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奋的传导与传递(一轮复习)PPT课件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实验专题 探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课件 苏教版

(shǔyú)”或“不属于(shǔyú)”)反射。
(shǔy
(2)用b刺激骨骼肌,_____不__能_(选填“能”或“不能”)在c处记录ú到) 电位。
(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处受损时,用a
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根据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
①。②如如果果______________②__①位__用用____ba__刺刺__激激____神骨____经骼__(__肌s__h不__én__收j__īn__缩g__)__,__在____c__处____不__能____记__录____到____电__, ,表 表明 明传 骨出 骼神 肌经 受受 损损 。
(2)判断反射弧中受损的部位 ①判断传出神经是否受损:电位计位于神经纤维上,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 ,若电位计不发生偏转,说明受损的部位是神经纤维;若电位计发生偏转, 说明受损的部位可能是骨骼肌或突触。 ②判断骨骼肌是否受损:刺激骨骼肌,若骨骼肌不收缩,说明受损的部位是 骨骼肌。 ③判断突触是否受损:刺激骨骼肌,若骨骼肌收缩,说明骨骼肌正常,然后 刺激神经,若电位计偏转,但骨骼肌不收缩,则说明受损的部位是突触。
第七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0页。
[联]——联系(liánxì) 基础
设问(1)可联系(liánxì):反射功能的完成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具有适宜的 刺激;二是具有完整的反射弧。 设问(2)可联系(liánxì):突触传递是单向的,因为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 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 经元兴奋或抑制。 设问(3)可联系(liánxì):传出神经受损,不能完成神经兴奋的传导;突触 受损,不能完成神经冲动的传递;效应器受损,不能完成相应的活动。 根据题目信息i可知,实验可选择的刺激点有a、b两点,可观察的因变量 有电位变化和肌肉的收缩活动;因此可运用逆推法分析相应的结果。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高频考点进阶课4.兴奋传导与传递的相关分析教师用书

膜电位的测量及其应用人和高等动物的小肠肠壁内分布着由大量神经元构成的黏膜下神经丛,该神经丛可以接受来自脑干的神经支配,同时也参与腺体分泌等局部反射活动,如图所示。
(1)当来自脑干的兴奋传导到神经丛时,通过神经末梢释放__________,引起神经元③产生兴奋,当兴奋传到m点时,m点膜外电位的变化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经元③兴奋不能引起神经元④出现电位变化,即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肠肠腔的酸度增加,可通过局部反射活动引起腺体的分泌。
若图中腺体对小肠肠腔的酸度增加无法作出反应,但来自脑干的兴奋仍可使其分泌,现已确定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某突触异常,则由图可知,出现异常的突触在神经元________(填图中序号)之间。
已知用电极刺激神经元可使其产生兴奋,请设计实验证明该突触异常,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神经末梢含突触小泡,兴奋时会释放神经递质。
m点静息状态下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兴奋时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因此膜外电位的变化过程是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即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神经元③兴奋不能引起神经元④出现电位变化。
(2)由题图可知,小肠肠腔的酸度增加,腺体无法作出反应,但是腺体与脑干之间的神经传递正常,来自脑干的兴奋仍可使其分泌,因此出现异常的突触在神经元⑥和②之间。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课件(新教材人教版苏冀):个体稳态中相关过程变化机理分析

强化训练
14.正常人在饥饿且无外源能源物质摄入的情况下,与其在进食后的情况 相比,血液中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含量的比值_高___,其原因是__在__饥___饿__ _时__,__血__糖__浓__度__降__低__,___使__胰__高__血__糖__素__分__泌__量__增__加__,__胰__岛__素__分__泌__量__减___少__,__ _在__进__食__后__则__相__反___。 15.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在作用于心脏、调节血压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 特点是_都__需__要__与__相__应__的__受__体__结__合__后__才__能__发__挥__作__用__(答出一个特点即可)。
长句表达 个体稳态中相关过程变化机理
(四)
分析
考题示例
1.(分析原因类)(2022·河北,21节选)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_电__信__号__(_神__经___ _冲__动__)__的形式双向传导。兴奋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神__经__递__质___ _只__能__由__突__触__前__膜__释__放__,__作__用__于__突__触__后__膜___。
考题示例
3.(说明依据类)(2022·广东,17节选)迄今新型冠状病毒仍在肆虐全球,我 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理念和动态清零的防疫总方 针。图a表示免疫力正常的人感染新冠病毒后,体内病毒及免疫指标的变 化趋势。
考题示例
回答下列问题: 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初期,_特__异__性__免疫尚未被 激活,病毒在其体内快速增殖(曲线①②上升 部分)。曲线③④上升趋势一致,表明抗体的 产生与T细胞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其 机理是_体__液__免__疫__中__,__抗__原__呈__递__细__胞__将__抗__原__处__理_ _后__呈__递__在__细__胞__表__面__,__然__后__传__递__给__辅__助__性__T_细__胞__,__辅__助__性__T__细__胞__表__面__的__特__定__分__子_ _发__生__变__化__并__与__B_细__胞__结__合__,__激__活__B_细__胞__,__同__时__辅__助__性__T_细__胞__开__始__分__裂__、__分__化__,__并_ _分__泌__细__胞__因__子__,_促__进__B__细__胞__增__殖__分__化__为__记_忆__B__细__胞__和__浆__细__胞__,__浆__细__胞_分__泌__抗__体___ 。
2021版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八单元 第24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
解析:选 D。图中①为突触前膜,③为突触后膜,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A 正确; ②为神经递质,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的方式为胞吐,需要消耗能量,B 正确;进入突 触间隙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发挥生理作用后会被快速清除,C 正确;②为神经递 质,④为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 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因此,②与④结合使③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或维持外正 内负,D 错误。
4.(2020·山东泰安期末)下图是用甲、乙两个电流表研究神经纤维及突触上兴奋产生及
传导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静息状态下,甲指针偏转,乙指针不偏转 B.刺激 a 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两次 C.刺激 b 处时,甲指针维持原状,乙指针偏转一次 D.清除 c 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 a 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不偏转
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②是位于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
B.发生反射活动时,兴奋传导的方向是①→②→③
C.给 b 点一个足够强的刺激,不会发生反射
D.b 点刺激适当增强,反射强度基本不变
答案:A
反射弧中相关结构对反射弧功能的影响
反射弧的 结构
结构特点
功能
结构破坏对功能 的影响
感受器 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 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 既无感觉又无效
测量图解
测量结果
(2)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
2.兴奋传导与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 (1)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双向传导
(2)验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
兴奋的传导与传递的基本过程 生命观念 1.如下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丁区域发生 K+外流和 Na+内流 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 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 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30+兴奋的传导和分级调节

[2012年全国卷] 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 错误的是(C ) A. 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 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 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 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信号”的转化
[细节] 动作电位峰值与膜内外的Na+浓度差有关 ③cd段主要因为K+外流恢复静息电位。
考点1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4. 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变化曲线解读
[细节] e到g是什么情况? ef是K+外流过多导致 fg是钠钾泵工作的体现(把K+泵回膜内,顺便把Na+泵出) [2016高考] 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静息电位消耗ATP( √ )
[典例] 如图是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当兴奋传导至突触 小体时,突触间隙中的Ca2+通过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内流,导致突触小泡与 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在反射弧中称为 效应器 。 2)神经递质的释放依赖于细胞膜具有 一定流动性 特点,神经递质尽管是 小分子,但仍通过图示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意义在 短于时间大量释放神经递质,从而有效实。现兴奋的快速传递
轴突—细胞体 轴突—树突
神经递质
3. 突触的兴奋传递过程:
电信号
突触小体≠突触: ① 组成不同 ② 信号变化不同
神经递质 化学信号 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 电信号
兴奋或抑制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P27 “相关信息” 目前已知的神经递质种类很多,主要有_乙___酰__胆__碱_____、多巴胺、去甲肾上腺 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氨基酸类(如谷氨酸、甘氨酸等)。
高三一轮复习:神经调节2__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神经细胞膜内外各种离子浓度不同(内K+ 外Na+) 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
静息时
膜外 膜内 膜外
K+ K K Na+ + Na+ Na N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K+ - -++ K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 ①在神经纤维上
a.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 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 计不发生偏转。
②在神经元之间
a.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速度小 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 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a点不兴奋,d 点可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
兴奋传 导方向 与膜内 电流方 向相同
静息电位 外正内负
? K离子外流
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 位 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 位
电位差 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形成______________ 局部电流 这样就形成了_____________
四、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兴奋的传导
兴奋的传递
突触
主要突触组成: 轴突-----细胞体
第26.2讲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课件)-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新,上千款模准板选备择接总有受一 下一次动作电位的产生。
款适合你
一.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考点讲解】 1.兴奋的产生
(2)神经表面的电位差的实验示意图 B.动作电位的形成
总结: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 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 款适合你
a-c:Na+内流(协助扩散) c-e:K+外流(协助扩散) e-f:泵出Na+,泵入K+(主 动运输)
稿定PPT
图稿3定:PP兴T,奋海量经素过材持a续点更未到达b点时, 神新款经,适上上合千你电款极模板所选择在总的有一a点和b点均没 有兴奋,故电流表不显示电流, 说明神经表面各处电位相等。
一.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考点讲解】 1.兴奋的产生
(2)神经表面的电位差的实验示意图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 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 款适合你
一.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考点讲解】 1.兴奋的产生 (2)神经表面的电位差的实验示意图 A.静息电位的维持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 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 款适合你
一.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考点讲解】 1.兴奋的产生
(2)神经表面的电位差的实验示意图 A.静息电位的维持
➊静息电位是稳定的电位, 如:人的静息电位是-70mV ➋静息电位可以认为是K+的平衡电 位。(钾离子向内电位差与钾离子向 外的浓度差达到平衡。) ➌静息电位的形成是否需要消稿稿耗定定P能PPTP量,T海?量素材持续更 不需要,静息电位是由钾离子新外,上流千形款模成板的选择,总钾有一离子外流是协助扩散。 ➍静息电位的维持是否需要消款耗适合能你量? 需要,静息电位的维持需要膜内外的K+浓度差来平衡外正内负的电位差, K+的浓度差由钠钾泵通过主动运输完成的。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版) 第8单元 第3课时 兴奋的产生、传导与传递

第3课时兴奋的产生、传导与传递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目标要求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
1.兴奋的产生(1)AB段——静息电位:主要是因K+顺浓度梯度外流所致,达到平衡时,膜内K+浓度仍高于膜外,此时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2)BC段——动作电位的形成:因足够强度的刺激导致Na+通道打开,引起Na+顺浓度梯度内流,达到平衡时,膜外Na+浓度仍高于膜内,最终导致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3)CD段——静息电位的恢复:Na+通道关闭,K+通道打开,K+顺浓度梯度大量外流,膜电位逐渐恢复为外正内负,此时因K+外流过多导致此时膜内外电位差值大于初始静息电位差值。
(4)DE段——恢复为初始静息电位,从而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延伸应用若某神经纤维上电位变化及局部电流如下图所示,请判断其兴奋的传导方向分别为图1向右传导,图2向左传导。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结构基础——突触的结构和类型特别提醒突触小体≠突触①组成不同:突触小体是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②信号转换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
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传递过程(3)传递特点易错提醒有关神经递质的6点提醒(1)供体:轴突末端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
(2)传递途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3)释放方式: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4)受体:突触后膜上的糖蛋白,具有特异性。
(5)类型及机理①兴奋性递质——如乙酰胆碱、谷氨酸等,引起兴奋的机理为该类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能增强突触后膜对Na+通透性,使Na+内流,从而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即引起下一神经元发生兴奋。
②抑制性递质——如甘氨酸、γ-氨基丁酸、去甲肾上腺素等,引起抑制的机理为该类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能增强突触后膜对Cl-的通透性,使Cl-进入细胞内,强化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从而使神经元难以产生兴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神碱种经神类、递经:多质递乙巴的质酰胺供的胆等体供体 突触小体内的 递质递突移质触动移小的动泡方的向方向 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 触
突触后膜
15
二、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神经递质的供体
递质递移质动移的动方的向方向 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
原因: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 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17
小结:比较兴奋的传递与传导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信号 形式
电信号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传导
快
慢
速度
传导 方向
双 向(P192)
单向
实质 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
18
验证兴奋传导和传递方向实验设计
构特点? b、为什么突触小
体中含有较多 的线粒体?
神经递质的作用
16
二、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过程
兴奋
注轴意突:突双触向小传体导(突兴触奋小在泡神经纤维突上触传前导膜)
单向传递(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膜电位的变化
神经递质
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传递方式: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特点:单向传递
难点探究二:
将电流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 纤维膜外侧时: 1、电流表指针如何偏转? 2、测得这点的电位变化如何用曲线描述?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突触的类型
轴突—树突
轴突—细胞体
突触的结构:
突触 小体
轴突 线粒体
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
突触前膜 突 突触间隙 触 突触后膜
突触小体: 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每个小枝 末端都膨大成杯状或球状小体 。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考纲要求及考点细化
年份
知识内容
2017 (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要求 Ⅱ
考点分布
教材中相 应的位置
兴奋在神 经纤维上 的传导
1.神经冲动的产生
2.兴奋在神经纤维 必修3 上传导的方向、 P17 方式、特点
兴奋在神 1.突触的结构 经元之间 2.传递过程 的传递 3.传递特点
例1:
①刺激 a 点时,指针先向左再向右,偏转两次。 ②刺激 c 点时,因 b 和 d 两点同时兴奋,指 针不会偏转。
例:2:
刺激 c 点时,由于 d 点距离 c 点较 近,所以 d 点首先兴奋,然后 a 点 兴奋,所以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 偏转,第一次向右,第二过突触时要延搁, a 点先兴奋,此后 d 点再兴奋(两处不同时兴 奋),指针先向左再向右,偏转两次。 ②刺激 c 点时,由于兴奋无法在突触处逆向传递 (即无法由c→b 传递),所以指针向右偏转一次。
用曲线描述?
a点—— 静息电位, K+通道开放;
b点——0电位,动作 电位形成过程中,
Na+ 通道开放;
bc段——动作 电位,Na+ 通道继续开放;
cd段——静息 电位恢复形成;
de段—— 静息 电位。
Page 10
+
+
a
b
(1)
-
+
a
b
(2)
+
-
a
b
(3)
+
+
a
b
(4)
难点突破·电流表测量电位变化
通过K+通道 K+外流是协助扩散
动作电位的产生: 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 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
外侧,表现为外负内正,形成电位差。
通过Na+通道 Na+内流是协助扩散
静息电位恢复时K+ 内流、Na+外流通 过钠钾泵,是主动
运输
③局部电流 膜外:未兴奋部位 兴奋部位 膜内:兴奋部位 未兴奋部位
局部电流刺激相邻的未兴奋部位兴奋,又产生局部电流。
如此依次进行下去,兴奋不断地向前传导,就是神经冲动。
④传导与恢复
恢
传
复
导
兴奋传导方向:
兴奋部位 未兴奋部位
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方向是双向的7 。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总结)
(1)过程:
静息电位: K+外流,电位表现:内负外正
刺 激
未兴奋部位:内负外正
跨章节、跨模块联 系的知识点
必修3 第1章 《内环境》 第2章/第3节《神经调 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第4节《免疫调节》
必修1 第3章/第2节 细胞器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神经冲动
实验:在蛙的坐骨神经上放置两个电极,连接到一个电表上。
+
+
a
b
(1)
-
+
a
b
(2)
+
-
a
b
(3)
+
+
a
b
(4)
动作电位: Na+内流,电位表现
电 位
局差部电流(回路)
兴奋部位:内正外负 又部刺位激产相生近动未作兴电奋位(兴奋因此向前传导)
电流方向膜膜内外::兴未奋兴部奋位部到位未到兴兴奋奋部部位位
(2)特点:双向传导
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3)形式:神经冲动(电信号、局部电流)
难点突破·电流表测量电位变化
初探究:
将电流表两极分别插入神经纤维膜 两侧时,测得这点的电位变化如何 用曲线描述?
再探究:
将电流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 纤维膜外侧时: 1、电流表指针如何偏转? 2、测得这点的电位变化如何用曲线描述?
Page 9
难点突破·电流表测量电位变化
难点探究一:
将电流表两极分别插入神经纤维膜 两侧时,测得这点的电位变化如何
触 突触后膜 神经递质的受体
受质个胞一流为提是织体,神吐定动胞供量,液否,使经、的性吐能组,蛋另元白一兴 奋或抑制
da、、c接神、受经突递递触质质间的以隙结什是构 叫质?么否组是受方为分什体式内,么的进环若?化入境是神学突的,经本 递其质触实与间质突隙是触?哪后体种膜现?结 合为后了突内,膜触变环将的小化境产什泡?成生么是份什结否?么
A
③
B
C
D ①②
原理:
传导传递的特点
E
实验方案设计: 验证神经纤维上是双向的:
刺激①看②有无电位变化,E有无反应 验证神经元间是单向的 : 刺激②看③有无电位变化,刺激③看②有无电位变
对指针偏转情况的分析
指针两端有电位差时, 电流计指针则会偏转, 偏转方向由正电位→负电位.
1、两接头处同时兴奋,则指针不偏转。 2、两接头处不同时兴奋,再分析哪个接头先兴奋, 电流的方向就由未兴奋的接头传向到兴奋的接头, 指针也由未兴奋的接头偏向兴奋的接头。
实验现象: a点受刺激后,ab之间的电流
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结论: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
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做神经冲动。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怎样产生和传导的呢? ①静息状态(未受到刺激时):外正内负(静息电位)
②兴奋状态(受到刺激 后):
外负内正(动作电位)
静息电位产生和维持的原因: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 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 于膜内。