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导学案
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新)第19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第2课时) 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学科导学案课题:第 19 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第 2 课时)备课时间:4.13【学习目标】课标要求:一、知识与能力1.知识:册封达赖、班禅制度,设置驻藏大臣,粉碎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土尔扈特重返祖国及清政府的妥善安置,清朝疆域。
2.能力:清政府在各族人民支持下,同叛乱势力进行斗争,加强了对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的管辖,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土尔扈特的重返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
培养学生的整体史观。
二、过程与方法1.清朝前期的疆域,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在长期奋斗中逐渐形成的。
它奠定了今天我国版图的基础。
2.利用实物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3.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思考在清初巩固国家统一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主要有哪几位皇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从而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土尔扈特回归祖国历程艰辛而又矢志不悔,这是为什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3.清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措施,提高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自编自演短剧、相声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目标达成: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对新疆的管辖、土尔扈特重返祖国和疆域。
学习流程:【课前展示】1、明朝后期,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
决心收复台湾。
1661年,他率领将士从出发,抵达台湾西海岸。
年,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2、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
年,清朝设置,隶属福建省。
3、为了保卫祖国疆土,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围攻的沙俄侵略军。
4、年,中俄双方代表在进行谈判。
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和流域包括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创境激趣】利用课前导入框导入新课【自学导航】1、清入关后,帝正式赐予达赖五世“”的封号。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教案冀教版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目标确定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在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清政府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并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并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蒙古族的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清朝的疆城。
【过程与方法】根据教师拟好的专题,自由组合、选题,随即开展资料收集、分析工作,以在课堂上发表观点,增强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选取优秀有代表性的图片等各类资料,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画面,增强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族人民在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而土尔扈特部千里迢迢回归祖国,是值得我们歌颂的爱国主义行为。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与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难点:对少数民族的人名、地名、封号等较难掌握,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的概念,较难理解。
2.教材分析该课探讨的是我国明清时期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方面的内容。
从总体上看,明朝统治者侧重防御,清朝统治者更重视怀柔政策,由此形成了“明修长城清修庙”两种不同的边防局面。
避暑山庄的修建、达赖和班禅封号的册封,都表现了统治者在民族问题上的政策和态度;明代实施的“改土归流”、清代对某些少数民族贵族叛乱平定的举措,都有力地表现了明清统治者在处理民族问题上采取的积极措施。
这些措施都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与内地的文化交流,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学习目标1.掌握清政府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设置驻藏大臣,理解清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措施。
2.掌握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理解清政府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3.掌握平定准噶尔部的叛乱、清朝的疆域。
4.知道清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采取的措施,培养综合分析和概括能力。
湖南省常德市第九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

如果你是中国外交部的发言人,请你用史实证明某某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四、达标测试
1、某某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早在18世纪,清政府粉碎大小和卓的叛乱后在某某设置了什么行政机构来管辖某某地区( )
7、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我国古代对的称呼( )
①大都 ② 蓟 ③京师 ④涿郡
A、②④③①B、②④①③C、④②①③ D、③②④①
8、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西跨( )
A、陇西 B、临洮 C、巴尔喀什湖 D、葱岭
9、联系从西汉至清朝前期的有关史实,说明历代王朝是如何加强与某某地区的联系和管辖的。
A、驻藏大臣 B、伊犁将军 C、安西都护府 D、西域都护
2、元朝和清朝为加强某某地区的管辖而采取的相同措施是( )
A、设置行政机构 B、抵御外国入侵 C、实行“改土归流”D、册封某某领袖
3、某剧团要编演一部反映清政府与少数民族友好关系的话剧,这部话剧应取材于( )A、X骞出使西域 B、文成公主入藏
C、玄奘西游天竺 D、册封五世达赖
学习重难点
重点: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难点:识记和理解少数民族的人名、地名、封号、部落名称等。
学习过程与
学法指导
通过认真阅读课文,我能提出的问题有:
特别要看清楚,回答本题一定要结合两课的内容哟
回答第9题,主要从唐朝、元朝和清朝三个朝代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
回答第9题,同样要从西汉、东汉、唐朝、清朝等回答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第 课时 主编: 审核 班次 某某 小组
实验学校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学习目标了解清政府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并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并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蒙古族的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清朝的疆城学习重点:“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与“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学习难点:对少数民族的人名、地名、封号的掌握;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的概念的理解。
请把关键词标出来自学群学【探索新知】一、对西藏的管辖1措施:(1)顺治帝赐五世达赖“”封号;康熙帝赐五世班禅“”封号。
(2)设,代表中央政府同、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2作用: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的管辖。
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3回部:在的广大地区,居住着信奉伊斯兰教的等族人,清代常把这个地区称为“”。
4背景:发动叛乱,建立割据政权。
5经过:调兵讨伐,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
6结果:设,管辖包括在内的新疆地区;在新疆驻军队,设,加强对地区的管辖。
三、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7 背景:土尔扈特是族的一支,明朝末年西迁到下游,受到的控制和压迫。
8 经过:年,在首领率领下回到祖国,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
9 意义:为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四、清朝疆域西跨,西北达;北接,东北至;东临,东南到等;南至。
【合作探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从古至今,历代政府都十分重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和交往。
参考上面的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详细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根据教材内容完成表格集思广义,展示思学【巩固训练】1、代表清朝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A.盛京将军 B.伊犁将军C.乌里雅苏台将军 D.驻藏大臣2、清朝前期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官吏,其措施先后顺序是()①设置台湾府②设置驻藏大臣③以法律形式确定中俄东段边界④设伊犁将军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3、乾隆皇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许多努力,自认有“十全武功”下面属于“十全武功”之一的是()A、收复台湾B、组织雅克萨之战C、设置驻藏大臣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4、下列关于清朝的疆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东到太平洋B、南包南沙群岛C、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D、北至北冰洋5、在某中学的研究性学习上,学生草拟了设置驻藏大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等,其中评定最恰当的是()A、君主集权的强化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C、设置驻藏大臣D、政权并立和闭关锁国团队的魅力。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清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的利弊问题。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晋商指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起初由资本雄厚的商人出资雇佣当地土商共同经营,成为较松散的商人群体,后来发展为东伙制,类似股份制,这是晋商的一大创举,也是晋商能够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山西商人作为地方性集团组织虽然出现在明代,但其发展的鼎盛时期则在清代。
晋商的发展折射出了清朝经济的繁荣景象,那么清朝前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呢?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教师讲述:清朝前期统治者对农业的基本态度。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2.读教材,总结清政府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
清朝开荒执照答案提示:大力推行垦荒政策;治理水利;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3.读教材,学生分组抢答清朝发展农业生产的表现和影响。
答案提示:(1)表现: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2)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目标导学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图片展示。
2.教师简要介绍清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
)3.图片展示。
《盛世滋生图》局部4.读教材,学生总结清朝商业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提示: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陆路和水运发达。
5.引导学生抢答清朝商业发展的表现。
答案提示:(1)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2)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
(3)大城市工商业非常繁荣。
(4)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比如:晋商和徽商。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9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教案 新人教版

课题
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课型
新授课
总节时
25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了解清政府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并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并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蒙古族的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清朝的疆城。
能力目标:理解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族人民在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探究归纳】
归纳清朝领土的四至
【实践应用】
利用清朝的地理挂图,分析清朝的状况
【检测反馈】
清朝前期,我国疆域西跨,西北达,北接,
东北达东临,
东南至及附属岛屿等,
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
【交流反思】
【课后作业】
预习下一课内容
展示挂图《清朝疆域图》,引导学生分析清朝的领土四至,分析中国当时的边境状况。
引导学生利用现在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分析对比当时清政府的政策。
1、挂图《清朝疆域பைடு நூலகம்》
2、多媒体教学课件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情感目标: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胜利的原因;归纳总结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重
点
“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与“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难
点
对少数民族的人名、地名、封号的掌握;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差异个性设计
教学资源
【创设情境】
回顾清朝历史,想象自己穿越回清朝会有哪些情况发生。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当时清朝皇帝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朝前期的疆域,基本奠定了今天我国版图的基础。
课题 编制 学
第 19 课
审核 习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内 容
时间 总第 19 课时
年 月 日
学 习 随 记
一、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1、建立对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 ① 的封号。 ② 又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 和 ,都必须经过 ”的封号。 的册封。 (皇帝) 接见 , 并修建 供他居住, 正式赐予 “ ”
学
习
内
容
学习随 记
5、拓展延伸:请你用史实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西汉时: (2)东汉时: (3) 唐朝时: (4)清朝时: 三、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1、背景:土尔扈特是 的一支, (时间)西迁到 游牧,后来受到 2、经过:在杰出首领 3、意义(作用、影响) : 四、清朝的疆域 1、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西跨 的 、 2、清朝统一的意义: (1) 在清朝辽阔的疆域上,我国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 包括 个民族共同组成的民族大家庭。 (2)加强了 ,促进了 ,使我国 五、大显身手 1、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与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共同作用是( ) A 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 驱逐了殖民势力 C 增进了中外友好交往 D 巩固 了清朝的海防 2、 为了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清政府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①设置驻藏大臣②设置伊犁将军 ③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④驻扎军队,设置哨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17 世纪在我国西北和东北地区最危险的敌人是( ) A 倭寇 B 英国殖民者 C 荷兰殖民者 D 俄国殖民者 4、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其中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是( )A 元、清 B 金、元 C 辽、清 D 元、辽 、 、 、 、 等 和 ,东临 等,南至 的控制和压迫。 的领导下,粉碎 的回归祖国,为 。 ,北接 ,东南到 ,西南至 ,东北至 及其附属岛屿 ,成为 的国家 ,清 的堵截和追击,终于返回 ,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知道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及驻藏大臣的设置。
2、说出清政府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的过程和伊犁将军的设置管辖新疆的史实。
3、说出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意义。
4、知道清朝前期的疆域学习过程:一、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教师讲授)1、册封达赖、班禅2、设立驻藏大臣二、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阅读课文第二子目,做好标记并完成以下问题)1、清代把哪个地区称“回部”?(标出页数)2、清军为什么取得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胜利?3、平叛后,清朝怎样加强对西北新疆地区管辖的?(写在学案上)三、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阅读课文第三子目,做好标记并完成以下问题)4、土尔扈特部是哪一民族的一支?土尔扈特部是在谁的率领下回归祖国的?(写在学案上)5、土尔扈特人为什么要历尽艰险回归祖国?他们的回归具有怎样的意义?(标出页数)6、说出清朝疆域,设计清朝疆域示意图。
(写在学案上)知识梳理:同学们自己设计知识运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嫁之(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营造与工技著作、医书医方、医疗器械、佛教经典,对西藏的社会、生产生活都有很大影响。
——施建中编著《中国古代史》下册材料二雍正二年,设驻藏大臣,监督地方政府。
乾隆五十七年,清政府大力整顿西藏行政事务,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共同任命西藏各级地方政府的官员,噶伦以下僧俗官员,事无大小都要禀明驻藏大臣办理。
——刘泽华等编著的《中国古代史》材料三2006年7月,青藏铁路全线开通,长期制约西藏发展的交通“瓶颈”得以解决。
如今,西藏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新华网(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中央政府是怎样强化驻藏大臣权力的?(3)读史明智。
综合以上三则材料,你能获得哪些重要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难点
涉及诸多的少数民族人名、地名、封号较难掌握、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的概念较难理解
类型课
问题引领型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主备人
日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解决对策
预习
展示
一、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
1、达赖、班禅的册封
2、驻藏大臣
教师讲授
反馈
知识梳理
引导学生形成知识结构,总结提升。
形成知识结构,掌握清朝前期加强边疆地区管辖的措施。
板书设计
达赖、班禅的册封:
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驻藏大臣
大小和卓叛乱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清政府讨伐大小和卓
设立伊犁将军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及清朝疆域
教学反思
三、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1、播放《土尔扈特东归》片段,导入子目。补充东归德艰辛,激发学生德爱国热情。
2、结合地图使学生掌握清朝前期的疆域。
1、学生看视频,了解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艰辛历程,感受他们的爱国情感。
2、用图示法掌握清朝疆域范围。
结合地图用图示法展示清朝疆域,使学生易于掌握,同时注意临、包、跨等词语的含义,认识清朝的疆域奠定了今天我国版图的基础。
1、讲述西藏宗教的派别及达赖、班禅的含义。
2、达赖、班禅的册封。
3、设立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补充金瓶挚签的内容。
4、帮助学生明确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学生看图片了解藏宗教及领袖的一些事情。
2、了解达赖、班禅册封的情况。
3、学生回忆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及元朝对西藏的管辖,明确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1、引导学生回忆唐朝时维吾尔族称什么,什么是回部。
2、帮助学生分析大小和卓叛乱及清政府讨伐大小和卓叛乱的性质,并分析清政府取胜的原因。
3、评定叛乱后清朝是如何管理新疆地区的。
1、学生回忆唐朝时维吾尔族称什么,了解回部。
2、学生分析大小和卓叛乱及清政府讨伐大小和卓叛乱的性质,并分析清政府取胜的原因。
3、明确清朝设伊犁将军对新疆实行有效管辖。
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导学案
课题
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导学目标
1、知道清朝前期的疆域把握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平定叛乱、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等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了解在清朝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巩固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
2、学会梳理历史知识,形成归纳综合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族人民在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养成为捍卫国家领土和民族利益英勇斗争的精神。
1、涉及诸多的少数民族人名、地名、封号较难掌握,指导学生用好地图,注意把每个重大事件和清朝中央政府的管辖范围在地图上进行标示。
2、讲述达赖和班禅的由来及在西藏的地位。
3、向学生解释册封的含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重大事件的意义。
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回部
2、大小和卓叛乱
3、清政府讨伐大小和卓
4、设立伊犁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