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财奴(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守财奴》教案

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守财奴》教案

《守财奴》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掌握生字词,了解有关巴尔扎克及其作品《人间喜剧》的常识。

o理解并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的音形义,如“执著”、“憔悴”、“恬退隐忍”等。

2.能力目标o培养学生通过富有个性的语言描写、生动的动作描写、传神的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o训练学生把握小说情节结构,理解作品主题,并能够多角度评价人物形象。

3.德育目标o引导学生认识守财奴对金钱的痴迷所导致的人性的丧失,认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

o培养学生正确的金钱观,以及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保持健康的人生态度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守财奴丑恶的本质和卑鄙的灵魂,理解葛朗台性格的社会意义。

•难点:由葛朗台的吝啬、守财而导向对人性的扭曲这一深刻主题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巴尔扎克及《人间喜剧》相关资料,小说节选内容的录像。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巴尔扎克及《欧也妮·葛朗台》相关资料,了解小说前后情节。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o从学生较为熟悉的中国吝啬鬼形象——《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说起,引出《守财奴》中葛朗台这一西方文学史上经典的吝啬鬼形象,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2.整体感知o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梳理情节,整体感知课文。

o师生共同讨论,完成情节梳理表:▪抢夺梳妆匣(夺财)▪诱骗继承权(骗财)▪看守密室(守财)▪临终言行(殉财)3.字词讲解o讲解文中重要词语的音形义,如“面面相觑”、“弥留”、“逆情背理”、“执著”、“恬退隐忍”等。

4.情节分析o分析主要情节,欣赏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点。

o找出描写葛朗台动作的细节,如“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o讨论这些动作与其年龄是否相符,并找出其他情节中类似的描写。

o如果没有“抢夺”这一情节,对表现人物有什么影响?5.课堂小结o葛朗台是一个贪婪、吝啬、狡诈、卑鄙的守财奴,金钱狂,是一个极端自私的利己主义者,是一个爱财如命、至死不变的十足的拜金主义者。

高中语文:《守财奴》教案

高中语文:《守财奴》教案

高中语文《守财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小说《守财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把握主人公守财奴的性格特点。

(3)领悟小说所揭示的社会意义和道德观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小说《守财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 主人公守财奴的性格特点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把握守财奴的性格特点。

2. 领悟小说所揭示的社会意义和道德观念。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守财奴》原文。

2. 参考资料:有关《守财奴》的解析、评论等相关资料。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你们对金钱有什么看法?金钱在你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守财奴》原文,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标记出不理解的地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特别是主人公守财奴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所揭示的社会现象。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重点解析守财奴的性格特点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5. 案例分析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说所揭示的道德观念和社会意义。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守财奴的性格特点及其现实意义。

7. 课后作业8.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1. 开展课后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小说中的场景,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和情节。

2. 邀请财经专家或社会工作者进行讲座,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金钱观、价值观的重要性。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发言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守财奴公开课教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二必修教学案例)共3篇

守财奴公开课教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二必修教学案例)共3篇

守财奴公开课教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二必修教学案例)共3篇守财奴公开课教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二必修教学案例)1守财奴公开课教案(一等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财富意识也在不断提高。

尽管守财奴这个词并不一定正面,但它所代表的节俭、理智的财务管理理念却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因此,在高中必修课程“英语”教学中,通过阅读、讨论、演讲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识守财奴这一生活观念,并在现实生活中加以运用。

一、教学目标1.了解守财奴的含义,掌握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2.理解安东尼.吉尔伯特的《守财奴》节选中的主题和含义。

3.通过阅读、讨论、演讲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守财奴,经济学,财富观,理财2.安东尼.吉尔伯特的《守财奴》节选三、教学流程1.导入(10分钟)1.1 演讲PPT展示(即兴演讲)欢迎各位同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守财奴这个话题。

为了更好地诠释这个话题,我想给大家做一份调查。

请大家用手机或纸笔给自己打分,1分代表很花钱,5分代表比较节俭;然后在群里或班里分享大家的答案。

接下来,我们会就大家的答案做一次简单的统计,了解大家对于财富的看法。

1.2 授课教师采访学生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适时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为什么想要多赚钱”、“你认为现在的花费能否带来长期的好处”等。

通过这样的问答互动,教师可以引出守财奴的概念。

1.3 巩固词汇教师出示单词“守财奴”、“理财”、“财富”等,要求学生给出中文翻译并在课堂上进行口头使用,展现出对这些概念的初步理解和运用。

2.阅读与讨论(40分钟)2.1 阅读教师将安东尼.吉尔伯特的《守财奴》节选分发给学生。

学生可以单独阅读一遍,从中掌握大意。

2.2 分组讨论课堂分成小组,每组5-7人。

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讨论问题,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的解构和互动,并整理成报告。

讨论问题:1)主人公的行为是否合理,有何利弊?2)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哪些细节提示了这一主旨?3)你是否同意守财奴这种生活观念,为什么?4)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守财奴的理念?2.3 报告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其他组员可以随时插话并提出异议。

高中语文高二语文下册《守财奴》优秀教学案例

高中语文高二语文下册《守财奴》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教师将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故事讲述一位老人因为过分吝啬而失去了亲情和友情,最终孤独终老。这个故事与《守财奴》的主题相呼应,能够激发学生对财富与人生价值的思考。接着,教师提出问题:“金钱在你们心中意味着什么?它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让学生自由发言,为进入新课的学习做好情感上的准题为导向,设计了具有启发性和探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在问题解答过程中,学生不仅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还锻炼了批判性思维,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小组合作是本案例的一大亮点。通过分组讨论、研究,学生学会了倾听、交流、协作,共同完成任务。这种教学策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让他们在互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进一步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策略。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特定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倾听、交流、协作,共同完成任务。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又能让他们在互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而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四)反思与评价
课堂结束后,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其次,开展学生互评,让同学们相互指出对方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最后,教师对整个课堂进行总结评价,强调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进步,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将设计以下问题供学生探讨:
1. 守财奴的形象特点有哪些?请结合文本举例说明。
2. 金钱在小说中是如何影响人际关系的?
3. 你是如何看待财富与道德的关系的?

高中语文:《守财奴》教案

高中语文:《守财奴》教案

高中语文《守财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守财奴》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讽刺手法和语言特点。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例子,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的拜金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提高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通过课内外拓展,学会比较不同文学作品中的讽刺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金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拜金现象,学会批判性思考。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守财奴》的基本内容及其讽刺手法。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其背后的社会意义。

3. 运用课文中的例子,探讨资本主义社会的拜金现象。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讽刺手法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挖掘其社会内涵。

3.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金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课文内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 运用课外拓展法,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作品背景。

(2)抛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布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讽刺手法和语言特点。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揭示其社会内涵。

4. 案例分析:(1)选取课文中的典型例子,进行分析。

(2)让学生举例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的拜金现象。

5. 小组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内容。

6. 课内外拓展:(1)让学生阅读其他文学作品,比较其讽刺手法。

(2)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对金钱的看法。

2023最新-高中二年级语文《守财奴》教案(优秀5篇)

2023最新-高中二年级语文《守财奴》教案(优秀5篇)

高中二年级语文《守财奴》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下面是勤劳的编辑给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中二年级语文《守财奴》教案(优秀5篇),仅供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守财奴》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通过课文学习,认识葛朗台这一艺术形象的特征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典型意义和价值。

二、品味巴尔扎克在刻画“葛朗台”这一形象中所运用的夸张的漫画式手法。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作品中对人物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分析把握“葛朗台”这一形象的性格特征。

难点:认识葛朗台这一艺术形象的特征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典型意义和价值。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儒林外史》中有个人物叫严监生,非常吝啬,在他临死时,只因为家里点着两盏灯,总不瞑目,直到老婆将其中一盏灯吹灭了,他才放心死去。

郑廷玉的元杂剧《看钱奴》中也有一个为富不仁的财主,叫贾弘义,一日想烤鸭吃,却舍不得花钱买,便趁机揩一手油,回家来一顿饭舔一个手指头,已经舔了四个了,没想到睡觉时被狗舔了最后一个手指头,结果心疼得一病不起。

在世界文学史上有四大吝啬鬼形象。

他们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

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贡、俄国小说家果戈里《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

在这四个吝啬鬼中最生动、最逼真,可以说是吝啬鬼中的吝啬鬼的,就是葛朗台。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节选自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的课文《守财奴》。

二、介绍作者。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

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

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

三、简介故事情节1、了解《欧也妮葛朗台》中课文之前的故事梗概:2、与本文有关的情节。

守财奴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守财奴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守财奴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守财奴教案教学设计1守财奴教案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背景本教学设计针对高中语文课程。

本节课将重点讨论《守财奴》这个话题,通过学习此话题,学生将能够了解不同人的财富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本节课程旨在帮助学生:1. 通过对话剧《守财奴》的学习,进一步了解这个话题。

2. 学习和探索《守财奴》的文学技巧,包括人物描写,情节剖析,环境描写等。

3.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鼓励学生理智消费,转变消费观念。

4. 帮助学生通过反思自身的观念和行为,达到人生价值的理性思考。

教学目标 :1. 了解不同层次的财富观。

2. 分析人物及情节的发展。

3. 掌握行文技巧,强化写作表达。

教学内容 :1. 对话剧《守财奴》的阅读和分析。

2. 对话剧《守财奴》的人物与故事情节的讨论。

3. 阅读经典的成语、名言接龙。

4. 掌握写作技巧。

篇二:教学方法1. 教师采用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分析文本中的人物角色和情节的发展,了解这个话题。

2. 教师运用课堂互动的教学方式,通过阅读经典成语,名言接龙等,帮助学生掌握优美的语言表达。

3. 采用写作训练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文章写作技巧。

4. 采用小组讨论方法,鼓励学生活动思维,合作探究。

教学步骤 :步骤一 . 学生预习学生在上课前阅读对话剧、背诵课文中的经典语句。

步骤二 . 热身活动教师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讨论《守财奴》话题,同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步骤三 . 讲授教师通过两个钟头的讲授,帮助学生理解《守财奴》,深刻理解剧中人物的个性、心理和行为,并引导学生理性思考与讨论。

步骤四 . 讨论教师分组,让学生讨论情节讲述经典语言,整合知识。

步骤五 . 情节填空教师提供情节,让学生填空并分门别类讲述。

步骤六 . 写作训练通过写作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文章写作技巧。

步骤七 . 总结与方案规划总结本堂课的重点,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可行、具有实际意义的方案,为今后的生活实践提供助力。

高中语文:《守财奴》教案

高中语文:《守财奴》教案

高中语文《守财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守财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特别是主人公守财奴的性格特点。

(3)能够领会小说所揭示的社会现实和道德观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

(2)通过分析比较,探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社会现实的关系。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财富和金钱,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守财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2)分析主人公守财奴的性格特点和社会现实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小说所揭示的社会现实和道德观念。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财富和金钱,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三、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语文教材《守财奴》一文。

2. 参考资料:相关的研究资料和评论文章。

3.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小说的作者和背景。

(2)引起学生对小说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阅读理解:(1)引导学生阅读小说,理解情节和人物关系。

(2)讨论小说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

3. 人物分析:(1)分析主人公守财奴的性格特点,探讨其形成的原因。

(2)比较小说中其他人物与守财奴的差异,理解各自的性格特点。

4. 社会现实探讨:(1)引导学生从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出发,探讨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分析小说中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财富和金钱。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和思考。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练习,评估学生对小说情节和人物的理解程度。

3. 写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社会现实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守财奴(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执教人:宜城市实验中学鲁发福
教学目标
1、认识巴尔扎克;
2、了解故事情节;
3、鉴赏人物形象及其刻画方法:
○1、个性化的语言;
○2、典型化的动作(细节);
○3、侧面烘托;
4、理解守财奴的典型形象的意义,形成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深刻的主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鞭挞拜金主义的现实主义立场
教学方法
诵读品味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认识巴尔扎克;
2、了解故事情节。

教学程序
一、导入
世界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
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夏洛克;
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阿巴贡;
俄国小说家,果戈理,小说《死魂灵》--泼留希金;
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葛朗台。

中国古典小说中亦不乏其人:《儒林外史》--严监生
二、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
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

他的小说总称为《人间喜剧》,共有90几部小说。

按照内容性质分为“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三类。

作为主体部分的“风俗研究”,又包括“私生活”“外省生活”“巴黎生活”“政治生活”“军事生活”“乡村生活”
六个“场景”,从而使全部作品组织成为有机的整体。

命名“人间喜剧”,意在表明它的内容不仅具有包罗万
象的性质,而且是对当代法国社会的揭露与讽刺。

“人间喜
剧”忠实地记录了从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帝政、波旁王朝复辟,直到七月王朝的法国历史。

它以资产阶级的发迹兴起与
封建贵族的没落沉沦为“中心图画”,充分描绘围绕这一阶
级大变动所引发的整个社会生活的变化,淋漓尽致地展示金
钱如何渗透到了各个领域,成为主宰一切的力量,以及人们
对金钱的渴求、追逐、争夺;金钱对人的灵魂的腐蚀和对人
的命运的捉弄,令人触目惊心。

《欧也妮葛朗台》就是“人间喜剧”中为我国读者所熟
知的一部代表作。

三、背景
1、写作背景:
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国七月王朝时期(1830-1840),金钱力量空前膨胀,一时间举国滔滔,上下逐利,人欲横流,道德沦丧,从而激起一代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根
据他们所信奉的思想原则去揭示、分析、鞭挞现实的丑恶,
涌现出一批传世之作,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巴尔扎克的小说总
汇“人间喜剧”。

2、相关情节:
欧也妮23岁生日的晚上,葛朗台在巴黎的侄子查理因
父亲破产自杀而投奔葛朗台的家,欧也妮与查理一见钟情。

但葛朗台对弟弟的死和侄子的处境毫不同情,更不用说把女
儿嫁给一个破落户了,于是他把查理送往印度去经商。

在临
别之际,为了帮助查理实现发财还债的计划,欧也妮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送给查理,查理也将母亲留下的一个贵重精美的梳妆匣寄存在欧子妮这里。

当葛朗台知道女儿把积蓄送给查理后,大发雷霆,把女儿关了起来,妻子吓得一病不起。

公证人克罗旭向他说明了利害关系,如果妻子死了,女儿有权继承母亲的财产。

于是葛朗台跟女儿和好,并讨好妻子,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四、初读感知
1、听范读(多媒体播放广播剧〈〈守财奴〉〉);
2、正音
癖(pǐ)好吝啬(sè)
执著(zhuó)诱哄(hǒng)
箍(gū)桶匠面面相觑(qù)
两讫(qì)奄(yǎn)奄一息
恬(tián)退隐忍
3、练读。

五、梳理情节
1、说说“葛朗台的个人档案”:
年龄:七十六岁
职业:箍桶匠投机商
性格:吝啬专制执著狂
嗜好:看到金子,占有金子
人生信条:人生就是一场交易
2、梳理情节
抢夺──梳妆匣:发现--抢夺--交回(爱财--惜财如命、凶狠、冷酷)
诱骗──继承权:提出--诱骗--骗到(骗财--狡猾奸诈、虚伪)
看守──密室:守护--兑换(守财--贪婪、执著)
抓取──法器:看住金子(恋财--至死不变)
3、小结情节
作品用丰富多彩的情节集中地表现守财奴的性格。

奇事
迭出,跌宕起伏,环环相扣,巧妙发展。

葛朗台为了剥夺欧
也妮的继承权,打定主意,对女儿采取“巴结”“诱哄”的
策略,可是一到家,一见梳妆匣上的金子,既定方针完全忘
在脑后,故事就出现一个反向的插曲,爆发了一场争夺战,
几乎闹出人命。

冲突以太太晕过去为转机,葛朗台摇身一变,是另一副令人作呕的丑态。

家庭风波对太太来说却是催命,
太太一死,继承权提上了议事日程。

与两斤金子的争夺全然
不同,先前葛朗台对女儿凶狠得荒唐,这回却是温柔得荒唐。

表面的温柔掩饰着内心的贪欲与惶恐。

先前欧也妮为保全梳
妆匣以死相拼,这回对几百万的遗产却又淡然处之,葛朗台
的紧张成了完全主观的紧张,可笑的紧张。

在两宗大的事件
之后,是种种有趣的琐事,结尾又是令人惊讶的一笑。

大大
小小的情节组成守财奴晚年的一部性格史,令人惊叹世上还
有这样一种人。

六、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鉴赏人物形象及其刻画方法:
○1、个性化的语言;
○2、典型化的动作(细节);
○3、侧面烘托;
2、理解守财奴的典型形象的意义,形成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程序
一、鉴赏人物形象及其刻画方法
(一)、纵向鉴赏
(二)、横向鉴赏
听其言--语言描写
察其神--神态描写
观其行--动作描写
(三)、归纳人物形象
葛朗台贪婪、吝啬、专横、凶狠、虚伪,带有资本原始
积累时期资产者的特点。

第一,葛朗台可谓极端的利己主义者。

第二,葛朗台可谓十足的拜金主义者。

第三,葛朗台的贪欲具有极大的爆发力。

(四)、归纳描写人物的方法
1、个性化的语言;
2、典型化的动作(细节描写,尤其最后抓法器);
3、侧面烘托:
○1、“她说得到做得到,”拿侬嚷道:“先生,你一
生一世总得讲一次理吧。


--女仆的话,讽刺力度巨大!
○2、“要不要花很多的钱?要不要吃药呢?”“不用
多少药,调养要紧。

”医生不由得微微一笑。

--这“微微一笑”,似乎平淡,却是无言的嘲讽,包含
丰富的潜台词:好一个守财奴!家里金山银山,花两个药钱
却舍不得。

○3、“明儿见,克罗旭,”他望着骇呆了的公证人说,“请你招呼法院书记官预备一份抛弃文书,麻烦你给照顾一下。


--在“公证人”前面加一个定语“骇呆了”,写他的表情,用以烘托葛朗台。

连见多识广的公证人都骇呆了,可见
葛朗台的厉害真是异乎寻常。

老家伙似乎痴呆了,不料只要
事关财产,他竟精明异常,敏捷得有如蟒蛇捕食。

二、归纳主旨
(一)、主旨:
小说通过描写葛朗台这个极端自私、极端贪婪的资产阶级暴发户的丑恶嘴脸,深刻揭露了拜金主义的罪恶,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二)、培养正确的金钱观
自由讨论,畅所欲言……(详见幻灯片)
三、拓展练习
1、仿句练习
金钱能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

金钱能买到,但买不到。

金钱能买到,但买不到。

金钱能买到,但买不到。

金钱能买到,但买不到。

金钱能买到,但买不到。

金钱能买到,但买不到。

参考答案:
金钱能买药物,但不能买健康;
金钱能买衣服,但不能买温暖;
金钱能买玩具,但不能买快乐;
金钱能买房子,但不能买舒服;
金钱能买车子,但不能买速度;
金钱能买武器,但不能买和平;
金钱能买人心,但不能买良知;
钱能买书籍,但不能买知识;
金钱能买金牛,但不能买牛气;
金钱能买保险,但不能买平安;
金钱能买玫瑰,但不能买情感……
2、为葛朗台撰写墓志铭。

一个一生在钱眼里打滚的人
一个让金子铸出灵魂的人
执著不多,惟一就行,妻女不要,金子就行,斯是点金,眼睛就灵,纵身扑金匣,掏刀撬零金,女跪妻又晕,这才罢
停息,爱财到极点,也是人,无妻子之共财,无女儿之继承,病中守密室,死前抓法铃,听遗言:天堂还金。

四、教学反思
鲁发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