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Watch监控软件平台在济南钢铁(集团)公司的应用

合集下载

“微尔智能”设备管理信息平台在钢铁行业中的应用

“微尔智能”设备管理信息平台在钢铁行业中的应用

以支持 成百上 千个 用户 ;提供 了基于 角色( R OL E ) 分 工 的安全保密管理 。在数据 库管理功能 、完整性检查 、安
全 性 、一致性 方面都 有 良好 的表 现 ;支 持大量 多媒 体
的下载和实际数据 的上传功能。
系统框架 为B / S 结构 ,即浏览器/ 服务器模式 。利用
人 员根 据点 检需要 按标 准格式 列 出设 备基 础数 据 ,通 过导入导 出工具将数据导入  ̄ l J o r a c l e 数 据库 中,又通过
后台处理程序 ,自动生成点检计划 。设备点检人员将点 检计划下载到点检仪 ,按 照规定 的时 间期限去点检 ,点 检完成后将点检结果上传到服务器 。通过系统提供 的查 询 、统计 、分析等功能 ,各级设 备管 理人员 能够及 时了
据 。实现了各班组巡查人员 、运行人员 、点检人员 以及
二 、业务 流 程
“ 微尔智能”设备管理信息平台系统主要业务功能可 以抽象为四层 ,即资源数据库 、数据访问层 、资源管理层
和业务处理层。计算机实现点检的业务流程包括 : ( 1 )
制定完善点检标准 ; ( 2 ) 根据点检标准生成正确的点检 计划; ( 3)点检员按 照分 配好 的点检任 务进行点检 工 作 ,并登录点检结果 ; ( 4 )分析点检结果异常的部位运
台的应用程序 ,并具有 良好 的移植性 。提供了新的分布
式数据库能力 。可通过网络较方便地读写远端数据库里
的数据 ,并有对称复制 的技术 。
解点巡检 、设备的运行状态 以及是否存在 隐患等情况。
四 、实施 效 果
“ 微尔智能”设 备点检管理系统为冶金行业 的设备 点检建立 了一个统一的管理平 台 ,实现 了对点检计划 、 规 范设备点检 内容 ,落实点检考核工作等高标准管理。 同时 为设 备 缺陷 ,跟踪设 备状 态的变 化趋势 提供 了依

易飞erp新

易飞erp新
目录
第一部分 公司及系统概览.....................................................................................................................7
1. 公司概况.......................................................................................................................................... 7 1.1 公司背景.................................................................................................................................7 1.2 对国内 ERP 市场的观点....................................................................................................... 7 1.3 强强联合的优势和意义..............................................................................7
3. 出口管理系统................................................................................................................................ 37 3.1 系统目的...............................................................................................................................37 3.2 子系统架构图.......................................................................................................................38 3.3 系统特色...............................................................................................................................38

基于Fix、GE组态软件的高炉远程监测系统

基于Fix、GE组态软件的高炉远程监测系统
K e wor s: y d BF; Fi x;GE ;r m oe mo io n e t n tr g i
1 前 言
Fx 操作系统 是 Wi o s8 14号 高炉 用来 与 P C i, n w9 , 、 d L
机进行通讯 的系统 是 G I P IIY H , 作 系 E C M LCT MI操
W a g Ja d n Xu Ho g a g n in o g n y n (rnma igpa t Io ・ kn ln )
Ab t a t De eo me t n p l ain o h e t n trn y t m fB e eo e n e h xsi g c n i o s sr c : v l p n d a p i to ft e r moe mo i i g s se o F d v lp d u d rt e e it o d t n a c o n i a e ito u e .T e s se c n mo i rt e o e ai n o o lt l tI n ma ig pa ta d al e mi a sw ih i — r n r d c d h y t m a n t h p r t f o o BF c mp eey a r — k n ln n l t r n l h c n o sald t e s se c n as nt rt e o e ai n o F. t l h y t m a l mo i p r t fB e o o h o
() 2 如何实现 S LSr r0 0数据的远程传输 。 Q e e 0 v2 () 3 用何 种 软件读 取 S L Sre 00数据 库 中 Q e r 0 v2 的数 据并显示 。 () 4 如何 实 现 画面 中只显 示 最近 2 4小时 的数

漏电检测仪在济钢炼铁厂的应用

漏电检测仪在济钢炼铁厂的应用
亍业 应 用 与 交 I ,L ' J 右
模 拟 阀监控 流程 指 的是 图 6 中阀门 控程序的 监 流
程 。如 图 9所 示 。
Hale Waihona Puke 《 动 技 应 》 0 1 第3 卷 期 自 化 术与 用 2 1年 0 第3
4 结 束 语
本 设计 是结合 工程 的实 际应用 进行 的 , 为实验 室调
图 9 模拟 阀监控 流程
( 上接 第 6 9页 )
自 动 化 控 制 系 统 集 成 工 作 。
参考文献 :
[】阳宪惠等 . 1 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应用[ . M】北京 : 清华大学
出版 社 ,9 9 19 .
(】SE NS AG.7 3 0硬件安装手册[J2 0 . 4 I ME s— 0 Z ,0 2 [1 I ME 5 SE NS AG. 工业通讯及现场设备产 品目录[】 04 z, 0 . 2
( 上接第 7 3页)
( ) 当完成 “ 8 设定标 定通道 ”任务 后 , 须把所有 必
模块 的标 定开关 置 “ OFF”的为置 , 同时所 有的通道 号
能, 这些 都是传统 的漏 电保护开 关不能提供的 ; 其通讯功
能 更 能够 实 现 远程 监 控 , 现供 配 电系 统 远程 漏 电检 实
试提 供一 个仿真 的环境 , 并通 过按钮设 定就可 以轻松 切 换 要仿 真 的设备 , 现设备 仿真 功 能 , 有很 高 的实用 实 具 价值 。该 系统 可用于 自动化 控制逻 辑测试 、校验 , 厂 工
进 1 入

扫描 处 理 来 自 P LC
的指 令
验 收演示 , 工培训 等方面 。该 平 台已在西部 管道 、西 员 气东输 川气东送等大型管道 的 SC ADA 系统调 试 中得到

IAR SAM8 V3.10中文使用指南

IAR SAM8 V3.10中文使用指南

IAR Embedded Workbench用户指南(翻译:老韦)版权声明版权所有1996–2006 IAR系统。

保留所有权利。

没有这个文件的一部分可能没有IAR事先书面同意转载系统。

本文档中描述的软件是提供一个许可下,只能使用或与这样的许可条款规定的复制。

免责声明本文档中的信息如有变更,恕不另行通知,不代表在IAR系统的任何部分的承诺。

而所包含的信息这里被认为是准确的,IAR系统的任何错误不承担任何责任或遗漏。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IAR系统,其雇员,承包商,或该作者文档将承担特别的,直接的,间接的,直接或间接损害,损失,费用,费用,索赔,要求,主张对利润损失,费用,或任何种类或性质的费用。

商标IAR系统,从理念到目标,IAR Embedded Workbench,IAR编程能力makeapp和C-SPY通过IAR 系统拥有的商标的微软和Windows是微软公司的注册商标。

Adobe和Acrobat Reader是注册商标的Adobe系统incorporated.codewright是一个注册商标的母星公司。

所有其他产品名称是其各自的商标或注册商标业主。

版预告第六版:六月2006零件号:uew-6内部参考:4.7.0。

内容简介表..............................................................................................................................十九数字......................................................................................................................二十二前言.......................................................................................................................二十九1部分。

DELTA ASDA-A2系列 高性能通讯型伺服驱动器 应用技术手册

DELTA ASDA-A2系列 高性能通讯型伺服驱动器 应用技术手册

如果您在使用上仍有问题,请咨询经销商或者本公司客服中心。
Revision May, 2011
i
序言ASDA-A2 系列
安全注意事项
ASDA-A2 系列为一高解析开放型(Open type)的伺服驱动器,操作时须安装于屏蔽式的控 制箱内。 本驱动器利用精密的反馈控制及结合高速运算能力的数字信号处理器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DSP),来控制 IGBT 产生精确的电流输出,用来驱动三相永磁式同步交流伺服 电机(PMSM)以达到精准的定位。 ASDA-A2 系列可使用于工业应用场合上,且建议安装于使用手册中的配线(电)箱环境(驱 动器、线材及电机都必须安装于符合 UL 环境等级 1 的安装环境最低要求规格)。 在接收检验、安装、配线、操作、维护及检查时,应随时注意以下安全注意事项。 标志「危险」、「警告」及「禁止」代表的涵义:
主电路配线

请不要将动力线和信号线从同一管道内穿过,也不要将其绑扎在一起。配线时, 请使动力线和信号线相隔 30 厘米(11.8 英寸)以上。 对于信号线、编码器(PG)反馈线,请使用多股绞合线以及多芯绞合整体屏蔽 线。对于配线长度,信号输入线最长为 3 米(9.84 英尺) ,PG 反馈线最长为 20 米(65.62 英尺) 。 即使关闭电源,伺服驱动器内部仍然可能会滞留高电压,请暂时(10 分钟)不 要触摸电源端子。并请确认「CHARGE」指示灯熄灭以后,再进行检查作业。 请不要频繁地开关电源。如果需要连续开关电源时,请控制在一分钟一次以下。
第三章
3.1
配线
周边装置与主电源回路连接............................................................................ 3-1

软件项目成果汇报

软件项目成果汇报

篇一:软件成果申报技术总结报告『机采指标信息综合处理软件』技术总结报告『申报单位』二〇一一年五月项目负责人:项目参加人:项目负责单位:项目参加单位(内部):项目协作单位(外部):报告撰写人:报告审核人:目录1.1.11.21.31.4 项目概况 ............................................................................. ......................... 1 项目背景和研究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背景 ............................................................................. ......................................... 1 项目目标 ............................................................................. ......................................... 1 项目范围 ............................................................................. .. (1)1.4.1 业务范围 ............................................................................. .. (1)1.4.2 功能范围 ............................................................................. (1)1.4.3 实施(应用)范围 ............................................................................. ........................................ 1 2.2.12.22.3 系统总体设计 ............................................................................. ................. 2 系统体系结构 ............................................................................. ................................. 2 系统开发及应用环境 ............................................................................. ..................... 2 与其它系统关系/接口 ............................................................................. .................... 23.4.5. 系统功能 ............................................................................. ......................... 3 测试应用效果 ............................................................................. ................. 4 结论与认识 ............................................................................. (5)i1. 项目概况1.1 项目背景1.2 项目目标1.3 项目范围1.3.1 业务范围业务范围1.3.2 功能范围功能范围1.3.3 实施(应用)范围实施(应用)范围 12. 系统总体设计2.1 系统体系结构系统体系结构2.2 系统开发及应用环境系统开发及运行环境2.3 与其它系统关系/接口与其它系统关系/接口2篇二:软件项目总结报告修改记录页目录11.1 1.2 1.3 1.4项目概要 ............................................................................. (4)项目基本信息 ............................................................................. ................................................ 4 项目期间 ............................................................................. ........................................................ 4 项目成果 ............................................................................. ........................................................ 4 开发工具和环境 ............................................................................. (4)2 项目工作分析 ............................................................................. ............................. 5 2.1 项目需求变更 ............................................................................. ................................................ 5 2.2 项目计划与进度实施 ............................................................................. ..................................... 5 2.3 项目总投入情况 ............................................................................. ............................................. 5 2.4 项目总收益情况 ............................................................................. .............................................5 2.5 项目质量情况 ............................................................................. ................................................ 5 2.6 风险管理实施情况 ...................................................................................................................... 5 3 经验与教训 ............................................................................. ................................. 6 3.1 经验总结 ............................................................................. ........................................................ 6 3.2 教训总结 ............................................................................. ........................................................ 6 4 改进建议 ............................................................................. .................................... 6 4.1 组织过程资产库的改进建议 ............................................................................. .......................... 6 4.2 其它改进建议 ............................................................................. ................................................ 6 5 遗留问题处理计划 ............................................................................. ...................... 6 6 审批意见 ............................................................................. .................................... 7 6.1 审批意见表 ............................................................................. .................................................... 7 7 附件 ............................................................................. . (7)1 项目概要 1.1项目基本信息项目名称:×××××项目代号:×××××英文简称:×××××项目编码:×××××(需要相关部门提供)用户方:提示:请说明本项目的用户部门(或公司)开发方:提示:请说明本项目的开发部门(或公司)项目后续事务负责人:提示:由某某负责客服、维护工作。

钢铁企业远程智能监控技术方案V1.0

钢铁企业远程智能监控技术方案V1.0

钢铁企业关键机组远程智能监控技术方案安徽容知日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22年4月目录1、钢铁企业关键机组远程智能监控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钢铁企业机组运维模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钢铁企业设备管理痛点与状态监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钢铁企业设备远程智能监控的现实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远程智能监控系统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方案系统架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点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智能服务与培训....................... 错误!未定义书签。

智能服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培训服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钢铁企业关键机组远程智能监控概述钢铁企业机组运维模式钢铁行业属于资产密集型企业,炼铁、炼钢、热轧和冷轧阶段涉及到众多大型机组,如:热轧机、精轧机、粗轧机、轧机减速风机、干燥风机、平整排雾风机、助燃风机、废气风机、循环风机、连退热凸度风机、酸再生废气风机、上压风机、除尘风机、循环冷却风机、冷却风机、定宽机、卷取机、开卷机、汽轮机组焦化提升机、拉矫机等,该类机组结构庞大复杂,连续运行时间长、转速高,控制系统精密,自动化程度高,制造周期长,检维修困难,一旦发生故障,轻者引起装置停产,重者会造成机毁人亡的重大恶性事故。

钢铁企业设备安全等级高于其他类型企业,随着工业物联网、工业和“两化深融”等模式的提出和发展,钢铁企业越发体现出对于通过智慧装备运营实现企业管理模式升级的必要性。

钢铁企业对于智慧装备运营的需求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1、现场设备的维护模式;2、重要设备的监测模式;3、设备信息化处理模式等三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Watch监控软件平台在济南钢铁(集团)公司的应用一、应用背景近年来,济南钢铁(集团)公司,不断加快技术改造,优化产品结构,目前已建成了国内最先进的大型球团竖炉,形成了1750立方米高炉-120吨转炉-中厚板轧机的现代化生产线,以信息化加快企业现代化的进程,建设了ERP、MES、SPC、OA、能源控制中心等管理信息系统。

2006年生产钢达到1124万吨、钢材达到1092万吨。

为高效利用资源能源,走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模式,钢铁(集团)公司能源管控中心需要将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电力、水、副产煤气、蒸汽、高炉鼓风、氧、氮、氩等能源介质集中管理,提高企业调度自动化水平,更好地保证生产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

由于能源介质管网遍布全厂,线路长,需要配套建设钢铁(集团)公司能源环境综合监控系统,作为能源管理现场无人值守的安全技术措施,在能源中心控制室实现对变电所、混合加压站、高炉鼓风站等重要场所进行视频巡检和环境集中监控,确保在第一时间发现安全隐患。

该综合监控系统将网络视频监控、语音对讲/监听、防火防盗、环境监测、重要智能设备监测等部分集成,实现现场环境信息数字化、网络化、集中化、智能化监控,对所有报警信息进行系统间的联动,尽可能地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以弥补人工管理的不足。

二、应用范围包括济南钢铁(集团)公司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电力、水、副产煤气、蒸汽、高炉鼓风、氧、氮、氩等能源介质。

具体如下:变电所:1#降压变电所/2#降压变电所/3#降压变电所/4#降压变电所/5#降压变电所/6#降压变电所/1750高炉变电所/新村35KV变电所煤气区:1#混合加压站/2#混合加压站/3#混合加压站/4#混合加压站/原煤调中心/发电一期混合站/发电二期1、2#混合站/发电二期3、4#混合站/发电三期5、6混合站/发电一期煤气柜/发电二期煤气柜/25t转炉煤气柜/120t转炉煤气柜/彩板加压站/1#TRT/2#TRT/3#TRT/一净化/二净化/6、7#焦炉能源房/冷轧能源房/中板能源房水、蒸汽,风区:1#1750高炉水处理/2#1750高炉水处理/3#1750高炉水处理/3#1750高炉风机高压室/三炼钢综合水处理/厚板水处理高压室/厚板控冷水处理高压室/1700中心泵站高压室/热轧旋流井高压室/冷轧循环水泵站高压室/六泵站/6#-8#风机高压室/1#及9#风机高压室/2#-5#风机高压室/新三泵站/五泵站/湿式煤气柜高压室三、组网方案1、方案概述济钢eWatch能源环境综合监控系统是根据济钢降压所、混合加压站、煤气柜、TRT、净化室、能源房等46个重要场所的分布特点,采用网络数字监控模式,把摄像头摄取的模拟图像信号、传感器/变送器遥测遥信值转换成数字信号,借助已铺设的能源中心监控网络将数字信号传输到能源管控中心集中监控。

信号传输采用标准的TCP/IP 网络协议,使网络内的计算机都成为监控终端,不受地域环境的限制。

系统采用B/S 结构,监控终端用户不用安装软件,直接打开IE浏览界面,在地址栏中输入eWatch综合应用平台系统的WEB服务器的IP地址,输入授权用户的登录名和密码,就可以浏览到前端监控点的监控信息。

前端监控现场根据监控场所具体情况安装相应数量的摄像机,以及相应的报警器(比如红外报警器、烟雾报警器、浸水、煤气泄露报警器、明火探测器等),把摄像机视频线缆、控制线缆等都连接到网络视频服务器上,根据网络视频服务器的不同,每个视频服务器可以连接1-16 台摄像机。

网络视频服务器有网络接口,其中煤调中心、1#750高炉、1#降压变电所、2#降压变电所、3#降压变电所、5#降压变电所、6#降压变电所直接连接到CISCO 2960G交换机的10/100M网络口上;其它的降压变电所、煤气能源房等场所的视频服务器连接到交换机上,把图像及相关数据传送到网络上。

监控现场的温湿度探测器、相应报警器的信号线连接到数据采集上,根椐数据采集器的不同,每个数据采集器可以连接1-12个继电器输出开关、1-16个报警器输入、1-16个模拟量输入(比如温湿度、电压、电流等)。

数据采集器连接在视频服务器的RS232接口上。

在能源管控中心配置配置一台管理主机服务器,作为eWatch综合监控应用平台的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录像服务器。

负责管理前端所有设备以及后台上网监控用户。

相关人员只需用IE 浏览器获得授权后即可监控相关信息。

同时,用户主值计算机能通过能源中心32×16RGB 矩阵在大屏幕显示。

另外,在能源管控中心配置两台工作站作为数字矩阵,每个工作站直接解码输出模拟视频信号,总共24路视频信号通过能源中心32×32VGA 矩阵传送到大屏幕电视墙显示,能够通过eWatch综合应用平台系统任意进行前端图像的任意切换显示。

该系统根据组网方式分为前端监控、传输网络和监控中心等部分。

2、前端监控设备前端设备由视频服务器、数据采集器、摄像机(防护罩、摄像机、镜头、支架)、传感器、集中供电电源、音箱话筒等主要设备组成。

主要完成图像/语音的采集、编码、控制和环境信息等采集任务。

监控场所在室外场区根据具体情况安装数个室外免维护型日夜自动跟踪快球一体化摄像机,室外球型摄像机要求保护性好,可以有效的防雨除霜,镜头可以拉远、拉近,大范围地监控场区,能够监控主变压器、大门等。

一般安装在房屋的高处或电线杆的适当地方。

在各控制室采用带变焦的室内可控一体化低照度彩色摄像机,能够大范围的扫描主控室的情况,而且可以对主控室的仪表盘等进行特写,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仪表盘上的读数。

在变电所高压开关室以及煤气能源房等其他设备间,可以安装相应个数的固定变焦一体化彩色摄像机,对设备间及重点部位进行观察,高危场合设备需防尘、防爆、防腐。

对重点场所安装相应的报警器,在设备间内安装烟雾探测器、煤气探测器、温湿度传感器、明火探测器,在主控室门口和窗边安装红外双鉴探测器等。

院门安装相应设备,可以考虑配置相应的红外对射探测器,一旦有人进入,阻断红外线传输,报警器报警,同时联动摄像机并自动录像。

为了保障监控系统安全可靠,必须有相应的视频线、控制线、电源线等防雷措施。

前端环境信息通过嵌入式网络视频服务器就近接入环境监控专网,最终传输到能源管控中心。

以1#变电站为例,其典型设备配置图如图一。

3、传输网络由于本系统监控场所遍布整个济钢,系统将充分利用能源中心主干和分支的光缆资源,各场所整合视频、控制、报警等信息就近接入环境监控专网,采用TCP/IP 以太网传输方式经过各级交换机、路由器上传至能源管控中心集中监控。

环境监控网络系统将充分利用能源中心主干和分支的光缆资源,与其它应用系统既保持相对独立,避免竞争带宽,又保持必要的联系,便于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

由Cisco 2960G智能交换机(配置千兆模块)、Cisco4507R和备用光纤组成千兆主干网,在主结点安装RUBY 可网管光纤收发器,通过光纤与分支节点的光纤收发器相连,主结点的光纤收发器网络口连接到cisco 2960G智能交换机的10/ 100M网口上;在分支结点DLINK或者赫斯曼网络交换机与光纤收发器的网口相连,组成监控网络。

4、能源管控中心在能源管理中心放置一台中心监控管理主机,用于安装我公司开发的eWatch综合应用平台系统软件,作为系统WEB/数据库/录像/报警服务器,连接到CISCO WS-C 2960G-24TC-L 交换机上;将短信发送控制器连接到机房交换机上;在操作台放置两台DELL计算机作为视频解码工作站,在每台计算机上分别安装3块视频解码MD卡,并将其连接到环境监控网络上;计算机从视频解码卡上引出12路视频图像信号,总共24路视频图像与能源管理中心大屏幕系统中的32X32视频矩阵切换器的24个输入端子相连,作为视频输入。

前端46个监控场所的所有摄像机可以通过eWatch 综合监控应用平台软件切换到32X32视频矩阵切换器的输入端。

32X32视频矩阵切换器的24个输出视频输出端子中12路连接到大屏幕系统中12台TH-42PWD8CK 42 英寸等离子显示器上,通过矩阵控制器键盘进行切换显示,所有的图像都可以在上面显示出来;输出端子中的12路连接到大屏幕系统中12台东芝P 670DL PLUS 67英寸DLP一体化投影单元上,通过控制器进行切换显示,所有的图像都可以在上面显示出来。

四、系统功能1、实时遥视功能画面分割用户可自由使用单画面、四画面、九画面、十六画面进行端站远程图像监控/安防监控;可进行上下翻页;可针对每个画面分别选择不同端站/同一端站的不同的摄像机;当前画面可在满屏和正常显示两种方式之间任意切换,满屏达1024*768;一用户同时多点遥视、多用户同时一点遥视、多用户同时多点遥视。

自动轮巡用户选择执行轮巡方案;用户可以制定各种完全满足自己工作需要的多个摄像机之间的自动轮巡方案;可设定切换时间;轮巡方案中的摄像机可以是多个端站的;在自动轮巡过程中,若用户需要关注某个画面,可以对该摄像机进行通道锁定,锁定的通道不参与轮巡,便于用户监视和控制;也可以进行画面锁定,实现图象定格。

云台控制对带云台的摄像机,还可进行云台镜头控制(实现对摄像机视角、方位、焦距、光圈、景深的调整)。

可以直接在画面上操作,也可通过操作面板操作,云镜控制快速灵活。

云台转动速度和镜头伸缩速度都可以根据需要及时调整。

告警弹出画面在将告警源与指定的摄像机进行告警关联之后,当该告警源产生告警时,关联的摄像机自动弹出画面。

自动到预置位对于有预置位功能的摄像机,用户可以进行预置位定义,并自动执行到预置位、告警到预置位。

开/关灯打开/关闭摄像机的灯光,同时系统还具备延时自动关灯功能。

人性化的控制权协商机制云台控制可以进行人性化的协商。

DO的输出控制可以远程控制开关设备。

对讲/监听可以和监控站建立对讲,中心和端站之间进行通话.或者监听某路视频的声音。

状态实时监测系统及时监测各站点通信状态和各摄像机工作状态,在遥视界面的树形结构中直观显示出来。

抓拍及时拍摄下当前画面。

2、分布式录像与集中录像系统同时支持分布式录像和集中式网络录像;在各个端站直接支持硬盘录像和告警事件存储,确保了即使通信或者网络中断,对现场的监控仍在继续;对于重点摄像机,还可以进行集中式网络录像。

分布式录像和集中式网络录像支持常年录像、计划录像、告警录像(含移动侦测录像、图像遮盖录像)、手动录像等几种方式。

手动录像用户可根据需要随时选择系统各个监控点进行录像。

计划录像用户可根据需要定制计划录像,包括每日、每月、每周计划录像。

告警录像产生告警时,关联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录像。

常年录像可对某些摄像机进行长年录像。

录像检索与回放在遥视界面里,可以进行录像的检索与回放;可根据录像类型(人工录像、计划录像、告警录像、常年录像)、时间、端站、摄像机等信息检索并回放录像及抓拍的图片;回放时可实现启动、暂停、按帧播放等多种交互播放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