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第二讲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流域的综合开发和利用-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两河流域 印度河- 印度河-恒河
黄河- 黄河-长江
尼 罗 河
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
——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一、流域与人类的关系及流域的整体性 二、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三、田纳西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四、田纳西流域的综合开发
4、 水系 、 优点: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 优点 : 水系发达 , 支流众多 , 水量丰富 , 大部 分可通航, 分可通航 , 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 大部分地区。 大部分地区。 缺点: 由于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较大。 缺点:①由于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较大。 水量很不稳定。 ②水量很不稳定。
墨累-达令河 墨累- 流域开发结果: 流域开发结果: 下游水量明显 减少, 减少,生态环 境恶化, 境恶化,在极 干旱时, 干旱时,出现 海水倒灌现象。 海水倒灌现象。
合理利用河流水 资源,避免中、 资源,避免中、 上游过多引水灌 溉
请阅读P51活动 请阅读P51活动 P51
1、灌溉特别容易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河流因过度抽 、灌溉特别容易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水而径流减少,盐度增加, 水而径流减少,盐度增加,湿地又因失去补给水源而 面积减少,导致湿地生态环境的恶化, 面积减少,导致湿地生态环境的恶化,造成河湖中绿 藻繁殖,鱼类减少;因灌溉增加,地下水水位上升, 藻繁殖,鱼类减少;因灌溉增加,地下水水位上升, 出现盐化的问题 2、 、 上中游支流河段。 (1)水库和灌溉区多分布在河流的上中游支流河段。 )水库和灌溉区多分布在河流的上中游支流河段 2)河流的灌溉开发强度很高 很高。 (2)河流的灌溉开发强度很高。 (3)上中游地区截取了大量河流径流,使河流下游水量 )上中游地区截取了大量河流径流, 明显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在极度干旱时,出现海水 明显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在极度干旱时,出现海水 倒灌现象,影响河流的利用。 倒灌现象,影响河流的利用。 (4)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影响人类生产、生活最为重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影响人类生产、 要的因素是水,在流域开发时关键是对水的合理利用。 要的因素是水,在流域开发时关键是对水的合理利用。 在对河流水源利用上,要进行全流域的合理调配使用, 在对河流水源利用上,要进行全流域的合理调配使用, 避免在上中游地区过多截水,使下游出现水量减少, 避免在上中游地区过多截水,使下游出现水量减少, 海水倒灌等问题。 海水倒灌等问题。
流域的综合开发

对其他环境 要素的影响 航运发达 航运不便
流域开发 方向 大部分可通 航,通往全国 大部分地区 修水库,建船 闸,促航运
利于能源工 业、钢铁工 影响流域综合 业、有色金属 开发的重要因 冶炼工业的发 素 展
知识点小结
位置 发源 水系 水文 矿产 状况 美国 阿巴拉 俄亥 山地 亚热带 发达,水量不 煤、铁 东南 契亚山 俄河 丘陵 季风性 支流 稳定, 、铜、 磷、锌 地西坡 湿润气 众多 夏秋少, 部 为主 冬春多 、云母 候 注入 所经 气候 地形
2.读图,比较海河流域和田纳西河流域, 回答下列问题。
(1)海河水系发源于 太行山 和燕山,其流域 主要位于华北平原 (地形区);田纳西河水系发源 于 阿巴拉契亚山 ,其流域主要位于 密西西比平原 (地形区)。海河汇入 渤海 , 田纳西河汇入 密西西比河(或俄亥俄河) 。 (2)田纳西河流域的整治主要通过建筑一 系列大坝以控制洪水、开发水能、水运、水 源来进行。海河流域的整治在上中下游各有 侧重:上游主要是建造 水库 、中游建 造 拦蓄洪水区 、下游开挖 河道 。
二、流域和水系
流域:指供给河流的集水区。又称供水区 分水岭:相邻流域间的山岭或河间高地
2 水系:
指河流干流、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 沼泽,彼此连接组成的庞大系统。
干 支 流
支 流:流入干流的支流,叫做一级支流, 流入一级支流的支流叫二级支流,依次类推
三、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1.河流开发的原则:既要考虑河流 的 特点 ,更要考虑流域的 整体性 特征, 进行综合开发。 2.自然背景的作用:决定了河流 的 利用方式 和流域的 开发方向 。 地形 气候 决定 水文 流域的开发方向 河流的利用方式
学以致用 1.读诺克斯维尔市位置及其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为例高考习题集训(有答案)

第十四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一、选择题1.下图为我国渭河流域图。
若在图中A处建一水电站,则对渭河的影响有( )①流速降低;②泥沙淤积加快;③水位升高,河流水面变宽;④水量减小;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建水电站的位置在渭河的下游地区,水电站的建设会使渭河的流速减慢,同时泥沙淤积加快,泥沙的淤积会使河床抬升,水位升高。
答案:A2.(2011·广东高考)研究发现,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在1985年前后平均冲淤状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淤积转变为冲刷。
其主要原因是( )A.该河段平均流速下降B.该河段径流量减少C.流域年降水量减少D.上游来沙量减少解析:长江干流江苏段,位于长江的下游河段,近些年来,我国积极的在长江中上游地区营建防护林,同时修建了葛洲坝、三峡等一系列大型的水利工程,这一切都大大的减少了河水的泥沙含量,因此使下游的淤积现象减弱。
答案:D3.读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区等高线图,回答(1)~(2)题。
(1)当该地区普降暴雨时,水位上涨最猛的是( )A.①河段B.②河段C.③河段D.④湖泊(2)④湖泊对图中哪一河段起天然调节作用( )A.⑤河段B.②河段C.③河段D.③⑤河段解析:(1)据图可知①河段的流域面积最广,且河流两岸坡度较陡,集水速度较快,因此水位上涨最猛。
(2)湖泊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河流和湖泊之间的相互补给作用上,从图中可以看出④湖泊对其下游的⑤河段起天然的调节作用。
答案:(1)A;(2)A;4.读下列材料,回答(1)~(3)题。
材料一玛纳斯河发源于天山山脉中段的依连哈比尔尕山乌代肯尼河43号冰川。
玛纳斯河肯斯瓦特水利枢纽的坝址以上流域面积4 637 km2、多年平均径流量12.21亿m3,分别占该河山区部分的90%和92%,是准噶尔盆地南缘最大的一条河流。
材料二下图为肯斯瓦特水利枢纽位置示意图。
(1)下列关于新疆玛纳斯河流域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域面积广,植被覆盖率高B.流域内地形雨丰富、蒸发量小C.地处温带非季风区内,降水稀少D.地处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2)玛纳斯河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建成后,对下游水电站的影响为( )A.发电量减小B.冬季发电量增大C.利用率降低D.夏季发电量增大(3)玛纳斯河肯斯瓦特水利枢纽的建设,对当地的影响有( )①满足当地对电力的新要求②有效控制和调蓄山区洪水,降低洪灾的发生频率和对下游的危害程度③使下游灌区水资源配置量减小④大大增强玛纳斯河的航运能力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1)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地处大陆内部,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植被覆盖率低,位于第二级阶梯上。
14.2——规范答题能力—流域综合治理措施类问题模板

第6页,共11页。
1.考生答案
第7页,共11页。
2.阅卷评点 (1)审题不认真,不仔细。第(1)题中关键句“都结合了 各自地理环境特点”,核心词“提炼、概括”,而不是直接 摘抄开发治理措施。该题不得分。 (2)自然地理特征回答不完整,图中信息提取不全面。① 除了地形因素外,从图中看上游支流较多,来水量大,所以 要扣掉部分分。
第2页,共11页。
[答题模板必备]
思考方向
必背术语
上游:调洪 修建水库;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
中游:分洪、 修建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蓄洪
下游:泄洪、
修筑河堤,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束水
建设水利工程,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 其他 重点;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减轻污染,提高
水质
第3页,共11页。
[规范增分培养]
[典例] (2009·天津高考)读区域图和图中文字信息,回答 问题。(18分)
第4页,共11页。
第5页,共11页。
(1)甲、乙两区域开发治理措施都结合了各自地理环境特 点,这说明两区域发展都遵循了________原则;两区域开发治 理措施中也有一些共同之处,请提炼、概括出两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分)
第十四章 流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二讲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规范答11页。
规范答题能力(七)——流域综合治理措施类答题模板
流域综合治理措施类题目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分析某流域综 合开发的条件;二是直接回答某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三是比较两 流域开发治理措施的异同。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解题时都要注意 两点: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应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 动方面寻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的、综合的,一般应包括 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要尽量全面, 而且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流域的综合开发修好——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2) 气候: 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 润。降水丰富,冬末春初多降 水,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
利:降水丰富 弊:夏季气温高, 但降水少,对农作物生长不利. 思考:
1.田纳西河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根据流域的气 候特征,田纳西河水量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
流域和水系
分水线
流
•
干流
域
流域是一种区域。流域的开发不仅仅针对河流,应 把整个面状的流域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田纳西河
研究和规划流域开发治理的一般方法
自然地理条件(流域位置、自然 环境、自然资源等)
1、分析流域发展的地理条件 人文地理条件 (人口、经济发展 基础等) 2、进一步分析流域发展各地理要素 有利因素
农业灌溉用水 水生生物
要求 水质高
水源涵养林保护 库区生态环境改善
(5)旅游:
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水库的修建 带 动 建立公园、 野生动物管理区、 风景区、宿营地 和俱乐部以及教 育中心
旅游业
促 进流域环境改善来自带动游船制造业和经营业的发展
(6)土地利用: 建立保护区,调整农林牧, 稳定河湖线,恢复采矿区。
(3) 水系 优点: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 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 国大部分地区。水力资源丰富。 缺点:①由于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较大。② 水量很不稳定。
有利条件
降水丰富
热量充足 森林广阔
不利条件
雨热不同期 多山地丘陵, 耕作不便 落差大,下游平坦, 排水不畅 种植 业发 展受 限制
探究三: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
1、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加强管理——
保证流域治理与开发的长期稳定。 2、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 特色的开发模式——从防洪入手,重点发 展水运、水电。
第2节 流域的综合开发

一.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1.流域开发的原则:既要考虑河流的特点,更要考虑流 域的整体性特征 ,进行综合开发。 2.自然背景 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3.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水能资源丰富 陆路交通不便 河流航运作用突出
类型: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2)气候 特征: 温暖湿润 气温
生 态 环 境 问 题
土地退化
长期高强度 种植消耗地 原 力较大的棉 因 花 致使老棉花 带衰落
社会问题
环境污染
20世纪30 年代初, 田纳西河 流域成为 美国最贫 困的地区 之一
植被破坏
扩大耕地面积,炼铜企业大量 获取炼铜木炭,排放高浓度的 开矿破坏了地 二氧化硫,形 表植被 成酸雨 造成水土流失,污染了土壤和 生态环境恶化 水体,许多生 物灭绝
降水丰富, 冬末春初多 季节变化大 夏秋季较少
优点: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 大部分可通航 (3)水系 缺点: 落差较大,水量很不稳定,不利于 航行 (4)矿产资源: 丰富,主要有煤、铁、铜、磷、锌、 云母等。
二.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1.18世纪中叶:农业较为发达,山青水秀,森林繁茂 2.19世纪后期: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突出 (1)原因: 领域内人口激增和资源的大规模掠夺式 的开发 (2)表现
影 响
三.流域的综合开发 1.流域综合 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流域的 开发的内容: 具体特征,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 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 防洪 航运 修筑水坝 发电 2.综合开发 提高水质 旅游 土地利用 3.综合开 根治了洪灾,农林牧渔业、工业和旅游业得到 发和整治 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均收入接近全 的效果: 国平均水平,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 统一。
201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四章 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精讲课件

第(2)题,本题考查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红水河流域水力资源 十分丰富,四个选项中只有有色金属工业是动力导向型工业, 对能源的需求量大,所以符合该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是 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答案:(1)D (2)B
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及开发整治措施 1.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要素
特征描 述
影响因素
分水岭是指分隔相邻两个流域的山岭或高地,河水从这里流向
两个相反的方向。 对河流进行开发利用,需要考虑河流的特点以及流域的整体性 特征。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特征以及矿产资源的蕴藏状况 等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1.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评价。 流域自然环境是开发的基础,在对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进行 评价时,首先要确定流域的自然特征,然后结合各自然要素
⑤含沙量:与植被覆盖状况、河流补给条件、流域内人类活 动有关。
⑥水能蕴藏量:取决于河流水量和地势落差两方面。
(2)进一步分析该河流对流域内人类生活的影响,可从以下 方面展开。 ①供水:包括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从河流流量大小及季 节分配情况和水质方面分析。
②航运:从河床坡度、流量大小方向说明,一般情况下,河
(2)河流水能资源分析。 一条河流或某一河段水能资源是否丰富,主要看两方面:一 是河流水量的大小,一般水量越大,径流越稳定,水能资源
越丰富;二是河流的落差,一般落差越大,水流越急,水能
资源越丰富。具体分析思路如下:
流域内降水丰富 水量大 落差大
河流
地形起伏大,山地多
水能资源 丰富
学以致用 西江上游红水河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能资源十分 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据此 完成(1)~(2)题。 (1) 以下关于红水河梯级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 的是( )
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2讲课文档

(2)实例分析——以尼罗河上的阿斯旺大坝的修建为例。
①积极的影响:阿斯旺大坝的修建,提高了尼罗河灌溉、防洪、发电、养殖、航运等综合效益。
②消极的影响:土地肥力下降。河口外海域内的沙丁鱼 迁往地中海北部。尼罗河下游流量减少,海 水倒灌,三角洲盐渍化加重 。
[拓展提升]
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
2、假设该流域的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
程与图b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
C
A.Ⅰ、Ⅱ、Ⅲ B.Ⅱ、Ⅰ、ⅢC.Ⅲ、Ⅱ、Ⅰ
D.Ⅰ、Ⅲ、Ⅱ
第十五页,共17页。
3.(2014·广东文综)随着我国南方地区部分江河水库主要功能的退化,大 坝将被拆除。当河流生态系统稳定之后,与拆坝前相比,将会出现的变
锌、磷、云母等
属冶炼工业的发展
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
第五页,共17页。
河流航运价值和水力资源的分析思路 (1)河流航运价值的分析思路
(2)河流水力资源的分析思路
一条河流或某一河段水力资源是否丰富,主要看两方面:一是河流水量的大小,二是河 流的落差。具体分析思路如下:
河流
流域内降水丰富
地形起伏大,山地多
退林制耕,还保定林护石还环漠草境化,治适理时的封法山育规, 减建轻立污长染效,保激护励环机境制,,减保少护 植环被境破坏
第十七页,共17页。
化有( D )
A.坝址上游枯水期平均水位上升
B.坝址上游汛期出现的季节提前
C.坝址下游径流量年际变化减小 D.坝址下游的汛期洪峰流量增大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库大坝对河流的调蓄作用。大坝可以调节河流的径流量 ,汛期削减洪峰,增加枯水期的水量。大坝拆除后,坝址上游枯水期的水量减少 ,平均水位下降;坝址下游由于缺少了大坝的调蓄作用,汛期洪峰流量将增大。 大坝的拆除对上游汛期出现的时间和下游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影响不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2016·福建八县联考)普尔河位于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原上。
读图,回答1~2题。
1.该河流()
A.由北向南流B.该河流易出现春汛
C.航运价值大D.以雨水补给为主
2.该河流开发力度不大的原因是()
A.自然条件恶劣,市场需求有限
B.流量小且季节变化大
C.地形平坦,水能资源匮乏
D.经济欠发达,技术力量薄弱
解析:第1题,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南高北低,河流大致由南向北流;春季冰雪融水多形成春汛,冰雪融水补给所占比重较大;由于人口稀少,封冻期长,航运价值不高,因此B项正确。
第2题,该河流流域内冬季漫长而寒冷,人口稀少,市场需求也较小,因此开发力度较小,A项正确。
答案:1.B 2.A
(2016·晋冀豫质检)读某水库运行后入库泥沙量、出库泥沙量及拦截率变化统计图,完成3~4题。
3.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该水库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上游来水减少B.水库库容逐渐变小
C.库区水污染加剧D.入库泥沙量不断增多
4.2009年出库泥沙量剧增的主要原因是()
A.上游水土流失加剧B.水库库容变小
C.水库清淤D.水库拦截率高
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入库泥沙量大于出库泥沙量,则该水库泥沙不断淤积,水库会不断变浅,库容必然不断变小。
第4题,图中显示出库泥沙量多少主要受拦截率影响,故2009年拦截率最低,导致出库泥沙量最大,而该年拦截率突然降低,很可能是人为的水库清淤所致。
答案:3.B 4.C
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河流特征及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渭河南岸无大支流——地转偏向力影响
B.泾河自西北流向东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C.洛河含沙量小——流经地区植被覆盖率高
D.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发源于高原
6.图中泾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是()
A.加固大堤,治理“地上河”
B.修建水库,梯级开发
C.引水灌溉,发展农业
D.合理采矿,保持水土
解析:第5题,图中能明显看出河流流向,河流流向能反映地势高低,故B项正确。
渭河南部为秦岭山脉,所以无大支流汇入;洛河流经黄土高原地区而河流含沙量高。
第6题,图中显示泾河上游多矿产资源,同时流域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不合理的采矿容易造成地表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故可持续发展重点是保持水土。
答案:5.B 6.D
(2016·湖北七市模拟)三峡工程运行后,根据现行调度方案,三峡水库坝前水位将在145~175 m变化。
三峡水库周边形成水位落差30 m、面积约为302 km2的消落区(消落区是指河流、湖泊、水库由于季节性水位涨落,使被水淹没的土地周期性出露水面的区域),消落区的不同高程处可以适时适度进行开发利用。
据此回答7~8题。
7.三峡水库水位在某季节调至最低,是为了保证水库下游地区的()
A.航运B.防洪
C.灌溉D.供水
8.对消落区的开发,将有利于库区()
A.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
B.改善较为脆弱的生态环境
C.可持续利用水库
D.减轻地质灾害
解析:第7题,一般在雨季来临前,水库调低水位,这样可以在雨季多储存上游来水,从而可减轻下游的洪水压力。
第8题,依题意,在某特定时期可以开发消落区的土地,这样实际上在某时段增加了土地资源,有利于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
答案:7.B8.A
(2016·湖北联考)下图示意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年径流总量与流域面积比较。
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B、D两河年径流总量差异大,因为B河()
A.流域面积大于D河B.流域降水少于D河
C.含沙量大于D河D.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10.四河流域中开发措施合理的是()
A.A河开发水运,增加通航里程和时间
B.B河上游河源地区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C.C河流经经济发达地区河段建水电站
D.D河上游建设梯级电站并发展旅游业
解析:第9题,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域面积最大,流量最大,对应C;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流域面积大,但流量小,对应B;珠江流程较短,流域面积不及黄河,但流量大于黄河,对应D;A是松花江。
黄河主要流经北方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流域内降水较少,且蒸发量较大,流量小;珠江地处我国华南和西南,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内降水丰富,流量大。
第10题,A河松花江,纬度高,冬季结冰期长,不利于通航。
B河黄河,上游河源地区是青藏高原,应保护湿地,不是植树造林。
C河长江,其下游河口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地势平坦,水域宽阔,不适合建水电站,应发展航运等。
D河珠江,其上游是云贵高原和两广丘陵,地势起伏大,水量丰富,可进行梯级开发;流域内喀斯特地貌广布,旅游资源丰富。
答案:9.B10.D
11.(2013·高考广东卷)下图为1950~2007年黄河入海口附近的利津水文站径流量与输沙量变化图。
读图推断该水文站河水含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流域工业用水的增加B.流域降水量的增加
C.上中游水库的增建D.中游水土流失的加剧
解析:读图可知,利津水文站河流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减小,且输沙量减小幅度更大,上中游水库的增建是该水文站河水含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2.(2016·福州质检)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甲河流域有大面积的黑土区,干流建有多个梯级水电站。
W国曾是苏联的工业基地和粮仓。
2013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与W国有关方面签署协议,可在甲河流域大规模种植粮食。
干流梯级水电站开发前后的甲河流量分配比例
(1)
(2)说明甲河径流量主要来自N市以上河段的自然原因。
(3)与新疆比,分析甲河流域发展种植业更为有利的条件。
(4)简析甲河干流开发梯级水电站对W国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解析:第(1)题,地势特点可以从地势起伏和倾斜方向角度回答。
第(2)题,河流径流量大小决定于流域面积和降水量,从此角度分析即可。
第(3)题,发展种植业的条件包括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自然条件,以及市场、机械化、交通、劳动力等社会经济条件,可结合两地区域特征进行分析。
第(4)题,从表中数据可知,该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特别是夏秋农作物耗水量大的季节水量少,不利
于农业生产,结合田纳西河开发的意义回答即可。
答案:(1)特点: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依据:河流干流主要由(西)北流向(东)南。
(2)与N市以下河段相比,N市以上河段支流较多,流域面积较大;降水较多;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3)与新疆比,甲河流域降水较多;水源丰富;黑土广布,土壤肥沃;风沙危害少;工农业基础好;近海,有河流和港口,水运方便,利于农产品运输。
(4)提供较稳定的水源,缓解夏秋季农业用水的不足;为农业生产提供廉价的水电;改善了河流通航条件,利于农产品运输;库区适宜发展水产业;调节径流,防御旱涝灾害。
13.(2016·重庆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乌江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支流,贵州第一大河,干流全长1 037 km,流域面积8.792万km2。
以流急、滩多、谷狭而闻名于世,号称“天险”。
(1)根据图文材料,分析乌江“天险”的地学成因。
(2)根据图文材料,评价乌江干流进行梯级水能开发的地理背景。
(3)根据图文材料,从生产协作的角度举例,乌江流域可以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工业部门,并从地域联系(除生产联系)的角度提出促进该地相关产业发展的两条建设性意见。
解析:第(1)题,本题要抓住题干信息“流急、滩多、谷狭”和图中信息来综合分析。
第(2)题,水能资源开发背景评价主要从水能丰富程度、开发难度和代价、投资大小、电能市场、电能输送等方面进行。
第(3)题,流域产业活动综合开发,要立足于本地水能及矿产资源优势(结合图示矿产资源图例),走资源开发、生产协作之路。
地域联系(除生产联系)的角度促进产业发展,即提高交通运输信息通畅度,加强内外联系和科技信息交流,提高创新能力。
答案:(1)乌江源头在云贵高原,注入四川盆地,地形落差大,水流快。
流经地
区多石灰岩,流水侵蚀作用复杂,河谷地形奇特。
在局部河段河流中石块、泥沙沉积,阻挡河道,形成险滩。
由于强烈的流水侵蚀,沿途多“V”形谷,河道狭窄,河岸陡峻。
(2)优点:水量大;落差大;水能充足;峡谷地形,建设水库工程量小;靠近能源消费市场(四川盆地);调整能源结构,节能减排需要。
缺点:喀斯特地区,水库容易漏水;修建难度大,沿途地形崎岖。
(3)电力工业钢铁工业有色冶炼工业机械工业(其中三点即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之间商贸联系;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加强与外界信息交流,科技交流,提高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