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复习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爱莲说》总复习之宇文皓月创作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成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挺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9)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弥补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暗示舒缓语气三、文学知识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课内重点文言文篇——《爱莲说》(考点复习)

1.可爱者甚蕃.蕃:多。
2.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
妖: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
蔓:长枝蔓。
枝:长枝节。
4、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5、陶后鲜.有闻。
鲜:少。
6、宜.乎众矣宜:应当。
7、亭亭..净植.。
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答案】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莲,花之君子者也。
【答案】莲是花中的君子。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答案】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芬,洁净地挺立。
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答案】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答案】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答案】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1.《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答案】【示例】君子品质:庄重、质朴、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出淤泥而不染”寓意从污浊的环境中走出来,却能保持纯真的品质而不沾染坏习气。
周敦颐的这句话寓示了人生的一种境界。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这种操守,即使经历污秽,依然能独善其身。
2.“之”有时充当代词;有时相当于助词“的”;有时用于标明前置宾语;有时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辨析下列句子中的“之”字各属于哪种用法。
1.何陋之.有?【答案】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答案】助词,的。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答案】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友人惭,下车引之.。
【答案】代词,指陈元方。
5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答案】代词,指学问和事业。
补充:1.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情怀?【答案】本文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人生情怀。
2.文章都采用了哪些写作手法?【答案】①衬托。
作者用菊花进行正衬,用牡丹进行反衬,突出莲的高洁品质,从而表现了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爱莲说》专项训练(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爱莲说》专项训练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众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濯.清涟而不妖( )(2)香远益.清( )(3)陶后鲜.有闻( )(4)宜.乎众矣(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全都相同的一项是()例: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A.水陆草木之.花B.无文案之.劳形C.当求之.于上流D.然则天下之.事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出污泥而不染”这一人生境域的知道。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众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B.自.李唐来自.三峡七百里中C.出.污泥而不染出.则无敌国外患者D.中通外直.系向牛头充炭直.(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知道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高洁的品行,从而表现了作者守身如玉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之情。
B.文章句式骈散结合,以散句为主,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读起来音节和谐、顿挫有致C.“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与前文“予独爱”相照管,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慨叹世间与自己志趣相同的人太少。
爱莲说复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周敦颐的《爱莲说》中,作者将莲花比喻为“________”,表达了对莲花高洁品质的赞美。
2. 在《爱莲说》中,作者提到“________”,形容莲花即使处在污泥之中也能保持清洁。
3.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提到“________”,意味着莲花即使在寒冷的水中也能生长,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特性。
二、选择题1. 《爱莲说》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周敦颐D. 苏轼2.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提到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这里的“淤泥”指的是什么?A. 荷花池中的泥土B. 比喻恶劣的环境C. 荷花的根部D. 比喻困难和挫折三、简答题1. 请简述《爱莲说》中周敦颐对莲花的赞美之情。
2. 《爱莲说》中提到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什么意思?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解释。
四、论述题1. 根据《爱莲说》,分析周敦颐对莲花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并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五、翻译题1. 将《爱莲说》中的以下句子翻译成英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答案:一、填空题1. 君子2. 出淤泥而不染3. 香远益清二、选择题1. C. 周敦颐2. B. 比喻恶劣的环境三、简答题1.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赞美莲花,认为它具有君子般的高洁品质,即使生长在污泥中也能保持清洁,不受污染。
这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敬仰之情和对君子品质的追求。
2.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意味着莲花的茎干中空而直,不弯曲,不分枝,象征着君子的正直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四、论述题1.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将莲花寓意为君子,象征着高洁、纯洁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莲花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保持清洁,象征着君子在世俗中保持自己的道德操守。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品质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和追求,无论环境如何,我们都应该保持内心的纯洁和正直。
五、翻译题1. "I alone love the lotus because it grows out of the mud without being stained, washes in clear ripples without being flirtatious, has a hollow center and straight outside, does not creep or branch, its fragrance is far-reaching and increasingly pure, stands tall and clean, can be admired from afar but not to be profaned."。
课内文言文复习《爱莲说》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2“说”--古代一种
的文
体。 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
又可以发表议论
3
文言文 复习的要点:
1、文常 2、解词 3、译句 4、内容 5、主旨 6、写法 7、真题
2024/9/25
2.解词
甚蕃 ( 多 ) 陶渊明独爱菊 ( 只 )
世人盛爱牡丹( 非常 )
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唯独 )
(表示转折 )( 沾染污秽 )
园中梅百余株,一望如雪,芳气在襟袖。临池数 株,绿萼④玉叠,红白梅相间,古干繁花,交映 清波。其一株横偃⑤池中,余酒酣,卧其上,顾 水中花影人影,狂叫浮白⑥。口占⑦二绝句,大 醉而归寓。 (节选自归庄《洞庭山看梅花记》) 【注】①杂沓:聚集的样子。②舆:车。③游屐 (jī):指游人。④萼(è ):环列花朵外部的叶 状薄片,一般呈绿色。⑤偃:倒下。⑥浮白:指 喝酒。⑦占:口述(文辞)。
听说
闻寡人之耳者 使……听到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
靠近玩弄啊。
2024/9/25
16
文言文 复习的要点:
1、文常 2、解词 3、译句 4、内容 5、主旨 6、写法 7、真题
3.根据语段(一)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君子” 应具有的美好品质。(2分) ①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②庄重、质朴, 不炫耀自己。③正直不苟,豁达大度。
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功名利禄;
爱莲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高洁品格、不与世俗
2024/9/25
同流合污。
12
文言文 复习的要点:
1、文常 2、解词 3、译句 4、内容 5、主旨 6、写法 7、真题
爱莲说复习要点

《爱莲说》复习要点二、文学常识三、语音甚蕃(fán )淤(yū )泥濯(zhuó )清涟(lián)而不妖亵(xiè )玩 -四、通假字五、古今异义词六、词类活用蔓:名词做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做动词,长枝节。
七、一词多义八、重点词语解释1、可爱者甚蕃蕃:多,“蕃”在中文的近义词是众,反义词是鲜(独)。
2、香远益清益:副词,更(更加)。
3、亭亭净植亭亭:耸立的样子;植:树立。
4、陶后鲜有闻鲜:少。
5、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
妖:妖媚(美丽而不端庄)。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却;亵:亲近而不庄重。
7、宜乎众矣宜:应当8、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只,仅九、特殊句式1、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十、朗读节奏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十一、理解性默写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6、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9、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10、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莲花的爱好,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冶。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芬芳远播。
(就)更显清香,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那里。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中考课内文言文专题复习语文7下四爱莲说课件

考点全练
【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爱好的很多 。晋朝陶渊明只爱好菊花。从唐朝以来,众人很喜欢 牡丹。我只爱好莲,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 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 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 就越清幽,洁静地挺立在水面上,(只)可以从远处观 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选自《后汉书·陈寔传》)
考点全练
【注释】①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末颍 川许(今河南省许昌县)人。②稽颡(qǐsǎ nɡ):叩头。
考点全练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是( C ) A.止于梁上/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B.陈寔阴见/汉之阴 C.宜深克己反善/诚宜开张圣听 D.令遗绢二匹/不遗余力
课文全解
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 妖, 【译文】我只爱好莲,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 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 妖艳; [予:我。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独立 性,有舒缓语气和协调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出”“濯”后均省略了介词“于”。污泥: 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染:沾染(污秽)。 濯:洗。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过分艳丽。]
课文全解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文】(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 旁生枝茎; [中通:中间空。外直:外部笔直。蔓:名词 用作动词,生枝蔓。枝:长枝节。]
课文全解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译文】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洁静地挺立 在水面上, [香:香气。益:更加。清:清香。亭亭净植: 干净地挺立。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
考点全练
向陈寔叩头请罪。陈寔慢慢地对他讲道理, 说:“看你的样子,不像是个坏人。应该赶忙 克服自己的坏毛病,重新做个好人。可你干这 个是为贫穷所迫罢。”陈寔吩咐取出两匹绢送 给他。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项训练《爱莲说》(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项训练《爱莲说》一、课内阅读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初,权谓.吕蒙曰B.香远益.清自以为大有所益.C.同予者何.人何.陋之有D.晋陶渊明独爱.菊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无丝竹之.乱耳B.自.李唐来公亦以此自.矜C.花之君子者.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二石兽并沉焉.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花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高洁品质。
B.文章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来表现作者的高尚品质,其中“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阿,豁达大度。
C.文章借菊花和牡丹的形象,从正面衬托出自己对菊花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D.“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作者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惋惜之情,以及对世人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视。
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爱莲说周敦顾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可爱者其蕃.(繁)B.濯清涟.而不妖(清水)C.香远益.清(更加)D.亭亭净植.(耸立)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共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B.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花之.隐逸者也D.花之.君子者也7.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体裁是“说”,“说”是一种文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
我只喜爱莲从淤泥 淤泥而不染,濯 里长出来却不受污 染,在清水里洗涤 洗涤 清涟而不妖, 却不显得妖艳;茎 美丽而不 梗中间贯通,不长 中通外直,不 长枝蔓 长枝节 庄重 蔓不枝,香远 益 更加枝蔓枝节;香气远 播,越发清香;笔 清,亭亭净植到远处 , 挺洁净地站在那里 树立 可远观而不可 地,只能在远处观 赏却不能贴近去玩 亵玩焉。 弄它。
(1)上联:爱陋室,刘禹锡安贫乐道 下联:喜莲花,周敦颐高洁傲岸 (2)上联:梦得陋室比圣贤 下联:
茂叔莲花喻君子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花的人,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爱牡丹的人,那当然就 很多了。
14.解释“之” 助词,的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 ①水陆草木之花 : 取消句子独立性 不染:舒缓语气 ③无丝竹之乱耳: ④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 15、《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 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 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的品质。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部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 节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香气远播,越发清香,笔直的洁净地挺立在水中。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于菊花的爱好,自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2、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莲?莲具有怎样的特点?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 是: 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 是: 莲,花之君子者也。 。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 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 。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 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 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 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答: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品德高尚,不受外界困扰则
说
“说”是一种议论文 的文体,可以直接说 明事物或论述道理, 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 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 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水陆草木 值得 之花, 可爱者 多 甚蕃。晋陶渊 明独爱菊。自 唐代 李唐来,世人 盛爱牡丹。
水上、地上 各种草木的花, 值得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惟 独爱菊。自唐朝 以来,世上的人 们多很喜爱牡丹。
亲近而不庄重
予独爱莲之出 沾染
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 也;牡丹, 花之富贵者 也;莲,花 之君子者也。
品德高尚 的人
认为
我认为菊, 是花中的 隐士;牡 丹, 是花中的富贵者; 莲,是花中的君 子。
Yī叹词
Xiǎn少,难得
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 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应当
唉,喜爱菊花的, 陶渊明以后就很 少听到了。喜爱 莲花的,像我一 样的人有几个呢? 喜爱牡丹的人, 应当很多了。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菊之爱 宾语前置的标志 水陆草木之花 的 助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介入主谓 词 卒之为众人 调节音节 动词:到 吾欲之南海,何如 代词:这件事 闻之
可爱者甚蕃
值得
可远观
陶后鲜有闻 鲜花
可以
少 新鲜
余谓菊 认为 何以谓之文也 (谥号)称作
重点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惟独喜爱莲,它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 点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斗霜,清高避世
正衬自己不苟同于世俗 的高洁品质
牡丹 花色艳丽,雍
容华贵
反衬莲的高洁品质,表 明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4、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 么“菊”和“牡丹”分别 比作什么人呢?作者对它 们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的 呢?
菊 隐逸者 惋惜
牡丹
富贵者
讽刺
隐逸者 菊:陶渊明 (孤傲避世)
鲜 正衬
爱 莲 说
富贵者 牡丹:世人 (庸俗逐利) 众 反衬 莲:予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意志不坚,抵不住诱惑, 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 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托物言志 。 11.解释下列句中各词的意思。 ①可爱者甚蕃 ( 多 ) ②亭亭净植( 立 )③出淤 泥而不染 ( 受污染 ) ④濯清涟而不妖( 妖艳 ) ⑤香远益清( 清香 )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玩弄 )⑦陶后鲜有闻 ( 少 )⑧宜乎众矣 ( 当然 ) 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B.香远益 清 清荣峻茂 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 闻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16、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___________ 、 荷花 水芝 水芙蓉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17、作者在文章结尾抒发了怎样的一种情感?请你写出 知音甚少的感慨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表现这一思想的句子。 18、作者认为,菊是“花之隐逸者”,你是否同意这种 看法?为什么? 同意。菊花因为陶渊明喜爱而传诵,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飘逸情怀,注定了菊是花之隐逸者。 19、“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莲怎样的特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立自尊。 点? 20、对对联莲 Nhomakorabea角
度
特 点
洁身自好 高洁质朴 行为正直 通达事理 美名远扬 举止端庄 志洁行廉
出淤泥濯清涟
中通 外 直 不 蔓 不 枝 香 远 益 清 亭亭净植
生长环境 体 态
香 气 整体风度
观感与评价——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清高)
莲——君子
3、“菊”和牡丹分别有 什么特征,作者在这里为 什么先写它们?
菊 秋季开花,迎寒
君子 (清高坚守) 托物言志
不 慕 名 利 洁 身 自 好
合作探究
1、《爱莲说》选自《 周元公集 》,作者 周敦颐 , 是 北宋 时著名的 哲学 家.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 以 爱莲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 为莲的总陪 衬,以 菊 和 牡丹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 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 人: 隐逸者 、 富贵者 、 君子 。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 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 是: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 是: 亭亭净植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