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对数字资源的验收及质量控制

合集下载

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的质量评估与质量控制

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的质量评估与质量控制

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的质量评估与质量控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也日益丰富。

对于图书馆来说,数字化资源的质量评估与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数字化资源的质量评估标准、质量控制措施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数字化资源的质量评估标准数字化资源的质量评估是确保其准确、可靠、有效的重要前提。

以下是数字化资源质量评估的一些常用标准:1. 数据可靠性:数字化资源的数据应来源于可靠的、权威的信息源,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例如,对于数字化图书馆来说,图书的数字化副本应与原著一致,并经过正确的OCR处理,以避免错误和遗漏。

2. 可用性:数字化资源应易于访问和使用,界面友好、操作简便。

用户应能够轻松地搜索、浏览和下载所需的资源。

此外,数字化资源应支持多平台和多终端的访问,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3. 版权合规性:数字化资源应符合相关的版权法律法规,包括但不限于图书、期刊、报纸等各类文献资源。

图书馆应确保数字化资源的合法性,遵守版权法律,保护知识产权的权益。

4. 元数据质量:数字化资源的元数据应包含丰富、准确的信息,以便用户了解资源的背景和特性。

元数据的质量对用户搜索和筛选资源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图书馆应确保元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二、数字化资源的质量控制措施为了确保数字化资源的质量,图书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进行质量控制:1. 技术标准:图书馆可以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明确数字化资源的技术要求和规范。

例如,对于数字化图书馆的图像处理,可以制定相关的图像分辨率、色彩准确度等技术指标,以确保数字化资源的质量。

2. 质量监控:图书馆可以建立质量监控机制,定期对数字化资源进行检查和评估。

可以通过抽样检查、用户反馈等方式,以及定期的研讨会和培训,不断提高数字化资源的质量。

3. 多级审核:在数字化资源的制作过程中,可以设置多级审核环节,确保每个环节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例如,对于图书的数字化加工,可以设置扫描、OCR处理、校对等环节,确保数字化资源的质量。

书馆数字资源的可信度评估与验证

书馆数字资源的可信度评估与验证

书馆数字资源的可信度评估与验证在信息时代,数字资源在图书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与此同时,数字资源的可信度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书馆数字资源可信度的评估与验证方法,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数字资源可信度的重要性如今,我们在图书馆中可以轻松获取大量的数字资源,包括电子书籍、期刊文章、学术论文等。

然而,数字资源的可信度却是一个需要谨慎对待的问题。

不可信的数字资源可能存在错误、虚假信息,甚至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影响读者的研究和学习成果。

二、数字资源可信度的评估方法为了评估数字资源的可信度,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查看与评估出版商或提供商的信誉首先,我们可以查看数字资源的出版商或提供商的信誉。

具有良好声誉的出版商或提供商往往能提供高质量、可信赖的数字资源。

我们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评价、检索其它资源质量、研究其持续时间等方式评估其信誉。

2. 验证数字资源的来源其次,我们应该验证数字资源的来源。

合法、可信的数字资源往往有清晰的来源说明,包括作者、出版社、日期等信息。

我们可以通过对资源的来源进行查询,确认其是否存在研究机构、学术团体或知名作者的背书。

3. 检查资源的内容和结构在评估数字资源可信度时,我们还可以检查其内容和结构。

内容应该与知名的学术或专业机构的观点一致,没有明显的错误或矛盾。

结构应该清晰、完整,并遵循学术/专业出版物的标准。

4. 考虑数字资源的引证率数字资源的引证率也是评估其可信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引证率高的资源意味着其受到学术界的认可和引用,从而增加了其可信度。

我们可以通过检索引证数据库(例如Web of Science)来了解数字资源的引证情况。

三、数字资源可信度的验证方法除了评估数字资源的可信度,我们还需要验证其可信性。

为了验证数字资源的可信度,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与其它资源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将数字资源与已知可信的资源进行对比,比较其内容、结构和观点是否一致。

如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或矛盾,那么可能要对资源的可信度产生怀疑。

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数字化资源制度

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数字化资源制度

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数字化资源制度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图书馆的传统资源在数字化时代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与管理成为图书馆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数字化资源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能够提高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利用效率,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需求。

本文将从数字化资源制度的意义、数字化资源的分类与建设、数字化资源的管理与维护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数字化资源制度的意义数字化资源制度是指图书馆通过对纸质文献、音像资料、图片等传统资源的数字化处理和管理,使之转化为可在线访问和利用的电子资源,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

数字化资源制度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1.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数字化资源制度使馆藏文献能够通过网络在线访问,读者不再受限于时间和空间,能够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2. 保护稀缺文献:通过数字化处理,珍贵的纸质文献得以复制和保存,减少了因长期使用造成的损耗和污染,保护了稀缺文献的珍贵性。

3. 促进学术交流与素质教育:数字化资源的在线共享和互动让学者、研究人员和读者之间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提升研究水平和素质教育水平。

二、数字化资源的分类与建设数字化资源制度的建设需要从不同类型的资源入手,进行分类处理和建设。

常见的数字化资源包括图书类、期刊类、报纸类、音频类、视频类、图片类等。

以下是各类数字化资源的建设要点:1. 图书类资源:图书类资源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数字化的图书资源要求保证其准确性和完整性,需要对原纸质文献进行扫描、OCR识别、校对等处理,并进行多层次的标引和分类。

在数字化建设中,还应该注意版权的处理和访问权限的设置。

2. 期刊类资源:期刊类资源包括学术期刊、杂志等,其数字化建设需要建立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期刊扫描、识别和处理,并建立起良好的期刊资源管理系统。

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对期刊中文字体和排版格式的保持,确保数字化资源的可读性和可搜索性。

3. 报纸类资源:报纸类资源的数字化建设要求对报纸进行扫描、OCR识别、内容标引等处理,并注意版权和历史存疑问题的处理。

图书管理员如何进行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数据治理

图书管理员如何进行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数据治理

图书管理员如何进行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数据治理数字化时代,图书馆的运作方式也得到了巨大的改变。

与传统馆藏书籍不同,数字资源的数量庞大且更新迅速,因此图书管理员在数字资源数据治理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图书管理员如何进行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数据治理,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一、建立数字资源数据管理策略在数字资源数据治理之前,图书管理员首先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策略。

这包括确定数字资源采购、存储、访问、更新等各个环节的规范和流程。

同时,要制定详细的管理操作手册,包括数据备份、灾难恢复等应急措施,以保障数字资源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采用先进的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图书管理员应选择先进的数字资源管理系统,以便更好地进行数字资源数据治理。

这种系统可以帮助管理员对数字资源进行分类、索引、备份和更新,使其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此外,该系统还应具备数据分析和监控功能,以帮助管理员了解数字资源的使用情况和需求变化,从而做出更好的决策。

三、优化数字资源的组织和存储结构数字资源的组织和存储结构对于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数据治理至关重要。

图书管理员应该根据数字资源的类型、主题等特点,设计合理的分类和索引系统。

同时,要确保数字资源的存储结构简洁明了,使读者能够方便地找到所需的资源。

四、保障数字资源的版权和安全数字资源的版权和安全问题是数字资源数据治理中必须关注的重要方面。

图书管理员应制定版权政策,确保数字资源的合法使用和传播。

同时,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障数字资源的安全,防止恶意破坏和数据泄露的发生。

五、提供个性化的数字资源服务图书管理员应根据读者的需求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数字资源服务。

可以通过分析读者的借阅行为和阅读偏好,推荐适合他们的数字资源。

此外,图书管理员还可以主动与读者互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建议,以不断改进数字资源的质量和服务。

六、加强数字资源数据的质量控制数字资源的质量对于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数据治理具有重要影响。

图书管理员需要建立严格的数据质量控制机制,对数字资源进行审查和评估。

图书馆购买数字资源数据库的验收流程

图书馆购买数字资源数据库的验收流程

Getting a new digital resource for the library is like planning an awesome party - it takes a lot of careful thought and preparation! First things first, we need to set the criteria for what makes a great database. We're talking about stuff like how relevant the content is, how easy it is to use, and whether it has top-notch search capabilities. By setting these standards, we can make sure that the databases we choose will be superstars at helping our library users find the information they need. It's like hand-picking the coolest guests for our party!为图书馆获取新的数字资源就像计划一个很棒的聚会——这需要很多仔细的思考和准备!我们需要为什么是伟大的数据库制定标准。

我们谈论的内容有多相关,使用多容易,是否有顶尖搜索能力。

通过制定这些标准,我们可以确保我们选择的数据库将成为帮助图书馆用户找到所需信息的超级巨星。

这就像亲手挑选最酷的客人我们的派对!Once the library sets its standards, it's time to put those databases to the test! It's like a game show for databases –they'll have to show off their skills and impress the audience (aka the library staff and potential users). The databases will go through trials and demos to prove their worth, and the library staff will be front and center, putting them through their paces. We're talking hands-on, interactive sessions to really get toknow these databases inside and out. And hey, we're not just taking the staff's word for it – we want to hear from the people who will actually be using these databases. Their feedback is crucial in this decision-making process. So, get ready for the ultimate database showdown!图书馆一制定标准,就应该把这些数据库进行测试!这就像数据库的游戏展——他们必须展示自己的技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将图书馆工作人员和潜在用户)。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及其质量控制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及其质量控制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及其质量控制作者:黄星吴瑛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04期摘要文章提出我国高校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一些共同特质,指出存在的普遍问题,探讨数字资源建设的构想和质量控制要求。

关键词数字资源建设大学图书馆发展方式中图分类号:G250.74 文献标识码:A目前,高校图书馆在素质资源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无法回避的一些困惑。

本文试图找出高校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的共同特质,同时也为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和质量控制提出要求。

1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特质1.1 购买数据库充实馆藏随着信息化、网络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图书馆纷纷加大了数字资源建设的力度,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充分利用数字资源和网络优势,为高校读者科研和学习提供服务。

各图书馆采用的比较普遍的方式是,通过购买大型的数据库来实现信息服务的变革,如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

它们被图书馆广泛购进,实际上只是使读者能够通过Web环境方便利用资源,是图书馆信息服务方式的形式的改变。

1.2 数字信息服务形式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是以本馆馆藏为中心开展的。

读者服务的工作范围和水平也都受制于本馆的馆藏格局和规模。

数字信息服务由于借助网络而实现,其服务方式也有它们的特点。

一些高校图书馆采用信息咨询服务的方式,提升数字资源的利用程度。

值得重视的是,目前为止,绝大多数的参考咨询服务都是仅仅限制在将读者需要的相关文献,通过文献传递服务的方式直接传给读者的。

主要表现在:服务内容单一,主要以文献传递为主,被动的为读者提供有需求的文献资源;服务层次较浅显,主要以单纯回答读者提问为主。

1.3 重信息搜集轻资源建设近年来,高校图书馆数据库和网络建设有一定发展,并初显规模。

但是绝大多数图书馆都没有重视特色数据库建设,图书馆之间也没有实现广泛的资源共享。

更为严重的是各个图书馆数据库的建设标准也不统一。

绝大多数图书馆对搜集数字信息资源很重视,而对本校的科研信息,如一些横向课题,自选课题的信息却没有收录。

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管理举措

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管理举措

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管理举措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数字资源在图书馆的地位日益重要。

数字资源的利用不仅可以丰富图书馆的藏书资源,还可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效率。

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优化管理。

本文将从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优化管理的举措,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1. 资源利用率低目前,很多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利用率并不高。

一方面,部分读者对数字资源的了解和利用欠缺,很多数字资源被闲置或浪费。

部分数字资源的获取方式比较复杂,使得读者很难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

这使得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利用率低低下,不利于图书馆资源的充分利用。

2. 资源管理不规范由于数字资源的种类繁多,规模庞大,很多图书馆在数字资源的采集、整理、维护上没有形成规范化的管理制度。

这导致了很多数字资源的无序管理,易于出现丢失或损毁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数字资源的长期利用价值。

3. 数字资源更新不及时数字资源的更新速度是非常快的,但是很多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更新并不及时,使得一些旧的资源得不到及时替换或删除,影响读者的查询和利用体验。

4. 数据安全问题随着数字资源的不断增加,数据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图书馆需要对数字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管理,以免受到黑客攻击或数据丢失的风险。

以上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读者的利用体验,需要加强管理和优化。

二、优化管理举措1. 加强读者教育针对读者对数字资源了解和利用欠缺的问题,图书馆需要加强对读者的教育,提高他们对数字资源的认识和利用技能。

可以利用各种途径,如举办数字资源利用培训班、开展数字资源利用宣传活动等,让读者更加了解数字资源的重要性和使用方法,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率。

图书馆需要建立规范的数字资源采集、整理、维护和利用制度,确保数字资源的有序管理,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长期利用价值。

数字资源管理规范需包括数字资源的分类、编目、存储、检索和更新等方面的规定。

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数字化资源评价

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数字化资源评价

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数字化资源评价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已经逐渐将传统的纸质资源转化为数字资源,并且提供在线的数字化服务。

然而,如何评价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的质量和价值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数字化资源评价方法和标准,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一、数字化资源评价的重要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进步,数字化资源已经成为图书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数字化资源具有可检索性、共享性和复制性的特点,为用户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途径。

然而,数字化资源的质量和价值却存在着差异,需要进行评价和筛选,以便用户能够得到准确、可靠的信息。

二、数字化资源评价的指标1.资源内容:数字化资源的内容是其价值的关键。

优质的数字化资源应该具备权威性、准确性和全面性。

图书馆应该选择具有专业背景和丰富经验的专家对数字化资源的内容进行审核和评估,确保其信息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2.资源可用性:数字化资源的可用性包括访问的便捷性和操作的简易性。

图书馆应该确保数字化资源的服务器和网络能够稳定运行,并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和操作指引,方便用户进行资源的浏览、检索和下载等操作。

3.资源更新与维护:数字化资源需要定期更新和维护,以保证其内容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图书馆应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更新机制和维护体系,并与数字化资源的提供者进行紧密合作,及时获取最新的资源更新和信息变更。

4.资源访问权限:数字化资源的访问权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图书馆需要根据资源的性质和版权要求,制定相应的访问权限策略。

例如,对于受版权保护的资源,可以采用限制性的访问权限,需要用户进行注册和授权;而对于公共领域的资源,可以实行开放的访问权限。

三、数字化资源评价的方法1.用户调查:图书馆可以通过开展用户调查,了解用户对数字化资源质量的评价和需求。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获得用户对数字化资源的满意度、使用频率和改进建议等信息,以便图书馆能够及时做出调整和改进。

2.专家审核:图书馆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数字化资源进行审核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书馆对数字资源的验收及质量控制作者:刘雪飞来源:《办公室业务》2016年第01期【摘要】图书馆购买的数字资源在使用中发现较多问题,需要加强数字资源购买中验收环节的工作。

由于数字资源有别于纸本文献资源的特殊性,需要引入特有的验收项目和方法,保证图书馆获得与订购合同相应的权益。

文章从验收统计计量、内容验收、更新频率验收、检索功能验收等方面提出验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强调订购合同中特殊条款对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性。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资源;验收;统计计量;合同条款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等数字资源的大规模出版, 2006 年 10 月,《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建成并通过新闻出版总署验收;维普资讯、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也随后通过相应验收,并对各图书馆开通;CALIS引进的国外数据库对我国高校的教学科研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信息化、知识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数字资源建设必须具备持续性,包括其资源涵盖和服务功能的多元化,因此数字资源购买后的资源稳定获取和商家服务跟进也是必须的。

本文即围绕商业性数字资源展开讨论,它是指数据库商、出版商和其它机构以商业化方式提供的各种数字资源。

在数字资源实际使用中,图书馆是否得到了与订购合同相应的合法权益?这就需要通过购买后的验收加以落实。

“文献验收”是文献采集工作中核查签收到馆文献的重要工序。

它是按照合同事先约定的标准进行验收,具有较强的法律约束作用。

目前图书馆一般通过数字资源评估或跟踪评估来衡量,其更多的是定性评估,缺乏定量分析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数字资源由于其数量巨大、增长迅速、变化频繁、构成复杂、服务多元等特点,对库内文献可获得性的验收工作量相当大,图书馆一般将订购的数字资源(数据库)以整库为单位进行计价和验收。

如果图书馆数字资源验收环节薄弱,数字资源缺失问题无法被图书馆在第一时间发现,这将导致用户对图书馆缺乏信任,使图书馆的无形资产在不知不觉中流失。

因此,图书馆尤其需要加强数字资源购买后的验收,创新验收方法和质量保证机制。

一、数字资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数字资源的大规模推广和普及给人们查询和获取各种信息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随着数字资源的日益膨胀和广泛使用,它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也只有了解了这些问题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创新验收方法。

(一)数据库收录内容权威性的缺失。

内容是数据库价值体现的重要方面,内容的质量又可由权威性、覆盖面和收录时间3个方面来体现。

国内一些数据库或多或少存在权威数据缺失的现象,例如国内某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缺失某些主要211大学主要专业的学位论文。

(二)数据库收录内容更新滞后。

文献数据库与纸质型文献相比在出版上会滞后,许多数据库努力减少甚至消除这种时间差,有的数据库产品与纸质型文献做到了零时差,有的数据库能够提供预印本期刊全文,有效地消除了时间差。

但是国内某些数据库,特别是综合性数据库,在提供会议论文、科技成果、企业机构名录等方面尤其滞后。

(三)数据库宣传的与实际体现的不符。

数据库在推广初期,往往宣传其涵盖的资源面广,例如电子期刊数据库介绍其包括的期刊与核心期刊的种类全;学位论文数据库介绍其收录论文的归属学校多等等。

但在购买后的使用过程中仔细一种种、一期期、一篇篇核对,会发现一些内容的缺失。

(四)全文无法下载或数据库无法登陆。

由于系统故障或者网络通信能力、性能的原因,造成正常服务不可获得是难免的。

但是在使用中经常出现无法下载全文数据,又非买方网络、设备、技术等原因,则数据库的全文保障率就应引起我们的质疑。

(五)随总库赠送的个别数据库内容失实。

在购买的一些综合性数据库中,有的会随总库赠送个别数据库,但是据我们查检,赠送的数据库存在内容失实的现象,如赠送的中国高等学校名录数据库内数据与事实不符,且严重缺失。

这样的赠送库会误导读者,甚至产生使用风险。

(六)数据库界面更新后检索功能削弱。

读者对数据库的浏览和检索都要通过人机界面来实现,优秀的人机界面会对用户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所以数据库会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新界面,但是某些数据库更新界面以后,界面简洁了,漂亮了,但忽略了保留老界面中用户惯用的检索功能入口,所以反而削弱了检索功能。

此外,数据库检索帮助文件过于简单,更新缓慢,尤其是界面更新以后,检索帮助文件更新严重滞后,不利于用户检索时提高查全和查准率;我们还发现某些专题型数据库检索功能经常无法实现,给用户使用带来疑惑,甚至使用户放弃使用。

二、图书馆对数字资源验收的统计计量数据库在使用中暴露出上述问题,所以必须加强验收环节。

对于纸本图书期刊等有形资源,图书馆已经具备一整套可行的验收制度,保证其与订购合同相符并有效控制每本图书和每种期刊的完整性。

但是无形的数字资源由于其数量巨大、增长迅速、变化频繁、构成复杂、服务多元,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有必要对其进行梳理。

确定数字资源的统计计量标准是做好验收的前提。

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管理中心在《高等学校图书馆数字资源计量指南》(2004年)的基础上经修订,于2007年提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数字资源计量指南》(下文简称《指南》),我们采用它作为验收的计量指标参考,《指南》将数字资源按出版形式分为四类,并对统计计量提出规范,我们进行了梳理和补充,见下表:三、图书馆对商业性数字资源的验收项目《指南》中还将图书馆引进的数字资源按使用形式分为购买型、租用型和受赠型三类。

购买型数字资源具有永久使用权,是指图书馆引进某种数字资源后,不论其使用方式是本地访问还是远程访问,均可永久使用;租用型数字资源在一定时期内拥有访问权,不续订,则无法访问以前曾订阅的数字资源;受赠型数字资源一般是随图书馆购买的数字资源附带赠送的资源。

根据上述数字资源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图书馆应加强内容、更新频率和检索功能等三方面的验收。

(一)数字资源的内容验收。

1. 购买型数字资源的内容验收。

数字资源的“拥有(永久保存)”与“存取(租用访问)”是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大课题,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的馆藏发展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刘兹恒教授在《对存取与拥有的再思考》一文中提出,存取与拥有是互相辅助、长期共存、缺一不可的,不同类型图书馆由于资源条件和功能不同,“拥有与存取”的权重是不一样的,不同的馆藏类型其“拥有与存取”的比例也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一个图书馆首先应该确定本馆最常用的资料,以拥有的模式获取这些资源,而对那些利用率低的文献应该采取存取模式,即可以通过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数据库或因特网服务来实现。

图书馆一旦确定数字资源的永久使用和拥有的种类,就应该以最严格的验收制度加以确保。

永久使用的电子图书、会议文献、学位论文、电子期刊、标准资料、多媒体资料等都应逐种、逐篇、逐册点击验证资源的真实下载有效性、按《指南》的指标统计资源的实际数量,并对照采购合同,及时向出版商提出催补。

同时图书馆还应事先确定永久使用或存档的模式,与验收工作统筹考虑,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量。

2. 租用型数字资源的内容验收。

对于租用型数字资源,由于数据量巨大,如果与永久保存的数字资源同样的验收制度,是不必要和不现实的。

所以宜采用评估的方式进行验收。

“评估”是对项目作出评价与估量。

一般采用非实验的方法,收集主观的资料和进行描述性的统计分析。

定性评估的结论往往具有笼统性。

但它同样追求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全面性和结论的可靠性。

国内许多图书馆对数字资源从价值评估和绩效评估两方面展开,肖珑、索传军、徐革、赵保颖、杨志刚等对评估做了充分研究,主要通过用户满意度问卷调查和数字资源用户使用情况统计来反映其绩效和价值,展开评估的用户调查项目一般包括数字资源数量满足度、检索方便度、资源揭示度、资源组织度、资源宣传度、资源反馈渠道畅通度、资源在学习教学科研中的重要度等要素。

对于调查结果和统计数据,运用一般统计方法或模糊决策、人工神经网络、灰色聚类等应用数学的方法进行运算并得出综合评估结论。

国外的相关统计标准和评估项目如:由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资助的E-Metric项目、美国多个机构(包括ARL、JISC、NISO等)资助的COUNIER项目、欧盟Telematics for Libraries Programme支持的EQUINOX项目等,这些项目主要研究制定描述电子信息服务和资源的统计指标和绩效测度及其方法。

由于有些出版商提供的统计数据中,用户滥用、不当下载等不规范使用行为也会一起被统计在内,使得统计数据虚高,而出版商却常常以这样超高的使用量作为下一年度涨价的依据。

数字资源出版商提供的数据的真实性和全面性问题直接影响图书馆的利益,所以一些图书馆采用代理服务器软件(主要有WinGate公司的WinGate Pro、微软公司的Microsoft Proxy、Netscape的Netscape Proxy、Sybergen Netwo rks公司的SyGate等),进行使用情况统计,以弥补出版商提供的数据的缺陷。

还有的图书馆利用脚本语言自行开发用户使用统计软件,如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提出了图书馆“数字资源访问网关系统”的规划,来实现和完成数字资源的“统计数据获取”和“数据收集分析”的功能。

软件自动统计的项目一般包括每个用户都访问了哪几个数据库;每次访问提交了几个检索提问式;每个数据库每天被访问次数;每个数据库每天被下载全文篇数;每提交一个检索提问式下载了多少篇全文;按数据库利用率排序;按使用数据库次数的读者类型排序等。

为了弥补用户调查和软件统计的不足,图书馆对租用型数字资源的内容获得性进行科学有序的人工抽样查验也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对各种不同资源类型,采用《指南》中的统计计量,制定切实可行的抽查工作计划,并有序地执行。

除此之外,图书馆在其网站的数字资源栏目设置用户无法下载全文的记录条目反馈表单,能起到辅助验收的作用,同时有助于提高服务的质量。

对租用型数字资源,图书馆可以根据本馆的实际情况,采用以上的用户调查项目、统计项目和统计数据分析方法,进行月度和年度统计数据汇总和评估报告提交,指出资源使用中文献满足的缺失情况,督促出版商提高资源提供质量。

此外也不能忽略受赠型数字资源的验收,如果内容偏差较大还不如没有,以免产生使用风险。

3.数字资源更新频率验收。

数字资源的及时更新是体现数据库质量的重要方面,图书馆应根据订购合同,严格按照协议的更新频率进行验收。

需要注意的是公司企业名录、科研机构名录、高等学府名录、行业统计数据、宏观经济数据等事实型数据库的更新频率应引起充分重视。

内容的连贯性和时效性是事实型数据库最突出的特点,这样才便于检索者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才能够真正体现对科研工作的参考价值。

另外,事实型数据库的更新应该比文献型数据库更及时,因为事实信息瞬息万变,过时的事实信息往往失去了对其价值最大化利用的时机,这就要求事实型数据库尽可能地缩短更新周期,为用户提供最及时的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