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育种问题分析
牧草遗传改良与高产优质育种

牧草遗传改良与高产优质育种一、引言牧草作为草食动物的主要饲料之一,在农牧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牧草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牧草遗传改良与高产优质育种成为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牧草遗传改良的意义、方法和技术以及高产优质育种的目标和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牧草遗传改良的意义1.提高牧草产量:通过遗传改良,选择高产品种或优良基因进行育种,可以显著提高牧草的产量。
2.提高牧草质量:牧草遗传改良可以选择含有高蛋白质、高纤维素、高营养价值等优良基因的品种,进而提高牧草的质量。
3.增加抗逆性:牧草在生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环境胁迫,通过遗传改良增加牧草的抗逆性,可以提高牧草的生存能力和适应性。
三、牧草遗传改良的方法和技术1.遗传变异的利用:通过自然杂交、人工杂交等手段,使牧草种群出现新的基因组合,进而产生遗传变异,为选择进行创新育种提供基础。
2.杂交育种:通过选取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利用杂种优势提高产量和质量。
3.单株选择:根据牧草的性状进行单株选择,挑选出具有高产、高质等有利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以达到高产优质的目标。
4.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牧草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从中选择与目标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提高育种效率和准确性。
四、高产优质育种的目标和策略1.高产育种目标:选择生长快、地上部分丰满、产量稳定等性状进行选育,提高牧草的产量和综合利用率。
2.优质育种目标:选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或含有高纤维素、低纤维素等适合不同动物的品种,提高牧草的饲料价值。
3.耐逆育种策略:选择具有抗病虫害、抗旱、抗寒等逆境适应性强的牧草品种,提高牧草的抗逆性和生存能力。
4.遗传多样性维护:保护和维护牧草遗传多样性,避免过分依赖少数优良品种,提高牧草的适应性和遗传潜力。
五、结论牧草遗传改良与高产优质育种是提高牧草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选择合适的遗传改良方法和技术,结合明确的育种目标和策略,可以培育出高产、高质、高适应性的牧草品种,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中国牧草育种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牧草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孙进武,魏鹏飞,王跃栋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兰州(730070)Email:wykissme@摘要:本文综述了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新品种培育、良种繁育等方面的取得的研究成绩,分析了我国牧草育种研究中存在的育种方法较为落后、优异牧草种质资源匮乏、良繁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从而提出了以现代生物技术为中心的解决建议.关键词:牧草育种,研究成绩,解决建议,生物技术1 中国牧草育种研究的成绩1.1 牧草种质资源方面新中国的成立标志新时代的到来,人类对各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我国牧草育种也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
首先,初步完成了我国牧草品种资源的考察、收集、鉴定评价、入库保存。
现已查明我国牧草野生资源中至少有28科、184属、567种,共3296份材料具有保护、引种、育种价值。
国家牧草中期库已保存牧草种质3500多份,可保存20~ 25年。
另外,在我国不同气候带的生态区建立起5处多年生牧草种质资源圃,对一些材料的生物学特性和农艺性状等开展了鉴定和评价,并建立起了中国牧草与草地资源网站,通过以上工作,初步建立了以国家长期库、中期库为核心,多年生牧草种质资源圃为网络的保存体系[1]。
1.2 牧草常规育种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的牧草育种工作者采用野生引种驯化、地方品种整理、国内外优良品种引进、选择育种及杂交育种等基本的育种方法培育出一批新品种,经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的品种达250个,其中野生栽培品种40个、地方品种40个、引进品种6个、育成品种84个。
从国外引进包括苜蓿、三叶草、百脉根、多年生黑麦草、猫尾草、黄花草木樨、白花草木樨等种质,为新品种的培育奠定了一定基础。
大量引种试验筛选出一批适应我国不同地域的草种,如蔚县苜蓿、晋南苜蓿、柱花草、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等;并驯化了一批野生牧草,如羊草、老芒麦、无芒雀麦、黄花苜蓿、沙打旺、披碱草等。
人工选育种研究也有不少贡献,如吉林农业科学院通过系统选育培育出高产、抗寒、适应性广的公农1号、公农2号苜蓿新品种;内蒙古农业大学通过杂交培育出抗寒抗旱的草原1号、草原2号、草原3号杂花苜蓿;甘肃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培育出了甘农1号、甘农2号、甘农3号、新牧1号、新牧2号、新牧3号苜蓿新品种等等[2]。
浅析牧草种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nmgxmy2008@组稿\Email:石晓芳(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隆坊镇人民政府,陕西延安727300)摘要:牧草种植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牧草对草食动物来说是性价比最高的饲料,为畜牧业向节粮型转变提供重要保障。
牧草业的发展有利于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本文就牧草种植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期为牧草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牧草种植;存在问题;可持续;对策中图分类号:S812.6文献标识码:B文章顺序编号:1005-5959(2019)07-061-02为了促进畜牧业的快速发展,除了扩大养殖规模外,还需要科学、合理地种植牧草。
牧草不仅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饲草需求,而且还能够有效防风固沙、防治水土流失、美化环境及净化空气,这种模式非常适合在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推广。
目前,黄陵县规模化发展牧草业正处于起步阶段,牧草产业的发展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决定性作用,对农业转型、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和推广陕北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牧草种植现状近年来,黄陵县牧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促进了畜牧业发展,饲草缺乏及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
自2010年以来,黄陵县大力发展牧草产业,形成了一年生和多年生的牧草种植区,截至2017年人工草地面积达到了8万亩,其中以紫花苜蓿为主的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达到5万多亩,年产优质干草3万多吨。
随着以养羊业为主的畜牧业快速发展,对牧草的需求量会更大,目前还远未形成规模效益,而且无法保证达到长期修复中部干旱带生态环境的效用,更是无法满足黄陵县及周边养羊产业发展所需要大量优质牧草用量[1]。
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牧草种植产业,以达到长期修复陕北生态环境和实现黄陵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目的。
2牧草种植存在的问题2.1牧草种植的观念落后黄陵县是个农业大县,长期受农耕文明的影响,老百姓一直受“重粮轻草”传统思想的束缚,认为土地就是种粮食的,普遍对种草的认识不足,没有认真将种草发展畜牧业和种粮食放在同等位置思考。
探析优质牧草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探析优质牧草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优质牧草是畜牧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对于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和提高畜牧业的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牧草的质量主要受到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的影响,探析优质牧草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对于提高牧草质量,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优质牧草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为广大畜牧业生产者提供相关的技术指导和参考。
一、优质牧草的栽培技术1.选择合适的牧草品种牧草的种类繁多,不同的地区和气候条件适合生长的牧草种类也不同。
在进行牧草栽培时,首先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性质和牲畜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牧草品种。
常见的牧草品种有燕麦草、黑麦草、高羊茅、苜蓿等,选择合适的牧草品种是牧草栽培的关键。
2.合理施肥施肥是牧草生长的关键环节,合理的施肥可以提高牧草的产量和品质。
一般来说,牧草生长期需要大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因此在牧草生长期间要适时施入相应的肥料,以满足牧草的生长需要。
要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和牧草的生长阶段进行施肥,避免施肥过量或者不足的情况发生。
3.科学管理科学的管理是保证牧草质量的重要保障。
在牧草生长期间要及时修剪和整理牧草,保持牧草的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要注意及时疏松土壤,保持土壤的透气性和水分保持性,有助于促进牧草的生长。
4.合理的灌溉合理的灌溉可以保证牧草充足的水分供应,促进牧草的生长。
在干旱地区,要根据当地的降水情况和牧草的需水量合理制定灌溉计划,保证牧草的生长不受水分的限制。
5.科学收获科学的收获是保证牧草质量的重要环节。
要根据牧草的生长情况和畜牧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收获时间,避免过早或者过晚收获造成牧草的质量下降。
在收获过程中,还要注意保持牧草的整洁和质量,避免受到污染。
二、病虫害防治1.加强病虫害监测定期对牧草进行病虫害监测是防治病虫害的关键。
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对牧草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牧草良种选育与精准栽培技术研究

牧草良种选育与精准栽培技术研究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牧业不断兴起,对牧草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传统的牧草种植模式面临诸多问题,如产量低、抗病虫害能力弱等。
因此,牧草良种选育与精准栽培技术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牧草良种选育和精准栽培技术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牧草良种选育1. 良种选育的重要性牧草良种选育是提高牧草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增强其对抗病害的能力,提高牧草耐逆能力的关键。
通过良种选育可以培育出适应当地气候、土壤和饲养方式的牧草品种,从而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
2. 选育方法和技术(1)传统选育方法:包括杂交育种、选择育种和变异育种等。
在杂交育种方面,结合不同的牧草品种进行交配繁殖,通过选择和筛选优良的个体进行后续的繁殖和栽培。
而选择育种则是根据牧草品种的性状和区域适应性进行筛选和培育。
变异育种则是通过诱变剂等手段诱发基因突变,从而获得具有特殊性状的牧草品种。
(2)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牧草品种进行基因筛选和检测。
通过对牧草基因组进行测序,找出与高产、抗病能力等性状相关的基因,从而通过遗传改良提高良种的选育效率。
三、牧草精准栽培技术1. 土壤改良技术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和养分状况,合理施用有机肥、无机肥和微量元素,调整土壤pH值,提高土壤肥力。
此外,有效利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2. 病虫害控制技术采用非化学防治方法,如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控制牧草病虫害的发生。
生物防治包括利用天敌昆虫、寄生菌等生物因素进行病虫害防治。
物理防治则是利用高温、低温、光照等物理因素对病虫害进行控制。
3. 种植管理技术科学制定牧草生长发育规程,包括合理的播种时间、密度和深度等。
此外,定期修剪、施肥和及时除草等也是保证牧草正常生长和产量的关键。
四、牧草良种选育与精准栽培技术的应用案例1. 西藏高原牤牛草选育与种植技术研究通过对牤牛草的品种筛选和种植技术的研究,实现了高原地区对牤牛草的精准种植,使其在严酷的高原环境下仍能良好生长,并提供了优质牧草资源。
农区牧草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农区牧草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农区牧草产业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畜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保护生
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农区牧草产业发展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种植技术不够先进:农区牧草种植技术相对落后,缺乏有效的科技支持,导致产量低、
品质差。
2. 市场需求不足:由于农区市场较为分散,牧草产品的销售渠道有限,导致供需不平衡。
3. 技术人才缺乏:农区缺乏专业的牧草种植技术人才,难以推进产业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 推动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推广先进的牧草种植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以满足市
场需求。
2. 加强市场营销:拓展销售渠道,建立健全的市场体系,提高牧草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3. 培养人才:加强对农区牧草种植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农民的种植技能和管理水平,促进产业发展。
4. 支持政策:加大对农区牧草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财政补贴和技术支持,鼓励农民
积极参与产业发展。
牧草育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牧草育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摘要:我们都知道,对于草原而言,牧草对于草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们生存在这美丽的地球上的,就应该去保护这美丽的地球去珍惜每一份資源去保护好我们的地球。
对于牧草育种而言,我们如何做好做好牧草育种工作尤为重要。
近几年我们国家的科学家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就,但依旧会有一些问题。
关键词:牧草育种;问题;对策引语说起牧草我们都知道这是我们为了家畜饲料而栽种的作物,牧草对我们畜禽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尤其是对那些食草的家畜有极其的重要,家畜跟我们人一样我们每天都要吃饭每天都要从大米中获取营养。
家畜也一样他们在牧草中获得营养和能力,我们人少不了米饭,家畜少不牧草。
1牧草育种存在的问题1.1国内依旧还是将引进牧草作为主要的来源我们知道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种植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
我们国家土地资源广阔,但是由于自然因素和一些认为的因素,我们真正能保留下来的土地资源真的是很少,而能育成的成品少之又少。
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将引进牧草作为我们国家牧草来源的主导的原因。
因此我们与那些西方的发达国家比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他们的土地资源并没有我们丰富,但是他们对土地的利用率较高并且成品较多。
我国对现存的牧草种类也是研究不够全面。
我们会经常出现牧草种子的合格率较低,这些对我们牧草育种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牧草种类较少,并且数量也不够,直接导致我们的畜牧业的经济产值有较大的下滑,我们的总体经济水平也会下滑。
1.2适合区域性的优良牧草品种少所有的农作物都是具有地域性的,只有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地区他才会有较高的产值,牧草的育种与种植也是不例外的。
说的通俗点就是牧草只有在适合它生长的地方才会有好的生长,还会有好的产量。
我们现在处在的情况是没有这样的能力去开发适合一个地区的优良牧草品种,如果我们能在不同的地区,开发适合这个地区的牧草因地制宜。
这样我们的产值会有很大的提升。
牧草育种问题分析

牧草育种问题分析【摘要】当今世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粮食与能源五大危机,都与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种质资源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
我国地域辽阔,拥有草地面积近4亿hm2,其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牧草及草坪品种种质资源,就牧草而言,据有关调查,我国草地饲用植物达6704种,这既是天然草地的重要遗传基因资源,也是重要的经济资源,同时,牧草种质资源是改良牧草品种的物质基础,对牧草种质资源的引进并进行深入研究鉴定,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及农艺性状,不仅可以为牧草品种改良、新品种选育提供符合育种目标要求的亲本材料,还可以提供直接用于生产的优良品种。
【关键词】适应性;光强0.引言多年来,我国许多学者在牧草及草坪草种质资源的搜集、整理、保存、研究以及开发和利用等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成就和探索.然而,我国的牧草及草坪草种质资源整理、保存和研究同世界其它国家相比还十分落后。
如对草种质资源的研究重视程度不够,许多潜在的品种资源长期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种质资源的研究工作比较分散和缓慢,而且多处于形态学以及农艺性状水平上。
我国西北地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场退化及土地的盐碱化等生态问题十分严重,不仅制约了区域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也对全国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对整个国家的生态安全造成威胁,因此西北地区的植被建设与生态环境恢复非常重要。
1.牧草育种引进的作用对美国抗旱、耐寒水保型牧草的集中引进,主要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在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以及在退耕还林还草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实施过程中,优质抗逆高产草种短缺的严重问题。
通过引进基础种子,筛选出适应西北干旱地区各类立地条件的高纯、高产、优质的饲草种子。
一方面可完善农田保护制度,另一方面可促进我国西北地区畜牧业的发展,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等提供保障条件。
2.引进美国草种的依据2.1引种的基础理论2.1.1气候相似性原理Mayr气候相似论要点指出,地区之间,在影响作物生产的主要气候因素上,应该相似到足以保证作物草种互相引用成功时,引种才有成功的可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牧草育种问题分析
【摘要】当今世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粮食与能源五大危机,都与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种质资源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
我国地域辽阔,拥有草地面积近4亿hm2,其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牧草及草坪品种种质资源,就牧草而言,据有关调查,我国草地饲用植物达6704种,这既是天然草地的重要遗传基因资源,也是重要的经济资源,同时,牧草种质资源是改良牧草品种的物质基础,对牧草种质资源的引进并进行深入研究鉴定,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及农艺性状,不仅可以为牧草品种改良、新品种选育提供符合育种目标要求的亲本材料,还可以提供直接用于生产的优良品种。
【关键词】适应性;光强
0.引言
多年来,我国许多学者在牧草及草坪草种质资源的搜集、整理、保存、研究以及开发和利用等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成就和探索.然而,我国的牧草及草坪草种质资源整理、保存和研究同世界其它国家相比还十分落后。
如对草种质资源的研究重视程度不够,许多潜在的品种资源长期处于自生自灭状态,种质资源的研究工作比较分散和缓慢,而且多处于形态学以及农艺性状水平上。
我国西北地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场退化及土地的盐碱化等生态问题十分严重,不仅制约了区域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也对全国经济
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对整个国家的生态安全造成威胁,因此西北地区的植被建设与生态环境恢复非常重要。
1.牧草育种引进的作用
对美国抗旱、耐寒水保型牧草的集中引进,主要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在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以及在退耕还林还草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实施过程中,优质抗逆高产草种短缺的严重问题。
通过引进基础种子,筛选出适应西北干旱地区各类立地条件的高纯、高产、优质的饲草种子。
一方面可完善农田保护制度,另一方面可促进我国西北地区畜牧业的发展,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等提供保障条件。
2.引进美国草种的依据
2.1引种的基础理论
2.1.1气候相似性原理
mayr气候相似论要点指出,地区之间,在影响作物生产的主要气候因素上,应该相似到足以保证作物草种互相引用成功时,引种才有成功的可能。
如,美国的棉花品种和意大利的小麦品种在长江流域,甚至黄河流域比较合适,引种就容易成功。
2.1.2纬度、海拔与引种的关系
纬度相近的东西之间比经度相近而纬度不同的南北地区之间的引种有较大的成功可能性。
这主要由于温度和日照是随着纬度高低而变化的,水分也有一定程度的相关,但不完全取决于纬度。
引种还必须考虑到海拔高低。
据估计。
海拔每升高100米,相当于纬度
增加1度,主要是从温度上考虑的,因此,同纬度的海拔高度地区和平原地区之间的相互引种不易成功,而纬度偏低的高海拔地区与海拔较高的平原地区相互引种就比较容易成功。
2.1.3作物生态环境和生态型相似性原理(作物生态地理学)
作物的环境包括作物生存空间的一切条件。
对于每一种作物,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的选择,形成与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以及生产要求相适应的草种类型,就形成了作物的生态类型。
作物生态环境和生态型相似性原理的观点指出引种的成败往往决定于地区之间生态环境因素的差异程度,决定于生态类型差异程度。
2.2引进美国草种的依据
二十一世纪新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将是生物保护技术,生物保护技术体系中最关键的是草种资源,特别是多年生牧草。
美国在保护耕作技术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特别是占有得天独厚的丰富的草种资源优势和先进的栽培管理经验,在保护农田及山地上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美国的地形、地貌也十分复杂,造就了美国草种资源特性的多样性:抗旱品种、耐寒品种、高山品种、优质饲用品种等都十分丰富。
它们分别适种于美国中西部不同的立地条件,不但实现了保护性耕作,同时带动了美国中西部牧业的发展,有效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像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的荒地如今有许多已是郁郁葱葱的草地与森林,如著名的谢南多亚国家公园就是最典型的见证。
美国风蚀研究中心拥有和推广、试验的草种资
源丰富,不但草种优良,而且值得在我国西北地区试验与推广,同时可以学习和吸纳别人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中的核心与关键技术,并推广到我国西北地区的相宜区域。
从中选择适合我国西北地区种植的草种资源,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生态保护模式。
有助于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和农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而且也有助于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国内外牧草研究概况
目前,我国牧草育种事业有了很大进步,主要研究分两个方面,一是牧草种质资源的研究,二是育种研究。
目前,牧草基因工程育种研究的主要领域涉及品质改良、抗病虫、抗除草剂、抗逆性、固氮和作为生物反应器等方面。
在方法上,体细胞杂交和胚抢救技术,克服种间杂交障碍。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基因图谱技术,空间育种技术等也已经发展起来,但是就目前来讲,选育成功的优良牧草品种偏少,育种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牧草的推广面积很少,在生态恢复和改良过程中草业的功能有待更大的发挥。
在世界发达国家中,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很高,如法国57%、美国60%、加拿大65%、德国74%,而且畜牧业产值的60%以上由牧草转化而来,这些国家视牧草为“希望之草”和“生命之草”,并把畜牧业产值的高低作为现代化农业的标志。
如美国有909.5万头奶牛、900万头绵羊、900万匹马,每年出栏肉牛3685.3万头,年消耗饲料5亿t,其中干草1.7亿t。
家畜日粮中牧草所占的比例分别为:肉牛83%、羊91%、奶牛61%、马60%,牧草种植面积共2500
万hm2。
从1987年起,饲草工业跃居美国十大工业的第九位。
在草地畜牧业发达的国家,人工草地比重大,草地的载畜能力和生产能力也高,如新西兰、英国以及日本等均有草业高效生产基地,畜牧业产值相当于种植业的一半左右。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大规模防灾基地建设的开展,人工草地得到重视和全面发展。
我国人工草地的建设在天然草原生产力不断退化的情况下,对畜牧业生产的不断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目前我国拥有4亿hm2天然草地,占全球草地总面积的13%,居世界第二位,草地类型居世界第一位。
但长期以来,对我国草地资源的利用一直处于掠夺式的自然放牧经营状态,乱垦滥牧现象十分严重,造成1/3以上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简称“三化”)。
目前,我国90%以上的草原已经或正在退化。
据统计,我国荒漠化土地262万km2,占国土面积的27.3%,每年仍以2460km2的速度扩展,部分地方出现沙进人退的现象。
由于“三化”草原的逐年扩大和蔓延,草原生产能力显著下降,产草量比20世纪60年代下降50%以上。
单位面积的产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单位面积的草地产值仅相当于澳大利亚的1/10,美国的1/20和荷兰的1/50,抑制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潘全山.牧草的青贮[n].山西经济日报,2002,
(2002-05-09).
[2]李北.种牧草也有大学问[n].中国畜牧报,2005,
(200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