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指征参考标准

合集下载

输血科临床输血指征参考标

输血科临床输血指征参考标

输血科临床输血指征参考标准1. 目的:为严格输血指征输血,规范临床输血,减少不必要输血。

2. 适用范围:适用于临床所有科室3. 内容:3.1红细胞(>14岁的成人标准)内科:♦Hb<60g/L 或Hct<0.20,慢性贫血患者♦Hb<70g/L 或Hct<0.22,急性贫血患者♦Hb70~100g/,伴有: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70岁高龄)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严重缺氧(晕迷、各种休克)消化道活动性出血外科:♦Hb<70g/L 或Hct<0.22,扩容后病情稳定♦Hb70~80g/L,择期手术前输血♦Hb70~100g/,伴有:急性大失血(50%血容量/3h、150ml/min )伤口创面伴持续性出血,DIC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65岁高龄)严重缺氧(持续晕迷、怀疑患者血液浓缩导致血常规结果Hb假性偏高应首先采取合适的扩容剂扩容,然后再检测血常规。

•输血前血常规:最接近输血决定时间的血常规报告;•输血后血常规:首选第48小时;次选第24或72小时;•逆推指征:输血前未做血常规,根据输血后血常规的指标扣除,每输2U红细胞=Hb-10g/L 或Hct-0.03 ;•活动性出血的多次输血:至少出现过一次符合输血的指征,既可以判定输血合理:•关于检测误差,判定标准可放宽+10%3.2冰冻血浆⑴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无生物制品时);⑵DIC急性期;⑶紧急对抗华法林抗凝血作用;⑷急性大出血后的大量输血( >自身血容量),PT或APTT延长〉1.5倍,仓U面弥漫性渗血;⑸严重肝病患者手术(INR >2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血浆置换或人工肝;⑹肝素抗凝时补充抗凝血酶原川(心外循环)。

△特别说明:•搭配血:整个住院期间并未发现血浆输注指征,但24小时内习惯性按照“2U红细胞+200ml血浆”或类似处方,或当天输2U红细胞,第二天输200ml血浆,两者反复轮替输注。

输血科临床输血指征参考标

输血科临床输血指征参考标

输血科临床输血指征参考尺度之五兆芳芳创作1.目的:为严格输血指征输血,标准临床输血,削减不需要输血. 2.适用规模:适用于临床所有科室3.内容:3.1红细胞(>14岁的成人尺度)内科:◆ Hb<60g/L 或 Hct<0.20,慢性贫血患者◆ Hb<70g/L 或 Hct<0.22,急性贫血患者◆Hb70~100g/,伴随:心肺代偿功效不良(冠心病、呼吸机、>70 岁高龄)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传染)严重缺氧(晕迷、各类休克)消化道勾当性出血外科:◆ Hb<70g/L 或 Hct<0.22,扩容后病情稳定◆ Hb70~80g/L,择期手术前输血◆Hb70~100g/,伴随:急性大失血(50%血容量/3h、150ml/min)伤口创面伴持续性出血,DIC 心肺代偿功效不良(冠心病、呼吸机、>65 岁高龄)严重缺氧(持续晕迷、难以纠正的休克)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传染)△特别说明:●思疑患者血液浓缩导致血常规结果Hb 假性偏高应首先采纳适合的扩容剂扩容,然后再检测血常规.●输血前血常规:最接近输血决定时间的血常规陈述;●输血后血常规:首选第48 小时;次选第24 或72 小时;●逆推指征:输血前未做血常规,按照输血后血常规的指标扣除,每输 2U 红细胞=Hb-10g/L 或 Hct-0.03;●勾当性出血的多次输血:至少出现过一次适合输血的指征,既可以判定输血公道:●关于检测误差,判定尺度可放宽+10%冰冻血浆⑴先天性或取得性凝血功效障碍性出血(无生物制品时);⑵DIC 急性期;⑶紧急对抗华法林抗凝血作用;⑷急性大出血后的大量输血(≥自身血容量),PT 或APTT 延长>1.5 倍,创面弥漫性渗血;⑸严重肝病患者手术(INR>2 或取得性凝血功效障碍)血浆置换某人工肝;⑹肝素抗凝时弥补抗凝血酶原Ⅲ(心外循环) .△特别说明:●搭配血:整个住院期间并未发明血浆输注指征,但24 小时内习惯性依照“2U 红细胞+200ml 血浆”或类似处方,或当天输 2U 红细胞,第二天输 200ml 血浆,两者频频轮替输注.●非血浆输注适应征:★烧伤外科早期(<24h=苏醒扩容;★血液稀释,但出血量<70%血容量;★心外术后抗凝治疗期 PT 或 APTT 显著延长或 INR<5,但无出血症状;★低体重早产儿 PT 或 APTT 显著延长,但无出血症状.★血浆输血目的为扩容、弥补营养(白蛋白)、增强机体免疫力及全血再组成(红悬液+血浆)均为不公道输血;血小板内科:◆血小板计数>50×109/L,不输血小板◆血小板计数10~50×109/L,伴随出血或预防出血,可输血小板◆血小板计数<5×109/L,应立即输血小板外科:◆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血小板计数是50~100×109/L,按照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如术中出现不成控制渗血,不受限制血小板冷沉淀◆◆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Ⅷ缺乏症(无生物制剂时)儿科调查参考尺度(红细胞)4.1儿科(<4 个月)◆出生24 小时:Hb<120g/L;Hct<0.36◆一周内:累计失血达血容量 10%◆急性失血:血容量的 10%◆ ICU:Hb<120g/L◆慢性低氧血症: Hb<110g/L◆迟发性贫血:Hb<70g/L儿科(>4 个月)◆急性失血低血容量,对其他治疗无反响◆围手术期贫血急症手术;手术期间失血量≥总失血量15%◆围手术期贫血,药物治疗难以纠正◆Hct<24%:放化疗期间慢性原发性或取得性系统性贫血◆ Hct<40%:重症肺炎、体外循环膜肺◆ Hb>100g/L:遗传性血红蛋白病的高量输血输血适应症包含哪些1.目的:为包管临床正确对症输血,避免滥输血.2.适用规模:适用于临床各科室和输血科急性出血急性出血为输血的主要适应症,特别是严重创伤和手术时出血.一次失血量低于总血容量10%(500m1)时,临床上无血容量缺乏的表示,可以不输血.失血量低于总血容量20%(500~800m1)时,应按照有无血容量缺乏的临床症状及严重程度,同时参考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HCT)的变更选择治疗计划.一般首选输注晶体液、胶体液或少量血浆增量剂,不输全血或血浆.当失血量超出总血容量20%(1000m1)时,应实时输注适量全血.常因慢性失血、红细胞破坏增加或清蛋白分解缺乏引起.手术前如有贫血或低清蛋白血症,应予纠正.贫血而血容量正常的患者,原则上应输注浓缩红细胞;低蛋白血症者可弥补血浆或清蛋白液.全身严重传染或脓毒血症、恶性肿瘤化疗后所致严重骨髓抑制继举事治性传染者,可通过输血提供抗体和补体,以增加抗传染能力.按照引起病人凝血功效障碍的原发疾病,输注相关的血液成分加以矫正,如血友病病人应输注凝血因子或抗血友病因子,凝血因子Ⅰ缺乏症病人应弥补凝血因子Ⅰ或冷沉淀制剂,也可用新鲜全血或血浆替代.。

输血科临床输血指征参考标之欧阳法创编

输血科临床输血指征参考标之欧阳法创编

输血科临床输血指征参考标准1.目的:为严格输血指征输血,规范临床输血,减少不必要输血。

2.适用范围:适用于临床所有科室3.内容:3.1红细胞(>14岁的成人标准)内科:◆ Hb<60g/L 或 Hct<0.20,慢性贫血患者◆ Hb<70g/L 或 Hct<0.22,急性贫血患者◆Hb70~100g/,伴有: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70 岁高龄)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严重缺氧(晕迷、各种休克)消化道活动性出血外科:◆ Hb<70g/L 或 Hct<0.22,扩容后病情稳定◆ Hb70~80g/L,择期手术前输血◆Hb70~100g/,伴有:急性大失血(50%血容量/3h、150ml/min)伤口创面伴持续性出血,DIC 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65 岁高龄)严重缺氧(持续晕迷、难以纠正的休克)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特别说明:●怀疑患者血液浓缩导致血常规结果 Hb 假性偏高应首先采取合适的扩容剂扩容,然后再检测血常规。

●输血前血常规:最接近输血决定时间的血常规报告;●输血后血常规:首选第48 小时;次选第24 或72 小时;●逆推指征:输血前未做血常规,根据输血后血常规的指标扣除,每输 2U 红细胞=Hb-10g/L 或 Hct-0.03;●活动性出血的多次输血:至少出现过一次符合输血的指征,既可以判定输血合理:●关于检测误差,判定标准可放宽+10%3.2 冰冻血浆⑴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无生物制品时);⑵DIC 急性期;⑶紧急对抗华法林抗凝血作用;⑷急性大出血后的大量输血(≥自身血容量),PT 或APTT 延长>1.5 倍,创面弥漫性渗血;⑸严重肝病患者手术(INR>2 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血浆置换或人工肝;⑹肝素抗凝时补充抗凝血酶原Ⅲ(心外循环)。

△特别说明:●搭配血:整个住院期间并未发现血浆输注指征,但 24 小时内习惯性按照“2U 红细胞+200ml 血浆”或类似处方,或当天输2U 红细胞,第二天输200ml 血浆,两者反复轮替输注。

输血科临床输血指征参考标

输血科临床输血指征参考标

输血科临床输血指征参考标准1。

目的:为严格输血指征输血,规范临床输血,减少不必要输血。

2。

适用范围:适用于临床所有科室3。

内容:3.1红细胞(〉14岁的成人标准)内科:◆Hb<60g/L 或Hct〈0。

20,慢性贫血患者◆Hb<70g/L 或Hct<0.22,急性贫血患者◆Hb70~100g/,伴有: 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70 岁高龄)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 严重缺氧(晕迷、各种休克)消化道活动性出血外科:◆Hb<70g/L 或Hct<0。

22,扩容后病情稳定◆Hb70~80g/L,择期手术前输血◆Hb70~100g/,伴有:急性大失血(50%血容量/3h、150ml/min) 伤口创面伴持续性出血,DIC 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65 岁高龄)严重缺氧(持续晕迷、难以纠正的休克)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特别说明:●怀疑患者血液浓缩导致血常规结果Hb 假性偏高应首先采取合适的扩容剂扩容,然后再检测血常规。

●输血前血常规:最接近输血决定时间的血常规报告;●输血后血常规:首选第48 小时;次选第24 或72 小时;●逆推指征:输血前未做血常规,根据输血后血常规的指标扣除,每输2U 红细胞=Hb—10g/L 或Hct—0。

03;●活动性出血的多次输血:至少出现过一次符合输血的指征,既可以判定输血合理:●关于检测误差,判定标准可放宽+10%3.2 冰冻血浆⑴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无生物制品时);⑵DIC 急性期;⑶紧急对抗华法林抗凝血作用;⑷急性大出血后的大量输血(≥自身血容量),PT 或APTT 延长>1.5 倍,创面弥漫性渗血;⑸严重肝病患者手术(INR>2 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血浆置换或人工肝;⑹肝素抗凝时补充抗凝血酶原Ⅲ(心外循环)。

△特别说明:●搭配血:整个住院期间并未发现血浆输注指征,但24 小时内习惯性按照“2U 红细胞+200ml 血浆”或类似处方,或当天输2U 红细胞,第二天输200ml 血浆,两者反复轮替输注。

临床输血指征

临床输血指征

临床输血指征为加强我院临床用血管理,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特将临床输血指征明确列出,供临床医生参考,以便临床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做到科学用血、合理用血、节约用血。

红细胞的输注指征(>14岁的成人标准)●外科:● Hb>100g/L,不输血;● Hb在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能力、代谢情况及年龄等因素决定是否输血,并在病历中和申请单中记录输血的理由;● Hb<70g/L,可考虑输红悬液;●内科:● Hb<60g/L或Hct<,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伴缺氧症状;●贫血严重,虽然症状不明显,但需要手术或待产孕妇,可输血。

●Hb<70g/L或Hct<,急性贫血患。

●Hb70~100/g,伴有: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70岁高龄),严重缺氧(晕迷,各种休克),消化道活动性出血。

△特别说明:●怀疑患者血液浓缩导致血常规结果Hb假性偏高应首先采取合适的扩容剂扩容,然后再检测血常规。

●输血前血常规:最接近输血决定时间的血常规报告;●输血后血常规:首选第48小时;次选第24或72小时;●逆推指征:输血前未做血常规,根据输血后血常规的指标扣除,每输2U红细胞=Hb-10g/L或;●活动性出血的多次输血:至少出现过一次符合输血的指征,既可以判定输血合理:急性失血的输血治疗原则:在通过扩容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的基础上,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是否通过输血来改善携氧能力。

常用治疗方案:●失血量不超过总血容量的20%,用扩容剂恢复血容量,原则上不输血;●失血量超过总血容量的30%,用扩容剂恢复血容量并可考虑输血;●失血量超过总血容量时,在上述基础上根据患者情况及实验室检测数据选择输注血小板、血浆、冷沉淀。

注:急性失血申请输血时,要描述失血量。

如果是术中出血,则需注明术前病人Hb值。

注:按每输注2U的红细胞可以提高成人Hb10g/L,计算所需输注的血量。

输血科临床输血指征参考标

输血科临床输血指征参考标

输血科临床输血指征参考尺度之杨若古兰创作1.目的:为严酷输血指征输血,规范临床输血,减少不须要输血. 2.适用范围:适用于临床所有科室3.内容:3.1红细胞(>14岁的成人尺度)内科:◆ Hb<60g/L 或 Hct<0.20,慢性贫血患者◆ Hb<70g/L 或 Hct<0.22,急性贫血患者◆ Hb70~100g/,伴随: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芥蒂、呼吸机、>70 岁高龄)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严重缺氧(晕迷、各种休克)消化道活动性出血内科:◆ Hb<70g/L 或 Hct<0.22,扩容后病情波动◆ Hb70~80g/L,择期手术前输血◆Hb70~100g/,伴随:急性大失血(50%血容量/3h、150ml/min)伤口创面伴持续性出血,DIC 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芥蒂、呼吸机、>65 岁高龄)严重缺氧(持续晕迷、难以纠正的休克)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特别说明:●怀疑患者血液浓缩导致血惯例结果Hb 假性偏高应首先采纳合适的扩容剂扩容,然后再检测血惯例.●输血前血惯例:最接近输血决定时间的血惯例陈述;●输血后血惯例:首选第48 小时;次选第24 或72 小时;●逆推指征:输血前未做血惯例,根据输血后血惯例的目标扣除,每输 2U 红细胞=Hb-10g/L 或 Hct-0.03;●活动性出血的多次输血:至多出现过一次符合输血的指征,既可以判定输血合理:●关于检测误差,判定尺度可放宽+10%冰冻血浆⑴后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妨碍性出血(无生物成品时);⑵DIC 急性期;⑶紧急对抗华法林抗凝血感化;⑷急性大出血后的大量输血(≥本身血容量),PT 或APTT 耽误>1.5 倍,创面弥漫性渗血;⑸严重肝病患者手术(INR>2 或获得性凝血功能妨碍)血浆置换或人工肝;⑹肝素抗凝时弥补抗凝血酶原Ⅲ(心外轮回) .△特别说明:●搭配血:全部住院期间并未发现血浆输注指征,但24 小时内习气性按照“2U 红细胞+200ml 血浆”或类似处方,或当天输 2U 红细胞,第二天输 200ml 血浆,两者反复轮替输注.●非血浆输注适应征:★烧伤内科初期(<24h=复苏扩容;★血液浓缩,但出血量<70%血容量;★心外术后抗凝医治期 PT 或 APTT 明显耽误或 INR<5,但无出血症状;★低体重早产儿 PT 或 APTT 明显耽误,但无出血症状.★血浆输血目的为扩容、弥补养分(白蛋白)、加强机体免疫力及全血再构成(红悬液+血浆)均为分歧理输血;血小板内科:◆血小板计数>50×109/L,不输血小板◆血小板计数10~50×109/L,伴随出血或预防出血,可输血小板◆血小板计数<5×109/L,应立即输血小板内科:◆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血小板计数是50~100×109/L,根据是否有自觉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如术中出现不成控制渗血,不受限制血小板冷沉淀◆◆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Ⅷ缺乏症(无生物制剂时)儿科调查参考尺度(红细胞)4.1儿科(<4 个月)◆出生24 小时:Hb<120g/L;Hct<0.36◆一周内:累计失血达血容量 10%◆急性失血:血容量的 10%◆ ICU:Hb<120g/L◆慢性低氧血症: Hb<110g/L◆迟发性贫血:Hb<70g/L儿科(>4 个月)◆急性失血低血容量,对其他医治无反应◆围手术期贫血急症手术;手术期间失血量≥总失血量 15%◆围手术期贫血,药物医治难以纠正◆Hct<24%:放化疗期间慢性原发性或获得性零碎性贫血◆ Hct<40%:重症肺炎、体外轮回膜肺◆ Hb>100g/L:遗传性血红蛋白病的高量输血输血适应症包含哪些1.目的:为包管临床准确对症输血,防止滥输血.2.适用范围:适用于临床各科室和输血科急性出血急性出血为输血的次要适应症,特别是严重创伤和手术时出血.一次失血量低于总血容量10%(500m1)时,临床上无血容量缺乏的表示,可以不输血.失血量低于总血容量20%(500~800m1)时,应根据有没有血容量缺乏的临床症状及严重程度,同时参考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HCT)的变更选择医治方案.普通首选输注晶体液、胶体液或少量血浆增量剂,不输全血或血浆.当失血量超出总血容量20%(1000m1)时,应及时输注适量全血.常因慢性失血、红细胞破坏添加或清蛋白合成缺乏惹起.手术前如有贫血或低清蛋白血症,应予纠正.贫血而血容量正常的患者,准绳上应输注浓缩红细胞;低蛋白血症者可弥补血浆或清蛋白液.全身严重感染或脓毒血症、恶性肿瘤化疗后所致严重骨髓按捺继发难治性感染者,可通过输血提供抗体和补体,以添加抗感染能力.根据惹起病人凝血功能妨碍的原发疾病,输注相干的血液成分加以矫正,如血友病病人应输注凝血因子或抗血友病因子,凝血因子Ⅰ缺乏症病人应弥补凝血因子Ⅰ或冷沉淀制剂,也可用新颖全血或血浆替代.。

输血科临床输血指征参考标准及操作规程

输血科临床输血指征参考标准及操作规程

输血科临床输血指征参考标准1.目的:为严格输血指征输血,规范临床输血,减少不必要输血。

2.适用范围:适用于临床所有科室3.内容:3.1 红细胞(>14岁的成人标准)内科:◆Hb<60g/L 或Hct<0.20,慢性贫血患者◆Hb<70g/L 或Hct<0.22,急性贫血患者◆Hb70~100g/,伴有: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70 岁高龄)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严重缺氧(晕迷、各种休克)消化道活动性出血外科:◆Hb<70g/L 或Hct<0.22,扩容后病情稳定◆Hb70~80g/L,择期手术前输血◆Hb70~100g/,伴有:急性大失血(50%血容量/3h、150ml/min)伤口创面伴持续性出血,DIC 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65 岁高龄)严重缺氧(持续晕迷、难以纠正的休克)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特别说明:●怀疑患者血液浓缩导致血常规结果Hb 假性偏高应首先采取合适的扩容剂扩容,然后再检测血常规。

●输血前血常规:最接近输血决定时间的血常规报告;●输血后血常规:首选第48 小时;次选第24 或72 小时;●逆推指征:输血前未做血常规,根据输血后血常规的指标扣除,每输2U 红细胞=Hb-10g/L 或Hct-0.03;●活动性出血的多次输血:至少出现过一次符合输血的指征,既可以判定输血合理:●关于检测误差,判定标准可放宽+10%3.2 冰冻血浆⑴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无生物制品时);⑵DIC 急性期;⑶紧急对抗华法林抗凝血作用;⑷急性大出血后的大量输血(≥自身血容量),PT 或APTT 延长>1.5 倍,创面弥漫性渗血;⑸严重肝病患者手术(INR>2 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血浆置换或人工肝;⑹肝素抗凝时补充抗凝血酶原Ⅲ(心外循环)。

△特别说明:●搭配血:整个住院期间并未发现血浆输注指征,但24 小时内习惯性按照“2U 红细胞+200ml 血浆”或类似处方,或当天输2U 红细胞,第二天输200ml 血浆,两者反复轮替输注。

外科输血指征及原则

外科输血指征及原则

外科输血指征及原则外科输血指征及原则如下:一、指征1. 急性失血:如果患者因急性失血导致血容量急剧下降,出现休克等危急情况,此时需要及时输血,以补充血容量、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一般来说,急性失血患者血红蛋白低于70g/L时,可以考虑输血。

2. 慢性贫血:对于慢性贫血患者,如果血红蛋白低于60g/L,或者血细胞比容小于0.2时,可以考虑输血。

3. 大量失血:如果患者因各种原因大量失血,如外伤、手术等,导致血容量严重不足,此时需要及时输血以补充血容量。

4. 低白蛋白血症:如果患者存在低白蛋白血症,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进而引发水肿、休克等症状,此时需要通过输注白蛋白来纠正低白蛋白血症,以维持患者的生理功能。

二、原则1. 合理输血: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合理选用不同类型的血液制品,如红细胞悬液、血浆等。

同时,应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等因素,计算输血量,避免输血过量或不足。

2. 安全输血:应确保所输血液的质量,严格进行血液的筛查和检验,避免输注含有传染性疾病病原体的血液。

同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避免输血过程中发生感染。

3. 同型输血:在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选择同型血液进行输注,以降低因异型输血引发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风险。

但在紧急情况下,如大量失血、严重贫血等,如果无法获得同型血液,可以考虑输注异型血液。

此时,应充分评估风险和利弊,并尽可能选择抗原抗体反应较小的血液制品。

4. 个体化输血: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制定个体化的输血方案。

例如,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尽量选择红细胞悬液等对心血管系统负担较小的血液制品;对于有凝血障碍的患者,应选择富含凝血因子的血液制品。

5. 谨慎使用血液制品:血液制品虽然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生理功能,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

因此,在输血时应谨慎使用血液制品,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滥用血液制品。

总之,外科输血指征及原则是确保患者安全、有效输血的重要保障。

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严格掌握输血指征,遵循输血原则,确保输血安全、有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输注无效的管理措施
红细胞(>14岁的成人标准)
内科:
1、Hb<60g/L或Hct<0.20,慢性贫血患者
2、Hb<70g/L或Hct<0.22,急性贫血患者
3、Hb70~100g/,伴有:
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70岁高龄),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严重缺氧(晕迷、各种休克),消化道活动性出血。

外科:
1、Hb<70g/L或Hct<0.22,扩容后病情稳定
2、Hb70~80g/L,择期手术前输血
3、Hb70~100g/,伴有:
急性大失血(50%血容量/3h、150ml/min),伤口创面伴持续性出血,DIC,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65岁高龄),严重缺氧(持续晕迷、难以纠正的休克),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

特别说明:
1、怀疑患者血液浓缩导致血常规结果Hb假性偏高应首先采取合适的扩容剂扩容,然后再检测血常规。

2、输血前血常规:最接近输血决定时间的血常规报告;
3、输血后血常规:首选第48小时;次选第24或72小时;
4、逆推指征:输血前未做血常规,根据输血后血常规的指标扣除,每输2U红细胞=Hb-10g/L或Hct-0.03;
5、活动性出血的多次输血:至少出现过一次符合输血的指征,既可以判定输血合理:
6、关于检测误差,判定标准可放宽+10%
二、冰冻血浆
1、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无生物制品时);
2、DIC急性期;
3、紧急对抗华法林抗凝血作用;
4、急性大出血后的大量输血(≥自身血容量),PT或APTT延长>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5、严重肝病患者手术(INR>2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血浆臵换或人工肝;
6、肝素抗凝时补充抗凝血酶原Ⅲ(心外循环)。

特别说明:
1、搭配血:整个住院期间并未发现血浆输注指征,但24小时内习惯性按照“2U红细胞+200ml血浆”或类似处方,或当天输2U红细胞,第二天输200ml血浆,两者反复轮替输注。

2、非血浆输注适应征:
(1)烧伤外科早期(<24h=复苏扩容;
(2)血液稀释,但出血量<70%血容量;
(3)心外术后抗凝治疗期PT或APTT显著延长或INR <5,但无出血症状;
(4)低体重早产儿PT或APTT显著延长,但无出血症状。

(5)血浆输血目的为扩容、补充营养(白蛋白)、增强机体免疫力及全血再构成(红悬液+血浆)均为不合理输血;
三、血小板
内科:
1、血小板计数>50×109/L,不输血小板
2、血小板计数10~50×109/L,伴有出血或预防出血,可输血小板
3、血小板计数<5×109/L,应立即输血小板
外科:
1、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
2、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
3、血小板计数是50~100×109/L,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4、如术中出现不可控制渗血,不受限制
四、冷沉淀
1、纤维蛋白原缺乏<0.8g/L
2、甲型血友病
3、血管性血友病
4、因子Ⅷ缺乏症(无生物制剂时)
儿科调查参考标准(红细胞)
儿科(<4个月)
1、出生24小时:Hb<120g/L;Hct<0.36
2、一周内:累计失血达血容量10%
3、急性失血:血容量的10%
4、ICU:Hb<120g/L
5、慢性低氧血症:Hb<110g/L
6、迟发性贫血:Hb<70g/L
儿科(>4个月)
1、急性失血低血容量,对其他治疗无反应
2、围手术期贫血急症手术;手术期间失血量≥总失血量15%
3、围手术期贫血,药物治疗难以纠正
4、Hct<24%:放化疗期间
慢性原发性或获得性系统性贫血
5、Hct<40%:重症肺炎、体外循环膜肺
6、Hb>100g/L:遗传性血红蛋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