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河道修复净化的组合式立体生态浮床的制作技术
城市河道水系生态浮岛施工工法(2)

城市河道水系生态浮岛施工工法一、前言城市河道水系生态浮岛施工工法是一种综合利用技术,旨在改善城市河道水系环境,提高生态水域的水质和生态功能。
通过在水面上搭建浮岛,可以增加水面面积,提供生物栖息地,促进水生植被生长,改善水体的自净能力。
二、工法特点城市河道水系生态浮岛施工工法的特点如下:1. 灵活性高:由于浮岛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移动,因此具有较高的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水域特点。
2. 生态环保:浮岛上可以种植水生植物,提供生态环境,促进水生生物繁衍生长,并对水质进行过滤和净化。
3. 经济效益好:浮岛的施工和维护成本较低,而且浮岛可以提供生态旅游和观光等功能,增加了城市的经济效益。
4. 抗风浪性强:浮岛采用模块化设计,结构坚固稳定,可以承受较大的风浪冲击。
三、适应范围城市河道水系生态浮岛施工工法适用于城市内河道、湖泊、水库等水域环境改造和生态恢复,以及景观建设和水资源利用的项目。
四、工艺原理城市河道水系生态浮岛施工工法通过浮岛搭建、加固和种植水生植物等工艺措施,实现水体净化和生态恢复。
1. 浮岛搭建:先在水面上安装桩基,再根据设计要求连接浮筒和横梁,形成稳定的浮岛结构。
2. 加固:对浮岛结构进行加固处理,增加稳定性和承载力。
3. 种植水生植物:在浮岛上种植适应水生环境的水生植物,如芦苇、水葱等,以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和生态功能。
五、施工工艺1. 准备工作:调查勘测水域环境,制定施工方案,采购施工材料和设备。
2. 浮岛搭建:根据设计要求,在水面上安装桩基,连接浮筒和横梁,形成浮岛结构。
3. 加固处理:对浮岛结构进行加固处理,包括加装加强筋、固定螺栓等。
4. 种植水生植物:在浮岛上铺设培养层,种植水生植物,并进行养护管理。
六、劳动组织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浮岛的搭建、加固处理和水生植物的种植等工作。
根据工程规模和施工周期,合理安排劳动力资源和工作时间。
七、机具设备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机具设备包括浮筒、横梁、桩基、加固筋、固定螺栓等。
生态浮床技术治理污染水体的应用

生态浮床技术作为一项传统的富营养化水体水质改善技术,由于具有直接从水体中去除污染物、充分利用水面而无需占用土地、适应较宽的水深范围、造价低廉且运行管理相对容易等优点,目前在我国的研究与应用日益增多。
生态浮床的净化机理是通过在浮床上种植水生植物,利用植物对氮、磷等营养物的吸收作用,以及根系附着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达到净化水体,有效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目的。
1生态浮床技术原理该项技术治理水环境与生态修复的原理是:通过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对水体中N 、P 等植物必需元素的吸收利用,及其植物根系和浮床基质等对水体中悬浮物的吸附作用,富集水体中的有害物质,与此同时,植物根系释出大量能降解有机物的分泌物,从而加速有机污染物的分解,随着部分水质指标的改善,尤其是DO 的大幅度增加,为好氧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创造了条件,通过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营养物的进一步分解,使水质得到进一步改善,最终通过收获植物体的形式,将N 、P 等营养物质以及吸附积累在植物体内和根系表面的污染物搬离水体,使水体中的污染物大幅度减少,水质得到改善,从而为高等水生生物的生存、繁衍创造生态环境条件,为最终修复水生态系统提供可能。
2生态浮床技术的基本特点生态浮床技术是生态技术,无环境风险和二次污染,创新点是将陆生植物经培育引入水体种植。
自1991年以来,在大型水库、湖泊、河道、运河等不同水域,成功地种植了46个科的130多种陆生植物,累计面积10余hm 2。
其中大面积单季水稻每公顷产量在8.5t 以上,最高可达10.07t ;美人蕉、旱伞草等花卉比在陆地种植取得了更好的群体和景观效果。
利用陆生植物对N 、P 营养盐的吸收和光合作用,去除水中N 、P,无须施肥,病虫害少,生物生产量高。
实践证明,在污染水体中种植一些耐污能力特别强,能在原位生态条件下正常生长,并容易收获的高等植物,对水体起到很好的净化作用对于不同生态条件和污染程度水体的针对性治理,采用不同品种、种植结构等,做到定量设计和基本量化指标的控制。
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生态环境修复的主要目标是()A. 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B. 增加生物多样性C. 减少环境污染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生态环境修复旨在综合实现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增加生物多样性以及减少环境污染等目标。
2. 以下哪种不属于物理修复技术()A. 土壤淋洗B. 客土法C. 微生物修复D. 电动修复答案:C解析:微生物修复属于生物修复技术,其他选项均为物理修复技术。
3. 化学修复技术中常用的化学药剂不包括()A. 氧化剂B. 还原剂C. 微生物制剂D. 沉淀剂答案:C解析:微生物制剂属于生物修复的范畴,不是化学修复常用的化学药剂。
4. 生物修复技术的优点不包括()A. 成本低B. 不会造成二次污染C. 修复效果持久D. 修复速度快答案:D解析:生物修复通常速度较慢,但其成本低、不易造成二次污染且修复效果持久。
5. 生态修复中的植物修复技术主要利用植物的()A. 吸收作用B. 蒸腾作用C. 光合作用D. 呼吸作用答案:A解析:植物修复技术主要依靠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来实现。
6. 以下哪种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较强()A. 森林生态系统B. 农田生态系统C. 城市生态系统D. 荒漠生态系统答案:A解析: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结构复杂,自我修复能力较强。
7. 水生态修复中的人工湿地属于()A. 物理修复B. 化学修复C. 生物修复D. 综合修复答案:C解析:人工湿地主要利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作用进行修复,属于生物修复。
8. 土壤修复中的热脱附技术是()A. 物理修复B. 化学修复C. 生物修复D. 物理化学修复答案:D解析:热脱附技术涉及物理过程和化学变化,属于物理化学修复。
9. 以下哪种不是生态环境修复的原则()A. 整体性原则B. 可行性原则C. 最优化原则D. 单一性原则答案:D解析:生态环境修复应遵循整体性、可行性和最优化等原则,而不是单一性原则。
河流治理工程中的生态修复技术

河流治理工程中的生态修复技术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我国许多河流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为了保护和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各地开始采用生态修复技术。
本文将介绍河流治理工程中的一些生态修复技术和方法。
1. 湿地修复技术湿地作为天然的生态过滤器,具有很强的水质净化能力。
湿地修复技术主要包括人工湿地建设和湿地植物修复两种方式。
人工湿地建设是通过人工手段模拟天然湿地的生态系统,将沉积物和有害物质滞留在湿地中,净化水质。
人工湿地常用的设计包括自然湿地、人工堆肥湿地和人工植物湿地等。
这些人工湿地能够最大程度地模拟自然湿地的生态功能,实现水质的净化和生态系统的修复。
湿地植物修复是通过种植湿地植物,利用植物的吸收和净化能力来修复河流生态系统。
常见的湿地植物修复技术包括浮床植物修复、湿地植物滤网和湿地植物生态滤池等。
这些植物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并通过根系微生物的作用将其降解或转化,从而净化水质。
2. 水生态系统修复技术水生态系统修复是通过恢复和重建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来实现对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
常见的水生态系统修复技术包括湿地复育、岸域植被修复和鱼类种群恢复等。
湿地复育是通过修复湿地的水文条件和生物多样性来恢复和重建水生态系统。
湿地复育主要包括湿地恢复和湿地重建两个方面。
湿地恢复是通过改善湿地的水环境和土壤条件,恢复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湿地重建是通过人工手段重建湿地的生态系统,包括重建湿地植被和人工营建湿地等。
岸域植被修复是通过种植河岸带植物,增加植物根系对水的吸收和土壤固结作用,减缓水土流失和岸滩侵蚀,修复河流岸域生态系统。
岸域植被修复可以有效改善河流的水质,保护河岸,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对维持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起到重要的作用。
鱼类种群恢复是通过保护和增加河流中的鱼类数量,促进鱼类的繁殖和生命周期,恢复河流的生态平衡。
鱼类种群恢复包括禁捕禁渔、放流增殖和生境改善三个方面。
禁捕禁渔措施可以保护河流中的鱼类免受过度捕捞的影响。
生态浮床设计

生态浮床的构成与设计1浮床的大小与形状整个浮床有多个浮床单体组装而成,每个浮床单体边长可为1~5m 但为了方便 搬运和施工及耐久性等问题,一般采用 2~3m 在形状方面,以四方形为多但考 虑到景观美观 结构稳固的因素,也有三角形及六边蜂巢型等。
2浮床材料的选择典型的湿式有框浮床组成包括 4个部分:浮床的框体、浮床床体、浮床基质、 浮床植物。
见图1图1湿式有框浮床构造Fig. 1 Structure of floating bed(1) 浮床框体。
浮床框体要求坚固、耐用、抗风浪,目前一般用 PVC 管、不锈 钢管、木材、毛竹等作为框架。
PVC 管无毒无污染、持久耐用、价格便宜、重量 轻,能承受一定冲击力;不锈钢管、镀锌管等硬度更高、抗冲击能力更强,持久 耐用,但缺点是质量大,需要另加浮筒增加浮力,价格较贵;木头、毛竹作为框 架比前两者更加贴近自然,价格低廉,但常年浸没在水中,容易腐烂,耐久性相对较差。
(2) 浮床床体。
浮床床体是植物栽种的支撑物,同时是整个浮床浮力的主要提 供者。
目前主要使用的是聚苯乙烯泡沫板, 这种材料具有成本低廉、浮力强大性 能稳定的特点,而且原材料来源充裕,不污染水质材料本身无毒疏水,方便设计 和施工,重复利用率相对较高,此外还有将陶粒、蛭石、珍珠岩、等无机材料作为床体,这类材料具有多孔机构,适合于微生物附着而形成生物膜, 有利于降解 污染物质,但局限于制作工艺和成本的问题,这类浮床材料目前还停留在实验室 研究1 床机体2 .浮床床体3.浮床址质4 ■浮床精阶段,实际使用很少对于以漂浮植物进行浮床栽种,可以不用浮床床体,依靠植物自身浮力而保持在水面上,利用浮床框体、绳网将其固定在一定区域内这种方法也是可行的。
(3)浮床基质浮床基质用于固定植物植株,同时要保证植物根系生长所需的水分、氧气条件及能作为肥料载体,因此基质材料必须具有弹性足固定力强吸附水分、养分能力强,不腐烂,不污染水体,能重复利用特点,而且必须具有较好的蓄肥保肥供肥能力,保证植物直立与正常生长。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生物_生态修复技术

。
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包括:以微生物为处理功能核心的 生物膜、 活性污泥处理技术; 具有复合生态系统的生物操纵技 术; 以植物和微生物为主要处理功能体的生态浮床、 湿地处理 技术; 土壤处理技术和河湖等自然净化能力的处理等。 ,- ,- " 生物膜、 活性污泥技术 该技术包括好氧处理、 厌氧处理、 厌氧—好氧组合处理。 其主要原理是人工驯化、培养适合于降解某种污染物的微生 物,通过控制室和微生物生长的环境稳定和加速污染物的降 解。 比如生物廊道、 生物滤池、 生物接触氧化池、 氧化沟等。李正魁 在贵阳红枫湖物理生态 研究的固定化氮循环细菌技术 ( ./01) 工程 ( 实验区得到有效应用, 日本、 韩国等也都有对江河 233/) 水体修复的成功实例 * $ + 。 ,- ,- , 生物操纵技术 生物操纵技术是以太阳能为初始能源,在塘中种植水生 作物, 进行水产和水禽养殖, 形成人工生态系统。然后, 通过调 控水体中多条食物链的物质迁移、 转化和能量的逐级传递、 转 化, 将进 入塘 内污 水中 的有 机污 染物 进行 降解 和 转化 的方 法。 如 4567589:、 ;<=>?9@、 2=A=B 湖中成功采用通过放养食鱼性鱼 类, 使滤食性鱼类显著减少, 叶绿素含量和初级生产力显著降 低, 从而使浮游植物丰度降低, 藻类的生长减少 * $ + 。 ,- ,- & 生态浮床技术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由于过量营养物质 , 主要是氮、 %1 # 磷 - 的排入, 引起各种水生物、 植物异常繁殖和生长的现象。导 致水体富营养化的过量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农田施肥、农业 废弃物、 城市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这些过量的营养物质 大量进入湖泊、 河流、 水库、 河口、 海湾等缓流水体, 引起藻类 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 水体溶解、 氧量下降、 水质恶化, 造 成藻类、 浮游生物、 植物、 水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 。水体出现
生态浮床论文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学院:班级:姓名:学号:课程论文题目:生态浮床技术在水体中的应用课程名称:环境学概论评阅成绩:评阅意见: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年月生态修复—生态浮床技术在水体中的应用学生:摘要:生态浮床技术是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以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和机制,采用现代农艺和生态工程措施综合集成的水面无土种植植物技术。
本文综述了生态浮床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从污水处理效果,处理成本等方面将该技术和传统人工湿地进行比较,对生态浮床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生态修复生态浮床技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用水量迅速增长,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不断排入河湖水域,从而导致其水体的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的直接结果就是水域大面积水华爆发,污染环境和威胁人类健康。
生物浮床技术是按照自然界自身规律,人工把高等水生植物或改良的陆生植物种植到富营养化水域水面上,通过植物根部的吸收、吸附作用和物种竞争相克机理,消减富集水体中氮、磷及有害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
一、生态浮床技术修复机理该项技术治理水环境与生态修复的原理是:通过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对水体中N、P 等植物必要元素的吸收利用,及其植物根系和浮床基质等对水体中悬浮物的吸附作用,富集水体中的有害物质,与此同时,植物根系释放出大量能降解有机物的分泌物,从而加速有机污染物的分解,随着部分水质指标的改善,尤其是DO 的大幅度增加,为好氧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创造了条件,通过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营养物的进一步分解,是水质得到进一步改善,最终通过收获植物体的形式,将N、P 等营养物质以及吸附积累在植物体内和根系表面的污染物搬离水体,使水体中的污染物大幅度减少,水质得到改善[1]。
生态浮床具有不同的形状、构造及植物类型,这会吸引野生动物如昆虫、蝶类、鸟类、两栖动物等在此栖息,从而增加物种多样性,加快生态修复进程。
二、生态浮床的种类及结构浮床分为干式浮床和湿式浮床,水和植物不接触的为干式浮床, 水和植物接触的为湿式浮床。
生态浮床净化工程在城区内河治理中的应用

必 须 以生态 的理念 、 思路、 方 法探 索
近年来 , 我 国人工浮床技术 的开
发及应用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 研究
在物种选择 上 , 要选 择符合苏北 地 区当地气候 、 水文及 地质条件 的物 种( 如 多年 生 草 本香 蒲 、 慈姑、 荷花 等) , 应尽可 能选 择生存能力强 、 根 系
植 物根 系释 出大 量能 降解有 机物 的
河道水 面平 直 ,水 面宽度 l 5 m, 水深 3 . 5 ~ 4 . 0 m。生 态浮床 以单体 连 接成排 , 排间距 为 2 m, 每 4排或 5 排
组成 1 个 区块 。 全部工程共 布设生 态
( 1 ) 因地制宜原则 根据河 道现状 , 因地制宜布设 浮
( 4 ) 生态安全原则
水 位变 动区域 开展 水体 原位 修复 的
生态净 化工艺 。在 国内, 随着水体 污 染 物 的增 多 及 生 产 生 活 排 污 的影 响 ,城 市 内河 及相 关河 道 的水资 源
保护 、水 污染 治理 和水 生态 修复 迫 在 眉睫。
创造生态环境条 件 , 为最终修复水生
用。
现 以总长约 2 . 1 k m的城 区排污
河道为例 , 简要说 明生 态浮床工艺 的
设计方案 。
1 生态浮床的原理
霸鼠鬯嗣雷
生态 浮床 的基本原 理是 : 采用浮 床陆 生植物 作 为先锋 植物 种植 于需 治理的河泊水面 , 通过植物在 生长过 程中对水体 中氮 、 磷等植物必 需元 素 的吸收利用 ,及其植物 根系和浮床 、 基质 等对水体 中悬 浮物 的吸附作用 , 富集水体 中的有害物 质。与此 同时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技术涉及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河道修复净化的组合式立体生态浮床。
本技术的用于河道修复净化的组合式立体生态浮床的浮床植物、水生动物散养区、生物填料三者结合有效结合,高效净化水体。
多种净水植物带来美化景观效果,水生动物中的硝屑食性动物去除污染物,并且最终肉食性鱼类捕食碎屑食性水生动物去除污染物,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完善生物链;同时浮床被固定管固定住,不会左右漂流,但可以随着河道液位上下浮动。
权利要求书1.一种用于河道修复净化的组合式立体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多个连接管,多个所述连接管组成立体浮床框架,所述立体浮床框架通过固定管固定于水底,所述立体浮床框架四周围设有第一渔网,所述立体浮床框架包括上支撑架、下支撑架,所述上支撑架与所述下支撑架之间通过连杆连接,所述上支撑架上设置有浮床植物,所述下支撑架上设置有生物填料悬挂部;所述上支撑架与下支撑架之间设置有水生动物散养区,所述水生动物散养区内散养着水生动物,所述水生动物散养区内设有隔开架,所述隔开架将所述水生动物散养区分割成散养有碎屑食性水生动物的碎屑食性动物区和散养有肉食性鱼类的肉食性鱼类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道修复净化的组合式立体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架上设有多个连接杆,多个连接杆交错设置形成网格状的浮床植物支撑部,所述浮床植物支撑部上铺设有第二渔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河道修复净化的组合式立体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床植物为挺水植物,所述挺水植物种植在浮板花盆内,所述浮板花盆设置在所述第二渔网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河道修复净化的组合式立体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水植物为菖蒲、再力花、鸢尾、美人蕉、旱伞草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道修复净化的组合式立体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碎屑食性水生动物线虫、草虾、猛水蚤类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所述肉食性鱼类为鲶鱼、鳜鱼、青鱼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道修复净化的组合式立体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填料悬挂部包括碳纤维人工水草,所述碳纤维人工水草通过捆绑绳与所述下支撑架连接在一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道修复净化的组合式立体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渔网上开设有第一投放口和第二投放口,所述第一投放口与所述碎屑食性动物区相通,所述第二投放口与肉食性鱼类区相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道修复净化的组合式立体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开架包括多个第一杆和多个第二杆,多个第一杆首尾连接组合成分割框架,多个所述第二杆交错设置形成网格架,所述网格架上设有第三渔网,所述网格架上设有两分隔杆,所述两分隔杆设置在所述第三渔网开口处,所述第三渔网开口上设置有用于启闭开口的收紧绳,所述两分隔杆端部上均设有强力磁力石,所述分隔杆上设置有尼龙绳,所述尼龙绳与所述收紧绳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道修复净化的组合式立体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为PE管;所述第一渔网为尼龙绳网。
技术说明书一种用于河道修复净化的组合式立体生态浮床技术领域本技术涉及生态环境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河道修复净化的组合式立体生态浮床。
背景技术生态浮床是目前在河道和湖泊等由于富营养化导致的水域污染的整治中常用的一种生物物理法。
该浮床靠自身浮力漂浮在水面上,可在浮床上种植水生植物、浮床下悬挂生物填料等,实现对水体中营养盐及有机物的去除净化,目前采用单一浮床净化效果不高,其净化水体能力有限;同时现有市场上其他浮床没有考虑到浮岛产生的污染物是否被清理,产生二次污染。
技术内容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净化水体、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的用于河道修复净化的组合式立体生态浮床。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河道修复净化的组合式立体生态浮床,多个连接管,多个所述连接管组成立体浮床框架,所述立体浮床框架通过固定管固定于水底,所述立体浮床框架四周围设有第一渔网,所述立体浮床框架包括上支撑架、下支撑架,所述上支撑架与所述下支撑架之间通过连杆连接,所述上支撑架上设置有浮床植物,所述下支撑架上设置有生物填料悬挂部;所述上支撑架与下支撑架之间设置有水生动物散养区,所述水生动物散养区内散养着水生动物,所述水生动物散养区内设有隔开架,所述隔开架将所述水生动物散养区分割成散养有碎屑食性水生动物的碎屑食性动物区和散养有肉食性鱼类的肉食性鱼类区。
优选的,所述上支撑架上设有多个连接杆,多个连接杆交错设置形成网格状的浮床植物支撑部,所述浮床植物支撑部上铺设有第二渔网。
优选的,所述浮床植物为挺水植物,所述挺水植物种植在浮板花盆内,所述浮板花盆设置在所述第二渔网上。
优选的,所述挺水植物为菖蒲、再力花、鸢尾、美人蕉、旱伞草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
优选的,所述碎屑食性水生动物线虫、草虾、猛水蚤类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所述肉食性鱼类为鲶鱼、鳜鱼、青鱼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
优选的,所述生物填料悬挂部包括碳纤维人工水草,所述碳纤维人工水草通过捆绑绳与所述下支撑架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第一渔网上开设有第一投放口和第二投放口,所述第一投放口与所述碎屑食性动物区相通,所述第二投放口与肉食性鱼类区相通。
优选的,所述隔开架包括多个第一杆和多个第二杆,多个第一杆首尾连接组合成分割框架,多个所述第二杆交错设置形成网格架,所述网格架上设有第三渔网,所述网格架上设有两分隔杆,所述两分隔杆设置在所述第三渔网开口处,所述第三渔网开口上设置有用于启闭开口的收紧绳,所述两分隔杆端部上均设有强力磁力石,所述分隔杆上设置有尼龙绳,所述尼龙绳与所述收紧绳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为PE管;所述第一渔网为尼龙绳网。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用于河道修复净化的组合式立体生态浮床的浮床植物、水生动物散养区、生物填料三者结合有效结合,高效净化水体。
多种净水植物带来美化景观效果,水生动物中的硝屑食性动物去除污染物,并且最终肉食性鱼类捕食碎屑食性水生动物去除污染物,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完善生物链;同时浮床被固定管固定住,不会左右漂流,但可以随着河道液位上下浮动。
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河道修复净化的组合式立体生态浮床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正视图。
图3是本技术的下支撑架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的隔开架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上支撑架;2、下支撑架;3、连杆;4、浮板花盆;5、挺水植物;6、第二渔网;7、第一渔网;8、第二投放口;81、第一投放口;9、碎屑食性动物区;10、肉食性鱼类区;11、碳纤维人工水草;12、安装杆;13、水面;14、固定管;15、捆绑绳;16、强力磁力石;17、隔开架;171、分隔杆;18、尼龙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参照图1-4所示,一种用于河道修复净化的组合式立体生态浮床,多个连接管,多个所述连接管组成立体浮床框架,所述立体浮床框架通过固定管14固定于水底,所述立体浮床框架四周围设有第一渔网7,所述立体浮床框架包括上支撑架1、下支撑架2,所述上支撑架1与所述下支撑架2之间通过连杆3连接,所述上支撑架1上设置有浮床植物,所述下支撑架2上设置有生物填料悬挂部;所述上支撑架1与下支撑架2之间设置有水生动物散养区,所述水生动物散养区内散养着水生动物,所述水生动物散养区内设有隔开架17,所述隔开架17将所述水生动物散养区分割成散养有碎屑食性水生动物的碎屑食性动物区9和散养有肉食性鱼类的肉食性鱼类区10。
本技术的用于河道修复净化的组合式立体生态浮床可分为四层:净水植物(浮床植物)、碎屑食性水生动物、肉食性鱼类、生物填料(生物填料悬挂部)。
浮床植物吸收水体中氮磷营养元素,从而高效、全方位地净化水体。
并且具有美化景观,提高景观视觉效果。
碎屑食性水生动物以腐烂破碎的动植物残体为食,吃掉浮岛上水生植物掉落、老化脱落的植物的落叶以及水中的有机悬浮物,避免二次污染,提高净化效率。
肉食性鱼类以其他小型水生动物为食,待碎屑食性水生动物吃完腐叶和有机悬浮物,肉食性鱼类再将碎屑食性水生动物吃完,最终肉食性鱼类捕捉上岸,最终污染物被消除掉。
食物链完整,生态系统完善。
用于河道修复净化的组合式立体生态浮床-生物填料悬挂部之间互利共生,强化去除河湖水体氮磷。
本技术的用于河道修复净化的组合式立体生态浮床的浮床植物、水生动物散养区、生物填料三者结合有效结合,高效净化水体。
多种净水植物带来美化景观效果,水生动物中的硝屑食性动物去除污染物,并且最终肉食性鱼类捕食碎屑食性水生动物去除污染物,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完善生物链;同时浮床被固定管14固定住,不会左右漂流,但可以随水面13液位上下浮动。
所述上支撑架1上设有多个连接杆,多个连接杆交错设置形成网格状的浮床植物支撑部,所述浮床植物支撑部上铺设有第二渔网6。
所述浮床植物为挺水植物5,所述挺水植物5种植在浮板花盆4内,所述浮板花盆4设置在所述第二渔网6上。
所述浮板花盆4中填充有膨润土、陶粒固定植物根系,有微生物附着能力极强的多孔滤料,与植物根系形成高效协同作用。
所述挺水植物5为菖蒲、再力花、鸢尾、美人蕉、旱伞草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
所述碎屑食性水生动物线虫、草虾、猛水蚤类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所述肉食性鱼类为鲶鱼、鳜鱼、青鱼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
水生动物以水体中的细菌、藻类、有机碎屑等为食物,可有效地减少水体中的悬浮物、提高其透明度,丰富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改善水质。
有效地滤食某些浮游动物,明显限制浮游动物的现存生物量,降低水体中的COD、TP、SS等所述生物填料悬挂部包括碳纤维人工水草11,所述碳纤维人工水草11通过捆绑绳15与所述下支撑架2的安装杆12连接在一起。
碳纤维人工水草11是适宜于微生物生长,具有生物相容性、环境和谐性的微生态型固定化载体;水体中微生物固定在此生物相容性载体上,强化净化水体氮磷营养盐,采用碳纤维人工水草11来净化水质对环境没有二次污染,是经济且有效的方法。
所述第一渔网7上开设有第一投放口81和第二投放口8,所述第一投放口81与所述碎屑食性动物区9相通,所述第二投放口8与肉食性鱼类区10相通。
所述第一投放口81和第二投放口8上均设有系绳,用于第一投放口81和第二投放口8的启闭。
所述隔开架17包括多个第一杆和多个第二杆,多个第一杆首尾连接组合成分割框架,多个所述第二杆交错设置形成网格架,所述网格架上设有第三渔网,所述网格架上设有两分隔杆171,所述分隔杆171一端与所述隔开架17的第一杆铰接,另一端为活动端,所述两分隔杆171的活动端设置在所述第三渔网开口处,所述第三渔网开口上设置有用于启闭开口的收紧绳,所述两分隔杆171端部上均设有强力磁力石16,所述分隔杆171上设置有尼龙绳18,所述尼龙绳18与所述收紧绳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