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普通心理学试

合集下载

《普通心理学》课程标准

《普通心理学》课程标准

《普通心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教育学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它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它为学生提供心理学最一般知识,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基础,是心理学、教育学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主要研究行为控制与调节、人的心理特性、活动与发展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完整、系统地掌握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心理学各分支的发展与应用情况。

特别是对心理学有关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动机、情绪、能力、人格等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道《普通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

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学科进展情况。

2.使学生从系统论的角度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心理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建立普通心理学的知识结构,为进一步学习其它心理学奠定基础。

3.学会用心理学的知识理解和分析人的心理,帮助学生加深对心理现象及规律的认识,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

4.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率,为将来从事教育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教学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类推同类教学事件和现象。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某些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打“*”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心理学试题

心理学试题

1998中科院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2.社会化3.图式(schemata)4.平行加工5.蒲金野(J.Pulkinje)现象6.系统脱敏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评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2. 简评乔姆斯基(N.Chomsky)的学说。

3. 概述注意的资源限制说。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试分述现代神经心理学(或生理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及当代神经心理学的研究现状。

2. 试述传统的双重记忆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在当代记忆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1999中科院一、解释名词(每题5分,共30分)1. 颜色视觉后象2. 帕帕兹环路3. 机能主义(芝加哥学派)4. 人文主义心理学5. 情节记忆6. 测验法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托尔曼的新行为主义。

2. 简述专业知识对于问题求解(problem solving)的影响。

3. 简述语言(language)和言语(speech)的关系。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评述当代认知心理学关于注意研究较有影响的理论。

2. 评述乔治.凯利的人格认知理论。

2000中科院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 层次网络模型(由科林斯和奎林提出)2. 边缘系统3. 智慧的结构理论(由吉尔福特提出)4. 主题统觉测验5. 行波说(由贝克西提出)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 简述测量记忆保持量的方法。

2. 简述柯勒的顿悟学习理论。

3. 简述言语活动的特性。

4. 什么是意识和内觉?它们的关系如何?5. 冯特(德国人,1823—1920)在心理学中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问题解决过程中思维活动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 什么是需要?需要可以根据哪些标准分类?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什么特色?有什么缺陷?2001中科院一、名词解释20分1、言语运动中枢2、马赫带3、知觉学习4、自我心理学5、构造主义二、简答题40分1、简述信号侦察论。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三章 同步练习与思考题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三章  同步练习与思考题

第三章同步练习与思考题1.解释下列名词集中量数集中趋势平均数中数众数几何平均数倒数平均数百分位数四分位数2.平均数、中数、众数三者之间有何关系?如何选用?3.中数与百分位数、四分位数的关系如何?4.为什么说平均数是最具代表性、最好的集中量指标?作为一种优良集中量的指标应具备哪些条件?集中量的各项指标各有什么特殊用途?5.分析平均速度时应如何选择计算方法?6.某校2001级心理班学生的普通心理学的考试成绩如下表。

试问①平均数、中数、众数分别是多少?②百分之40和百分之86位置上的分数是多少?③四分位数分别是多少?表3-11 学生普通心理学考试成绩分布表组别93- 90- 87- 84- 81- 78- 75- 72- 69- 66- 63- 60- 57- 54- 人数 1 2 4 5 7 11 8 7 5 3 2 3 1 1 7.请就下列各组数据选择最佳的集中量指标,并计算出结果。

① 7,10,4,8,9,10,6,8② 8,5,9,10,11,14,11,12,40③ 17,19,12,16,18,10,22,18,178.某一团体成员的年龄分布如下表所示。

试问表示它们集中趋势的恰当指标是什么?为什么?并计算出你所选定的指标。

表3-12 年龄分布表25岁以下25-34岁35-44岁45-54岁55-64岁64岁以上f45 40 30 55 28 159.某院1995年至2004年研究生招生情况如表3-12所示。

①求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②估计2010年其研究生招生人数会达到多少?③若要达到500人需要多少年时间?表3-13 某院研究生招生人数发展水平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人数11 13 18 26 30 44 78 87 90 10210.某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测验分数如下表,求其平均进步率。

表2-14 某生的英语阅读量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测验成绩28 39 55 67 77 8311.8名学生参加打字测验,每个学生每分钟打字的数量为18,20,23,25,29,33,37,41,求这8个学生的平均打字速度。

心理学专业课推荐参考书目

心理学专业课推荐参考书目

心理学专业课推荐参考书目1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修订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孟昭兰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2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①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年版朱智贤著:《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②教育心理学冯忠良、伍新春等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3、心理统计与测量①心理统计学★张厚粲主编:《心理与教育统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年版★张厚粲主编:《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②心理测量学郑日昌等著:《心理测量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戴海崎等主编:《心理与教育测量》,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4 、实验心理学★孟庆茂、常建华编著:《实验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杨治良著:《实验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张学民著:《实验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郭秀艳、杨治良:《实验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说明:★为首推书;出版年份不需要严格要求,一般是越新越好,关键以出版社和作者为主要参照。

3.《普通心理学》2001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彭聃龄主编4.《发展心理学》 1995 人民教育出版社林崇德主编5.《现代儿童发展心理学》 2003 安徽人民出版社周宗奎编著6.《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瞿葆奎主编吕达副主编吴庆麟著7.《实验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郭秀艳著杨治良审订8.《心理测量》人民教育出版社郑日昌、蔡永红、周益群著应用心理学书系林崇德主编9.《心理与教育统计学》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邵志芳著----------------------------普心(包括心理学史):《心理学与生活》,(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浦-津巴多著,王垒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88元《普通心理学》孟昭兰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认识心理学》王苏、汪安圣北大心理学导论黄希庭人民教育出版社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叶浩生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格心理学郑雪暨南大学------发心《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林崇德青少年发展心理学张文新儿童心理学朱智贤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心教育心理学冯中良、伍新春等著人民教育教育心理学潘菽人民教育出版社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统计与测量《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北师大出版社张厚粲《心理测量学》人民教育出版社郑日昌心理与教育测量戴海崎暨南大学出版社------实验《实验心理学》朱滢2000年北大出版《实验心理纲要》杨博民1989北大出版《心理学研究方法》北师大王重鸣实验心理学孟庆茂常建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实验心理学》浙江教育杨治良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董奇广东教育出版社1992实验心理学郭秀艳人教2004相关参考辅导书★王本法主编:《2009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辅导全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年9 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编写:《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备考指南心理学专业基础》(2009 最新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年9 月★博仁教育中心编写:《2009 年考研心理学名师讲义》,江西教育出版社,2008 年8 月★毕鸿燕主编:《2009 年考研心理学备考核心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8 月★周宗奎主编:《2009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要点解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年8 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编写:《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备考指南心理学专业基础实战练习》(2009 最新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年11 月★北师大三人行教育机构编写:《心理学考研核心习题集》(考研专业课辅导资料),考研加油站内部资料,2008 年10 月★王本法主编:《2009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真题解析- 心理学》( “考研直通车”真题解析系列丛书) ,齐鲁书社,2008 年 5 月1 、普通心理学2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①发展心理学②教育心理学3、心理统计与测量①心理统计学②心理测量学4 、实验心理学。

心理学考试大纲成稿

心理学考试大纲成稿

《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课程英文名称:Psychology课程编号:402011010适用专业:2008级全校师范专业(本科)学时数:32学时学分数:2学分执笔者:心理学教研室全体成员一、考试总体要求考核内容应包括基础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两个方面。

基础知识考核本大纲中规定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内容,知识运用能力考核学生简单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第一讲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一)一、识记1、心理学的概念2、个体心理的结构3、心理学诞生的年代、奠基人和标志性事件4、现代心理学的流派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和基本主张二、领会心理学为什么必须研究人的行为第二讲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二)一、识记1、心理学的研究目的2、心理学研究包括的环节二、领会被试、自变量、因变量、样本、抽样、相关关系、因果关系、实验组、控制组三、应用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三种主要研究方法第三讲脑与心理一、识记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同优势二、应用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锻炼、睡眠、营养、烟酒、疾病、学习与记忆在保护和利用大脑中的正副方面的作用2、开发大脑潜能的途径第四讲需要一、识记需要的概念、分类二、领会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内容及各层次关系并能做出简要评价第五讲动机一、识记1. 动机的概念、分类2.动机冲突及分类3.耶基斯-多德森定律二、领会1. 需要、动机与诱因的关系2.双趋动机冲突、双避动机冲突、趋避动机冲突3. 动机与行为效果的关系第六讲动机理论一、领会1、强化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2、成就动机的主要观点3、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4、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基本观点二、应用1、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2、如何引导学生做出积极而正确的归因3、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第七讲注意一、识记1、注意的概念、分类2、注意的特征及含义二、领会1、引起无意注意的主客观因素2、保持有意注意的方法三、应用注意品质的培养第八讲感知觉一、识记1.感觉、知觉的含义2.感受性、绝对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3.感觉适应二、领会1. 感觉的基本规律2.知觉特性及各自的含义第九讲记忆一、识记1、记忆概念及分类2、前摄抑制、倒摄抑制二、领会1、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特征2、理解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并能领会应用3、知道影响遗忘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并能明确说明遗忘的规律是什么三、应用能有效运用学习中增进记忆的方法第十讲思维一、识记1.思维概念及特征2.思维的过程二、领会1.思维的类型2.问题解决过程包括的阶段三、应用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第十一讲情绪(一)一、识记情绪及分类二、领会情绪与认知的关系第十二讲情绪(二)一、领会1. 情商的构成2. 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二、应用不良情绪的调控第十三讲智力与创造力(一)一、识记1、智力的含义2、常用的智力测验二、领会应该怎样看待智力测验的结果?三、应用利用多元智力理论解释智力和个体事业成功的关系第十四讲智力与创造力(二)一、识记1、创造力的内涵、特征2、智力激励法二、领会1.智力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能性2.智力开发的有效途径3.富有创造性的人格特征三、应用培养创造力的途径与方法第十五讲人格(一)一、识记1、人格定义2、气质二、领会1、人格定义中包含的基本含义2、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3.气质类型的特征三、应用结合自己的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谈谈你对人格的见解第十六讲人格(二)一、识记1、自陈式人格测验2、投射测验二、领会1、弗洛伊德对心理疾病的成因解释2、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的基本理念3、马斯洛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具有哪些特点三、应用思考人格健康的人应具备的特点三、试卷类型及比例试卷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辨析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分析题、论述题六类,试卷满分值为100分,分值分布为单项选择题10%、辨析题15%、名词解释15%、简答题30%、分析题6%、论述题24%。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一、教材《普通心理学》彭聃龄教授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二、教学目的与目标“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对象是本科心理学专业一年级学生,是本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历时一学年。

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授、作业练习和实验室实验等三个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现状和发展有所了解。

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了解并实践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明确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式;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教学要求“普通心理学”课程以基础知识为教学核心,重点在于介绍心理学关于认知、动机与情绪、能力与人格和人的心理活动与发展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基本研究方法,同时也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实验操作的动手能力,为进一步的心理学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普通心理学”课程的许多内容涉及到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问题,因此,在学《普通心理学》之前,学生应具备一定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物理学知识,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与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等。

四、大纲依据本教学大纲编制的依据有以下几点:1、依据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本科生专业设置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学专业和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特点、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

2、依据于本课程的性质、特点,以及教育部“心理学理科人才基地”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要求。

3、依据于本课程的教材。

4、依据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本科新生学科知识的特点和能力特点。

5、依据于国外同类教材和课程改革的手段与技术。

五、教学原则1、注重基本理论、基本实验、基本原理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强调学科前沿发展的原则;4、重视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原则;5、动手操作的原则。

《普通心理学》历年试题30份

《普通心理学》历年试题30份

1997华东师范大学一、简述下列各对概念(每小题3分,共30分)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2、表象和想象3、语义记忆和情节记忆4、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5、数据驱动和概念驱动6、语言和言语7、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8、情绪和情感9、能力和智力10、个性和性格二、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70分)1、试述注意的基本特征。

2、试述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3、试述个性倾向性及其关系。

4、试述制约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

5、试述冯特对心理学的贡献和局限。

6、试述勒温的动力场理论。

7、试述皮亚杰的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1998华东师范大学一、简释下列名词(每小题3分,共30分)1、有意后注意2、最小可觉差3、空间知觉4、创造性思维5、理智感6、再造想象7、场独立性8、动机9、性格特质10、谁知技能二、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70分)1、试述人类意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

2、试述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的编码形式。

3、举例说明了解学生的气质特征对教育工作的意义。

4、试述能力的个别差异。

5、试述心理学发展过程中(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后期)的主要学派和思潮。

6、试述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7、试述皮亚杰关于儿童发展阶段及其标志这些阶段的行为特征。

1999华东师范大学一、简述下列术语(每小题3分,共30分)1、意识2、视觉后象3、动力定型4、运动知觉5、陈述性记忆6、随意想象2、.7、言语理解8、场依存性9、社会性动机10、晶体智力二、论述题(每题10分,共70分)1、试述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异同。

2、试述创造性思维与一般思维的区别。

3、试述智力结构诸理论。

4、试述性格和气质的区别与联系。

5、试述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及其组织原则。

6、试述托尔曼的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看法。

7、试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2000华东师范大学一、简述下列术语(每小题3分,共30分)1、操作条件反射2、注意稳定性3、想象表象4、意志行动5、兴趣6、程序性知识7、性格特征8、离差智商9、趋避冲突10、激情二、论述题(每题10分,共70分)1、试述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与解释过程。

普通心理学重点

普通心理学重点

普通心理学重点2000年名词解释:知觉恒常性简答:请论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应用:什么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在人员管理中有什么意义?2001年简答:1、什么是情绪和情感?请论述两者的区别。

2、什么是知觉恒常性?(2000)它有哪些主要种类?应用:举例说明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2002年名词解释:语言表征简答:1、简述知觉特性。

2、简述造成遗忘的原因。

论述:说明当代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取向。

2003年名词解释:定势简答:1、简述睡眠的功能和梦的功能。

2、简述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的异同。

论述:注意的认知理论。

2004年名词解释:想象简答:1、简述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区别。

2、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000)论述:论述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2005年名词解释:知觉恒常性(2000、2001)简答:1、简述动机的功能2、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及其对提高记忆效果的意义。

(2002)论述:论述注意的过滤器理论和衰减器理论及其异同。

(2003)2006年名词解释:思维简答:1、简述意识的含义及作用。

2、简述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论述:问题解决的通用策略。

2007年名词解释:随意后注意简答:1、简述表象的基本特征。

2、简述耶基斯一多得森(Yerkes-Dodson)法则。

论述:结合遗忘的规律和原因,论述减少遗忘的方法或策略。

(2002、2005)2008年名词解释:似动简答:1、简述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06)论述:论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应用价值。

(2000 2004)2009年名词解释:人格简答:1、简述情绪的詹姆士-兰格理论。

2、简述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论述:论述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区别。

(2004年简答)2010年名词解释:表象简答:1、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含义。

(2002、2005、2007)2、简述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

论述:1、论述动机的含义及其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1年普通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一分)
1.对于以往感知过而当前又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心理浮现称为(C)
A后象 B假象 C表象 D想象
2.人的心理活动能够在时间上接续下去,这主要是(A)
A记忆的作用 B思维的作用 C想象的作用 D联想的作用
3.主体对一定活动有了某种预先的准备状态,它决定着后续同类心理活动的趋势,这种现象称为(B)
A暗示 B定势 C定型 D期待
4.对裂脑人进行精细实验研究从而成功地揭示了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为此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是(B)
A乔治.斯波林 B罗杰.斯佩里 C艾宾浩斯 D弗洛伊德
5.反射活动效应器活动的结果又作为一种新刺激传入中枢,并进一步影响中枢的活动,使之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的活动,这一过程称为(B)
A反射 B反馈 C反映 D返回传递
6.多血质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征是(C)
A强、不平衡 B强、平衡、不灵活 C强、平衡、灵活 D弱
7.编制世界上最早的一个智力测量表的是(C)
A吉尔福特 B推孟 C比奈-西蒙 D韦克斯勒
8.衡量感受性高低可用(D)
A智商 B韦伯分数 C情商 D感觉阈限
9.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所提出的需要理论叫(B)
A精神分析理论 B需要层次理论 C三重需要理论 D需要演化理论
10.对延续和发展有机体生命所必需的客观条件的反应叫(A)
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爱好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
1.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的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可构成三种基本特性,它们是(ABC)
A强度 B平衡性 C灵活性 D指向性
2.思维的间接性表现为(ABC)
A对不在眼前,没有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加以反映.
B对根本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加以反映
C在对现实事物认识的基础上,作出某种预见.
D从部分事物的联系中,找到普遍的、必然的联系.
3.注意分配的条件是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BCD)
A必须在同一加工器里进行信息加工
B必须在不同加工器里进行信息加工
C其中必须有相当熟练的
D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4.错觉的性质包括(ACD)
A歪曲的知觉 B虚幻的知觉 C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知觉 D对事物的歪曲带有固定倾向的知觉
5.个性心理包括(AC)
A个性倾向性 B情绪、情感 C个性心理特征 D意志活动
三.填空题(每空1分)
1.意志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支配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内部言语是(非交际)性的言语,它是思考问题时用来支持(思维活动)的一种语言.
3.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了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称之为(正迁移).从其他事物中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称之为(原型启发).
4.短时记忆中的信息通过(复述)可输送到长时记忆系统,而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必须(提取回溯)到短时记忆系统,才能重新被意识,并与当前的刺激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5.优良的意志品质除了意志的果断性和坚韧性外,还有(自觉性)和(自制性).
6.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7.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和(指向性).
四.判断题(每题1分)
1.灵长类动物虽然能学会一些手势语,但它并不能进行从概念到概念的思维,所以他们的心理只能说到了思维萌芽的阶段. ( √ )
2.躯体运动中枢位于大脑皮质的中央后回 ( √)
3.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一定目标进行的一种内在过程. (√ )
4.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适用于一切适宜刺激. ( X )
5.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这叫做注意的分散. ( X )
6.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许多知识,这是通过随意识记获得的. ( X )
7.与意志的坚韧性相反的品质是顽固、执拗和动摇. ( √ )
8.学习程度与遗忘和保持有一定的关系,一般认为,学习程度达150%时,保持的效果最佳. (√ )
9.气质不影响人的成就高低、贡献大小,但却影响人的活动效率. ( √ )
10.气质更多地体现神经系统基本特性对行为的自然影响,因而具有天赋性和跨文化的一致性. ( √ )
五.名词解释(每题4分)
1.求异思维:发散思维,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思考出多样性的答案的思维。

2.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像保持相对稳定不变。

3.心境: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又具有渲染性的情绪体验状态。

4.感觉后象: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

六.简答题(每题6分)
1.为什么说注意不是心理过程?
注意是依附并伴随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它本身并不反映任何事物及其属性。

也就是说,并不存在独立进行着的注意,心理过程既可以在注意的状态下进行,也可以在不注意的状态下进行,因为它们有独立的反映对象。

2.简述情绪、情感过程与认知过程的区别.
情绪情感具有喜怒哀乐等主观体验形式,又有千姿百态的表情行为,并且伴随着身体的生理方面的显著变化,此外,情绪情感还在多维度层面上表现出两极性。

情绪情感虽然也是脑的机能,但它并不反映客观事物本身,它是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的一种反映。

3.简答色光混合的三条定律.
1854年,格拉斯曼把颜色混合现象归纳出3条定律:补色律、中间色律和代替律。

补色律:每一种色光都有另一种色光同它相混合而产生非彩色,即白色或灰色。

中间色律:两个非补色的光混合,可产生一个新的混合色,介乎两色之间的中间色。

代替律:在颜色混合中具有相同的效果,彼此可以相互代替。

4.什么是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二者的关系如何?
差别感受性:是觉察出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别量的能力。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做差别感觉阈限。

二者关系成反比,阈限低表明感受性高,感觉敏锐,反之,阈限越高,感受性越低。

七.论述题(每题10分)
1.试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及联系.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
1、从反映内容上看,感觉所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它提供有关事物的性质的知识。

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的反映,其目的在于解释作用于感官的事物是什么,赋予它一定的意义,能叫出它的名称,并用词把它标示出来。

2、从所包含的成分看,感觉是单一感觉分析器活动的结果。

而知觉既有由一种主要分析器产生的单纯知觉映象,又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所产生的、包含多种感觉成分的综合知觉映象。

3、从制约感知觉的因素来看,感觉的性质更多的是由刺激物的性质决定的,相同的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

而知觉在很大程度上,受个体的经验和态度影响。

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知觉公有差别。

感觉与知觉的联系:知觉虽然不同于并高于感觉,但它同感觉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表现在:事物首先被感觉,然后才能进一步知觉它。

感觉与知觉也有某些共同性,它们同属于感性认识过程。

2.试述阿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结构理论的基本内容.
1.阿尔波特认为人格结构中包含两类特质: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共同特质是同一文化形态下的人们所共有的行为倾向。

个人特质是个人所独有的,代表个人的性格倾向,它主要决定人的行为方式,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人格差异。

2.阿尔波特又把个人特质按照它们对人格的影响和意义的不同,划分为3个不同的层次:枢纽特质、核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①枢纽特质,这是个人最重要的特质,影响个体一切行为的性质,几乎渗透到个人全部生活的所有方面。

使所有的行为都反映出它的影响。

②核心特质,代表一个人的主要行为倾向,它决定一类行为,但不是所有行为。

③次要特质,它不是人格的主要成分,也不太受人注目,对于描述一个人来说显得并不十分重要,在人的行为中渗透得极少,只在特殊场合下才出现的行为倾向,是个人无足轻重的特质,或者说是一个人的独特的偏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