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永东等,2003 中国股市有效性动态变化的实证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合集下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制定的二十一种期刊介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制定的二十一种期刊介绍

管理科学学报:主管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编辑单位:《管理科学学报》编辑部主编:郭重庆主任:李敏强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天津大学第18教学楼411室邮政编码: 300072电话:传真:电子邮件刊期:双月刊杂志简介:本学报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主办,天津大学承办,我国管理科学领域具有权威性的一级学术刊物。

重点刊载有关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方法与应用等学术性研究成果,以及已取得社会或经济效益的应用性研究成果。

投稿须知:1.本刊旨在介绍有关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方法与应用等学术性研究成果,以及已取得社会或经济效益的应用性研究成果,是我国管理科学研究的学术性期刊。

来稿要求未在其它公开发行期刊或正式出版的会议论文集上发表。

2.本刊发行对象与读者是从事管理科学研究和实践的管理科学工作者、管理工程技术人员,各行业、部门及企业管理人员,管理科学与经济管理院校师生等。

3.来稿注意事项:1)思想新颖,观点明确,数据可靠,并不得泄露国家机密。

2)用正式的GB简体汉字横排书写,文字清晰,标点符号规范合理,句段语义完整,全文连贯通畅,可读性好;全文以不超过8千字为宜(有价值的综述性论文,可放宽到12千字),图表在内,稿件一式三份。

3)文稿用计算机打印,公式、符号、上下角标、外文字母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语种等请按本刊规范打印。

4)插图应用计算机(word或photoshop软件)绘制,图中文字用6号宋体字,变量用斜体,图片力求背景线条清晰,不能有底灰、网线等影响图片效果的背景,须用激光或喷墨打印机输出,保证图表质量。

5)文中独立的数学公式应按先后顺序统一编号,表格的编号、题目、各栏目应填全,不得简略。

6)正文格式为:(中文)主题(不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3~8个),0引言(正文一级标题),1内容(正文二级标题)....... ...... )......,结论,参考文献,(英文)主题,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摘要(与中文对应),关键词,附录。

200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资助课题一览表_7888

200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资助课题一览表_7888

重点项目 专著论文(集) 重点项目 专著 重点项目 专著论文(集) 重点项目 论文(集)专著 重点项目 专著 重点项目 专著论文(集) 一般项目 专著 一般项目 专著论文(集)
一般项目 论文(集)研究报告 2004-10-31 一般项目 专著论文(集) 一般项目 专著 一般项目 专著 一般项目 专著论文(集) 2004-12-31 2005-12-31 2004-6-30 2005-12-30
200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资助课题一览表
哲学(80项)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项 目 名 称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与当代走向 创新性思维的哲学研究 人的活动的公共性及其限度研究 知识资本全球化及我国科技创新的若干理论问题 西方哲学通史(十卷本)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 马克思哲学经典文本解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20世纪中国哲学思潮 马克思的环境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西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 马克思交往理论及其当代意义研究 “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基本治国方略研究 新世纪中国农民道德建设 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 西部大开发中民族地区思想道德建设特殊规律性研究 社会转型期西北少数民族价值观的嬗变 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若干理论问题研究 政府经济职能转换中的道德建设 行政伦理研究 新时期行政管理伦理趋势探析 当代中国经济伦理学体系研究 安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件后的美国经济伦理学研究 儒家伦理思想对藏族伦理思想的影响研究 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的哲学回应 中华民族精神与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 负责人 王东 孙洪敏 郭湛 曾国屏 俞吾金 唐凯麟 吴晓明 李维武 宋周尧 王雨辰 姚纪纲 戴木才 刘建荣 佘双好 兰芳 赵德兴 李萍 乔法容 董建新 孟昭武 王小锡 陆晓禾 余仕麟 刘敬东 孔庆榕 所在省市 高校 辽宁 高校 高校 上海 湖南 上海 湖北 安徽 湖北 山西 党校 湖南 湖北 内蒙 青海 广东 河南 广东 湖南 江苏 上海 四川 广东 广东 北京大学 辽宁社会科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复旦大学 武汉大学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山西大学哲学系 中共中央党校 湖南师范大学 武汉大学 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校 中共青海省委党校 中山大学 河南财经学院 暨南大学 吉首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上海社会科学院 西南民族学院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 工作单位 项目类别 预期成果 计划完成时间 2006-6-30 2004-12-30 2006-6-30 2006-5-30 2005-5-31 2005-12-30 2005-12-31 2006-2-25

资产定价泡沫对经济的影响

资产定价泡沫对经济的影响

史永东、杜两省:资产定价泡沫对经济的影响资产定价泡沫对经济的影响Ξ 史永东 杜两省(东北财经大学金融系和金融工程研究中心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系 116025) 内容提要:本文采用具有技术进步和随机实质资本投资收益率的跨时迭代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资产定价泡沫对经济的影响,同时对我国转轨时期经济的动态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显示:我国转轨时期经济正从动态无效向动态有效转化,在实质资本收益率确定的情况下,适当的资产定价泡沫(如果存在的话)对我国经济有益,会增加人均消费,加快我国经济向动态有效转化,使资源配置达到Pareto最优;在实质资本收益率随机的情况下,资产定价泡沫对经济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其效果依赖于个人对未来投资实质资本收益率的预期,因而加强投资者对未来实质资本投资的收益率持乐观态度的信心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资产定价泡沫 跨时迭代模型 动态效率一、引言泡沫经济是金融开放和金融自由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是产生经济危机的重要根源。

泡沫一旦破灭,经济危机就有可能随之而来。

1990年的日本、1994年的墨西哥、以及1997年的东南亚都留下了泡沫经济破裂的累累伤痕,不仅给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造成巨大的伤害,而且波及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

股票是泡沫经济的主要载体之一,资产定价泡沫是诱发泡沫经济的重要因素,不断膨胀的资产定价泡沫是出现泡沫经济的先兆①。

因而研究我国资产定价泡沫对经济的影响,分析资产定价泡沫的动态演变过程,对抑制过度投机、化解与防范金融风险、防止金融危机、保持股市和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②。

国外关于资产定价泡沫的研究按两个方向展开:(1)研究资产定价泡沫的存在性和动态演变过程,并试图给出经验上的证据(Abreu and Brunnermeier,2001等);(2)在一般均衡下,研究资产定价泡沫对经济的影响。

主要回答资产定价泡沫是否能够存在,如果存在,对经济的效果如何,尤其是对资本存量、消费和长期经济增长率的影响(T irole,1985,1990;Weil,1987等)。

市场有效理论及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实证检验

市场有效理论及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实证检验
文章编号 :1009 - 9190 (2001) 10 - 0044 - 07
市场有效理论及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实证检验
EF FICI ENT MARKET THEORY AND AN EMPIRICAL TEST ON THE EF F ECT O F THE STOCK MARKET IN CHINA
20t20平均日超额回报率分别计为ar20某天的累积超额回报率利用统计软件可以得到表4样本期间ar与car时间平均日超额回报率arar平均累积日超额回报率carcar200101264201000426010126240100042619010053970100325301018021010036680100557401004378010124470100069917010033540100115801015801010018571601000282010016440101608301003501010003600100265601015723010061571401003458010013370101918101007494010004910100586401018690010125780100214101001434010165490101114401000012010067630101653701017907100100195101005812010145860101272501006307010035160102089301016241010030710100157201023964010178130100250001000963010214640101685001002053010031880102351701020038010016810102421901025198010041810101572601002399010409240100178201002193010078230104311701009602010033910100971801039726010193200101039101007612010293350101170801012315010096440101702001021352时间平均日超额回报率arar平均累积日超额回报率carcar01002883010115870101413701009765010039150101135301018052010211180101456601005888010034860101523001003525010065350100701101021765010013920100128001005619010230450100155801002927010071770102011801004230010019760101140701018142010

我国股票市场弱型有效性实证分析[权威资料]

我国股票市场弱型有效性实证分析[权威资料]

我国股票市场弱型有效性实证分析摘要判断一个市场的有效性对于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和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采用序列相关检验的方法对中国上证综指和深证综指自2005年至2009年四年多的数据进行分析。

经过分析发现,无论是沪市还是深市在2005年至2007年均未达到弱型有效。

而在2007年至2009年,沪市和深市均达到了弱型有效。

关键词有效市场弱型有效股票市F830.9 A一、有效市场理论概述有效市场理论是由美国金融学家尤金・法玛提出的。

他对有效市场的定义是:如果在一个证券市场中,价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那么就称这样的市场为有效市场。

为了分析证券价格对不同信息的反应程度,研究人员通常把信息分成三种类型:历史信息,公开信息和内幕信息。

并根据证券价格对不同信息的反应程度将市场分为三个层次,即弱型有效,半强型有效和强型有效。

弱型有效是指资本市场的证券的价格充分地包含和反映了其历史价格的信息。

一般认为,若市场达到弱型有效,则技术分析策略无法获得超额利润。

若市场达到弱型有效,则用历史信息无法预测未来价格,那么随机误差项就有可能为正,有可能为负。

当市场达到弱型有效时,我们也称证券价格“随机游走”。

半强型有效市场是指证券市场充分反映了所有公开信息和历史信息。

若资本市场达到半强型有效,那么依靠基本面分析无法获得超额利润。

而强型有效市场是指证券市场充分反映了所有信息,这意味着即使是获得内幕信息都无法获得超额利润。

二、弱型有效市场理论实证研究方法弱型有效市场是指证券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历史交易信息,股票价格遵循随机游走的规律。

但在现实生活中,证券的后期价格是在前期价格的基础上变化的,但收益率却可以独立于前期,所以一般用收益率代替价格。

证券价格随机游走意味着收益率与历史无关。

所以,我们采用序列相关的方法进行研究。

如果序列相关系数为正,则意味着前一期股票收益高于平均收益,则后一期收益也会高于平均收益;前一期收益低于平均水平,后一期也会低于平均水平。

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实证检验

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实证检验

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实证检验
王晓东
【期刊名称】《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7(027)003
【摘要】本文通过比较专业投资者与一般投资者2000年到2005年在股票市场上的业绩表现,发现两者的业绩基本持平,即专业投资者不能持续取得超额收益,这表明我国股票市场已经达到弱有效市场.
【总页数】2页(P116-117)
【作者】王晓东
【作者单位】苏州市职业大学,江苏,苏州,2151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0.91
【相关文献】
1.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实证检验 [J], 张锐力;董彦峰
2.信息不对称代理变量的有效性测度——基于PIN理论的中国股票市场实证检验[J], 杜晓颖;阳雪
3.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实证检验——基于上市对上市公司效率的影响研究 [J], 李忠
4.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实证检验 [J], 谢宝友; 王庆
5.市场有效理论及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实证检验 [J], 邓子来;胡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市场有效性的几个问题

关于市场有效性的几个问题

关于市场有效性的几个问题
任燕燕;郭志强
【期刊名称】《科学与管理》
【年(卷),期】2003(023)005
【摘要】@@ 20世纪60年代末,研究者们开始探讨市场效率的问题.1970年5月,尤格尼@法玛提出"有效市场假说",认为:在利用信息和偏离价格关系的投机者与套利之间的激烈竞争会产生市场压力,这将使得完全竞争市场在任何时候都能有效地反映信息.也就是说,在有效市场上,市场价格能充分、迅速地反映所有有效信息.因此,任何一个市场参与者都不可能通过卖出或买进所谓价值高估或低估的资产来获得超过平均水平的收益.
【总页数】2页(P29-30)
【作者】任燕燕;郭志强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
【相关文献】
1.市场有效性理论及我国中小板市场有效性的ADF检验
2.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中国资本市场有效性
3.基于分形市场假说的全国试点碳交易市场有效性研究
4.贸易摩擦对稀土市场价格的影响
——基于市场有效性检验5.贸易摩擦对稀土市场价格的影响——基于市场有效性检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技术交易系统与我国股市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技术交易系统与我国股市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经济科学·2000年第2期技术交易系统与我国股市有效性的实证分析魏玉根(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100871)自从有了股票市场,股票的投资者们就一直在探求“战胜”股市的各种方法。

我国股市的投资者们和研究者们自然也不例外。

由于异常收益的吸引,人们热衷于探求种种“战胜”股市的方法是可以理解的。

但寻求过程中不断失败的实践却使人们不禁要问:“中国股市是否存在着获取异常收益的方法?若存在这种方法的话,其效率和稳定性又如何?”本文力图从技术交易系统(T TS)的角度来回答上述两个问题。

一、技术交易系统及其理论背景技术交易系统(T echnical Trading System,简称TT S)是指人们将技术分析转化为计算机的程序,再由程序发出一系列买卖信号来指导人们买卖股票的系统。

根据宋逢明(1998)对金融工程“三位一体”的定义,即金融工程是由金融理论、信息技术和工程方法三部分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的,TT S可纳入金融工程的范畴。

简单地说,TT S是金融工程在股票市场中的一种应用。

根据T T S的定义,T T S的理论基础是股票市场的技术分析。

而按M artin J.Pring (1985) 的定义:所谓投资的技术分析方法是指这样一种思想的反应,即股价按照一种由投资者对经济、货币、政策和心理力量变化不断改变的态度所决定的趋势来运动。

技术分析的艺术——因为它是一种艺术,就是要在一个较早阶段确定这种趋势的变化并持有一个投资头寸直到趋势的反转显现出来。

从这个经典定义我们可以得到两个推论,一是技术分析并不排斥进行基础分析;二是技术分析相信市场的基本面会受到非理性因素的干扰,价值中或多或少的随机变化都会伴随某种潜在的趋势,只要这种变化是慢慢消失的,那么就可利用这种变化来获得异常收益。

从历史沿革上来看,技术分析可分为两派,一是“图表派”,即利用各种技术指标(公式)将股价以及成交量进行运算处理后画出曲线,再根据曲线形成的图表来判断买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2年12月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第12期 文章编号:1000-6788(2002)12-0088-05中国股市有效性动态变化的实证研究史永东,何海江,沈德华(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和金融工程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25)摘要: 收益的显著相关通常称为可预测性.若收益是可预测的,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市场是无效的.我们基于可变参数的K alma n滤波模型,利用我国股票市场近10年的数据,通过分析股票收益的可预测性,实证地研究了我国新兴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中国股市的有效性是逐步提高的,政策法规的颁布与实施对股市有效性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关键词: 动态效率;K alman滤波;可预测性中图分类号: F830.91 文献标识码: A Empirical Analysis of Efficiency Evolutionin Chinese Stock M arketsSHI Yong-dong,HE Hai-jiang,SHEN De-hua(Resear ch Center of F inancial Engineering and Schoo l of Finance,Do ng bei U niver sity of Finance and Iconomics,D alian 116025,China)Abstract: Sig nificant aut ocor r elation bet ween retur ns has been defined as pr edictability.If retur n ispredictable,it means that market is inefficient to some extent.W e apply a t ime-v ary ing K alma n filtermo del to analy zing the predictabilit y o f st ock ret ur ns and inv est ig ating empirically the dynamic chang esof our emerg ing stock ma rket efficiency,using near ly10y ear s`Chinese sto ck data..W e find thatChinese sto ck mar ket efficiency has g ra dually impr ov ed w ith tim e,and that pro mulg atio n o f policies andr egulatio ns has contr ibut ed g reat ly to t he impro vement of sto ck market efficiency.Key words: dy namic efficiency;K alman filter;pr edictability1 引言股票市场的基本功能是优化资源配置,使投资者获得最大收益.在资源优化配置的情况下,股票价格能够反映公司的真实价值,为公司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供准确的信号,投资者也因此能够选取最佳的股票进行投资.理论上,只有市场是有效的,以上目标才可以达到.市场有效性的概念最先由Roberts (1967)提出,后经Fam a(1970)改进,形成了系统的假说.按照该假说,由于价格反映信息的程度不同,从而导致了不同程度的市场有效性.Fama将证券市场的有关信息分为三类:历史信息、公开信息以及非公开信息.从而把证券市场的效率分为三种类型:弱型效率(w eak efficiency)、半强型效率(semi-strong efficiency)和强型效率(strong efficiency).这些类型之间的区别在于被假设反映在证券价格中的相关信息不同.其中,弱型效率意味着证券的价格反映了全部历史信息;半强型效率意味着证券价格充分反映了所有的公开信息(这些信息包括但又不仅限于历史信息);强型效率则是指证券的价格反映了所有的信息,而无论这些信息是否能公开获得.收稿日期:2001-08-16资助项目: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81078);东北财经大学金融系科研基金(2001008) 作者简介:史永东(1968-),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证券市场与金融工程;何海江(1977-),男,研究生;沈德华(1976-),男,研究生自有效市场假说提出以来,许多学者采用各种方法 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不尽相同(Alex ander ,1964;Fama ,1970;Heish ,1991).在国内,许多学者作了类似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俞乔,1994;宋颂兴、金伟根,1995;吴世农,1996;史永东,2000).但是,在转轨经济框架下进行有效性的动态变化,即有效性演进研究的为数不多 .纵观中国证券市场十年的发展历程,国家为完善证券市场,提高市场的有效性,颁布和实施了近250项各类证券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本文试图在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中国沪深两市为样本市场,研究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动态变化,来检验这些政策法规是否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弱型有效市场的情况下,投资者不能根据历史信息获得超额收益.Fama (1991)和Claessens et al.(1995)将收益率的显著自相关定义为可预测性(pr edictability ),而当期的股价变化与上一期的股价变化显著相关则表明市场无效(Keim ,1988;T ay lor,1986).本文利用可变参数模型中的Kalm an 滤波模型(Kalman filter mo del)来分析我国股票市场可预测性的变化情况.本文第二部分我们引入可变参数的一阶自回归Kalman 滤波模型;第三部分对我们选取的数据进行说明,并利用上述模型分析我国股市可预测性的演进情况;第四部分进行总结.2 研究模型与方法2.1 模型的分析计量经济学中,为了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在测算回归方程式时,通常采用以OLS 为代表的固定参数模型.这些模型有一个的共同特点,即以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在测算期间内不发生结构变化为前提.当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时,固定参数模型一般通过引进虚拟变量来刻画经济变量之间的变化,然而使用这种方法必须事先知道经济结构可能的变化点,然后可用邹至庄检验(Chow ,1960;Greene,1993)确定具体的变化点.因此,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当经济结构变化时,经济变量之间发生跳跃(discrete jump )情况,而对于经济变量发生逐渐变化(gr adual shift )和随机变化(sto chastic chang e )情况,该方法是无能为力的.1960年卡尔曼(Kalman,1960,1963;Hamilton,1994;Har vey ,1989)提出的Kalman 滤波模型解决了上述问题,该模型采用的是可变参数的估计方法,因而不仅适用于刻画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时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而且对经济结构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也同样适用,尤其适于刻画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随机变化,因此能更好地描述股票市场的价格行为(Bekaert and Harvey ,1997;Harvey,1995).设{r t }为股票的对数收益率序列,则可变参数的一阶自回归卡尔曼滤波模型为r t =a 0,t +a 1,t r t -1+u t(1)a i ,t =a i ,t -1+v i ,t , i =0,1(2)其中,r t =ln(p t /p t -1),p t 为t 时的股票价格;u t 服从N (0, 2)的分布;v i ,t 服从N (0,q 2i )的分布;所有的随机噪声相互独立.等式(1)将收益率分为三个部分:随时间变化的截距项a 0,t ,预测项a 1,t r t -1及误差项u t .其中截距项a 0,t 描述了股票市场收益的长期趋势,可变系数a 1,t 用来衡量收益的可预测性,误差项u t 表示长期趋势项和预测项不能解释的部分,若收益在t 时刻不可预测,即自相关,则意味着a 1,t =0.等式(2)描述了参数的动态性,其中我们假设了参数未来值的最佳预期值是当期值,表明未来值等于当期值与误差项v i ,t 之和.如果给定参数不随时间变化,那么其所有各期的值一定相等,即q i =0.2.2 初值的设定和可变参数的计算为了表述方便,将(1)式和(2)式改写为如下的向量形式:r t =R t t +u t(3) t = t -1+v t(4)89第12期中国股市有效性动态变化的实证研究在国外,许多人对转轨国家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参见Campbell (1996);Jenssen (1999);Ro ckinger andU r g a(2000).包括随机游走检验(R andom T est )、滤波检验(Filt er T est )、非线性分析、动力系统、混沌和分支等,详见吴世农(1996)和史永东(2000).其中向量 t =(a 0,t ,a 1,t )T ,R t =(1,r t -1),q t =(q 20,q 21)T ,v t =(v 0,t ,v 1,t )T .由此得Var (v t )=q t ,Var (u t )= 2,u t 与向量v t 相互独立.对参数向量t ,即可变参数a 0,t 和a 1,t 进行平滑估计时,采用如下的修正形式:S t = t +q t(5) T =S t -S t R ′t (R t S t R ′t + 2)-1R t S t (6)t = t -1+ t R ′t -2(r t -R t t -1)(7) 初始向量 0=(a 0,0,a 1,0)T 的估计值0=(a 0,0,a 1,0)T 设定为用OLS 估计方程(1)的系数;协方差矩阵 0设定为对角阵,其中主对角元素分别为用OLS 估计的无条件方差 .3 数据选取和实证结果3.1 数据与样本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为上证综合指数和深证成分指数.鉴于上证综合指数于1991年7月15日首次发布,而深证成分指数于1991年4月3日首次发布,为了便于比较,本文的样本区间为1991年7月15日至2000年12月29日,以周收盘收益率为样本数据(共479个),上证综合指数和深证成分指数在样本区间的走势见图1和图2.在估计和回归过程中,我们采用的是股票的对数收益率.图1 上证综合指数图2 深证成分指数3.2 实证结果1)两个市场a 0,t 的平滑估计见图3和图4.我们将图3与图1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从,1991年7月到1993年4月,上证指数从140点左右涨到近1400点;从1993年5月到1994年7月,上证指数从1300多点跌到300多点;此后,上证指数总体上呈慢牛走势.从图3中可以看出,a 0,t 在1991年7月至1993年4月间为正值,在1993年5月至1994年7月为负值,此后,基本上为正值.而深圳市场的情况与上海市场大体相仿.比较显示截距项a 0,t 基本上反映了市场的长期趋势. 2)两个市场a 1,t 的平滑估计见图5和图6.从中可以看出:在整个样本区间,a 1,t 有一个明显趋近于0的趋势,这表明两市的可预测性是逐渐降低的,即市场有效性是在逐步提高的.两个市场a 1,t 的走势可以从国家在提高股票市场的规范性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而得到解释.1992年5月,两市股指飞涨.上证综指由于股价限制的放开,从5月20日收盘的616.64点直窜到21日收盘的1265.79点,日涨幅为105%;而深证成指也于5月29日报收2766.85点.当时,平均市盈率达80多倍.为抑制股价暴涨,管理层采取行动.国家体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股份制企业试点办法》、《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和《有限责任公司规范意见》.此后,国务院各有关部门陆续颁发其他9项配套法规和规章.此时,我们可以从图中看到,两市相应的a 1,t 开始从峰顶下降,有向0运动的趋势,这表明市场的可预测性在90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年12月关于初值设定的细节可参见张桂莲和史永东(1996).降低,有效性在提高.1993年第2季度,国务院发布了《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此外,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和《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试行)》等规范性文件,再次导致了a 1,t 的显著降低.而1994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颁布以及10月上交所即时披露制度的实行同样降低了可预测性.1998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颁布再次提高了市场有效性.由此可见,政策法规的颁布对市场有效性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图3 上证综指a 0,t 的平滑估计图4 深证成指a 0,t的平滑估计图5 上证综指a 1,t 的平滑估计图6 深证成指a 1,t 的平滑估计 另外,从图中还可以发现,两市的a 1,t 在一部分时间里为负值,且负值大部分出现在1992年至1995年间;而同期,股市的异常波动就达30多次(叶国英,1995),因此,我们猜测这一时期负的a 1,t 可能是由于股市的异常波动比较频繁所致.3)从两市a 0,t 和a 1,t 的比较中,我们不难看出两市a 0,t 和a 1,t 的走势大体相仿,说明两市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同时也发现深市a 1,t 的波动明显比沪市波动剧烈,这说明深市对政策法规的敏感性大于沪市.4 结论在股票市场上,如果资产价格的变化呈现出显著并且稳定的相关性,那么投资者就可以以此容易地来获得超额利润.其中,股票市场收益率的自相关性被定义为可预测性.可预测性的存在降低了市场有效性,影响了市场的公平程度.本文通过利用可变参数的一阶自回归Kalman 滤波模型,研究处于转轨经济过程中的中国股市可预测性的变化,来检验中国股市有效性的演进情况,考察政策法规的逐步完善是否提高了市场的有效性.我们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中国股市的市场有效性是逐步提高的.2)政策法规的颁布与实施对市场有效性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其中,1992年5月、1993年第2季度、1994年7月到10月及1998年末所颁布和实施的政策法规的作用较为明显.3)深市对政策法规的敏感性要大于沪市. 感谢 蒙东北财经大学经济系硕士研究生姜勇为本研究提供使用的数据.91第12期中国股市有效性动态变化的实证研究92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年12月参考文献:[1] 胡继之.中国股市的演进与制度变迁[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2] 史永东.中国证券市场股票收益持久性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0,(11):29-33.[3] 宋颂兴,金伟根.上海股市市场有效性实证研究[J].经济学家,1995,(4):107-113.[4] 吴世农.我国证券市场效率的分析[J].经济研究,1994,(4):13-19.[5] 叶国英.上海股市异常波动的成因与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1995,(8):21-25[6] 俞乔.市场有效、周期异常与股价波动[J].经济研究,1995,(9):43-49.[7] 张桂莲,史永东.用卡尔曼滤波模型对我国出口函数的估计与分析[J].预测,15(5):52-55.[8] A lex ander D S.P rice mov ements in speculative market s:tr ends or r ando m w alks[J].I ndustrial M anagem entR eview,1964,15(2):7-26.[9] Bekaer t G eert,Har vey Campbell R.T ime-v ar ying w or ld m arket integr ation[J].Jour nal o f F inance1997,50(2):403-444.[10] Campbell Jo hn Y.Co nsumptio n and the Stock M arket:I nter preting the Inter natio nal Ex per ience[R].N BERW or king Paper5610,Ca mbr idge U niver sity,M A,1996,June.[11] Cho w G.T est of equality betw een sets o f coefficient s in two linear r egr essions[J].Eco no metr ica,1960,28(3):591-605.[12] Claessens St ijn,Dasgupta Susmita,G len Jack.R etur n behav io r in emer g ing sto ck ma rkets[J].W or ld Bank Econ,1995,Ja n.[13] Cro ss F rank.Behavior of sto ck pr ices on friday and mo nday[J].Financial A na ly ses Jour na l,1973,32(6):56-72.[14] Fama E F.Efficient capital markets;a rev iew of theo ry and empir ical wo rk[J].Jo urnal of F inance,1970,25(2):383-417.[15] Fama E F.Efficient Capital M ar ket s[J].Jo ur nal o f Fina nce,1991,46(5):1575-1617.[16] Gr eene William D.Economet ric A naly sis[M].P rentice-Hall Inc,1993.[17] Hamilton James D.T ime Ser ies A naly sis[M].P rinceto n U niver sity P ress,1970.[18] Har vey A ndr ew C.Fo recasting,Str uctural T ime Series M odels and the K alma n F ilter[M],Cambr idge U niver sityP ress,1989.[19] Har vey Campbell R.Pr edict able r isk and r eturns in emer ging mar kets[J].Rev iew Financial Studies,1995,8(3):773-816.[20] Heish D A.Chaos and no nlinear dy namics:applica tio n t o financial mar kers[J].T he Jo ur nal of F inance,1991,46(5):1839-1877.[21] Jenssen U we.Cent ral ver sus east euro pean mar kets:a compar ison[A].T he Handboo k o f Wo rld Sto ck,Der iva tiv ea nd Commo dity Ex chang es[C].L ondon:I nter natio nal F inancial Publicat ions,1999.75-79.[22] K alma n R E.A new appr oach to linear filter ing and pr edictio n pro blems[J].Jour na l of Basic Eng ineering,T ra nsactio ns o f the A SM E Series D,1960,82:35-45.[23] Ka lman R E.N ew methods in w iener filt ering theor y[A].John L.Bo gdanoff and F ra nk K ozin.P ro ceeding s o f t heF ir st Sy mpo sium o f Eng ineering Applica tio ns of Rando m Funct ion T heor y and Pr o babilit y[C],270-388.N ewY o rk:Wiley.1963.[24] K eim Donslf B.Stock mar ket reg ular it ies:a sy nt hesis o f the ev idence and explanat ions[A].Elr oy Dim so n,Sto ckM arket A nom alies[C].Cam br idge,U.K.:Cambridg e U niv Pr ess,1988.[25] M ichael R ocking er,G io vanni U r ga.T he ev olutio n o f st ock markets in tr ansitio n eco no mics[J].Jour na l ofCo mpa rative Econo mics,2000,28(2):361-372.[26] Ro ber ts Harr y V.Statistical v ersus Clinical P redictio n of the St ock M ar ket[M].M imeo.Chicag o,IL:U niver sityo f Chicago,1967.[27] Ro cking er M ichael,U r g a G io vanni.T he ev olutio n o f st ock markets in tr ansitio n eco no mics[J].Jour na l ofCo mpa rative Econo mics,2000,28:456-472.[28] T ay lo r St ephen.M odelling F inancial T ime Ser ies[M].Chichester:W iley,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