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花叶病(嵌纹病)防治
甘蔗纹枯病病虫害防治

甘蔗纹枯病病虫害防治甘蔗是世界上重要的商业作物之一,广泛种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然而,甘蔗种植中常常遭受纹枯病和病虫害的危害。
纹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病害,而病虫害则包括多种昆虫和真菌等。
本文将介绍甘蔗纹枯病和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一、纹枯病的防治纹枯病主要通过种子传播,感染后在甘蔗茎秆上形成一条或多条纵向裂纹,导致受感染植株的死亡。
为了遏制纹枯病的蔓延,采取以下防治措施是必要的:1. 使用健康种子:选择健康的甘蔗种子是预防纹枯病的关键。
务必购买来自可靠来源的种子,并进行检疫和消毒处理。
2.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对纹枯病具有抵抗力的甘蔗品种,能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
3. 甘蔗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甘蔗田间落叶以及死亡植株,减少病菌的传播。
保持田间通风良好,避免湿度过高,有利于病害的控制。
4. 喷洒药剂:在发病初期或病害高发期,喷洒农药可有效抑制病害的蔓延。
但务必按照指导书上的使用说明和推荐剂量使用,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二、病虫害的防治除了纹枯病之外,甘蔗也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如甘蔗螟、蚜虫等。
以下是几种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1. 甘蔗螟:甘蔗螟是甘蔗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
使用化学农药是控制甘蔗螟的一种常见方式。
但为了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可以采用鳞翅目昆虫等天敌生物防治。
2. 蚜虫:蚜虫是甘蔗上常见的害虫,其吸取甘蔗汁液会导致甘蔗生长受阻。
预防和控制蚜虫的方法包括选择抗虫品种、清除田间杂草减少虫源等。
3. 竹节虫:竹节虫是一种隐蔽性病虫害,常寄生在甘蔗茎内。
预防和控制竹节虫主要采用化学农药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式。
总结:甘蔗纹枯病和病虫害对甘蔗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对甘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因此,实施综合的病虫害防治策略,包括选择抗病抗虫品种、健康种子的使用、田间管理的加强以及适时的农药使用,是保障甘蔗产量的重要措施。
同时,加强对防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培育抗病抗虫的新品种,也是提高甘蔗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甘蔗病虫害防治方案

甘蔗病虫害防治方案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甘蔗病虫害的基本情况•甘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甘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案•甘蔗病虫害防治的实践案例•结论与展望01甘蔗病虫害的基本情况主要分布在甘蔗主产区,如华南、华东和西南等地,其中广东、广西和云南较为严重。
甘蔗病虫害的种类与分布黑穗病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其中浙江、福建、广东和广西较为严重。
锈病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地区。
褐斑病锈病病叶出现黄色或橙黄色的圆形或椭圆形小斑,随后形成褐色坏死斑,最终导致叶片枯死。
黑穗病病株的叶片出现褪绿斑,随后向上向下扩展,形成黄褐色条斑,最终导致叶片枯死。
褐斑病病叶出现黄褐色或灰褐色圆形或椭圆形小斑,随后扩展成大斑,导致叶片枯死。
甘蔗病虫害的症状与危害风雨传播病菌可以通过风雨传播,从甘蔗叶部侵入,并在植株间传播。
昆虫传播部分病虫害可以通过昆虫传播,如蚜虫等。
甘蔗病虫害的传播途径02甘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农业防治选择抗病性强的甘蔗品种,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
品种选择耕作制度田间管理种植密度实施轮作制度,避免连作,减少病原菌和害虫的滋生。
加强田间卫生,及时清理病残植株和果实,减少病害的传播。
合理安排种植密度,保持田间通风透气,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引入甘蔗螟的天敌赤眼蜂,控制螟虫的繁殖。
天敌引入生物农药植物提取物使用生物农药,如Bt乳剂、井冈霉素等,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使用植物提取物,如苦参碱、印楝素等,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03生物防治0201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合理使用农药,如吡虫啶、丙环唑等,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合理使用农药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规定,避免对人畜和环境的危害。
农药安全使用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开始防治,控制病害的传播和蔓延。
防治时期化学防治03甘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案在甘蔗主产区设立监测点,对甘蔗病虫害进行监测和预警,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情况。
加强对甘蔗病虫害的监测与预警确定监测点定期对甘蔗种植区进行病情监测,及时发现病虫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有关果蔗花叶病的防治方法(甘蔗)

在病害发生初期,可以使用有效的药剂进行喷雾防治。选择合适的农药,按照推荐剂量和 用药间隔进行喷雾,能够迅速控制病害的蔓延。但需注意,药剂防治要结合其他措施,形 成综合防治策略,避免单一依赖农药导致抗药性的产生。
04
果蔗花叶病的综合防治实践
种植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
根据当地疫情和品种抗病性鉴定结果,选用具有高度抗病性的果蔗品种,降低花叶病发生的风险。
综上所述,果蔗花叶病的防治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通过选用抗病品 种、控制传播源、强化田间管理、化学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等方法,可以 有效地降低果蔗花叶病的发病率,提高甘蔗的产量和品质。
02
果蔗花叶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
病毒侵染
果蔗花叶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 汁液传播,如接触病株汁液、农具、昆 虫等途径传播。
田间管理
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包括合理施肥、浇 水、除草等,促进甘蔗健康生长,减少病害的发生和发展 。
治理措施:
病害监测
定期进行田间病害监测,及时发现病害的存在和分布情况。这有助于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 施,防止病害的进一步扩散。
清除病株
一旦发现病株,应立即清除,并销毁病残体。这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传播源,控制病害的 扩散范围。
VS
不良环境
高温、干旱、缺肥等不利环境因素会削弱 甘蔗的抗病能力,增加感病风险。
发病机制
病毒复制
病毒侵入甘蔗植株后,在细胞 内进行大量复制,破坏细胞正 常功能,导致甘蔗叶片出现花
叶、黄化等症状。
阻碍养分运输
病毒感染会影响甘蔗植株的养分运 输,导致叶片褪绿、卷曲,严重影 响甘蔗的生长和产量。
激发免疫反应
培土除草
定期培土除草,促进甘蔗 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 。
【甘蔗病虫害防治】甘蔗花叶病如何防治?附图片

【甘蔗病虫害防治】甘蔗花叶病如何防治?附图片甘蔗花叶病有哪些危害?甘蔗花叶病是由什么传播?甘蔗花叶病有哪些防治方法?以下耕种帮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甘蔗花叶病症状及危害甘蔗花叶病又叫甘蔗嵌纹病。
甘蔗花叶病主要为害叶片,尤以新叶基部症状最为明显。
病叶上有许多不规则的黄绿色或浅黄色的纵短条纹。
此条纹与叶脉平行,但其宽度不受叶脉的限制。
条纹的形状有长圆形、卵圆形或条形,有时成短小针状,或沿叶脉作放射状。
此褪绿条纹与正常绿色相间成花叶症状。
不同病株的病叶上的褪绿部分差异很大。
有些甘蔗品种在夏季高温时症状消失。
甘蔗花叶病造成染病蔗株矮化,分蘖减少;宿根病蔗则发芽缓慢、生长不良;染病后甘蔗萌芽率低,病株生长差,汁液量减少,当染病率达75%时,甘蔗的产量降低5%~19%,而且蔗汁中还原糖增加,降低蔗糖的结晶率。
二、甘蔗花叶病传播途径和发病原因甘蔗花叶病病菌在体外27℃存活期17~24小时,—6℃时可存活27天。
带毒的蔗种及田间病株是该病主要初侵染源。
田间主要靠蚜虫传播,蔗刀及机械摩擦也可传毒。
我国蔗区可传播此病的蚜虫有黍蚜、玉米蚜、麦二叉蚜、高粱蚜、桃蚜、棉蚜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黍蚜、玉米蚜和麦二叉蚜,除在蔗田传病外,还将病毒从其他发病寄主上传入蔗田。
甘蔗田间禾本科杂草多或附近有玉米田、高粱田的地块,易发病。
田间蚜虫数量大有利于花叶病的发生。
三、甘蔗花叶病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如闽糖70~611、桂糖11等。
从无病区或无病蔗田中留种。
挖除病株,减少毒源,重病田停种宿根蔗。
适时除草,避免与玉米、高粱等作物间作、邻作。
2、对有带病嫌疑的蔗种进行热水处理。
方法是隔1天浸泡1次,每次20分钟,共处理3次,第1次水温为52℃,第2和第3次水温为57℃,可消除病毒。
3、消除传染源,避免传播做好防治蚜虫工作。
4、在砍蔗种时注意避免机械播种。
如您有更好的防治方法,请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耕种帮感谢您的支持。
甘蔗主要病害

甘蔗主要病害介绍甘蔗病害共有120多种,现在将主要的一些病害及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甘蔗凤梨病甘蔗凤梨病使下种的种茎受害不能发芽,造成发芽率低,出现缺苗而影响产量;贮藏的种茎受其害即引起腐烂,损失严重。
(1)病状及发病规律①主要病状:凤梨病主要为害甘蔗种茎,也为害宿根蔗头和有伤口的蔗茎。
感病初期,种茎两端切口出现红色,数天后切口处变为黑色,纵剖种茎有凤梨(菠萝)香味,故称凤梨病。
当菌丝通过茎节而侵入节间时,种茎节间变红褐色至黑褐色,种茎髓部变为煤黑色,全部组织死亡,蔗芽也死亡。
②发病规律:凤梨病菌是伤痍寄生真菌,病菌从切口或伤口侵入,继续向内部组织扩展蔓延,使组织和蔗芽死亡。
病菌大型孢子在土壤里可以存活数年之久,可以随气流、水、老鼠、昆虫、工作人员和工具等传播而引起重复感染。
(2)预防方法①选用抗病或萌芽力强的品种。
台糖134、台糖172较易感病,其他品种抗病性较好。
②用梢头蔗茎做种。
梢头蔗茎发芽力强,发病较轻。
③种茎消毒。
斩好蔗种后,用50%多菌灵1000倍稀释液浸泡5-10分钟;也可以用50%苯来特500倍稀释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稀释液浸泡10分钟;也可以用多菌灵300-400倍稀释液浸泡5-7分钟。
④冬、春植蔗覆盖地膜能保温、保湿,使甘蔗提早萌芽,提高萌芽率。
⑤整地要精细,地要平,搞好排灌设施,避免植蔗沟长时间渍水。
⑥实行轮作。
2、甘蔗黑穗病(甘蔗黑粉病) (1)病状及发病规律①主要病状:感病甘蔗植株梢头长出一条黑色鞭状物,称为黑穗,长达数厘米至几十厘米,感病的多为宿根蔗高位芽以及无叶鞘保护的种茎蔗芽长成的植株。
感病初期蔗苗生长不良,叶片细、,黄绿色,基部节间极短,以后提早1-3个月拔节伸长(冬、春植蔗和宿根蔗的感病植株4-5月伸长),蔗茎细,节间长,明显比其他蔗苗高。
随着病情的发展,生长点长出黑穗,有时感病植株基部细小的分蘖也感病并陆续长出黑穗,而从地下长出的粗壮分蘖则较少感病。
甘蔗抗嵌纹病育种材料筛选

文章编号:1007-4732(2000)01-0019-04①本文属于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96-002-02-15-01”子专题研究内容的一部分。
②黄家雍、刘海斌和黄吉森同志参加本研究的田间调查2000-01-15收稿甘蔗抗嵌纹病育种材料筛选①梁丽琼 谭裕模 闭少玲 谭 芳 张革民 何 红②(广西甘蔗研究所 530007)摘要:结合国家甘蔗品种联合区试对各省(区)提供的甘蔗品种进行抗病性筛选,测定各参试品种在自然感病和人工接种条件下嵌纹病染病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桂糖16号、粤糖85177和闽糖85 68三个品种的抗病等级达到高抗,是抗嵌纹病的优良育种材料和生产品种。
关键词:甘蔗 抗嵌纹病 育种材料 筛选中图分类号:S 5661103 文献标识码:B前言 甘蔗嵌纹病(又称花叶病,M ar m o r sac 2chari )是世界性的甘蔗病害之一,属于病毒性病害。
自1892年M u sschenberock 在瓜哇首次对该病记述以来,在阿根廷、波多黎各、美国、古巴等国家和地区曾严重流行。
1918年和1947年我国台湾省曾发生过两次大流行,1966年四川省也出现了一次流行。
目前,在福建、广东、云南和广西等地也普遍发生,局部地区的个别品种受害严重,发病率高达5115%(黄鸿能,1984)。
Summ er (1943)测定了嵌纹病对新植和第一年宿根蔗的影响,结果感病比不感病的减产率,Co 281为215%~3314%,Co 290为610%~1418%;贡塔勒司等人(1953)测定B 34104的结果,新植蔗减产29%,第一年宿根减产32%。
周仲驹等人1989年对9个甘蔗品种进行了抗嵌纹病的研究,认为甘蔗对嵌纹病的抗性在不同品种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选择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嵌纹病最主要的有效途径。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用自然感病和人工接种的方法测定各省(区)提供的参试品种的抗病性,从中筛选出优良的抗病育种材料和生产品种。
甘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_甘蔗的种植管理技巧

甘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_甘蔗的种植管理技巧甘蔗的生长中难免会遇到病虫害的威胁。
今天店铺就来给大家讲讲甘蔗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甘蔗的病虫害防治方法:甘蔗的病害防治甘蔗最大的威胁来自于甘蔗病害。
病害一经发生,即使用药剂防治,收效亦不理想,因病原入侵组织内部,致使甘蔗首先在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发生病理变化,然后才表现各种病症,而大多数杀菌剂无法进入甘蔗组织内部发挥作用。
因此,甘蔗病害的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旨在消除一切有利于病原生长、发育、繁殖、传播、致病等因素,用生物、物理、化学、机械的方法防治病害,使甘蔗病害受到最大限度的控制。
凤梨病发病症状:凤梨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侵染甘蔗种苗,使其不能萌发而造成严重损失。
由留存在土壤中的病菌或感病种苗及其他感病寄主传播。
经种苗两端切口侵入,之后在薄壁组织间迅速蔓延。
感病初期种苗切口呈红色,并散发凤梨香味,继而中心薄壁组织被破坏,其内部变空,呈黑色。
轻度感病,虽可萌发生长,但生长势弱,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植株死亡。
低温、高湿,长期阴雨天气或过于干旱等不利于蔗苗萌发的因素,均可诱使本病发生。
防治方法:1、选种抗病品种:如粤糖64-395、华南56-12等;2、选苗:选用无病健壮蔗苗、梢头苗等作种;3、掌握下种适期,冬植、早春植蔗采用地膜覆盖;4、种苗消毒、浸种处理:用50%多菌灵或托布津各1000倍液浸种10分钟;或将种苗剥荚后用2%石灰水浸种12-24小时,或用清水浸种1-2天。
5、秋植采种及早春收砍宿根容易发生凤梨病引起败蔸,用2%石灰水或多菌灵、托布津1000倍液喷淋蔗桩6、实行水旱轮作。
黑穗病发病症状:黑穗病属真菌性病害。
以蔗茎顶端部生长出一条黑色鞭状物(黑穗)为明显特征,其黑穗短者笔直,长者或卷曲或弯曲,无分枝。
感病蔗种萌发较早,蔗株生长纤弱。
叶片狭长,色淡绿,节间短。
宿根蔗、分蘖茎和干旱、瘦瘠而管理差的蔗田发病较多。
高温高湿,雨季或蔗田积水,旱后较多雨等,为本病发生的有利条件。
黑皮甘蔗花叶病毒病如何防治

黑皮甘蔗花叶病毒病如何防治黑皮甘蔗在种植的时候会经常遇到各种病毒及虫害的干扰,有种病毒叫做甘蔗花叶病毒,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黑皮甘蔗花叶病毒病如何防治,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黑皮甘蔗花叶病毒病如何防治黑皮果蔗花叶病毒病发生早,来势猛,为害严重,很多黑皮果蔗幼苗都出现了叶片青黄相间的黄化现象,新根萎缩,逐渐死亡,不长新叶,发育缓慢,如不及时进行防治,就会迅速蔓延,加重为害,使茎节瘦长,蔗皮变花,最终形成“花皮蔗”,丧失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
所以要抓紧防治花叶病毒病,以保护黑皮果蔗幼苗。
具体防治方法如下:首先,要在叶面喷洒2~3次1500倍植物病毒疫苗、1500倍天然芸苔素、4000倍金级穗冠(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混合液,每10~15天喷洒1次,均匀喷湿所有的叶片,以开始有水珠往下滴为宜。
其次,要在根部淋施2~3次300倍硫酸锌、1500倍35%硫丹、300倍硫酸镁、300倍硝酸钾混合液,每10~15天淋施一次,每次每穴淋2~3公斤。
这样,就能够抑制和削弱黑皮果蔗幼苗体内的病毒活性,并杀死病毒,消灭传播病毒病的蚜虫和蓟马,控制黑皮果蔗幼苗发病,并加快患病植株恢复正常生长,使黄化的叶片转为浓绿色,茎壮叶厚,根系发达,生长旺盛,植株健壮,顺利进入拔节伸长期。
黑皮甘蔗如何施微肥果蔗连作产量不高品质不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土壤缺乏镁、硅、钙、锌、硼、铁、钼、锰等中量微量元素,导致没有足够的中量微量元素供应,造成果蔗生长不良,不但植株矮小,节间瘦弱,而且糖分含量低,蔗汁淡而无味。
因为果蔗吸收中量微量元素能力强,种植第一年已经基本上把土壤中的中量微量元素吸收尽,连作就会缺乏中量微量元素。
所以,果蔗连作要注意增施中量微量元素肥料,果蔗才能高产优质。
具体方法如下:在果蔗幼苗期、拔节伸长初期和中期,各施一次中量微量元素肥料,如星朋卡力素、汉和立方钙镁等,每次每亩施3~5公斤,兑清水150~200倍后,均匀淋在种植穴内果蔗幼苗根部周围的土壤中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蔗花叶病(嵌纹病)防治
(1)病状及发病规律①主要病状:初期在叶片上出现绿色与浅黄色相夹杂的短条纹,有条形、不正卵形和长圆形,有的为短小针状或沿中脉呈放射状延伸。
此病的病状在幼嫩叶片的基部较为明显,如对着阳光观察,其病斑更清晰可见。
②发病规律:甘蔗花叶病是病毒病。
病原体呈棒状,大小约为750纳米×13纳米。
致死温度为50~58℃,在寄主体外可存活1~2天。
花叶病毒可以侵染甘蔗属的5个种和另外一些禾本科植物如玉米、高粱、紫狼尾草、马唐、蟋蟀草等。
在甘蔗属的5个种中,热带种高度感病,印度种和大茎野生种、中国种和割手密等高度抗病或免疫。
采用含有抗病性强的血缘的栽培品种做种,其植株都表现出免疫或高度抗病。
在相对高温和少雨天气的环境条件下,有利于病害传播、蔓延,但炎热的气候可抑制病害的发展。
幼嫩的植株比老熟的植株易感病。
(2)防治方法①选用较抗病的栽培品种,如桂糖11号、台糖134、闽糖70—611等。
②重病区在淘汰高度感病品种的同时,要拔除病株,病地禁留宿根,蔗地附近不种玉米,高梁等中间寄主。
③砍蔗刀具消毒(用火烤片刻),及时消灭传播虫媒,加强栽培管理。
④对有带病嫌疑的蔗种可用温水浸种。
方法是:恒温浸种3次,隔天处理1次,每次浸种20分钟。
第一次浸种温度52℃,第二次和第三次均为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