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PPT课件
合集下载
7.2《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共27张PPT)

A.要交付赎金 B.承担各种义务 C.服从地主关于份地的决定 组织上: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
解放农奴后,民众向沙皇欢呼的场面
农民在庄园 里听贵族宣 读“二一九 法令”
观察图片,谈谈你对“解放”农奴的认识?
三、进步与局限
1.“二一九法令”的进步性:
(1)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扩大了俄国 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2)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和社会 经济的发展。 (3)是俄国历史上的转折点,改革动摇了俄国落后 的封建生产方式,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暴动,这反映了(
A.阶级矛盾依然尖锐
A)
B.农民的地位没有丝毫改变 C.农奴制改革没有取得成效 D.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提高
7.阅读以下材料:
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 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 此,农奴制度废除的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 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 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 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 ——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请思考:如果你是亚历山大二世,你认为当时情况下, 哪个方案更具操作性?为什么其他两个方案不合适?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改革的酝酿
——改革的准备 二、“二一九法令” ——改革的内容 三.进步与局限 ——改革的评价
一、改革的酝酿
1.目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行的农奴领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 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 解放农奴为好。 ——亚历山大二世 1856年3月 材料二: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 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宜尽快通过 改革方案。 ——亚历山大二世 1857年2月
高二历史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PPT教学课件

明演进中的重要作用。高考考查一般结合具体史实或从采取
的措施带来的后果,创设情景去辨析其原因、性质、影响等。
栏 目 链 接
考查角度1 “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下列关于农奴制改革后农奴权利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农民无偿地得到一块份地
B.农民不再受村社的严格管理
栏
目
C.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链 接
第七单元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 革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栏 目 链 接
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
栏
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考点一 改革的酝酿
1.改革的宗旨:废除_农___奴__制__,化解矛盾,巩固统治,增强 ___国__力___,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
2.改革的酝酿。
1.性质:是封___建__地__主_主持下的资__产___阶__级_性质的改革。
2.进步性。
(1)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大大扩大了俄国自__由__劳___动__力_的来 栏
目
源,有利于工___业__革__命_的发展。
链 接
(2)促进了俄国_农___业__乃至经济的发展。
(3)动摇了俄国落后的_封__建___生__产___关__系_,促进了___资__本___主__义____
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请回答:
(1)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 1861 年俄国
农奴制改革的内容作简要说明。
(2)上述两则材料的观点有什么局限?你认为应如何评价 栏
目
历史上的改革?
链
接
解析:本题以材料题的形式考查了对“二一九法令”的评价。
历史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课件

03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政治方面
建立地方自治机构
总结词
建立地方自治机构,给予人民更多的民主权利,以及改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
详细描述
在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开始建立地方自治机构,这些机构由当地居民选举产 生,使人民能够更多地参与地方事务,并且能够有效地改善地方行政管理制 度,使其更加符合人民的需求。
为后发国家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推动落后国家向现代化迈 进。
对后发国家改革的启示
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把握时 机,勇于推进。
改革要结合国情,制定切实可 行的政策和措施。
改革要获得民众支持,凝聚改 革共识。
07
结论
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
改革并未完全消除封建农奴制残余,部分地区农奴的生活 状况仍然较差。
农民仍需承担沉重的赋役和税收负担,这在一定程度上限 制了农民的发展。
实行按人口和纳税状况划分选民资格
总结词
实行按人口和纳税状况划分选民资格,使更多的人可以参与政治决策。
详细描述
在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开始实行按人口和纳税状况划分选民资格,这使得更多的 人可以参与政治决策,从而提高了人民的政治地位。
确立司法独立和陪审团制度
总结词
确立司法独立和陪审团制度,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改善城市基础设施
建设水电网络、公共交通、医疗卫生设施等,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
06
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和意义
对俄国社会政治、经济的深远影响
政治上
推动俄国向资本主义发展,摆脱落后愚昧,增强国家实力。
经济上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工业化进程,为俄国成为世界强国奠定基础。
对世界历史发展的贡献
推动世界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为资本主义在全球 的传播和发展做出贡献。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 第七单元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共17张PPT)

9、我们称“二一九法令”为解放法令的 主要依据是
A、农奴完全获得了人身自由 B、加强村社管理 C、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D、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10、有人认为“1861年改革后,俄国广大 农民遭到的压迫剥削更重了”,其主要原 因是
A、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 B、付出高额赎金 C、对封建地主的义务加重了 D、要继续遭受地主的剥削
•余款在49年内对政府逐步还本付息
B、承担各种义务
•还清本息后才合法拥有土地 •付清赎金前,须服劳役,付代役租,
C、服从地主关于份地的决不定能随意离开赎地
D、由村社负责控制农民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1.9.621.9.6Monday, September 06, 2021
6、改革后1861~1863年间,全国各地有 两千多起农民暴动,这反映了
A.阶级矛盾依然尖锐 B.农民的地位没有丝毫改变 C.农奴制改革没有取得成效 D.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提高 7、赢得“解放者”美誉的亚历山大二世
被炸身亡,主要是因为他 A.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B.严重损害了农奴主利益 C.遭到资产阶级的反对 D.对农民进行了残酷的掠夺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上午5时45分54秒上午5时45分05:45:5421.9.6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思考探究2:我们该如何评价 亚历山大二世的“二一九法令”?
三、 “二一九法令”的评价:进步与局限 2.局限性: ①不彻底性:农民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PPT

•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 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 ——亚历山大二世
• 材料二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 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 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地主 领地上现存的秩序应维持到应有的准备工作完成, 新办法开始实行时为止。
•
——《解放农奴宣言》
14
1、俄国1861年改革区别于彼得一世改革的根本点是
A. 自上而下的改革
B.受欧洲其他国家的影响
C.代表农奴主阶级的革命 D. 引起社会性质的变化
2、在改革方案讨论中,属于工商业发达地区贵族提出 的改革方案的是:
• 通过解放农奴得到赎金投资工业 • B.彻底解放农奴 C.逐步分给农民土地,但需要农民服劳役
8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一、改革的酝酿 二、“二一九法令”(1861.亚历山大.“解放法令”) 1.概念: 2.主要内容: ⑴政治: ⑵经济: ⑶组织:强化村社对农民的管理.
10
一、改革的酝酿 二、“二一九法令”(1861.亚历山大.“解放法令”) 三、进步与局限 1.进步性: ⑴性质: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⑵作用: ①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②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 发展 ③实现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转变
7
一、改革的酝酿 二、“二一九法令”(1861.亚历山大.“解放法令”) 1.概念: 2.主要内容: ⑴政治: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 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 生活。 ⑵经济: ①土地仍属 地主 所有,农民可赎买一块份地,但大 小,肥瘠由 地主 决定; ②份地须 高价 赎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仍须给地 主服 劳役 ,交 代役租 。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七单元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共25张PPT)

过欧洲自由主义思想,专门
研究“过与农其奴等制农。奴他自清下楚而地上认 识解到放:自“己如,不不废如止自农上奴而制下,来 国解内放生农产奴力。的”进一步发展是 不可—能—的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
——《苏联通史》
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 张雪
“到处都在谣传,我 要给农奴自由,这是不正 确的……但是,农奴和他 们的地主之间存在敌对情 绪,并因此发生了很多不 服地主管束的事情。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 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方式的民族 进行绝望的搏斗。”
——恩格斯
俄国
英、法
根源: 落后农奴制 VS 先进资本主义
15世纪末16世纪初,统一的俄罗斯国家开始建立。封建土 地所有制逐渐形成并发展。随着西欧经济发达国家对粮食和原 料的需要不断增长,刺激俄国的农产品出口。为了获得利润贵 族地主尽其所能保证有足够劳动力进行劳动,因此不断扩大劳 役地租。16世纪末政府颁布法令禁止农民自由迁徙,禁止农民 逃亡,巩固了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农奴制逐渐形成。
政治:阶级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 农奴骚动冲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 俄国资本主义艰难发展
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方经济比较
经济: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俄国工业落后于其他欧洲国家;
充足的自由劳动力
技术知识
市场的扩大
雄厚的资本
丰富的资源和原料
◎温故知新: 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需要哪些条件?俄国农 奴制的存在导致了俄国哪些条件的缺失?
17世纪,为了巩固贵族的支持,罗曼诺夫王朝加强了对农 民的束缚于1649年颁布《法律大全》规定:农奴连同妻子儿女 及其财产都属于领主所有;农民必须无条件地给地主服劳役; 农奴永远不能随意离开主人,如果逃亡,领主有权无限期追捕, 并追回其妻子儿女及其财产。农奴制正式以法律形式确立。到 17世纪末,买卖赠送农奴成为普遍现象,农奴奴隶化。
研究“过与农其奴等制农。奴他自清下楚而地上认 识解到放:自“己如,不不废如止自农上奴而制下,来 国解内放生农产奴力。的”进一步发展是 不可—能—的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
——《苏联通史》
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 张雪
“到处都在谣传,我 要给农奴自由,这是不正 确的……但是,农奴和他 们的地主之间存在敌对情 绪,并因此发生了很多不 服地主管束的事情。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 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方式的民族 进行绝望的搏斗。”
——恩格斯
俄国
英、法
根源: 落后农奴制 VS 先进资本主义
15世纪末16世纪初,统一的俄罗斯国家开始建立。封建土 地所有制逐渐形成并发展。随着西欧经济发达国家对粮食和原 料的需要不断增长,刺激俄国的农产品出口。为了获得利润贵 族地主尽其所能保证有足够劳动力进行劳动,因此不断扩大劳 役地租。16世纪末政府颁布法令禁止农民自由迁徙,禁止农民 逃亡,巩固了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农奴制逐渐形成。
政治:阶级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 农奴骚动冲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
◎ 俄国资本主义艰难发展
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方经济比较
经济: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俄国工业落后于其他欧洲国家;
充足的自由劳动力
技术知识
市场的扩大
雄厚的资本
丰富的资源和原料
◎温故知新: 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需要哪些条件?俄国农 奴制的存在导致了俄国哪些条件的缺失?
17世纪,为了巩固贵族的支持,罗曼诺夫王朝加强了对农 民的束缚于1649年颁布《法律大全》规定:农奴连同妻子儿女 及其财产都属于领主所有;农民必须无条件地给地主服劳役; 农奴永远不能随意离开主人,如果逃亡,领主有权无限期追捕, 并追回其妻子儿女及其财产。农奴制正式以法律形式确立。到 17世纪末,买卖赠送农奴成为普遍现象,农奴奴隶化。
课件1: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大造舆论:借助报纸舆论宣传,化解改革阻力 组织措施:成立各层次的专门的委员会,讨论、草拟 改革方案
亚历山大二世的智囊团为当时风雨飘摇的俄国制订了三 个改革方案: A 农业地区:地主不愿解放家用奴也不愿交土地分给农 民,还希望增加土地和加强对农民的控制; B 工商地区:解放农奴,但农奴要交赎金; C 草原地区:逐步分给农奴土地,但农奴要服劳役。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
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
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
宁肯把手指砍掉。”
——摘自《苏联史》
材料二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
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
居住的房屋、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下的农
民称暂时义务农.
材料三 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 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 全自由的农民 材料四 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所赋予他们的权利, 他们还有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 地。……只有采取强制及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 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学习目标: 概述 “二一九法令”关于农奴身份、土地、农民管理
等方面的主要内容,认识“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
性和局限性。 学习重点:
俄国 “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学习难点:
全面正确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亚历山大二世 (1855-1881年在位)
1855年,沙皇尼古拉一世自杀 而死,新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继位。
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经济上:土地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 地,但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 组织上: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 农民须得到村社的同意才能脱离村社 时间安排上:赎买前另设两年的过渡期
亚历山大二世的智囊团为当时风雨飘摇的俄国制订了三 个改革方案: A 农业地区:地主不愿解放家用奴也不愿交土地分给农 民,还希望增加土地和加强对农民的控制; B 工商地区:解放农奴,但农奴要交赎金; C 草原地区:逐步分给农奴土地,但农奴要服劳役。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
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
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
宁肯把手指砍掉。”
——摘自《苏联史》
材料二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
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
居住的房屋、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下的农
民称暂时义务农.
材料三 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 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 全自由的农民 材料四 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所赋予他们的权利, 他们还有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 地。……只有采取强制及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 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学习目标: 概述 “二一九法令”关于农奴身份、土地、农民管理
等方面的主要内容,认识“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
性和局限性。 学习重点:
俄国 “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学习难点:
全面正确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亚历山大二世 (1855-1881年在位)
1855年,沙皇尼古拉一世自杀 而死,新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继位。
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经济上:土地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 地,但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 组织上: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 农民须得到村社的同意才能脱离村社 时间安排上:赎买前另设两年的过渡期
历史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课件

农奴制的危害
1 2
社会矛盾的激化
农奴制下,农民受到领主的残酷剥削,导致社 会矛盾不断激化。
阻碍经济发展
农奴制的存在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限制了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
3
威胁社会稳定
农奴制引发的社会不满和矛盾,威胁了社会的 稳定和秩序。
02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解放农奴
1
解放农奴是农奴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旨在 让农奴获得自由和权利。
2
解放农奴的方式包括授予农奴自由身份、允许 他们拥有自己的财产、参与商业活动等。
3
解放农奴的意义在于打破封建制度的束缚,为 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土地改革
01
土地改革是农奴制改革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旨在重新分配土地 ,使农民能够拥有自己的土地。
02
土地改革的措施包括没收地主的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限制
经济上
农奴制度的废除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资源,促进了俄国经济 的快速发展。同时,这也为俄国对外扩张提供了物质基础,为俄国成为世界强国 奠定了基础。
对世界历史的意义
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
农奴制度的废除是世界历史上一次重要的革命,它打破了农 奴制度的旧秩序,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提供新的发展模式
2023
历史课《农奴制改革的主 要内容》课件
目录
• 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 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 农奴制改革的评价 • 农奴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01
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农奴制的起源
古老的土地制度
在封建社会初期,农奴制作为一种土地制度出现,地主掌握 土地,农民被迫耕种土地并承担劳役。
稳定社会秩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目标: • 1、改革的酝酿:识记亚历山大二世积极推进改革,
进程从秘密到公开,方案从多元到相对一致;理 解为什么俄国最终会选择改革的方式变革社会。 • 2、“二一九法令”:识记1861年俄历二月十九 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解放法令,理解废奴法令 主要内容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组织管理三方 面。 • 3、进步与局限:识记改革极大地促进了俄国经济 的发展,具有资本主义性质,是俄国历史上一个 重要转折点,但高额赎金、继续盘剥和奴役农奴 是历史的局限性,理解列宁为什么说“1861年诞 生了1905年”。
• ★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俄国“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 难点:全面正确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 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角度介绍了俄国农奴 制改革的基本情况:改革的酝酿(前奏 曲),改革法令的主要内容(核心措施), 法令颁布的进步性与局限性(综合评价)。 学习时应结合背景知识,加深理解措施及 其影响
⊙学习延伸:
• (材料:略) • 问题一: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人物对待“二
一九法令” 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 问题二:你是否同意材料三中的“改革是
对农民的诈骗”这一说法? • 答案提示:一、前者十分否定,后者充分
肯定。 • 二、同意。因为封建残余严重存在;私有
农民改革后生活状况仍然恶劣,引发新的 频繁起义;赎金远高于当时的地价。
• (二)过程与方法: • 1、由“看图说文”引入课题。 • 2、归纳特点分析内容应用插图。 • 3、辩证思维和唯物史观的培养。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改革也是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落后制度的重
要途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 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动 力。
• 3、改革延缓了革命的到来,但不能消除革命。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 一重大举措?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 (5分)
举措:推行农奴制改革。 积极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农奴获得了一 定的自由,生活有所改善。 局限性:改革措施缺乏全面性;保留了大量封建 残余。
由、反抗压迫的“钟声”传遍俄国大街小巷,敲响了农奴制的丧钟,统治者 已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改革势在必行。从而引入本课课题:农奴制改革的 主要内容有哪些?同时设问:为什么俄国波澜壮阔的斗争没有汇成一股强大 的革命洪流,彻底摧毁整个封建统治?为什么俄国最终出现了由掌握国家政 权的地主阶级推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家和文学家代表之一赫尔岑于伦敦出版的《钟声》杂志的办刊宗旨: • “你们悲惨的工作不会这样消亡, • 看星星之火即将燃成熊熊烈焰……” • 俄国“首要的、必要的、刻不容缓的步骤”是“把农民从地主的压迫下解放
出来!把纳税者从严刑毒打中解放出来!” • 教师根据两段材料,分析指出农奴制的存在是燃起反抗烈焰的根源;要求自
请回答: (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
点。(5分)
目的:争夺地区霸权;摆脱统治危机。 结果:战败。 影响: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俄国国际地位 下降。
课材料堂二测然试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
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 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 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亚历山大二世,1857年2月
一、改革的背景
政治:矛盾尖锐,出现了危机 经济: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思想:新思潮涌动 军事:克里米亚战争失败
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恰当的 改革策略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二一九法令”
1861年,亚历山大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签署,又称“解放 法令”。
阅读教材,归纳概括“二一九法令”的主要 内容是什么?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一、改革的背景
政治:矛盾尖锐,出现了危机 经济: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思想:新思潮涌动 军事:克里米亚战争失败
……现行的农奴领有制不能一成不 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 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 解放农奴为好。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
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 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 难性的后果。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1.进步性:
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了俄国社会的发展, 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局限性:
(1)农民受到村社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 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2)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课堂测试
1.教材P98“学习延伸”题。
2课、阅堂读测下列试材料:
材料一 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 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 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 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 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 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 归还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
〔新课导入〕
• 采用材料导入法: • 介绍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的诗文: • “你们悲惨的工作和思想的崇高意向, • 决不会那样消亡…… • 沉重的枷锁会掉下, • 阴暗的牢狱会覆亡, • 自由会愉快地在门口迎接你们, • 弟兄们会把利剑送到你们手上。” • 同时介绍流放中的十二月党人的应和诗片段和俄国杰出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二一九法令”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又称“解放 法令”。
主要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2)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 一块份地。 (3)强化村社对农民的管理。
三、改革的评价——进步与局限
简要评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 和历史局限性。
三、改革的评价——进步与局限
• (一)知识与目标: • 1、改革的酝酿:识记亚历山大二世积极推进改革,
进程从秘密到公开,方案从多元到相对一致;理 解为什么俄国最终会选择改革的方式变革社会。 • 2、“二一九法令”:识记1861年俄历二月十九 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解放法令,理解废奴法令 主要内容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组织管理三方 面。 • 3、进步与局限:识记改革极大地促进了俄国经济 的发展,具有资本主义性质,是俄国历史上一个 重要转折点,但高额赎金、继续盘剥和奴役农奴 是历史的局限性,理解列宁为什么说“1861年诞 生了1905年”。
• ★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俄国“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 难点:全面正确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 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角度介绍了俄国农奴 制改革的基本情况:改革的酝酿(前奏 曲),改革法令的主要内容(核心措施), 法令颁布的进步性与局限性(综合评价)。 学习时应结合背景知识,加深理解措施及 其影响
⊙学习延伸:
• (材料:略) • 问题一: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人物对待“二
一九法令” 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 问题二:你是否同意材料三中的“改革是
对农民的诈骗”这一说法? • 答案提示:一、前者十分否定,后者充分
肯定。 • 二、同意。因为封建残余严重存在;私有
农民改革后生活状况仍然恶劣,引发新的 频繁起义;赎金远高于当时的地价。
• (二)过程与方法: • 1、由“看图说文”引入课题。 • 2、归纳特点分析内容应用插图。 • 3、辩证思维和唯物史观的培养。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改革也是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落后制度的重
要途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 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动 力。
• 3、改革延缓了革命的到来,但不能消除革命。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 一重大举措?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 (5分)
举措:推行农奴制改革。 积极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农奴获得了一 定的自由,生活有所改善。 局限性:改革措施缺乏全面性;保留了大量封建 残余。
由、反抗压迫的“钟声”传遍俄国大街小巷,敲响了农奴制的丧钟,统治者 已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改革势在必行。从而引入本课课题:农奴制改革的 主要内容有哪些?同时设问:为什么俄国波澜壮阔的斗争没有汇成一股强大 的革命洪流,彻底摧毁整个封建统治?为什么俄国最终出现了由掌握国家政 权的地主阶级推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家和文学家代表之一赫尔岑于伦敦出版的《钟声》杂志的办刊宗旨: • “你们悲惨的工作不会这样消亡, • 看星星之火即将燃成熊熊烈焰……” • 俄国“首要的、必要的、刻不容缓的步骤”是“把农民从地主的压迫下解放
出来!把纳税者从严刑毒打中解放出来!” • 教师根据两段材料,分析指出农奴制的存在是燃起反抗烈焰的根源;要求自
请回答: (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
点。(5分)
目的:争夺地区霸权;摆脱统治危机。 结果:战败。 影响: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俄国国际地位 下降。
课材料堂二测然试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
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 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 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亚历山大二世,1857年2月
一、改革的背景
政治:矛盾尖锐,出现了危机 经济: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思想:新思潮涌动 军事:克里米亚战争失败
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恰当的 改革策略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二一九法令”
1861年,亚历山大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签署,又称“解放 法令”。
阅读教材,归纳概括“二一九法令”的主要 内容是什么?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一、改革的背景
政治:矛盾尖锐,出现了危机 经济: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思想:新思潮涌动 军事:克里米亚战争失败
……现行的农奴领有制不能一成不 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 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 解放农奴为好。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
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 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 难性的后果。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1.进步性:
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了俄国社会的发展, 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局限性:
(1)农民受到村社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 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2)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课堂测试
1.教材P98“学习延伸”题。
2课、阅堂读测下列试材料:
材料一 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 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 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 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 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 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 归还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
〔新课导入〕
• 采用材料导入法: • 介绍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的诗文: • “你们悲惨的工作和思想的崇高意向, • 决不会那样消亡…… • 沉重的枷锁会掉下, • 阴暗的牢狱会覆亡, • 自由会愉快地在门口迎接你们, • 弟兄们会把利剑送到你们手上。” • 同时介绍流放中的十二月党人的应和诗片段和俄国杰出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二一九法令”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又称“解放 法令”。
主要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2)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 一块份地。 (3)强化村社对农民的管理。
三、改革的评价——进步与局限
简要评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 和历史局限性。
三、改革的评价——进步与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