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2.2《消化和吸收》学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消化和吸收学习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消化和吸收学习教案
第6页/共30页
第六页,共30页。
1.提出(tí chū)问题
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 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 (fēnmì)都有关?如果有关, 它们各起什么作用?馒头变甜 是否淀粉发生变化?
第7页/共30页
第七页,共30页。
2 .作出假设 (jiǎshè)
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 的搅拌有关 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有关 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 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有关
3 (小肠)中含有 、胆汁等消胰化液液。 肠液 、D

_____
_____
______
第28页/共30页
第二十八页,共30页。
练习(liànxí)
2、分析数据,指出哪一部分消化道中消化液最多。 在每天摄入800克食物和1200毫升(háo shēnɡ)水
的情况下, 消化腺大致分泌以下数量消化液。 1500毫升(háo shēnɡ)唾液 2000毫升(háo
第24页/共30页
第二十四页,共30页。
知识(zhī shi)小结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 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dàcháng)、 肛门
消化腺: 唾液腺、胃腺、肝脏(gānzàng)、胰腺 、肠腺
1、淀粉在 口开腔始消化、蛋白质在 开始消化胃、脂肪在 开始消化。
______
____
联系 发牙齿生的变咀化嚼,舌的搅拌能使食物和 : 唾液充分混合,更好地促使淀粉发
生变化
第12页/共30页
第十二页,共30页。
2.口腔(kǒuqiāng)中有什么物质使淀粉发生 分
变化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使部分(bù

fen)淀粉转变成麦芽糖

3.试管为什么要放入37℃左右(zuǒyòu) 论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2-2消化和吸收(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2-2消化和吸收(导学案)

4.2.2消化和吸收(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尝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4、分析小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二、学习重难点1.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

2.消化系统的器官组成及各器官的位置。

三、自主学习1、消化系统由_______和_______两部分组成。

2、消化道包括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等器官,其中最膨大部位是_____。

3、消化腺有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和______。

其中最大的消化腺是______。

4.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是,其主要功能是 . 。

5.淀粉、蛋白质、脂肪消化的最终产物分别是、、 ,它们消化的起始部位分别是、、 .6.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1)牙齿的____和舌的____,食物被磨碎并与_____充分混合。

(2)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

(3)参与消化的消化液:_ 。

7.食物在胃中的消化:(1)胃壁有发达的__ 层,收缩时引起胃的蠕动,可以食物。

(2)胃对_ 具有初步的消化作用。

(3)参与消化的消化液:,呈强酸性,其中含有酶。

8.食物在小肠中消化(1)小肠壁上有____,分泌____,___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酶。

(2)胆汁能将_____乳化成_____微粒。

胆汁是_____分泌的,储存在_____中,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

胰液是由_____分泌的,胆汁与胰液都流入_____中,消化食物。

(3)参与消化的消化液:肝脏分泌的____,胰腺分泌的____,和肠腺分泌的__ 。

9.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特点(1)小肠很___________,约5~6米。

(2)小肠内表面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大大增加了内表面。

(3)小肠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消化液。

七年级生物下册 2.2《消化和吸收》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 2.2《消化和吸收》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学习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尝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4.分析小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学习重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

【学习难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

【课堂导学】:一、食物的消化:引导学生观看课本P26想一想议一议内容,思考母亲说的话有道理吗?为什么?消化道的起始部位是口腔,口腔里有牙齿和舌,还有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口腔能不能消化食物呢?引入食物消化和吸收的学习。

阅读课本P26-P28内容,消化系统的基本组成,参与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活动,播放探究实验视频及课件,依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这个探究实验的变量是什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2.实验中将馒头细细切碎,是模拟口腔中的什么动作?3.导入2毫升唾液或清水后,充分震荡,又是模拟口腔中的什么动作?4.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练习?5.口腔中有什么物质使淀粉发生了分解?阅读课本P29消化系统的组成及消化过程的内容,播放课件及视频,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对照图4-22消化系统的示意图,说出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位置及作用。

2.列表比较五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名称、消化液流入的器官以及消化液中含有的消化酶的种类。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一系列的复杂消化,最终被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能够被我们吸收的营养物质。

这些营养物质是在消化道的哪些部位被吸收的呢?阅读课本P30-P31营养物质的吸收内容,仔细阅读P30资料分析内容,观察小肠和大肠的结构,思考下列问题的答案:1.你会区分小肠和大肠吗?2.小肠的结构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有什么意义?3.吸收的概念:营养物质通过进入的过程。

4.小肠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1)小肠壁的内表面有大量的和,使小肠的大大增加。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学案 4. 2. 2 消化和吸收--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学案  4. 2. 2  消化和吸收--含答案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核心目标1.知道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理解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基础梳理1.食物的消化(1)消化:是指食物在________内分解成可以被________吸收的物质的过程。

食物的消化是靠____________来完成的。

分为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2)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淀粉――――――→唾液淀粉酶口腔________―――――――――→肠液、胰液中的酶小肠________蛋白质―――→蛋白酶胃初步消化―――――――――→肠液、胰液中的酶小肠________脂肪―――――→胆汁乳化小肠________―――――――――→肠液、胰液中的酶小肠______________从三种物质的消化过程可以看出,人体能消化食物的消化道包括口腔、________和小肠,其中________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

2.营养物质的吸收(1)能吸收营养物质的消化道包括胃、小肠和________。

(2)________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与其相应的结构相适应。

①小肠很长;②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突起,称为________,其表面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________,大大增加了吸收营养物质的________;③小肠绒毛内含有丰富的________,且小肠绒毛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并运输营养物质到全身。

(3)吸收的营养物质包括:不需要被消化直接可以吸收的水、无机盐和________;最终被消化成小分子物质的葡萄糖、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典例精讲【例1】下列各项都属于消化道器官的是()A.肝脏、胃、小肠B.肛门、小肠、肠腺C.食道、胃、大肠D.唾液腺、口腔、咽【例2】下列叙述中,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无关的是()A.小肠内有环形皱襞B.小肠长5~6米C.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D.小肠内表面有小肠绒毛课堂巩固1.下列不属于消化道的是()A.肝脏B.口腔C.食道D.肛门2.食物中的蛋白质在人体消化道中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A.口腔B.食道C.胃D.小肠3.人体的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A.唾液B.胆汁C.胰液D.肠液4.脂肪最终会在小肠内被消化成()A.甘油和氨基酸B.葡萄糖和脂肪酸C.甘油和脂肪酸D.脂肪微粒和甘油5.馒头中的淀粉在消化道内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中,无直接作用的是()A.唾液B.牙齿C.大肠D.胰液6.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食物中的蛋白质、淀粉、脂肪三种成分经过消化道时被消化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为蛋白质,消化器官为口腔和D B.甲为脂肪,消化器官为CC.乙为淀粉,消化器官为D D.甲、乙、丙都能在D内进行消化7.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学案

(4)我们在制定这项探究计划时,有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种处理外还要进行第四种处
理,就是将馒头块与清水放入试管中不搅拌”。你认为这第四种处理____必要(填“有”或
“不”)
8.下图中的曲线表示食物通过消化道时,糖类、蛋白质和 脂肪被消化过程中数量的变化,请分析并回答:
(l)曲线甲表示________的消化。 (2)曲线丙表示________消化。 (3)曲线乙的消化从______开始。 (4)这三种营养物质在[ ]________中都可以被消化, (5) C 中含有的消化液有________,D 中含有的消化液有____________


的酶。胆汁也是一种消化液,但是胆汁中没有
,对脂肪有消化作用。
3.口腔是
系统大开始部位,里面有


导管的开口。和来自在口腔中不被消化,只有淀粉在
的作用下,部分转变成

还需要进一步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因此口腔只具有初步消化的作用。
4.消化系统是有

组成的,消化腺可以分两类:有的是位于消化道外
的大消化腺,如
A.小肠长约 5~6 米
B.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壁和小肠绒毛
C.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D.小肠壁内有肠腺
7.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 1 号试管
中充分搅拌;②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 2 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③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 3
号试管中不搅拌。试问:
;有的是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如

5.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

等物质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
质。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
,表面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

人教版生物七下2.2 消化和吸收 学案

人教版生物七下2.2 消化和吸收 学案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情境导入素养目标苏联医学专家发明了一种“截肠减肥”疗法 。

这种方法是用外科手术切去一部分小肠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这种减肥方法科学吗?小肠在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中起着什么作用?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重点)2.尝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难点·科学探究)3.概述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重点·生命观念) 【知识点一】 食物的消化(教材P26、P28~P30)1.消化系统的组成:2.消化的概念: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

食物中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小分子物质能够直接被细胞吸收,而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有机物需要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

3.食物消化的过程:4.食物消化的两个方面:(1)将食物切断、磨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2)食物中大分子有机物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能被细胞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

【知识点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教材P27~P28)1.处理方法及实验现象:序号①②③处理方法馒头碎屑、2毫升唾液、充分搅拌、37 ℃温水馒头碎屑、2毫升清水、充分搅拌、37 ℃温水馒头块、2毫升唾液、不搅拌、37 ℃温水实验现象2.深入思考:(1)试管为什么要放在37 ℃温水中加热?提示:37 ℃与口腔温度相近,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高,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2)试管为什么要放在温水中加热5~10分钟?提示:消化需要一定的时间。

(3)实验中为什么要选用大小相同的馒头碎屑?提示:控制单一变量。

3.实验结论: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都有关。

【知识点三】营养物质的吸收(教材P30~P31)1.能够被吸收的营养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

2.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

小肠的结构特点:(1)长:成人的小肠一般长5~6米,食物在此处停留的时间长,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消化和吸收。

七年级生物下册 2.2《消化和吸收》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 2.2《消化和吸收》教案 新人教版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消化教学目标:1.知识: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理解消化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能力: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以及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难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以及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酶的作用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有关实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引言: 当我们慢慢地嚼馒头时,常常感到稍有些甜味儿,这是什麽原因呢?是不是馒头里含有那种甜甜的糖?观看、思考演示实验:将馒头泡在水中,检测馒头水中是否含有麦芽糖。

1、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分组实验同组学生既相互分工又相互协作,对照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归纳实验结论,提出并强调消化酶的作用。

2、淀粉的消化观看动画课件,理解淀粉的整个消化过程。

通过演示动画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淀粉的整个消化过程。

3、消化的概念通过淀粉的消化过程,让学生自己归纳出消化的概念。

启发、诱导4、简介消化道和消化腺读消化系统的组成图。

引导学生讲解消化系统的组成。

5、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读图,找出蛋白质、脂肪的消化部位。

用课件简单讲述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

6、总结食物中六大类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倾听讲授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

之所以是重点,是因为没有酶就没有食物的化学性消化;之所以是难点,是因为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学生来讲十分抽象。

本节课运用实验和演示制作的计算机课件两种方法来加深学生对酶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我对课本上原有的实验进行了改进,不仅用碘液检验淀粉是否存在,还增加了用尿糖试纸检测麦芽糖的有无及多少。

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得出:淀粉只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才能变成麦芽糖,从而认识到酶的重要性。

又通过用尿糖试纸分别检测“经过牙齿咀嚼和舌的搅拌的馒头”和“未经牙齿咀嚼和舌的搅拌的馒头”在人工口腔内产生的麦芽糖的多少,证明了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可以使馒头中更多的淀粉变成麦芽糖,从而认识到物理性消化对化学性消化的促进作用,理解了吃饭时细嚼慢咽的必要性。

七年级生物下册 2.2 消化和吸收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 2.2 消化和吸收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消化与吸收第一课时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的一个探究性实验。

该实验是对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生物》第二册中“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改进。

该实验的最大特点是将过去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将实验所需的背景资料在教材中以醒目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如量筒、温度计等实验器具的正确使用和数值读取,同时学生通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分工合作、对照比较、集体讨论、表达交流等活动,促进了思维品质的训练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重视学生对探究过程的反思,让学生在完成探究活动后,对活动进行评价与反思,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逐步提高。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理解馒头在口腔中发生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探究活动的组织。

教学目标:
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体验探究活动的基本过程。

尝试对探究活动过程的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学习目标】:1.说出消化系统的消化道和消化腺各由哪些器官组成;2.说出消化系统的消化道和消化腺各部分的作用;3.阐述食物的消化的过程。

【学习重点、难点】: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1.消化道:包括__ 、咽、食道、__ 、__ 和肛门。

2.消化腺:
(1)大消化腺:位于______ 外,如:唾液腺、______ 和_____ 。

(2)小消化腺:位于_____ 内,如:胃腺和______ 。

(二)食物的消化
3.消化的概念:食物在______里逐步被分解成__ 的物质的过程。

4.消化系统是______ 和______ 组成的一条很长的管道。

5.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
(1)牙齿的____和舌的____,食物被磨碎并与_____充分混合。

(2)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

(3)参与消化的消化液:_ 。

6.食物在胃中的消化:
(1)胃壁有发达的__ 层,收缩时引起胃的蠕动,可以食物。

(2)胃对_ 具有初步的消化作用。

(3)参与消化的消化液:,呈强酸性,其中含有酶。

7.食物在小肠中消化
(1)小肠壁上有____,分泌____,___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酶。

(2)胆汁能将_____乳化成_____微粒。

胆汁是_____分泌的,储存在_____中,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

胰液是由_____分泌的,胆汁与胰液都流入_____中,消化食物。

(3)参与消化的消化液:肝脏分泌的____,胰腺分泌的____,和肠腺分泌的__ 。

8、消化道中具有消化功能的结构有有吸收功能的结有。

二合作探究:
阅读书本30——31页小组探讨
9.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②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③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

试问:(1)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其对照组为第__ 种处理。

(2)以“唾液”为变量时,其实验组为第________种处理。

(3)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不变蓝,由此你会联想到________________。

(4)有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种处理外,还要进行第四种处理:就是将馒头块与清水放入试管中搅拌。

”你认为____(填“有”或“没有”)必要。

三、系统总结:10.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

消化腺:、、、、。

11、食物的消化:(1)淀粉→()→()(2)蛋白质→()
(3)脂肪→()→()
12 、营养物质的吸收:
(1)吸收的概念:营养物质通过()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2)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1面积大:()和()的存在。

○2壁薄:○3绒毛内毛细血管丰富
13. 消化道各段功能比较:(1)有消化功能的:()(2)有吸收功能的:()(3)既无消化功能的又无吸收功能的()
四、知识链接:
14、验证身边哪些物质否遇碘变蓝?请验证。

五、反馈检测
15、下列消化腺中,位于消化道内的是( )。

A.肠腺
B.唾液腺
C.肝脏
D.胰
16、.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位是( )。

A.胃
B.小肠
C.食道
D.咽
17、人体消化系统中,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是( )。

A.胃
B.小肠
C.口腔
D.大肠
18、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 )。

A.唾液
B.胃液
C.肠液
D.胆汁
19、消化液中有多种消化酶的是( )。

A.唾液和胃液
B.胰液和肠
C.胆汁和胰液
D.唾液和肠液
20、甘油和氨基酸分别是由什么营养物质分解来的?( )
A.淀粉、蛋白质
B.蛋白质、脂肪
C.脂肪、淀粉
D.脂肪、蛋白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