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第一、二单元复习知识要点
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归纳复习-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归纳复习-部编版1. 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一、 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数学总复习

100×2 + 500 = 700(米) 答:他到学校一共走700米。
13、小红从家到文具店要走800米,走两个来回是 多少米? 800×4=3200(米) 答:走两个来回是3200米。
8厘米。(√) (11)正方形的周长是4条边的总和,也就是边长
的4倍。(√) (12)如果长方形的长缩短到和宽同样长,这时
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
7、用4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围成一个长方形,它 的周长是多少?如果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周长 是多少?(此题解答时要先画图,下面提供的 是比较容易解答的方法。) 2×10 = 20(厘米)
2×8 = 16(厘米)
8、长方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用两个这样 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拼成的正方形的周 长是多少?如果拼成一个长方形周长是多少?
4×4 = 16(厘米) 答:拼成的正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
(4 + 4 + 2)×2 = 20(厘米) 答: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
9、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 周长是54cm,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3、用0、8、5三张卡片组成不同的三位数,请你选 择其中最大的三位数和最小的三位数,先求出它 们的和,再求出它们的差。 先想出:最大的数850和最小的数508。 再计算: 850 + 508 = 1358 850 – 508 = 342 答:它们的和是1358,差是342。
4、三年级有287位同学坐车去春游,租了5辆车, 且每辆车限乘58人,有4辆车已经坐满,第5辆 车坐多少人?还差几人又能坐满一辆车? 58×4 = 232(人) 287 – 232 = 55(人) 答:第5辆 车坐55人。 58 – 55 = 3(人) 答:还差3人又能坐满一辆车。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第二单元复习知识要点

1.数的认识:-自然数:1、2、3、4……,没有小数点和分数。
-整数:包括自然数和负整数。
-分数:由一个整数(分子)除以一个正整数(分母)得到的量。
-小数:除不尽的分数,可以用十、百、千……作单位。
-正数:大于零的数。
-负数:小于零的数。
2.大数比大小:-十位数比较大小,先比较高位上的数,高位相等再比较低位上的数。
-同位数相同,比较最高位上的数。
3.数字的读法和写法:-百分数读法:将百分数除以100,读成百分之几。
-小数读法:按照小数点后的数的读法读出小数。
4.加法运算:-加法是数的运算法则,加法的结果叫和。
-加法的交换律:a+b=b+a。
-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5.减法运算:-减法是数的运算法则,减法的结果叫差。
-减法的计算:用减数减去被减数,得到的差叫剩下的数。
6.乘法运算:-乘法是数的运算法则,乘法的结果叫积。
-乘法运算的特点:加法与乘法互相结合。
-乘法的交换律:a×b=b×a。
-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7.除法运算:-除法是数的运算法则,除法的结果叫商。
-除法的计算:用除数除以被除数,商叫商数。
8.表2024的两位数的数位:-百位数:2-十位数:0。
-个位数:19.再认识几个概念:-分数是一个数的几等份。
-百分之是分数乘以100的结果。
10.现尝试解决几个数学问题:-如何判断一个数是不是9的倍数?-如何快速计算一个两位数与9的乘积?-如何判断一个年份是不是闰年?-如何快速计算一个两位数与5的乘积?-如何计算两个三位数的和?。
四年级数学一二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一二单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大数的认识:
认识以亿为单位计数,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能正确读、写亿以内的数。
掌握比较数的大小,能将两个或三个的数比大小。
知道或了解“十”“百”“千”等计数单位,知道每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加、减运算。
角的度量:
掌握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含义,掌握角的分类和画法。
知道角的度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能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了解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六年级上册数学1-4单元知识点整理汇总复习

六年级上册数学1-4单元知识点整理汇总第一单元《分数乘法》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3.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可以看作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约分再乘。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5.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乘法结合律:( a × b )×c = a × ( b × c )乘法分配律:( a + b )×c = a c + b c a c + b c = ( a + b )×c 6.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真分数,所得的积小于它本身。
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假分数,所得的积等于或大于它本身。
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带分数,所得的积大于它本身。
7.分数应用题一般解题步骤。
(1)找出含有分率的关键句。
(2)找出单位“1”的量(以后称为“标准量”)找单位“1”: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或“是”、“占”、“比”、“相当于”的后面(3)画出线段图,标准量与比较量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即可,标准量与比较量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画两条线段即可。
(4)根据线段图写出等量关系式:标准量×对应分率=比较量。
求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
写数量关系式技巧:(1)“的”相当于“×”“占”、“是”、“比”相当于“ =”(2)分率前是“的”: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3)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单位“1”的量×(1分率)=分率对应量(5)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式解答。
[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二单元复习要点
![[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二单元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461c053fa8114431b90dd833.png)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复习图形的变换包括、、。
其中只是改变原图形位置的变换是、。
一、图形的平移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和。
2、平移的三要素:原图形的位置、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平移的方向一般为: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两种。
3、平移是整个图形的移动,图形的每个关键点都需要按要求移动。
图形平移的步骤:(1)确定原图形位置、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2)找出原图形的各关键点。
(3)根据题目要求将各个点依次平移。
(4)顺次连接平移后的各点,标明各点名称。
二、轴对称1、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的图形能够重合,就说这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叫做图形的。
2、轴对称图形一定有对称轴,而且至少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五角星和正五边形有条对称轴;正六变形有条对称轴。
三、轴对称图形的画法轴对称图形的性质:(1)对称轴两边的图形一定完全相同(2)对应点也关于对称轴对称(3)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4)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轴对称图形的画法:(1)根据题意确定已知图形以及对称轴位置(2)找出已知图形的关键点(3)一次过每个点作垂直于对称轴的虚线(根据性质3)(4)在对称轴另一侧确定各对应点位置(根据性质4)(5)标明各点对应名称,顺次连接各对应点得到轴对称图形。
四、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沿某条直线对折之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叠,这条直线就是图形的对称轴。
六、图形旋转的特点1、旋转前后图形形状和大小都不变。
2、每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角的度数都等于旋转角度。
3、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也相等。
七、图形旋转的三要素1、旋转中心:可以在已知图形上也可以在已知图形外。
2、旋转方向:顺时针和逆时针。
3、旋转角度:常见的有45°、90°180°等。
八、旋转图形的画法1、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2、找去原图形的各关键点3、依次将各关键点与旋转中心连接(用虚线)4、将各连线按要求旋转一定角度后,确定各虚线的长度,标出对应点。
小学四年级上数学复习资料知识点大全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大全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1、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亿等等,都是计数单位。
2、数位:个位、十位、百位、亿位等等,都是数位。
数位名称就是在相应的计数单位后添一个“位”字,如:万?万位。
3、数级:个级、万级、亿级??都是数级,一个数级包括四个数位。
4、数位顺序表:含有数级、数位和相应的计数单位的表格叫数位顺序表。
(参照课本P20)5、进率: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10 个一万是十万,10 个十万是一百万,10 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 个一千万是一亿。
6、数字表示:某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
如:12367 中的2 在千位上,表示“2 个千”某个数级上的数字表示几个这个数级的计数单位。
如:36472845 中的3647 在万级上,表示“3647 个万”大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每级读完后加上该级的计数单位。
每一级末尾的0 不读,中间连续有几个0 都只读一个0。
7、大数的写法:按照数级从高到低写数,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8、读写数检验方法:读数和写数可以互相检验,即读数后再写出来和原数比对,而写数后可以自己读出。
9、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大数的比较方法和以前相同,先把数位对齐,位数多的数大;位数一样的,从最高位的数字依次往右比起。
10、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一种方法,首先确定需要精确到的数位,将其后面的数作为“尾数”对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字进行取舍。
为,0~4 “舍”尾数清零且精确数位的数字不变,为,5~9 “入”,尾数清零且精确数位上的数字加1。
注意:四舍五入后的结果是近似数,所以符号一定要用“≈”!11、改写成不同计数单位的数:(1)整万、整亿的数:将个级的4 个0 改写成“万”,将万级、个级共8 个0 改写成“亿”注意:整万、整亿的数的改写属于准确数,要用“=”连接!(2)非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将万位以后的数作为尾数,对尾数的最高位(千位)四舍五入,再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3)非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将亿位以后的数作为尾数,对尾数的最高位(千万位)四舍五入,再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12、二进制与十进制13、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1-4单元知识点汇总(完美版)

2021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1. 数shù一yì数shù点diǎn数shù法fǎ:数shǔ数shù时shí,要yào按àn一yí定dìnɡ的de顺shùn序xù来lái数shù,从cónɡ1开kāi始shǐ,数shù到dào最zuì后hòu一yí个ɡè事shì物wù所suǒ对duì应yìnɡ的de是shì几jǐ,即jí最zuì后hòu数shù到dào几jǐ,事shì物wù的de总zǒnɡ数shù就jiù是shì几jǐ。
数shù图tú中zhōnɡ物wù体tǐ的de数shù量liànɡ时shí,要yào按àn一yí定dìnɡ的de顺shùn序xù来lái数shù,比bǐ如rú可kě以yǐ按àn从cónɡ上shànɡ到dào下xià,从cónɡ左zuǒ到dào右yòu,从cónɡ远yuǎn到dào近jìn等děnɡ顺shùn序xù来lái数shǔ数shù。
各ɡè种zhǒnɡ事shì物wù的de数shù量liànɡ都dōu可kě以yǐ用yònɡ一yí个ɡè数shù表biǎo示sh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小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2、亿以内数的读法:
小结:①、从高位数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3、亿以内数的写法:
小结:①、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
②、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
4、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小结:①、位数多的时候,这个数就比较大。
②、当这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起,也就是从最高位开始比,哪个数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③、如果碰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的时候,就再比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我们比较出相同的数位上的那个数,哪个数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数比较大。
5、“万”做单位的数:
小结:有时候,为了读写方便,我们把整万的数改写成有“万”做单位的数。
6、求近似数:
小结: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
7、表示物体个数:1 2 3 4 5 6 ……. 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
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8、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9、亿以上数的读法:
小结:亿以上的数也是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级末尾的0不读,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
10、亿以上数的写法:
小结:1、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
2 、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
一位上写0。
11、“万”做单位的数:
小结: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就要看千万位进行四舍五入。
12、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计算器
13、1亿有多大?100张纸的厚度是1厘米,一亿=一百万个100, 1厘米×一百万=1000000厘米=1万米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1、直线、射线、角
小结: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这种线叫直角。
只有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伸,这种线叫射线。
直线、射线与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①、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因此无法量出长短。
②、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③、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2、角大小的比较:
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把半圆平分成180 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l 度。
记做1°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关系。
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3、角的分类:
锐角<90°,直角=90°,90°<钝角<180°,平角=180°=2个直角,周角=360°=2个平角=4个平角
4、画角步骤:
①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封线的端点重合,0 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②在量角器65°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③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