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方言词语源流考
陕西方言大全,你都还记得吗?

陕西方言大全,你都还记得吗?13、瓜㞞(简化为:上尺下从):后面这个简化字竟然打不出来,所以老乡们整天用它,却不知道怎么写,也有情可原。
此字念song,指男性的生殖器、精液之类;还有一个骂人的话“瓜屄(bi)”,陕西人读音gua'pi,就是指的女性的生殖器。
可见,乡村野人用什么来衡量一个人。
有人将瓜(上尺下从)写作“瓜怂”,是不对的。
查一下字典就知道,怂,是惊怕的意思,与傻瓜的“瓜”不搭配;14、甑(zeng)糕:关中许多人念做jin/jing'gao,是一种用米、枣混合蒸成的食品,甜而粘。
甑,蒸食品的器具,去博物馆里看看就知道,早在青铜器时代就已大量使用。
只是不知道这甑糕起源于何时;15、多(duo)人:这种称谓现在的关中年轻人都不怎么用了,这一词以及因而赋予“多”这个字的一个重要涵义将消失!所以,要救一救方言!它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多,除了与“少”相对的意思外,多还有高尚、尊崇的意思。
古书中经常有什么不足多、以什么为多的语句。
现在关中人常说多(音tuo)人,是指长辈、老人。
再看看“爹”字,父字下面一个多字,据某研究关中方言的专家说“爹”和关中人指父亲的“大”字,都起源于多字;16、撴(dun)住:关中人说把什么抓住、抓紧,就说撴住、撴紧,如:“把绳子撴紧,不敢丢!”17、呇(men):一场大暴雨后,堡子被雨水呇了。
指被水淹了。
此字的原意为:水从地下涌出;18、可憎:关中人常说某人可憎地很!指人不讨人喜欢、故意炫耀、矫情、不通人情等;19、避:关中人让人走开、滚蛋,只用一个字避(pi),言简意赅,干净利落!有时还加个语气助词斯,避斯!20、㞎:ba,大便,即是动词,又是名词。
㞎下了!有时指发生意外、出事了,或者情况不妙。
可英译为“Oh!Shit!”;21、奘:大家通过《西游记》都知道了玄奘法师。
可说起这名字的来头,连我也不知道。
只是关中人说某人奘地很!脾气奘,就是指某人脾气厉害,语气生硬;22、黡(yan)子:黑色的痣;23、吝啬:关中人常说“看把你吝得!”“哪个家伙啬得很!”,把吝啬这个词汇拆开来用。
陕西土话:西安方言词语

陕西土话:西安方言词语陕西土话:西安方言词语陕西方言分属中原官话、晋语、西南官话。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陕西土话:西安方言词语,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头叫(sa)钱叫(ga)美叫(chao)看叫(sao)啥叫唦(sa)说叫谝好叫嫽坏叫黠(ha)下叫吓(ha)大叫乇(tuo)小叫碎不叫嫑拿叫拤(qia)抢叫叼跳叫(bie)粗叫壮嫌叫偾(fen)热叫焪寒叫滲鸟叫雀(qiao)呆叫瓷傻叫(gua)苯叫懑犟叫戆(gang)倔叫噌凶叫崴或横大雨叫白(bei)雨太阳叫日(er)头额头叫奔楼眼睛叫眼窝玩具叫耍(fa)活棉鞋叫窝窝馒头叫蒸馍烧饼叫饦饦土坯叫胡畦(qi)衣裳叫架甲或挂挂廋子叫干猴老乡叫乡党说话叫言(nian)传昨天叫夜个去年叫年司个儿还行叫邦尖儿夹菜叫抄菜吃饭叫咥(die)饭或咬(niao)咂完成叫停当帮忙叫搭手把握叫括摸寻找叫学摸收拾叫打辄(zhe)细心叫细厢慢性叫暮囊舒服叫(chan)活自在叫倭也挠痒叫胳搂怕痒叫害咬(niao)狭小叫窄掐跺脚叫弹脚蹲下叫挌蹴站住叫(nou)住跟上叫厮干一起叫一搭儿使劲叫鼓劲漂亮叫忒色行了叫罢咧弯了叫跷咧绕路叫院路哆嗦叫颤颤二胡叫弦弦哪里叫嗄(a)哒那里叫唔儿或唔哒不行叫没向不和叫不卯不服叫不摔(fai) 难看叫伤眼眼谗叫搡眼粗心叫毛糙人蛮叫生生利索叫麻利麻烦叫麻眼站开叫趔开走开叫搧远滚蛋叫诘(jie)哇磨蹭叫跐偎差点儿叫西乎儿啰嗦叫迁翻心烦叫缪(mu)乱折腾叫返乱烦乱劲大叫泼翻闹人叫闹活训人叫墩嗒吝啬叫啬皮讽刺叫踩挖苦叫咳臊吵架叫绊嘴关系好叫坚钢生硬叫干板儿哄人叫编凯子胡说叫胡粘(ran)虚张声势叫扎势嚣张霸道叫骄豪非尊非理叫骚轻为人轻佻叫花搅纠缠叫搅缠打入叫挕(die)人挨打叫佴(nai)打滑稽叫и(guangsong)坏蛋叫黠(song)讹人叫挴(mei)人骂人叫日絕惹事叫招祸蛮干叫生整或硬整没问题叫没麻哒没眼色叫没眉眼和不来叫搁不来不理会叫不招识够不着叫亘(gen)不着有办法叫有窍道有钱有货叫攒万东西多叫万货稠光脚板叫精脚片刀具锋利叫鏒(can)活逗急了叫惹懆咧完蛋了叫毕失咧弄坏了叫悖毁咧或失塌咧瞎胡来叫胡饰诡巴结人叫舔ψ奸诈人叫ψ涌胡搅蛮缠叫混蔫子不通情理叫麻米儿或坎头子,乱七八糟叫尕拉马七……拓展:河南开封方言词语早上青晌中午晌活晚上活晌今天今隔明天明隔后天过明隔昨天夜隔前天前隔膝盖不老盖额头美国头鼻子标脚指头角莫指头叫喊斜货刚才姜拧儿蝉麻子鸟牛欧陀螺得楼厕所茅祠皮带处腰吊风筝毫虎老瑁芦苇屋蕉上集市赶耕结婚娶媳妇嫁女出门儿小便尿泡躺艇蹲下古最鼓掌拍扒张什么都没有某一扇儿调戏花搅算了去伙父亲最小的弟弟爹父亲最小的'弟媳花妈丈夫的妈妈刨丈夫的爸爸老公公丈夫的哥哥大表哥丈夫的弟弟小叔丈夫的大伯老叔公小孩 hiao(四声)经字典无此发音的汉字舒服得劲馋下塞儿没有道德不主贵麻雀小巧皱库础抚摸卜罗狡猾渴能。
西安方言中不同于普通话的独特单音节词初探

《长江丛刊》2018.0843西安方言中不同于普通话的独特单音节词初探■晏昭祎/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摘 要:西安方言中单音节词大部分词形和意义与普通话相同,但还是存在少数词汇有一定程度上的差异,但也正是这一少部分的与普通话不相同的单音节词,体现出了西安方言独特的风格。
对西安方言的词汇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西安方言词汇的发展,而且对整体的西安方言的调查研究,以及普通话的推广工作也有极大的意义。
而西安地区方言中的独特单音节词作为其重要分支,也在西安地区方言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值得我们继续讨论研究。
西安方言中特有的单音节词主要分为以下两种:第一种,西安方言是单音节词,普通话为双音节词;第二种,西安方言和普通话均为单音节词,词形相同但意义不同;第三种,西安方言为单音节词,普通话并没有相应的词或表述方式不完全相同。
本文将对这三类方言单音节词进行具体分析,尝试对西安方言独特单音节词做一总结整理。
关键词:西安方言 单音节词 普通话一、西安地区方言是单音节,普通话是双音节词这些词在西安方言里为单音节词,迁移到普通话里之后大部分是原词的扩展。
因此,这些词的普通话与西安方言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虽然读音不太一样,但方言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古代汉语中,词汇以单音节居多,发展到普通话之后则许多扩充为双音节词,而这一类词正是这个现象的例证。
这也可以说是西安方言保留有古代汉语痕迹的佐证。
西安地区历史丰厚悠久,在语言发展方面自然保留着诸多古语因素,长安作为唐王朝首都,曾一度将长安方言作为官话,但同时又由于历史变迁,语言等文化因素受到诸多外来影响,该地区方言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生迁移。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些方言词与普通话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其表示的意思有的却并不完全一致。
例如,“倔”这个词在西安方言中虽然可以表示倔强的意思,但它还可以表示固执己见、不听劝阻、一意孤行,表示一定的贬义。
再比如“美”这个词,它所形容的“美好”不仅指普通话涵义中的美好,还可以指示对其他事物的褒奖,甚至可以说对任何事物的褒奖在西安方言里都可以用“美”这个词来形容。
西安方言词语源流考(续)

第24卷第4期2017年12月西安翻译学院学报Journal of Xi’an Fanyi UniversityVol.24 No.4Dec.2017◎语言文化西安方言词语源流考(续r刘百顺(西北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9)摘要:现代汉语方言词汇的研究是重视两头,即释义和考源。
考源多是在古代字书、韵书中寻求,不重视古代文献。
本文源流并重,对词在历史上的使用情况作比较细致的考察。
资料方面,既利用古代的字书、韵书,更重视古代文献;有的词还分析其得义之由,并注意词的使用与语体的关系。
关键词:西安方言词语;释义;考源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94004 - (2017)04 -0035 -06本文接续《西安方言词语源流考(一)》,考察 西安方言词语十一个,四个单音词,七个复音词。
思路、方法、材料范围和《西安方言词语源流考(一)》完全相同。
10.踐、腕《现代汉语词典》(下简称《现汉》):蹉座(手、脚等)猛折而筋骨受伤:脚〜了。
《现汉》虽 然有“蹉”,但这个字对于一般人来说已经很生疏,现在普通话通常也说扭伤,而不说“蹉”了。
西安 方言还常说“蹉”。
“蹉”这个词先秦已有。
《韩非子•说林下》:“此其为马也,蹉肩而肿膝。
”这是说马的肩骨折。
秦汉以后,“蹉”主要指手足筋骨受伤。
《汉语大字 典》引《仓颉篇》卷中:“蹉,挫兄为蹉。
”《玄应音 义》卷一三“蹉伤”注引《苍颉篇》作“挫足为蹉”。
《焦氏易林•蒙之随》:“猿堕高木,不蹉手足。
”又 《小畜之艮》:“折臂蹉足,不能进酒。
”《说苑•谈 丛》:“蹉人日夜愿一起,盲人不忘视。
”《说文》:“蹉,足跌也。
”后代字书、韵书基本都有“蹉”,或 引《说文》,或依《说文》作解。
韩愈《祭马仆射文》:“颠而不蹉,乃得其地。
”明朱榼《普济方》卷 三一二:“疗落马坠车及坠屋坑蹉伤身体,头面四 肢内外刺痛,烦躁叫唤不得卧方。
”清《医宗金鉴》卷八八:“凡治者,临证时问,其或坠车马蹉伤,或 高处坠下折伤,或打重跌倒。
长安方言词语内部探究

《长江丛刊》2019.05
■李金花 / 西北大学文学院
摘 要:长安方言为中原官话关中片, 其内部词语既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也存 在差异性。本文主要通过“南瓜”、“酱 油”、“小腿肚”、“踝骨”四个代表性词 语来分析其内部的差异性,同时兼顾一 致性。 关键词:长安方言 词语 一致性 差 异性
一、前言 长安区位于西安市主城区南部,北 邻雁塔区,东接蓝田县,南连柞水、宁陕 县,西毗户县、咸阳市。总面积为 1594.1 平方公里,辖 25 个街道。 据《中国语言地图集》(2012)的分 区,长安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关中片。通 常所说的西安话指新城、碑林、莲湖、灞 桥、雁塔和未央 6 个区的方言,因而长安 话 与 西 安 话 的 差 别 是 客 观 存 在 的。 且 长安区占地面积大,方言内部差异较明 显。《长 安 县 志 · 方言》(1999)中对长 安方言内部作出划分,将其分为三个小 片,即韦曲话、东乡话和西乡话。 目前把长安方言作为研究对象的 成果较少,大多是在谈论关中方言和西 安方言时被作为个别问题附属说明或 略微提及。相关的论文有杨春霖《关中 方 言 词 语 考 》(1992)、郭 芹 纳《关 中 方 言词语考释》(1994)、王西维和王兴全 合写的《长安区方言词汇和普通话的比 较 》(2009)、张 永 哲《关 中 方 言 词 汇 研 究》(陕西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2016)等。 由此可看出,长安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 各方面并未得到具体系统的研究。 同 时,词 汇 系 统 纷 繁 复 杂,共 性 之 下 存 在 着 个 性。 但 现 阶 段 对 关 中 方 言 词汇的研究主要趋向于对方言词语整 体的记录描写与本字和词语的考释,缺 乏对内部地域词汇差异作较为深入系 统 的 分 析 和 阐 释,可 借 鉴 成 果 不 多,方 言 词 汇 研 究 逐 渐 转 向 该 方 面。 而 长 安 区由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 因 素 的 影 响,加 之 前 期 的 基 础 调 查,发 现其方言词语内部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对其进行研究具有必要性。 本文采用的语料均为实地调查所 得,以长安方言的三个片区为依据进行
西安的方言有什么特点?

西安的方言有什么特点?说说西安方言西安方言是关中方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史上,关中地区曾长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关中话也是官方语言,即标准普通话,古人称之为“雅言”。
周王朝对于标准语言的推广极其重视,即便在春秋战国的动荡时期,这种“雅言”在全国仍然居主导地位。
而源远流长的西安方言正是“雅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安方言的形成有着诸多因素。
首先,它是我们祖先千百年生产生活实践的结晶;其次,历史上战争等因素造成了人口大迁徙,而民族间的交流、融合对西安方言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另外,去过外地谋生的西安人和到西安来谋生的外地人,对西安方言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女性在方言的形成与传播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她们从一地嫁到另一地,不但带来了各自的生活习惯,也带来了当地的方言、文化,这些均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个家庭,进而波及四周。
但是,由于女性“嫁出嫁入”的不稳定性,因而,在方言的发音方面,她们不及男性标准。
西安方言的发音非常特殊,它与同是关中方言的西府、东府以及西安周边区县的发音有着很大的区别。
尤其是“猪、出、中、水”等字的发音。
西府人读作“zhǐ、chǐ、zhěng、shèi ”,东府人以及西安周边区县的人读作“zǔ、cǔ、zǒng、cuì”。
在纯正的西安方言中,这几个字的发音在汉语拼音中根本就没法儿拼出来。
而西安方言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千季不分京子切”,即把“天、地、钉、铁”分别读成“千、季、京、切”,这也是判断是否为西安方言的一个标准。
西安人在许多时候把汉语拼音中的声母“zh、ch 、s h”读作“z、c、s”,把“d、t”念作“j、q”,把“w、r”读作“v”,这是西安方言的又一特点。
除了发音和音调特点以外,还有不少习惯用语。
最具代表性的是口语中没有“我们、你们、他们”这三个最重要的复数人称代词,而是根据当时的情况以“俺的、你的、他的”或“咱的、你的、呜一伙”等代替;形容词中不常说“好、粗、直”等字,而是喜欢说“美或嫽、壮、端”;介词中的“和、与、同、从、自”等字只用一个“跟”字代替,而“朝、往、向”等字则只用一个“迈”字。
西安方言词语考释

大部 分人 都认 为 此 字应 为“ 碎” , 因为 此 字与 “ 碎” 字 在今 天西 安 话 中 的 读 音 完 全 相 同 , 意义也相关 , 但 笔者 通过 对 比后发 现 , 此 字 的本 字 说成 是 “ 细” 字更 为合 理 。“ 细” , 《 说 文》 日“ 微也 , 从 糸 囟声 。 ” [ 3 《 广 韵》 去声 霁韵 , 苏 计 切 。《 左 传 ・襄 公 四 年 》 : “ 吾 子 舍其 大 而 重 拜 其 细 , 敢 问何 礼 也? ” 《 国 语 ・周 语
第3 2 卷第 2 期
2 01 4年 3 月
西 安 航 空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Xi " a n Ae r o n a u t i c a l Un i v e r s i t y
Vo 1 . 3 2 No . 2
Ma r .2 01 4
安话中, “ 茶” 形 容 精神 萎 靡 的 样 子 , 使 用 非 常广 泛 , 但 仅 限于形 容人 和 动 物 , 不 可 用 于形 容 植 物 或 者食
“ 口” 同“ 磨” 。《 广韵 》 : “ 细破 也 , 苏 内切。 ” “ 碎” 和 “ 细” 都是 心 母 字 , 读音相近 , 但从意义上可见“ 碎” 本来 是一 个 动 词 , 意 思 是 将 东 西磨 碎 , “ 细” 才 是 形 容词 , 而 且值 得 注 意 的是 , 一 些 方 言 中 的现 象 也 与 西安话 相 似 , 例 如 潮 汕话 表 达 “ 小” 的意思 与 西安 话
茶 疲 倦 、 没精 打 采 的样 子 , 在 西 安 方 言 中 叫
陕西方言的文化特色

无 法 ( 发 ) 无 天
大 年 三 十 看 历 头 没 日 子 过
蚯 蚓 走 路 能 伸 能 屈
纳 鞋 底 不 用 锥 子 针 ( 真 ) 好
大红 年萝 三卜 十调 不辣 吃子 黑 馍 吃 出 穷看 讲不 究出
——
——
——
——
—— ——
——
——
——
——
【 大 】 【大大】 【姨父】
父亲 叔父 ①指母亲的姊妹的丈夫 ②指妻子的父亲 【 姨 】 ①指母亲的姊妹 ②指妻子的母亲 【外前人】 丈夫 【屋里人】 妻子
• 这得从古代的民户编制说起。“乡”和“ 党”。都是我国古代的民户编制。据我国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记载,“五家为邻 ,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党,五党 为州,五州为乡。换句话来说,五百户为 党,一万二千五百户为乡。“乡”“党” 二字连用,指乡里,也就是同乡的人,随 着时代的推移,乡、党这样的农村行政区 域单位不再使用,但“乡党”这一称呼却 延用下来了。
关 中 方 言
关中方言东府话包括西安市、铜川市、 咸阳市、渭南市、商洛市及下属商县—洛南 —丹凤—山阳、陕北的宜川—黄龙—洛川— 宜君—黄陵—富县、甘肃宁县。 关中方言西府话包括宝鸡市。 关中方言区乃炎帝故地,所以后来母系 同为炎帝属的周语与夏语近似,又由于地理 相近,沟通频繁,所以关中方言与河南方言 同属中原官话。
24好看叫顺眼讨厌叫训眼麻烦叫麻眼难看叫伤眼不讨人爱叫白眼勾以斗角叫玩心眼脾气躁叫毛眼死不认帐叫瞪白眼束手无策叫干瞪眼事情乱叫没眉眼另眼看叫翻白眼盼人穷叫害红眼不讲亲情叫干睁眼不灵活叫死心眼爱捣鬼叫瞎心眼向上看叫势利眼有点子有办法叫有板眼心胸窄气量小叫小心关中一带常把民怒叫着气遇到坏事叫晦气生大叫嗷气痴呆叫二气排场叫阔气刻薄叫贪气挨整叫福气小孩聪明叫邪气志气心灵手巧叫灵气痴头笨脑叫木气办事漂亮叫美气遇到好事叫运气列人叫断气慷慨大方叫爽气穿戴时髦叫洋气正直无私叫硬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 ・
刘 百顺 : 西安 方 言词语 源流考
2 . 益 溢
《 现汉》 : 溢① 充满而流出来 : 充 一J 洋 ~J 河水
四 一I 锅 里 的牛奶 ~出来 了 。西 安话 煮 面条 、 牛奶
酒, 每 斗人 蜡二 钱 , 竹 叶五 片 , 官 局 天南 星 丸 半粒 ,
化 入酒 中 , 如法 封 系 , 置 在 甑 中 。然 后 发 火 , 候 甑
《 子不语》 卷二 十 : “ 久之, 唠 亦 能辟 谷 , 每言 祸
福辄应 , 间里 以此 敬 而 奉 之 。 ” 总 的来看 , “ 辄” 的使 用 和语 体 有 一定 的关 系 :
“ 辄” 产生 的很早 , 先 秦 诸 子 如 《商 君 书 》 《 管子》 《 墨子》 《 韩非 子》 及史 书《 战 国 策 》中都 有, 但 都是“ 立即 、 就” 的意思 , 尚没 有 当 “ 总 是” 讲 的 。到 汉 代 “ 辄” 就有“ 总是” 的 意 思 了 。如
第2 3卷第 4期
2 0 1 6年 1 2月
西安 翻译 学 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Xi ’ a n F a n y i Un i v e r s i t y
Vo 1 . 2 3 No . 4
De c . 2 O1 6
◎语 言 文化
西 安 方 言 词 语 源 流 考
西 安是 历 史 上 有 名 的古 都 , 其 语 言 必 然 对 各
地 产生 着影 响 , 对西 安方 言 词 语 进行 研 究 , 无 疑 是
一
项有 意 义 的 工 作 。本 文 考 察 西 安 方 言 词 语 九
条, 其 中八 条 是 意 义 、 用法的考察 , 一 条 是 读 音 的 考察。
Hale Waihona Puke 咧了。 然。 ” 苏轼 《 水 调歌 头》 词: “ 岁云 暮 , 须 早计 , 要 褐 裘 。故 乡归 去 千 里 , 佳处 辄 迟 留。 ” 元 陆 友 仁
《 砚北杂志》 卷下 : “ 尧 章 每 喜 自度 曲 , 吹洞 箫 ,
小红辄 歌而 和之 。 ” 《 警 世通 言》 卷三二: “ 某 相 遇之初 , 每 闻绝 调 , 辄不禁神魂之飞动 。 ” 清 袁 枚
二三十枚 。 ” 白居 易《 醉 后重 赠 晦叔》 诗: “ 老 伴
知君 少 , 欢 情 向 我 偏 。无 论 竦 与 数 , 相 见 辄 欣
1 . 辄
《 现代汉语词典》 ( 下简称《 现汉》 ) : 辄 ( 书)
副, 总是 ; 就: 动 ~得 咎 l 浅 尝 ~止 。现 代 普 通 话 “ 辄” 的 确 只 用 于 书 面 语 。可 是 西 安 市 长 安 区 方 言还 说 , 长安 话 “ 总是 ” 的意思就说“ 辄” 。如 : 我辄 说 总 以 为 伢 人 家 不 来 咧 了 , 伢 人 家 可 来
臣, 臣以此知之 。 ” 又《 淮 阴侯 列 传 》: “ 信 之 下 魏 破代 , 汉辄使人收其精兵 , 诣 荥 阳 以距 楚 。 ” 此 后 历 代 各 类 文 献 都 有 。 如 《三 国 志 ・魏 书 ・武 帝
方 言词 语是 什 么时候 产 生 的 。现 代汉 语 方 言 词 汇
有 不少 在古 代 的某 个 时候 就 有 了 , 有 的产 生 的还 很 早 。对 现代 汉 语 方 言词 汇 的 源 流 进 行 考 察 , 实 际也是 汉语 词汇 史研 究 的一部 分 。
收 稿 日期 : 2 0 1 6—1 0—1 3 ; 修 回 日期 : 2 0 1 6—1 1 — 0 2
文 言文 中使 用 的 多 , 口语 程 度 较 高 的作 品如 戏 曲
( 元杂剧几乎没有) 、 俚 曲、 小说使用 的少 ; 而西安
方 言 口语 至今 仍很 常用 。
作者简介 : 刘 百顺 , 男, 陕西长安人 , 西 安 翻译 学 院 文 学 院 教 授 , 从事古汉语训诂 、 词汇研究 。
簟 上酒 香 透 酒 溢 出倒 流 , 便 揭起 甑盖 , 取 一 瓶 开
或 熬稀 饭等 , 由于 温 度 升 高 , 锅 里的汤、 奶 流 出 叫 “ 益( 溢) ” ( 往 器皿 里 倒 水 , 满 而 流 出来 仍 叫 流 , 不
刘 百 顺
( 西安翻译学院 , 陕西 西安 7 1 0 1 0 5 )
摘
要: 现 代 汉语 方 言词 汇 的研 究 是 重 视 两 头 , 即释 义和 考 源 。 考 源 多是 在 古代 字 书 、 韵 书中寻求 , 不 重视
古代 文献。本文源流并重 , 对词在 历史上的使 用情况作比较细致的考察。资料方面 , 既利 用古代 的字 书、 韵 书,
更 重视 古 代 文 献 ; 有 的词 还 分 析 其 得 义 之 由 , 并 注 意词 的使 用 与语 体 的 关 系。 关键词 : 西 安 方 言词 语 ; 释义 ; 考 源
中图分类号 : H 0 7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9 4 0 0 4一( 2 0 1 6 ) 0 4— 0 0 5 2— 0 7
纪》 注引 晋 卫 恒 《 四体 书 势序 》 : “ 而 师 宜 官 为 最, 甚矜其能, 每书, 辄 削 焚其 札 。 ” 《 宋书 ・ 武
帝 纪 上 》: “ 高祖 常被 坚执锐 , 为士卒 先 , 每 战 辄 摧锋陷 阵 。 ” 北齐颜之 推《 颜 氏 家 训 ・归 心 》: “ 梁世有人 , 常 以鸡 卵 白和 沐 , 云使发光 , 每 沐辄
现 代汉 语 方 言 词 汇 的研 究 , 基 本 上 是 两 种 情 况: 一种 是对 方 言词 汇 的意 思 进行 解 释 , 先 有 单篇 论文 , 后 出集 大 成 的词典 。另 一种 是 考 源 , 即考求
《 史记 ・ 项 羽 本 纪 》: “ 汉有 善骑射者 楼烦 , 楚 挑
战三合 , 楼烦辄射杀之 。 ” 又《 魏公子 列传》 : “ 臣 之 客 有 能 深 得 赵 王 阴事 者 , 赵 王所为 , 客 辄 以 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