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记录单位属性信息和物理时空信息的温度电子标签的生产技术

合集下载

电子标签技术在生产工序监控中的应用指南

电子标签技术在生产工序监控中的应用指南

电子标签技术在生产工序监控中的应用指南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化的发展,生产工序监控已成为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确保产品质量,许多企业开始采用电子标签技术来进行生产工序的监控。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子标签技术在生产工序监控中的应用指南,以帮助企业了解并合理运用该技术。

一、电子标签技术概述电子标签是一种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微型电子设备,它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监控系统实时、准确地交换信息。

电子标签技术可以应用于各个环节,从产品的生产到运输、仓储等各个环节,实现全程监控和追溯。

二、电子标签技术在生产工序监控中的应用1. 生产过程追溯电子标签可以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记录关键数据和重要信息,如生产时间、生产人员等。

通过这些信息,企业可以实时了解生产进度,追溯任何一个工序出现的问题,并对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2. 工序自动化管理电子标签技术与自动化设备相结合,可以实现工序的自动监控和管理。

生产设备与电子标签连接后,设备状态、生产数据等可以实时传输到监控系统,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3. 资源调度和优化电子标签还可以用于生产资源的调度和优化。

通过对资源进行标记和管理,企业可以随时掌握各个工序所需的资源情况,合理调度和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生产效益。

4. 人员安全管理在某些危险或特殊的工艺环境中,企业可以利用电子标签技术对人员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

通过将电子标签与员工身份绑定,企业可以实时追踪员工的位置、工作进度等信息,确保员工的安全。

5. 质量控制与异常监测电子标签可以用于质量控制和异常监测。

通过与产品的关键节点进行绑定,电子标签可以记录每个工序的检测结果和质量数据。

如果某个工序出现异常,监控系统会及时发出警报,并启动相应的控制措施,保证产品质量稳定。

三、电子标签技术应用的关键因素要成功应用电子标签技术进行生产工序监控,企业需要考虑以下关键因素:1. 标签选择选择合适的标签对于应用效果至关重要。

电子标签工作原理

电子标签工作原理

电子标签工作原理一、引言电子标签,也被称为RFID标签(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无源无线通信技术,通过无线电波来实现对物体的识别和追踪。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子标签的工作原理,包括标签的组成、通信过程以及应用领域。

二、电子标签的组成1. 天线:电子标签的天线是接收和发送无线电信号的关键部分。

它负责接收读写器发送的电磁波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能供给标签内部的电路。

2. 芯片:电子标签的芯片是实现标签功能的核心部件。

它包含存储器和处理器,用于存储和处理标签的唯一识别码以及其他相关数据。

3. 封装:电子标签的封装是用于保护芯片和天线的外壳。

它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选择不同的材料和形状。

三、电子标签的工作原理1. 读写器发送信号:读写器通过无线电波发送信号,激活附近的电子标签。

读写器可以通过天线向多个标签发送信号。

2. 标签接收信号:电子标签的天线接收到读写器发送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能供给标签内部的电路。

3. 标签响应信号:标签内部的电路接收到电能后,开始工作并向读写器发送响应信号。

响应信号中包含了标签的唯一识别码和其他相关数据。

4. 读写器接收信号:读写器接收到标签发送的响应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处理。

5. 数据处理:读写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和处理,提取出标签的唯一识别码和其他相关数据。

6. 数据应用:读写器将提取出的数据应用到相应的系统中,如库存管理、物流追踪等。

四、电子标签的应用领域1. 物流管理:电子标签可以用于物流管理,实现对货物的追踪和管理。

通过标签上的唯一识别码,可以准确记录货物的出入库情况,提高物流效率。

2. 资产管理:电子标签可以用于资产管理,实现对固定资产的追踪和管理。

通过标签的唯一识别码,可以准确记录资产的位置和状态,方便进行资产盘点和维护。

3. 零售管理:电子标签可以用于零售管理,实现对商品的追踪和管理。

通过标签上的唯一识别码,可以准确记录商品的库存和销售情况,提高零售效率。

电子标签工作原理

电子标签工作原理

电子标签工作原理电子标签(Electronic Tag)是一种利用电子技术进行数据存储和传输的智能设备。

它通常由芯片、天线和外壳组成。

电子标签可以被应用于物流管理、库存管理、商品追踪等领域,为企业提供实时的数据采集和管理。

一、电子标签的组成1. 芯片:电子标签的核心部件,主要负责数据存储和处理。

芯片内部包含存储器、处理器和通信接口等功能模块。

存储器用于存储标签的唯一识别码和其他相关数据。

处理器负责对接收到的指令进行解码和执行。

通信接口用于与读写器进行数据交互。

2. 天线:电子标签的天线通常采用线圈形式,用于接收和发送无线电频率信号。

天线通过感应周围电磁场中的能量,将其转化为电能供给芯片工作,并将芯片处理后的数据通过无线电波发送给读写器。

3. 外壳:电子标签的外壳通常由塑料或纸质材料制成,用于保护芯片和天线,并提供固定标签的功能。

外壳的形状和尺寸可以根据应用需求进行设计和制造。

二、电子标签的工作原理电子标签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个主要过程:能量传输和数据传输。

1. 能量传输当电子标签靠近读写器时,读写器会产生一个电磁场。

电子标签的天线感应到电磁场中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电能供给芯片工作。

这种能量传输方式称为无线电波感应供能(RFID)。

2. 数据传输电子标签在获得能量后,芯片开始工作。

读写器向电子标签发送指令,电子标签接收到指令后,芯片解码并执行相应的操作,如读取存储器中的数据或写入新的数据。

芯片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天线发送回读写器,读写器接收到数据后进行解码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三、电子标签的应用1. 物流管理:电子标签可以用于物流管理中的货物追踪和管理。

通过在货物上贴上电子标签,可以实时监控货物的位置和状态,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性。

2. 库存管理:电子标签可以用于库存管理中的货物盘点和管理。

通过在货架上贴上电子标签,可以实时跟踪货物的入库和出库情况,提高库存管理的精确度和效率。

3. 商品追踪:电子标签可以用于商品追踪和反假货。

电子标签的原理和应用

电子标签的原理和应用

电子标签的原理和应用1. 什么是电子标签?电子标签(Electronic Tag)是一种使用电子技术实现的、能够存储和传输信息的标签。

与传统纸质标签相比,电子标签具有更大的存储容量和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2. 电子标签的原理电子标签的原理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它包含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标签、读取器和数据处理系统。

2.1 标签电子标签通常由芯片和封装材料组成。

芯片是存储和处理信息的核心部分,封装材料则用于保护芯片并提供适合不同环境的标签形态。

标签可以根据封装方式的不同分为被动式标签和主动式标签。

•被动式标签:被动式标签没有内置电池,通过读取器发送的电磁信号激活并传输数据。

它们通常用于物流、库存管理等领域。

•主动式标签:主动式标签内置电池,能够主动发送信号。

它们通常用于跟踪和监控高价值物品、动物等。

2.2 读取器读取器是用于识别和读取标签信息的设备。

读取器通过发射射频信号与标签进行通信,并将读取到的信息传输到数据处理系统。

读取器的工作距离和功率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节。

2.3 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用于接收、处理和存储读取器传输过来的数据。

它可以通过与企业内部的管理系统相连接,使得标签信息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业务场景中。

3. 电子标签的应用电子标签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3.1 零售和物流管理电子标签在零售和物流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将电子标签应用于商品和货物上,可以实现实时的库存管理、快速的物流追踪和自动化的货架管理等。

•实时库存管理:电子标签能够实时记录商品的进出仓库情况,帮助企业了解库存情况,并能够及时调整补货计划。

•物流追踪:电子标签的应用可以追踪物流过程中的货物位置和状态,提高物流效率和可视化程度。

•货架管理:电子标签可以将货架与管理系统相连接,实现自动化的货架盘点和管理,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3.2 物品跟踪和定位电子标签还可以应用于物品的跟踪和定位,特别是对于高价值物品和动物等有重要意义。

电子标签技术的数据存储与传输原理解析

电子标签技术的数据存储与传输原理解析

电子标签技术的数据存储与传输原理解析电子标签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物流、供应链管理和零售等领域的自动识别技术。

它通过无线通信和存储技术,将商品和物品与数字化的信息进行关联,实现物品追踪、库存管理和数据分析等功能。

在电子标签技术中,数据的存储和传输是实现其功能的核心。

本文将对电子标签技术的数据存储与传输原理进行解析。

一、数据存储原理电子标签的数据存储一般采用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简称NVM)技术。

非易失性存储器是一种能够在断电后仍能保持数据的存储器,与易失性存储器(如RAM)相比,非易失性存储器更加稳定可靠。

常见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包括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Flash存储器等。

EEPROM是一种可以通过电子擦除和编程的技术,实现对数据的更新和存储。

Flash存储器则使用了一种特殊的电荷存储技术,通过电子的累积和放电来存储和擦除数据。

数据在电子标签中的存储通常是以二进制的形式进行,通过编码和解码的方式将数字化的信息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

电子标签可以存储一些基本的信息,比如商品名称、生产日期、序列号等,同时也可以存储一些动态的信息,如温度、湿度等传感器数据。

二、数据传输原理数据传输是指电子标签中存储的数据与读写器之间的交互过程。

电子标签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读写器进行数据交换,实现数据的读取和写入。

无线通信技术是数据传输的核心。

常见的无线通信技术包括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Wi-Fi、蓝牙等。

RFID是一种通过电磁场进行数据传输的技术,它通过读写器产生的电磁场和电子标签中的天线进行交互,从而实现数据的传输。

Wi-Fi和蓝牙技术则提供了更快速、更广范围的无线数据传输能力。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电子标签需要将存储的数据发送给读写器,或接收读写器发送的数据。

电子标签工作原理

电子标签工作原理

电子标签工作原理电子标签(Electronic Tag,简称E-tag)是一种通过无线电技术实现物品追踪和识别的设备。

它采用微型芯片和天线组成,可以嵌入到物品中,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数据传输。

电子标签在物流、零售、医疗、农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电子标签的组成电子标签主要由芯片、天线和封装材料组成。

1. 芯片:芯片是电子标签的核心部件,负责存储和处理数据。

它通常包含一个存储器和一个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标签的惟一识别码和其他相关数据,处理器用于执行标签的逻辑功能。

2. 天线:天线是电子标签与读写器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关键部件。

它通过接收读写器发射的无线电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能供给芯片,同时将芯片中存储的数据转换为无线电信号发送给读写器。

3. 封装材料:封装材料用于保护芯片和天线,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不同形状和尺寸的标签。

二、电子标签的工作原理电子标签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分为两个过程:读取过程和写入过程。

1. 读取过程:当读写器挨近电子标签时,读写器会向标签发送一个无线电信号。

电子标签的天线接收到信号后,将其转换为电能供给芯片。

芯片被激活后,开始将存储的数据转换为无线电信号发送给读写器。

读写器接收到标签发送的信号后,解码并读取其中的数据。

2. 写入过程:与读取过程类似,读写器向电子标签发送一个无线电信号,但这次信号中包含要写入标签的数据。

电子标签的天线接收到信号后,将其转换为电能供给芯片。

芯片被激活后,将接收到的数据存储到存储器中。

写入过程完成后,读写器可以再次读取标签的数据来验证写入是否成功。

三、电子标签的应用场景电子标签的应用非常广泛,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物流管理:电子标签可以用于物流行业中的货物追踪和管理。

通过在货物上贴上电子标签,可以实时监控货物的位置和状态,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2. 零售业:电子标签可以用于商品的库存管理和防盗。

通过在商品上贴上电子标签,可以实时监控商品的库存量,提醒商家及时补货。

了解电子标签技术背后的原理与工作机制

了解电子标签技术背后的原理与工作机制

了解电子标签技术背后的原理与工作机制电子标签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物流、零售和供应链管理等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

它通过将微型芯片和天线结合在一起,实现对物体的标识和追踪。

在了解电子标签技术背后的原理和工作机制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电子标签的基本概念。

电子标签,又称为射频识别标签(RFID标签),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

它由一个微型芯片和一根天线组成,其中微型芯片嵌入了包含物体信息的数据。

当电子标签与读写器相互接触或靠近时,读写器能够通过无线电波将数据从芯片中读取出来或写入进去。

那么,电子标签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呢?电子标签的工作机制又如何呢?一、电子标签的原理:电子标签的原理基于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通过无线电波实现物体识别的技术。

电子标签由微型芯片和天线组成,在接收到读写器发射的无线电波时,通过天线吸收无线电波的能量,然后用这部分能量为芯片工作提供动力。

微型芯片是电子标签的核心,它存储了物体的信息。

芯片中的数据可以是一个唯一的标识符,也可以是与物体相关的其他信息,如生产日期、价格等。

当电子标签与读写器靠近时,读写器发送无线电波激活芯片,并读取芯片中的数据。

二、电子标签的工作机制:1. 感应阶段:当电子标签与读写器靠近时,读写器会发出一个特定频率的无线电信号,称为激励信号。

这个激励信号会激活电子标签,使其进入感应状态。

2. 响应阶段:在感应状态下,电子标签会接收来自读写器的激励信号,并利用天线吸收信号中的能量,为芯片工作提供动力。

一旦电子标签接收到足够的能量,它会开始发送数据。

电子标签通过改变自身电路中的电阻或容性来反射无线电波,并将数据传回给读写器。

3. 识别阶段:读写器接收到电子标签发回的反射信号,并将这些信号转化为数字形式的数据。

读写器根据预先设定的识别算法解析标签中的数据,并将识别结果发送到后台系统进行处理。

后台系统可以根据标签携带的数据确定物体的身份、位置或其他信息。

总结起来,电子标签通过无线电波实现与读写器的无线通信,利用微型芯片存储物体信息,并通过无线电波的反射传输数据。

电子标签技术的原理和工作方式

电子标签技术的原理和工作方式

电子标签技术的原理和工作方式电子标签技术是一种基于射频识别(RFID)系统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将射频能量传输给标签,实现对标签内部存储信息的读写操作。

电子标签由一个集成电路芯片和一个天线构成,能够存储和处理信息,并与读写器进行通信。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子标签技术的原理和工作方式。

一、电子标签技术的原理电子标签技术主要基于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通过使用射频信号进行信息的传输和通信。

电子标签作为射频识别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其原理如下:1. 集成电路芯片:电子标签内部的集成电路芯片是实现信息存储和处理的关键。

该芯片通常由存储单元、处理单元和通信接口组成。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标签的识别码和其他相关信息,处理单元负责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通信接口用于与读写器进行通信。

2. 天线:电子标签的天线负责接收和发射射频信号。

当读写器发送射频信号时,电子标签的天线接收到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能,供给集成电路芯片使用。

同时,天线将存储在集成电路芯片中的信息转换为射频信号,用于与读写器进行通信。

3. 读写器:读写器是对电子标签进行读写操作的设备。

它通过发射射频信号与电子标签进行通信,并接收和解析标签中存储的信息。

读写器可以控制标签的读取、写入、锁定等操作,实现对标签的管理。

二、电子标签技术的工作方式电子标签技术的工作方式主要包括标签激活、数据读取和数据写入三个过程。

1. 标签激活:在读写器附近,电子标签通过接收读写器发射的射频信号来激活。

当电子标签接收到足够的能量时,其内部集成电路芯片开始工作。

激活后,电子标签可以和读写器进行通信,并传输或接收信息。

2. 数据读取:读写器向电子标签发送射频信号,电子标签的天线接收到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能供给集成电路芯片使用。

集成电路芯片将标签存储的信息转换为射频信号,并通过天线发送给读写器。

读写器接收到射频信号并解析其中的信息,将其显示或用于各种数据处理操作。

3. 数据写入:读写器向电子标签发送带有需要写入的信息的射频信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记录单位属性信息和物理时空信息的温度电子标签,包括CPU、温度采集模块、单位属性信息识别模块、定位模块、时钟模块、存储模块、通信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的CPU分别与温度采集模块、单位属性信息识别模块、定位模块、时钟模块、存储模块、通信模块和报警模块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实现全程监控、安全性好、应用范围广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可记录单位属性信息和物理时空信息的温度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CPU、温度采集模块、单位属性信息识别模块、定位模块、时钟模块、存储模块、通信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的CPU分别与温度采集模块、单位属性信息识别模块、定位模块、时钟模块、存储模块、通信模块和报警模块连接;
所述的温度采集模块采集温度信息并将其实时发送给CPU,所述的单位属性信息识别模块读取物流单位属性信息,同时通过定位模块获取位置信息以及通过时钟模块来获取时间信息,并实时将物流单位属性信息、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发送给CPU,所述的CPU对接收的温度信息与存储的温度阈值信息进行比较,若超过,所述的CPU通过报警模块进行报警,同时将报警信息以及接收的温度信息、物流单位属性信息、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进行本地存储后通过通信模块发送给远程终端,否则,实时或定时将温度信息、物流单位属性信息、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直接进行本地存储后通过通信模块发送给远程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记录单位属性信息和物理时空信息的温度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度采集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温度传感器和AD转换电路,所述的AD转换电路与CPU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记录单位属性信息和物理时空信息的温度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位属性信息识别模块包括条码读取器、RFID阅读器或NFC读取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记录单位属性信息和物理时空信息的温度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模块为GPS或北斗定位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记录单位属性信息和物理时空信息的温度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信模块包括短距离无线传输单元和移动通信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记录单位属性信息和物理时空信息的温度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短距离无线传输单元包括蓝牙芯片、ZigBee芯片或WIFI芯片。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记录单位属性信息和物理时空信息的温度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通信单元为GPRS、3G或4G通讯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记录单位属性信息和物理时空信息的温度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远程终端通过身份认证方式登陆温度电子标签,用于实时查看温度信息、物流单位属性信息、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并通过曲线方式来显示历史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记录单位属性信息和物理时空信息的温度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远程终端为PC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云平台。

技术说明书
可记录单位属性信息和物理时空信息的温度电子标签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一种温度电子标签,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记录单位属性信息和物理时空信息的温度电子标签。

背景技术
目前,在食品和药品冷链物流过程中通常使用电子温度记录仪和RFID无线温度电子标签。

无任无线温度记录仪还是RFID等无线的温度电子标签,可以记录全程温度记录却无法记录物流过程各个流转单位的时空信息,单位属性信息,无法完成冷链物流中的全程责任追究难的问题。

技术内容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实现全程监控、安全性好、应用范围广的可记录单位属性信息和物理时空信息的温度电子标签。

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可记录单位属性信息和物理时空信息的温度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CPU、温度采集模块、单位属性信息识别模块、定位模块、时钟模块、存储模块、通信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的CPU分别与温度采集模块、单位属性信息识别模块、定位模块、时钟模块、存储模块、通信模块和报警模块连接;
所述的温度采集模块采集温度信息并将其实时发送给CPU,所述的单位属性信息识别模块读取物流单位属性信息,同时通过定位模块获取位置信息以及通过时钟模块来获取时间信息,并实时将物流单位属性信息、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发送给CPU,所述的CPU对接收的温度信息与存储的温度阈值信息进行比较,若超过,所述的CPU通过报警模块进行报警,同时将报
警信息以及接收的温度信息、物流单位属性信息、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进行本地存储后通过通信模块发送给远程终端,否则,实时或定时将温度信息、物流单位属性信息、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直接进行本地存储后通过通信模块发送给远程终端。

所述的温度采集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温度传感器和AD转换电路,所述的AD转换电路与CPU 连接。

所述的单位属性信息识别模块包括条码读取器、RFID阅读器或NFC读取器。

所述的定位模块为GPS或北斗定位仪。

所述的通信模块包括短距离无线传输单元和移动通信单元。

所述的短距离无线传输单元包括蓝牙芯片、ZigBee芯片或WIFI芯片。

所述的移动通信单元为GPRS、3G或4G通讯卡。

远程终端通过身份认证方式登陆温度电子标签,用于实时查看温度信息、物流单位属性信息、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并通过曲线方式来显示历史数据。

所述的远程终端为PC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云平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实现全程监控,通过定位技术结合单位属性信息通过自动识别技术(条码,RFID,NFC 等)将物流的单位属性信息、时间信息、空间信息自动记录进电子温度标签,来精确记录完成每个时段温度纪录的的单位属性信息和空间信息,从而完成全程温度监测和责任追究的问题。

2、安全性好,采用本地存储和远程存储双备份,同时采用本地报警和远程报警相结合方式,大大提高了数据安全性,同时远程终端需要通过身份认证后才能登陆,提高了登陆安全
性;
3、应用范围广,可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生鲜、化学品的冷链运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可记录单位属性信息和物理时空信息的温度电子标签,包括CPU1、温度采集模块2、单位属性信息识别模块3、定位模块4、时钟模块5、存储模块6、通信模块7和报警模块8,所述的CPU1分别与温度采集模块2、单位属性信息识别模块3、定位模块4、时钟模块5、存储模块6、通信模块7和报警模块8连接;
所述的温度采集模块2采集温度信息并将其实时发送给CPU1,所述的单位属性信息识别模块3读取物流单位属性信息,同时通过定位模块4获取位置信息以及通过时钟模块5来获取时间信息,并实时将物流单位属性信息、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发送给CPU1,所述的CPU1对接收的温度信息与存储的温度阈值信息进行比较,若超过,所述的CPU1通过报警模块8进行报警,同时将报警信息以及接收的温度信息、物流单位属性信息、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进行本地存储后通过通信模块7发送给远程终端,否则,实时或定时将温度信息、物流单位属性信息、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直接进行本地存储后通过通信模块7发送给远程终端。

所述的温度采集模块2包括依次连接的温度传感器21和AD转换电路22,所述的AD转换电路22与CPU1连接。

所述的单位属性信息识别模块3包括条码读取器、RFID阅读器或NFC读取器。

所述的定位模块为GPS或北斗定位仪。

所述的通信模块包括短距离无线传输单元和移动通信单元。

所述的短距离无线传输单元包括蓝牙芯片、ZigBee芯片或WIFI芯片。

所述的移动通信单元为GPRS、3G或4G通讯卡。

所述的远程终端通过身份认证方式登陆温度电子标签,用于实时查看温度信息、物流单位属性信息、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并通过曲线方式来显示历史数据。

所述的远程终端为PC 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云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