作品呈现出的思考。尽管我们现在很难在众多的诗 歌里挑出一首成就一个诗人。但平心而论,即使朦胧诗时代、即使“第三代”留下的“经典”,与现在诗人们的 创造相比,现在的诗歌从技术层面、思想层面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
第47章河 西走廊
0 4
第48章人 和人要分开 来放
0 6
第50章当 代文学一瞥
0 5
第49章月 光下的旷野
第51章爱情传 1
说
第52章骑着猪 2
度过时代
3 第53章那些庸
常的事物……
4
第54章蝉鸣
5 第55章沈奕军
光阴三万
第57章孙立本旋窝 牧场
第56章华万里我的 灵魂中尽是虫眼
第58章乔延凤乌镇
第83章张晓民空心蝴 蝶
第84章若离听从
第85章陈先发养鹤问 题
2012诗歌鉴赏总复习资料

目录第一部分:考试说明及高考考题分析 (3)1.1考试说明 (3)1.2 2011年高考诗歌试题分析 (3)1.3江苏历年高考诗歌试题分析 (7)第二部分:古典诗歌鉴赏基本知识 (10)2.1诗歌的形象 (10)2.1.1人物形象 (10)2.1.2景物形象 (11)2.2常见的意象和意境 (11)2.2.1意象、意境的定义 (11)2.2.2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12)2.3诗歌的语言 (13)2.3.1把握句法 (13)2.3.2品味词语 (13)2.3.3常用语言风格 (15)2.4常用的表达技巧 (18)2.4.1常用表达技巧术语一览表 (18)2.4.2易混术语解析 (18)2.4.3表达技巧常用关键词及其效果 (21)2.5常见的情感、主旨 (25)2.5.1常见的情感、主旨一览表 (25)2.5.2评价主旨类常用术语 (26)2.6古典诗歌的分类 (26)2.6.1借景抒情诗 (26)2.6.2咏史怀古诗 (26)2.6.3伤春伤别诗(闺怨诗) (27)2.6.4羁旅行役诗 (27)2.6.5山水田园诗 (27)2.6.6托物言志诗 (28)2.6.7即事抒怀诗 (28)2.6.8边塞征战诗 (28)2.6.9谈禅说理诗 (28)2.6.10赠友送别诗 (29)第三部分:探究古典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30)3.1古典诗歌鉴赏的基本步骤 (30)3.1.1整体把握 (30)3.1.2审题思考细化 (31)3.1.3表述有法 (32)3.2读懂诗歌的注意点 (33)3.2.1读透诗题 (33)3.2.2读懂开头 (33)3.2.3把握诗眼 (33)3.2.4读出变化 (35)3.2.5读懂意象 (36)3.2.6注意注释 (37)3.2.7知人论世 (38)3.2.8辨清类别 (40)3.3江苏省高考常见出题类型及答题模式 (40)3.3.1形象 (40)3.3.2语言 (42)3.3.3表达技巧 (43)3.3.4思想内容情感 (44)3.3.5综合题 (45)附录 (47)附录一:常用意象 (47)附录二:江苏历年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汇编 (56)第一部分:考试说明及高考考题分析1.1考试说明2011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摸底诗歌
• • • • • •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淮村兵后 南宋· 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8.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9.请简要概括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10月月考 描写的是一幅南宋时,江淮一带战乱后农 村的残破景象。(3分)人已逃亡,桃花 寂寞地开着。烟草茫茫,晓鸦聒噪,围墙 坍塌,水井荒废,人烟稀少;一切都已来破坏的痛心,(2)对侵敌的仇恨, 对战争的厌恶。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 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 畏晓钟。
(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 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 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这两句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 沉寂和凄凉。抒写了身世飘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 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 相留畏晓钟”一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有怎
样的表达效果?
(2)长、畏;“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 醒来,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 零之苦,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流离的痛 苦。“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 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 了对友情的珍视和飘泊在外的痛楚
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系马短亭 西,丹枫明酒旗。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又是月黄昏,寒灯 人闭门。 8.请分析上片写景的技巧与作用。(6分) 答: 9.下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 分析。(5分) 答:
①“断虹远饮横江水”化静为动(或 动静结合),充满情趣。②写景由 远而近,描写井然有序。③以乐景 衬哀情,为下片的抒情做铺垫。(6 分) 9.表现了词人的羁旅愁思与孤独寂 寞之感。(2 分)结合诗句具体分 析(3 分)。
运用了比喻手法,(2分)词人以旅雁、孤云自比, (1分)生动、形象(1分)的表现了自己当时的孤 独心境。(1分)
(2)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作者所 抒发的思想情感。(6分) 答:
抒发了由金兵入侵、中原沦陷(3分) 而被迫辞乡去国、漂泊江南的离愁 别绪。(3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菩萨蛮· 宿水口 洪 臻
采桑子· 扁舟去作江南客① 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 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 国人。 注:①本词作于金兵南侵后词人离开故乡洛阳南下避 难,途经今江西彭泽县的彭浪矶时。 (1)请指出“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中运用 的修辞手法及表达作用。(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