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湖农场医院卧床病人翻身卡
压疮翻身卡的书写内容

压疮翻身卡的书写内容
翻身护理
(一)目的使病人安全,舒适,预防并发症.适用于不能自理的病人.
(二)操作方法
要领:托重心,用合力,不抓不捏找空隙:防撞碰,不擦皮,既轻又稳亦省力.
1、一人节力翻身法(平卧翻左侧卧位)
(1)护士立于病人右侧,两腿距离10-15cm 以维持平衡,重心恒定.将病人左右手交叉置腹部.
(2)移上身(上身重心在肩背部).右手将病人右肩稍托起,左手伸入肩部,用手掌及手指扶托颈项部;右手移至对侧左肩背部用合力抬起病人上身移向近侧. (3)移下身(下身重心在臀部).左手伸入病人腘窝,右手扶于足背,屈膝双下肢;右手沿腿下伸入达尾骶部,左手移至对侧左臀部用合力抬起病人下身移向近侧.
(4)调整体位.左手扶背,右手扶双膝,轻翻转病人,抬起病人右腿,拉平裤子,托膝使病人屈髋膝置于床旁;抬左腿拉平裤子放于床中.平整衣服,以软垫支持病人背部和双腿,取舒适卧位.侧卧翻平卧,护士立于病人左侧,步骤同上,两手动作相互调整.
2、一人巧翻身法
(1)两人节力翻身法(平卧翻侧卧位)对于身体胖重且不能活动者,如截瘫,偏瘫,昏迷等病人则宜采用两人协助翻身.
(2)两位护士站在病床的同侧,一个托病人两手放于腹部,托其颈肩和腰部,另一人托臀和腘窝部,两人同时将病人抬起移向床缘,分别扶托肩,背,腰,膝部位,轻推,
使病人转向对侧.。
老年健康服务《1.4为卧床老年人翻身预防压疮操作》

为卧床老年人翻身预防压疮操作
根本要求:
1技能要求
能为卧床老年人翻身预防压疮操作。
2职业素养要求
操作熟练,方法正确,动作轻柔,关心患者,及时询问患者舒适情况。
3操作标准
〔1〕做好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2〕做好沟通工作;
〔3〕按照操作流程完成卧床老年人翻身预防压疮的全过程;
〔4〕做好操作后的整理工作;
〔5〕掌握操作的考前须知。
用物准备时间10分钟考核时间:10分钟
为卧床老年人翻身预防压疮操作标准
表 4 为卧床老年人翻身预防压疮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介绍一种高效易行的翻身卡

介绍一种高效易行的翻身卡
黄晓君
【期刊名称】《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年(卷),期】2005(011)003
【摘要】临床上。
卧床患者需要定时进行翻身.以避免受压部位皮肤出现红肿、破渍,继而出现严重的护理并发症——褥疮。
而因长期卧床.护理不当造成的褥疮。
更需要通过精心的护理和科学的用药来治愈创面。
勤翻身是护理的主要手段之一。
因此。
翻身卡的使用在临床上极为必要与普遍。
【总页数】1页(P192)
【作者】黄晓君
【作者单位】363000,福建,漳州,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七五医院护理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2
【相关文献】
1.介绍一种简易的多发性骨折患者的翻身方法 [J], 张玮;张丽
2.介绍一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翻身方法 [J], 吴芳贤;杨婷
3.介绍一种可调节式翻身靠背支架 [J], 刘永芳;于红;刘英;李志华
4.介绍一种简易的多发性骨折患者的翻身方法 [J], 张玮;张丽
5.一种简便易行的数学学具——数学学习卡 [J], 汪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卧床患者翻身卡

卧床患者翻身记录卡
年龄: 床号: 诊断:
翻身
卧位更换
时间 左侧卧 平卧 右侧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皮肤情况
责任人
姓名: 日期
卧床患者翻身记录卡
年龄: 床号: 诊断:
翻身
卧位更换
时间 左侧卧 平卧 右侧卧
皮肤情况
责任人
注1.长期卧床患者必须建立此卡;2.护士或者护士协助家属至少每2小时 为患者翻身1次。3.翻身时查看患者皮肤情况,翻身后及时记录。
注1.长期卧床患者必须建立此卡;2.护士或者护士协助家属至少每2小时为患者 翻身1次。3.翻身时查看患者皮肤情况,翻身后及时记录。
自制床头翻身卡预防昏迷瘫痪患者压疮的应用

自制床头翻身卡预防昏迷瘫痪患者压疮的应用发表时间:2015-06-12T13:56:45.827Z 来源:医师在线》2014年第12期(上)供稿作者:高岑吴丽娟[导读] 翻身卡设计简洁,记录方便,定时翻身是经济而有效的减压措施之一。
高岑吴丽娟(崇信县人民医院744200)【摘要】目的:自制昏迷瘫痪患者床头翻身卡,增加护士防范压疮责任意识,有利于护理管理者的床边检查指导,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方法:将预防压疮的实施方式、皮肤情况观察、采取的措施设计成表格并应用于临床。
结果: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的细节性,增强了护士工作主动性,责任护士的护理服务得到患者或家属的评价,使护理管理者到床边检查指导评价护士工作有据可查,从而防止了压疮的发生。
结论:翻身卡设计简洁,记录方便,定时翻身是经济而有效的减压措施之一。
【关键词】昏迷瘫痪患者;床头翻身卡;设计应用【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2-0160-01压疮是护理不良事件内容之一。
昏迷瘫痪患者病情危重,长期卧床,不能自己改变体位,极易发生压疮。
应加以重点防护。
危重病人是院内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减压是预防压疮的关键,定时翻身是经济而有效的减压措施之一,预防压疮是指通过减少患者与所接触物体表面压力的大小及缩短压力对局部组织作用的时间来防止压疮的发生。
也可使用气垫床、减压垫,水袋对于身体极度消瘦的患者,可以在骨隆突处预防性的使用减压贴。
为了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及预防昏迷瘫痪患者的并发症,我院内科护理部设计并制作了昏迷瘫痪患者床头皮肤护理翻身卡, 临床使用效果良好,2012年3 月至2014 年3月,经临床应用60 例,无1 例并发症发生。
介绍如下: 1 材料与制作选择A4 普通纸,制成表格形式,单面印制,页面、眉栏设有患者科室、姓名、年龄、床号、住院号。
表格从左至右依次排列为日期/时间、实施方式、皮肤情况和护理措施、护士签名。
帮助卧床病人翻身课件

•
避免局部长期受压:应鼓励和协助卧床病 员经常更换卧位,使骨骼突出部位交替地 减轻压迫。翻身间隔的时间应根据病情及 局部受压情况而定。一般2—3小时翻身一 次,最长不超过4小时,必要时每小时翻 身一次。建立床头翻身记录卡,协助病员 翻身时应避免拖、拉、,推的动作,以防擦 破皮肤。
•
护骨隆突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处。将病员体位安置妥当后,可在身体 空隙处垫软枕或海棉垫,需要时可垫海棉褥、水泡褥等,使支持体 重的面积积宽面均匀。作用于病员身体上的正压反作用力分布在一 个较大的面积上,从而减低在隆突部位皮肤上所受到的压力。但是, 即使相当小的压力,如果时间过长,也可阻碍血流而导致组织损伤, 故仍须经常为病员更换卧位,还可酌情在骨隆处及易受压部位垫以 像胶气圈、棉圈或海棉垫,以架空受压部位,减轻压力。气圈应充 气1/2—2/3满度,不可充气过度,套上布套。布套应平整无折。气门 应向下放于两脚之间,对于水肿及肥胖者不宜用像胶气圈.因局部压 力重,反可影响血液循环,防碍汗液蒸发而刺激皮肤:可根据不同 部位制作柔软及大小合适的棉圈,使受压部位能悬空,并随时注意 所垫棉圈的位置有无移动,如浸湿应随时更换。必要时用护架抬高 被毯,以避免局部受压。
六、端坐法
• 床上放一跨床小桌,桌上放软枕,病员可 伏桌休息,摇高床头支架,使病员能向后 依靠,膝下支架稍摇高。常用于心力衰竭、 心包大量积液、支气管发作等待病员、以 减轻呼吸困难。
七、头低脚高位
• 病员将枕横立于床头,以防碰头部,取 15—30厘米厚的木块或砖垫于床尾脚下。 常用于产妇胎膜早破,可减轻腹压,减低 羊水流出的冲力,防止脐带脱出;也用于 某些病员作体位引流,使痰易于咳出。
• 目的:预防褥疮发生 • 准备: • 操作者—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解释、 问二便。 • 病人—体位舒适。 • 物品—50%酒精、爽身粉、大毛巾、翻身 枕、小棉圈、腰盆、屏风、便盆。
2019.9.4卧床患者翻身卡

第页第页
卧床患者翻身记录卡
卧床患者翻身记录卡
科室:姓名: 年龄: 床号: 诊断:
科室:姓名: 年龄: 床号: 诊断:
日期
翻身
时间
卧位更换
皮肤
情况
执行者
日期
翻身
时间
卧位更换
皮肤
情况
执行者
左侧卧
平卧
右侧卧
左侧卧
平卧
右侧卧
注1.长期卧床患者必须建立此卡;2.护士或者护士协助家属至少每2小时为患者翻身1次。3.翻身时查看患者皮肤情况,翻身后及时记录。
产后病人翻身卡

产后病人翻身卡介绍本文档旨在提供产后病人翻身的指导,以帮助照料产后病人的护理人员。
翻身对于产后病人的康复非常重要,可以预防压疮和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翻身原则1. 安全第一:在进行翻身操作时,始终要确保产后病人的安全,避免摔倒或受伤。
2. 合适的时间:翻身最好在产后病人进食后1小时到2小时进行,以避免出现呕吐或不适。
3. 适当的频率:根据产后病人的具体情况,一般每3小时到4小时翻身一次,避免长时间固定在同一姿势。
4. 合适的姿势:在翻身过程中,确保产后病人的身体保持正常曲线,避免背部或关节过度扭转。
翻身步骤1. 提醒产后病人:在翻身之前,提醒产后病人准备并配合操作。
2. 握手揉拇指:将产后病人的手抓住,用拇指轻轻揉搓,以增血液循环。
3. 弯曲膝盖:先弯曲产后病人的膝盖,让其感到舒适。
4. 滚动身体:将产后病人的上半身向一侧滚动,同时轻轻拉低他/她的肩膀。
5. 稳定身体:将产后病人的下肢稳定,防止他/她滑下床或摔倒。
6. 固定位置:在翻身完成后,通过调整产后病人的床单和枕头,使其保持舒适的姿势。
注意事项1. 注意产后病人的反应:在翻身过程中,随时观察产后病人的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操作并寻求医生帮助。
2. 协助呼吸:在翻身时,要保证产后病人的呼吸通畅,避免遮挡鼻子或口部。
3. 保持温暖:在翻身前后,要注意为产后病人盖好被子,保持适宜的温度。
4. 定期评估:定期评估产后病人的翻身情况和康复进展,及时调整翻身计划。
结论通过正确的翻身操作,可以促进产后病人的康复和身体健康,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人员应遵循安全原则和翻身步骤,注意产后病人的反应和需求,为其提供最合适的翻身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