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 黄土高原学案
地理商务星球版新版八年级下 《黄土高原》学案2

《黄土高原》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4.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
二、重点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2.难点: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
三、导学问题1.黄土高原东起,西至,南连,北抵。
包括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有省、省、省南部、省的东南部。
2. 黄土高原的景观有、、。
3.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主要依据是:水土流失面积占黄土高原面积的,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
4.水土流失的危害:、、等5.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有、、;人为因素有、、等。
6.实现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措施有:。
7.“献计献策”生活中我们的那些做法可以帮助改善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8.辩论“黄土高原是否该全部退耕”?四、参考资料沙尘暴的杰作:黄土高原当唐代诗人王之涣吟诵“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时候,他其实是站在距离黄河水系约300公里外的玉门关,其间还有绵亘的山脉阻隔。
原中科院副院长、著名气象、地理学家竺可桢先生考证说这是将黄“沙”写成了黄“河”,黄沙卷上白云,也就是出现沙尘暴了。
从至少240万年以前,中国的西北部就不断有沙尘飞舞的壮观景象,尘埃落定,终于形成了连绵约30多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
2002年3月的一天早晨,北京市海淀区一条东西向马路上的人们突然遇到了一股从西北边刮来的强风。
这股强风先是刮倒了停在路边的自行车和三轮车,这动静让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吃惊不小,随后他们发现,自己的全身已经被风裹了起来,不仅寸步难行,连呼吸都十分困难,骑车的人只好跳下车,原地不动与强风抗争,走路的人则纷纷退到了路边可以挡风的地方躲避。
八年级地理下册 6.3 黄土高原复习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生疏黄土高原的过渡性。
2、通过阅读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图,了解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的特征,知道塬、墚、峁、川的形成缘由及其特征。
3、能利用图文资料,解释黄土高原形成的主要缘由。
4、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峻的缘由,并争辩由此导致的严峻后果及治理措施。
二、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缘由;三、教学难点1、造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难频繁的自然和人为缘由。
2、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措施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试验验证法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老师:配乐朗诵黄土高原的介绍,同时配以图片呈现。
提出问题:老师刚刚描述了我国哪个地形区?由此导入本课——黄土高原。
(设计意图:图片和文字介绍呈现了黄土高原自古至今的生态环境变化以及风土人情,并配上本地区所特有民歌——信天游。
一方面是为了创设情境,激发同学的爱好;另一方面是初步感知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为本节课学习其成因、水土流失严峻打下基础)【讲授新课】一、全球最大的黄土区同学们朗读屏幕呈现的学习目标。
1、生疏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出示图片)黄土高原位置和范围图(1)请同学到讲台前,边指图边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总结归纳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区,位于太行山脉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2)老师在屏幕上出示黄土高原包含的省级行政区域轮廓,同学说出名称及简称。
师生总结归纳:黄土高原包括:青海、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山西、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南省等7省。
(3)(出示图片)干湿地区分布图、农耕区和牧区分布图。
同学认真观看屏幕上呈现的图片,通过问题的引导总结出黄土高原地处潮湿半潮湿区向干旱半干旱区过渡、农耕区向牧区过渡的地带。
八年级地理下册6.3黄土高原教案1(新版)商务星球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6.3黄土高原教案1(新版)商务星球版黄土高原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理解其自然环境的过渡性。
2、读图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表景观特征,通过图文资料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3、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知道这里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4、了解黄土高原的名胜古迹和黄土风情,并能举例说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黄土高原的学习,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教学思路:黄土高原是教材中涉及到的第一个跨省区域,同时也是教材重点分析的一个地形区:本文首先通过地图、文字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及其地理环境的过渡性;然后通过图片感受地表景观特征及成因,并通过活动视频动画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是如何形成的;最后介绍了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欣赏黄土高原的名胜古迹和“黄土风情”。
教学重点设计: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点。
教学难点设计: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和证据。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设计: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把直观演示,分组讨论学习,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充分发挥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也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播放黄土高原特色图片及歌曲<<黄土高坡>>(2分钟)播放时提出要求:认真看仔细听。
同学们,这反映的是我国哪一地形区的自然景观?(生:黄土高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土高原——这一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展示课题:第一课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创设情境】有关黄土高原你知道些什么?除此之外你还想了解黄土高原的哪些内容?(生:畅所欲言)【设计意图】请一部分学生谈一谈他们的所知,可以达到知识的共享。
谈想了解的内容,激发求知的欲望师:同学们想了解的太多了,现就跟随课文去学习,先看学习目标。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黄土高原》说课稿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黄土高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黄土高原》是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当地的影响,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和问题有一定的探究能力。
但他们对黄土高原的认识相对较浅,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和治理措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地理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生态环境、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直观展示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生态环境等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3.课堂讲解:运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治理措施,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保护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6.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3《黄土高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6.3《黄土高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历史文化以及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认识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在地理实践力方面,通过组织学生实地考察黄土高原或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亲身体验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在人地协调观方面,引导学生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在区域认知方面,通过对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内容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对黄土高原区域的整体认识。
在综合思维方面,通过分析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措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综合认知水平。
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学习了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前几章的内容后,学生对中国的地理环境有了基本的了解,掌握了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地理素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现象。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地理学科充满好奇,特别是对于黄土高原这样的特殊地理区域,他们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图片、阅读资料等方式获取信息。
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倾向于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合作来学习,喜欢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时,学生可能会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感到困惑,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 黄土高原学案

【自学质疑及交流展示】
1.在上面空白地图上填注黄土高原的东、南、西、北范围。
2.标出上图中数字代表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
①②③④
⑤⑥⑦⑧
3、图中字母代表的河流是
ABC。
4.黄土物质的成因:说。
5.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主要表现为_。
6.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有、、。
【合作探究】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第二节黄土高原学案
学习
目标
1.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读图、析图能力。
2.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3.黄土高原主要的能源及开发。
学习
重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学习
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
1地形:(坡度大小与水土流失有什么关系)
2降雨:(黄土高原是什么气候?降水有什么特点?)
3土壤:(黄土高原的黄土有什么特点?)
4植被:(水土流失与植被多少有什么关系?)
人为原因:
2.思考: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3.黄土高原最主要的矿产资源是什么?在开发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黄土高原》学案(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doc

仅初由字习网www.czxxw.corn《黄土高原》教与学淤※※学习目标※※淤1: 了N辛黄土高原自然环境,沟壑纵横的地表景观,是文明的摇篮。
2:了命学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综合治理措施,煤炭基地的建设淤※※知识要点※※淤一、自然环境:1:位置和范围: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2、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3、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4、特殊的地理位置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
教材P33活动;二、沟壑纵横的地表景观1、黄土高原的特点: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2、“黄土地貌”一黄土墟、黄土堞、黄土昴。
(先有墟,后有堞、再有昴。
墟、堞、券共同之处是黄土层的边缘被流水强烈冲刷、切割形成;不同之处是墟顶部平坦开阔,堞顶部狭窄、呈长条形,昴是彼此孤立的黄土丘。
)3、黄土高原的形成——风吹来的高原(风成说)。
P34 =三、文明的摇篮1、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我国农耕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世界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O(这里曾经温湿宜人,地表植被茂密;又有黄河及其支流为农业发展提供灌溉的便利。
)2、主要的名胜古迹;(对照P36图查看)3、黄土风情;(举出1〜2例)四、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⑴水土流失的危害:土地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多,旱涝灾害频繁,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⑵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
%1人为因素:人类活动破坏地表植被;人们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1根本原因:人口的不断增长。
五、综合治理措施:%1把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1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逐步退耕还林、还草,杜绝过度放牧等。
六、煤炭基地的建设:%1黄土高原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煤炭资源;%1成为全国的能源基地的有利条件:品种多、储量大、质量好,地理位置适中。
《黄土高原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

《黄土高原》作业设计方案一、引言(约150字)本次《黄土高原》作业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探索中国西北地区奇特的地理风貌与人文历史,通过实践与钻研,提升他们的地理认知、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我们将结合课程大纲,将理论知识与实地考察、艺术创作相结合,使进修过程更具深度和趣味性。
二、目标与内容(约300字)1. 知识目标: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貌、气候、土壤类型等。
2. 技能目标:培养地理绘图、数据分析及报告撰写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培养尊重和珍爱自然的认识。
三、作业任务分解(约400字)1. 地理钻研:阅读相关资料,完成黄土高原地理梗概报告,包括形成原因、主要特征和影响。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实地参观黄土高原地区,记录观察结果,并拍摄照片或视频。
3. 创作表达:根据实地考察,进行素描或摄影艺术作品创作,展现黄土高原的奇特风貌。
4. 小组讨论:分享个人观察,共同完成一份小组钻研报告。
四、作业评判标准(约200字)评判将基于学生的报告质量(内容、逻辑、数据准确性)、实地考察记录、艺术作品创意和团队协作表现四个方面进行,鼓励创新和深度思考。
五、时间安排与进度表(约150字)- 第一周:阅读资料,初步了解黄土高原- 第二周:实地考察,收集素材- 第三周:整理数据,撰写报告,进行艺术创作- 第四周:小组讨论,完成最终报告和艺术作品六、资源与支持(约100字)提供相关书籍、网络资源和教师指导,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博物馆和在线地图等工具进行进修。
七、结语(约50字)等候同砚们通过这次作业,不仅掌握知识,更能在心中种下珍爱环境、热爱故里的种子。
祝大家进修愉快,收获满满!注: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作业设计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进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
目标
1.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读图、析图能力。
2.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3.黄土高原主要的能源及开发。
学习
重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学习
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
1地形:(坡度大小与水土流失有什么关系)
2降雨:(黄土高原是什么气候?降水有什么特点?)
3土壤:(黄土高原的黄土有什么特点?)
4植被:(水土流失与植被多少有什么关系?)
人为原因:
2.思考: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3.黄土高原最主要的矿产资源是什么?在开发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学习.在上面空白地图上填注黄土高原的东、南、西、北范围。
2.标出上图中数字代表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
①②③④
⑤⑥⑦⑧
3、图中字母代表的河流是
ABC。
4.黄土物质的成因:说。
5.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主要表现为_。
6.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有、、。
【合作探究】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