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学概说

合集下载

修辞概说

修辞概说

3.音节递增原则
草绿,花香,巍巍大厦,滚滚珠江,…… 海珠桥像一把巨大的琴弓,弹响了珠江这金 色的琴弦,把生活的壮歌吟唱…… 云彩,阳光,猎猎红旗,峨峨雕像。你 左手抱花束,右手握钢枪;肩上的披风,征 尘未洗,双目如电,正视前方……
(二)音节组合的主要方法
1.选择音节数不同的同义词 因为胜利,我们的骄傲情绪……可能生 长。……务必使大家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 不骄、不躁的作风……。 2、变单音节为多音节的方法 附加法 重叠法
(三)色彩词语的选用
1、褒义词和贬义词 在遥远的路途上,我看到更多的红彤彤的脸孔 和亮晶晶的眼睛,不过,这脸色,这眼光,都显得 更坚定、更成熟、更明智、更清新了。 我们要建立一支庞大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队伍。
(三)色彩词语的选用
2、口语词与书面语词 爸爸、天亮、飞、怎么、剃头、快活、生气 父亲、黎明、飞翔、如何、理发、愉快、愤怒 我们刚进进厂的那天,车间主任从百忙之 中抽出时间来接见我们,同我们进行了十分 亲切友好的谈话。
(二)改变词性
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 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 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 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吹来,月色便朦胧 在水气里。
(三)顺势移用
在叙述甲乙两个相关事物的时候,把本来只适用 于甲事物的词语临时顺势移用到乙事物,而按照常 理,乙事物与该词语是不可搭配使用的。 他们可以承担一个浩大的战争,可以承担重建 家园的种种艰辛,可是却承担不了如此沉重的离情。
形成节奏的原因
一是时间的久暂,这往往表现为句式的长短; 一是力量的强弱,常表现为声音的轻重。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语言艺术(2)修辞概说

语言艺术(2)修辞概说

二、修辞和语境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口服、心服。 (3)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4)臭名远扬,香飘万里。 (5)聪明不必绝顶。 (6)无形胜有形。 (7)一旦拥有,别无所求。
二、修辞和语境
(8)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9)这部电脑的缺点是不能为您冲咖啡。 (10)晚一分钟比永远不回家要好得多。 (14)地球的最后的一滴水将是人类的 眼泪。
非语言因素
(1)汉字 ①我去画我的丘八画,去做我的丘八诗。 (冯玉祥《我的生活》) ②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罗贯中《三国演义》) ③张俊民道:“胡子老倌,这事凭你做 便了。做成了,少不得‘言、身、 寸’。” 王胡子道:“我哪个要你谢,……”
非语言因素
(2)标点符号 ①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 相煎何急!!! ②?这里的人毁山林!(《中青》 1989 3 11) ③他要揭发!要控诉!!要以死作 最后的抗争!!!(邓云《回忆我 的爸爸邓拓》)
主持人语言语境
社会语境 文化语境 宏观语境 民族语境 主持人 地域语境 语境 时代语境 中观语境——传媒语境 微观语境——具体一档栏目的语境
三、主持人语言语境
宏观语境——共性要求——基本的、 社会规约的制约作用——明确自己 是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中说话、“该 说什么话”
主持人的中观语境
宏观—传播组织(媒介) 传播者 微观——组织化了的传播者个 体:记者、编辑、编导、播音 传播 员、主持人、制片人 传播渠道 受众 传播效果 与主持人语言有密切关系 有特殊的制约作用
三、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 3.飞白 (1)不管那个银(人)都要朽(守)住 康(岗)位。 (《夜走灵官峡》) (2)娘子:自从他得着这点美差,看自 来水,夜里不定叫醒我多少遍,一会 儿,娘子,鸡,还没打鸣哪! 大妈:他可真鸡极呀!

《现代汉语修辞学》

《现代汉语修辞学》

3. 修辞同语法的关系 语言的表达更多的是靠句子传达 修辞感受的。一般说,修辞要在合乎 语法的基础上进行,但有时也可突破 语法规则。修辞往往是从同义手段选 择的角度研究句子和句群的表达效果 的。
• 有个农村叫张家庄。张家庄有个张木匠。张木匠有个 好老婆,外号叫“小飞蛾”。小飞蛾生了个女儿叫 “艾艾”,算到 1950 年正月 15 元宵节,虚岁 20 ,周 岁19。庄上有个青年叫“小晚”,正和“艾艾”搞恋 爱。故事就是出在他们两个人身上。(赵树理《登 记》) 只使用短句平铺直叙,却收到了简洁、明快,清晰利 落的表达效果。
吃饭没?
总问我吃饭没? 我有钱吃饭。
语境功能
制约
语音、词汇、语法;规范与偏离
协调
省略
过滤与添加;经济原则
补充
引导
牵引思维的方向,增加新意
创造
小组课外练习 模拟丘吉尔演讲,结合语境理论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Never give up
Never, never give up
Never, never , never give up
写文章多用散句。多用于一般记叙文、说明文等 。
•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舒 婷《致橡树》)
• 走生路,生而出新;走险路,险而出奇;走难路,难而不俗。 (徐刚《黄山拾美》)

不过,瞿塘峡中,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江面形成 无数漩涡,船从漩涡中冲过,只听得一片哗啦啦的 水声。过了八公里的瞿塘峡,乌沉沉的云雾,突然 隐去。峡顶上一道蓝天,浮着几小片金色浮云,一 注阳光像闪电样落在左边峭壁上。(刘白羽《长江 三日》)
月亮真好
月色如水 月色如水近楼台
2. 语境类型及其构成因素
类型:上下文语境和情境语境

第一节 修辞概说

第一节 修辞概说

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过的东 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过的就是废物;名人做一 点错事,写出来叫名人轶事,凡人呢,就是犯傻; 名人强词夺理,叫做雄辩,凡人就是狡辩了;名人 跟人握握手,叫做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结别人了; 名人打扮得不修边幅,叫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 就是流里流气的;名人喝酒,叫豪饮,凡人就叫贪 杯;名人老了,称呼变成王老,凡人就只能叫老王。 —— 思想的声音(王选教授在北大的演讲)
(二)深入体会词语的色彩,恰当选用。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 的鲜血。 1.褒义词和贬义词
教室里,孩子们正围坐在王老师身旁,听他喋喋 不休地讲着一些有趣的故事。
词语的感情色彩不只是简单地按褒贬区分,有时 相当复杂而细腻,需要深入地体会和辨察。
我们全党全民要把这个雄心壮志牢固地树立起 来,扭着不放,‚顽固‛一点,毫不动摇。
爸爸、天亮、飞、怎么、剃头、快活、生气 父亲、黎明、飞翔、如何、理发、愉快、愤 懑
词语的语体(风格)色彩要鲜明
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论的宇宙观,就是用孤 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这种宇宙观把 世界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 和永远不变化的。 毛泽东《矛盾论》 政论语体,其中的哲学术语和书面词语与语体是吻 合的。
鲁贵:我看,你先回家去。(有把握地)矿上的事由你爸
爸在这儿替你张罗。回头跟你妈、妹妹聚两天,等你妈走, 你回矿上,事由还是有你的。 曹禺《雷雨》
口语中的日常谈话体,“事由”“张罗”“回头” 等都是带有口语色彩的词,选用得非常得当。
为造成某种风格或取得某种修辞效果,可 以有意选用带有某种语体色彩的词。
形容词的选用
‚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 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圆规一面愤愤 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 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腰里,出去了。

6.1修辞概说

6.1修辞概说

让肯定和否定两 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 种句式先后出现, 使它们相互映衬, 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叫否定句。 相互补充。
四、肯定句和否定句
单重否定句
这三千里江山已不再是孤零零的半岛,而是保卫人 类和平的前哨。 杨朔《三千里江山》
历史必将证明,是人类消灭核武器,而不是核武器 消灭人类。 蜜蜂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 杨朔《荔枝蜜》 双重否定句 你不能不让人乐于为你而生,勇于为你而死,为了 你而奋发前进。 魏巍《战士和祖国》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 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
我们的祖国 像
本体 喻词
花园。
喻体
比喻一般包括三 个部分:本体, 喻体,喻词。
构成比喻必须符合下列两个条件
“第一 小王像他哥哥” ,本体和喻体必须 是本质上不同的两类 “这件衣服跟那件一样” 事物,同类事物一般不 都不是比喻。 能构成比喻。 “我们的祖国”和“花园” 第二,本体和喻体之间必 须具有相似点,即喻体必 之间的相似点几是“美 须在某一点上与本体相似 丽” .相似点是比喻的灵 , 才能用来说明描绘本体。 魂。
3.否定方式的比喻(反喻) 用否定句式构成的比喻。 打江山不是容易的,并不是别人做好一碗红烧肉放 在桌上,等待你坐下去狼吞虎咽。 姚雪垠《李自成》 秋并不是名化,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 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中,是不合适的。
郁达夫《故都的秋》
比喻的其他类型
倒喻 本体和喻体倒过来的比喻
上海人叫小瘪三的那种角色,也很像我们的党八股,干瘪得 很,样子十分难看。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灿烂的阳光下盛开的白花就是您的笑容,巨大的气锤起落的
比喻的作用:

修辞学概论

修辞学概论

【概论】语言学的一门学科。

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即如何依据题旨情境。

运用名种语文材料、各种表现手法,来恰当地表达思想和感情,揭示修辞现象的条理、修辞观念的系统,指导人们运用和创造各种修辞方法怜恰当地表现所要传达的内容。

它与语用学联系较紧。

修辞学主要研究的是词格(即通常所说的修辞方法)、言语修辞活动(主要与语境、语体有关)、言语风格等修辞可分为:信息修辞、语用修辞、心理修辞、社会心理修辞、模糊修辞、接受修辞、对比修辞修辞学是研究修辞的学问,修辞是加强言辞或文句效果的艺术手法。

自语言出现,人类就有修辞的需要。

修饰自己的文章、语言,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加深别人的印象和抒情效果;更清楚了解别人的意思,不会受修辞手法的影响而有所误解便于分析、欣赏文学作品。

【语源】汉语中的最早的修辞一词出现在《易经》:“修辞立其诚”。

是修饰文辞的意思修辞的“辞”可以分为文辞(写文章所用的)和言辞(或称语辞,口头说话所用的)。

最初的修辞和语言一样,重心都在说话方面;就连“辞”这个字最初也是指言语,而非文字的组合——说文解字:“讼辞也。

”後来重心才向文辞发展。

【历史】修辞学是由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发展起来的。

这时的修辞学更适合称为修辞术,是指演说的艺术。

在亚里士多德著作《修辞的艺术》的第一句,他描述修辞为辩证法的相对物,即是说辩证方法是找寻真理的要素,修辞方法便用作交流真理。

在中国古代,先秦就已经有了关于修辞的零星言论。

例如庄子很重视寓言的效果;惠施十分重视比喻手法。

两汉时期的学者曾激烈讨论《诗经》的基本修辞手法:赋、比、兴。

魏晋之后,不少文学批评作品如各式各样的诗话、词话都有谈论修辞,但专门谈修辞学的作品还很少。

例如刘勰的《文心雕龙》是首部“修辞”二字的意思和现代理解相同的作品,书内亦谈了不少修辞手法。

而宋朝陈骙的《文则》则可视为第一部修辞学的专著。

五四运动以后,修辞学摆脱了文学批评的范围,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当时的修辞研究主要有两种倾向:模仿西方的修辞著作;辑录古人的说法。

修辞概说

修辞概说

第五章修辞第一节修辞概说一、什么是修辞♦修辞的三种含义:♦1、修辞活动——修饰词句,即根据题旨情景,运用各种表现形式,以增强表达效果,使语言更为准确、鲜明、生动、有力。

♦2、修辞学——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规律的科学。

♦3、修辞教材、修辞课本♦修辞呢,好比穿衣服,人体有高矮肥瘦,衣服要称身;季节有春夏秋冬,衣服要当令;男女老少,衣服的材料花色不尽相同。

总之是各有所宜。

(吕叔湘《漫谈语法研究》)♦京口瓜洲一水间,锺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到——过——入——满……(洪迈《容斋随笔》)闲居少邻并,草径如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唐·贾岛《题李凝幽居》)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忍←眼丛←边二、修辞的基本要求♦明确、恰切、简练♦修辞立其诚(《易经》)(修其内则为诚,修其外则为巧言)修辞要建立在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点上,要适合语言环境。

♦(鲁达)提着醋钵大小拳头……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是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稍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

……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水浒》第三回)♦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乱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终还没有来。

(鲁迅《社戏》)。

第五章修辞第一节修辞概说一、修辞和修辞的原则(一)“修辞”的

第五章修辞第一节修辞概说一、修辞和修辞的原则(一)“修辞”的

第五章修辞第一节修辞概说一、修辞和修辞的原则(一)“修辞”的含义“修辞”有三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是指修辞行为,即人们在交际活动中对语言进行的修饰、调整、选择、创新等修辞活动;第二个含义是指修辞规律,即人们适应交际需要、运用语言形式、增强交际效果的规律;第三个含义是指修辞理论,即人们对修辞规律进行研究和探寻的理论成果。

这第三个含义就是修辞学,修辞学是研究修辞规律的科学,它一般表现为研究和揭示修辞规律的论文、著作和教科书等。

前两个含义的“修辞”和第三个含义的“修辞学”有联系又有区别。

修辞学是在修辞的基础上产生的,首先有修辞,然后才有修辞学。

先是有了修辞行为,产生了修辞现象,才存在着种种修辞规律;客观上存在着修辞规律,人们才去作研究和探寻,产生修辞理论,建立修辞学。

修辞规律具有客观性,修辞学具有主观性。

修辞规律是人们的修辞行为所遵循的客观规律,修辞理论是人们主观上对客观的修辞规律的认识。

客观的修辞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人们的修辞理论却带有主观性,所以修辞学有不同的体系。

我们学习和研究修辞,就是要使我们的修辞行为尽可能遵循客观的修辞规律,使我们的修辞理论尽可能反映客观的修辞规律,不断实践、探寻,尽可能地使主观的修辞理论与客观的修辞规律相一致。

(二)修辞的原则1.辩证原则辩证原则是修辞的最基本的原则。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运用了唯物辩证法来指导修辞研究。

今天,我们学习和研究修辞,毫无疑问也要充分掌握辩证原则。

修辞是充满辩证的。

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用词的追求准确和讲究模糊;炼句追求整句的整齐有力和讲究散句的活泼多变;运用辞格,可以从正面发问,自问自答,也可以从反面发问,问而不答;就语言风格来说,一方面追求绚丽,另一方面又讲究平实等等。

交际效果的好坏是相对的,绝对的最佳效果是没有的。

2.得体原则修辞是综合运用语言各因素形成恰当的语言形式,以求得理想的交际效果。

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才能获得理想的交际效果,这取决于运用的语言形式是否得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


(一)准确朴实(基本要求)
孔子说:“辞(文辞或言辞的表述)达(明白晓畅) 而已矣。”

请分析下面这组诗句。
漫山起伏的大地 能否找回昨日的残稿
我深知失重的风暴
带有连绵不绝的死亡……
血液的质地让祖国的城市和乡村重新归于心灵的飞渡
(二)简洁

(欧阳修)作《醉翁亭记》,原稿起处有数十字,粘

第二节:词语的锤炼
新的语言不见得是好的语言 奇的语言不见得是好的语言 唯有平中见奇、恰如其分的语言才是难得的。
词语锤炼的作用



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 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 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 ——刘勰《文心雕龙· 章句》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题诗后》) 形骸己与流年老,诗句犹争造物工。 ——陆游《幽居夏日》)
现代汉语· 第六章 修辞
第一节:修辞学概说
讲 授:陈童 制 作:陈童 制作日期:2008.5
一、什么是修辞?

修辞与修辞学
修辞就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表现手法, 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而研究这种提 高语言表达效果规律的科学就叫修辞学。
修辞学与语言学各个分支之间的关系

语言包含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要素。

母亲又兜遍全城买回一尊漂亮的瓷鱼缸。哪料 第二天他就将那小生灵送了人,缸底凿个洞,
栽上棵病怏怏的蓖麻。

他就那么恶作剧般地轮番折腾,种种热情都像
先天残缺的种子,刚入土就死得不明不白。他
的操行终于使母亲的痴情犹如蚕蜕壳,一层层
蜕去,最后结个硬茧。

春去夏来,四弟遗留在家的种种迹象,犹如一 双像纸那么薄的破跑鞋的底,因换季的大清扫 送进了垃圾箱。四弟就像是气味一般,从聚到 散。日子一天天擦抹去四弟往昔的种种恶作剧, 我发觉他在一天天光亮。 山东的深秋干燥中夹带着寒意。初见四弟我吓 了一跳,他穿得鼓鼓的像个山东大红枣,头发 理得像个小老头。母亲对他张开手臂,仿佛怜 悯地等待游子扑入怀抱。


我敬佩地望着衰老的祖父,想象着他年轻时的 风采。许多人违心地离开他们所爱的生活,祖 父则固守一辈子。他没吃过饼干、冰激凌,可 他充满活力。他从未唯唯诺诺,一生都是个出 色的男子汉。 四弟的眼光惊恐地掠过我们的脸,久久停留在 栅栏的尖尖上。我嗅到四周浓郁的清香,它们 蒸腾而来,弥漫在上空。四弟叉着腿站在那儿, 垂着头颅,仿佛在仙境中陶醉了。
第三节:句式的选择
掌握以下句式句 二、整句与散句 三、肯定句与否定句 四、主动句与被动句 五、书面语句式和口语句式 六、常句式与变句式 七、完全句与省略句
四弟的绿庄园(节选)
秦文君

他仿佛也寻不到真心喜欢的东西,兴趣千种万 种变幻无穷,先是热衷于扮医生,往我肋上叩 几下,开张皱巴巴的药方。母亲大喜 ,紧忙 买回听诊器。谁知不几日他就移情于养蝌蚪, 拔下听诊器的橡皮管吸蝌蚪粪。
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是分别以语言的有关组 成部分为研究对象的。 修辞学和这三者不同,它所研究的是如何根据语 言各个要素的构成、特点、规律、规则等等,来 提高表达的效果 。

二、怎样学习修辞
在生活中学,在实践中学。 我们学习修辞,是为了提高语言文字的修养和 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是长期实践的结果,是一 个日积月累的工夫。 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语言运用生动活泼,多姿多 彩,很值得我们学习、研究。 试比较以下两句话: (1)禁止践踏草地 (2)足下留青
之卧内,到后来只得‘环滁,皆山也’五字,其平生
为文都是如此,甚至有不存原稿一字者。
——梁章钜《退庵随笔》

新闻标题
残疾人不是残废人(《北京电视台》)
他“捞”到了一付手铐(《工人日报》)
(三)新鲜活泼、形象生动

清代李渔说:“人惟求旧,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
事物之美称也。而文章一道,较之他物,尤加信(确
实)。”(《闲情偶记》)

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
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但我觉得像梅花,格 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 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 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朱自清《温州的踪迹》)
(四)匀称和谐



汉语是富于音乐性的语言,人们对韵律和节奏的 敏感常常超过语法结构。 力|不从心 万|无一失 木|已成舟 今|非夕比 喜|形于色 死|有余辜 自|圆其说 过|犹不及 切肤之|痛 一衣带|水

分析下列各组句子在韵律节奏方面区别: A1 大学问家写“小文章” 176位院士签协议写科普

a2 大学者写“小文章” 176位院士签协议写科普


b1老师讲课时应力求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使学生觉
得学习并非苦事,而是挺有兴趣的。
b2老师讲课事应力求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使学生觉
得学习并非苦事,而是一种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