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的繁殖方式与育种

合集下载

牧草的繁殖方式与育种

牧草的繁殖方式与育种
1.无性系(Clone):同一植株无性繁殖的后代,也称无性繁殖系和营养系。 2.无性繁殖器官(Asexual reproductive organs):块茎(tuber)、块根(earthnut)、
接穗(cion)、根茎(rhizome)、匍匐茎(stolon)、插枝(inarch)、鳞茎(bulb)、球根(corm)等。
常见的繁殖方式 Modes of reproduction
豆科牧草:扦插 Branching 禾本科牧草:分株繁殖Tillering
三、无融合生殖(Apomixis)
被子植物未经受精的卵或胚珠内某些细胞直接发育成胚的现象。雌雄配子不发生核融合的一种 无性生殖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
1、营养的无融合生殖(vegetetive apomixis):能代替有性生殖的营养生殖,例如 大蒜总状花序 上常形成气生小鳞茎,可代替种子;
1.研究花器构造,开花习性,传粉方式,花粉萌发与雄蕊柱头 的关系以及胚囊中卵细胞的受精情况,
2.采用隔离单株的方法强迫自交,观察其结实是否正常。 3.采用遗传试验测定
自然异交率(%)= F1代中具有显性状的植株数 ×100% Rate of Natural Hybrid F1代总植株数
§-2不同繁殖方式牧草群体的遗传育种特点
• 常异花授粉植物(Often cross pollinated plant)常异花授粉植物为自花授粉植物与异花授 粉植物的中间类型,其异交率在4%~50%之间。
二、无性繁殖(Asexual reproduction)
• 无性生殖是指生物体不通过生殖细胞的结合,也就是不经由减数分裂来产生配 子,直接由母体细胞分裂后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主要分为孢子繁殖、分 裂生殖、出芽生殖、断裂生殖和营养器官繁殖等。这种生殖的速度通常都较有 性生殖快很多。但是,行这种生殖方式的生物常常会因为其后代无法适应新环 境而灭绝,这也是行无性生殖的缺点之一。

牧草的播种方式条播,撒播,点播,精播

牧草的播种方式条播,撒播,点播,精播

牧草的播种方式条播,撒播,点播,精播
牧草的播种方式条播,撒播,点播,精播
不同牧草播种方式
条播:条播是按一定行距1行或多行同时开沟、播种、覆土一次完成的方式。

有行距无株距,设定行距应以便于田间管理和能否获得高产优质为依据,同时要考虑利用目的或栽培条件,一般收草为15-30厘米,收籽为45-60厘米,灌木型牧草可达100厘米。

撒播:撒播是一种把种子尽可能均匀地撒在土表并轻耙覆土的播种方法。

其优点是单位面积内的草种容纳量大,土地利用率较高,省工和抢时播种。

但种子分布不匀,深浅不一,出苗率低,幼苗生长不整齐,杂草较多,田间管理不便。

点播:点播又叫穴播,是按一定的株行距开穴播种,种子播在穴内,深浅一致,出苗整齐。

其优点是出苗容易,节省种子,集中用肥和田间管理(间苗、除杂草)方便。

精量:精量播种是在点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用种的播法。

它能将单粒种子,按一定的距离和深度,准确地播入土内,获得均匀一致的发芽条件,促进每粒种子发芽,达到苗齐、苗全、苗壮的目的。

第1页共1页。

牧草种子在生产及应用

牧草种子在生产及应用

牧草种子在生产及应用牧草种子是人工种植牧草的重要原材料,对畜牧业具有重要意义。

牧草的生产及应用涉及到种子的选育、繁殖、种植管理等方面。

下面我将从牧草种子的生产和应用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牧草种子的生产1. 种子选育:牧草种子选育的目标是获得优良品种,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选育过程中需要通过遗传改良、杂交育种等方法来提高耐寒、耐旱、耐病虫害等抗逆性能。

因此,种子选育需要有很强的科研技术支持。

2. 种子繁殖:选育出的优良品种需要进行种子繁殖,以获得大量的种子供应。

种子繁殖有两个主要途径,一是通过自交繁殖,二是通过人工授粉的杂交繁殖。

种子繁殖需要注意保持良种纯度和品质,以确保繁殖出的种子具有一致的遗传特性。

3. 种子处理:种子处理是为了提高种子的质量和发芽率。

常用的种子处理方法包括种子消毒、种衣剂涂覆、种子激发等。

这些处理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种子的存储性能和抗性。

4. 种子存储:种子的储存是保证种子质量的重要环节。

种子需要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储存,以避免种子的变质和老化。

为了延长种子的保藏期,常使用种子干燥剂和密封容器等措施来降低湿度和氧气含量。

二、牧草种子的应用1. 种子播撒:牧草种子的主要应用方式就是通过播撒来进行牧草的种植。

种子的播撒方式有直播、插秧、机械播种等多种方式。

播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例如翻耕、松土等。

同时根据不同的牧草种类,还需要根据其生长习性和生态环境的特点,确定最佳的播种时间和方法。

2. 种子喂养:牧草种子对于草食动物的饲养也具有重要意义。

人工种植的牧草可以作为动物的饲料,以提供充足的营养。

通过合理的种植和管理,可以提高牧草的产量和质量,从而保障畜牧业的发展。

3. 地面覆盖:有些牧草种子还可用于地面覆盖工程,以防止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水土流失。

适当地使用牧草种子进行地面覆盖,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侵蚀,改善土壤质量。

4. 种子销售:牧草种子也是一种商品,通过种子的销售,可以为农民和种植者提供经济利益。

苜蓿草的种子繁殖与繁殖技术优化

苜蓿草的种子繁殖与繁殖技术优化

苜蓿草的种子繁殖与繁殖技术优化苜蓿草是一种优质的牧草,被广泛种植于全球各地,特别适合作为饲料供牲畜食用。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养殖需求,种植者们一直在探索如何进行苜蓿草的种子繁殖与繁殖技术的优化。

本文将详细介绍苜蓿草的种子繁殖过程以及一些优化技术,以帮助种植者们更好地提高苜蓿草的繁殖效率。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苜蓿草的种子繁殖过程。

苜蓿草的种子繁殖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即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是指利用花粉结合卵细胞形成种子,而无性繁殖则是通过植株的分蘖、茎秧等方式产生新的植株。

这两种繁殖方式在种子繁殖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有性繁殖中,最重要的步骤是授粉和结籽。

授粉可以通过自然传粉或人工传粉来实现。

一般情况下,自然传粉是最常见的方式,因为苜蓿草具有完善的传粉系统。

然而,如果种植者希望得到更高质量的种子,人工传粉是一种更可行的选择,因为它可以消除异花传粉的可能性,确保授粉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实现人工传粉,种植者可以使用一把细长的刷子或棉签,将花粉从一朵花的雄蕊中取出,并轻轻地刷到另一朵花的雌蕊上。

完成授粉后,种植者需要等待一段时间,让授粉的花朵结籽成熟,并将种子完全发育。

在无性繁殖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植株的分蘖。

苜蓿草的茎具有很强的分蘖能力,种植者可以通过定期修剪茎端来刺激分蘖的生长。

待分蘖生长到一定高度后,种植者可以将其剪下,并将其重新种植到适当的土壤中。

这些分蘖将会快速生长并形成新的植株。

这种繁殖方式比有性繁殖更为简单和快速,可以大大提高苜蓿草的种群数量。

除了种子繁殖过程外,还有一些繁殖技术可以帮助种植者优化苜蓿草的繁殖效果。

首先,合理的施肥是必不可少的。

苜蓿草对铁和钼的需求较高,所以种植者在进行施肥时应特别关注这两种元素的供给。

同时,适当的灌溉也是保证苜蓿草繁殖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种植者需要掌握好灌溉的时机和水量,避免土壤过湿或过干对苜蓿草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病虫害的防治也是优化苜蓿草繁殖技术的重要环节。

牧草的繁殖方式与育种精编版

牧草的繁殖方式与育种精编版
自花受粉 self-pollination 指一株植物的花粉,对同一个 体的雌蕊进行受粉的现象。在两性花的植物中,又可分为同 一花的雄蕊与雌蕊间进行受粉的同花受粉(菜豆属)和在一 个花序(个体)中不同花间进行受粉的邻花受粉(geitonogany),以及同株不同花间进行受粉的同株异花受粉。 被子植物大多为异花受粉,少数为自花受粉。高粱就是自花受 粉为主。
闭花受粉是同花授粉的一种,花朵在受粉 期时与外界隔绝,豌豆是闭花授粉的。孟 德尔在杂交试验中主要以豌豆作为试验材 料,这是因为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 花受粉,也就是豌豆花在花未开时已经完成 了受粉。
§-2不同繁殖方式牧草群体的遗传育种特点
一、自花授粉植物群体
1.是一个由许多遗传组成纯合的个体所组成的混合群 体。
第四章 引种与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
§-1 引种
一、引种的概念和意义 1.概念
引种(Introduction):将国内外一些有经济 价值的植物种或品种引到本地区试种,作为推广 材料或育种材料应用的过程。
驯化:野生植物变成栽培植物的过程。
2. 引种的意义:
①能迅速应用外地优良品种代替当地原有品种,提高 牧草产量和品质 ②引入一些当地从未栽培过的新牧草和饲料作物 丰富杂交育种的原始亲本材料 ③获得高抗性的原始亲本材料(对野生资源的引种)
牧草常见的无性繁殖方式
豆科牧草:扦插 禾本科牧草:分株繁殖
三、无融合生殖
1.无融合生殖(apomixis):能形成性器官,但可 不通过受精而产生胚和种子,也不是通过营养器官 繁殖,而是通过种子繁殖。
2.无融合生殖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单倍体配子体的无融合生殖。 二倍体配子体的无融合生殖。 阻碍受精的不良条件,不阻碍无融合生殖的进行。 由珠心细胞和珠被细胞直接形成不定胚。

牧草遗传育种技术

牧草遗传育种技术

牧草遗传育种技术一、牧草遗传育种技术的意义牧草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畜牧业的效益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而牧草遗传育种技术则是改良和培育优质牧草品种的关键手段。

通过遗传育种技术,可以选育出适应不同环境条件、抗病虫害能力强、产量高、质量好的牧草品种,提高牧草的生产能力和营养价值,进一步推动畜牧业的发展。

1. 选择优良种质资源:牧草遗传育种的第一步是选择具有良好性状的优良种质资源。

这些种质资源应具备高产、抗逆、抗病虫害等特点,可以通过野外考察和实验室分析等方法进行筛选。

2. 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牧草遗传育种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不同品种之间的杂交,可以实现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新的优良品种。

杂交育种可以提高牧草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其抗病虫害能力。

3. 突变育种:突变育种是指利用自然或人工诱变方法,使牧草基因发生突变,产生新的性状。

通过筛选具有良好性状的突变体,可以培育出具有优良特性的新品种。

4. 基因工程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牧草进行基因改造,以改变其性状。

通过插入外源基因或抑制内源基因的表达,可以实现对牧草产量、质量、抗病虫害性等性状的改良。

三、牧草遗传育种技术的应用前景1. 提高牧草产量:通过遗传育种技术,选育出高产的牧草品种,可以提高牧草的产量,满足畜牧业对饲料的需求。

2. 改善牧草质量:牧草的营养价值对畜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遗传育种技术,可以选育出高蛋白、高纤维、低酸性等优质牧草品种,提高牧草的营养价值。

3. 提高牧草的适应性: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各异,通过遗传育种技术,可以培育出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牧草品种,提高牧草的适应性和生产能力。

4.增强牧草的抗病虫害能力:牧草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影响其生长和产量。

通过遗传育种技术,可以选育出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牧草品种,提高牧草的抗病虫害能力。

牧草遗传育种技术在畜牧业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选育优良品种,可以提高牧草的产量和质量,增强其抗病虫害能力,进一步推动畜牧业的发展。

紫花苜蓿的繁殖与管理

紫花苜蓿的繁殖与管理

紫花苜蓿的繁殖与管理紫花苜蓿是一种常见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营养物质,被广泛用于草坪、牧草和绿化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紫花苜蓿的繁殖与管理方法,以帮助种植者更好地培育和利用紫花苜蓿。

一、紫花苜蓿的繁殖方法紫花苜蓿的繁殖主要有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两种方法。

1. 种子繁殖紫花苜蓿的种子可以通过购买或自行收集。

种子的收集应选择生长健壮、没有受到病害和虫害侵袭的苜蓿植株。

收集到的种子应进行干燥处理,并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播种时间通常在春季或秋季,播种前需将种子进行处理。

处理方法包括浸泡、沸水烫杀以及化学药剂消毒等。

经处理后的种子可均匀撒播在耕地上,然后覆盖一层薄土即可。

2. 扦插繁殖苜蓿还可以通过扦插繁殖。

选择生长健壮的苜蓿植株,将其茎段切割成长约10-15厘米的枝条,并在下部修剪掉叶片。

将修剪后的枝条插入湿润的沙土中,保持土壤湿润并提供适宜的光照,通常在20-30天后,扦插苗就能发根生长。

二、紫花苜蓿的管理要点1. 土壤要求紫花苜蓿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较宽松,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壤土是较为理想的种植土壤。

在种植前,应对土壤进行改良,保证土壤的通透性和肥力。

2. 杂草控制紫花苜蓿的生长速度较快,但在初期生长阶段容易受到杂草的竞争。

因此,种植前应进行地面处理,将杂草除去,并确保种植区域的土壤干燥。

3. 浇水和肥料管理紫花苜蓿对水分要求较高,特别是在生长初期,应保持土壤湿润。

然而,过度浇水可能导致根系腐烂,因此要注意控制浇水的数量和频率。

紫花苜蓿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适量追肥,通常可在生长初期施用一次全面肥料,之后可根据苜蓿的生长状况进行追肥。

4. 剪枝管理苜蓿的剪枝管理可以促进茎梢的分枝和侧芽的生长。

在生长期,适量剪除苜蓿的顶端茎梢,有助于增加草地的密度和产量。

5. 病虫害防治紫花苜蓿易受到灰霉病、黑斑病和蚜虫等害虫的侵袭。

定期巡查,一旦发现病虫害的存在,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或进行物理防治。

绿洲一号牧草繁殖方法

绿洲一号牧草繁殖方法

绿洲一号牧草繁殖方法
宝子们!今天咱们来唠唠绿洲一号牧草的繁殖方法呀。

绿洲一号牧草可以通过无性繁殖呢。

它的茎杆可是繁殖的关键哦。

就像咱们种树扦插枝条似的,取绿洲一号的茎杆,这茎杆呀,得挑那种健康壮实的。

把茎杆切成一段一段的,每段大概要有几个芽节,就像给它分成好几个小单元。

然后呢,把这些切好的茎段插到土里去。

插的时候呀,可不能随随便便一插就了事哦。

土要松软肥沃一些的,就像给小茎段们准备一个舒适的小窝。

把茎段插进去一部分,留一点在外面,让它能够呼吸新鲜空气,感受阳光的抚摸。

这时候呀,浇水可重要啦。

就像给这些小茎段喝饱水,让它们有力气在土里扎根。

但是呢,也不能浇水太多,不然小茎段们会被水淹得喘不过气来,就像咱们人在水里泡久了也难受一样。

除了扦插繁殖,绿洲一号还可以分株繁殖呢。

如果有已经长大的绿洲一号植株,咱们可以小心地把它从土里挖出来,就像对待一个小宝贝一样。

然后把它分成几小株,每小株都要有根有叶的,这就像把一个大家庭分成几个小家庭一样。

再把这些分好的小株种到新的地方,给它们浇点水,让它们在新的家园里茁壮成长。

宝子们,繁殖绿洲一号牧草虽然不难,但也需要咱们用心对待呢。

就像照顾小宠物一样,要有耐心。

看着它们一点点长大,变成一片片绿油油的牧草,那心里可别提多有成就感啦。

说不定呀,你家的小动物们也会特别喜欢你种的绿洲一号牧草,吃得可香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的种类
1. 冬麦与春麦 冬麦种植于温带地区,在秋天时播种, 而春麦则生长在有 长冬的地方,它在无霜的春天播种,它们都可长出软质麦和 硬质麦(取决于谷的质地)。
2. 硬麦和软麦 小麦蛋白质的含量由谷的硬度决定。所以,质硬的小麦含蛋 白质高, 主要用于制面包和面食。质软的小麦含蛋白质稍低, 它主要用于做蛋糕和糕饼的面粉。 3. 一般分类 a. 硬红冬麦 含高蛋白质及筋度,适合制作发酵面包及硬面包 的面粉。 b. 硬红麦 含极高蛋白质及筋度,适合制作发酵面包及硬面包 卷的面粉。 c. 软红麦 含低蛋白质及筋度,适合适合制作蛋糕及饼干粉。 d. 硬白麦 适合制作面包及面条粉。 e. 软白麦含低蛋白质及筋度,适合制作蛋糕、饼干及面条粉。 f. 硬粒小麦适合制作通心粉及意大利面条的面粉。
自花受粉 self-pollination 指一株植物的花粉,对同一个 体的雌蕊进行受粉的现象。在两性花的植物中,又可分为同 一花的雄蕊与雌蕊间进行受粉的同花受粉(菜豆属)和在一 个花序(个体)中不同花间进行受粉的邻花受粉(geitonogany),以及同株不同花间进行受粉的同株异花受粉。 被子植物大多为异花受粉,少数为自花受粉。高粱就是自花受 粉为主。
常异花授粉植物(often cross pollinated plant) 常异花授粉植物为自花授粉植物与异花授粉植物的中 间类型,其异交率在4%~50%之间。
二、无性繁殖
1.无性系(clone)—同一植株无性繁殖的后代, 也称无性繁殖系和营养系。
2.无性繁殖器官:块茎、块根、接穗、根茎、葡匐 茎、插枝、根蘖、鳞茎、球根等。
2.是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作用下,产生和保存下来的。 有利于种的生存和繁衍,所以自花授粉植物具有自 交不退化或退化缓慢的特点。 选择方法:系谱法
白花授粉植物
分离纯系
(自交系)
自交系(纯系)间杂 种(杂种优势)
小麦,禾本科小麦属的重要栽培 谷物。自花授粉,一年生或越年 生草本。小麦属温带长日照植物, 适应范围较广,从北纬18°到北 纬50°,从平原到海拔4000米 高原(如中国西藏)均有栽培。 贮藏小麦要求籽粒含水量在 12.5%以下,常温下可以保存1 -2年。小麦的世界产量和种植 面积,居于栽培谷物的首位,以 普通小麦种植最广,占全世界小 麦总面积的90%以上。生产小 麦最多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和 阿根廷等。
牧草常见的无性繁殖方式
豆科牧草:扦插 禾本科牧草:分株繁殖
三、无融合生殖
1.无融合生殖(apomixis):能形成性器官,但可 不通过受精而产生胚和种子,也不是通过营养器官 繁殖,而是通过种子繁殖。
2.无融合生殖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单倍体配子体的无融合生殖。 二倍体配子体的无融合生殖。 阻碍受精的不良条件,不阻碍无融合生殖的进行。 由珠心细胞和珠被细胞直接形成不定胚。
四、植物自然异交率的测定
1.研究花器构造,开花习性,传粉方式,花粉萌发与 雄蕊柱头的关系以及胚囊中卵细胞的受精情况,
2.采用隔离单株的方法强迫自交,观察其结实是否正 常。
3.采用遗传试验测定
自然异交率(%)= F1代中具有显性状的植株数 ×100% F1代总植株数
自花授粉植物(self-pollinated plant):其雌雄配子来源于同 一植株或同一花朵。如水稻、小麦等。天然异交率在1-4%。
闭花受粉是同花授粉的一种,花朵在受粉 期时与外界隔绝,豌豆是闭花授粉的。孟 德尔在杂交试验中主要以豌豆作为试验材 料,这是因为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 花受粉,也就是豌豆花在花未开时已经完成 了受粉。
§-2不同繁殖方式牧草群体的遗传育种特点
一、自花授粉植物群体
1.是一个由许多遗传组成纯合的个体所组成的混合群 体。
这种增白剂是一种过氧化苯甲酰类氧化剂 ,使用 这类增白剂虽能提高面粉白度 ,但破坏了面粉中 的胡萝卜素和 VA、 VE、 VB1等营养成分。
我国新的小麦粉国家标准 (G B1355 - 2005)也 已明确规定 ,面粉中不再允许使用过氧化苯甲酰。
因此 ,加强对高白度小麦的研究 ,培育高白度小麦 新品种以替代增白剂 ,满足消费者对面粉白度的 要求 ,是广大小麦育种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育种目标)
小麦面食品是人们的主要食物
之一。面粉及其制品的色泽是一项 重要的感官指标和市场指标。市场 销售的面粉白度 (R457值 )一般 达 80以上才易被认可和接受 ,但 是 ,大多数小麦品种面粉的自然白 度远远达不到这一指标 ,中国已报 道的小麦品种的面粉平均白度只有 75~76。
赵振东,刘建军,董进英.山东省冬小麦品种品质分析 [ J ].山 东农业科学, l994, 5: 3 - 5. 。
小麦白度的影响因素
1.1 影响小麦白度的非遗传因素
小麦白度受生长环境、 栽培技术、 制粉工艺等非遗传因 素的影响。。李林轩 ( 2006)对小麦面粉加工工艺进行研 究发现 ,改进制粉工艺可以使特一粉、 特二粉、 标准粉 的面粉白度提高 2个百分点以上。刘建军等 ( 2002)在 4 种环境条件下对 104个小麦品种 (系 )面粉白度的研究结 果表明 ,气候因素、 土壤条件、 栽培措施和品种 (基因 型 )对小麦面粉白度均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但品种作用最 为重要 ,通过遗传改良可显著提高小麦品种面粉白度。田 纪春等 ( 2005)对高白度小麦山农优麦 3号的栽培措施研 究发现 ,在小麦挑旗孕穗期结合浇水追施尿素 ,可有效地 改善籽粒蛋白质质量和面粉白度。
草种质资源与育种
第三章 牧草的繁殖方式与育种 §-1 牧草繁殖方式
一、有性繁殖
是由雌配子(卵细胞)和雄配子(精细胞)相互结合(受精) 而形成合子产生后代的繁殖类型。根据参与受精的雌,雄配子 的来源不同,可分为: 自花授粉植物(self pollinated plant):以同一株的花粉 进行受精的植物。其异交率一般不超过4%。 异花授粉主要是以其它植 株的花粉进行受精的植物。其异交率高于50%高者甚至可达95% 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