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最新商务星球版八下地理复习提纲

最新商务星球版八下地理复习提纲

初中地理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第七单元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第1课世界第一大洲1、亚洲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纬度位置:地跨北寒带、北温带、热带;海陆位置: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

2、范围:西与欧洲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为界,西南与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洲隔海相望。

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3、分区与国家:48个国家和地区;按照地理方位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亚6个地区。

中国在东亚。

4、地形特点:一是地形类型复杂,以高原、山地为主;二是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三是地表起伏大,高低相差悬殊。

5、地形与河流的关系:亚洲的许多大河均发源于中部的山地、高原,并呈发射状流向海洋。

第2课世界最大的季风气候区1、亚洲气候的特征:一是气候复杂多样;二是季风气候显著;三是大陆性气候强。

2、亚洲的季风气候: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形成了世界上最为典型的季风气候,自北向南依次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的共同特点是雨热同期,非常有利于水稻等农作物生长。

但是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使得亚洲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

第3课人口最大的大洲1、各大洲人口数量: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大洋洲;2、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中国(亚)、印度(亚)、美国、印度尼西亚(亚)、巴西、巴基斯坦(亚)、俄罗斯、孟加拉国(亚)、日本(亚)、尼日利亚,六国在亚洲。

3、各大洲人口增长率:非洲、拉丁美洲、亚洲与大洋洲(并列)、北美洲、欧洲。

4、亚洲人口分布:分布不均,东部、东南部和南部沿海及大河中、下游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大,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地区之一;北部、西部、中部,人口较为稀疏。

5、亚洲人口问题:亚洲人口多,增长快,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等带来压力。

主要表现在住房紧张、就业困难、植被破坏、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第五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中国地理区域划分主要有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个大区。

其中,秦岭-淮河一线在地理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也是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的分界线,同时也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河流结冰期与非结冰期分界线,以及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分界线。

第六章北方地区北方地区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主要分布在二三阶梯,地形特点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东部有面积广大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则是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东北平原素有“黑土地”之称,适宜种植春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甜菜等农作物。

而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则被称为“黄土地”,这里是我国冬小麦、玉米、花生、棉花、谷子的主产区。

此外,北方地区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我国第一大油田——大庆油田和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还有大同、神府等特大型煤矿,以及鞍山、迁安等大型铁矿。

东北三省气候冷湿,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短促,气温不高。

但由于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农业科技水平高,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种植业的特点概括为“大”(粮食产量大)、“高”(商品率高)、“优”(农作物品质优良)。

东北三省也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之一,这里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在全国有重要地位,工业分布靠近资源产地,铁路网密集,辽宁省南临渤海和黄海,海运便利。

因此,东北三省被誉为新中国“重工业的摇篮”。

然而,东北三省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面临着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等问题。

第十三章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位于黄河中上游地区,太行山脉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海拔1000-20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商务星球版.docx

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商务星球版.docx

第五单元区域地理差异K中国的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

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

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K北方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

主要城市。

K南方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

主要城市。

「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

气候、地形特征。

农、牧业生产特点。

保护草原,治理沙漠。

主要矿产地。

主要城市。

K青藏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

高寒气候。

农牧业生产特点。

能源和矿产资源。

主要城市。

K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地理位置和范围。

经济发展的特点。

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

第一节中国区域地理我国四大区域自然条件一揽北方地区1、位置与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2、地形:位于第二、三阶梯上,平原面积广大,3、主要地形区: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

(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还有,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本区"名山”有:“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

I、气候特征: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城以北为中温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夏季炎热多雨(东北较短),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的“寒极”); 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秋季早霜,华北地区春季干旱多沙暴、夏季多暴雨。

商务星球版_八年级下册地理期中复习提纲

商务星球版_八年级下册地理期中复习提纲

初二地理下学期复习提纲第五章:1、地理区域有许多不同的类型,有的是自然区域,如珠江三角洲;有的是经济区域,如工业区;有的是行政区域,如西藏自治区。

同一个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

2、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3、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

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

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比较:比较项目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1月平均气温(高于0°/低于0°)低于0°高于0°年降水量少多主要地形平原与高原为主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流流量小大耕作制度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两熟或三熟耕地类型旱地水田粮食作物小麦水稻传统交通工具马车船传统体育项目滑雪、溜冰赛龙舟、游泳4、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东部以草原、荒漠景观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只有在盆地边缘出现稀少的绿洲。

这一切说明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

5、青藏地区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由“高”随之而来的另一个显著自然特征是“寒”。

6、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

内蒙古主要是温带草原牧场;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场;青海和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场。

内蒙古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的细毛羊,青藏的牦牛、藏绵羊和宁夏的滩羊都是著名的畜种。

7、除了畜牧业外,在西北地区人们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

第六章:1、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

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2、北京皇宫的城市格局是“凸”字形的,这样的城市格局是我国历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代表作。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下复习提纲word版本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下复习提纲word版本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下复习提纲第五单元我国的地理差异第1课四大地理区域1、划分依据:依据气候、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可将我国划分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

2、结合书P3图5.2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位置、范围、分界线。

季风区内: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非季风区内:西北地区、青藏地区3、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大致和以下界线相吻合:①1月00C等温线②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③800毫米等降水量线④是我国东部南、北方的自然分界线⑤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⑦我国东部冬季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⑧东部以旱地为主和以水田为主的耕地之间的分界线⑨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4、学习区域地理知识,最常用的方法是综合法和比较法。

5、读右图,完成:(1)填出四大地理区域: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__(2)A与B的界线与_____________区与___________区的分界线基本吻合,其确定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与C的界线与1月__________等温线、_____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也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线基本吻合。

其确定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4)D与A、B、C的界线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界线基本吻合,其确定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1、南、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结合书P6图5.5记忆)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被誉为“祖国的绿色宝库”。

2、南、北方地区生产、生活的差异3、北方地区煤炭、石油资源丰富,建立了山西煤炭、大庆石油等工业基地;南方地区水能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建立了宜昌电力、湘中有色金属等工业基地。

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01769

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01769

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01769-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星球版)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2)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3)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北方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的边缘(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主导因素是地势和地形。

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横断山脉)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

该界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1、“干旱”的西北地区(1)地理位置:位于大兴安岭以西, 长城—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昆仑山脉一线以北。

(2)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区域特征是气候干旱。

原因:由于本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并有高大山脉阻隔,使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所以这里降水稀少,气候干早。

本区有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3)受气候的影响: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表现为①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风蚀作用显著、西部有生成的戈壁、沙漠。

②自东向西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沙漠的变化。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由东向西减少的缘故)③河流稀少,而且多水量小,流程短,多内流河、内流湖,其中塔里木河是最长的内流河。

④农田、村镇、城市的分布多沿河流或山麓水源呈带状或点状。

(4)西北地区的干旱的原因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②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

2、“高寒”的青藏地区(世界的屋脊)(1)地理位置: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啊尔金山以南(2)气候:独特的高原和山地气候为主(冬寒夏凉、气温日较差大、太阳辐射强烈)本区有两个显著的自然特征:“高”和“寒”高:本区的主体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属于地势第一阶梯,是许多大河的发源地或者源头。

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最新免费-20页word资料

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最新免费-20页word资料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星球版)第五单元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1)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2)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3)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北方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与西北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二、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

该界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三、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1、“干旱”的西北地区(1)地理位置: (课本P13 图)位于大兴安岭以西, 长城—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昆仑山脉一线以北。

(2)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区域特征是气候干旱。

原因:由于本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并有高大山脉阻隔,使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所以这里降水稀少,气候干早。

本区有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3)受气候的影响: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表现为①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风蚀作用显著、西部有生成的戈壁、沙漠。

②自东向西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沙漠的变化。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由东向西减少的缘故)③河流稀少,而且多水量小,流程短,多内流河、内流湖,其中塔里木河是最长的内流河。

④农田、村镇、城市的分布多沿河流或山麓水源呈带状或点状。

(4)西北地区的干旱的原因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②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

2、“高寒”的青藏地区(世界的屋脊)(1)地理位置: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啊尔金山以南(2)气候:独特的高原和山地气候为主(冬寒夏凉、气温日较差大、太阳辐射强烈)本区有两个显著的自然特征:“高”和“寒”高:本区的主体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属于地势第一阶梯,是许多大河的发源地或者源头。

初中地理复习提纲商务星球版

初中地理复习提纲商务星球版

初中地理复习提纲商务星球版1.地理的研究对象-地球的构造与特征:地球的形状、地壳构造、内部结构、地球的运动等。

-自然环境:气候、水文、地貌、生态等。

-人文环境:人口、城市、交通、经济、文化等。

2.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由于自转导致赤道膨胀、极地扁平。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自转导致地球的昼夜变化,公转导致四季交替。

3.地壳构造与板块运动-地壳构造:地壳由岩石组成,包括海洋地壳和大陆地壳,地壳构造也分为板块和地质构造。

-板块运动:板块运动是地壳变动的基本形式,主要表现为板块的分裂、背离、碰撞和挤挤等运动。

4.气候与天气-气候的要素:温度、湿度、气压、风力等是气候的主要要素。

-气候的分类:按纬度可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按气候类型可分为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大陆性气候等。

-天气现象:降水、大风、雷电、雾霾等是常见的天气现象,受环流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5.水文与水循环-降水与净雨量:降水是指大气中水气凝结成液态和固态的形式降落到地面的过程,净雨量指降水减去蒸发的量。

-河流和湖泊:河流是地表径流的主要通道,湖泊是由降水和河流水域形成的静态水域。

-水循环: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分在不同储存空间之间的运动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

6.地球的地貌与地理过程-地球的地貌:地球的地貌包括高山、平原、丘陵、盆地、河谷、沙漠等,由构造、侵蚀、沉积等过程塑造而成。

-构造作用:包括抬升、下降、向性侵蚀等,是地球地貌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侵蚀与沉积:由风、水、冰等外界力量对地表岩石破坏并搬运沉积。

7.生态与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自然系统,包括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指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作用的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

-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推动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星球版(最新教材)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1)班级姓名第五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A、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B、一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C、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D、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的分界线; E、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F、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G、水田和旱地(耕地类型)的分界线; H、河流结冰期与非结冰期分界线;J、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分界线。

第六章北方地区1.北方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

位于二三阶梯,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大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是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2.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1.人们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适宜种植春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甜菜等农作物。

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由黄河和海河冲积而成)称为“黄土地”,这里是我国冬小麦、玉米、花生、棉花、谷子的主产区。

2.北方地区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我国第一大油田—大庆油田和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有大同、神府等特大型煤矿,还有鞍山、迁安等大型铁矿。

3.东北三省气候冷湿,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短促,气温不高。

4.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②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③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④农业科技水平高。

东北三省种植业的特点概括为“大”(粮食产量大)、“高”(商品率高)、“优”(农作物品质优良)。

5.东北三省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的条件:(1)依托丰富的资源。

这里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在全国有重要地位,工业分布靠近资源产地;(2)依托便利的交通。

铁路网密集辽宁省南临渤海和黄海,海运便利。

被誉为新中国“重工业的摇篮”。

6.东北三省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等问题。

13.位置和范围: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区,位于太行山脉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海拔1000-2000米。

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15.地貌:地表破碎,沟壑纵横,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黄土川等黄土地貌。

17.黄土高原的形成:风成说。

18. 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原因:黄土质地疏松;降水集中(2)人为原因:乱垦滥伐和过度放牧;陡坡耕种等。

20.综合治理:一方面把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

修筑梯田、修堤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21.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煤炭资源丰富,特大型的煤矿主要分布在山西的大同、阳泉、平朔,陕西的神府,内蒙古的东胜等地。

黄土高原的煤的输出:依靠铁路运出去;煤转化成电力通过电网送出去;煤转化为煤气通过管道送出去。

22.北京的城市职能是: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1)政治中心:我国首都;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新华通讯社、中央电视台是我国最重要的新闻机构。

(2)文化中心:集中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众多科研机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百余所高等院校。

23.历史文化名城:50万年人类生活史、3000多年建城史、850多年建都史(经历了元、明、清三朝);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8.规划与建设: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规划建设重点功能区:包括中央商务区(CBD)、国际传媒中心、金融街、王府井商业街等;另一方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关村科技园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第七章南方地区1.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

2.南方地区的主要地理特征:(1)地形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其他还有高原、盆地、平原;(2)一月平均气温大于0℃,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3)河流:流量大,无结冰期,平原地区河湖众多,素称“江南水乡”;(4)土壤:东南丘陵为红壤,长江中下游平原为水稻土,四川盆地为紫色土;(5)植被:以亚热带、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6)气候:以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为主,(7)耕地:水田;(8)主要农作物和水果: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油菜、棉花、甘蔗、茶叶等主要经济作物,盛产柑橘、香蕉、菠萝、桂圆、荔枝等亚热带、热带水果。

3.南方地区气候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1)对农业的影响: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甘蔗等农作物,农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2)河湖众多,水量充沛,淡水渔业和航运发达,成为重要的“鱼米之乡”;(3)房屋多尖顶,利于排水;(4)居民以米饭为主食;(5)山清水秀,景色优美,旅游业发达。

4.长江中下游平原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①位置:位于沿海中段,长江入海口,位置优越;②地形、气候和农业:平原地形,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农业发达;③劳动力:劳动力资源丰富,素质较高;④交通通讯与投资环境:地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交通通讯发达,投资环境优越;⑤资金与技术资金雄厚,技术先进;⑥市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5.沿江分布的城市,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城市,依靠水运条件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武汉、南京、上海、杭州等特大城市,是本区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武汉地处长江、汉江和京广线铁路交汇处,有“九省通衢”之称。

6.长江中下游平原工业沿江分布,东西绵延,形成许多“工业走廊”,如上海宝山、安徽马鞍山、湖北武汉等钢铁工业基地,构成了“钢铁工业走廊”;上海、南京、武汉等汽车工业基地,构成了“汽车工业走廊”。

8.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条件:①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海岸线漫长,良港众多,为经济发展提供便利的航运条件;②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③国家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④毗邻香港、澳门和南海的地理位置优势;9.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主要有家用电器、电子、纺织、服装、食品和玩具等工业。

进入21世纪以来,珠江三角洲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目前,电子信息、电器机械、石油化工、医药、汽车等已成为本区的支柱产业。

10. 香港位于我国南海沿岸,珠江口东侧,西与澳门遥遥相对,北与深圳市毗邻,由香港岛、九龙、新界三部分组成,是世界著名的国际金融(仅次于纽约、伦敦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贸易、航运、旅游中心,有“东方之珠”、“美食天堂”“购物者天堂”等美誉。

星球版(最新教材)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2)班级姓名11.澳门:位于珠江口西侧,背靠珠江三角洲,北临珠海市,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等,旅游博彩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澳门素有“海上花园”之称。

12.港澳和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祖国大陆向港澳提供生活用品、淡水、电力,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廉价劳动力资源;港澳向大陆带来了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带动了内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13.“前店后厂”分工和合作模式:“前店”:香港;“后厂”:珠江三角洲。

14.台湾省位于我国东部海域,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临东海,南临南海。

15.台湾省由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等许多岛屿及周围海域组成,面积3.6万平方千米,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

16.台湾岛地形以山地为主,约占2|3,台湾山脉分布在岛的中部,玉山是我国东部的最高峰(3952米),平原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平原地区土地肥沃,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亚热带、热带水果。

17.台湾岛形似纺锤,北回归线穿过中部,气候湿热,四季常绿,到处呈现着迷人的热带和亚热带风光。

南部山地气温垂直变化显著,成为著名的“亚洲天然植物园”。

18.台湾省的美称及物产:森林之海(森林覆盖率高),东方甜岛—盛产甘蔗,水果之乡-生产热带、亚热带水果,海上米仓-盛产大米,东南盐库-盛产海盐(西部沿海)。

19.台湾省的工业分布在西部平原,重要工业城市是:台北、高雄、基隆,台湾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形成出口导向型经济。

20.20世纪50年代,台湾主要出口农产品,60年代以后,积极吸引外资,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80年代中期以来,以电子产品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被称为台湾省“硅谷”的是新竹科技园区。

21.台湾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在经济、文化上的联系从未间断,台湾的文化与祖国大陆同属一脉,台湾的居民祖籍大部分是福建和广东,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与祖国大陆一脉相承。

台湾的主要少数民族是高山族。

活动课: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比较法)1.自然地理差异第八章西北地区7.西本地区显著的自然景观是干旱,原因是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同时也是我国跨经度最广地区,自然景观由东向西依次表现为森林草原、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形成原因是自东向西距海远近不同。

8.银川平原被誉为“塞上江南”,河套平原有“塞上米粮仓”的美称。

西北地区草原面积广大,是我国重要的草原畜牧业分布区,其中内蒙古是我国最大的牧区。

本区优良畜种:新疆细毛羊,内蒙古三河马、三河牛、阿拉善骆驼,宁夏滩羊。

畜牧业是本区主要的生产方式和重要的经济支柱。

9.土地退化包括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土地污染等多种形式,土地退化的原因:气候干旱,植被稀少、过度放牧、樵采和垦荒。

10.荒漠化带来的后果:A、土地生产力下降;B、沙漠化面积扩大,埋没了村庄、道路和良田;C、影响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

治理措施:A、“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B、天然林保护;C、退耕还林海草;D、防沙治沙。

11.新疆面积160万平方千米,是我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

这里降水稀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蒸发量大(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气候干燥,沙漠广布,新疆的人口、城市、农业集中分布在绿洲(原因:地形平坦、水源条件好)。

12.新疆的地形形成“三山夹两盆”(阿尔泰山、准格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新疆形成长绒棉生产基地的原因: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和稳定的灌溉水源。

13.新疆古老的引水工程是坎儿井。

14.新疆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等能源资源,是我国新兴的重要能源基地。

塔里木盆地天然气潜力巨大,是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重要源地。

西气东输工程以轮南镇为起点,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向东,途径十个省级行政区域送到上海、杭州等东部城市,同时也为沿途各城市提供稳定的天然气。

该工程有力地促进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并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星球版(最新教材)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3)班级姓名第九章青藏地区15.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