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城市设计课程教学大纲2003级
城市设计课程大纲

城市设计课程大纲通常包括以下内容:一、课程概述课程目标:介绍城市设计的概念、目的和意义,以及课程的学习目标。
课程内容:概述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任务,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项目。
课程安排:介绍课程的总体安排,包括时间表、学习进度和评估方式。
二、城市设计基础知识城市设计的概念:介绍城市设计的定义、历史和发展。
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介绍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空间规划、功能布局、交通组织、绿化景观等方面。
城市设计的要素:介绍城市设计的要素,包括建筑物、道路、公园、广场、标志性建筑等。
三、城市规划理论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介绍城市规划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介绍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包括社会学、经济学、环境科学等方面。
城市规划的方法:介绍城市规划的方法和技巧,包括调查分析、预测评估、规划方案制定等。
四、城市设计实践城市设计项目分析:介绍具体的城市设计项目,包括项目背景、设计目标、设计原则等。
城市设计方案制定:引导学生制定城市设计方案,包括方案构思、方案设计、方案评估等。
城市设计方案实施:介绍城市设计方案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步骤,包括施工图绘制、施工管理等。
五、城市设计案例分析国内外优秀城市设计案例介绍:介绍国内外优秀的城市设计案例,包括设计理念、实施效果等方面。
案例分析方法:介绍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包括调查分析、比较分析等。
学生分组讨论及分析: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分析具体的城市设计案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程总结与评价学习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课程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以及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课程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平时成绩、实践项目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等方面。
建议与展望: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提出改进建议和发展展望。
《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开课部门
城市总体规划设计
课程编号
2、(城市道路与交通)
3、(城市给水与排水)
4、国家各类城市规划技术规范
5、各类城市规划及建筑杂志
注:填写“教学和考核方式”栏时在选定的项目后画“√”。
教学时数分配
一现状调查三周(独立安排)
二规划方案30学时
三专项规划18学时
四规划方案调查深化(局部地段详细规划ຫໍສະໝຸດ 24学时五成果编制24学时
其它项目
在第二、五阶段各含10学时上机时数
说明
*教学和考核方式
本课程属:考试课√
考查课
考核方式:开卷√
闭卷
习题
本课程学习过程是二个分工合作的形式,每个学生只承担课题的部分工作,承担部分专项规划及说明书编制。但要求在规划方案阶段、每一个人做一个方案。学期内应交A4幅面钢笔画30张。
6、城市局部地区的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注:此项填不下可附页
实践环节和要求
1、现状调查:学生在课程开始时进行三周的实地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
2、上机(20学时),利用微机建立人口模型及CAD辅助设计。
3、完成总体规划成果后,布置一些详细规划或控制性规划。
4、根据选题地点和需要可在现场调查阶段安排1~2天的城市参观认识。
能力培养要求
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编制方法,具有独立工作及协调工作的能力。
《城市规划设计 课程设计》课程大纲

《城市规划设计课程设计》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城市规划设计3课程设计(英文):COURSE DESIGN OF URBAN PLANNING Ⅲ课程编号:14483018课程学分:1.0课程总学时:一周二、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是城乡规划专业四年级规划设计课程的应用实践性环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中小型规模城市广场、绿地等城市外部体型环境的快速设计训练,进一步训练学生学习方案快速设计的方法,并掌握方案快速设计整个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增强学生的方案快速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快图设计技巧。
为以后的考研深造考试和城市规划师执业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三、实习目标与要求1. 表现技能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强化训练,加强对学生的专业表现技能的培养。
2. 构思能力的培养:通过快题设计,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短的时间内,完成方案的快速构思、快速表达的能力。
3. 动手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快图设计,研究和表达自己的设计方案,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能力,也是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与提高。
4. 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快速思考,学会分析问题,迅速作出判断,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四、实习内容与安排(一)实习时间:一周(二)实习方式:实习期间,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任务书要求,根据前期调研,进行短期及快速规划设计,最后提交成图。
(三)实习单位或场所:合肥市(四)实习进度与安排:1、快题设计调查:4天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按照不同的设计教学阶段特点和要求制订有所侧重的评分标准,以学生的实习态度、提交方案的图面表现、设计构思、功能布局等图纸成果方面进行实习综合评分,合格的学生将获得学分。
《城市规划设计(1)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城市规划设计(1)课程设计(英文):Course design of Urban Planning andDesignⅠ课程编号:14483016课程学分:1.0课程总学时:一周二、课程内容简介《城市规划设计(1)课程设计》安排在城乡规划专业第三学年第五学期进行,是为了使同学们进一步理解之前学习的《城市详细规划原理》课程内容,通过该次课程模型设计,要求城市规划专业的同学依据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基本理论,运用城市详细规划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本着增强同学的空间意识、整体意识进行本次模型制作,使城乡规划专业的同学能深层次地理解城市详细规划的内在关系,提高设计空间的展示和竖向立体表现能力。
城市设计课程设计 教学大纲

城市设计课程设计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号:190237Z11
课程名称:城市设计课程设计/ Urban Design Course Design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
学时/学分:1周/1
先修课程:城市设计原理、城市设计
适用专业:城乡规划
教材:
1. 王建国著.城市设计(第三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教学参考书:
2. 王一著.城市设计概论--价值认识与方法.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理想空间》等期刊杂志
4.相关的政策与设计规范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
城市设计课程设计是城乡规划专业实践环节,是城市设计课程的延续。
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一周的集中实践,提高学生的快速方案的设计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完成城市设计课程设计项目,包括制作、提交、答辩等。
梳理项目中的主要设计思想和相关理论运用,并总结其他同学成果的优缺点,使自己得到进一步提高。
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的培养要求,参照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阐述本课程所承载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具体要求。
采取集中实践的方式,在初步完成城市设计课程布置的课程设计项目的基础上,继续完成成果的制作、提交、答辩等工作。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
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通过具体项目的全真模拟,全体同学参与城市设计现场踏勘、初步方案选择、方案深入修改、正图制作以及多次方案讨论等的全过程,将城市设计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最终形成符合市场要求的成果。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七、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
城市设计概论 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0131016总学时数:16学时总学分数:1学分课程性质:专业任选课适用专业:建筑学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城市设计概论》为建筑学专业的任选课,本课程主要是介绍城市设计学科发展之历史背景与思想渊源、城市设计的特征、运用、控制要素、设计方式与控制管理,以及现代城市设计的思潮发展。
基本要求:1、透过本课程的教学,逐步使学生具备城市设计的概念。
2、熟悉城市设计的规律与发展。
3、理解城市设计的运作方式。
4、了解当代国内外城市设计的发展趋势与动态。
5、提高城市设计的理论思维与视野。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城市设计理论》教学基本内容分为四大部分:1、城市设计概论与基本特征要求学生对于城市设计学科有基本了解,通过各类相关书籍与案例,使学生能重点掌握到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特征、主要内容与此学科的价值。
2、城市设计的语境与维度透过对于城市设计四大语境与六大维度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基本理解城市设计的思考方式、分析与设计过程。
3、城市设计的方法、技术与运作机制透过案例介绍城市设计运作的过程,以及城市设计在过程中的采用包括信息接收、场地调查、理念创造..等的各种技术及其运用,并重点介绍城市设计在运作机制中所使用的控制管理手段,力求使学生能够对于整个城市设计操作有深刻理解。
4、当代城市设计理论的思潮重点介绍国内外当代城市设计理论的发展动态及多样性的相关发展,同时介绍城市设计解决问题能力的扩展,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三、实践环节和要求:无四、教学时数分配:五、其它项目(含课外学时内容):无六、有关说明:1、教学和考核方式:本课程以理论配合案例介绍方式,在课堂中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同时辅以课外预习与背景材料阅读的教学方式。
本课程为考查课,以课程论文、分组研究与平时练习的方式进行综合评定。
总成绩=论文40%+分组报告40%+考勤20%2、习题:以课程各专题进行分组并进行报告与研究,并要求课程结束时个人撰写城市设计分析案例或理论小论文一篇。
城市设计课程大纲

城市设计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城市设计是研究和规划城市空间的学科,旨在创造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
本课程将介绍城市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城市规划与设计能力。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城市发展的概念、理论和实践;2. 掌握城市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3. 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5. 培养对城市环境和人文特征的敏感性和责任感。
三、课程安排1. 城市设计概论- 城市设计的定义和目标- 城市设计的历史与发展- 城市设计的实践案例2.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城市规划的参与主体与政策法规- 城市规划的空间结构与功能区划3. 城市设计工具- GIS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 CAD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 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技术4. 城市设计案例研究- 国内外城市设计典型案例分析- 城市设计项目规划与管理- 城市设计方案评估与优化5. 城市设计实践- 独立或小组完成一个城市设计项目- 进行城市设计方案讨论与提案-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比四、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2. 个人项目(30%):完成一个城市设计项目,并撰写设计报告。
3. 期末考试(40%):考察学生对城市设计理论和实践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城市设计导论》、《城市规划原理与方法》等2. 课件:提供相关案例、资料和PPT讲义等3. 实地考察:安排实地考察,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实践经验六、参考书目1. Lynch, K. (1981). 城市规划的形态。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Alexander, C. (1977). 一个自然的系统——建筑的城市观。
北京:中国建筑工業出版社。
3. Montgomery, J. (2016). 小城市——寻找社区伙伴。
北京:中国建筑工業出版社。
七、教学团队本课程由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资深教师团队承担,具备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城市规划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
教学环节名称
知识
、
素质与能力要求
基本素质、能力要求
掌握一定的识图、制图、绘制草图的能力,掌握一般性建筑的设计方法和基本设计步骤。
综合素质、能力要求
能综合学过的中外建筑知识和城市规划知识指导自己的设计,有一定的设计构思与表达能力。
创新素质、能力要求
对建筑有一定的理解,有意识地进行创新设计。
内容
、
方法及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良
能独立完成设计课题或实习报告,有特点,图纸完成质量较好。
中
基本完成课题要求,图纸或报告基本符合要求。
及格
基本了解和达到教学目的,能够按时完成课题要求。
不及格
不了解教学目的,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作业质量差。
执笔人:
城市规划设计课程设计(1)
英文名称
UrbanDesign Studio
(Quick Design&Expression)课程编码Fra bibliotek周数1周
学分
1
理论基础
要求学生掌握一般性小型建筑的快速设计与表现能力,设计的图纸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能独立完成从设计到制图的全过程。
教学目的
通过长短题目的结合训练,让学生能够充分运用所学制图与识图知识解决特定题目,了解建筑设计的过程,培养建筑设计的构思方法。
方法及课时安排
根据《城市规划设计(1)》的设计题目补充进行短期快题设计,或者完成某项建筑专题实践、建筑体验的活动,提交设计图纸或相关报告。
《城市设计》教学大纲

《城市设计》教学大纲学时:64 学分:4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熟悉城市设计概念与地位、城市设计性质与任务;了解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详细规划及建筑设计的关系:系统掌握城市设计的发展历史;了解城市设计的指导思想与设计原则:掌握城市设计的研究对象、类型与内容;掌握城市设计要素和设计方法:了解城市设计机构组织;熟悉城市设计的编制与成果表达;了解城市设计的决策、实施、操作与管理;了解城市设计评价标准;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与设计实践,使学生能运用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城市设计的操作程序与步骤、培养各层次城市设计的基本设计技能,包括城市总体设计、城市分区设计。
历史地段保护城市设计,重点地段城市设计等,培养学生在城市设计实践中的实际分析能力与综合表现能力三、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城市设计适宜在学生学完相关课程(如《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建设史》、《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景观规划与设计》等)基础上对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在广度与深度上的进一步拓展,缘于城市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本身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因此,教学内容也须不断更新并作出相应调整,以便与当前学科发展保持较好的适应性与耦合度。
在本课程的教学同时,相应地、有条件的开设或选修《环境艺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等相关课程。
五、课程的性质及适应对象城市规划专业必修课教学大纲内容第一章导论:城市设计概述城市设计概念与地位;城市设计性质与任务。
教学提示:本章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城市设计的基本概念及学习的重要性第二章历史:城市设计的时间与空间时间:古代和中古时期的城市设计;从文艺复兴到产业革命后的城市设计;现代城市设计;空间:伦敦与约翰·纳什、威尼斯与圣马可广场、罗马历史名城特色及城市沿革、勒·柯布西耶与他的新憧憬、中国北京、平遥等。
教学提示:本章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城市设计的历史及渊源第三章城市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城市设计的指导思想;城市设计的设计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6074 课程名称:城市设计
课程英文名称:Uban Design
先修课程: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
划与设计建筑设计
适用专业:城市规划
总学时:80 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48 总学分:5.0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城市设计是研究城市物质实体环境设计、城市文化风貌设计、城市管理政策设计等方面的一门专业学科。
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先修课程主要有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设计等。
通过对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城市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城市空间环境分析、评价和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技巧,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设计学知识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一) 理论知识方面:
要求学生掌握城市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城市空间环境分析、评价和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技巧,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设计学知识基础。
(二) 能力技能方面:
通过对城市滨水区设计的实践,使学生掌握城市滨水区规划、空间形象设计、建筑风貌设计、交通游憩规划等方面的理论和技能。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
第一章城市设计的概念及内涵(4学时)
本章重点:掌握城市设计的定义,理解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1城市设计概念的发展(2学时了解)
1.1.1传统城市的历史积淀
1.1.2城市设计的发展历程
1.1.3城市设计内容的丰富与发展
1.1.4城市设计的发展趋势
1.1.5城市设计的再认识
1.2城市设计的定义 (0.5学时掌握)
1.3城市设计的特征 (0.5学时掌握) 1.4城市设计的目标、原则和范畴 (0.5学时掌握) 1.4.1城市设计的目标
1.4.2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
1.4.3城市设计的范畴
1.5城市设计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0.5学时理解)
1.5.1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1.5.2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1.5.3城市设计与环境设计的关系
第二章城市设计原理(6学时)
本章重点:掌握城市设计的各要素和成果表达方式
2.1城市设计的对象层次和内容范围(0.5学时了解)
2.1.1区域-城市级的城市设计
2.1.2分区级城市设计
2.1.3地段级城市设计
2.2城市设计实践的三大类型(0.5学时了解)
2.2.1开发型城市设计
2.2.2保存型城市设计
2.2.3社区型城市设计
2.3城市设计成果 (0.5学时掌握)
2.4城市设计评价标准 (0.5学时了解) 2.5城市设计要素 (6学时掌握)
2.5.1土地使用
2.5.2建筑形态及其组合
2.5.3开放空间和城市绿地系统
2.5.4步行街(区)
2.5.5使用活动
2.5.6交通与停车
2.5.7保护与改造
2.5.8城市环境设施与建筑小品
2.5.9城市标志系统
第三章现代城市设计的理论和分析方法(10学时)
本章重点:掌握城市空间的分析方法
3.1现代城市设计的理论思潮 (4学时理解)
3.1.1 二十世纪初的理论思潮
3.1.2 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理论思潮
3.2现代城市设计的分析方法 (6学时掌握)
3.2.1三种城市空间分析理论
3.2.2城市设计的各种分析方法
第四章城市空间设计(12学时)
本章重点:掌握城市空间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城市空间的设计手法
4.1外部空间的基本概念 (1学时掌握)
4.1.1外部空间的形成
4.1.2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
4.2感受空间 (1学时掌握)
4.2.1人眼的视觉范围
4.2.2空间尺度与人的感受
4.3城市空间结构形态 (2学时运用) 4.3.1轴
4.3.2中心辐射式
4.3.3方格网
4.3.4有机形态
4.3.5条带状形态
4.3.6解构
4.4街道空间设计 (3学时运用) 4.4.1概念
4.4.2基本要求
4.4.3街道剖面、尺度与线型设计
4.4.4沿街建筑布置
4.4.5街口设计
4.5广场空间设计 (1学时运用) 4.
5.1尺度
4.5.2界面
4.5.3空间艺术处理重点
4.5.4现代广场设计要点
4.6城市中心区设计 (2学时运用)
4.6.1城市中心区的含义4.6.2城市中心区的特征 4.6.3城市中心区的历史发展4.6.4城市中心区的设计开发原则4.6.5城市中心区的交通组织4.6.6城市中心区空间环境的设计4.6.7案例
4.7城市滨水区设计 (2学时运用) 4.7.1城市滨水区的含义
4.7.2 水与城市的关系
4.7.3城市滨水区的历史发展
4.7.4 城市滨水区的优势
4.7.5 滨水地区形式
4.7.6滨水区的城市设计策略
四、教学方式及课程考核办法
1、教学方式
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形式进行课堂教学,老师集中讲授为主。
课程设计以老师一对一辅导为主。
2、考核办法
学生该课程的总评成绩分为三个方面:平时成绩(20%),包括学生的考勤、提问以及实习报告;快题设计(20%);课程设计(60%),其中设计过程和设计成果各占50%。
五、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
[1] 城市设计(第二版).王建国.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2] 城市设计.(美)埃德蒙·N·培根.黄富厢、朱琪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l989.
[3] 外部空间设计.(日)芦原义信.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4] 城市设计导论.徐思淑、周文华.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0.
[5] 城市意象.凯文·林奇.方益萍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6]
撰稿人:杨璐
审稿人:吴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