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PPT课件
合集下载
7.2《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共27张PPT)

A.要交付赎金 B.承担各种义务 C.服从地主关于份地的决定 组织上: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
解放农奴后,民众向沙皇欢呼的场面
农民在庄园 里听贵族宣 读“二一九 法令”
观察图片,谈谈你对“解放”农奴的认识?
三、进步与局限
1.“二一九法令”的进步性:
(1)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扩大了俄国 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2)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和社会 经济的发展。 (3)是俄国历史上的转折点,改革动摇了俄国落后 的封建生产方式,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暴动,这反映了(
A.阶级矛盾依然尖锐
A)
B.农民的地位没有丝毫改变 C.农奴制改革没有取得成效 D.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提高
7.阅读以下材料:
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 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 此,农奴制度废除的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 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 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 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 ——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请思考:如果你是亚历山大二世,你认为当时情况下, 哪个方案更具操作性?为什么其他两个方案不合适?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改革的酝酿
——改革的准备 二、“二一九法令” ——改革的内容 三.进步与局限 ——改革的评价
一、改革的酝酿
1.目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行的农奴领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 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 解放农奴为好。 ——亚历山大二世 1856年3月 材料二: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 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宜尽快通过 改革方案。 ——亚历山大二世 1857年2月
高二历史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PPT教学课件

明演进中的重要作用。高考考查一般结合具体史实或从采取
的措施带来的后果,创设情景去辨析其原因、性质、影响等。
栏 目 链 接
考查角度1 “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下列关于农奴制改革后农奴权利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农民无偿地得到一块份地
B.农民不再受村社的严格管理
栏
目
C.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链 接
第七单元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 革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栏 目 链 接
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
栏
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考点一 改革的酝酿
1.改革的宗旨:废除_农___奴__制__,化解矛盾,巩固统治,增强 ___国__力___,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
2.改革的酝酿。
1.性质:是封___建__地__主_主持下的资__产___阶__级_性质的改革。
2.进步性。
(1)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大大扩大了俄国自__由__劳___动__力_的来 栏
目
源,有利于工___业__革__命_的发展。
链 接
(2)促进了俄国_农___业__乃至经济的发展。
(3)动摇了俄国落后的_封__建___生__产___关__系_,促进了___资__本___主__义____
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请回答:
(1)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 1861 年俄国
农奴制改革的内容作简要说明。
(2)上述两则材料的观点有什么局限?你认为应如何评价 栏
目
历史上的改革?
链
接
解析:本题以材料题的形式考查了对“二一九法令”的评价。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优秀版)

教育管理改革
建立教育管理系统,加强对学校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教育质量的提 高。
教育的发展与提高
发展高等教育
改革期间,俄国高等教育得到发展,建立起多所大学和高 等学府,为培养高级人才提供了平台。
师资培养
重视师资培养,建立师范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提高教师 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
教育对外交流
加强与国际教育界的交流与合作,派遣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推动俄国教育的国 际化发展。
村社的领导机构由村民选举产生, 负责制定村社的管理规定和决策。
财务管理制度
村社设有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 负责村社的财务收支管理,确保
村社资金的有效利用。
监督评估制度
定期对村社的管理进行监督和评 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管
理的高效和公正。
村社与国家的关系
税收征收
村社负责向国家缴纳税收,确保国家财政收入的 稳定。
政府支持
政府为农民提供贷款和税 收优惠,以帮助他们完成 赎买。
土地的使用权
长期使用权
农民获得了土地的长期使 用权,但土地所有权仍然 属于国家。
使用权保障
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受到法 律保护,不得随意剥夺或 侵犯。
土地流转
农民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 围内将土地转让或出租给 他人使用。
03 村社制度
CHAPTER
村社的职能
组织农业生产
村社负责组织农民进行农业生产, 分配劳动任务,确保农业生产的 有序进行。
管理公共事务
村社负责管理村内的公共事务,如 基础设施建设、卫生环境维护等, 确保村民生活环境的改善。
调节内部矛盾
村社在内部矛盾调解中发挥重要作 用,通过协商和调解的方式解决村 民之间的纠纷。
建立教育管理系统,加强对学校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教育质量的提 高。
教育的发展与提高
发展高等教育
改革期间,俄国高等教育得到发展,建立起多所大学和高 等学府,为培养高级人才提供了平台。
师资培养
重视师资培养,建立师范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提高教师 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
教育对外交流
加强与国际教育界的交流与合作,派遣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推动俄国教育的国 际化发展。
村社的领导机构由村民选举产生, 负责制定村社的管理规定和决策。
财务管理制度
村社设有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 负责村社的财务收支管理,确保
村社资金的有效利用。
监督评估制度
定期对村社的管理进行监督和评 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管
理的高效和公正。
村社与国家的关系
税收征收
村社负责向国家缴纳税收,确保国家财政收入的 稳定。
政府支持
政府为农民提供贷款和税 收优惠,以帮助他们完成 赎买。
土地的使用权
长期使用权
农民获得了土地的长期使 用权,但土地所有权仍然 属于国家。
使用权保障
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受到法 律保护,不得随意剥夺或 侵犯。
土地流转
农民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 围内将土地转让或出租给 他人使用。
03 村社制度
CHAPTER
村社的职能
组织农业生产
村社负责组织农民进行农业生产, 分配劳动任务,确保农业生产的 有序进行。
管理公共事务
村社负责管理村内的公共事务,如 基础设施建设、卫生环境维护等, 确保村民生活环境的改善。
调节内部矛盾
村社在内部矛盾调解中发挥重要作 用,通过协商和调解的方式解决村 民之间的纠纷。
高中历史选修1第七单元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7世纪,为了巩固贵族的支持,罗曼诺夫王朝加强了对农 民的束缚于1649年颁布《法律大全》规定:农奴连同妻子儿女 及其财产都属于领主所有;农民必须无条件地给地主服劳役; 农奴永远不能随意离开主人,如果逃亡,领主有权无限期追捕, 并追回其妻子儿女及其财产。农奴制正式以法律形式确立。到 17世纪末,买卖赠送农奴成为普遍现象,农奴奴隶化。
◎进步性:
人身自由
自由劳动力
工业革命
土地
生产积极性
农业的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封建生产方式
◎局限性:
①不彻底性
②掠夺性
土地不足以维持生计
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村社严格管理
付出沉重代价、背负沉重债务;
◎性 质:
封建地主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英国1832年 议会改革
俄国1861 年改革
18世纪,彼得一世为了解决劳动力问题,准许商人将整个 村庄连同农奴一起买去,但农奴与土地不准分开买卖。为了保 障军费,甚至向农奴征收人头税。叶卡捷琳娜当政时期,为了 取得贵族的支持,由贵族控制地方行政有效监管农民,大量农 民变成农奴。农奴制大大加强。
农奴——封建社会中对农奴主有人身依附关
系的农业生产者。可以有自己的劳动工具,有自 己的经济和家庭,农奴主不能随意加以杀害;但 不能够有自己的土地,只能从农奴主那里领得一 块份地,世代被束缚在份地上耕作,向农奴主缴 纳地租,并承担无偿劳役。农奴主直接用超经济 的强制方法来剥削农奴的剩余劳动,可以把农奴 连同土地买卖,抵押或转让。
◎改革策略
地主放心,相信其利益有保障;
政权一分钟也不能动摇, 社会秩序一分钟也不能被破坏。
——亚历山大二世
◎改革措施:二一九法令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有公民权;
◎进步性:
人身自由
自由劳动力
工业革命
土地
生产积极性
农业的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封建生产方式
◎局限性:
①不彻底性
②掠夺性
土地不足以维持生计
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村社严格管理
付出沉重代价、背负沉重债务;
◎性 质:
封建地主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英国1832年 议会改革
俄国1861 年改革
18世纪,彼得一世为了解决劳动力问题,准许商人将整个 村庄连同农奴一起买去,但农奴与土地不准分开买卖。为了保 障军费,甚至向农奴征收人头税。叶卡捷琳娜当政时期,为了 取得贵族的支持,由贵族控制地方行政有效监管农民,大量农 民变成农奴。农奴制大大加强。
农奴——封建社会中对农奴主有人身依附关
系的农业生产者。可以有自己的劳动工具,有自 己的经济和家庭,农奴主不能随意加以杀害;但 不能够有自己的土地,只能从农奴主那里领得一 块份地,世代被束缚在份地上耕作,向农奴主缴 纳地租,并承担无偿劳役。农奴主直接用超经济 的强制方法来剥削农奴的剩余劳动,可以把农奴 连同土地买卖,抵押或转让。
◎改革策略
地主放心,相信其利益有保障;
政权一分钟也不能动摇, 社会秩序一分钟也不能被破坏。
——亚历山大二世
◎改革措施:二一九法令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有公民权;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亚历山大二世
一、改革的酝酿
1.背景 1.背景
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2.宗旨(目的) 2.宗旨(目的) 宗旨
直接目的:化解专制统治危机 重振大国雄威 直接目的 化解专制统治危机,重振大国雄威 化解专制统治危机 根本目的:巩固统治, 根本目的:巩固统治,维护沙皇专制 历史基础:彼得一世、亚历山大一世、 历史基础:彼得一世、亚历山大一世、尼古拉一 世均颁布过改革法令; 世均颁布过改革法令; 2.表现 思想基础:借助报纸舆论宣传, 2.表现 思想基础:借助报纸舆论宣传,化解改革阻力 组织基础:成立各层次的专门委员会, 组织基础:成立各层次的专门委员会,讨论草 拟改革方案法令; 拟改革方案法令; 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亚历山大二世接受以前改革失败教 训,坚持改革
三.关于赎地的手续和实质。农民的宅旁园地可以赎取,向政 关于赎地的手续和实质。农民的宅旁园地可以赎取, 府交纳约60卢布的法定赎金,六个月后即可获得所有权。 60卢布的法定赎金 府交纳约 60 卢布的法定赎金 ,六个月后即可获得所有权 。 赎 地须得到地主的同意,赎金数以每年6 地须得到地主的同意 , 赎金数以每年 6 % 的年利率加以资本化 后得出。 每年代役租为12卢布,则赎金为200卢布。 12卢布 200卢布 后得出。如,每年代役租为12卢布,则赎金为200卢布。赎地 农民须先付赎金的20 25% 20~ 时,农民须先付赎金的20~25%,其余部分由政府从国库拨款 垫付给地主,农民在以后的49年内以“赎地费” 的形式偿还。 垫付给地主,农民在以后的49年内以“赎地费” 的形式偿还。 49年内以 这样,作为赎金基础的并不是实在的土地的价格, 这样 , 作为赎金基础的并不是实在的土地的价格 , 而是资本 化的代役租。赎金大大高出了当时的实际地价。 化的代役租。赎金大大高出了当时的实际地价。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 第七单元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共17张PPT)

9、我们称“二一九法令”为解放法令的 主要依据是
A、农奴完全获得了人身自由 B、加强村社管理 C、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D、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10、有人认为“1861年改革后,俄国广大 农民遭到的压迫剥削更重了”,其主要原 因是
A、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 B、付出高额赎金 C、对封建地主的义务加重了 D、要继续遭受地主的剥削
•余款在49年内对政府逐步还本付息
B、承担各种义务
•还清本息后才合法拥有土地 •付清赎金前,须服劳役,付代役租,
C、服从地主关于份地的决不定能随意离开赎地
D、由村社负责控制农民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1.9.621.9.6Monday, September 06, 2021
6、改革后1861~1863年间,全国各地有 两千多起农民暴动,这反映了
A.阶级矛盾依然尖锐 B.农民的地位没有丝毫改变 C.农奴制改革没有取得成效 D.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提高 7、赢得“解放者”美誉的亚历山大二世
被炸身亡,主要是因为他 A.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B.严重损害了农奴主利益 C.遭到资产阶级的反对 D.对农民进行了残酷的掠夺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上午5时45分54秒上午5时45分05:45:5421.9.6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思考探究2:我们该如何评价 亚历山大二世的“二一九法令”?
三、 “二一九法令”的评价:进步与局限 2.局限性: ①不彻底性:农民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
课件7: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3.内容: (1)政治: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2)经济: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同时负担一定 的义务 (赎买土地)。 (3)组织管理: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农民须 得到村社的同意才能脱离村社。 (4)时间安排:赎买前另设两年的过渡期。
4.影响: “二一九法令”废除了臭名昭著的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 展,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成为俄国历史上的重要 转折点。 但是,“二一九法令”实际上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存在局限性。
(3)作用: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 性,促进了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 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2.局限性:资产阶级革命任务没有完成,没有改变沙皇专制主义 的本质。 (1)不彻底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如没有改变沙皇专制制度, 农民很大程度上被束缚在土地上,封建的剥削方式依旧存在。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政治上:阶级矛盾激化 •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思想上:新思潮涌动
农奴制改革 历史背景
一、改革的酝酿
1.背景: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和人民革 命运动的高涨,使统治阶级不能照旧统 治下去,刚上台的亚历山大二世面临着 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国际地位下降,最主 要是人民反专制斗争从根本上动摇了 封建统治。 2.宗旨:化解封建专制统治的危机,重 振大国雄威。
解放农奴后,民众向沙皇欢呼的场面
农民在庄园里听贵族宣读“二一九法令” 观察图片,谈谈你对“解放”农奴的认识?
三、进步与局限
1.进步性: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农奴制改革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 (1 )性质:封建地主主持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2 )地位: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改革使俄国的生产关系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生 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此后,俄国的资本主义有 了更为顺利的发展。
历史:7.2《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课件(人教版选修1)

二、内容:“二一九法令” (1861.3.3) 内容: 二一九法令”
宣读解放法令
“二一九法令” (1861.3.3) 二一九法令” 二一九法令
政治上: 1、政治上: 经济上: 2、经济上: 3、组织上: 组织上: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 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 土地仍属地主所有, 土地仍属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 块份地, 块份地,但需付高额赎金和承担义务 强化村社对农民的管理
目的: 1 目的:
化解统治危机, 化解统治危机,增强 国力,重振大国威望。 国力,重振大国威望。
2
历史基础: 历史基础:
19世纪以来, 19世纪以来,俄国统治者 世纪以来 都试图改革农奴制。 都试图改革农奴制。
3、酝酿的表现: 酝酿的表现: 思想表现: (1) 思想表现: 借助报纸舆论宣传, 借助报纸舆论宣传, 化解改革阻力; 化解改革阻力;
这位就是亚历山大二世(1855 1881) 这位就是亚历山大二世(1855—1881) (1855 1814年 1814年,以俄国为首的反法 联军打败了拿破仑, 联军打败了拿破仑,沙皇亚 解放者” 历山大一世以 “解放者” 的身份骑着白马进入巴黎。 的身份骑着白马进入巴黎。 而四十年后,俄国却在1855 而四十年后,俄国却在1855 年的克里木战争中战败, 年的克里木战争中战败,向 法和土耳其俯首。 英、法和土耳其俯首。沙皇 俄国何以从令人望而生畏的 霸主变成了不堪一击的泥足 巨人? 巨人?继任者亚历山大二世 将引领俄国去向何处? 将引领俄国去向何处?
局限性: 局限性:
农奴“解放” 农奴“解放”的情景
解放农奴后, 民众向沙皇欢呼的 场面。
在村社由贵族 地主向农民宣布“解 放”法令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改革的背景
政治:矛盾尖锐,出现了危机 经济: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思想:新思潮涌动 军事:克里米亚战争失败
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恰当的 改革策略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二一九法令”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又称“解放 法令”。 阅读教材,归纳概括“二一令”
• ★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俄国“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 难点:全面正确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 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角度介绍了俄国农奴 制改革的基本情况:改革的酝酿(前奏曲 ),改革法令的主要内容(核心措施), 法令颁布的进步性与局限性(综合评价) 。学习时应结合背景知识,加深理解措施 及其影响
一、改革的背景
政治:矛盾尖锐,出现了危机 经济: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思想:新思潮涌动 军事:克里米亚战争失败
……现行的农奴领有制不能一成不 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 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 解放农奴为好。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 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 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 难性的后果。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亚历山大二世,1857年2月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又称“解放 法令”。
主要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2)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 一块份地。 (3)强化村社对农民的管理。
三、改革的评价——进步与局限
简要评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 和历史局限性。
三、改革的评价——进步与局限 1.进步性:
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了俄国社会的发展, 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目标: • 1、改革的酝酿:识记亚历山大二世积极推进改革 ,进程从秘密到公开,方案从多元到相对一致; 理解为什么俄国最终会选择改革的方式变革社会 。 • 2、“二一九法令”:识记1861年俄历二月十九 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解放法令,理解废奴法令 主要内容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组织管理三方 面。 • 3、进步与局限:识记改革极大地促进了俄国经济 的发展,具有资本主义性质,是俄国历史上一个 重要转折点,但高额赎金、继续盘剥和奴役农奴 是历史的局限性,理解列宁为什么说“1861年诞
2.局限性:
(1)农民受到村社严格管理,在很大程 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2)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 夺。
课堂测试
1.教材P98“学习延伸”题。
2 、阅读下列材料: 课堂测试 材料一 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 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 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 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 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 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 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 请回答: (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 点。(5分)
〔新课导入〕
• • • • • • • • • • • • • 采用材料导入法: 介绍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的诗文: “你们悲惨的工作和思想的崇高意向, 决不会那样消亡…… 沉重的枷锁会掉下, 阴暗的牢狱会覆亡, 自由会愉快地在门口迎接你们, 弟兄们会把利剑送到你们手上。” 同时介绍流放中的十二月党人的应和诗片段和俄国杰出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 家和文学家代表之一赫尔岑于伦敦出版的《钟声》杂志的办刊宗旨: “你们悲惨的工作不会这样消亡, 看星星之火即将燃成熊熊烈焰……” 俄国“首要的、必要的、刻不容缓的步骤”是“把农民从地主的压迫下解放 出来!把纳税者从严刑毒打中解放出来!” 教师根据两段材料,分析指出农奴制的存在是燃起反抗烈焰的根源;要求自 由、反抗压迫的“钟声”传遍俄国大街小巷,敲响了农奴制的丧钟,统治者 已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改革势在必行。从而引入本课课题:农奴制改革的 主要内容有哪些?同时设问:为什么俄国波澜壮阔的斗争没有汇成一股强大 的革命洪流,彻底摧毁整个封建统治?为什么俄国最终出现了由掌握国家政 权的地主阶级推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 • • • • •
(二)过程与方法: 1、由“看图说文”引入课题。 2、归纳特点分析内容应用插图。 3、辩证思维和唯物史观的培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改革也是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落后制度的重 要途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 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动 力。 • 3、改革延缓了革命的到来,但不能消除革命。
举措:推行农奴制改革。 积极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农奴获得了一 定的自由,生活有所改善。 局限性:改革措施缺乏全面性;保留了大量封建 残余。
⊙学习延伸:
• (材料:略) • 问题一: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人物对待“二 一九法令” 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 问题二:你是否同意材料三中的“改革是 对农民的诈骗”这一说法? • 答案提示:一、前者十分否定,后者充分 肯定。 • 二、同意。因为封建残余严重存在;私有 农民改革后生活状况仍然恶劣,引发新的 频繁起义;赎金远高于当时的地价。
目的:争夺地区霸权;摆脱统治危机。 结果:战败。 影响: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俄国国际地位 下降。
课堂测试 材料二 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
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 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 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英]艾瑞克· 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 一重大举措?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