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中考数学考点专项复习教案1.doc
2013年中考数学复习专题

2013年中考数学复习专题—函数问题1. (2012湖南长沙10分)在长株潭建设两型社会的过程中,为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我市某公司以25万元购得某项节能产品的生产技术后,再投入100万元购买生产设备,进行该产品的生产加工.已知生产这种产品的成本价为每件20元.经过市场调研发现,该产品的销售单价定在25元到30元之间较为合理,并且该产品的年销售量y(万件)与销售单价x(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40x25x30y250.5x30<x35⎧-≤≤⎪=⎨-≤⎪⎩.(年获利=年销售收入﹣生产成本﹣投资成本)(1)当销售单价定为28元时,该产品的年销售量为多少万件?(2)求该公司第一年的年获利W(万元)与销售单价x(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说明投资的第一年,该公司是盈利还是亏损?若盈利,最大利润是多少?若亏损,最小亏损是多少?(3)第二年,该公司决定给希望工程捐款Z万元,该项捐款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10万元的固定捐款;另一部分则为每销售一件产品,就抽出一元钱作为捐款.若除去第一年的最大获利(或最小亏损)以及第二年的捐款后,到第二年年底,两年的总盈利不低于67.5万元,请你确定此时销售单价的范围.【答案】解:(1)∵25≤28≤30,()()40x25x30y250.5x30<x35⎧-≤≤⎪=⎨-≤⎪⎩,∴把28代入y=40﹣x得,y=12(万件)。
答:当销售单价定为28元时,该产品的年销售量为12万件。
(2)①当25≤x≤30时,W=(40﹣x)(x﹣20)﹣25﹣100=﹣x2+60x﹣925=﹣(x﹣30)2﹣25,∴当x=30时,W最大为﹣25,即公司最少亏损25万。
②当30<x≤35时,W=(25﹣0.5x)(x﹣20)﹣25﹣100=﹣12x2+35x﹣625=﹣12(x﹣35)2﹣12.5,∴当x=35时,W最大为﹣12.5,即公司最少亏损12.5万。
综合①,②得,投资的第一年,公司亏损,最少亏损是12.5万。
2013年中考数学试题分析及复习建议

2013年中考数学试题分析及复习建议作者:栗雁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年第22期2013年的中考试卷在遵循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基础上,体现了稳中求变,立足基础,考查能力的特色。
中考试题和以往比较难度有所增大,试题较好地体现了信度、效度及区分度,有利于高中学校对学生的选拔,有利于师生明确对今后数学学习的备考方向。
现对试卷进行初步分析,希望对广大师生有所启示。
一、2013年中考数学试题分析2013年中考数学试题涉及的内容包括,考察全面,布局合理,具体分布如下:1. 从命题范围看考点考试内容基本涵盖初中数学的主要内容主要有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部分,其中数与代数有第1、2、4、6、11、16、17、18、23题,共53分,图形与几何有第3、5、12、19、21、22共43分,统计与概率有第7、13、20共20分,综合与实践有第8、9、10、14、15、24共34分。
2. 从命题思路看方向(1)试题保持稳定,但稳中有新,稳中有变,对教学有指导意义。
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全面,紧扣考试大纲。
试题起点低,充分考查学生对于数学基本思想、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掌握程度,适于不同的学生发挥各自的水平。
试题贴近生活,考察应用,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2)试题打乱了有简单到复杂的传统排序,在选择题、填空题及解答题中都有难题,如选择题第5题就是考察圆的几何题,并不是一眼就看出答案,而选择题第9、10、填空题第14、15更是具有相当的难度,变过去最后一道压轴题把关为现在的多题把关,题目难度起伏变化,这对学生调控自己考试情绪心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试题的编拟力求出新,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着重考查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例如选择题第3题三视图与立体图形的联系,对圆锥的考察以往侧重于侧面积或全面积的计算,而这次考察了圆锥体积的计算。
再例如选择题第9题,考察了数学史上的莱布尼兹调和三角形,对学生发现规律、应用规律提出较高的要求,要求的是第八行的第三个数,如果学生看出了规律,但只会用笨办法一行一行的一个一个往下推,则耗时耗力,最后其他的题目没有时间做了,显然不能适应考试的要求,较好的方法是快速看出每一行第一个数、第二个数的规律,而第八行的第三个数等于第七行的第二个数减去第八行的第二个数,这样比较简便。
2013-2014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学生版第二讲 实数的运算

第二讲实数的运算【重点考点例析】考点一:实数的大小比较。
A.6个B.5个C.4个D.3个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估算和数轴,根据数轴的特点,我们把数和点对应起来,也就是把“数”和“形”结合起来,二者互相补充,相辅相成,把很多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在学习中要注意培养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对应训练1.(2013•内江)下列四个实数中,绝对值最小的数是()A.-5 B.C.1 D.4考点二:估算无理数的大小A.1与2之间B.2与3之间C.3与4之间D.4与5之间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根式的计算和估算无理数的大小,解题需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运算技能,灵活应用.“夹逼法”是估算的一般方法,也是常用方法.对应训练考点三:有关绝对值的运算例3 (2013•咸宁)在数轴上,点A(表示整数a)在原点的左侧,点B(表示整数b)在原点的右侧.若|a-b|=2013,且AO=2BO,则a+b的值为-671.点评:本题考查了数轴、绝对值以及两点间的距离.根据已知条件得到a<0<b是解题的关键.对应训练.考点四:实数的混合运算。
点评:本题考查实数的综合运算能力,是各地中考题中常见的计算题型.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熟练掌握负零指数幂、负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绝对值等考点的运算.对应训练考点五:实数中的规律探索。
例5 (2013•永州)我们知道,一元二次方程x2=-1没有实数根,即不存在一个实数的平方等于-1.若我们规定一个新数“i”,使其满足i2=-1(即方程x2=-1有一个根为i).并且进一步规定:一切实数可以与新数进行四则运算,且原有运算律和运算法则仍然成立,于是有i1=i,i2=-1,i3=i2•i=(-1)•i=-i,i4=(i2)2=(-1)2=1,从而对于任意正整数n,我们可以得到i4n+1=i4n•i=(i4)n•i=i,同理可得i4n+2=-1,i4n+3=-i,i4n=1.那么i+i2+i3+i4+…+i2012+i2013的值为()A.0 B.1 C.-1 D.i点评:本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计算出前面几个数的值,发现规律,求出一个循环内的和再计算,有一定难度.对应训练【聚焦山东中考】A.- B.- C.-2 D.-1A.5B.-5C.6D.-63.(2013•日照)计算-22+3的结果是()A.7 B.5 C.-1 D.-5 4.(2013•聊城)(-2)3的相反数是()A.-6 B.8 C.- 16D.165.(2013•菏泽)如果a的倒数是-1,那么a2013等于()A.1 B.-1 C.2013 D.-2013 【备考真题过关】一、选择题1.(2013•广州)比0大的数是()A.-1 B.-12C.0 D.12.(2013•重庆)在-2,0,1,-4这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A.-4 B.-2 C.0 D.1 3.(2013•天津)计算(-3)+(-9)的结果等于()A.12 B.-12 C.6 D.-6 4.(2013•河北)气温由-1℃上升2℃后是()A.-1℃B.1℃C.2℃D.3℃5.(2013•自贡)与-3的差为0的数是()A.3 B.-3 C.13D.-136.(2013•温州)计算:(-2)×3的结果是()A.-6 B.-1 C.1 D.6 7.(2013•厦门)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1+2=1 B.-1-1=0 C.(-1)2=-1 D.-12=1 8.(2013•南京)计算:12-7×(-4)+8÷(-2)的结果是()A.-1 B.1 C.D.710.(2013•南京)设边长为3的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a.下列关于a的四种说法:①a是无理数;②a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③3<a<4;④a是18的算术平方根.其中,所有正确说法的序号是()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二、填空题...20.(2013•天河区一模)我们常用的数是十进制数,计算机程序使用的是二进制数(只有数码0和1),它们两者之间可以互相换算,如将(101)2,(1011)2换算成十进制数应为:(101)2=1×22+0×21+1×20=4+0+1=5;(1011)2=1×23+0×22+1×21+1×20=11按此方式,将二进制(1101)2换算成十进制数的结果是13.三、解答题。
2013-2014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学生版第十七讲 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

第十七讲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基础知识回顾】三角形的概念:1、由直线上的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2、三角形的基本元素:三角形有条边个顶点个内角二、三角形的分类:按边可分为三角形和三角形,按角可分为三角形三角形三角形【名师提醒:等边三角形属于特殊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又称为三角形】三、三角形的性质: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任意一个外角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任意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第三边3、三角形具有性【名师提醒:1、三角形的外角是指三角形一边和另一边的组成的角,三角形有个外角,三角形的外角和是,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是确定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和判断线段间不等关系的主要依据】四、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1、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部且交于一点,这点是三角形的心它到得距离相等2、中线:三角形的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部,且交于一点3、高线:不同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位置不同,锐角三角形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有一条高线在部,另外两条和重合,钝角三角形有一条高线在三角形部,另外两条在三角形部4、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任意两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名师提醒: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中位线都是且都有条】五、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1、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2、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分别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线段(角平分线、中线、高线)周长、面积分别对应【名师提醒: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证明线段、角等之间数量关系的最主要依据】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一般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方法:①边角边,简记为②角边角:简记为③角角边:简记为④边边边:简记为2、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除可用一般三角形全等判定的所有方法以外,还可以用来判定【名师提醒:1、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条件中,必须至少有一组对应相等,用SAS判定全等,切记角为两边的2、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条件要特别注意对应两个字】【重点考点例析】考点一:三角形三边关系例1 (2013•温州)下列各组数可能是一个三角形的边长的是()A.1,2,4 B.4,5,9 C.4,6,8 D.5,5,1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只要满足两短边的和大于最长的边,就可以构成三角形.对应训练1.(2013•长沙)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4,则第三边长可能是()A.2 B.4 C.6 D.8考点二:三角形内角、外角的应用例2 (2013•湘西州)如图,一副分别含有30°和45°角的两个直角三角板,拼成如下图形,其中∠C=90°,∠B=45°,∠E=30°,则∠BFD的度数是()A.15°B.25°C.30°D.10°鄂州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知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之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对应训练2.(2013•鄂州)一副三角板有两个直角三角形,如图叠放在一起,则∠α的度数是()A.165°B.120°C.150°D.135°考点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例3 (2013•天门)如图,已知△ABC≌△ADE,AB与ED交于点M,BC与ED,AD分别交于点F,N.请写出图中两对全等三角形(△ABC≌△ADE除外),并选择其中的一对加以证明.宜宾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例4 (2013•宜宾)如图:已知D、E分别在AB、AC上,AB=AC,∠B=∠C,求证:BE=CD.点评: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常常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来解决线段或角相等的问题,在证明三角形全等时,要注意公共角及公共边,对顶角等隐含条件的运用.对应训练3.(2013•荆州)如图,△ABC与△CDE均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D在AB 上,连结BE.请找出一对全等三角形,并说明理由.4.(2013•十堰)如图,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BD=CE.求证:AD=AE.考点四:全等三角形开放性问题例5 (2013•云南)如图,点B在AE上,点D在AC上,AB=AD.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ABC≌△ADE(只能添加一个).(1)你添加的条件是.(2)添加条件后,请说明△ABC≌△ADE的理由.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开放型题目,根据不同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可以选择添加的条件也不相同.对应训练5.(2013•昭通)如图,AF=DC,BC∥EF,只需补充一个条件,就得△ABC≌△DEF.【聚焦山东中考】(2013•威海)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摆放,点C在EF上,AC经过点D.已知∠A=∠EDF=90°,1.AB=AC.∠E=30°,∠BCE=40°,则∠CDF= .1.25°2.(2013•聊城)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90°,BC=CD,CE⊥AD,垂足为E,求证:AE=CE.3.(2013•菏泽)如图,在△ABC中,AB=CB,∠ABC=90°,D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BC边上,且BE=BD,连结AE、DE、DC.(1)求证:△ABE≌△CBD;(2)若∠CAE=30°,求∠BDC的度数.4.(2013•临沂)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的中点,过点A作BC的平行线交BE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CF.(1)求证:AF=DC;(2)若AB⊥AC,试判断四边形ADC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5.(2013•东营)(1)如图(1),已知:在△ABC中,∠BAC=90°,AB=AC,直线m经过点A,BD⊥直线m,CE⊥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E.证明:DE=BD+CE.(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并且有∠BDA=∠AEC=∠BAC=α,其中α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DE=BD+CE是否成立?如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拓展与应用:如图(3),D、E是D、A、E三点所在直线m上的两动点(D、A、E三点互不重合),点F为∠BAC平分线上的一点,且△ABF和△ACF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BD、CE,若∠BDA=∠AEC=∠BAC,试判断△DEF的形状.6.(2013•烟台)已知,点P是直角三角形ABC斜边AB上一动点(不与A,B重合),分别过A,B向直线CP作垂线,垂足分别为E,F,Q为斜边AB的中点.(1)如图1,当点P与点Q重合时,AE与BF的位置关系是,QE与QF 的数量关系式;(2)如图2,当点P在线段AB上不与点Q重合时,试判断QE与QF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3)如图3,当点P在线段BA(或AB)的延长线上时,此时(2)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请画出图形并给予证明.【备考真题过关】一、选择题1.(2013•泉州)在△ABC中,∠A=20°,∠B=60°,则△ABC的形状是()A.等边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2.(2013•宜昌)下列每组数分别表示三根木棒的长度,将它们首尾连接后,能摆成三角形的一组是()A.1,2,6 B.2,2,4 C.1,2,3 D.2,3,4 3.(2013•衡阳)如图,∠1=100°,∠C=70°,则∠A的大小是()A.10°B.20°C.30°D.80°4.(2013•河北)如图1,M是铁丝AD的中点,将该铁丝首尾相接折成△ABC,且∠B=30°,∠C=100°,如图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点M在AB上B.点M在BC的中点处C.点M在BC上,且距点B较近,距点C较远D.点M在BC上,且距点C较近,距点B较远衡阳5.(2013•铁岭)如图,在△ABC和△DEC中,已知AB=DE,还需添加两个条件才能使△ABC ≌△DEC,不能添加的一组条件是()A.BC=EC,∠B=∠E B.BC=EC,AC=DCC.BC=DC,∠A=∠D D.∠B=∠E,∠A=∠D邵阳6.(2013•台州)已知△A1B1C1△A2B2C2的周长相等,现有两个判断:①若A1B1=A2B2,A1C1=A2C2,则△A1B1C1≌△A2B2C2;②若∠A1=∠A2,∠B1=∠B2,则△A1B1C1≌△A2B2C2,对于上述的两个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正确,②错误B.①错误,②正确C.①,②都错误D.①,②都正确7.(2013•邵阳)如图所示,点E是矩形ABCD的边AD延长线上的一点,且AD=DE,连结BE 交CD于点O,连结AO,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AOB≌△BOC B.△BOC≌△EOD C.△AOD≌△EOD D.△AOD≌△BOC8.(2013•河北)一个正方形和两个等边三角形的位置如图所示,若∠3=50°,则∠1+∠2=()A.90°B.100°C.130°D.180°陕西9.(2013•陕西)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CB=CD,若连接AC、BD相交于点O,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A.1对B.2对C.3对D.4对二、填空题10.(2013•黔东南州)在△ABC中,三个内角∠A、∠B、∠C满足∠B-∠A=∠C-∠B,则∠B= 度.≌△DEF,还需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柳州13.(2013•郴州)如图,点D、E分别在线段AB,AC上,AE=AD,不添加新的线段和字母,要使△ABE≌△ACD,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是(只写一个条件即可).达州14.(2013•达州)如图,在△ABC中,∠A=m°,∠ABC和∠ACD的平分线交于点A1,得∠A1;∠A1BC和∠A1CD的平分线交于点A2,得∠A2;…∠A2012BC和∠A2012CD的平分线交于点A2013,则∠A2013= 度.三、解答题15.(2013•玉林)如图,AB=AE,∠1=∠2,∠C=∠D.求证:△ABC≌△AED.16.(2013•湛江)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FB=CE,AB∥ED,AC∥FD,求证:AC=DF.17.(2013•佛山)课本指出:公认的真命题称为公理,除了公理外,其他的真命题(如推论、定理等)的正确性都需要通过推理的方法证实.(1)叙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中的推论AAS;(2)证明推论AAS.要求:叙述推论用文字表达;用图形中的符号表达已知、求证,并证明,证明对各步骤要注明依据.18.(2013•随州)如图,点F、B、E、C在同一直线上,并且BF=CE,∠ABC=∠DEF.能否由上面的已知条件证明△ABC≌△DEF?如果能,请给出证明;如果不能,请从下列三个条件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条件,添加到已知条件中,使△ABC≌△DEF,并给出证明.提供的三个条件是:①AB=DE;②AC=DF;③AC∥DF.19.(2013•内江)已知,如图,△ABC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D=∠DCE=90°,D 为AB边上一点.求证:BD=AE.20.(2013•舟山)如图,△ABC与△DCB中,AC与BD交于点E,且∠A=∠D,AB=DC.(1)求证:△ABE≌DCE;(2)当∠AEB=50°,求∠EBC的度数?21.(2013•荆门)如图1,在△ABC中,AB=AC,点D是BC的中点,点E在AD上.(1)求证:BE=CE;(2)如图2,若BE的延长线交AC于点F,且BF⊥AC,垂足为F,∠BAC=45°,原题设其它条件不变.求证:△AEF≌△BCF.。
2013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第30讲(30-30):概率(含详细参考答案)

2013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第三十讲概率【基础知识回顾】一、事件的分类:1、确定事件:在一定条件下,有些事件发生与否是可以事先这样的事件叫做确定事件,其中发生的事件叫做必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叫做事件2、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也可能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二、概率的概念:一般地,对于一个随机事件A我们把刻画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称为随机事件概发生的记作【名师提醒:1、概率从数上刻画了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2、若A为必然事件,则P1 A1 = 若A为不可能事件,则P1 A1 = 若A为随机事件,则< P1 A1< 】三、概率的计算:1、较简单问题情景下的概率:在一次试验中,有几种等可能的结果,事件A包含其中的几种结果,则事件A发生的概率P1 A1=1、两步或两步以上的实验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列举:例画等【名师提醒:当实验包含两步时,可采用列举或列表,当然也可以画树形图,当实验包含三步或三步以上时,一般用】法】四、用频率估计概率一般地,在大量重复实验中,如果事件A发生的频率mn会逐渐稳定在某个常数P附近,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P1 A1=【名师提醒:1、频率就等于概率,频率是通过多次得到的数据,而概率是在理论上出来的,只有当重复实验次数足够多时,可以用实验频率估计2、要估计池塘中鱼的数目,可以先从中拿出m条做标记而后放回,待重分混合后,再从中取出几条,若其中有标记的有a条,则可估计池塘中鱼的数目为】【典型例题解析】考点一:生活中的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例1 (2012•资阳)下列事件为必然事件的是()A.小王参加本次数学考试,成绩是150分B.某射击运动员射靶一次,正中靶心C.打开电视机,CCTV第一套节目正在播放新闻D.口袋中装有2个红球和1个白球,从中摸出2个球,其中必有红球考点:随机事件.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事件的分类的定义及分类对四个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解答:解:A、小王参加本次数学考试,成绩是150分是随机事件,故本选项错误;B、某射击运动员射靶一次,正中靶心是随机事件,故本选项错误;C、打开电视机,CCTV第一套节目正在播放新闻是随机事件,故本选项错误.D、口袋中装有2个红球和1个白球,从中摸出2个球,其中必有红球是必然事件,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随机事件,即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对应训练1.(2012•孝感)下列事件中,属于随机事件的是()A.通常水加热到100℃时沸腾B.测量孝感某天的最低气温,结果为-150℃C.一个袋中装有5个黑球,从中摸出一个是黑球D.篮球队员在罚球线上投篮一次,未投中考点:随机事件.分析:随机事件就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依据定义即可求解.解答:解:A、C一定正确,是必然事件;B是不可能事件,D、篮球队员在罚球线上投篮未中属于随机事件.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随机事件,解决本题需要正确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关键是理解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考点二:概率的计算()例2 (2012•永州)如图,有四张背面相同的纸牌A、B、C、D,其正面分别画有正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和正五边形.小明将这四张纸牌背面朝上洗匀后随机摸出一张,则摸出的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概率是.考点:概率公式;中心对称图形.分析:根据概率的求法,找准两点:①全部情况的总数;②符合条件的情况数目;二者的比值就是其发生的概率.解答:解:共有4张牌,正面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情况有2种,即B、C,所以摸出的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的纸牌的概率是:21 42 .故答案:12.点评:此题考查概率的求法:如果一个事件有n种可能,而且这些事件的可能性相同,其中事件A出现m种结果,那么事件A的概率P(A)=mn.例4 (2012•遵义)如图,4张背面完全相同的纸牌(用①、②、③、④表示),在纸牌的正面分别写有四个不同的条件,小明将这4张纸牌背面朝上洗匀后,先随机摸出一张(不放回),再随机摸出一张.(1)用树状图(或列表法)表示两次摸牌出现的所有可能结果;(2)以两次摸出牌上的结果为条件,求能判断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概率.考点:列表法与树状图法;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分析:(1)首先根据题意画出树状图,然后由树状图求得所有等可能的结果;(2)由(1)求得能判断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情况,利用概率公式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1)画树状图得:则共有12种等可能的结果;(2)∵能判断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有:①②,①③,②①,②④,③①,③④,④②,④③共8种情况,∴能判断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概率为:82 123.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概率的知识.注意树状图法与列表法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列表法适合于两步完成的事件;树状图法适合两步或两步以上完成的事件;注意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对应训练2.(2012•新疆)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有如图所示的A,B两点,在格点上任意放置点C,恰好能使得△ABC的面积为1的概率为()A.316B.38C.14D.516考点:概率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分析:按照题意分别找出点C所在的位置:当点C与点A在同一条直线上时,AC边上的高为1,AC=2,符合条件的点C有2个;当点C与点B在同一条直线上时,BC边上的高为1,BC=2,符合条件的点C有2个,再根据概率公式求出概率即可.解答:解:可以找到4个恰好能使△ABC的面积为1的点,则概率为:4÷16=14.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概率公式,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恰好能使△ABC的面积为1的点.3.(2012•山西)小江玩投掷飞镖的游戏,他设计了一个如图所示的靶子,点E、F分别是矩形ABCD的两边AD、BC上的点,EF∥AB,点M、N是EF上任意两点,则投掷一次,飞镖落在阴影部分的概率是()A.13B.23C.12D.34考点:几何概率.分析:将图形分为四边形ABFE和四边形DCFE两部分,可得四边形ABFE内阴影部分是四边形ABFE面积的一半,四边形DCFE内阴影部分是四边形DCFE面积的一半,从而可得飞镖落在阴影部分的概率.解答:解:∵四边形ABFE内阴影部分面积=12×四边形ABFE面积,四边形DCFE内阴影部分面积=12×四边形DCFE面积,∴阴影部分的面积=12×矩形ABCD的面积,∴飞镖落在阴影部分的概率是12.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同学的看图能力以及概率计算公式,从图中找到题目中所要求的信息.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相应的面积与总面积之比.4.(2012•镇江)学校举办“大爱镇江”征文活动,小明为此次活动设计了一个以三座山为背景的图标(如图),现用红、黄两种颜色对图标中的A、B、C三块三角形区域分别涂色,一块区域只涂一种颜色.(1)请用树状图列出所有涂色的可能结果;(2)求这三块三角形区域中所涂颜色是“两块黄色、一块红色”的概率.考点:列表法与树状图法.专题:图表型.分析:(1)根据树状图的画法画出即可;(2)根据树状图求出所有可能的情况数,以及恰好是“两块黄色、一块红色”的情况数,然后根据概率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1)画树状图法如下:所有可能为:(黄,黄,黄),(黄,黄,红),(黄,红,黄),(黄,红,红),(红,黄,黄),(红,黄,红),(红,红,黄),(红,红,红);(2)从树状图看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共有8种,恰好“两块黄色、一块红色”的结果有3种,所以这个事件的概率是38.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求概率.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考点三:用频率估计概率例5 (2012•宿迁)绿豆在相同条件下的发芽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每批粒数n 100 300 400 600 1000 2000 3000 发芽的粒数m 96 282 382 570 948 1912 2850发芽的频数mn0.960 0.940 0.955 0.950 0.948 0.956 0.950则绿豆发芽的概率估计值是()A.0.96 B.0.95 C.0.94 D.0.90考点:利用频率估计概率.分析:本题考查了绿豆种子发芽的概率的求法.对于不同批次的绿豆种子的发芽率往往误差会比较大,为了减少误差,我们经常采用多批次计算求平均数的方法.解答:解:x=(0.960+0.940+0.955+0.950+0.948+0.956+0.950)÷7≈0.95,当n足够大时,发芽的频率逐渐稳定于0.95,故用频率估计概率,绿豆发芽的概率估计值是0.95.故选B.点评:考查利用频率估计概率,大量反复试验下频率稳定值即概率.用到的知识点为:频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对应训练5.(2012•大连)如表记录了一名球员在罚球线上投篮的结果.那么,这名球员投篮一次,投中的概率约为(精确到0.1).投篮次数(n)50 100 150 200 250 300 500投中次数(m)28 60 78 104 123 152 251投中频率(m/n)0.56 0.60 0.52 0.52 0.49 0.51 0.50考点:利用频率估计概率.专题:图表型.分析:计算出所有投篮的次数,再计算出总的命中数,继而可估计出这名球员投篮一次,投中的概率.解答:解:由题意得,这名球员投篮的次数为1550次,投中的次数为796,故这名球员投篮一次,投中的概率约为:7961550≈0.5.故答案为:0.5.点评:此题考查了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知识,注意这种概率的得出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不能单纯的依靠几次决定.考点四:概率的应用(游戏的)例6 (2012•黄冈)在一个口袋中有4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把它们分别标上1、2、3、4.小明先随机地摸出一个小球,小强再随机的摸出一个小球.记小明摸出球的标号为x,小强摸出的球标号为y.小明和小强在此基础上共同协商一个游戏规则:当x>y时小明获胜,否则小强获胜.①若小明摸出的球不放回,求小明获胜的概率.②若小明摸出的球放回后小强再随机摸球,问他们制定的游戏规则公平吗?请说明理由.考点:游戏公平性;列表法与树状图法.分析:(1)首先根据题意画出树状图,由树状图求得所有等可能的结果与小明获胜的情况,继而利用概率公式即可求得答案,注意此题属于不放回实验;(2)首先根据题意画出树状图,由树状图求得所有等可能的结果与小明、小强获胜的情况,继而利用概率公式求得其概率,比较概率,则可得到他们制定的游戏规则是否公平,注意此题属于放回实验.解答:解:①画树状图得:∵共有12种等可能的结果,小明获胜的有(2,1),(3,1),(3,2),(4,1),(4,2),(4,3)共6种情况,∴小明获胜的概率为:61 122=;(2)画树状图得:∵共有16种等可能的结果,小明获胜的有(2,1),(3,1),(3,2),(4,1),(4,2),(4,3)共6种情况,∴P(小明获胜)=63 168=,P(小强获胜)=58,∵P(小明获胜)≠P(小强获胜),∴他们制定的游戏规则不公平.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游戏公平性的判断.判断游戏公平性就要计算每个事件的概率,概率相等就公平,否则就不公平.对应训练6.(2012•衡阳)在一个不透明的口袋里装有分别标有数字1,2,3,4四个小球,除数字不同外,小球没有任何区别,每次实验先搅拌均匀.(1)若从中任取一球,球上的数字为偶数的概率为多少?(2)若从中任取一球(不放回),再从中任取一球,请用画树状图或列表格的方法求出两个球上的数字之和为偶数的概率.(3)若设计一种游戏方案:从中任取两球,两个球上的数字之差的绝对值为1为甲胜,否则为乙胜,请问这种游戏方案设计对甲、乙双方公平吗?说明理由.考点:游戏公平性;概率公式;列表法与树状图法.分析:(1)由不透明的口袋里装有分别标有数字1,2,3,4四个小球,球上的数字为偶数的是2与4,利用概率公式即可求得答案;(2)首先画出树状图,然后由树状图求得所有等可能的结果与两个球上的数字之和为偶数的情况,利用概率公式即可求得答案;(3)分别求得甲胜与乙胜的概率,比较概率,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不透明的口袋里装有分别标有数字1,2,3,4四个小球,球上的数字为偶数的是2与4,∴从中任取一球,球上的数字为偶数的概率为:21 42 =;(2)画树状图得:∵共有12种等可能的结果,两个球上的数字之和为偶数的有(1,3),(2,4),(3,1),(4,2)共4种情况,∴两个球上的数字之和为偶数的概率为:41 123=;(3)∵两个球上的数字之差的绝对值为1的有(1,2),(2,3),(2,1),(3,2),(3,4),(4,3)共6种情况,∴P(甲胜)=12,P(乙胜)=12,∴P(甲胜)=P(乙胜),∴这种游戏方案设计对甲、乙双方公平.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游戏公平性的判断.判断游戏公平性就要计算每个事件的概率,概率相等就公平,否则就不公平.【聚焦山东中考】1.(2012•聊城)“抛一枚均匀硬币,落地后正面朝上”这一事件是()A.必然事件B.随机事件C.确定事件D.不可能事件考点:随机事件.分析:根据随机事件的定义,随机事件就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即可判断.解答:解:抛1枚均匀硬币,落地后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故抛1枚均匀硬币,落地后正面朝上是随机事件.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随机事件概念的理解,解决此类问题,要学会关注身边的事物,并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看待、解决问题,比较简单.2.(2012•济南)下列事件中必然事件的是()A.任意买一张电影票,座位号是偶数B.正常情况下,将水加热到100℃时水会沸腾C.三角形的内角和是360°D.打开电视机,正在播动画片考点:随机事件.分析:根据必然事件的定义就是一定发生的事件,即可作出判断.解答:解:A、是随机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故选项错误;B、必然事件,故选项正确;C、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件,故选项错误;D、是随机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考查了随机事件,解决本题需要正确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必然事件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发生的事件.不可能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发生的事件.不确定事件即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3.(2012•枣庄)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中装有8个白球,若干个黄球,它们除颜色不同外,其余均相同,若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为白球的概率是23,则黄球的个数为()A.16 B.12 C.8 D.4 考点:概率公式.分析:首先设黄球的个数为x个,根据题意,利用概率公式即可得方程:8283x=-,解此方程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设黄球的个数为x个,根据题意得:82 83x=-,解得:x=4.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概率公式的应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方程思想的应用,注意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4.(2012•泰安)从下列四张卡片中任取一张,卡片上的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概率是()A.0 B.34C.12D.14考点:概率公式;中心对称图形.分析:先判断图中中心对称图形的个数,再根据概率公式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在这一组图形中,中心对称图形只有最后一个,∴卡片上的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概率是14.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概率公式及中心对称图形,如果一个事件有n种可能,而且这些事件的可能性相同,其中事件A出现m种结果,那么事件A的概率P(A)=mn.5.(2012•临沂)在四张完全相同的卡片上,分别画有圆、菱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现从中随机抽取一张,卡片上的图形恰好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概率是()A.14B.12C.34D.1考点:概率公式;中心对称图形.分析:确定既是中心对称的有几个图形,除以4即可求解.解答:解:∵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圆、菱形,所以从中随机抽取一张,卡片上的图形恰好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概率是21 42 =;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概率公式,概率等于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关键是能够找出中心对称图形.7.(2012•济南)暑假即将来临,小明和小亮每人要从甲、乙、丙三个社区中随机选取一个社区参加综合实践活动,那么小明和小亮选到同一社区参加实践活动的概率为()A.12B.13C.16D.19考点:列表法与树状图法.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画出树状图,然后由树状图求得所有等可能的结果与小明和小亮选到同一社区参加实践活动的情况,再利用概率公式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画树状图得:∵共有9种等可能的结果,小明和小亮选到同一社区参加实践活动的有3种情况,∴小明和小亮选到同一社区参加实践活动的概率为:31 93 =.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概率.注意树状图法与列表法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列表法适合于两步完成的事件;树状图法适合两步或两步以上完成的事件;注意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8.(2012•泰安)一个不透明的布袋中有分别标着数字1,2,3,4的四个乒乓球,现从袋中随机摸出两个乒乓球,则这两个乒乓球上的数字之和大于5的概率为()A.16B.13C.12D.23考点:列表法与树状图法.分析:首先根据题意列出表格,然后由表格求得所有等可能的与这两个乒乓球上的数字之和大于5的情况,然后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列表得:1 2 3 41 - 2+1=3 3+1=4 4+1=52 1+2=3 - 3+2=5 4+2=63 1+3=4 2+3=5 - 4+3=74 1+4=5 2+4=6 3+4=7 -∵共有12种等可能的结果,这两个乒乓球上的数字之和大于5的有4种情况,∴这两个乒乓球上的数字之和大于5的概率为:41 123.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列表法与树状图法求概率的知识.注意列表法与树状图法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列表法适合于两步完成的事件;树状图法适合两步或两步以上完成的事件;注意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9.(2012•青岛)用图中两个可自由转动的转盘做“配紫色”游戏:分别旋转两个转盘,若其中一个转出红色,另一个转出蓝色即可配成紫色.那么可配成紫色的概率是()A.14B.34C.13D.12考点:列表法与树状图法.分析:由于第二个转盘不等分,所以首先将第二个转盘中的蓝色部分等分成两部分,然后画树状图,由树状图求得所有等可能的结果与可配成紫色的情况,再利用概率公式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如图,将第二个转盘中的蓝色部分等分成两部分,画树状图得:∵共有6种等可能的结果,可配成紫色的有3种情况,∴可配成紫色的概率是:12.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概率的知识.注意所选每种情况必须均等,注意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10.(2012•东营)小英同时掷甲、乙两枚质地均匀的小立方体(立方体的每个面上分别标有数字1,2,3,4,5,6).记甲立方体朝上一面上的数字为x、乙立方体朝上一面朝上的数字为y,这样就确定点P的一个坐标(x,y),那么点P落在双曲线y= 6x上的概率为()A.118B.112C.19D.16考点:列表法与树状图法;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分析:首先根据题意列出表格,然后由表格求得所有等可能的结果与点P落在双曲线y= 6 x上的情况,再利用概率公式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列表得:甲乙1 2 3 4 5 61 (1,1)(1,2)(1,3)(1,4)(1,5)(1,6)2 (2,1)(2,2)(2,3)(2,4)(2,5)(2,6)3 (3,1)(3,2)(3,3)(3,4)(3,5)(3,6)4 (4,1)(4,2)(4,3)(4,4)(4,5)(4,6)5 (5,1)(5,2)(5,3)(5,4)(5,5)(5,6)6 (6,1)(6,2)(6,3)(6,4)(6,5)(6,6)∵∴一共有36种结果,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相同的,点P落在双曲线y=6x上的有(1,6),(2,3),(3,2),(6,1),∴点P落在双曲线y=6x上的概率为:41369.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概率.注意画树状图法与列表法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列表法适合于两步完成的事件;树状图法适合两步或两步以上完成的事件;注意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11.(2012•聊城)我市初中毕业男生体育测试项目有四项,其中“立定跳远”“1000米跑”“肺活量测试”为必测项目,另一项“引体向上”或“推铅球”中选一项测试.小亮、小明和大刚从“引体向上”或“推铅球”中选择同一个测试项目的概率是.考点:列表法与树状图法.分析:首先分别用A,B代表“引体向上”与“推铅球”,然后根据题意画树状图,继而求得所有等可能的结果与小亮、小明和大刚从“引体向上”或“推铅球”中选择同一个测试项目的情况,利用概率公式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分别用A,B代表“引体向上”与“推铅球”,画树状图得:∵共有8种等可能的结果,小亮、小明和大刚从“引体向上”或“推铅球”中选择同一个测试项目的有2种情况,∴小亮、小明和大刚从“引体向上”或“推铅球”中选择同一个测试项目的概率是:21 84 .故答案为:14.点评:此题考查了树状图法求概率的知识.注意树状图法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适合两步或两步以上完成的事件;注意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12.(2012•烟台)如图所示的圆面图案是用相同半径的圆与圆弧构成的.若向圆面投掷飞镖,则飞镖落在黑色区域的概率为.考点:几何概率.分析:计算出黑色区域的面积与整个图形面积的比,利用几何概率的计算方法解答即可.解答:解:∵黑色区域的面积占了整个图形面积的13,所以飞镖落在黑色区域的概率为13;故答案为:13.点评:此题考查了几何概率,一般地,对于古典概型,如果试验的基本事件为n,随机事件A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为m,我们就用来描述事件A出现的可能性大小,称它为事件A的概率,记作P(A),即有 P(A)=mn.13.(2012•菏泽)口袋内装有大小、质量和材质都相同的红色1号、红色2号、黄色1号、黄色2号、黄色3号的5个小球,从中摸出两球,这两球都是红色的概率是.考点:列表法与树状图法.分析:首先根据题意列出表格,然后根据表格求得所有等可能的情况与这两球都是红色的情况,利用概率公式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列表得:红1,黄3 红2,黄3 黄1,黄3 黄2,黄3 - 红1,黄2 红2,黄2 黄1,黄2 - 黄3,黄2 红1,黄1 红2,黄1 - 黄2,黄1 黄3,黄1 红1,红2 - 黄1,红2 黄2,红2 黄3,红2 - 红2,红1 黄1,红1 黄2,红1 黄3,红1 ∵共有20种等可能的结果,这两球都是红色的有2种情况,∴从中摸出两球,这两球都是红色的概率是:21 2010.故答案为:1 10.点评:此题考查了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概率.注意列表法与树状图法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列表法适合于两步完成的事件;树状图法适合两步或两步以上完成的事件,注意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14.(2012•烟台)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服务中心要在某校选拔一名志愿者.经笔试、面试,结果小明和小颖并列第一.评委会决定通过抓球来确定人选.抓球规则如下:在不透明的布袋里装有除颜色之外均相同的2个红球和1个绿球,小明先取出一个球,记住颜色后放回,然后小颖再取出一个球.若取出的球都是红球,则小明胜出;若取出的球是一红一绿,则小颖胜出.你认为这个规则对双方公平吗?请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的方法进行分析.考点:列表法与树状图法.分析:根据题意列表,再根据概率公式分别求出都是红球和一红一绿的概率,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根据题意,用A表示红球,B表示绿球,列表如下:由此可知,共有9种等可能的结果,其中,两红球及一红一绿各有4种结果,P(都是红球)=49,P(1红1绿球)=49,因此,这个规则对双方是公平的.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概率.列表法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适合于两步完成的事件;树状图法适合两步或两步以上完成的事件;解题时要注意此题是放回实验还是不放回实验.15.(2012•潍坊)田忌赛马的故事为我们熟知.小亮与小齐学习概率初步知识后设计了如下游戏:小亮手中有方块10、8、6三张扑克牌,小齐手中有方块9、7、5三张扑克牌.每人从各自手中取出一张牌进行比较,数字大的为本“局”获胜,每次取得牌不能放回.(1)若每人随机取手中的一张牌进行比赛,求小齐本“局”获胜的概率;(2)若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即胜2局或3局者为本次比赛获胜者.当小亮的三张牌出牌顺序为先出6,再出8,最后出10时,小齐随机出牌应对,求小齐本次比赛获胜的概率.。
2013届中考数学考点专项复习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本章小结小结1 本章概述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与平行.特别是垂直和平行关系是平面几何所要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这一章的内容是很重要的基本知识,是几何学习的重要阶段,要引起高度重视.教材在给出对顶角、邻补角、垂线、点到直线的距离等概念的基础上又给出了对顶角、邻补角的性质、垂线的基本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最后给出平移的概念、性质以及利用平移绘制图案.小结2 本章学习重难点【本章重点】了解对顶角、余角、补角的概念;掌握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掌握垂线、垂线段的概念;知道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以及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进一步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本章难点】掌握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利用平移进行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小结3 中考透视中考所考查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顶角、邻补角、垂线、点到直线的距离等概念的理解,对顶角、邻补角以及垂线性质的应用,包括实际应用.2.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含义,能由线找出角、由角说出线.3. 平行线的识别与特征,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 简单命题的证明.知识网络结构图专题总结及应用一、知识性专题专题1 有关基本图形的问题【专题解读】本章中主要考查数图形的个数问题,构造基本图形以及基本图形的组合,如平行线与角平分线的组合,平行线与平行线的组合等.例1 如图5-132所示,直线AB,CD,EF都经过点O,图中共有几对对顶角?分析数基本图形不能重复,不能遗漏.我们知道两条直线相交有两对对顶角,图中有3组两条直线相交,故对顶角有2×3=6(对).解:共有6对对顶角.【解题策略】数图形个数及书写时,应注意顺序性,这样不易例2 如图5-133所示,图中共有几对同旁内角?分析我们知道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共形成八个角,其中有两对同旁内角.图形中有两个“三线八角”,即CD,EF被GH所截,形成两对同旁内角,AB,EF被GH所截,又形成两对同旁内角,所以共有4对同旁内角.解:图中共有4对同旁内角.【解题策略】注意观察同旁内角的特点.例3 如图5-134所示,AB∥CD,P为AB,CD之间的一点,已知∠1=32°,∠2=25°,求∠BPC的度数.分析此图不是我们所学的“三线八角”的基本图形,需添加一些线(辅助线)把它们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基本图形.解:如图5-134所示,过点P作射线PN∥AB.因为AB∥CD(已知),所以PN∥CD(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所以∠4=∠2=2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因为PN∥AB(已知),所以∠3=∠1=3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所以∠BPC=∠3+∠4=32°+25°=57°.【解题策略】构造基本图形就是将残缺的基本图形补全.例4 如图5-135所示,已知AB∥CD,EF分别交AB,CD于G,H,GM,HN分别平分∠AGF,∠EHD.试说明GM∥HN.分析要说明GM∥HN,可说明∠1=∠2,而由GM,HN分别为∠AGF,∠EHD的平分线,可知∠1=12∠AGF,∠2=12∠EHD,又由AB∥CD,有∠AGF=∠EHD,故有∠1=∠2,从而结论成立.解:因为GM,HN分别平分∠AGF,∠EHD(已知),所以∠1=12∠AGF,∠2=12∠EHD(角平分线定义).又因为AB∥CD(已知),所以∠AGF=∠EH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所以∠1=∠2,所以GM∥HN(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解题策略】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判定以及角平分线的综合应用.例5 如图5-136所示,已知AB∥CD,BC∥DE.试说明∠B=∠D.分析条件为直线平行,故可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说明.解:因为AB∥CD(已知),所以∠B=∠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因为BC∥DE(已知),所以∠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解题策略】此题重点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的应用.例6 如图5-137所示,已知AB∥CD,G为AB上任一点,GE,GF分别交CD于E,F.试说明∠1+∠2+∠3=180°.分析要说明180°问题,想到了“平角”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这两个知识点,故可用它们解决问题.解:因为AB∥CD(已知),所以∠4=∠2,∠3=∠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因为∠4+∠1+∠5=180°(平角定义),所以∠2+∠1+∠3=180°(等量代换).【解题策略】此题把说明∠2+∠1+∠3=180°转化为说明∠1+∠5+∠4=180°,应用等量代换解决了问题.例7 如图5-138所示,AB,DC相交于点O,OE,OF分别平分∠AOC,∠BOC.试说明OE⊥OF解:因为OE,OF分别平分∠AOC与∠BOC(已知),所以∠1=12∠AOC,∠2=12∠BOC(角平分线定义).所以∠1+∠2=12∠AOC+12∠BOC=12(∠AOC+∠BOC).又因为∠AOC+∠BOC=180°(邻补角定义),所以∠1+∠2=12×180°=90°,所以OE⊥OF(垂直定义).【解题策略】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将∠1和∠2分别转化为12∠AOC和12∠BOC是解此题的关键.例8 如图5-139所示,已知AB∥CD,∠CED=90°.试说明∠1+∠2=90°.解:因为AB∥CD(已知),所以∠3=∠1,∠4=∠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因为∠3+∠4+∠CED=180°(平角定义),∠CED=90°(已知),所以∠3+∠4=90°,所以∠1+∠2=90°(等量代换).【解题策略】根据两直线平行分别将∠1和∠2转化为∠3和∠4,再根据平角定义由∠3+∠4+∠CED=180°和已知∠CED=90°可说明∠1+∠2=90°.例9 如图5-140所示,在三角形ABC中,CD⊥AB于D,FG⊥AB于G,ED∥BC.试说明∠1=∠2.解:因为CD⊥AB,FG⊥AB(已知),所以∠CDB=∠FGB=90°(垂直定义),所以∠2=∠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因为DE∥BC(已知),所以∠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所以∠1=∠2(等量代换).【解题策略】多次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说明∠1,∠2,∠3的关系.二、规律方法专题专题2 基本命题的计算与证明【专题解读】基本命题的计算与证明涉及的题型有(1)有关角的计算;(2)有关角相等的判定;(3)判定平行问题;(4)判定垂直问题;(5)判定共线问题.例10 如图5-141所示,已知∠4=70°,∠3=110°,∠1=46°,求∠2的度数.分析由∠3+∠4=180°,知AB∥CD,故∠2=180°-∠1.解:因为∠4=70°,∠3=110°(已知),所以∠4+∠3=180°,所以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所以∠2=180°-∠1=180°-46°=13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解题策略】此题考查由同旁内角互补判定两直线平行,由两直线平行可行同旁内角互补,从而计算相关的角.例11 如图5-142所示,AB∥CD,EB∥DF.试说明∠1=∠2.解:因为AB∥CD(已知),所以∠1+∠3=∠2+∠4(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因为EB∥DF(已知),所以∠3=∠4(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所以∠1=∠2(等式性质).【解题策略】判定角相等的方法有:(1)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2)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3)对顶角相等;(4)角平分线定义;(5)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6)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例12 如图5-143所示,DF∥AC,∠1=∠2.试说明DE=AB.分析要说明DE∥AB,可说明∠1=∠A,而由DF∥AC,有∠2=∠A.又因为∠1=∠2,故有∠1=∠A,从而得出结论.解:因为DF∥AC(已知),所以∠2=∠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因为∠1=∠2(已知),所以∠1=∠A(等量代换),所以DE∥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解题策略】判定平行的方法有:(1)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5)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例13 如图5-144所示,∠1=∠2,CD∥EF.试说明EF⊥AB.分析要说明EF⊥AB,可说明∠2=90°,而由CD∥EF,可得∠1+∠2=180°,又∠1=∠2,所以有∠1=∠2=90°,从而得出结论.解:因为CD∥EF(已知),所以∠1+∠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又因为∠1=∠2(已知),所以∠1=∠2=90°,所以EF⊥AB(垂直定义).【解题策略】判定垂直的方法有:(1)说明两条相交线的一个交角为90°;(2)说明邻补角相等;(3)垂直于平行线中的一条,也必垂直于另一条.例14 如图5-145所示,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AOC,OF平分∠BOD.试说明E,O,F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分析要说明E,O,F三点共线,只需说明∠EOF=180°.解:因为AB,CD相交于点O(已知),所以∠AOC=∠BOD(对顶角相等).因为OE,OF分别平分∠AOC与∠BOD(已知),∠AOC,所以∠1=12∠2=1∠BOD(角平分线定义),2所以∠1=∠2(等量代换).因为∠1+∠EOD=180°(邻补角定义),所以∠2+∠EOD=180°(等量代换),即∠EOF为平角,所以E,O,F三点共线.【解题策略】判定三点共线问题的方法有:(1)构成平角;(2)利用平行公理说明;(3)利用垂线的性质说明.三、思想方法专题专题3 转化思想【专题解读】在计算过程中,我们总是想办法将未知的转化为已知的.例15 如图5-146所示,直线AB,CD相交于点O,OD平分∠AOE,且∠COA:∠AOD=7:2,求∠BOE的度数.分析欲求∠BOE,因为∠BOE与∠AOE互为邻补角,所以可先求∠AOE,而∠AOE=2∠AOD,所以只需求∠AOD即可,由已知条件可求得∠AOD.解:∵∠COA+∠AOD=180°,∠COA:∠AOD=7:2,∴∠COA=79×180°=140°,∠AOD=29×180°=40°.∵OD平分∠AOE,∴∠AOE=2∠AOD=2×40°=80°,∴∠BOE=180°-∠AOE=180°-80°=100°.【解题策略】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和为180°、对顶角相等是在有关求角的大小的问题中常用的两个等量关系,要注意发现图形中的这两种角,它们常隐藏在直线条件的背后.2011中考真题相交线与平行线精选一、选择题1.(2011云南保山2,3分)如图,l1∥l2,∠1=120°,则∠2=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邻补角。
中考数学【锐角三角函数】考点专项复习教案(含例题、习题、答案)

8.
cos 60°= 1 ,tan 30°=
2
,∴cos 60°-tan 30°≠0,
∴(cos 60°-tan 30°)0=1, 解:原式= 例7 分析
2 +1
3
十+2
2 =3 2 +1.
1 32
1 计算 2
-(π -3.14)0-|1-tan 60°|-
3. 3 +1+ 3 +2=10.
第二十八章
本章小结 小结 1 本章概述
锐角三角函数
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它们既是相似三角形及函数的继 续,也是继续学习三角形的基础.本章知识首先从工作和生活中经常 遇到的问题人手, 研究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锐角三角函数等知识, 进而学习解直角三角形,进一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只有掌握 锐角三角函数和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才能继续学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和解斜三角形等知识, 同时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有利于培养数形结合 思想,应牢固掌握. 小结 2 本章学习重难点 【本章重点】 通过实例认识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即锐角三 角函数(sin A,cos A,tan A),知道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 值,会运用三角函数知识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章难点】 综合运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边关系、边角关系来解 决实际问题. 【学习本章应注意的问题】 在本章的学习中,应正确掌握四种三角函数的定义,熟记特殊角 的三角函数值,要善于运用方程思想求直角三角形的某些未知元素, 会运用转化思想通过添加辅助线把不规则的图形转化为规则的图形 来求解, 会用数学建模思想和转化思想把一些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 型,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tan 60°=
解:原式=8-1-
专题 3 锐角三角函数与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专题解读】 锐角三角函数常与其他知识综合起来运用,考查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 8 如图 28-124 所示,在△ABC 中,AD 是 BC 边上的高,E 为 AC 边的中点,BC=14,AD=12,sin B =4.
2013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第1讲:实数(含答案)

2013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第一讲 实数【基础知识回顾】 一、实数的分类:1、按实数的定义分类: 实数2、按实数的正负分类:实数【名师提醒:1、正确理解实数的分类。
如:2π是 数,不是 数,722是 数,不是 数。
2、0既不是 数,也不是 数,但它是自然数】 二、实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数轴:规定了 、 、 的直线叫做数轴, 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数轴的作用有 、 、 等。
2、相反数:只有 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a 的相反数是 ,0的相反数是 ,a 、b 互为相反数⇔3、倒数:实数a 的倒数是 , 没有倒数,a 、b 互为倒数⇔4、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离开 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正无理数无理数 负分数 _ 零 正整数 整数 有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有理数负零正无理数正实数实数(a >0)(a <0)0 (a =0)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数因为绝对值表示的是距离,所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 数,我们学过的非负数有三个: 、 、 。
【名师提醒:a +b 的相反数是 ,a -b 的相反数是 ,0是唯一一个没有倒数的数,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是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 ,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 】三、科学记数法、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1、科学记数法:把一个较大或较小的数写成 的形式叫做科学记数法。
其中a 的取值范围是 。
2、近似数和有效数字:一般的,将一个数四舍五入后的到的数称为这个数的近似数,这时,从 数字起到近似数的最后一位止,中间所有的数字都叫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名师提醒:1、科学记数法不仅可以表示较大的数,也可以表示较小的数,其中a 的取值范围一样,n 的取值不同,当表示较大数时,n 的值是原整数数位减一,表示较小的数时,n 是负整数,它的绝对值等于原数中左起第一个非零数字前零的个数(含整数数位上的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有理数本章小结小结1 本章概述本章的知识要点主要包括有理数的意义和有理数的运算两部分内容,其课标要求是: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灵活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并能按要求取近似数.小结2 本章学习重难点本章的重点是:有理数的意义及运算;本章的难点是:负数概念的建立以及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学好本章的关键是能够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正确进行运算,并且能够掌握好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及符号的确定.小结3 本章学法点津1.学习本章知识要注重从算术到代数的过渡,要克服学习小学数学时的思维局限性,考虑问题时不能忽略负数的可能性.2.注重学习方法的更新和能力的提升.学习中要多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探究反思、归纳总结,从而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3.注重数学思想的运用.掌握数形结合、分类、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是学好数学的重要保障.知识网络结构图重点题型总结及应用题型一绝对值理解绝对值的意义及性质是难点,由于|a|表示的是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因此|a|≥0.可运用|a|的非负性进行求解或判断某些字母的取值.例1 如果a与3互为相反数,那么|a +2|等于( )A.5 B.1 C.-1 D.-5解析:a与3互为相反数,则a=-3,所以|a+2|=|-3+2|=|-1|=1.答案:B例2 若(a-1)2+|b+2|=0,则a+ b= .解析:由于(a-1)2≥0,|b+2|≥0,又(a-1)2与|b+2|互为相反数,因此 (a-1)2=0且|b+2|=0,则a=1,b=-2,所以a +b=-1.答案:-1规律若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这几个数分别为0.题型二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的运算包括加减法、乘除法及乘方,是初中数学运算的基础.要熟记法则,灵活运算,进行混合运算时,还要注意运算顺序及运算律的应用.例3 (-1)2 011的相反数是( )A .1B .-1C .2 011D .-2 011解析:由于指数2 011为奇数,所以(-1)2 011=-1,其相反数为1. 答案:A例4 计算:(1)2⎛⎫⎛⎫⎛⎫-⨯+⨯÷ ⎪ ⎪ ⎪⎝⎭⎝⎭⎝⎭1211(-8)-9-1452; (2)⎡⎤⎛⎫⎡⎤--⨯⨯ ⎪⎢⎥⎣⎦⎝⎭⎣⎦21110.52-(-3)3. 解:(1)2⎛⎫⎛⎫⎛⎫-⨯+⨯÷ ⎪ ⎪ ⎪⎝⎭⎝⎭⎝⎭1211(-8)-9-1452 2⎛⎫⎛⎫=-⨯⨯÷ ⎪ ⎪⎝⎭⎝⎭523(-8)-9-452 =4-9×49=4-4=0. (2)⎡⎤⎛⎫⎡⎤--⨯⨯ ⎪⎢⎥⎣⎦⎝⎭⎣⎦21110.52-(-3)3 =⎡⎤⎛⎫--⨯ ⎪⎢⎥⎝⎭⎣⎦111(2-9)6 =⎛⎫⨯ ⎪⎝⎭51-(-7)6 =.⨯17(-7)=-66题型三 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过程运用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把某些具有相同属性的数(如正数、负数、分数中的分母具有倍数关系、相反数等)分别结合在一起相加,可以简化运算过程.例5 计算下列各题.(1)21-49.5+10.2-2-3.5+19; (2)⎛⎫⎛⎫---++-- ⎪ ⎪⎝⎭⎝⎭1137222323483; (3)2⎛⎫⎛⎫⎛⎫÷-++-⨯ ⎪ ⎪ ⎪⎝⎭⎝⎭⎝⎭311113*********-42434(-0.2); (4)32323⎛⎫⎛⎫⎛⎫⎛⎫⎛⎫-⨯--⨯⨯-+⨯- ⎪ ⎪ ⎪ ⎪ ⎪⎝⎭⎝⎭⎝⎭⎝⎭⎝⎭3351914321251943252. 分析:混合运算,应按法则进行,同时注意灵活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过程.解:(1)原式=[(21+19)+10.2]+[(-49.5-3.5)-2]=50.2-55=-4.8;(2)原式⎛⎫⎛⎫=-++--=-+-+- ⎪ ⎪⎝⎭⎝⎭11372137122232232348324833; =-=311118324; (3)原式3⎛⎫⎛⎫=⨯-++-⨯- ⎪ ⎪⎝⎭⎝⎭⎛⎫ ⎪⎝⎭12457551241654341-5 ⎛⎫=-+⨯+⨯-⨯+ ⎪⎝⎭14575524242412540434 =-+++113927056-330+125=-121=120404040; (4)原式=322⎡⎤⎛⎫⎛⎫⎛⎫-⨯-⨯+⎢⎥ ⎪ ⎪ ⎪⎝⎭⎝⎭⎝⎭⎢⎥⎣⎦335194-22519435=⎛⎫-⨯-⨯+=-⨯= ⎪⎝⎭2794319162700.8251943258点拨(1)正、负数分别结合相加;(2)分数中,同分母或分母有倍数关系的分数结合相加;(3)除法转化为乘法,正向应用乘法分配律;(4)逆向应用分配律a (b +c )=ab +ac ,即ab +ac =a (b +c ).题型四 利用特殊规律解有关分数的计算题根据题目特点,灵活将算式变形,对不同算式采取运算顺序重新组合、因数分解、裂项等不同的方法,达到优化解题过程、简化计算、解决问题的目的.例6 计算下列各题. (1)--+-5231591736342; (2)⎛⎫⎛⎫--⨯-+ ⎪ ⎪⎝⎭⎝⎭3173155959595212777; (3)++++++++1111111112612203042567290(4)+++++++1111111…24816512 1 024 2 048. 分析:(1)带分数相加,可将带分数中整数部分与分数部分拆开分别相加.(2)本题若按常规计算方法比较麻烦,但若用运算律可简化运算.(3)由于==-==-==-⨯⨯⨯111111111111, , ,212262323123434 ==-⨯1111204545,==-⨯1111305656,==-⨯1111426767,==-⨯1111567878,==-⨯1111728989,==-⨯111190910910,所以将原算式变形裂项后,再进行计算.(4)算式中,后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前一个分数分母的2倍,可在算式中加上最后一个分数12 048,再减去12 048,加上的12 048与前一个分数运算,所得的和再与前一个分数运算,依次向前进行,最终求得运算结果.解:(1)原式=-5---++--523191736342⎛⎫=+--+-==- ⎪⎝⎭523111(-5-9+17-3)0-11634244; (2)⎛⎫⎛⎫--⨯-+ ⎪ ⎪⎝⎭⎝⎭3173155959595212777 ⎡⎤⎛⎫⎛⎫⎛⎫⎛⎫=--⨯-+ ⎪ ⎪ ⎪ ⎪⎢⎥⎝⎭⎝⎭⎝⎭⎝⎭⎣⎦31731559+59+59+5212777 ⎛⎫⎛⎫=--⨯-+ ⎪ ⎪⎝⎭⎝⎭31731559+59-59+5212777 ⎡⎤⎛⎫⎛⎫=--⨯+-+ ⎪ ⎪⎢⎥⎝⎭⎝⎭⎣⎦317315(59-59+59)5212777 ()⎛⎫=--⨯ ⎪⎝⎭31759+15212 =⨯⨯⨯31760-60-60=36-30-35=-295212. (3)原式=++++++++⨯⨯⨯⨯⨯⨯⨯⨯⨯1111111111223344556677889910 ⎛⎫⎛⎫⎛⎫⎛⎫⎛⎫=-+-+-+-+-+ ⎪ ⎪ ⎪ ⎪ ⎪⎝⎭⎝⎭⎝⎭⎝⎭⎝⎭1111111111223344556⎛⎫⎛⎫⎛⎫-+-+- ⎪ ⎪ ⎪⎝⎭⎝⎭⎝⎭111111677889 =-=1911010(4)原式=++++=-+++++++16181412120481204812048110241...161814121 (2048)15121...161814121204811024110241-+++++=-++ .=+-=-=1111 2 047122 2 048 2 048 2 048点拨利用规律特点,灵活解分数计算题,需要认真观察,注意经常训练,提高思维的灵活性.题型五有理数运算的应用用正负数可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有理数的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其中,有理数的加法、减法及乘法运用较多.做题时,要认真分析,列出算式,并准确计算.例7有8箱橘子,以每箱15千克为标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为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为负数,现记录如下(单位:千克):1.2,-0.8,2.3,1.7,-1.5,-2.7,2,-0.2,则这8箱橘子的总重量是多少?分析:本题运用有理数的加法、乘法解决问题.先求出总增减量,再求出8箱橘子的总标准重量,两者之和便为这8箱橘子的实际总重量.解析:1.2+(-0.8)+2.3+1.7+(-1.5)+(-2.7)+2+(-0.2) =1.2-0.8+2.3+1.7-1.5-2.7+2-0.2=(2.3+1.7+2)+(-0.8-2.7-1.5)+(1.2-0.2)=6-5+1=2.则15×8+2=122(千克).答案:这8箱橘子的总重量是122千克.例8 一货车为一家摩托车配件批发部送货,先向南走了8千米,到达“华能”修理部,又向北走了3.5千米,到达“捷达”修理部,继续向北走了7.5千米,到达“志远”修理部,最后又回到批发部. (1)以批发部为原点,以向南方向为正方向,用1个单位长度表示1千米,你能够在数轴上表示出“华能”“捷达”“志远”三家修理部的位置吗?(2)“志远”修理部距“捷达”修理部多远?(3)货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解:(1)能.如图1-6-1所示.(2)由数轴可知“志远”修理部距“捷达”修理部4.5-(-3)=4.5+3=7.5(千米).(3)货车共行驶了|8|+|-3.5|+|-7.5|+|3|=8+3.5+7.5+3=22(千米).题型六探索数字规律找数字规律的题目成为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问题,这类题目灵活多变.解题时要认真观察、分析思考,找出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例9 某种细菌在繁殖过程中,每半小时分裂一次,由一个分裂成两个,2.5小时后,这种细菌可分裂为( )A.8个 B.16个 C.32个 D. 64个解析:本题数字的规律是1→2→4→8…,每半小时细菌个数变为原来的2倍,所以经过2.5小时,细菌个数应变为原来的25倍,即32个.答案:C例10 观察图1-6-2,寻找规律,在“?”处应填上的数字是( )A.128 B.136C.162 D.188解析:观察图个数字特点可发现:8=4+2+2;14=8+4+2;26=14+8+4;….所以“?”=88+48+26=162.答案:C思想方法归纳本章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1.数形结合思想:在本章中,自始至终利用数轴来定义或描述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数轴成为理解有理数及其运算的重要工具.这种把数与形(图形或数轴)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思想方法,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2.分类讨论思想:a与-a哪个大呢?a的绝对值等于什么?在本章中,我们都是通过分类讨论解决问题,分类讨论可以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成若干个较简单的问题来处理,这是数学中处理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不重复、不遗漏是对分类讨论提出的基本要求.例如,我们常把有理数分成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三类,如果遗漏了零,只考虑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两种情况,就会犯错误.3.转化思想:有理数的加法是通过符号法则转化为绝对值(小学所学的数)的加减法进行的;有理数的减法是通过转化为加法进行的;有理数的除法是通过转化为乘法,或者说有理数的乘除法是通过符号法则转化为绝对值的乘除法进行的.1.数形结合思想数轴是数形结合的重要工具,涉及含字母或绝对值符号的问题,借助数轴往往有利于问题的迅速解决.例1 |a|>|b|,a>0,b<O,把a、b、-a、-b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分析:将a、b、-a、-b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找出来,就可以比较大小了.解:由a>0,b<0可知,a为正数,b为负数,a、b所对应的点分别在数轴上原点的右边和左边.由于|a|>|b|,从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可知,表示数a的点离原点的距离比表示数b的点离原点的距离远,而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即|a|=|-a|,|b|=|-b|,于是a、b、-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1-6-3所示.故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a<b<-b<a.提示比较数的大小,可在数轴上把这些对应点表示出来,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确定后,就能写出这些数的大小关系.从本例看,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得到-a<b<0<-b<a.例 2 有理数a、b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l-6-4所示,则必有( )A.a+ b>0 B.a- b<o C.a b>0 D. a<0b解析:由数轴可知0<a<1,b<-l<0且|b|>|a|,因此有a+b<0.故选D.<0 a-b>0,ab<0,ab答案:D点拨本题要注意读懂图形(数轴),掌握数轴上点的性质,还要注意有理数的四则运算法则.2.分类讨论思想例3 比较2 a与-2 a的大小.分析:由于a可能为正数,也可能为负数和0,所以应分a>0,a<0,a=0三种情况讨论.解:当a>0时,2 a>-2 a;当a<0时,2 a<-2 a;当a=0时,2 a=-2 a.规律解此类题时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来完成.3.转化思想例4 计算:l3+23+33+43+…+993+1003的值.分析:直接求解,当然不行,必须探索规律,将运算进行转化.解:∵l3=1,13+23=9=32=(1+2)2,13+23+33=36=62=(1+2+3)2,13+23+33+43=100=(1+2+3+4)2,…,由此可知13+23+33+43+…+993+1003=(1+2+3+4+…+99+100)2=2⨯⎡⎤⎢⎥⎣⎦(1+100)1002=5 0502=25 502 500.点拨利用转化思想可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把“陌生”问题转化为“熟悉”的知识解决.本题中把“立方”运算转化为“平方”运算,把“求和”运算转化为“乘方”的运算.4.用“赋值法”解题在做选择题和填空题时,问题的结论如果运用法则、定义等推导,有些题容易,而有些题很复杂,对于那些推导过程比较复杂的题目可采取“赋值法”,这样就能又快又准地得出结论.例5 m-n的相反数是( )A.-( m + n) B.m+ n C.m- n D.-( m - n)解析:可设m=2,n=1,则m - n=1.又-( m + n)=-3,m+ n =3,m- n=1,-( m- n)=-1.故选D.答案:D点拨赋值时取值要符合题意,但又不能特殊,本题中m,n不能取0,得出结论后再用其他值试一试,如:m =3,n =-2等.例6 如果a >0,b <0,|a |>| b |,那么a + b 0,a - b 0.(填“>”或“<”)解析:由前提条件设a =3,b =-1,则a +b =2,a -b =4. 答案:> > 例7 若x y x y +-中的x ,y 都扩大到原来的5倍,则x yx y+-的值( ) A .缩小, B .不变 C. 扩大到原来的5倍 D .缩小到原来的15解析:取x =3,y =2,32532x y x y ++==--,5x =15,5 y =10,15+1015-10=5. 答案:B 点拨(1)“赋值法”只能在客观题(填空题、选择题)上并且用其他方法不易解出时使用,一般不提倡使用,但可以作为检验结论是否正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