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浮床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生态浮床的优点是什么

生态浮床的优点是什么
大面积生态浮岛的应用,可以有效的降低风浪对坡岸的拍击与冲刷强度,对于河流、湖泊的坡岸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1.其最大的优点就是直接利用水体水面面积,不另外占地。
充分利用我国广阔的水域面积,将景观设计与水体修复相结合;
2.可选作的浮床植物的种类较多,载体材料来源广,成本低,多用抗氧化材质,无污染,耐腐蚀,经久耐用;
3.浮床的浮体结构新颖,形状变化多样,易于制作和搬运,不受水位限制,不会造成河道淤积;
4.跟人工湿地相比,植物更容易栽培;
5.生态浮床管理方便,只需要定期清理维护,极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工资源,降低了维护成本和设备的运行费保养费。
6.生态浮床净化效果好。
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浮岛与人工湿地在同等面积条件下,生态浮岛的净水效率比人工湿地高出70%一般利用废井进行改造,投资费用较低。
深井曝气具有很高的充痒能力,并能维持很高的混合液污泥浓度,处理效率较普通曝气法提高约5倍,电耗节省40%-50%。
其主要优点是高效、低耗、占地少,是目前国内推广应用较好的生活污水处理方法。
我们在平时最好多学习一些水污染安全小知识,饮用水尽量安装家用净水器过虑在饮用,这样更有利于用水安全。
生态浮床(岛)修复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研究进展

生态浮床(岛)修复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研究进展付峥嵘;杨琳芳;陈大强;杨濡溢;曾冠军;李南;詹闯【期刊名称】《绿色科技》【年(卷),期】2016(000)004【摘要】指出了生态浮床/岛通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水处理技术,可以通过植物吸收和微生物降解对富营养化景观水体进行净化.介绍了有关浮床植物类型的研究,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因素,包括混作、种植密度、温度、微生物种类、污染物负荷等的研究,以及生态浮床与其它方法结合(太阳能人工浮岛、植物浮床-微生物、水生动物-人工浮岛)治理景观水污染的研究,以期能为今后生态浮岛在景观水处理应用方面提供借鉴.【总页数】4页(P60-62,65)【作者】付峥嵘;杨琳芳;陈大强;杨濡溢;曾冠军;李南;詹闯【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株洲412000;湖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株洲412000;湖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株洲412000;湖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株洲412000;湖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株洲412000;湖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株洲412000;湖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株洲41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03【相关文献】1.曝气-生态浮床处理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研究 [J], 曾冠军;马满英2.城市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的蔬菜浮床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J], 唐小双;邢宇;刘嘉伟;沈立航;周国生;蔡惠文3.组合型生态浮床处理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研究 [J], 莫福金;马华菊;梁宁;李艳伟4.生态浮床对富营养化水体修复作用的研究 [J], 周扬; 李华; 张秋卓; 徐亚同; 秦蓉5.湿地槽式生态浮床修复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素污染物 [J], 张曼玉;赵欣欣;胡凯;曹文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态浮床技术治理污染水体的应用

生态浮床技术作为一项传统的富营养化水体水质改善技术,由于具有直接从水体中去除污染物、充分利用水面而无需占用土地、适应较宽的水深范围、造价低廉且运行管理相对容易等优点,目前在我国的研究与应用日益增多。
生态浮床的净化机理是通过在浮床上种植水生植物,利用植物对氮、磷等营养物的吸收作用,以及根系附着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达到净化水体,有效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目的。
1生态浮床技术原理该项技术治理水环境与生态修复的原理是:通过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对水体中N 、P 等植物必需元素的吸收利用,及其植物根系和浮床基质等对水体中悬浮物的吸附作用,富集水体中的有害物质,与此同时,植物根系释出大量能降解有机物的分泌物,从而加速有机污染物的分解,随着部分水质指标的改善,尤其是DO 的大幅度增加,为好氧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创造了条件,通过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营养物的进一步分解,使水质得到进一步改善,最终通过收获植物体的形式,将N 、P 等营养物质以及吸附积累在植物体内和根系表面的污染物搬离水体,使水体中的污染物大幅度减少,水质得到改善,从而为高等水生生物的生存、繁衍创造生态环境条件,为最终修复水生态系统提供可能。
2生态浮床技术的基本特点生态浮床技术是生态技术,无环境风险和二次污染,创新点是将陆生植物经培育引入水体种植。
自1991年以来,在大型水库、湖泊、河道、运河等不同水域,成功地种植了46个科的130多种陆生植物,累计面积10余hm 2。
其中大面积单季水稻每公顷产量在8.5t 以上,最高可达10.07t ;美人蕉、旱伞草等花卉比在陆地种植取得了更好的群体和景观效果。
利用陆生植物对N 、P 营养盐的吸收和光合作用,去除水中N 、P,无须施肥,病虫害少,生物生产量高。
实践证明,在污染水体中种植一些耐污能力特别强,能在原位生态条件下正常生长,并容易收获的高等植物,对水体起到很好的净化作用对于不同生态条件和污染程度水体的针对性治理,采用不同品种、种植结构等,做到定量设计和基本量化指标的控制。
生态浮床对鱼塘水质的净化评价及管理

生态浮床对鱼塘水质的净化评价及管理生态浮床是一种利用植物生长和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原理,通过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有害物质净化的方法。
在鱼塘养殖中,生态浮床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水质,减少水质污染,保证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质量。
本文将就生态浮床对鱼塘水质的净化评价及管理进行探讨。
一、生态浮床的原理及特点1. 生态浮床原理生态浮床是一种生物净化系统,通过在水中种植有机物质吸收能力强、生长快速的水生植物,利用植物根系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将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亚硝酸盐等有机物质进行吸收和降解,从而净化水体。
(1)净化效果好:生态浮床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和营养物质,净化水体。
(2)生态环境友好:生态浮床通过生物净化的方式,不会产生二次污染,能够很好地保护水体生态环境。
(3)耐污染性强:生态浮床能够耐受一定程度的污染,对于鱼塘中的有机物质、氨氮等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吸收能力。
1. 氨氮、亚硝酸盐净化效果显著2. 增氧效果明显生态浮床在水中种植大量水生植物,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氧气,增加水体的溶解氧含量,改善水质,促进鱼类生长。
3. 减少藻类生长鱼塘水体中如果富营养化,容易导致藻类过度生长,影响水质。
而生态浮床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减少藻类的生长,保持水质清澈。
4. 降解有机废弃物在鱼塘养殖过程中,饲料残渣等有机废弃物会大量积累在水中,影响水质。
而生态浮床的应用可以降解这些有机废弃物,净化水体。
1. 种植适量水生植物生态浮床的净化效果与种植的水生植物种类和数量有关,需要根据鱼塘的实际情况来选取适宜的水生植物进行种植,避免种植过量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2. 定期修剪水生植物水生植物生长快速,需要定期修剪,保持生态浮床的通风透光性,防止水生植物过密导致死亡和腐烂,同时促进新的水生植物生长。
3. 维护微生物群落生态浮床中的微生物对水质净化起着重要作用,需要通过适当的管理措施,如添加优质微生物制剂、维持适宜的水质环境等,保持微生物群落的稳定和多样性。
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对水质的净化效果

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对水质的净化效果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生态浮床是一种利用湿地植物生长与微生物降解协同作用,通过悬浮在水中的浮框或浮筒,利用湿地植物根系吸附和吸收水中废弃物质,降解有机物质,净化水体的技术。
它具有结构简单、投资少、维护方便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环保、高效的水处理方法。
不同类型的生态浮床在水质净化方面具有各自的特点,选择适合的生态浮床对水体净化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不同类型的生态浮床及其对水质的净化效果,探讨影响净化效果的因素,为提高水质净化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评估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对水质的净化效果,探讨其在水体生态修复中的应用潜力。
通过对不同类型生态浮床的设计、构建和运行进行系统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其对水体污染物的去除效率、生态系统恢复速度及成本效益等影响因素。
研究还旨在揭示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在不同水质条件下的适用性,为在不同水域环境下选择合适的生态浮床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这项研究,可以为生态浮床在水体净化和生态修复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促进水体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实现。
1.3 研究意义生态浮床是一种利用植物和微生物降解有害物质的生态工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水体净化领域。
研究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对水质的净化效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其在水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和潜力。
其研究意义如下:1. 提升水质净化效率: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对水质的净化效果,可以优化其设计和运行参数,提高水体的净化效率,为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提供有效手段。
3. 促进水体生态系统健康:水质污染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影响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生物多样性。
研究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对水质的净化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水体环境,保护水生态系统,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
研究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对水质的净化效果具有重要的科学、环保、社会意义,对于推动生态工程技术的发展和保护水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2. 正文2.1 浮床的分类生态浮床是一种利用植物和微生物协同作用净化水体的技术。
生态浮床的应用管理探讨

第1期总第233期2021年1月浙江水利科技No. 1Total No.233Zhejiang Hydrotechnics Jan.2021生态浮床的应用管理探讨卜晴川1,左格文2(1.浙江财经大学,浙江杭州310018;2.上海宏波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200231)摘要:生态浮床作为一种新颖的河道净水设施,管理得当可明显改善水质、美化水环境,但如果后续管理 不善则适得其反。
通过观察和分析种植在浮床上水生植物的特性以及腐烂分解后对水质的影响,论述加强生态 浮床建后管理的重要性,对如何收割打捞水生植物与兴利除弊进行探讨,使生态浮床能更好地发挥其独特作用。
关键词:生态浮床;水生植物:后续管理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8-701X(2021)(M-0045-03DOI:10. 13641/ki.33-1162/tv.2021.01.0121生态浮床概述生态浮床是利用无土栽培技术,以人工方式把水生植物浮岛架设在富营养化水域水面上,以浮叶植物为主。
建造时以竹、木器材为框架,用尼龙绳绑扎连接,配以塑料泡沫块为载体,上面栽植水生植物(见图1~2),长成后利用植物根系间的盘根错节、互相咬合,自然形成水生植物浮岛群体。
生态浮床图1生态浮床示意图m水生植物在生长期,根系能吸收水里的氮、磷等富营 养成分,抑制水体的富营养化,提高水体净化能力,维护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恢复水体生态平衡,从而起到净化水 质的作用,为改善河道水质、美化环境创造出一种新颖的 洁水模式m。
收稿日期:2020-09-25作者简介:卜晴川(2002_),男,大学本科(在读),主 要从事工商管理工作。
指导老师:左格文(1976—),男,高级工程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水环境治理工作。
图2植物生长初期的生态浮床图通过收获植物体,将氮、磷等营养物质以及吸附积累 在植物体内和根系表面的污染物搬离水体,使水体中的污 染物大幅度减少,水质得到改善,从而为髙等水生生物的 生存、繁衍创造生态环境条件,为最终修复水生态系统提供可能[2]。
生态浮岛技术概述及应用前景

收稿日期:2010-06-01;修订日期:2010-07-06作者简介:童国璋(1965-),男,浙江永康人,学士,研究方向为环境监测和评价。
基金项目:杭州市科技局、浙江省环保局资助课题(编号:20091133B14、200921)。
第28卷第4期2010年8月江西科学JIANGXISCIENCEVol.28No.4Aug.2010文章编号:1001-3679(2010)04-0470-04生态浮岛技术概述及应用前景童国璋1,叶旭红2(1.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浙江杭州310012;2.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浙江杭州310007)摘要:生态浮岛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生态污水处理技术。
概述了其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展望了发展前景和今后重点,列举了应用实例。
关键词:生态浮岛;概述;应用中图分类号:X52;Q948.8文献标识码:AArtifical Ecological Floating Fed Overviews and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TONG Guo-zhang 1,YE Xu-hong 2(1.Zhejia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Zhejiang Hanzhou 310012PRC ;2.Hanzhou City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Zhejiang Hanzhou 310007PRC )Abstract :Artifical ecological floating bed ,a new kind of ecological waster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This paper summaries the updated development both the a-broad and the domestic.It also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gives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artifical ecological floating bed in the future ,and then provides some analysis.Key words :Artifical ecological floating bed ,Overviews ,Application.0前言我国是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
生态浮床技术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基金 项 目:衡 水学 院 “ 服务地 方 社会发 展 ”课题 ( 2 0 1 3 0 3 4 )
作 者 简介 : 白丽荣 ( 1 9 6 3 . ) , 女, 河 北武 邑人, 衡水 学院 生命科 学 学院教 授 : 郑 博颖 ( 1 9 7 2 一 ) , 女, 河北深 州 人, 衡水 学 院生命 科学 学院 副教 授, 理 学硕士
氧化合物通过 降水 降落在 土壤 或水体 表面 ,污染地表水源 ,致使含氮 化合物 浓度升高 ;生活污水 、生活垃圾 以
及某些工业废水 的大量排放等 .随着大气污染 日益严重 ,大气沉降也成为 重要 的水域 富营养化原 因之一[ 2 】 .
水体 富营养化使水质产 生严重 恶化 ,同时还 影响周 边水环 境和人文景观 ,甚至可能通过给水系统危害到公 众 的健康 ,因此 ,富营养化 水体 的治理成为当今亟需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 .国内外对富营养化水体 的治理主要
吸收 、吸 附、截 留及根 系微生物分解 水体 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再通过 收割植 物将 其搬 离水体 ,从而达到净化 水质 的 目 的. 国内外研 究较 多的水生植物有挺 水植 物、漂浮 植物 、浮叶植物和沉 水植物 等.为 了克服传统生 态浮床净 污主体 的单一
性 ,在其基础上衍 出了水生动植物组合式生态浮床 .
面 、无 需 占用 土地、可操作性强、运行成本低 、生态风险小 、景观效果好 、植物资源可作为食 品和饲料 回收再 利用 、不产生 二次污 染等优 点.因此 ,生态浮床作为一种生态处理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 的重视 . 1 生 态浮床修 复富营养化水体机理
氮 、磷在湖泊水体及沉积物 中的形态及其迁移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浮床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何儒权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湖北荆州434〇23)
[摘要]水环境综合治理是当前一大难题,传统的污水厂的投资大、占地面积大、操作复杂、易产生二 次污染,经济观赏等附加价值低下,无法实现对封闭水域(景观湖泊、河道等)的处理Q系统梳理人工生态浮 床的中外发展历程和研究进展,并对生态浮床技术做出展望,以期在水处理工程方面取得更大成效。
[关键词]生态浮床;水环境修复;水生植物;进展 文章编号:2095 -4085(2018)07 -0047 -02
水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密不可分,近年来,随着 工农业的发展,我国地表水、湖泊、河流等水环境均 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从目前已经发布的2016年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1]来看,仅在监测的范围内,我国地表水劣V类水质断面比例为8. 6% ;湖泊劣 V类水质断面比例为8. 0%,主要污染物是总磷、化 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流域劣V类水质断面比例为 9.1%,同2015相比,尽管“水十条”已经发布并实 施,但总体来看“黑臭水”治理成效还不显著,由此 可见,我国水环境整体现状不容乐观,水体富营养化 (主要是总磷)程度居高不下,水环境污染修复难度 较大。
1生态浮床处理污水工艺原理
生态浮床技术本质是现代农业中无土栽培技 术,主要利用水生植物生长速度快、分布广、繁殖快、病害少、用途大、观赏价值高等特点吸收和富集污水 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和某些重金属元素[2],而这一 吸收和富集的过程可以描述为大量水生植物发达的 根系充分与水接触,形成一道强大的密集天然过滤 网,并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吸收、吸附、转化和降 解,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的作用[3]。
2生态浮床的种类与结构设计
?1生太徑由的轴逢
生床种类划分目前有多种。
第一类是依据 接触方式划分,即按照所选植物和水是否接触将浮 床分为干式浮床和湿式浮床;第二类是依据床体材 料的不同分为有机高分子材料浮床和无机非金属材 料浮床,例如橡胶和塑料是广泛运用于浮床床体的 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混凝土 等)则由于成本等原因还未大量使用;同时王俭等
作者简介:何儒权(1993—),男,湖北宜昌人。
研究方向为 水污染处理技术。
认为根据浮床的固定方法不同可将浮床分为重力
型、杆定性和锚定型三类[4];最后,统一的来讲几乎
所有浮床均为框架式浮床,当前研究较为集中的组
合式浮床也可作为浮床分类中单独的一类。
2.2生态浮床的结构设计研究
生态浮床大多由多个浮床单体拼接组合而成,
为此,浮床的形状大都呈四方形,每个浮床单体的边
长一般为1〜5m,但也有三角形、正六边形甚至圆形
等不同单体形状组合而成的生态浮床。
对于浮床的
设计原则,曹勇等在论文中指出生态浮床设计必须
综合考虑5个因素:结构的稳定性、使用的耐久性、
审美的景观性、投资的经济性、安装的便利性,加上
污水处理的高效性和持久性一共是7个性质因素。
另外,框架结构的生态浮床最为常见,其可分为
4个组成部分,即浮床框架、植物浮床、水下配套固
定装置和水生植被。
(1) 浮床框架浮床矿体要求坚固、耐用、抗风 浪,目前已经使用的框体材料为PVC管、不锈钢管、
木材和毛竹等,由于不锈钢管质量大、价格贵,木材
和毛竹容易腐烂等因素,目前使用最多的是无毒无
污染、持久耐用、价格便宜、质量轻的PVC管。
(2) 植物浮床用于植物生长的浮体成为浮床,一般由高分子轻质材料制成,基于聚苯乙烯泡沫板
耐酸碱、抗腐蚀、质量轻、价格廉且容易打孔等特点,
目前在植物浮床中广泛使用。
(3) 水下固定装置目前浮床固定方式有3种,一般均利用到绳索来固定生态浮床,且利用绳索的
一定伸缩幅度便于生态浮床适应水位的变化。
(4) 水生植物目前应用到生态浮床的植物种类 繁多,包括水稻、伞草、美人蕉、风车草、水芹菜、生
菜、荷花、芦苇、香蒲、茭白、水葱、千屈菜等。
另外,
针对当前我国水域中氮磷严重超标的现状,有学者研
究表明,香菇草的除磷效果非常明显,TP去除均值达
到62.3%,简悦等总结了 19种水生植物对氮的去除
率,发现鸢尾草在TN初始浓度为19.5 (m g/1)时对
TP的去除率最高,均值达到版8%。
(下转第49页)
设
It/
eiiMfi u f i 腦
藏龙岛的污水进入东湖高新区的汤逊湖污水系
统;纸坊污水处理厂、五里界污水处理厂停止运营, 改建为污水转输泵站,金口污水处理厂、法泗污水处 理厂、湖泗污水处理厂保留,日后扩建。
4尾水排放标准
根据相关规划及意见的要求,江夏区城镇污水
处理厂尾水均不得排入周边湖泊中,符合要求的尾 水出路只有排至长江中或回用。
因此北部系统中的 江夏污水厂和金口污水厂尾水排入长江,应执行一 级A 的标准;两座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在厂区内经泵 站提升加压,分别通过各自的尾水压力管道输送至 老海口泵站,经海口闸(海口泵站)出江。
南部系统中的法泗、安山、湖泗、山坡和舒安周 围的梁子湖、鲁湖及斧头湖均为n 类功能水域,因此这几处街道的污水处理厂尾水不能排湖,距离长江 较远,只能全部回用,执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 杂用水水质》中的道路清扫、消防或城市绿化标准。
5结语
本次规划将纸坊污水处理厂改建为纸坊污水提
升泵站,周边的土地价值将得到有效的提升,极大的 促进周围地区的发展。
同时可有效缓解纸坊污水处
理厂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尾水不再排入汤逊湖,改 为排入长江,避免对内湖的污染,保护江夏区的生态 环境,可改善江夏区投资环境,促进城区经济可持续 发展。
参考文献:
[1 ] GB 50282,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S ].
[2 ] GB 50318,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S ].
(上接第46页)览活动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展览展 示通过空间将展品的视觉信息传达给观众。
只有展 示空间的存在,才给观众提供了必要的视觉环境。
观众是展示空间的最终信息获得者,对展示空间人 性化设计是设计完整追求过程。
在对展示空间的设 计中,展示空间设计本身手法多样、丰富多彩,展示 空间是展品、空间、观众三者结合体,只有对人真正 需求感受的思考,才能实现展示空间存在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精神物质生活需求不断提升,展 示设计必将更趋于人性化,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是展示空间设计的必经之路,人性化的设计是设 计发展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黄建成.空间展示设计[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2 ]赵亚伟.浅谈展示空间的设计[J ].中国科技教育,2007,
(02).
[3]小原二郎.实用人体工程学[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
社,1991.
(上接第47页)
3生态浮床原位修复水环境的影响因素
(1)
水生植物的选择水生植物理化性质的差异
性对不同水体最佳水生植物的选择提出了考验,这 是生态浮床修复效果较高的关键因素。
(2) 水环境自身的因素生态浮床中的水生植物 同其他植物一样,都要在适合自己生长的条件下才 能实现自身生长加修复生态的双重功能。
因此,应
用水环境中的污染物指数浓度、温度、pH 、含盐量、 色度、浊度等均对生态浮床的净水效果产生影响。
4生态浮床技术应用及展望
展望未来,黄薇等拟定了 4个生物浮岛技术研
究方向:(1)越冬植物遴选研究;(2)浮岛植物种植 与收割机械化的研究;(3)封闭水体营养循环定量 研究;(4)生态系统间交互影响。
曹文平等对生态 浮床技术提出了 3个方面的改进方向:(1)筛选新
型浮床植物组合或培育特异性植物;(2)发展新型 载体填料;(3)利用固相反硝化技术把反硝化菌引 入生态浮床系统。
笔者认为,封闭水域水生植物轮
作种植并结合生态养殖的技术探究和应用能进一步 提高污水处理的经济价值,同时,构建“沉水-潜水 -半潜水-干式”复合型、组合型生态浮床更有利 于污染物日趋复杂的一些污染水体净化。
最后,在 植物选育上不盲目引进国外植物,防止生物入侵也 是当前生态浮床技术需要注意之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部.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6年)
[R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17.
[2 ]詹金星.水生植物净化污水的机理及研究进展[J ].西南
农业学报,2011,24 (1) : 352 - 355.
[3]杨旻,吴小刚.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中水生植物的应
用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30(7) :98 -102.[4 ]王俭.生态浮床技术研究进展[J ].辽宁大学学报,2016,
43(1) :50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